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查毕业.doc_第1页
岩土工程勘查毕业.doc_第2页
岩土工程勘查毕业.doc_第3页
岩土工程勘查毕业.doc_第4页
岩土工程勘查毕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本设计是在对拟建建筑物场地进行的岩土工程勘察结果上进行的。 通过土工试验、原位测试等测试手段得到该场地地基土的各种指标,利用这些指标根据规范要求计算了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和各层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分析场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由于拟建建筑物的地基土承载力小于基底压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所以需要进行地基处理,依据场地地基土工程地质性质,结合上部结构特点对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地基稳定性、地震效应、场地类别进行了分析判断,提取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并对其地基处理方案进行分析论证,选出本场地地基处理的最佳方案为水下钻孔灌注桩。关键词 工程地质条件 岩土工程勘察 工程地质问题 地基处理技术 AbstractThis design belongs to according to the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entrusts The coal industr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de of Handan to intend to set up the building locate at a ground of proceeding of investigating what work result proceed. Analyse the mai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blem: the building foundation that set up the smaller base in dint in loading in soil in a foundation pressure locate at, cant meet the design needs, so he demand proceeding the foundation handles. According to a foundation soil engineering geology kind, cimbined with upper part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foundation stability and earthquake effects. coming up with the rock and soi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report and analysing the evaluating the foundation handles techniques .After comparing different method then choose out the best one which is the cement powder ash from stove crushed stones stake, Make 5 kinds of handling project, passing by to 5 kinds of projects analysis with the argument, comparing to choose 3 kinds of optimizations project. 3 kinds of projects that contrast select proceeded the concrete design respectively, from actual construction. Selecting the best project to use cement powder ash from stove crushed stones stake. Key words The engineering geology problem The rock soil engineering investigates Engineering geological analysis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Foundation handles technique Foundation design CFG stake design前 言3第1章 区域概况3第11节 地理位置4第13节 水文气象4第14节 地层结构及岩性描述5第15节 区域地质构造6第2章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7第21节 地形地貌7第22节 水文地质条件及水的腐蚀性评价8第23节 地质构造9第2.4节 不良地质现象9第25节 场地与地基土的地震效应9第3章 岩土工程勘察12第31节 勘察依据的标准和文件12第32节 勘查的目的与任务13第33节 勘察纲要的策划与设计说明13第23节 工作量完成情况15第4章 