根据全口径投入产出表编制信息投入产出表的矩阵方法及应用.doc_第1页
根据全口径投入产出表编制信息投入产出表的矩阵方法及应用.doc_第2页
根据全口径投入产出表编制信息投入产出表的矩阵方法及应用.doc_第3页
根据全口径投入产出表编制信息投入产出表的矩阵方法及应用.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根据“全口径”投入产出表编制信息投入产出表的矩阵方法及应用曾昭磐( 厦门大学自动化系, 福建 厦门 361005)摘要: 提出一种基于“全口径”投入产出表编制信息投入产出表的矩阵算法, 它可以大大简化编表过程关键词: 信息经济; 信息投入产出表; 矩阵方法中图分类号:f 223m a t r ix m e tho d fo r d raw up in fo rm a t io ninp u t2o u tp u t t ab le s b a sed o n o rd in a ryinp u t2o u tp u t t ab le s an d a pp lica t io n szen g zh ao 2p an(d ep a r tm en t o f a u tom a t io n, x iam en u n ive r sity, x iam en 361005)a bstrac t t h e info rm a t io n inp u t2o u tp u t tab le s is th e fo unda t io n o f info rm a t io n eco nom y inp u t2op u tp u t m ea su re. in th is p ap e r, a m a t r ix m e tho d fo r d raw up info rm a t io n inp u t2o u tp u t tab le ba sed o n o rd ina ry inp u t2o u tp u t tab le is g iven. t h is m e tho d can sim p lify w o rk ing p ro ce ss g rea t ly.keywords info rm a t io n eco nom y; info rm a t io n inp u t2o u tp u t tab le; m a t r ix m e tho d1引言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 知识经济已初露端倪 知识经济的测度理论与方法, 正逐渐成为热门的研 究领域 信息经济是知识经济的前期阶段, 因而信息经济的测度理论与方法就成为知识经济测度理论与方 法的基础信息经济投入产出分析是信息经济测度的一种重要方法 为进行信息经济的投入产出分析, 必须编制 信息投入产出表但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出现适合于信息经济测度的国民经济帐户体系因此,m . 波拉特提 出一套依据一般的投入产出数据编制信息投入产出表的理论与方法1 我国贺铿等人在波拉特理论的基 础上, 提出一种依据“全口径”投入产出表编制信息投入产出表的方法2, 3 但该方法计算复杂, 即使应用 m ic ro so f t e xce l 这一工具, 计算仍很繁杂, 费时费力且会出错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全口径”投入产出表 ( 119 部门) 编制信息投入产出表 ( 36 部门) 的矩阵方法, 可以简化编表计算, 提高工作效率且不易出错 这一方法的实际应用已获成功2信息产业部门的划分信息产业是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传递、储存、开发与利用, 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其产出的产业由于信息的广泛存在性和信息技术强烈的渗透性, 以及“信息产业化与产业信息化”的发展, 各个国民经济部门都存在着与信息有关的活动, 因而划分信息部门与非信息部门, 信息劳动者与非信息劳动者, 存在着 很大困难 我国学者应用波拉特的信息经济测度理论, 结合我国国情, 提出划分信息部门与非信息部门的方法2, 3, 并编制了我国信息职业分类纲要2 我国学者提出把“全口径”投入产出表的? 级分类部门 ( 119个) 归并为第一、二、三、四产业, 其中第四产业又称为信息产业; 信息部门划分为三个部门群: 信息技术设 备制造部门, 又称第一信息部门 ( 又称信息工业, 如计算机、通讯设备等的制造部门、信息建筑业) ; 直接 ( 第 二) 信息部门 (指直接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服务的部门, 如邮电通信、金融保险、广播电视等部门) 和间接 (第三) 信息部门 (指非信息部门内部为了本部门自身消费而提供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 如企业内部的财 务、管理与技术部门)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信息部门分类法, 可以从i 级分类部门的 33 个部门中确定出 13 个部门整个或部分属于信息工业, 15 个部门整个或部分属于直接信息部门, 信息建筑部门要按调查资料从 建筑业中划分出来, 而间接信息部门要从余下的非信息部门中划分出来 划分的办法是测算非信息部门总产值中信息活动创造的产值所占的比重 (称为信息系数) , 再按下述公式非信息部门的信息产值 p i j = 信息系数 该部门总产值 p t j(1)把划分出第一信息部门与直接信息部门之后剩下的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部门中的信息产值,划分出来分别汇总, 构成农业间接信息部门、工业间接信息部门以及其他间接信息部门的产值; 再把余下 的产值分别汇总, 构成非信息第一产业 ( 非信息i )、非信息第二产业 ( 非信息 )、非信息第三产业 ( 非信息? ) 的产值这样, 就可把所有i 级分类部门划分为非信息部门与信息部门, 再分为非信息i (1 个部门) , 非信息 (共 21 个部门) , 非信息? ( 运输业、商业、非信息服务业共 3 个部门) , 第一信息部门 ( 信息工业与信息建筑 业共 2 个部门) , 直接信息部门 ( 邮电通信、文教与广播电视事业、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行 政机关及其他直接信息部门共 6 个部门)、间接信息部门 ( 农业间接信息部门、工业间接信息部门、其他间 接信息部门共 3 个部门) , 总计有 36 个部门 (专著 2 划分为 37 个部门, 但其中造纸与纸制品业已归入信息工业) 以下信息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序号按这里所述顺序编排3转换系数矩阵的确定为了根据全口径 (119119) 投入产出表编制 3636 信息投入产出表, 需计算? 