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十二五”专项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北京市旅游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一年十二月三十日目 录前言1第一章 发展背景2一、“十一五”发展成就2二、“十二五”发展环境5第二章 总体要求8一、指导思想8二、发展目标8三、空间结构10第三章 重点任务13一、加快入境旅游发展13二、开发高端、特色旅游产品15三、推进重点旅游项目的建设19四、促进城市功能旅游化改造22五、加强旅游板块通道化建设24六、加强首都综合优势的转化利用26七、加快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28八、构建国内外旅游城市联盟体系29第四章 保障措施30一、推进旅游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30二、深化地方法规与行业标准建设31三、加强质量管理与市场环境建设31四、构建旅游人才的科学发展平台32五、建立有效的旅游投融资体系32六、保障旅游产业发展用地需求33前言根据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要求和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通知的精神,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为主要依据,特制定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本规划是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北京市旅游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11年至2015年。第一章 发展背景一、“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北京市旅游业成功应对各种挑战,走过了一段既艰难又辉煌的历程。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有力推动了北京市旅游产业的整体提升。面对自然灾害、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不利因素的袭击,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下,北京市旅游业逆势而上,呈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良好发展态势,成为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重要力量。201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预计达到2830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预计达到1.8亿人次据关于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指标测算的说明(草案)。图 1 北京旅游总收入及其增长率变化(2001-2009年)(数据来源:北京统计年鉴2010)“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为:旅游业经济总量显著扩张。2006-2009年,北京市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1617.3万人次,比“十五”前四年增长47.5%;旅游外汇收入累计174.3亿美元,同比增长56.7%;累计接待国内游客5.7亿人次,同比增长32.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28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2%。2007年北京市旅游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2009年北京市国内旅游收入突破2000亿元。旅游业社会功能不断增强。北京旅游业服务中央,承担了众多重大接待服务,包括奥运会与残奥会、建国60周年大庆等。旅游产品日益丰富。至2009年底,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点)185家,其中5A级4家、4A级56家数据来源:北京市旅游统计年鉴2010;共创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4家,农业旅游示范点15家数据来源:北京市旅游统计年鉴2010;共有民俗旅游村344个,民俗旅游户2万余户数据来源:北京市旅游统计年鉴2010。 图 2 北京市A级旅游景区(点)(个,2006-2009年)(数据来源:北京市旅游统计年鉴2007-2010)旅游服务配套水平大幅提升。2009年,全市共有星级饭店757家,其中五星级54家、四星级129家,三星级268家 数据来源:北京市旅游统计年鉴2010;全市共有旅行社870家 数据来源:北京市旅游统计年鉴2010;至2010年3月,全市共建成66个旅游咨询站在2010年北京市旅游工作会议上的报告:解放思想 开拓进取 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努力把北京旅游业发展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前门、宣武门、北京南站三个旅游集散服务站投入运营。