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统计16第3.1节 统计步骤16第3.2节 计算方法16第32节 原位测试数据17第33节 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评价19第五章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19第41节 分析评价的内容及要求19第42节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19第43节 地基均匀性分析与评价19第44节 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20第4.5节地基承载力确定与地基强度评价21第4.6节 地震效应分析与评价22第六章 基础设计及论证24第 1 节 概述24第5.2节 地基与基础方案设计分析25结论与建议27结束语28前 言受邯郸市从台区东升企业总公司(甲方)的委托,我院承担了其拟建邯郸市新时代广场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各拟建工程设计情况详见拟建工程一览表 。各拟建建筑物的形状及尺寸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拟建工程设计情况一览表工程名称建筑主体层数(层)建筑高度(m)结构类型地下室层数基 础 情 况基础形式基础尺寸m*m基础埋深( m)基底压力KPa主楼27969框架剪力墙3桩基+筏板326*326163480群楼8333框架剪力墙3筏板326*200163130地下车库框架剪力墙3筏板16360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第3.1.13.1.3条之规定,本拟建工程的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即重要工程);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即为中等复杂场地);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即为中等复杂地基)。按此规范第3.1.4条综合评价,岩土工程勘查等级为甲级。拟建工程主楼为地上27层,群楼8层(局部5层),并有外延的地下车库,地下均为3层,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3.0.1条之规定,高层超过10层,且有三层地下室,故可将本拟建工程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定为甲级。第1章 区域概况第11节 地理位置场地位于邯郸市市区中东部,北与人民路相临,东与黎明大街相临,西侧靠近保龙仓人民店,南侧为矿建家属院。大地坐标为西北角为:X=53283.584,Y=44580.609;东北角为:X=53279.339,Y=44638.261;西南角为:X=53218.713,Y=44575.815;东南角为: X=53213.715,Y=44643.456。场地交通条件便利,但由于场地原来为汽车修理厂,需边拆边施工,故场地施工作业空间狭小。第13节 水文气象邯郸市处在暖湿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带,四季分明。气候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区内1956-2000年多年平均气温13.8度,最冷月平均气温-2.6度(1月0,最热月平均气温27.4度(7月),极端最高气温42.1度,极端最低气温-19度。1956-2000年多年平均降水量629.1mm,多集中于七、八、九三个月;日最大降水量518.5mm,年最大降水量1575.3mm,年最小降水量220mm;多年平均蒸发量1900mm;最大积雪厚度460mm。年平均风速2.7m/s年主导风向为南风,风向频率20.1%;次主导风向北风,风向频率15.5%;冬季盛行北风,风向频率17%;夏季盛行南风,风向频率25.2%.无霜期190天左右。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F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及对当地实际情况的调查,本区冻土深度为0.5m,为季节性冻土。第14节 地层结构及岩性描述 勘察范围内所揭露的土层以第四纪新近沉积土、一般沉积土及老粘性土为主,依据钻探、静探及土工试验等基础资料,将地基土分为10个主层和1个夹层,按自上而下的顺序分层叙述如下:第1层杂填土 :灰褐色,湿,松散,含红砖碎屑,上部为10cm左右的混凝土地面,下部以粉质黏土为主。该层厚度在0.5-1.60cm,平均为1.05cm ,层底标高为53.51-54.85m平均为54.21m. 第2层粉质黏土:黄褐色,软塑-可塑,切面稍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土质不均,可见小孔隙,孔壁呈灰褐色,另外可见腐烂的植物根须,个别孔在4.2m处夹薄层粉土,压缩系数平均值为a1-2=0.22MPa-1,范围值为0.14-0.33MPa-1,中压缩性,该层厚度为2.90-4.50m,平均3.51m,层底标高为49.93-51.31m平均为50.70m.第3层粉质黏土:灰褐色-灰黑色,软塑-可塑,切面稍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有臭味,局部相变为粉土和黏土,偶见青瓦片。压缩系数平均值为a1-2=0.27MPa-1,范围值为0.20-0.36MPa-1,中压缩性。该层厚度为4.8-7.0m,平均为5.75m;层底标高为43.34-45.55m,平均为44.96m.