级分类部门 ( 119 个部 门) 产值中信息产值所占的比重, 即转换系数 (如果整个部门全部归入信息部门, 则转换系数为 1. 0) , 这些 数据就构成了“? 级分类部门36 个部门”的转换系数矩阵:(p i j )p =这里 p i j 是“全口径”投入产出表第 j 部门 (? 级分类部门) 产值中第 i 部门 ( 信息投入产出表的部门) 的产值 所占的比重, 即 (1) 式中的信息系数 因为“全口径”投入产出表的一个部门除建筑业外最多分解为信息投 入产出表的两个部门 (建筑业划分为归入信息工业的信息建筑业与分别属于非信息部门和间接信息部门 的三部分) , 故矩阵的元素满足:1) 1p ij 0, i= 1, 2, , 36; j = 1, 2, , 1192) p i j = 1, 若 j 14 个? 级分类部门,见表 2. 3. 23) 除 j 为原建筑业一列外, p 的每一列最多只有两个元素不为零, 而且366p i j =1, j = 1, 2, , 119i= 14) p 22j + p 27j + p 35j = 1. 0,门编号, j 为原建筑业p i j 的确定方法:其中 22 为非信息建筑业编号, 27 为信息建筑业编号, 35 为工业间接信息部1) 若 j 部门整个属于信息部门, 则 p i j = 1 若 j 为原建筑业, 则先确定信息建筑业的产值, 再把剩下的部分按下段的办法划分为属于工业间接信息部门与非信息 的建筑业两部分2) 对其余部门, p ij 由 (1) 式确定, 方法有二: 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 在 j 部门中的抽取若干典型单位, 调查其总产值 v t s 与信息产值 v i s , 则6v is s p i j =, 若 s 抽样单位, i 信息部门, j 非信息部门6v t ss 假设每个部门中信息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与所在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相同, 则部门信息劳动者人数p ij =部门劳动者总人数部门劳动者总人数与信息劳动者人数可以按我国信息职业分类纲要2 , 根据人口普查资料“各行业在业人口的职业分布”的数据计算出来4从“全口径”投入产出表到信息投入产出表的转换411 从“全口径”投入产出表到 3636 信息投入产出表与 66 过渡表的转换先把“全口径”119119 投入产出表转换为 3636 信息投入产出表设“全口径”119119 投入产出表第i 象限中间使用数据矩阵记作 q 19119 , q 叫流量矩阵; 第 象限1最终使用数据矩阵记作 r 198 , 第? 象限最初投入数据矩阵记作 c 119; 而 3636 信息投入产出表第i 象14限流量矩阵记作 q 3636 , 第 象限最终使用矩阵记作 r 368 , 第? 象限最初投入矩阵记作 c 436 由于从“全口径”投入产出表到信息投入产出表, 首先要进行行分解, 再进行相应的列分解, 然后进行有关行的合并与 相应列的合并, 因此, 有q = pqp r = p rc = cp 其中“”表示矩阵转置 这些计算, 应用m a t lab 软件可很容易地完成可以证明, 这样得到的 3636 表, 横行之和 ( 部门中间消耗与最终产品之和) 与竖列之和 ( 部门中间投 入与增加值之和) 必定按部门分别相等然后, 分别计算出非信息一次、二次、三次产业部门, 与第一信息部门、直接信息部门、间接信息部门产 值的合计, 把它们抽出来, 即可构成 66 信息投入产出的过渡表412 从 66 过渡表到 66 信息投入产出表的转换设 66 过渡性表如表 1 其中n 表示第 i 部门的增加值, 它由固定资产折旧 (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i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与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表 1111213141516112122232425262231323334353633414243444546445152535455565561626364656666123456123456这个表还不是信息投入产出表, 还要再作转换 我们把转换后的 66 信息投入产出表仍记作表 1 的产出投入非信息 一次产业非信息 二次产业非信息 三次产业第一信息 部门第二信息 部门第三信息 部门最终使用总产出非信息一次产业x x x x x x y x 非信息二次产业x x x x x x y x 非信息三次产业x x x x x x y x 第一信息部门x x x x x x y x 第二信息部门x x x x x x y x 第三信息部门x x x x x x y x 增加值n n n n n n 总投入x x x x x x 形式, 但把其中各元素的上标“”全部去掉因 为划分出间接信息部门 (信息? ) 的目的是为了考察非信息部门信息化的规模和发展规律2 , 故规 定:1) 信息? 不消耗非信息i 、非信息 、非信息? 的中间产品, 即在 66 信息投入产出表中, x 16 = x 26 =x 36 = 0, 这时必须把上表中的 x , x , x 变为零这三个元素的值是由列分解得来, 应该相应地还原到非信16 26 36息i 、 、? 