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乎、于、之”练习.doc_第1页
虚词“乎、于、之”练习.doc_第2页
虚词“乎、于、之”练习.doc_第3页
虚词“乎、于、之”练习.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虚词“乎、于、之”强化训练(教师版)一、请把下面“乎”字的用法正确归类,序号填在横线上:1儿寒乎?欲食乎?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其皆出于此乎?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6此非曹孟德之诗乎?7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8知不可乎骤得 9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10相与枕藉乎舟中 1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12悠悠乎与灏气俱,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13游于是乎始 14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15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16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17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18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19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20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1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22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A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吗”或“呢” 1、 3、 6、 15、 16、 17 B语气词,表示推测,相当于“吧”或“呢” 4、 9、 18 C语气词,表示感叹,相当于“啊”或“呀” 21、 22 D助词,用于形容词后,相当于“然” 5、 7、 12、 14、 20 E介词,相当于“于”,在、比、向、对于 2、 10、 11、 19 F助词,用于句中表示停顿 8、 13 二、请说说下面“于”字的用法,选择正确的一项填入括号中:1、请选出“于”全作介词“在”的一项( A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而耻学于师【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对于】 不拘于时【被】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游于是乎始【从】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在】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在】A. B. C. D. 2、下列各句中的“于”全用作介词“比”的一项是( B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引出动作对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比】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在】 赵尝五战于秦【与】 其势弱于秦【比】良曰:长于臣【比】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 因击沛公于坐【在】 师不必贤于弟子【比】A. B. C. D. 3、请选出“于”全作介词“被”的一项是( D )将请罪于君,君不许【向】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被】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向】不能容于远近【被】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在】而君幸于赵王【被】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对】 使不辱于诸侯【被】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A. B. C. D. 4、选出“于”的用法与例句“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不同的一项( A )A.中丞匿于溷藩以免【在】 B.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对】C.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对】 D.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对】5、选出“于”的用法与例句“因击沛公于坐”相同的一项( B )A.其制稍异于前【和,与】 B.樊哙覆其盾于地【在】C.圣人不凝滞于物【被】 D.则移其民于河东【到】6、下列有关“于”的用法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C )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在】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到】 亦将有感于斯文【引出动作对象,对】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中【在】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引出动作对象,对】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引出动作对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 某所,而母立于兹【在】 又杂植桂兰竹木于庭【在】A. / B. /C. / D.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C )师不必贤于弟子【比】 祸患常积于忽微【在】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被】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对,对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比】 徘徊于斗牛之间【在】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在】A. 相同,不同 B. 相同,相同C. 相同,不同 D. 相同,相同三、归纳“之”的用法(一)给下面句子中的“之”用法进行归类。1望西山,始指异之(代西山) 2木遭之而叶脱(代秋声)3乃其一气之余烈(助词,的) 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取独)5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取消独立性) 6不知日之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取消独立性)7臣闻求木之长者(取独)8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取独)黄花岗9盖夫秋之为状也(取独) 10不知老之将至(取独)1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取独) 12苟以天下之大(定语后置的标志)13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定语后置的标志)14将崇极天之峻(定语后置的标志) 15仰观宇宙之大(定语后置的标志)16钩党之捕遍于天下(提宾标志) 17佯狂不知所之也(动词,去、往)18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到) 19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动词,到、往)20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助词,的)A用作代词的有:12B用作动词的有:1719C用作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的有:411D用作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的有:1215D用作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的有:16F用作助词,作定语的标志的有: 3、20(二)下列“之”用作第二人称代词的一项是( )A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与妻书(你)B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我)C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信陵君窃符救赵(我)D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信陵君窃符救赵(我)答案:A(BCD均作第一人称代词)(三)下列句子中的“之”不是用作“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取消独立性)烛之武退秦师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邹忌讽齐王纳谏C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助词,的)六国论D邻之厚,君之薄也(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烛之武退秦师答案:C(助词,的)(四)给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归类。1作师说以贻之(代他) 2郯子之徒(这)3輮使之然也(代物)4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代指阙秦以利晋这个事件)5夫晋,何厌之有(提宾标志)6因人之力而敝之(助词,的)7与坐谈,问之客曰 (代这件事)8人非生而知之者(代知识、道理)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这)10之二虫又何知(指示代词,这些)11而莫之夭阏者(代它)1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指示代词,这)1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助词,的)1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提前的标志)15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可译为“得”)游褒禅山记16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17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用作第三人称代词的有:1、 3、 4、 7、 8、 11B用作指示代词的有:2、 9、 10、 12C用作助词,表示提宾标志的有:5、 14D用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的有:6、 13E用作结构助词,表示补语的标志的有:15F用作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的有:16、 17(五)给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归类。1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取独) 2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取独)3人皆得以隶使之(代他们)4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宾语提前的标志)信陵君窃符救赵5夫晋,何厌之有(宾语提前的标志)6惟弈秋之为听(宾语提前的标志)弈秋 7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的标志)8吾与子之所共适(取消独立性)9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它们)10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1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12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的标志)13高余冠之岌岌兮(定语后置的标志)14填然鼓之(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15树之以桑(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16寡人之于国也(取独)17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18顷之,持一象笏至(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19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去)20鹏之徙于南冥也(取独) 21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取独)2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取独) 23杳不知其所之也 (动词,到去)24奈何取之尽锱铢(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