以上各土层为第4纪新近沉积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以下各土层为一般沉积土及老粘性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第4层粉质黏土:黄褐色夹橘黄色条带,可塑,切面稍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含零星姜石和黑色铁锰氧化物,局部夹粉土或黏土薄层。压缩系数平均值为a12=0.15MP,范围值为0.13-0.17MPa-1,中压缩性。该层厚度为2.80-5.70m,平均4.01m;层底标高为39.60-42.36m,平均为40.95m,。第5层粉质黏土:黄褐色-浅红褐色,可塑,切面稍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含零星姜石和黑色铁锰氧化物,局部粘性较大。压缩系数平均值为a1-2=0.13MPa-1,范围值为0.10-0.16MPa-1,为中压缩性。该层厚度为3.10-8.00m,平均为5.17m;层底标高为33.74-36.78m,平均为35.78m.第6层中砂:黄褐色,很湿,中密-密实,砂的主要成分为石英,局部相变为粗砂和粒砂,自上而下颗粒粒径逐渐增大,场地西北角部分缺失该层。该层厚度为0.90-5.20m,平均为3.24m;层底标高为31.11-34.24m,平均为32.70m.第7层粉质黏土:黄褐色,可塑-硬塑,切面稍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含有零星姜石和黑色铁锰结核。压缩系数平均值为a1-2=0.15MPa-1,范围值为0.10-0.23MPa-1,中压缩性。该层厚度为4.30-9.80m,平均为6.86m;层底标高为24.30-28.23m,平均26.33m.第8层砾石土:黄褐色,很湿-饱和,密实,砾石含量约50-70%,级配差,砾石磨圆度中等,母岩成分为中砂岩,砾石间填充可塑状粉质黏土和粗砂等,局部含有小卵石,含量10%。该层无论在水平还是垂直方向上都不均匀。该层厚度为4.00-7.70m,平均6.73m;层底标高为17.10-20.30m,平均18.92m.第8-1层粉质黏土:黄褐色-浅红褐色,可塑-硬塑,切面稍微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该层为透镜体,仅在1、5、7、9、14号孔中见到。压缩系数平均值为a1-2=0.15MPa-1,范围值为0.13-0.19MPa-1,为中压缩性。该层厚度为0.50-1.80m,平均为1.16m;层底标高为22.10-25.05m,平均为23.82m.第9层卵石土:黄褐色-浅红褐色,饱和,密实,粒径介于3-10cm之间者居多,级配好,磨圆度差,含量约为50-70%,母岩为中砂岩,个别层位上夹有漂石,卵石间填充可塑状粉质黏土和砾石,卵石无论在垂直方向上还是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匀。该层厚度为1.00-5.30m,平均为3.77m;层底标高为13.60-17.60m,平均为15.15m.第10层粉质黏土:黄褐色夹灰绿色,硬塑,切面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结构性好,含黑色铁锰氧化物。压缩系数平均值为a1-2=0.10MPa-1,范围值为0.070.13MPa-1,为低中压缩性。该层未揭穿。第15节 区域地质构造邯郸市所处大地构造单元属华北陆台渤海凹陷与太行山隆起带的接触部位,太行山隆起的中心为太行山背斜的轴部,地层从轴部向东大致分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第三系、第四系地层。市区以京广铁路为界,以西主要由上第三系组成,以东则为第四系地层所覆盖。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的邯郸断裂是通过本区的主要断裂,走向北北东,倾向东,都倾角,全长约180km,为太行山隆起与华北盆地邯郸凹陷的分界住断裂。邯郸市区处在太行山东麓、丘陵向平原过度带、华北平原的西部边缘。第2章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第21节 地形地貌场地位于太行山东麓,大地地貌单元属于华北冲击平原的南部西侧边缘,小的地貌单元为滏阳河一级阶地,场地原来为汽车修理厂,现在已经拆迁完毕,因此地形平坦,场地最大高程为55.74m,最小高程为55.30m,高差为0.43m,地形高差较小。场地为覆盖10-20cm的混凝土地面。第22节 水文地质条件及水的腐蚀性评价221水文地质条件流经邯郸市区最大的河流为滏阳河,据东武仕水文观测站观测,滏阳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09亿m,多年平均流量为12 m/s,历年最大流量78.4 m/s,最小流量为6.35 m/s。邯郸市区段水量受东武仕水库和张庄桥节制闸控制,最大水量为35 m/s,最小水量为0.65/s.上游段为邯郸市主要供水水源,下游段为农业灌溉水源。本次勘察所揭露的所有勘探点均揭露有地下水,共有两层地下水。第一层谁赋存于第6层中砂中,具承压性,初见水位埋深为10.5-12.0m,稳定水位埋深为9.7-10.5m;第二层谁赋存于第8层砾石土和第9层卵石土中,具有承压性,稳定水位10.5m左右。222水的腐蚀性分析通过对3号和13号孔内水质分析测定,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第12.2.1-12.2.2条规定,按类环境考虑综合评价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按规范第12.2.4条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弱腐蚀性.