伴随着首都机场T3楼的启用、北京南站的建成和轨道交通的拓展,北京旅游交通接待能力显著增强。图 3 2005-2009年北京旅游饭店客房数(万间)数据来源:北京市旅游统计年鉴2010区域旅游合作进一步加深。建立了“9+10”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北京市与环渤海地区5省市、环北京4省区和10个国内热点旅游城市建立“共塑产品、互送客源、共同宣传、异地投诉、联合执法”的旅游合作意向。在国家旅游局的统一部署下,2010年底联合天津、河北、山东、辽宁等四省(市)共同启动了环渤海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十一五”期间,北京市还加强了与境外重点客源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二、“十二五”发展环境(一)趋势与形势三大市场走势各异。“十二五”期间扩内需、调结构、保民生等相关政策的实施,全国城镇化和交通高速化建设步伐的加速,将带来国内旅游市场的持续快速增长,北京作为中远程首次出游旅游者首选旅游目的地的地位进一步凸显。产业融合势头强劲。国务院41号文件对旅游业的全新定位,国家及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良好态势,使北京旅游业“十二五”时期将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发展影响深远。建设“三个北京”、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是北京市未来发展的首要任务。“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二)机遇与挑战政策支持加强的机遇。党的第十七届五次会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旅游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明确提出要“制定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北京市则提出“要努力把旅游产业培育发展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把北京建设成为亚洲商务、会展之都,国际一流旅游城市”。高铁线网形成的机遇。到2012年,我国将建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四横四纵”高速铁路专线网;京津冀地区将基本形成覆盖京津冀主要城市的“2小时交通圈”。利好因素推动的机遇。北京城南行动计划 北京南城行动计划,西部地区转型发展 促进西部地区转型发展意见,CBD东扩,金融街西拓等功能区的战略提升;通州高端商务服务区、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丽泽金融商务区、怀柔文化科技新区等高端产业新区建设;第九届国际园林博览会(2013年)、世界田径锦标赛(2015年)、G20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及展览落户北京,都将对北京市旅游业业态的丰富创造良好的契机。第二章 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调结构、强吸引、增效益”为主线,以“创新、整合、优化、提升”为方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行业融合、分类指导,创新旅游产品、业态、管理体制与机制,整合旅游资源和旅游要素,优化旅游功能空间,提升城市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北京旅游的国际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旅游资源多样化、旅游服务便利化、旅游管理精细化、旅游市场国际化,努力将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二、发展目标围绕北京“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将北京建设成为我国入境旅游者首选目的地,亚洲商务会展旅游之都,国际一流旅游城市。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奋斗,努力实现北京旅游业“三大领先”目标:旅游综合效益努力达到国内领先。北京市旅游总收入“十二五”时期得到大幅提升,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明显提高,旅游就业人数稳步增加,旅游业在提升北京城市形象、城市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旅游综合效益在全国各大城市中领先。旅游接待服务能力达到亚洲领先。继续提升旅游接待服务质量和水平。城市旅游吸引力达到世界领先。“十二五”时期,京味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城市文化更加繁荣,城市更具包容性,城市旅游吸引物更加丰富多样,旅游服务功能更加突出,北京城市旅游吸引力率先跨入世界一流行列。