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线电缆行业模具知识简介一、概述随着电缆行业发展需要、电缆产品种类的多样化以及客户对电缆产品的特殊需求型,电缆类模具的种类及要求也逐渐增加。目前,电缆行业涉及到的模具较多的有:拉丝、绞合模具;紧压成型模具、成缆模具;挤出模具等。下面我们对电缆行业常用模具进行大概梳理,并针对我们工作接触较多的模具进行解析。二、拉丝、绞合模具的种类、性能及应用2.1 此类模具一般称为线模,可分圆模和型模,常用线模材料有钻石模、硬质合金模、聚晶模等。a钻石模:钻石模也称金刚石,具有最高的硬度,耐磨,但价格较贵。在拉丝中,一般用在拉小规格单丝,如0.40mm及以下规格。b硬质合金模:在拉伸生产中,过去使用的钨钢模全为硬质合金模所代替的。因为硬质合金模拉伸模与钢模相比具有:耐磨性较好, 抛光性好、对被加工金属的粘附性小,摩擦系数小,导热系数高和具有很高的耐腐蚀性。c 聚晶模:也称人造钻石,是目前最常用的模丝模,它具有耐磨性,但也有不足之处就是生产出产品表面不光滑。d 钨钢模:目前常用于铝拉,且使用寿命较短,一般用于过桥模,钨钢模耐磨性一般、价格低廉,其强度不适合于铜拉,拉制线芯表面不光滑。2.2 模孔结构图如下(图1)2.2.1入口区和润滑区a入口区:一般有圆弧,便于拉制线材进入工作区,不被模孔边缘所损伤;润滑液储蓄、并起到润滑拉制线材作用,在拉伸模孔中靠 这部分来加大工作区的高一般图1为模坯总高H的25%,角度为60度。b工作区:是整个模孔的重要部分,金属拉伸塑性变形是该区进行的就是金属材料 通过此区由尺寸的截面。此区的选择主要是高度和锥角,高度的选择原则是:a,拉制软金属线材应拉制硬金属线材为短,b,拉制小直径线材应拉制较大直径线材为短,c,湿法拉伸应干式润滑拉伸为短,d,一般为定径区d的11.4倍。工作锥角根据下列原则选择:a,压缩率越小,工作锥角越小,b,拉制材料越硬,工作锥角越小,c,拉制小直径的材料的材料为小,一般有金属及其合金拉伸时,角度为1626,一般拉铜线圆锥角为1618,拉铝线时圆锥角为2024。c定径区:它的作用是使制品得到最终尺寸,其高度的选择原则是:a拉制软金属材料较拉制金属材料要短,b 拉制大直径材料应较拉制小直径的炎短,c 湿式拉伸较之干式润滑拉伸的为短,一般选择h=0.51.0d。d出口区:出口区是拉制材料离开模孔的最后一部分,它能保护定径区不致于崩裂,出口锥角可避免金属线材被定径的出口处损伤和停机时线倒退被括伤,一般为45。金属的强度极限与拉伸应力之比称为拉伸的安全系数。它的制范围:1.42.0。三、紧压成型模具电缆行业紧压成型类模具最常见的是异型压轮,适用于多芯电缆线芯的压制。按其用途及角度主要分:180两芯电缆用、120三芯电缆用、90四芯或3+1芯电缆及3+2或4+1芯电缆用。也有将3+1芯、3+2芯及4+1芯电缆用紧压成型模具细分为:90、100等。圆形线芯经异型压轮紧压后,可获得我们设计给定的形状,从而较小电缆的外径,节省材料。压轮的设计面积S与线芯计算面积S1的关系为:S=S1/k k填充系数,等于紧压系数k1延伸系数k2。根据线芯截面大小,一般70mm2及以下,k1取0.84,k2取1.03;120 mm2185 mm2,k1取0.83,k2取1.03;240 mm2及以上,k1取0.85,k2取1.02。以上均为全国标线芯的经验值,供大家可以参考,针对目前导体多元化的情形,k值一定需经验证后才能知晓。影响S值的关键因素有大圆弧半径R及扇高H。因R、H值的计算公式较为烦琐,在此我就不详细说明,大家可以参考电线电缆手册第一册P1133页相关资料。