按规范第12.2.5条,地下水对钢筋结构具有弱腐蚀性.223设防水位依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本次场地勘察的实际情况,结合地下水的升降幅度和考虑地下水的发展变化趋势,建议本工程抗浮水位按9.7米计算;工程建筑防渗最高水位可按自然地面考虑.第23节 地质构造本区位于中朝准地台级构造单元的华北断拗,北东北北东向构造是区内主体构造框架,为成生较晚、发育最强、规模大小不等的主要构造类型。华北断拗为跨冀、鲁、豫、皖四省的大型新生代的断裂拗陷,四周被深大断裂围陷。进入第三纪以后,断裂活动强烈,形成众多的小型断陷盆地。晚第三纪至第四纪以来,在边界断裂的制约下,全区持续平稳沉降;三级构造单元为临清台陷,该台陷四周被北西向及北北东两组断裂所截,平面近似菱形,内部结构复杂;四级构造单元为邯郸断凹,第四纪以来区域性地壳沉降运动明显,太行山隆起不断抬开,邯郸凹陷不断下降,沉降中心位于邯郸市。第2.4节 不良地质现象不良地质作用:指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良影响的动力地质现象。泛指地球外动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岩溶、土洞、河流冲刷以及渗透变形等。拟建场地为厚层的第四系、第三系堆积土地区,勘察范围内也不存在滑坡、崩塌、泥石流及采空塌陷、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第25节 场地与地基土的地震效应2.5.1、场地的地震效应在地震影响的范围内所出现的各种震害或破坏,称之为地震效应。首先取决于震级大小、震源深度和震中距离,也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建筑物的类型及结构有关。场地地震效应可分为振动破坏效应和地面破坏效应两个方面。振动破坏效应指地震波传播引起强烈的地面运动,使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都发生振动而直接引起建筑物破坏的作用。地面破坏效应可分为地面破裂效应和地基失效以及斜坡破坏效应。地面破裂效应指的是强震导致地面出现的断层和地裂缝,从而引起跨越破裂带及其附近的建筑物变形或破坏。地基失效指的是地震使软土震陷、砂土液化及淤泥塑流变形等,从而导致地基失效斜坡破坏效应指地震荷载作用导致的边坡岩土体失稳破坏。场地的地震效应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放大作用。由基岩破裂或已有断层的错动产生的地震波由震源发出,以纵波与横波的形式向四方传递,传至建筑场地下基础后又经过土层向地面传递。(2)共振作用。场地有自己的自震周期,称为场地的卓越周期。如果建筑物的自震周期与土的卓越周期相近。两者就发生共振,使震害大为加重。(3)破坏的进行性(4)能量消耗。建筑物受地震后产生振动,它本身也就成为一个震源,向地基放散能量。(5)地震的次生效应。地基的失稳与不均匀沉降,砂土液化,软土震陷,河岩或斜坡滑移等。对一般建筑物是通过下述途径来考虑场地的地震效应的:(1)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地段、避开不利的场地。(2)对不同的场地采用不同的标准的地震加速度反应谱以确定地震载荷。(3)在设计中对不良的地震效应采取对策。2.5.2、基本烈度基本烈度是指某地区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和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最大地震烈度,作为工程防震抗震的基础。一般城镇和建筑物即可采用基本烈度作为设计烈度,而重要城市和重大建筑物则将基本烈度适当提高作为设计烈度。我国规定,基本烈度6度及其以下地区一般建筑物可不设防,而7度及其以上地区必须设防。据国家地震局全国宏观地震影响统计结果表,及由河北省的地震局提供的1:3000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分图也可得知邯郸市属7度烈度区。属于区域次稳定区,需设防。而对于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7度地区地基的工程地质勘察,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地质条件,完成如下全部或部分内容:重要工程应进行断裂的勘察和评价,查明断裂的类型、活动性和地震效应。根据局部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考虑地震稳定性和地震残余变形大小,确定建筑场地属于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还是危险地段。确定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判别地基土层的液化势,确定场地液化等级,提出处理建议。对于可能发生震陷或强度破坏的场地,应提供土的动强度参数和判别地基土层发生震陷的可能性,并提出建议。对于重要工程,根据设计要求测定场地卓越周期。在建筑抗震过程中,对于一些特别重要的建筑物或缺少抗震设计经验的建筑物(例如外形不规则的建筑物、高度超过6080m的建筑物等),往往要补充分析法计算。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表2-1 类别场地土类型承载力MPa地下水条件地 形 条 件类坚硬0.4埋深6m无侵蚀性平坦,坡度5%场地相对高差2m类中硬0.40.15埋深4m微侵蚀性平坦,坡度10%场地相对高差5m类中软0.150.18埋深2m中等侵蚀性地形复杂,坡度1020%场地相对高差10m,切割中等。