的 3 列中2) 信息i 不向非信息i 、非信息 、非信息? 提供中间产品, 原来信息i 提供非信息一产、二产、三产 的中间产品 (信息生产资料) 全部算作提供给信息? , 即x + x + x + x .x 46 = 46 41 42 43x 46 应等于“全口径”表中原第一、二、三次产业对信息i (信息生产资料) 的消耗总量减去信息i 与信息 对信息生产资料的消耗3) 按信息? 的定义, 它不向信息i 、信息 及本身提供中间产品, 即 x 64 = x 65 = x 66 = 0 过渡表中的 x 64x 65 , x 66 的值是通过行与列分解得来的, 应按其来源分别还原到前三行与前三列4) 信息? 不向市场提供最终产品, 故 y 6 = 0.文献 2 实际上规定非信息i 、 、? 不消耗信息 的中间产品, 这不甚合理 因为信息i 、 、 均在市场上购买信息 (如邮电、金融保险、教育部门等) 的产品与服务, 而这些并不能归入非对信息? 的消耗 之中, 故这里我们不作此规定413 平衡关系的调整投入产出表横行各部门的总产出应等于相应纵列各部门的总投入 即当 i= j 时,363666x il +y i = x l j + n j(2)l= 1l= 1其中 n j = d j + v j + m j , d j、v i、m j 分别为固定资产扣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与营业盈余; y j 为最终产品因为此时关系式 ( 2) 不再成立, 故必需进行调整平衡 平衡关系的调整方法是: 先求出各行的总产出x i , 根据 x i , 调整 n j , 使关系式 (2) 成立, 而且使下列关系成立:363666y i = n ji= 1 j = 1这样, 66 信息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就完成了5信息投入产出表的应用我们用上述方法, 根据福建省、厦门市统计局编制的 1987 年、1992 年 119119 全口径投入产出表, 成 功地为福建省与厦门市编制了第一张信息投入产出表, 结果令人满意 由信息投入产出表, 求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a = (a ij ) , 其中x ija i j =xj再 求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 b = ( i - a ) - 1 - i , i 为单位矩阵, 及列昂捷夫逆阵 (完全需求矩阵) ( i - a ) - 1 , 就 可以对信息经济进行地深入分析, 包括乘数效应分析、产业经济效益分析与信息产业结构分析等, 可以计 算出一系列深层次的经济指标, 还可对信息产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为制定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进行信息经济宏观管理, 提供科学依据6结论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全口径投入产出表编制 3636、66 信息投入产出表的矩阵算法, 可大大简化编 制过程, 提高工作效率, 从而促进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参考文献:马克波拉特 1 信息经济论 m 1 李必详等译 1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71张守一 1 信息经济学 m 1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11贺铿 1 关于信息产业和信息产业投入2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j 1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89, ( 2) : 32 40.123(上接第 20 页)45w o ng f s e t a l. f uzzy n eu ra l sy stem s fo r s to ck se lec t io n, f inanc ia l a na ly sis jo u rna lj , 1992, 48(1) : 47 52.k rgzanow sk i l e t a l. u sing a r t if ic ia l n eu ra l n e tw o rk to p ick s to ck s j , f inanc ia l a na ly sis461993, 49 (4) : 21 27.jo u rna l,47h ung s, l iang t. in teg ra t ing a rb it rage p r ic ing th eo ry and a r t if ic ia l neu ra l ne tw o rk s to suppo r tpo r tfo lio m anagem en t j . d ec isio n suppo r t sy stem. 1996, 18 (2) : 301 316.黄小原. 证券组合快车道问题的研究 j . 信息与控制, 1994, 23 (2) : 71 75.赵宏, 邹雯, 汪浩. 证券市场预测的神经网络方法 j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7, 17 ( 6) : 127131.48495051邵良杉, 高树林.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投资预测 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7, 17 (2) : 67 71.陈朝阳, 胡乐群, 万鹤群. 基于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经济预测模型的建立 j . 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