四、成缆模具此类模具(图2)的设计主要是根据成缆模架的装配尺寸决定成缆压模的外形尺寸,其孔径根据我们成缆缆芯的外径来决定。注意的是,在模具的两端有圆弧过渡,在进线端需取一个较大圆弧来保护线芯,其主要计算方法可以采用下列方法图2(本方法是实践总结得出,仅供大家参考):1、测出成缆绞笼的最大外径D1,测出绞笼至压模架的距离L,利用三角形计算出角度,见图3。图4图32、将角引入到成缆模具中,从B点作角线段BA与端面交于A点,作AB垂直平分线CO,作BO线与中心线垂直并相交CO线与O点,得到COB=,设计时根据模架尺寸给定成缆压模的总长L1,设计给定成缆模定径区长度L2,出线区长度等于圆弧半径(一般R1取5或10),通过求三角函数关系得到我们需要的大圆弧半径R=OB(见图4): (L1-L2-L3) cos= 0.5 sin= 通过以上公式,可以计算得到大圆弧半径R=。五、挤出模具模具是产品定型的装置,是塑料挤出全过程中最后热压作用装置,其几何形状、结构形式和尺寸,温度高低、压力大小等直接决定电缆加工的成败,因此任何挤塑产品模具的设计、选配及其保温措施都受到高度重视。在用塑料挤出机挤制电线电缆的绝缘层和护套层时,模具是控制塑料挤包层厚度的关键。一般挤出模具按挤出方式可分为:挤压式、挤管式、半挤管(挤压)式三种。其配合方式见图5:挤压式模具 挤管式模具 半挤管式模具图5 挤出模具类型5.1挤压式模具:模芯与模套定径区内侧有一定的距离,利用压力实现产品最后定型的,塑料通过挤压,直接挤包在线芯或缆芯上,挤出紧密结实、表面平整光滑。但其易偏心,使用寿命不长,配模要求较高,挤出线芯弯曲性能不好。适合用于小规格线芯的挤出;挤包要求紧密、外表要求圆整、均匀的线芯;以及塑料拉伸比较小者等。5.2挤管式模具:模芯有“长嘴”,配合时一般将模芯嘴与模套口持平,这样就组成挤管式模具。其是利用塑料的可拉伸性,与挤压式模具相比,具有高效率、易调偏、挤出线芯的弯曲性能好、使用寿命长、配模互换性强等优点,但在挤出致密性、挤出质量等方面不如挤压式模具。5.3半挤管式模具:又称半挤压式模具,模芯有“短嘴”,一般模芯模嘴在模套定径区的1/2处。半挤管式模具与挤管式模具大体相同,只是模嘴长度比挤管式短,模套定径区长度也比挤管式稍短,其吸取了挤管式和挤压式的优点,改善了上面两种方式模具的缺点,适用性较广,但线芯柔软性较差或线芯弯曲时,不宜采用此类模具挤出。5.4模具的尺寸设计5.4.1挤压式模具5.4.1.1模芯(图6)1)模芯外锥最大外径D1:该尺寸是由模芯座的尺寸决定的,要求严格吻合,不得出现“前台”,也不可出现“后台”,否图6 模芯尺寸则会造成存胶死角,直接影响塑料组织和挤出表面质量。2)内锥最大外径D2:该尺寸决定于加工条件及模芯螺纹壁厚,在保证螺纹壁厚的前提下,D2越大越好,便于穿线,也便于加工。3)连接螺纹M1:该尺寸必须与模芯座的螺纹尺寸一致,保证螺纹连接紧密。4)模芯孔径d1:此尺寸是影响挤出质量最大的结构尺寸,按线芯结构特性及其几何尺寸设计。一般情况下,单线取d1=线芯直径+(0.050.15)mm;绞合线芯取d1=线芯外径+(0.31.3)mm,具体根据线芯大小而定。5)模芯外锥最小外径d2:实际上是模芯出线端口厚度的尺寸,端口厚度=1/2(d2-d1)不能太薄,否则影响模具使用寿命;也不宜太厚,否则塑料不能直接流到线芯上,且在结合处容易形成涡流区,引起挤出压力的波动,挤出质量不稳定,一般壁厚控制在0.51mm为宜。6)模芯定径区长度l1:l1决定了线芯通过模芯的稳定性,不能设计的太长,否则造成加工困难,工艺要求的必要性也不大,一般取l1=(0.51.5)d1。但同时必须考虑加工制造的因素,太短或太长,都会引起加工困难,在设计时需综合考虑,根据模芯总长度取一个合适的值。