类软弱0.08埋深2m强烈侵蚀性地形复杂,坡度20%场地相对高差10m,切割强烈。2.5.3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评价本场地的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 g。经过详细勘察本场地无液化土层。建筑场地属抗震一般场地。对ZK1、ZK6孔进行单孔剪切波速测试,测试结果见下表: 剪切波速测试结果表2-2孔号等效剪切波速(m/s)平均值(m/s)覆盖层厚度(m )卓越周期(s)场地类别场地土类别ZK1252258.5大于50.1050.129中硬ZK6265根据实测的结果,场地覆盖层厚度520m,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平均值为258.05m/s,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类;场地卓越周期平均值为0.117s。经初判,该场地地基土无液化土层。本场地处于抗震一般地震,适宜本工程建设。 第3章 岩土工程勘察第31节 勘察依据的标准和文件勘察依据的规程、规范、文件及引用资料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JGJ72-2004 J366-200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94长螺旋钻孔泵压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 DB13(J)31-200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程 JGJ72-2002 J220-200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9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程 GB50330-2002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 GJG87-92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 JGJ89-92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23-1999河北省建筑地基承载力技术规程 DB13(J)/T48-2005静力触探技术标准 CECS04-88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CJJ57-94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03年6月(试行)地基动力特征测试规范 GB/T50269-97依据文件及引用资料为:1)建设单位提供的“邯郸市新时代广场地形图”和邯郸市新时代广场建筑总平面图。2)建设单位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3)并参考了我院1993年出版的中国工商行邯郸分行营业办公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的部分资料内容。第32节 勘查的目的与任务本次勘查为详细勘查阶段,其主要目的及要解决的问题是:1)为施工图设计与基础施工提供地质资料和岩土技术参数2)为建筑地基作出工程分析与评价3)对基础设计和地基处理提供建设性意见4)对基坑开挖和支护设计进行分析与论证5)对地下水进行腐蚀性分析与评价依据工程性质及场地和地基条件,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务为:1)查明建筑场地的土层类型,深度,分布等分析和评价场地的稳定性和工程建设适宜性2)提供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计算参,预测拟建建筑物的变形特征,评价地基稳定性3)测定土层等小剪切波速,判别建筑场地类别。4)判别地下水类型埋藏深度变化幅度及渗透性,判别地下水及环境水对拟建建筑物的影响。5)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避让或整治方案。6)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判别地基土的冻胀类型;7)提供地基基础的方案建议和施工注意事项8)提供基坑工程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给出施工降水,几坑只户及施工监测方面的建议;9)建议经济合理的桩基类型,选择合理的桩端持力层,提供桩周摩擦力及持力层的桩端阻力,预估单桩承载力及估算桩基沉降量;10)满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高层建筑岩土勘察规程规定的其它要求。第33节 勘察纲要的策划与设计说明331 勘察工作量依据有关规范、规程及勘察委托书要求,结合拟建建筑物的平面尺寸、形状及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本次勘察时主楼按周边及中心点位置布置勘探点;群楼按周边控制;地下车库部分原则上按周边控制,并结合场地条件将勘探点尽量外移,以查清边坡范围内土层情况。主楼布设9个勘探点,其中控制性勘探点5个,深度为45-55米,一般性勘探点4个,深度45米;群楼部分共布设3个勘探点,借用主楼的3个勘探点,其中控制性勘探点2个,深度分别为28米和30米,静力触探孔1个,深度为25米;地下车库共布设8个勘探点,其中控制性勘探点5个,深度为25-30米,静力触探孔3个,深度为22-25米。