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县农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点测产实施方案.doc_第1页
南涧县农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点测产实施方案.doc_第2页
南涧县农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点测产实施方案.doc_第3页
南涧县农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点测产实施方案.doc_第4页
南涧县农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点测产实施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涧彝族自治县2013年大春测产方案为了做好大春水稻、玉米高产创建、粮食作物间套种、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机插秧及地膜玉米等的测产工作,为最终的总结分析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拟定本方案,各乡(镇)要及早安排,按照方案要求,在作物收获前15-20天,认真做好测产工作。一、测产方式大面积测产由乡镇自行组织,科技增粮措施由县级主抓站所(植保站:玉米高产创建;推广中心:间套种、地膜玉米、机插秧、测土配方施肥;种子站:水稻高产创建、精确定量栽培)协同涉及的乡镇共同完成。二、测产方法测产要求理论测产与实收相结合,高产创建区要分出百亩核心区、千亩展示区和万亩示范区,高产攻关田要单独测产、整块实收;粮食作物间套种各乡镇要有大面积分村委会测产和核心区测产,并要分不同的间套种模式进行测产;地膜玉米测产时,要在同一个片区选择有代表现的露地玉米进行测产,以作对照。玉米(一)、理论测产1、取样方法。百亩核心区以20亩为一个测产单元,共分成5个单元,每单元按三点取样方法取样,共15点;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示范点划分为10个左右的自然片,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随机取3个样点,每个样点量10个行距计算平均行距,在10行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20米双行,计数株数和穗数,并计算亩穗数;在每个测定样段内每隔5穗收取1个果穗,共计收获20穗作为样本测定穗粒数。2、产量计算。理论产量(公斤/亩)=亩穗数穗粒数百粒重g(被测品种前三年平均数)10-585%。(二)、实收1、取样方法。根据地块自然分布将万亩示范点划分为10片左右,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在远离边际的位置取有代表性的样点6行,面积(S,单位:米2)67米2。2、田间实收。每个样点收获全部果穗,计数果穗数目后,称取鲜果穗重Y1(公斤),按平均穗重法取20个果穗作为标准样本测定鲜穗出籽率和含水率,并准确丈量收获样点实际面积。3、计算公式。每亩鲜果穗重Y(公斤/亩)=(Y1/S)666.7;出籽率L(%)=X2(样品鲜籽粒重)/X1(样品鲜果穗重);籽粒含水率M(%):用国家认定并经校正后的种子水分测定仪测定籽粒含水量,每点重复测定10次,求平均值(M)。样品留存,备查或等自然风干后在校正;实测产量(公斤/亩)=鲜穗重(公斤/亩)出籽率(%)1-籽粒含水率(%)(1-14%)。水稻(一)理论测产1、取样方法。百亩核心攻关田以20亩为一个测产单元,共分成5个单元,每单元按三点取样方法取样,共15点;根据自然生态区(片),选取区域内分布均匀、有代表性的50个田块进行理论测产。每块田对角线3点取样。移栽稻每点量取21行,测量行距;量取21株,测定株距,计算每亩穴数;顺序选取20穴计算每穴穗数。直播和抛秧稻每点取1平方米以上调查有效穗数;取平均穗数左右的稻株23穴(不少于50穗)调查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以品种区试平均千粒重计算。2、计算公式。亩产(公斤)有效穗(万/亩)每穗总粒数(粒)结实率()千粒重(克)10-6(二)实收1、取样方法。根据自然生态区(片)将万亩示范点划分为510个片,随机选择3个片,在每个片随机选取3块田进行实收测产,每块田实收1亩以上。田间落粒不计算重量。2、田间实收。