7)模芯外锥角度:这是设计给出的参考尺寸,从图6中不难看出,tg/2=(D1-d2)/2*(L1-l2),即(L1-l2)=(D1-d2)/2*tg(/2)。所以,模芯外锥部分长度可以依据上述决定的尺寸确定,经计算如果太长或太短,与机头内部结构配合不当,可回过头来修正锥角,然后在计算外锥长度,直至合适。设计时,一般模芯外锥角度应不大于45,与模套内锥角度的角度差应控制在310,具体应根据机头实际结构尺寸及挤出材料的不同,选择一个合理角度。5.4.1.2模套(图7)1)模套最大外径D3:根据模套座(或机头内筒直径)设计,一般小于筒径23mm,此间隙工艺调整偏心、确保同心度的必须。2)内锥最大直径D4:这是模套设计的精密尺寸之一。其尺寸必须严格与模套座(或机头内锥)图7 模套尺寸末端内径一致,否则装配后将产生阶梯死角,这是工艺设计不允许的。3)模套定径区直径d3:这也是模套设计的精密尺寸之一。要根据产品外径、考虑挤出各工艺参数及塑料特性严格设计。一般d3=成品标称直径+(0.10.3)mm,根据材料的不同,有时则设计为d3=成品标称外径-(0.10.3)mm。4)模套内锥角:角是由D4、d3及模套长度制约的,角同时又受到与其配套的模芯的外锥角的制约,需控制模套内锥角-模芯外锥角=310。若角度差过小,保证不了挤出压力;角度差也不能太大,太大则挤出压力过大,减少挤出量,影响生产效率,可能会引起生产时厚度不能满足我们的工艺要求。5)模套定径区长度l3:一般取l3=(0.51)d3为宜,定径区长些对成型有利,但越长阻力越大,影响产量。所以当模套孔径d3较大时,不能取上限。6)模套压座厚度l4:按模套座深度(或机头内筒出口处深度)设计,一般要大0.51mm。7)模套总长L2:这是设计给出的参考尺寸,由模套内锥角、模套内锥最大外径D4及模套定径区长度l3来决定。但还应考虑到,设计的模套在装配时,模套最外端伸出机头部分的长度不宜过长,太长会影响传热效果,导致模套口塑料的温度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挤出质量。5.4.2 挤管式模具5.4.2.1挤管式模芯(图8)其结构设计除定径区部分外,其余外形尺寸与挤压式模芯基本相同,现对挤管式模芯定径部分的尺寸设计进行说明。图8 模芯尺寸1)模芯定径区内径d1:又叫模芯孔径。该尺寸根据选用材料的耐磨性、半制品(线芯或缆芯)尺寸的大小及其材质与外径规整程度等进行设计,一般设计为:绝缘时, d1=d线芯+(23)mm;护套时, d1=d线芯+(37)mm。通常,在设计模具规格时,应考虑系列化,将模具尺寸调整成整数。2)模芯定径区外圆柱直径d2:从图8中,我们可以看出d2决定于d1及其壁厚,即d2=d1+2 ,这个壁厚的设计既要考虑到模芯的寿命,又要考虑塑料的拉伸特性及挤包紧密程度等因素,一般都设计为d2=d1+2(0.51.5)mm,即模芯壁厚为0.51.5mm。3)模芯定径区外圆柱长度l1:该尺寸依照尺寸d1考虑挤出塑料成型特性设计,一般设计为l1=(0.51)d1+(12)mm。4)定径区内圆柱长度l2:该尺寸由加工条件及半制品结构特性所决定。无论如何l2都必须比l1长24mm,主要是保证模芯模嘴部分的强度。5.4.2.2挤管式模套(图7)挤管式模套的结构型式与挤压式模套基本相同,如图7所示。所不同之处是其结构尺寸中的模套定径区的直径d3及其长度l3,必须按与其配合的挤管式模芯来设计。1)模套定径区直径d3:该尺寸按挤管式模芯模嘴外圆直径d2、线芯或缆芯外径、挤包塑料厚度等因素来设计。一般设计为d3=d2+2厚度+拉伸余量。