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变化情况.doc_第1页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变化情况.doc_第2页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变化情况.doc_第3页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变化情况.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变化情况2000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变化情况(从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对外贸易条件等方面分析)从对外贸易额方面分析: 2000-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额:年份对外贸易额(亿美元)2000474320015097.720026267.8520038512.1200411548200514200200617606.9200721738.3200825616.3200922072.7201029000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一国/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的出口值(额)与进口值(额)之和。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对外贸易额增长极为快速,使得中国在对外贸易中跻身世界前列,中国也已经成为贸易大国。从2000-2007年都是飞速增长的,2008年因为经融危机的影响导致中国对外贸易额下降,但在2010年时又迅速上升甚至超过了危机前的对外贸易额,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因而从对外贸易额可以看出我,中国对外贸易是不断飞速发展的,虽然中间会受到一些影响导致贸易额下降、贸易发展变缓但却丝毫不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整体快速发展。从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方面分析: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结构和进口商品结构两部分。2000-2010年中国进口商品结构:单位:亿美元年份 总额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总额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饮料及烟类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燃料动、植物油脂及蜡总额化学品及有关产品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未分类的其他制品20002250.9420.76 2.11 0.16 8.89 9.17 0.43 79.24 13.42 18.57 40.84 5.66 0.73 20012435.5318.78 2.04 0.17 9.09 7.17 0.31 81.22 13.18 17.22 43.94 6.19 0.69 20022951.7016.69 1.77 0.13 7.70 6.53 0.55 83.31 13.22 16.43 46.42 6.71 0.53 20034127.6017.63 1.44 0.12 8.27 7.07 0.73 82.37 11.87 15.48 46.72 8.00 0.31 20045612.2920.89 1.63 0.10 9.86 8.55 0.75 79.11 11.67 13.18 45.05 8.93 0.27 20056599.5322.38 1.42 0.12 10.64 9.69 0.51 77.62 11.78 12.30 44.01 9.22 0.30 20067914.6123.64 1.26 0.13 10.51 11.25 0.50 76.36 11.00 10.98 45.11 9.01 0.26 20079559.5025.43 1.20 0.15 12.33 10.98 0.77 74.57 11.25 10.76 43.15 9.15 0.26 200811325.6232.00 1.24 0.17 14.72 14.94 0.93 68.00 10.52 9.46 39.01 8.62 0.39 200910059.2328.81 1.47 0.19 14.05 12.33 0.76 71.19 11.14 10.71 40.54 8.47 0.33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对外贸易商品进口总额是大幅上升的,并且不管是对于初级产品还是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总额也都是大幅上升,并且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我国的总进口额中对于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是占很大比重的,在2000年左右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和机械及运输设备这两者尤为多,近年来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比重在慢慢的下降。初级产品的比重在逐年增加,在初级产品中非食用原料和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燃料两者所占比重较大。从这些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十分发达,产业结构也不平衡,科技发展水平不高,应加大工业的发展,自己生产,减少对他国的进口。2010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单位:亿美元年份总额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总额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饮料及烟类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燃料动、植物油脂及蜡总额化学品及有关产品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未分类的其他制品20002492.0310.22 4.93 0.30 1.79 3.15 0.05 89.78 4.85 17.07 33.15 33.15 34.62 20012660.989.90 4.80 0.33 1.57 3.16 0.04 90.10 5.02 16.46 35.66 35.66 32.74 20023255.968.77 4.49 0.30 1.35 2.59 0.03 91.23 4.71 16.26 39.00 39.00 31.07 20034382.287.94 4.00 0.23 1.15 2.54 0.03 92.06 4.47 15.75 42.85 42.85 28.77 20045933.266.83 3.18 0.20 0.98 2.44 0.02 93.17 4.44 16.96 45.21 45.21 26.36 20057619.536.44 2.95 0.16 0.98 2.31 0.04 93.56 4.69 16.95 46.23 46.23 25.48 20069689.365.46 2.65 0.12 0.81 1.83 0.04 94.54 4.60 18.04 47.10 47.10 24.56 200712177.765.05 2.52 0.11 0.75 1.64 0.02 94.95 4.95 18.06 47.39 47.39 24.38 200814306.935.45 2.29 0.11 0.79 2.22 0.04 94.55 5.55 18.34 47.06 47.06 23.48 200912016.125.25 2.72 0.14 0.68 1.70 0.03 94.75 15.38 15.38 49.12 49.12 24.95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商品出口的金额每年都在增加,其中工业制成品在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很大,且这个比重逐年增加,其中机械及运输设备和杂项制品两者所占比重最大。初级产品比重正在逐年减少。这说明中国出口商品的技术结构不断改善,中国越来越重视工业的发展,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也是不断提高的,但是还是要注意产业结构发展状况,从而促进对外贸易全面均衡的发展。