专栏1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旅游发展主要指标据关于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指标测算的说明(草案)年份20112012201320142015入境旅游入境旅游人数(万人次)530 570 610 650 700 年均增幅7.5%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58.3 64.7 71.8 79.7 88.5 年均增幅11.0%国内旅游国内旅游人数(亿人次)1.92 2.07 2.22 2.39 2.57 年均增幅7.5%国内旅游收入(亿元)2790 3170 3600 40804630 年均增幅13.5%旅游总人数(亿人次)1.98 2.12 2.28 2.45 2.64 年均增幅7.5%旅游总收入(亿元)3190 3600 4070 4610 5200 年均增幅13.0%出境旅游出境旅游人数(万人次)260280300330360年均增幅7-10%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7.5%城乡居民年均出游5.5次7次三、空间布局结合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对外高速交通体系建设、城市主体功能区建设和旅游产业格局,应对“十二五”期间旅游消费市场趋势,在“十一五”时期“一区两圈”旅游空间布局基础上,突出“十二五”旅游发展重点方向(区县旅游发展方向见专栏2),在市域内实施以“一核一轴、两带六廊”为重点的网络化旅游空间布局。专栏2:北京市各区县“十二五”旅游发展方向区县发展方向东城重点开发“国会”(国际会议)、国学、国医(中医药)、国粹(文艺演出)、国艺(传统手工艺)等特色主题旅游产品。西城重点开发古都文化(六海水系)旅游、现代金融商务公务旅游和都市观光旅游。朝阳重点发展商务会展、文化创意和奥运遗产旅游。海淀以高端为引领,重点发展皇家园林游、科教体验游、商务会展游和生态休闲游。丰台重点发展都市休闲(东部)、生态休闲(西部)和滨水旅游(永定河丰台段)。石景山围绕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CRD)建设,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商务会展、休闲娱乐旅游产品,打造西部文化娱乐中心和休闲服务基地。门头沟构建集休闲旅游胜地、高端商务新区、山水宜居新城、首都生态屏障为一体的首都西部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房山重点突出康体购物(CSD)、地质观光、生态旅游、休闲农业旅游产品。通州重点发展高端商务休闲旅游、现代服务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宋庄),提升作为现代化国际新城的旅游综合竞争力。顺义重点发展商务会展旅游(新国展)和都市田园旅游产品,打造“绿色国际港,时尚休闲地”旅游品牌。昌平重点发展温泉度假、会议旅游、户外休闲、乡村与民俗旅游产品。大兴重点开发新媒体产业基地文化创意旅游、时尚体育休闲、生态休闲旅游(永定河大兴段)、工业科技旅游(亦庄等)等产品。怀柔重点开发高端国际商务会议度假旅游和影视旅游,提升“长城、宗教、影视、满乡”资源开发。平谷重点开发生态休闲旅游、轩辕文化旅游和城市商务旅游,将平谷打造成“文化体验谷,绿色休闲谷,健康生活谷”。密云重点开发山水生态休闲、精致乡村生活体验等旅游产品,打造绿色休闲旅游产业示范区。延庆重点开发长城文化和山水生态、民俗休闲旅游产品。(一)一核首都功能核心旅游区即东城、西城两区。以北京旧城为核心,整合传统民俗文化和首都综合优势,开发和培育以京味文化和现代首都政治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文化休闲功能街区;通过申报国家级京味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重点对非物质文化挖掘、传承与展示,提升发展首都北京文化体验项目;通过强化旅游与文化、商业、金融、教育、体育、科技等产业的融合,城市商务区的旅游功能配套,大力推进高端商务会奖旅游发展。(二)一轴古都文化旅游中轴古都文化旅游中轴。依托北京城市中轴线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奥运文化资源,通过现有旅游项目优化提升、新建项目带动、旅游服务功能完善,推动北京都市旅游产品的创新发展,实现北京都市旅游形象与旅游价值的显著提升。(三)两带永定河生态休闲带、长城文化旅游带永定河生态休闲带。以区县旅游资源整合、周边区域联动发展为重点,开发建设“永定河百里旅游休闲带”、“西部自然山水体验区”、“古村落文化游板块”、“农业观光游板块”、“古遗迹寻访游板块”五大旅游功能地域。长城文化旅游带。即八达岭居庸关慕田峪司马台古北口将军关长城一线及周边区域,辐射首都北部区县。(四)六廊区域性旅游发展廊道依托北京对外高速交通廊道,立足京津同城发展理念,通过强化旅游资源的整合、主题线路的串接、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跨区域旅游联盟的协作,形成以北京为中心,辐射京津冀、环渤海以及北方地区的京津(城际铁路、高速等)、京唐(京沈高速、城际铁路等)、京承(京承高速等)、京张(京张高速、城际铁路等)、京保(京石高速、高铁等)及北京至山东半岛(环渤海高速、京沪高铁等)六条区域旅游发展廊带。第三章 重点任务围绕“调结构、强吸引、增效益”主线,以加快入境旅游发展为战略关键,以开发高端、特色旅游产品为主攻方向,以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以城市功能旅游化改造为着力点,以旅游板块通道化建设为突破口,以首都综合优势的旅游转化利用为新动力,以区域旅游一体化与国际旅游城市联盟关系的强化为重要支撑,实现北京旅游又好又快发展。一、加快入境旅游发展大力开发入境旅游市场偏好的旅游产品。