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外诗歌的发展和起源一. 诗歌起源的概述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诗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吉尔、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二. 国外诗歌的派别 1.利物浦派:诗作多表现出先锋艺术的特点,利物浦诗人的特点在于他们与现代艺术的联系。他们受甲壳虫音乐,波普艺术及美国 垮掉派诗人的影响,他们的某些诗作本来就可以配上爵士乐或是摇滚乐朗诵或表演,他们本人也多为流行音乐家或画家。2.新启示派 :新启示派是四十年代兴起的诗歌流派。新启示派诗人一方面不满足于超现实主义诗人对人类意识能力的摒弃,另一方面也反对艾略特晦涩的智性诗,企图将意识与无意识结合成一个整体。新启示派诗人忘往往借助神话,传说,以象征的手法,来达到一种启示的效果。他们的诗作既有严谨的形式,又有强烈的原始生命力,正是在一种辩证的过程中取得平衡;可以说他们发展的是一种新浪漫主义。他们的语言瑰丽,想象丰富,感情奔放。代表人物:狄兰托马斯3.运动派:是一种重理智,讲技巧,形式严谨,控制得体的诗歌,运动派诗人们就力图恢复西方文化的人文价值,极重机智,而又语调平静,与娓娓叙述中描摹世俗风尚,阐述人生思想,表现种种人生经验,多带有无可奈何的失落感。4.集团派:是一种使用松散的结构,日常用语,刻意追求自然效果的诗歌,在诗作中看到一种激进的抗议,一种辛辣的反讥。代表人物:菲力蒲霍布斯伯姆5.极微派:极微派诗作的主题常常是痛苦的经验及经验的复杂性,并以具体冷静的意象来表现。他们的诗作非常尊重物理世界的自律性,从不追求象征的效果,风格上有些近于俳句简短,平静,自然,不时又带有顿悟的效果,读后诗句仍久久回荡于记忆中。极微派不是大诗派,但对当代英国诗歌的影响却不容忽视,特别是它对表现瞬间感觉的贡献。6.火星派:火星派是英国八十年代最引人注目的诗派。名字源于雷恩的一个火星人寄邮卡回家,诗中这熟悉的世界因为是透过外星人的眼睛来观察,所以又获得了一种新的陌生感。这是英国许多当代诗人的又一重要的感性特征:诗人不再是“隔壁的那人”,即洞悉内情的人物,而采取一种人类学家或者流放者的态度。这一特点在某些诗人身上表现为对隐喻及怪诞的偏好,而在另一些诗人则表现为对叙事的一种兴趣,极力描绘事件特别是戏剧事件的细节及其复杂性,同时又记录了复述这些事件的重重困难及策略。这些感性所产生的诗通常是开放的,不愿轻易下什么结论,得出什么寓意。同时,它又肯定想象的地位及作用,把它看作是人类希望的源泉。火星派诗人多喜欢作语言试验,恢复日常事物的活力。他们的旁观态度也是为了能带着惊奇和天真来观察平凡的事物。火星派诗人在许多方面都与伊丽莎白时期的“玄学派诗人”有相同之处。也就是说:这些诗人关注于一个事件或经验领域,诗中种种观察会自己建立各种关系。这并不是说火星派诗人不表现感情,因为他们观察世界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种体验方式。正是由于这一特点,火星派才在当今英国诗坛上取得了这样显著的地位。7.宪章派:它的特点首先在于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战斗性,广泛的群众性。有不少诗歌抒情性很强,富有深厚的情感,词汇比较丰富,诗律也比较简洁生动。代表人物:厄内斯特琼斯三. 诗歌发展上的代表以及作品. 杰弗雷乔叟 杰弗雷乔叟(Geoffrey Chaucer,约13431400)英国诗人.他的个人生活是 相当丰富的:1357年做宫廷侍童,1359年参加对法作战时被俘,翌年由国王赎回,1361年-1367年在内殿法学协会受训,1366年与王后寝宫的女官结婚,此后多次代表爱德华三世出使欧洲大陆,到过比利时、法国、意大利等国,有机会遇见薄伽丘与彼特拉克,这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374年,乔叟任伦敦毛皮关税管理员,1382年兼任酒类及其它商品的关税管理员。1385年,乔叟任肯特郡治安法官,第二年被选为该郡骑士代表出席议会下院。1389年理查德亲政后,乔叟又先后担任过王室建筑工程主事和萨默塞特王室森林副主管。乔叟在庇护者失宠期间,被剥夺了官位和年金,经济拮据。他曾写过打油诗致空囊给刚登基的亨利四世,申诉自己的贫穷。1400年乔叟逝世,安葬在伦敦威斯敏特斯教堂的“诗人之角”(Poets Corner),他也是第一位葬于此的诗人。乔叟早期的创作受意大利和法国文学的影响。他把法国文学中的骑士传奇、抒情诗和动物寓言故事等引入英国文学。其早期作品特罗勒斯和克莱西德(1385),人物 杰弗雷乔叟性格塑造生动细腻,语言机智幽默。从1377年开始,乔叟多次出使欧洲大陆,接触了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家反封建反宗教的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使乔叟的创作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开始转向现实主义。根据薄伽丘的一部长诗改写的叙事诗特罗勒斯和克面西德摈弃了梦幻和寓言的传统,代之以对现实社会中的人物和生活细节的描写,这是乔叟的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集是英国作家乔叟的小说。