从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方面分析: 2000-2009年我国的主要进口国/地区: 年份123456789102000国家/地区日本中国台湾韩国美国德国香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洋洲及太平洋群岛俄罗斯马来西亚比重()18.4411.3310.319.944.624.193.192.612.562,432001国家/地区日本中国台湾美国韩国德国香港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大洋洲及太平洋群岛马来西亚比重()17.5711.2210.769.65.653.873.63.272.582.552002国家/地区日本中国台湾韩国美国德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俄罗斯联邦新加坡比重()18.1112.899.689.235.565.083.633.152.852.392003国家/地区日本中国台湾韩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德国马来西亚中国香港新加坡俄罗斯联邦比重()17.9611.9610.458.26.085.893.392.692.542.362004国家/地区日本中国台湾韩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太平洋及太平洋群岛俄罗斯联邦比重()16.8111.5411.097.966.895.413.242.492.382.162005国家/地区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 美国 德国马来西亚大亚洲及太平洋群岛新加坡澳大利亚比重()15.2111.6411.328.367.374.663.042.732.52.462006国家/地区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德国马来西亚 大洋洲及太平洋群岛澳大利亚泰国比重()14.6211.34119.277.484.792.982.692.442.272007国家/地区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 美国 德国马来西亚大亚洲及太平洋群岛澳大利亚菲律宾比重()14.0110.8510.578.977.264.7532.972.72.422008国家/地区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德国大洋洲及太平洋群岛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比重()13.39.99.128167.184.933.553.312.832.742009国家/地区日本韩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台湾美国德国大洋洲及太平洋群岛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巴西比重()13.0110.198.598.527.705.544.243.933.212.81 2000-2009年我国的主要出口国/地区: 年份123456789102000国家/地区美国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德国荷兰英国新加坡中国台湾意大利比重()20.9117.8616.724.533.722.682.532.312.021.532001国家/地区美国香港日本韩国德国荷兰英国新加坡中国台湾意大利比重()20.4017.4916.894.73.662.742.552.181.881.52002国家/地区美国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德国荷兰英国新加坡 中国台湾 太平洋及太平洋群岛比重()21.48179614.884.773.492.82.482.152.021.622003国家/地区美国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德国荷兰英国中国台湾新加坡法国比重()21.117.4113.564.593.983.082.472.052.021.662004国家/地区美国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德国荷兰英国中国台湾新加坡法国比重()21.061712.394.6943.122.522.282.141.672005国家/地区塔吉克保加利亚玻利维亚印度尼西亚亚洲其他巴马哈国别地区不祥伊朗荷兰莱索托比重()22.9221.7421.3816.3411.024.614.273.43.112.492006国家/地区美国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德国荷兰英国新加坡中国台湾意大利比重()2116.039.464.594.163.192.492.392.141.652007国家/地区美国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德国荷兰英国新加坡俄罗斯印度比重()19.1115.158.384.6143.42.62.432.341.972008国家/地区美国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德国荷兰英国俄罗斯新加坡印度比重()17.6475.578.125.174.143.212.522.312.262.212009国家/地区美国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德国荷兰英国新加坡印度大洋洲及太平洋群岛比重()18.3813.838.144.754.153.052.62.52.472.07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是指一定时期内其他国家/地区在一国/地区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从上两张表中可以看出,近十年来日本是我国最主要的进口国 ,同样美国等发达国家在中国的进口额中占了很大比例,但这个比例在下降。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国是美国,同样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在中国的出口额中占了很大比例,但这个比例在下降。与此同时,中国近年来加强了与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并且中国同这些国家的贸易额的比重正在上升,从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同中国台湾的贸易非常频繁,不仅是因为台湾岛物产丰富,也是因为两岸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促使的,中国大陆与香港的贸易也很多,这也带动了双方的经济,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从对外贸易条件方面分析:贸易条件是出口价格和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也就是说用一个单位的本国商品可换回多少外国商品。2000年以来,受世界经济快速增长,国际需求日趋旺盛,我国对外贸易出口价格总水平也一直处于上升状态。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出口价格指数为103(上年为100),2006年为102.5。2007年上半年,我国对外贸易出口价格指数为105.6(去年同期为100),继续保持快速上升势头。这表明中国的贸易条件相当好。但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2009年1月份中国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继续双双走低,其中,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为89.4,较2008年12月份减少0.6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走低;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为102.3,较2008年12月份回落2.8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回落。2009年,1月份中国进口额下降43.1%,价格下跌10.6%,实际进口量下降36.3%;同期中国出口额下降17.5%,价格上涨2.3%,实际出口量下降19.3%,这表明这阶段我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了。从对外贸易依存度方向方面分析 :2000-2010年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