针对入境游客的偏好,大力开发历史文化旅游产品、民族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商务会展旅游产品、夜间休闲产品以及政治文化关联旅游产品,完善设施、提升服务、优化环境、挖掘内涵、提高质量。提升城市旅游国际竞争力。高品质打造城市商业游憩、公园广场休闲游憩、文化娱乐游憩、体育运动休闲等城市游憩系统。 强化北京与国际旅游城市的联盟关系。推动北京在国内外多个层次旅游联盟的构建。强化北京与国内主要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的联盟关系,积极参与国际旅游城市联盟强化与世界城市和旅游目的地的联系。推进海外旅游市场的多元化和定制营销。继续推进传统的欧美、日韩和港澳台市场营销,在纽约、巴黎、东京、香港等主要客源国城市和地区设立旅游办事机构,以多种方式派驻或聘请驻外专员吸引客源。加大入境旅游的政策扶持。积极研究争取宽松签证政策,争取在出入境口岸设立旅游团队快速通道、重大会议及活动快捷通道。二、开发高端、特色旅游产品深度开发京味文化体验项目。依托北京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全面提升传统文化旅游资源品质,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世界遗产文化旅游的提升、扩容与分流。利用好北京六大世界文化遗产,通过改善环境、进行容量控制、增加交通线路等措施,为游客游览提供便利;运用现代科技展示手段,增加讲解的文化内涵。大力发展高端文化创意旅游。依托中国动漫游戏城、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国家演艺中心、文化主题公园等一批骨干文化项目的规划建设,创新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依托奥体公园、首钢等特色资源,建设大型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推进高端商务和公务旅游发展。依托北京商务、政务活动的优势,以CBD、金融街和外交、外贸、外事活动区等为重点,完善商务和公共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质量,结合总部经济的发展,开拓国内外商务公务旅游市场。加快高端会奖旅游产品开发。按照亚洲会展之都的建设目标,提升完善现有会展旅游配套设施,推进以朝阳、顺义、怀柔为主的商务会展旅游区建设。开发品牌化的高端休闲度假产品。以定制度假、奢华度假、主题度假、主题休闲、主题娱乐为重点发展方向,对现有的休闲度假产品进行全面升级。强化培育我国自主品牌,或者积极引进世界知名品牌,推出一批投资大、带动性强的大型度假区、大型文化休闲旅游区、大型主题公园(如环球影城等)、大型娱乐城、大型演艺等国家级休闲度假精品项目。精心培育高端专项旅游产品。面向日益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发挥北京特有优势,加强旅游与文化、医疗、科教等产业的融合发展,精心培育医疗健康旅游、婚庆旅游、修学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积极策划组织大型文化旅游演艺和节庆活动。鼓励推出具有民族特点、北京特色、质量上乘的原创文化旅游演出剧目。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坚持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引导乡村旅游国际化发展,推出一批主题村落,推出一批乡村旅游新业态聚集区和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带动民俗旅游户向京郊人家升级,民俗旅游村向京郊村落升级。优化旅游要素结构。鼓励旅游食宿等的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和特色创新,营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住宿业。着力调整旅游消费结构。设计与游览相配套的夜间活动、特色商品购物、特色表演、节庆活动,发挥北京丰富多样的旅游要素优势,结合旅游体验项目,形成特色化购物、美食、休闲娱乐,提高弹性消费比重。三、推进重点旅游项目的建设大力推进引擎性旅游项目建设。围绕核心优势,对接市场需求,着力开发符合北京城市发展和旅游发展总体定位,符合潮流趋势,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带动性强、规模较大的十大引擎项目,拉动北京旅游业的整体提升。专栏3 十大引擎性项目1、京味活态文化体验区建设项目以大栅栏、天桥、琉璃厂等传统特色街区为依托,通过传统京味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展示以及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申报、重点区域旅游线路组织,发展首都特色文化旅游区。2、奥运文化旅游综合体打造项目以奥体公园为核心,依托国家体育馆、国家会议中心和国家科技馆等设施,重点发展体育、文化、会展、科技产业,配套商业、休闲功能。依托奥运板块的场馆和空间,形成中华美食城、中华技艺城、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等文化空间,打造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粹为主导,集文化、休闲、教育、娱乐、运动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3、雁栖湖国际会议度假旅游提升项目以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为核心,以G20等国际级高端会议举办为契机,高起点、高档次打造会议及配套服务设施,盘活并升级现有存量旅游接待设施,整合周边长城、影视、宗教等旅游资源,增加高科技、高品位的旅游娱乐项目,全面提升整体接待档次,把该地区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会议度假旅游区。