作品描写一群香客(pilgrim)聚集在伦敦一家小旅店里,准备去坎特伯雷城朝圣。店主人建议香客们在往返途中各讲两个故事,看谁讲的最好。故事集包括了23个故事,其中最精彩的故事有:骑士讲的爱情悲剧故事、巴斯妇讲的骑士的故事、卖赎罪券者讲的劝世寓言故事、教士讲的动物寓言故事、商人讲的家庭纠纷的故事、农民讲的感人的爱情和慷慨义气行为的故事。作品广泛地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英国社会生活,揭露了教会的腐败、教士的贪婪和伪善,谴责了扼杀人性的禁欲主义,肯定了世俗的爱情生活。坎特伯雷故事集的艺术成就很高,远远超过了以前同时代的英国文学作品,是英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第一部典范。作品将幽默和讽刺结合,喜剧色彩浓厚,其中大多数故事用双韵诗 杰弗雷乔叟体写成,对后来的英国文学产生了影响。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活泼。乔叟用富有生命力的伦敦方言进行创作,也为英国文学语言奠定了基础。他首创的英雄双韵体为以后的英国诗人所广泛采用,因而乔叟被誉为“英国诗歌之父”。. 珀西比希雪莱 珀西比希雪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1792年生于苏萨科斯郡一个贵族家庭,12岁被送进伊顿贵族学校受教育1810年入牛津大学学习,第二年因发表无神论的必然性小册子被牛津大学开除,不久到都柏林参加爱尔兰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1813年发表第一部长诗麦布女王,抨击封建制度的专横无道和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反映劳动人民的悲惨境遇,引起了英国资本主义阶级的仇视,1818年被迫侨居意大利。1818年发表长诗伊斯兰的起义,借用东方的故事歌颂资产阶级革命,抨击欧洲反动的封建势力。1819年完成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诗剧采用古代神话题材,表达了反抗专制统治的斗争必将获胜的信念和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同年完成的诗体悲剧钦契一家取材于意大利的历史故事,表达了反抗暴君的思想,是雪莱最具创造性的作品之一。雪莱还创作了致英国人民、1819年的英国、暴政的假面游行等政治抒情诗,强烈谴责封建统治集团的罪行,号召人民为自由而斗争。雪莱在云、致云雀、西风颂等抒情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作品想象丰富,音韵和谐,节奏明快,在英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雪莱在1822年7月驾小艇旅行途中,偶遇风暴,溺水于斯佩齐亚海湾,时年30岁。. 拜伦 拜伦(17881824),独步古今的天才诗人,在波澜诡谲的浪漫主义文苑诗坛上,他是手握如椽之笔,流金溢彩;在如火如荼的民族解放的政治舞台上,他又是身着戎装,叱咤风云,为民主和自由而战的坚强斗士。拜伦只活了36岁,被评论家称为是19世纪初英国的“满腔热情地辛辣地讽刺现实社会”的诗人。拜伦式英雄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例如,抒情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贵公子哈洛尔德,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The Corsair, 1814)中的主人公康拉德,哲理剧曼弗雷德中的主人公曼弗雷德,等等。拜伦式英雄是个人与社会对立的产物,也是作者思想的特点和弱点的艺术反映。这类人物形象相继出现于拜伦笔下,这对于当时英国的封建秩序和资产阶级市侩社会进行的猛烈冲击,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是他们的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悲观厌世情绪,又往往会给读者带来消极的作用。俄国的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和诗人普希金都曾指出拜伦式英雄的思想弱点及其危害性。. 约翰济慈 约翰济慈(John Keats,1795年1821年),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济慈,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父亲 约翰济慈是马厩的雇工领班。自幼喜爱文学,由于家境窘困,不满16岁就离校学医。其父母在其青少年时期便相续去世,虽然与兄弟和姐姐相互支持,但过早失去父母的悲伤始终影响着他。在埃菲尔德学校(Enfield School),济慈接受了传统正规的教育,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济慈受到了师长克拉克(CharlesCowdenClarke)的鼓励。