挤管式模具应用理论基础是塑料的可拉伸性,我们在设计模具时要了解塑料的拉伸特性,利用并控制它。拉伸比的定义:塑料模口的圆环面积S1与包覆于电缆的圆环面积S2之比。(实际上,拉伸比就是面积转换)S1=/4(d32-d22)S2=/4(d挤包后2-d线芯2)拉伸比K=S1/S2=(d32-d22)/(d挤包后2-d线芯2)一般设计时,聚氯乙烯(PVC)的拉伸比取1.21.8,聚乙烯(PE)及交联聚乙烯(XLPE)的拉伸比取1.32.0。则,模套定径区直径d3=d2+(2+K)厚度,K值根据绝缘和护套的不同,适当调整。由此,可以看出,挤管式模具的适用范围较广。2)模套定径区长度l3:该尺寸往往根据塑料的成型特性和模芯定径区外圆柱的长度l2而定。一般设计为l3= l2-(16)mm,同时应满足l3=(0.51)d3 mm,而且厚度小时取下限,否则,反之。5.4.3半挤管式模具半挤管式模具的设计与挤管式模具的设计基本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模芯模嘴部分的长度没有挤管式长,且模嘴应在模套定径区的1/2处;模套定径区的长度较挤管式模套的定径区稍短。其他参数的设计与挤管式模具的设计是一样的。 总之,设计模具时,除考虑材料、加工、使用寿命外,还应满足下列条件:增加模具的压力,使塑料从机筒进入模具后的压力均匀稳定增加,增加塑料的致密性;增长模具配合部分的塑料流动通道,使流动中的塑料进一步塑化,从而提高塑料塑化的程度;消除模具配合中产生的流动死角,防止塑料在死角中发生老化、产生老胶。 5.5模具装配尺寸的设计模具设计,可以先设计模芯再设计模套,也可以先设计模套再设计模芯。为了较少设计验证次数,一般先设计模套再设计模芯。我们以65型挤出机机头来举例,已知机头装配尺寸,要求设计模芯、模套。经测绘,得65型挤出机模头尺寸(见图9)。1、先设计模套,根据模套拆装要求,其伸出模头的长度约10mm,则得到模套的总长10+20=30mm;2、确定模套内锥最大外径=25mm;3、根据要求,确定模套定径区直径D;图9 经测绘65型模头4、取定径区长度=0.5D;5、计算模套内锥半角/2=ATAN(25-D)/(2*(30-0.5D)*180/PI();绘制模套的草图(见图10);6、因采用挤压式,模芯与模套的模间距L=2厚度;7、选模头右边平面为基准面A,模芯口至基准面A的距离=10-2厚度;8、为模芯拆卸方便以及模芯强度,选模芯伸出模头左边约10mm,则可以得到模芯总长=10+(10-2厚度)+65;9、绘制模芯草图(图11);10、为便于调节偏芯,模芯螺纹长度一般取810mm,即b=8mm;11、根据模头尺寸结构,取d4=18mm;图10 模套草图12、根据第8条,我们知道模芯伸出模头左侧10mm,则a+b=27+10=37mm,a=37-b=37-8=31mm;13、为保证调偏螺钉能正面受力在模芯上,一般c取1215mm,即c=15mm;14、根据线芯大小,我们确定模芯定径区直径d1=d线芯+(0.20.5) mm,取d1=d线芯+0.2 mm,那么模芯外锥最小外径d2=d1+0.5*2=d线芯+1.2 mm;15、那么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模芯外锥部分的长度=L-a-b-c=10+(10-2厚度)+65-31-8-15=31-2厚度 mm;16、根据锥角计算公式,求的模芯外锥角= ATAN(18- d线芯+1.2)/(2*(31-2厚度)*180/PI()17、将计算出模芯的锥角与计算的模套外锥角比较,看看其差值是不是符合我们设计要求,若在设计范围内,设计成功,绘制零件图;若有出入,再次循环以上内容,直至符合设计要求为止,但必须保证在满足角度的前提下,还必须满足装配上的要求。