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桥效应.doc_第1页
吊桥效应.doc_第2页
吊桥效应.doc_第3页
吊桥效应.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吊桥效应在美国曾经进行过这样一个试验,实验者让很多男性走过一座位于高处且看上去非常不安全的吊桥之后,然后让他们和同一位女性见面,结果约有八成男性表示见到的那位女性非常有魅力,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就是有名的吊桥效应,原因是大部分男性把横渡吊桥时因为紧张所致的口渴感,以及心跳加速等生理上的兴奋误认为性方面的冲动,自以为对那名女性产生了兴趣我是把这个实验颠倒过来了,其实处在惊险、刺激和危机场景里的女人更容易赢得异性的青睐,好多美国大片里就经常使用这一招,比如飚车的时候、比如枪战的时候、比如冒险的时候,貌似娇弱的女人出现在这种另类的场景里,会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像。目录1理论概述 研究实验背景 二因素理论解析实验 唤醒的错误归因 2吊桥效应解析 实验结果分析 日常生活情景解析 再次验证吊桥效应理论 “激活论” 1理论概述研究实验背景著名情绪心理学家阿瑟阿伦(Arthur Aron,1974)曾经做过一个经典的现场实验,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明了其中的缘由。实验中,研究者找到一位漂亮的女性做为研究助手,由她到一些大学男生中做一个调查。调查的内容并不复杂,首先,让这些男生完成一个简单的问卷,然后,根据一张图片编一个小故事。实验的特别之处在于,参加实验的大学生被分为三组,调查发生在三个不同的地点。一是一个安静的公园;二是一座坚固而低矮石桥上;最后的地点是一座的危险的吊桥。这位漂亮的女性在对所有的大学生进行完简短的调查之后,她把自己的名字和电话号码都告诉了每一个参加实验的大学生。如果他们想进一步了解实验或者跟她联系,则可以给她打电话。研究者所要探讨的问题是:大学生们会编出什么样的故事,谁会在实验后给漂亮的女助手打电话?参加实验的大学生编撰的故事千差万别,给女助手再打电话的人也是各不相同。实验结果最有趣的发现是:与其他两组相比,在危险的吊桥上参加实验的大学生给女调查者打电话的人数最多,而他们所编撰的故事中,也更多含有情爱的色彩。二因素理论解析实验研究者利用情绪二因素理论(two-factor theory of emotion)对实验的结果进行了解释。他们认为,与人们的一般常识不同,个体的情绪经验并不是因自身的遭遇而自发形成,它是一种两阶段的自我知觉过程。在这一历程中,人们首先体验到的是自我的生理感受,然后,人们会在周遭的环境中,为自己的生理唤醒寻找一个合适的解释。例如,根据这种理论,在情绪体验的过程中,你首先感受到的是自己生理表现与以往有所不同,如,觉得浑身发热、心跳加速、手有点抖,接下来,你会不由自主地到环境中寻找线索来解释此时自己的生理表现:如果此时你正碰到愤怒的大黑熊,你会感觉“真是可怕!”如果此时你正碰到令你神魂颠倒的人,你会感觉“这是爱慕或情欲”;如果此时你正拿到期末考试题,你会感觉“这是焦虑”;如果此时你在健身房,你会觉得“这根本与情绪无关”唤醒的错误归因换言之,比如,当你跟一位心仪的异性看恐怖电影时,你感受到自己心在怦怦乱跳,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那么,这是电影情节太过恐怖呢?还是身边的人物令你心动?你不可能说,“此时,我生理表现的57%是来自异性的吸引力,32%来自恐怖电影,另外11%是因为刚吃的零食来不及消化”。很多时候,由于难以准确地指出自己生理表现的真正原因,我们会对产生对情绪的错误认识。比如,将看恐怖电影引起的心跳过速理解为身边异性致命的吸引力。在心理学上,将人们对自己的感受做出错误推论的过程称之为唤醒的错误归因(misattribution of arousal)。2吊桥效应解析实验结果分析现在我们回到阿瑟阿伦的研究。大家知道,当人居于危险的情境中时,会不由自主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形成相应的恐惧之情,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对于那些参与调查的男大学生而言,无疑,那些在危桥上的参与者们更容易在生理上有所激动。根据情绪的二因素理论,他们会对自己的生理表现寻求一个合适的解释。与其它两组参与者不同的是,对于自己心跳和呼吸的异常表现,在吊桥上的男生可以产生两种都看似合理的解释,一是因为调查者的无穷魅力让自己意乱神迷,二是因为吊桥的危险让自己心如撞鹿。两种解释似乎都有道理,都可以接受,而真正的原因却是难以确认的。在这样模糊的情境下,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生理唤醒进行了错误归因,即,对于吊桥上的一些人,本来是危险的环境致使他们心跳过速,但是他们却将这错误地理解为是调查者的魅力所致了。而正是这样的原因,导致了那些处于危险情境中的男大学生们,与其它环境中的人相比较,对自己身边的调查者产生了更多的兴趣,更多地拨通了漂亮女调查员的电话。日常生活情景解析情绪二因素理论也可以解释我们在生活中或者影视中常常看到的场景:漂亮的女士处在危险中,英俊的男生英雄救美后与其喜结良缘;恋爱中的两性在丛林中追来跑去,然后在角落里的深情一吻;为了躲避危险一男一女携手狂奔,然后是彼此情感的进一步升华;玩完刺激无限的过山车,年轻爱侣们的心似乎更贴进了这所有的场景都有一致之处,首先是相应的场景引发了人们的生理唤醒,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然后其间的人们有意或无意中将这种反应看做了“我为他(她)而心跳”(虽然认识不一定正确),最终导致了更进一步的相亲相爱。阿瑟阿伦的研究似乎也给恋爱中的人一个启示,那就是危险或刺激性的情境可以促进彼此的感情。当你正有心中正有一个心仪的对象,并想进一步增进彼此的感情,如果你知道了爱情与生理唤醒的关系,那么或许对你下一次约会的地点有所帮助。再次验证吊桥效应理论当人们的情绪被激发起来,例如欢笑、焦虑或恐惧的时候,更加能够发现别人的吸引力。1974年,埃伦曾在温哥华的卡皮诺拉吊桥上验证过这个理论。这条世界上最伟大的吊桥,全长450英尺,宽5英尺。从100多年前起,吊桥便以2条粗麻绳及香板木悬挂在高230 英尺的卡坡拉诺河河谷上。悬空的吊桥来回摆动,既动人心魄,又令人心生惧意。研究小组让一位漂亮的年轻女士站在桥中央,等待着18到35岁的没有女性同伴的男性过桥,并告诉那些过桥男性,她希望他能够参与正在进行的一项调查,她向他提出几个问题,并给他留下了电话。然后,同样的实验在另一座横跨了一条小溪但只有10英尺高的普通小桥上进行了一次。同一位漂亮女士向过桥的男士出示了同样的调查问卷。结果呢?显然走过卡皮诺拉吊桥的男性认为这位女士更漂亮,大概有一半的男性后来给她打过电话。而那个稳固的小桥上经过的16位不知名的男性受试者中,只有两位给她打过电话。“在可怕的环境中,人们更容易动心。”埃伦说,“其实道理很简单。恐惧激发了生理上的感觉和异样,正当你不明所以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充满魅力的对象,于是会想到:哦,怪不得呢!”“激活论”在实验室中,埃伦再次验证了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