年轻的济慈非常钟爱维吉尔(Virgil),14岁时,他将维吉尔的长诗艾涅阿斯纪(Aeneid)翻译成英语。1810年,济慈被送去当药剂师的学徒。五年后济慈考入伦敦的一所医学院,但没有一年,济慈便放弃了从医的志愿,而专心于写作诗歌。济慈很早就尝试写作诗歌,他早期的作品多是一些仿作,1817年,济慈的第一本诗集出版。这本诗集受到了一些好的评论,但也有一些极为苛刻的攻击性评论刊登在当时很有影响力的一本杂志(Blackwoodsmagazine)上。济慈没有被吓倒,他在来年的春天复印了新诗集安迪密恩(“Endymion”)。1818年夏天,济慈前往英格兰北部和苏格兰旅行,途 中得到消息说他的兄弟汤姆得了严重的肺结核,济慈即刻赶回家照顾汤姆。这一年年底,汤姆死了,济慈搬到一个朋友在汉普斯泰德(Hampstead)的房子去住,现在人们已将那所房子认为济慈之家。在那里,济慈遇见并深深的爱上了一位年轻的女邻居,芬妮布朗(Fanny Brawne)。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疾病与经济上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济慈,但他却令人惊讶的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其中包括圣艾格尼丝之夜秋颂夜莺颂和 济慈致秋天等名作,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强烈感受和热爱,赢得巨大声誉。1820年3月,济慈第一次咳血,之后不久,因为迅速恶化的肺结核,1821年2月23日,济慈于去意大利疗养的途中逝世。去世的时候,只有年轻而忠诚的朋友画家塞文陪伴着他。他的墓志铭写着:Here lies one whose name was written in water 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济慈创作的第一首诗是仿斯宾塞,接着又写了许多优秀的十四行诗,他的这些早期诗作收集在1817年3 济慈月出版的第一本诗歌中。次年,他根据古希腊一个美丽神话写成的安狄米恩问世,全诗想象丰富,色彩绚丽,洋溢着对自由的渴望,表现了反古典主义的进步倾向。1818年到1820年,是济慈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他先后完成了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许佩里恩等著名长诗,最脍炙人口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等名篇也是在这一时期内写成的。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他年仅25岁,可是他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1821年2月23日,他客死罗马,安葬在英国新教徒公墓,年仅二十五岁。如果天以借年,他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成就,是难以逆料的。但是人们公认,当他二十四岁停笔时,他对诗坛的贡献已大大超越了同一年龄的乔叟、莎士比亚和弥尔顿。”“在英国的大诗人中,几乎没有一个人比济慈的出身更为卑微。”四. 诗歌的表现形式 1)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 西方文学艺术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一个新的、颇有点奇异的现象,人们给它一个概括的称呼,叫做“现代派”(现代主义)。“现代派”(现代主义)是对一系列标榜反传统的作家、艺术家及其作品的统称。近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评价毁誉不一,褒贬各异。褒者认为现代派是用艺术的形式,对人类精神世界进行探索、认识和表现。贬者认为现代派文学艺术的本质是“反传统”的,作品价值不高,县常常违背文学规律,是没落、腐朽的文学。总的来说,现代派文学艺术的产生,是对以理性为核心的西方传统的反向运动,分析其艺术表现手法有助于我们对“现代派”的客观评价: 第一,象征。表现一事物(包括思想),可以不直说其本身,而去说与它有某种联系和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从而使要说的事物(或思想)通过另一事物来联想和暗示出来。其结果一方面可增强艺术的感染力,同时也会使作品产生多种解释,它增大了作品的意义和含量及欣赏的情趣,同时也导致了作品的晦涩和引起漫无边际的猜想,以至于带来种种神秘主义和不可知论的色彩。 第二,意识流。这是一种心理描写技巧,主要特点是打乱时间的逻辑顺序,以时间的错乱和颠倒来表达人的思想意识不受拘束的自由流动,它可以使人的思想添上想像的翅膀飞跃驰骋。 第三,同时性。它同意识流技巧有密切关系,其特点是把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的没有什么逻辑联系的事物放在一起,像同时发生的那样加以表现。对一个人或物件,也可以把它们的几个侧面放在同一平面上同时加以表现。