图11 模芯草图以上,我们是用最简单的65型挤出机模具设计来举的一个例子,实际中比以上设计要复杂多,但万变不离其中,请大家在设计时,必须根据机头的装配图及零件图的尺寸来合理设计。具体步骤大致如下:1、根据机头的零件图设计模套:1.1 先根据给定一个角度以及模套不要伸出机头太长的原则,将模套的总长确定;1.2 根据机头零件图,确定模套装配尺寸,包括模套内锥最大外径、模套外径等尺寸;1.3 根据产品工艺要求,暂现确定模套孔径及定径区长度;1.4 根据确定好的模套各数据,计算出模套的内锥角。2、根据机头装配图、模芯座零件图以及设计好的模套,来设计模芯:2.1 首先确定挤出类型:挤压式、挤管式、半挤管式,确定好模芯与模套的距离;2.2 在机头装配图中,选择一个基准面,以基准面来计算相关长度;2.3 得到模芯的长度后,根据模芯座的结构尺寸确定模芯装配尺寸;2.4 根据线芯规格确定模芯孔径以及模芯外锥最小外径等尺寸;2.5 根据获得的模芯的相关数据计算处模芯外锥锥角,并验证与模套的角度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根据模芯、模套的相关尺寸绘制零件图,加工使用验证。5.6 下面,我们再简单介绍挤出机螺杆的压力及出胶量等方面的知识,供大家参考:5.6.1普通挤出机用等距不等深螺杆(渐变型螺杆)的出胶量计算公式: ubh1h2 bgph12h22Q= - h1+h2 bL(h1+h2)其中:Q:挤出量 cm3/min u:螺杆在推进方向的速度(即螺杆转速)cm/min b:螺槽的宽度(法向)cm h1:填实点螺杆深度(进料口螺杆深度)cm h2:端部螺杆深度(出料口螺杆深度)cm g:重力加速度 cm/min :塑料的粘度 kg/cmmin p:挤出压力 kg/cm2 L:从填实点到端部螺纹展开长度(螺纹旋合长度)cm从上式中,我们可以发现:1、挤出压力越大,挤出量就越小;2、螺槽深度越浅,挤出量越稳定;3、螺槽宽度越大,挤出量越大,但宽度加大会使得螺纹宽度减小或塑化路径缩短;4、螺纹深度要适当控制,螺纹深度越浅,则螺槽容积减小,挤出量减小,故太浅不行,但也不宜太深,太深则形成挤出量不稳定;5.6.2塑料在螺杆中呈螺旋运动,螺杆旋转产生剪切力,产生的剪切力将塑料剪切塑化,不同的材料需要不同的剪切力,才能达到理想的塑化效果,故使用不同的材料,螺杆也应不同。产生的剪切应变率的大小是由螺杆与套筒间的剪切应变力所决定。 DN= h其中:剪切应变率(1/min) h:螺槽深度(cm) D:螺杆直径(cm) N:螺杆转速(转/min)由此可见:螺槽深度越浅,转速越高,剪切应变率就越大。5.6.3挤出压力传输关系塑料在挤出中的流向为:螺杆 机头分流面 模具 线芯表面。从上面的流程中,我们分析出:1、从螺杆到分流面的压力是靠挤出机螺杆的剪切力及旋转推力产生的,将其压力视为零损耗,那么它就是面积的转换:分流面压缩比K1=S螺杆筒末端截面/S分流面截面2、从分流面到模具口的压力是靠模具的角度差产生的:模具口压缩比K2= K1(1+tan)K损耗模套与模芯的角度差;K损耗塑料在行程中的损耗。3、从模具到线芯表面是靠1和2的压力将塑料挤出的:分流面与电缆出口压缩比K3= S螺杆筒末端截面/S塑料实际挤出截面考虑到在模具配合中压力变化的复杂性,直接用分流面变化到线芯。浅谈挤塑工序中工艺配模和挤压式模具的选择浅谈挤塑工序中工艺配模和挤压式模具的选择随着中能集团2009年前进的步伐,我们已经走过了春天,开始迎来了阳光灿烂的夏季。