4、房山CSD长阳半岛购物休闲区建设项目依托区域内多条河流绿化带的生态优势和优质温泉资源,结合轨道交通建设机遇,打造以华北最大奥特莱斯等超大规模零售综合体为经济引擎、以智汇城所带动的智库型经济、会展经济和大型户外体育运动产业为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动力、以高端度假产品重新定位的旅游资源为特色、以高档温泉酒店餐饮娱乐为配套的中央休闲购物区。5、密云古北水镇旅游区建设项目突出冷泉、热泉资源亮点,突出古北民间文化展示,塑造具有北方建筑特点的“亲水山坡型”明清风格北方古镇“水城街”,实现高端观光与休闲度假及会议结合的复合型经营模式,打造为集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文化创意产业为一体,具备高品质设施、互动性体验和山水古镇相互辉映独特景观资源的综合旅游目的地。6、密云龙湾水乡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建设项目以低碳、绿色、环保为基础,发展具有生态涵养特色的,集观光、会议、娱乐度假、探索体验、健康医疗、运动休闲及特色农业于一体的国际高端旅游休闲综合度假区。主要建设探索大地、企业峰会岛、生命岛和生态岛四大区域。7、西山高端文化休闲旅游提升项目整合“三山五园”为主的皇家园林和西山生态、温泉镇温泉等资源,开展高档会所休闲、皇家文化深度体验、垄断性资源和极品景观观光、品质定制休闲度假、高档康疗养生、智能精英生活体验等旅游产品,配套高端化旅游休闲接待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世界高端旅游目的地。8、小汤山健康旅游功能提升项目引导昌平九华、龙脉、花水湾、御汤泉等度假区大力发展健康体检、养生延寿、康体健身、疗养祛病、驻颜美容、高端医疗等高端康疗养生旅游,引入国际高端健康设备,强化旅游与保健休闲的融合,结合温泉度假、会议旅游打造健康旅游业态集聚区。9、中关村科教旅游区创建项目依托清华、北大、中科院等一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高新企业,增强旅游服务功能,创建国家级科教旅游示范区;进一步扩大中关村科教旅游节规模,提升品牌影响力;创新市场化运作机制,发展科技风貌观光、科教文化体验、科技产品消费、科技商务会展等系列旅游产品。10、门头沟中芬生态谷休闲旅游发展项目采用生态设计理念和环保新技术,打造数字低碳生态城。建设众多展览馆和会展中心,发展生态科技研发、疗养心理医院、野外生存素质教育等新型产业。配套旅游服务设施,形成生态与科技主题旅游要素集群。优先鼓励特色旅游项目建设。对于符合地区旅游发展方向、增强北京旅游吸引力、带动能力较强和旅游新业态等类型的主题度假区、主题休闲区、主题公园、演艺项目、休闲游憩公园、博物馆、特色旅游村镇、汽车露营地、会展项目等旅游项目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引导。优先鼓励旅游项目例举见专栏4。专栏4:优先鼓励旅游项目类型类型例举主题度假区大海坨国际山地休闲度假区、丫鬟山养生度假基地、长阳温泉度假旅游区、青龙湖国际红酒城、白河休闲旅游度假区、北京密云龙湾水乡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雾灵湖休闲度假区、静之湖水乡国际旅游小镇、辉煌国际会议度假区(延庆张山营镇)、北京采育凤凰绿色温泉康体中心等主题休闲区798艺术社区、宋庄、什刹海、南锣鼓巷、大栅栏、琉璃厂、天桥演艺区、中国动漫游戏城、星光影视城、首钢创意城、创意北京文化产业园(海淀区四季青镇)、海淀科教休闲旅游区、天下名食休闲度假区(海淀区苏家坨镇)、中国国际马球中心(延庆县康庄镇)、北京大兴中坤国际广场、昌平新区购物娱乐城、西山脚下的未来城(海淀区苏家坨镇)、平谷中国乐谷、中瑞生态谷、司马台雾灵山休闲沟谷、延庆百里山水画廊休闲沟谷等主题公园中影文化娱乐城(怀柔)、大运河文化主题公园、沃德兰主题公园整合项目(昌平)、梦幻世界室内主题乐园(石景山)、龙门阵欢乐水魔方(丰台)、房山周口店原始公社等演艺项目通州区5D玄幻秀、延庆探戈坞音乐谷、丰台国际马戏城、天下怀柔(大型水景演出)、房山大方十渡舞台综艺演出项目等休闲游憩公园世界地质公园、永定河生态休闲旅游带、南海子郊野公园、翠湖湿地公园、野鸭湖湿地公园等博物馆国家美术馆新馆、运河博物馆(通州)、工业博物馆(石景山)、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新馆等特色旅游村镇房山长沟镇、密云古北水镇、昌平区十三陵镇、门头沟斋堂镇、延庆八达岭镇、怀柔汤河口镇、密云石城镇、密云溪翁庄镇、平谷大华山镇、门头沟爨底下村、朝阳高碑店村、怀柔北宅村、大兴巴园子村、密云蔡家洼村、丰台管家岭村、平谷玻璃台村、房山水峪村、大兴区庞各庄镇、怀柔区雁栖镇、昌平区兴寿镇木厂村等汽车露营地国际汽车露营港(朝阳蟹岛)、十渡汽车露营地、西集开心庄园汽车露营地(通州)等会展项目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京西国际会展中心(石景山区老古城)、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园区、大兴区和城国际农业CBD(中华农博园)、中非合作论坛、国际园林博览会、世界草莓大会、世界葡萄大会、科博会、文博会、节能环保展、国际汽车展等强化旅游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的支持和引导。