同时性手法会使艺术产生立体感,又可以使描写叙述更加简洁,对表现复杂的现代社会生活和人的心理活动,也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第四,冷漠。这是指作者和人物的关系,是一种叙事手法和语调。现代派主张,在人物和读者之间不要横亘着一个作者,去充当解释说明的角色,代替人物说话和为读者解决问题,使人物变成作者的传声筒和傀儡,同时把作者变成读者的保姆。相反,他们认为,必须让读者直接进入人物的意识,就像进入磨房一样。现代派欣赏契诃夫的话:“作家的态度越是客观,所产生的印象越是有力。”这样我们就会理解现代派作家、艺术家在叙述和描写时的那种“局外人”似的冷漠语调,甚至他们笔下的人物和画面越是荒诞和恐怖,艺术家越是异常平静。 第五,荒诞。这一手法在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存在主义、新小说、黑色幽默和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作家、艺术家的作品中被广泛运用。荒诞就是不和谐,失去正常的节奏,或表现为变形、解体,把对象按主观意图和概念重新组合,或表现为行动、语言的怪诞反常,环境背景的杂乱无章等。其中变形是荒诞的主要表现。如何看待现代派艺术中的变形问题是评价现代派的焦点问题之一,变形的结果使作家笔下的人和世界,距我们的认识和习惯太远,其中的某些东西是读者和观赏者百想不得其解的。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作者的“白日梦”和心理变态的反映。一味追求变形,使得一些现代派作品越来越脱离群众,以至于成为少数人玩世不恭和游戏人生的工具,最后将导致艺术家创作生命的枯竭。(2)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与时代的关系。 现代派(现代主义)的兴起无疑是西方现代社会发展的结果。经历了世界大战浩劫的西方社会,出现了对传统理性秩序和价值观念的普遍怀疑,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造成了广泛而深刻的危机,物质文明的膨胀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精神世界的空虚和不平衡,并形成了它的主题内容上的特征,即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的全面扭曲和异化。五. 中国诗歌和国外诗歌的区别 诗歌被誉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最高体现,同时诗歌也是时代、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中西方诗歌迥然不同,分别体现了中西方的文化、艺术、美学、文论的综合成就。对中西诗歌进行比较既是文化交流的客观必要,也是研究和发展我国诗歌的主观要求。 中国的诗歌历来受到世界的关注,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是其标志特征,西方的诗歌同样的耀眼夺目,我们可以从数量浩大的诗作中发现许多不朽的传世之作。中西的诗歌在体式、内容、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同之处,但也不难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一)前论 西方一些比较文学的研究者曾经指出:不同民族的文学在平行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殊途同归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文学作品中的确有所反映,中西的诗歌虽然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但我们从中还是可以寻找到彼此的影子。中国的诗歌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西方的诗歌或多或少都受到中国诗歌的影响。中外、古今之间虽自成体系,但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并非(也没有可能)完全隔绝。 我们从中国古典诗歌和英美现代诗歌说起,因为中国古典诗歌对西方的影响从汉诗英译开始。 从埃兹拉庞德翻译的中国和一些英美译者的翻译作品来看,中国诗的意境逐渐渗入他们的诗歌创作中,中国诗歌文字简洁,意义深刻的特点逐渐为他们所接受,而且也逐渐为他们所学习。美国著名意象派诗人庞德曾经说过,在中国文学中发现一个“新希腊”,从而发动了一场新的“文艺复兴”。中国的古典诗词不仅影响他们的创作,还影响着他们的诗歌创作理论。 由于古汉语是一种没有词尾变化的语言,它不像英语那样有明显的人称、数和时态变化,表达上不如西方语言那么精确,因此汉语更具有模糊性,更加含蓄。艾米洛威尔曾经说过:“含蓄是我们从东方学来的东西之一。”中国古典诗词的显著特点就显现在简洁具体。这要求诗人必须具有行文简洁和表达含蓄的才能。另一方面,中国古典诗词的一大特点生动的意象和诗中有画也融入了他们的创作中。这种借鉴的结果就是“汉风诗”的出现。