在当今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中能集团不但丝毫没有退缩,没有畏惧,而且以更昂首的姿态去面对它,一方面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先后购买了全自动硅烷交联装置、打盘机、两台编织机、框绞机和笼绞式成缆机,将车间闲置的SJ90-25挤塑机开动,对SJ-150H挤塑机进行分流器更新和收放线装置改进,新订购了PND/B2 400、PND/B2 500、PND/B2 630、PND/B2 800、PL/2 3150工装线盘等等,大大提高了车间设备的产能; 面对金融危机中能集团内部不仅没有裁员,反而继续扩大招工规模,继续招聘应届大学生,为社会分担压力,负起社会责任;同时开放职工网吧,增加活动室设施,提高职工工作餐质量,为职工安排周末影院,组织职工篮球比赛和职工业余足球队等等,丰富了文化生活,大大提高了员工的精神和物质上的生活质量,使得职工能够感受到了一个大家庭的温暖和积极面对生活的勇气,对自己的未来都充满了期望。同时中能集团在面对金融危机下的电缆行业市场状况中也意识到,必须开发新产品来增加市场份额,不断提高自我科技创新,才能更加适应当前多变的经济发展形式。乔总在年初的开年大会上就指出的线缆基地新产品开发做为今年的重点之一。通过以上的信息使得我们也清晰的看到了中能集团2009年注定要逆流而上,开拓未来的决心!如今线缆基地的生产状况可以用热火朝天来形容,同时存在订单量大,人员不足,缺乏经验,设备未完全到位等因素对生产有一定影响,然而我们在线缆基地姜总的带领下,正逐步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全体员工都团结一心,努力按时完成生产任务,同时线缆基地领导采取了很多积极的措施鼓励员工发掘生产潜力,降低生产损耗,节约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最大限度利用了设备生产能力。我们在争取产量的同时也把重点放在了产品质量上,尤其是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外护套挤塑。外护套的表面和圆整度就像人的脸面一样,直接关系到客户对我们产品的评价,所以做好外护套的挤塑至关重要。我目前在技术部主要负责工装测绘和整理,同时跟随领导重点学习挤塑方面的知识,下面我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工艺配模和挤压式模具选择方面的知识。挤塑工序的操作工首先要掌握工艺配模的知识,配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挤塑的质量和产量,故配模是重要操作技能之一。由于塑料熔体离模后的变化,使得挤出线径并不等于模套的孔径,一方面由于牵引、冷却使制品挤包层截面收缩,外径减少;另一方面又由于离模后压力降至零,塑料弹性回复而胀大,离模后塑料层的形状尺寸的变化与物料性质、挤出温度及模具尺寸和挤出压力有关。模具的具体尺寸是由制品的规格和挤塑工艺参数决定的,选配好适当的模具,是生产高质量、低消耗产品的关键。下面我来介绍有关工艺配模的知识。首先谈谈模具的选配依据:挤压式模具选配主要是依据线芯选配模芯,依据成品(挤包后)的外径选配模套,并根据塑料工艺特性,决定模芯和模套角度及角度差、定径区(即承线径)长度等模具的结构尺寸,使之配合得当。挤管式模具配模主要是依据挤出塑料的拉伸比,所谓拉伸比就是塑料在模口处的圆环面积与包覆于电线电缆上的圆环面积之比,即模芯模套所形成的间隙截面积与制品标称厚度截面积之比。 