设计勘探总延米为720米。预计取原状土样190件;在3、13号钻孔中取水样两组,分析地下水的腐蚀性;预计做标准贯入试验10次,以确定粉土和砂土的密实度;预计做重型动力触探试验15延伸米;为提供抗震设计参数,设计在5,10,16号钻孔中进行单孔检层法波速测试,深度分别为20米、50米、50米。332 勘察方法、手段及采用设备针对拟建工程的重要性及场地与地层条件,本次勘察采用工程地质钻探、静力触探、动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波速测试等多种勘察手段和方法进行外业勘察工作,能够满足规范及设计使用要求。现场钻探施工采用日本产TOP-SH型综合工程钻机和国产DPP100-4D型工程钻机两台。上部采用干法钻进,下部遇卵石或进尺困难时采用泥浆护壁回转钻进;钻孔取样采用110mm薄壁取土器快速连续静压法和双管单动取土器回转取样的方法,取得I级土样立即进行蜡封,运样过程中避免土样扰动;在室内进行常规试验、固结试验及三轴不排水不固结剪切试验等。室内水、土样的试验测试工作包括:1)土样的常规试验:天然含水量、密度、界限含水量试验等;2)土样固结试验:最大压力加到1200kPa;3)土样剪切试验:采用三轴剪切试验(不固结排水法);4)土层渗透试验:垂直渗透系数;5)水样腐蚀性测定:做简分析和侵蚀性分析。在粉土和砂土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试验时保持探杆垂直,以每分钟击打15-30次的频率,先打入土中15cm,不计锤击数;然后开始记录每打入10cm及累计30cm的锤击数N,并记录贯入深度与试验情况。若遇密实土层,锤击数超过50击时,不应强行打入,并记录50击的贯入深度。一般每隔1m进行一次标贯试验。波速测试采用单孔法,仪器为FD-P204型全程浮点动测仪,测点竖向间距20m以上为1米,20米以下为2米,每个测点均进行正反向测试,取得有效数据后由计算机存盘、分析并处理。在岩土工程勘察中主要利用的是直达波的横波速度。由于单孔法在地面激震振,弹性波会随深度增加而衰减,使接受讯号变弱。因此其测试深度不宜超过80米,一般浅层效果较好。静力触探设备为TOP-SH综合钻机车,采用双桥探头,锥尖面积为15平方厘米,数据采集系统JTY-3型采集仪。测试前应先平整场地,率定探头;测试时边贯入,边测记,贯入速率控制在1-2cms。此外,孔压触探还可进行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试验即在某一土层停止触探,记录触探时所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随时间变化(减小)情况,以求得土层固结系数等。第23节 工作量完成情况各勘探点的孔口高程采用绝对高程,基准点为X=53213.119,Y=44652.437,其高程为54.93m,使用T2经纬仪和NA2水准仪进行测放。详细完成的工作量见表2.3.2. 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勘探工作量情况类型取样孔一般孔标贯孔静探孔总计孔数*孔深(个*m)2*25.01*28.04*30.01*45.03*50.01*55.04*45.03*25.01*22.0 累计孔数124 -420 取样及原位测试情况类型原状样扰动样标贯动探波速测试测放孔位数量187件13件9次14.4延米3孔20个 室内土工试验情况项目常规试验三轴剪切(UU法)筛分试验粘粒含量试验自由膨胀率数量(件)140731300项目600kPa固结试验800kPa固结试验1000kPa固结试验1200kPa固结试验垂直渗透系数水质分析数量(件)6451 -23102第4章 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统计第3.1节 统计步骤(1)、划分工程地质单元体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的有关规范应满足下列条件:处于同一构造部位或地貌单元,并属相同的地质年代及成因类型;具有基本相同的矿物及粒度组成、结构构造、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指标虽然离散,但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影响岩土工程特性的因素基本特征。(2)按各单元体测试数据逐项检查其可靠性及代表性,确定数据的舍弃范围。指标的舍弃可按如下步骤进行:1.无代表性指标的舍弃,根据地区经验或钻孔与探井取样对比,利用与容重、空隙比、湿陷系数等指标判别土样在取土过程中是否已严重扰动,存在严重扰动的土样其指标要舍弃;2.土样密封失效或存放时间过长(一般不宜超过三周),使土样中水分已散失或由于钻探工艺不当造成含水量增大者;3.有充分理由证明土样的确已扰动者;4 .由于测试仪器失灵或操作失误,造成数据失真者;5.从少量薄夹层或透镜体中获得的不属于同一土样的指标;6.当指标出现异常又不能查明其原因时,应重新研究工程地质单元体划分的合理性,谨防软弱夹层的漏划;7.由于人为振动(结构破坏或水分增失)而失去代表性的土样,可按其振动因素舍去与其相关的指标。第3.2节 计算方法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的有关规定,计算公式如下:对各统计单元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数理统计,以便消除个别因素的影响,综合考虑,取得各单元体最具代表性的物理力学指标。 