英美译者翻译最多的是我国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李商隐、李贺的诗和李清照、柳永、李煜的词,他们的创作手法对英美现代诗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国流传的佛老思想、逃避现实、完善自身的思想也深入他们诗歌的创作中。勃莱一首名为想到的诗,就是受白居易的启发而写的。他的朋友赖特走得更远,他曾经给自己的一首诗加上这样的一个标题:“读了一卷坏诗,心情抑郁,于是走向一处闲置的草场,央昆虫来作伴。”这种白描方法明显是受到中国唐诗的影响。 (二)相似之处 中国古典诗词用词凝练,意境含蓄,诗画合一,形象生动的特点在交流中融入了英美现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中,我们先来比较下面的两首诗: 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茵纳斯弗利岛(爱尔兰)威廉巴勒斯叶芝我就要动身去了,去茵纳斯弗利岛;搭起一个小屋子,筑起泥巴房;支起几行云豆架,一排蜂蜜巢,独个儿住着,荫阴下听蜂群歌唱。我就会得到安宁,它徐徐下降,从朝雾落到蟋蟀歌唱的地方;午夜是一片闪亮,正午是一片紫光,傍晚到处飞舞着红雀的翅膀。我就要动身去了,因为我听到,那水声日日夜夜轻拍着湖滨;不管我站在车行道或灰暗的人行道,都在心灵深处听见这声音。从上面的两首诗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意境和用词是非常相似的,“结庐”与“造屋”如出一辙,“采菊”与“种豆、养蜂”异曲同工,“山气”与后一首的中间四句的意境完全可以互相补充。两位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都是要离开这个充满痛苦的红尘世界,去过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表现了宁静致远的思想和远离尘嚣的真意。从写作手法上看,两者都用了近乎白描的艺术手法,没有加入主观色彩,客观真实地描写景物,直白地道出胸臆。这至少可以证明中西方文化之间是有共通性的。 两首诗所表达的飘逸、洒脱的意境在古典诗词和英美现代诗歌都是屡见不鲜的,从李白“笑而不答心自闲”到杜甫“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还有更多的例子举不胜举,而英美现代诗歌中不乏其例,如TS艾略特著名诗歌荒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充分表现了这样的意境。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两者也有许多共同点。中国古典诗词最大的特点是含蓄,生动凝练。气氛只用寥寥数字便可烘托,意境只需片言只语就可表达。英美现代诗歌的创作显现出含蓄、凝重、集中、富有感情的特点跟他们的诗歌理论受中国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甚至一些表达方式也基本相同。埃兹拉庞德的名震西方诗坛的两句短诗在地铁车站含蓄、凝练,令人回味无穷: 这些面庞在人群中涌现湿漉漉的黑树干上花朵瓣瓣这与中国古典的“人面桃花相映红” 、“杨柳青丝” 、“梨花带雨”的意境是大致相同的,反映出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果。但笔者个人认为,西方的诗歌这些比喻所表达出来的意境没有中国的那么美,那么让人富于想象。诗歌很形象地再现了那些漂亮的面庞在人流中涌现的情景,但缺乏了一个让人思绪飞扬的空间,语言上也欠缺了美感。这与中西方的思维形式不同有关,本文将在后面论述。 (三)不同之处 比较可以看出共性,也可以看出个性。中西诗歌虽然在渊源上能找到一定的源头或能证明两者之间的关联与影响,但在比较之中我们还是不难地发现两者的差异。存在这种巨大的差异是由其本质不同、思维形式不同带来的。 中国诗词善于写景抒情,以写景烘托气氛或造出意境,而英美诗歌则注重描写景物在人们心里唤起的反应,从此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意识。这是由两者不同的思维模式造成的差异。中国人注重表现,西方人注重再现,这种思维模式指挥下发展而来的诗歌文学理论和诗歌创作自然大不相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形成了意境说、教化说,西方则形成了典型说,因此中国的诗词更注重的是一种意境的创造,追求言已尽而意未尽的效果,让人有无限的遐想空间,这种诗歌的出现是因为中国古代传统的思维方式是感悟式直觉思维方式。即使到了现在,中国人写诗歌依然追求意境的营造,如果说得太白了,就没有意思了,当然当代一些新新人类作家的作品追求一种直白,则是另外一回事,并不能一概而论,毕竟这些人并不代表中国诗歌创作的主流。 中国诗词讲究含蓄,以淡为美,而英美诗歌则比较奔放,以感情激越为胜。很突出的例子就是对待爱情方面,中西方的诗歌特点在此能得到完全的体现。中国诗人描写爱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始终不把那种爱表达出来,而西方诗人会高喊“你是我的太阳,爱情之火烧得我浑身焦灼。”这种直言不讳中国人是很难接受的,产生差异的实质在于彼此的审美取向不同。 