拉伸比:K=(D1-D2)/(d1-d2)其中:D1 模套孔径(mm); D2 模芯出口处外径(mm); d1 挤包后制品外径(mm); d2 挤包前制品直径(mm)。 不同的塑料其拉伸比K 也不一样,如聚氯乙烯K=1.21.8、聚乙烯K=1.32.0,由此可确定模套孔径。但此方法计算较为繁琐,一般多用经验公式配模。下面接着谈谈模具的选配方法测量半制品直径:对绝缘线芯,圆形导电线芯要测量直径,扇形或瓦形导电线芯要测量宽度;对护套缆芯,铠装电缆要测量缆芯的最大直径,对非铠装电缆要测量缆芯直径。检查修正模具:检查模芯、模套内外表面是否光滑、圆整,尤其是出线处(承线)有无裂纹、缺口、划痕、碰伤、凹凸等现象。特别是模套的定径区和挤管式模芯的管状长嘴要圆整光滑,发现粗糙时可以用细纱布圆周式摩擦,直到光滑为止。选配模具时,铠装电缆模具要大些,因为这里有钢带接头存在,模具太小,易造成模芯刮钢带,电缆会挤裂挤坏。绝缘线芯选配的模具不易过大,要适可而止,即导电线芯穿过时,不要过松或过紧。选配模具:模芯选配要按线芯或缆芯的最大直径加放大值;模套按模芯直径加塑料层标称厚度加放大值。挤管式模具配模的理论公式模芯: D1=d+e1模套: D2=D1+2+2+e2式中: D1模芯出线口内径(mm); D2模套出线口内径(mm); d 生产前半制品最大直径(mm); 模芯嘴壁厚(mm); 工艺规定的产品塑料层厚度(mm); e1 模芯放大值(mm); e2 模套放大值(mm)。放大值e1或e2的说明:绝缘线芯模芯放大值e1为0.53mm;绝缘线芯模套放大值e2为13mm;生产外护套电缆用模芯e1放大值:铠装电缆为26mm、非铠装电缆为24mm;生产外护套电缆用模套放大值e2为25mm。接下来我来谈谈如何选择挤压式模具。 挤压式模具是靠压力实现产品最后定型的,塑料通过模具的挤压,直接挤包在线芯或缆芯上,挤出的塑料层结构紧密结实。挤包的塑料能嵌入线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房地产项目室内外装饰设计施工监理合同
- 2025年中小企业融资连带担保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图书馆图书采购与可持续发展合同
- 2025年风力发电场电线电缆配套供应协议
- 2025版历史遗迹拆除与文化遗产保护合同范本
- 2025年度高新技术项目融资服务合同范本二
- 2025年度塑料包装袋环保回收利用采购合同
- 2025版新型节能电器贴牌生产销售合同
- 2025年二层商铺楼房租赁合同及商业地产市场调研与分析服务协议
- 2025年度健身房室内涂料施工协议
- 高产小麦品种介绍
- HemiView森林冠层图像分析系统
- 创新方法教程题库题库(449道)
- 建设工程消防验收评定规则
-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22-2023学年小升初数学自主招生备考卷含答案
-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方案
- D500-D505 2016年合订本防雷与接地图集
- 北邮社电机拖动与调速技术教学包课后题解
- 学校门卫岗位职责及管理制度
- JJG 1105-2015氨气检测仪
- GB/T 17421.7-2016机床检验通则第7部分:回转轴线的几何精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