算术平均值求法 (3.2.1) 标准差求法 (3.2.2) 变异系数求法 (3.2.3)对第二层粉质粘土进行统计:以质量密度为例求变异系数的计算过程见下式,其它计算过程及结果见3.2.4中: 主要参数的划分单元的合理性评价利用指标的回归修正系数f检查单元划分的合理性:f = 1- (3.2.4)当f 0.75时,应分析过大原因,如分层是否合理,试验有无差错,数据数量是否过少等,并应同时增加试样数量。当f0.75时,说明单元划分合理。 按上式计算的回归修正系数f均大于0.75,说明单元划分合理。对第二层粉质粘土进行统计,以质量密度为例n=16, f =1-=0.98此指标的f0.75,说明划分合理。岩土指标的标准值fk: (3.2.5) (3.2.6)式中: s统计修正系数,式中正负号的取用按不利组合考虑,如C、值取负号,e、a值取正号。第32节 原位测试数据各类数据的取值标准为:1)标准贯入锤击数进行了杆长修正,使用时取标准值;2)单孔静力触探的锥尖阻力取算术平均值,分层统计时取厚度加权平均值;3)单孔动力触探锤击数取去掉异常值后的算术平均值。各类数据在统计前均进行了综合分析、整理与地质单元合并,统计时又舍弃了无代表性或离散性数据,保证了统计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分层标贯试验成果统计表见表2.6.1-1,动力触探试验统计表见表2.6.1-2,静力触探试验统计表见表2.6.1-3.分层标贯试验统计表层号数据个数最小值N(击)最大值N(击)平均值N(击)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值N(击)72853.243.18.300.1937.1 动力触探试验统计表层号数据个数(孔点)最小值(击)最大值(击)平均值(击)标准差变异系数厚度加权平均值(击)812.3514.6612.980.770.0612.35613.7217.5715.851.240.0814.82 层号静探孔号281218厚度加权平均值 21.721.681.911.281.6642.441.646.829.740.4 31.411.251.181.571.3436.128.330.837.332.9 42.724.673.212.923.3099.3146.4120.9118.2118.5 52.924.892.563.523.56108.6148.5100.1124.0122.1 615.114.514.915.415.1241.2458.4747.8232.4361.4 73.33.54.73.8130.1131.0157.9138.4土工试验数据(见附表)第33节 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评价前面已经对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描述。先根据有关指标的标准值,对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评价如下:层杂填土结构疏松,成分复杂,工程地质性质不稳定,不宜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建议挖除。层粉质粘土层位稳定,厚度变化不大,软塑-可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压缩性中等层粉质粘土分布相对较稳定,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中压缩性。层粉质粘土分布相对较稳定,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中压缩性。局部夹粉土或黏土薄层。层粉质粘土分布相对较稳定,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中压缩性。层中砂层位不稳定,相变较大,中密-密实。第四章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第41节 分析评价的内容及要求岩土工程分析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1)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2)为岩土工程设计提供场地地层结构和地下水空间分布的参数、岩土体工程性状和状态的设计参数。(3)预测拟建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以及合理的施工方法。(4)提出地基与基础、边坡工程、地下洞室等各项岩土工程方案设计的建议。(5)预测拟建工程对现有工程的影响、工程建设产生的环境变化,以及环境变化对工程的影响。岩土工程分析评价的要求:(1)必须与工程密切结合,充分了解工程结构的类型、特点和荷载组合情况,分析强度和变形的风险和储备。不仅仅是分析地质规律,而要切实解决工程实际问题。(2)掌握场地的地质背景,考虑岩土材料的非均匀性、各项异性和随时间的变化,评估岩土参数的不确定性,确定其最佳估值。(3)参考类似工程的经验,以作为拟建工程的借鉴。(4)理论依据不足、实践经验不多的岩土工程,可通过现场模拟试验和足尺试验进行分析评价。对于重大工程和复杂的岩土工程问题,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资料适当调整原先制定的设计和施工方案。而且要预测和监控施工、运营的全过程。第42节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依据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附录C的规定,1)拟建场地内及附近无活动断层存在,也无其他动力地质作用的破坏影响;2)环境工程地质条件也简单,故可定为稳定场地。