另外,中国诗词多以歌颂为主,而英美现代诗歌多以揭露为主。中国诗词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永远把诗人的情感埋藏于诗词之中,只有通过“感悟”才可能感觉出其美,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他几乎没有用一个表达感情的词语,只是把“枯藤” 、“老树” 、“昏鸦”简单地排列在一起,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凄凉寂寥的景象,后面两句把七种静物列在一处,却恰如其分地渲染了寂寞、惨淡的气氛,“夕阳西下”更是给整幅画面涂上了一层昏黄的颜色,最后一笔带出“断肠人在天涯” ,感觉上前后好像并无直接联系,但感情是连贯的,思路也是连贯的,读者一口气读下来,仿佛自己就是诗人所描绘的画中的游子,引起强烈的共鸣。然而十种静物的并列,虽然没有任何的主观感情,却比再多的语言都要强烈地表达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感情,这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相比之下,英美现代诗歌强调写资本主义社会中畸零人的心理,比较直率地把诗人的所要表达的意思表现出来,直抒胸臆,而毫无造作,言尽而意亦尽,回味的空间相对缩小了,但这样比较符合西方人的心理特征、思维特征。 (四)相异的分析 上文中曾经提及中西的思维形式不同造成文化的相异,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思维的相异,这是一个连科学家都在研究的问题,笔者实在无法回答,只能从表面分析思维差异的表现。 与西方商业性、开放性社会所形成的重视概念、范畴内涵的明确性,分析、归纳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强的思维方式不同,中国早在先秦已经形成感悟式直觉思维方式。前者持“天人相分”的哲学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故努力明确事物内在联系与逻辑关系;后者持“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偏重于统一,偏重整体、直观的把握,而忽视了精密和抽象的逻辑分析、归纳,是一种典型的“以物观物”的方式,明显不同于西方的“以我观物” 的方式。这样一来造成了语义含糊,难以进行分析研究,只能靠感悟来理解其中的意思,没有精确的尺度去衡量其中的含义。例如老子开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直以来“道”的含义备受争议,在翻译中更找不出合适的能表达其意思的词,只好用“Dao”来表示,这是直觉思维下的典型产物。这种直觉式的思维上升为理性后,仍不离感性。当它运用于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时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特有的概念,如风骨、风雅、阳刚等等。也就不像西方那样先对概念作明确的界定,经过推理过程,然后才建构理论体系。它起源于感性体验,经过感悟,后又约定俗成,在前后沿用中逐步发展完善,具有具体与抽象、体验与概括结合的特点。中国在长期的认识活动中,又形成了运用朴素的辩证法观察事物的传统,以及相应的辩证思维方式,体现在文学上就是既重视并揭示文学与社会的内在联系,也能够揭示文学自身的规律。 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之下,中国的诗歌创作特别强调一个“悟”字,“顿悟”成了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悟”往往带来神来一笔,它不一定与上文有直接逻辑的联系,但感情上具有连贯性,这种写作方式是直觉思维方式的产物,它铸造了中国诗歌特有的美丽。杜甫有一首诗很能突出这个特点。 舟月对驿近寺(唐)杜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络直播带货主播内容创作与平台分成合作协议
- 个性化私人飞行训练课程合同
- 离婚后房产使用权过渡及共同债务处理合同
- 元宇宙健康管理平台数据共享合作协议
- 海外市场营销活动执行补充协议
- 电影剧本著作权独家授权合同
- 城市地铁BIM运维模型交付与数据安全保密合同
- 跨界联动:游戏IP与时尚电商合作开发协议
- 注册会计师全职聘用及财务报表编制服务合同
- 碳中和绿色物流项目合作协议
- 话剧导演合同协议
- 客服代理合同协议
- 安徽中医药大学专职辅导员招聘笔试真题2024
- 躁狂症病人的护理
- 高中女生预防性侵教育
- 医院建设项目医疗专项工程医用气体工程技术参数及要求
- 2025年西城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
- 主播语音与发声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
- 屋面换瓦施工方案
- 招投标意向书(7篇)
- 视障人群智能出行产品设计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