收获后装袋并称重,计算总重量(单位:公斤,用W表示);专家组对实收面积进行测量(单位:平方米,用S表示);随机抽取实收数量的1/10左右进行称重、去杂,测定杂质含量(单位:%,用I表示);取去杂后的稻谷1公斤测定水分和空瘪率,烘干到含水量20%以下,剔出空瘪粒,测定空瘪率(单位:%,用E表示);用谷物水分速测仪测定含水率,重复10次取平均值(单位:%,用M表示)。(三)计算公式。Y(666.7S)W(1I)(1E)(1M)(1Mo) ;平均产量Y9;Mo为标准干重含水率:籼稻13.5%、粳稻14.5%。豆类测产(一)理论测产1.取样方法:核心区按东、南、西、北、中共分成5个单元,每单元按三点取样方法取样,共15点;示范区和辐射区按地域各划分为10个单元,每个单元随机取1块田,每块田3点,每点量取10个幅带计算平均幅带宽、取1个幅带的11株测算塘数,多点平均。并远离边行随机取10塘调查每塘株数、每株粒数。2.计算公式:理论产量(公斤/亩)每亩塘数平均每塘株数每株粒数百粒重(前3年平均值)85%。每亩塘数(塘/亩)666.7(平均株距幅带宽/每幅带套种行数)(二)实收1.取样方法:在理论测产的单元中随机抽点,核心区验收不少于3个点,示范区不少于5个点,辐射区不少于10个点,每个点实收面积不少于0.2亩,称取鲜重,计算亩鲜重。测产面积以实际丈量面积为准。2.测定出籽率:称取10公斤带粒鲜茎,自然风干后脱粒称重,测定出籽率。3.计算公式:实收产量(公斤/亩)每亩带粒鲜茎重(公斤)(样品干籽粒重/样品带粒鲜茎重)。叶菜类、茎菜类(一)理论测产1.取样方法:核心区按东、南、西、北、中共分成5个单元,每单元按三点取样方法取样,共15点;示范区和辐射区按地域各划分为10个单元,每个单元随机取1块田,每块田3点,每点量取10个幅带计算平均幅带宽、取1个幅带的11株计算平均株距,多点平均。并远离边行随机取10株称重后折取亩产量。2.计算公式理论产量(公斤/亩)每亩株数平均每株重量85%。亩株数(株/亩)666.7(平均株距幅带宽/每幅带套种行数)(二)实收1.取样方法。在理论测产的单元中随机抽点,核心区验收不少于3个点,示范区不少于5个点,辐射区不少于10个点,每个点实收面积不少于0.2亩,称重并计算产量。实收面积以丈量面积为准。2.计算公式。亩产量(公斤/亩)实收产量(公斤)/测产面积。附:1、南涧县2013年玉米高产创建测产表 2、南涧县2013年地膜玉米测产表 3、南涧县2013年粮食作物间套种测产表4、南涧县2013年水稻高产创建(精确定量栽培)测产表南涧县农业局2013年8月12南涧县2013年玉米高产创建测产表 乡(镇) 村村组户主姓名品种面积(亩)株距()行距()每亩株数空杆率%双穗率%有效穗(穗/亩)每穗粒数(粒)百粒重(克)理论产量(kg/亩)实收面积(亩)鲜果穗重(kg/亩)折率%实收产量(kg/亩)备注行粒穗粒数(粒) 注:要注明是万亩示范区、千亩展示区和百亩核心区南涧县2013年地膜玉米测产表 乡(镇) 村村组户主姓名品种面积(亩)株距()行距()每亩株数空杆率%双穗率%有效穗(穗/亩)每穗粒数(粒)百粒重(克)理论产量(kg/亩)实收面积(亩)鲜果穗重(kg/亩)折率%实收产量(kg/亩)备注行粒穗粒数(粒) 注:在测产时,要在同一片区测几块相应的露地玉米,并在备注栏进行说明。南涧县2013年粮食作物间套种测产表 乡(镇) 村村组户主姓名品种面积(亩)株距()行距()每亩株数空杆率%双穗率%有效穗(穗/亩)每穗粒数(粒)百粒重(克)理论产量(kg/亩)实收面积(亩)鲜果穗重(kg/亩)折率%实收产量(kg/亩)间种实产(kg/亩)(元/亩)备注行粒穗粒数(粒) 注:按照大春生产意见的任务进行测产,大面积和500亩核心示范区都要进行测产。南涧县2013年水稻高产创建(精确定量栽培)测产表 乡(镇) 村村组户主姓名品种面积(亩)丛距()行距()每亩丛数每丛穗数(穗/丛亩有效穗(穗/亩)穗实粒数(粒/穗)结实率%千粒重(克)理论产量(kg/亩)实收面积(亩)鲜重(kg/亩)折率%实收产量(kg/亩)备注注:百亩核心区和千亩展示区要有单独的测产表;高产攻关田单独测,要求整块实收。南涧县2013年高产创建水稻创建成果统计表填报单位: 2013年 月 日单位:亩、公斤/亩、乡镇高产创建面积创建平均单产比上年平均单产增幅%核心区攻关田:验收时间验收负责人备注户主姓名测验田面积 亩产比上年最高单产增幅%合计南涧镇公郎镇领导签字: (盖章)南涧县2013年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样板测产统计表填报单位:2013年 月 日单位:亩、公斤/亩、县市名称示范面积面积平均单产比上年平均单产增幅%核心区攻关田:验收时间验收负责人备注户主姓名测验田面积 亩产比上年最高单产增幅%合计南涧镇公郎镇领导签字: (盖章)2013年水稻机插秧试验结果调查统计表试验地点: 县 乡(镇) 村 社项 目机插秧手插秧(对照)户主姓名试验田海拔(米)试验面积(亩)栽植品种育秧日期( 月 日)插秧日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