对照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附录D“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分类”规定应定适宜。第43节 地基均匀性分析与评价431 持力层分析与评价主群楼和地下车库基础埋深为16.3m,持力层为第层粉质粘土。通过对原位测试数据和土工试验成果资料的分析,地基持力层属同一工程地质单元,工程特性比较均匀、稳定。432对地基持力层及其下卧层的空间性状进行分析主楼部分:1)第层粉质粘土作为建筑物地基持力层,其层底面坡度小于10%;2)持力层及其下卧层在基础宽度方向的厚度差值小于0.05b(b为基础宽度);3)拟建建筑处于同一工程地质单元,各处地基土的压缩性相近,可按均匀地基考虑。群楼部分:1)第层粉质粘土作为建筑物的地基持力层,其层底面坡度小于10%;2)持力层及其下卧层在基础宽度方向的厚度差值小于0.05b(b为基础宽度),下卧层在基础宽度方向的厚度差值大于0.05b(b为基础宽度)。故群楼部分地基为不均匀地基。地下车库部分:1)第层粉质粘土作为建筑物地基持力层,其层底面坡度小于10%;2)持力层及其下卧层在基础宽度方向的厚度差值小于0.05b(b为基础宽度)。故地下车库部分地基为均匀地基。第44节 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441深基坑开挖的岩土工程问题在房屋建筑与构筑物的基坑开挖中,尤其是城市中的基坑开挖,由于场地局限性,大多为有侧壁支护基坑的开挖,即基坑侧壁常要求垂直开挖,如果不采取支护措施,一般基坑侧壁是不稳定的。基坑支护工程的作用主要有:1)节约施工空间;2)保护相邻部位已有构筑物与地下设施的安全;3)减小基底隆起;4)利用支护结构进行地下水控制;5)利用支护结构作为永久性结构的一部分等。支护系统一般由挡土结构与支撑系统组成。挡土结构系指支护系统中,直接与被支护的岩土体接触并承受土、水压力的结构。支撑系统视支撑的位置可分为内支撑系统和外支撑系统。在挡土结构与支撑构件之间,常有腰梁连接。腰梁亦可看作支撑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传递支撑力,并将挡土结构与支撑系统连成整体。只有挡土结构而无须用支撑时便形成悬臂支护结构,浅基坑一般采用此种支护型式。深基坑一般采用悬臂支护结构加支撑系统。当地下水埋深较浅时,基坑开挖时可能出现地下水,此时还要进行基坑降水与排水,当地下水降至预设基坑深度后再继续开挖。442桩基岩土工程问题分析桩基础具有施工方便、承载力高、沉降量小等优点。在房屋建筑与构筑物桩基础岩土工程评价中,单桩承载力的确定是最主要的内容。此外,尚需合理选择桩基础类型与桩端持力层,必要时还需估算负摩擦力,对群桩基础还应进行群桩承载力与群桩沉降验算。在房屋建筑与构筑物的桩基设计中,常采用灌注桩与预制桩。灌注桩一般有沉管灌注桩、大直径桩、扩孔灌注桩等。一级建筑物多采用大直径钻孔灌注桩,二级建筑物多采用预制桩、沉管灌注桩、扩孔灌注桩以及人工挖孔灌注桩。对于桩型选择,要综合考虑建筑物荷重大小、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以及经济技术的合理性等。第4.5节 地基承载力确定与地基强度评价451地基土承载力确定地基承载力是地基在同时满足强度和变形的两个条件下,单位面积所能承受的荷载。这种承载力是地基不会达到失稳时的极限荷载,并且有足够大的安全储备,地基产生的变形也在容许范围内。地基承载力是地基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确定的是否合理,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影响地基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土的沉积年代及成因,建筑物的类型、结构特点和重要性,基础形式、尺寸、埋深等。确定承载力的方法依建筑物的类别不同而有许多的方法,具体有:理论公式法、查表法、原位测试法。在建筑经验丰富的地区,可以依据建筑经验来确定。本次勘察依据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及土工试验结果,通过查现行规程、规范的承载力表,并结合当地建筑经验确定各层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ak及压缩模量Es,见表4.5.130 / 30承载力特征值及压缩模量表4.5.1层号标准贯入法(kPa)重型动力触探(kPa)静力触探法(kPa)土工试验法(kPa)建议采用值fak(kPa)Es(kPa)1201201207.01091151106.824018018010.925022022012.6300413.300*19.028526026013.8230230*20.0-124024010.3400400*25.030030016.2注:带*者为变形模量4.5.2 地基强度评价依据“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主楼拟采用桩基+筏板基础。基础埋深16.3m,基底压力标准组合为480kPa。由剖面图可知直接持力层为第层粉质粘土,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第8.2.6条的要求,考虑到地下车库超补偿作用及浮力作用,主楼地基承载力不进行修正。因此天然地基不满足主楼上部荷载要求。群楼拟采用筏板基础,基础埋深为16.3m,基底压力标准组合为130kPa。直接持力层为第层粉质粘土,天然地基能满足上部荷载要求。地下车库采用筏板基础,基础埋深为16.3m,基底压力标准组合为60kPa。直接持力层为第层粉质粘土,天然地基能满足上部荷载要求。第4.6节 地震效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