引导旅游住宿、餐饮、娱乐和购物设施适度超前发展。四、促进城市功能旅游化改造构筑城市休闲游憩系统,丰富和提升城市旅游活动的内容和品质。按照国际一流旅游城市标准,高品质打造城市商业游憩、公园广场休闲游憩、文化娱乐游憩、体育运动休闲等游憩系统。优化城市景观,进行城市景观的旅游化改造。将首都城市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设施环境、服务环境)与城市旅游相结合,进行一体化打造。以旅游发展为导向进行城市整治改造,实现城市整体景观化与标识化。完善城市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增加和完善市区游客集散地与主要景区(点)的旅游公共交通线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城市旅游软环境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优化旅游接待、旅游服务水平。强化从业人员服务意识,提高服务素养。创造轻松、愉悦的城市旅游氛围。广泛开展市民文明礼貌教育,为游客留下文明、礼貌、热情、好客的良好形象。大力推进夜间旅游产品开发。鼓励有条件的景区开放夜间旅游,做好夜间旅游服务与安全保障工作。五、加强旅游板块通道化建设整合形成旅游功能空间。依托奥运板块、西山板块、八达岭长城板块等旅游板块,浅山区综合旅游沟域,以及七个旅游集散镇等旅游活动密集区域,整合形成特色旅游功能空间。强化旅游板块的功能整合。在旅游板块内,以游客旅游活动的行为特征为基础,对旅游住宿、餐饮、娱乐、游览、休憩等旅游特色要素进行整合。构建网络化的旅游通道。构建旅游通道系统,沟通市域内的主要旅游区(点)、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板块、火车站、飞机场等旅游中转枢纽地。实现旅游交通与城市公共交通的高效衔接。通过在城市公交、轻轨线路上设置旅游专用的接驳站点、旅游优先的服务区等方式,将旅游交通纳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实现公共交通与旅游交通的并轨。开通市区旅游专线和城市旅游观光巴士。六、加强首都综合优势的转化利用探索首都政治资源的旅游转化途径。探索首都政治资源的旅游转化途径和方式。打造弘扬民族文化的世界级精品品牌。大力打造世界遗产游、胡同游等弘扬民族文化、展现古都风采的精品品牌,奥运场馆游等体现中国气质和现代北京的精品品牌,文化主题论坛、国际品牌文化演出等文化交往衍生的精品品牌,使之成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核心载体。积极拓展基于产业融合的旅游新业态。立足北京优势资源,发展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为旅游提供配套服务的新型企业,占据旅游价值链的最高端。发展智慧旅游。鼓励在旅游产业利用高科技成果,形成旅游科技创新体系。借助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网络营销旅游。依托北京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实现北京遍及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网络与旅游网络的有机结合,建立北京旅游独特的国际旅游分销体系。七、加快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推动建立实质性的旅游合作机制。以产品和市场为核心,创新合作理念和方式,推动建立实质性的旅游合作机制,力争实现区域内的资源共享、市场共享、利益共享。构筑区域旅游的公共服务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医药企业研发外包(CRO)模式在药物研发中的数据管理与分析报告
- 2025年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与市场竞争力报告
- 活体水产品购销员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地理八上竞赛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文化创意产业众创空间建设项目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
- 初二百科竞赛试题及答案
- 科学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数字化艺术品交易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海鲜的低温加工技术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酸再生工专项考核试卷及答案
- 云南省临沧县富康河铜矿勘探项目环评报告
- 公司档案分类方案
- 中医学基础理论-经络学说
- 茶学概论-第一章-茶的起源与传播(2学时)课件
- 网络空间安全导论-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宋小宝小品《碰瓷》完整台词
- 破产管理人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中国建筑史PPT(东南大学)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重庆.住宅物业单位服务等级标准
- 9第九章-心境障碍PPT
- 全国工会财务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