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安妮宝贝的书后感.doc_第1页
读安妮宝贝的书后感.doc_第2页
读安妮宝贝的书后感.doc_第3页
读安妮宝贝的书后感.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安妮宝贝的书后感学号:1031110144 班级:10文综 名字:黄艺梦暑假开始时,我给自己做一个计划。要看安妮宝贝的书。突然想看安妮的文字,是因为她文字的美丽吸引了我很久,看多了记实的东西,看多了虚幻的东西,看多了黑暗的东西,看多了颓废的东西,也许我们都要去仰望那长长的美丽,这也正是安妮的书所表达的内容,所以我会继续看下去。那些糜烂的文字,那些敏感的文字,那些抑郁的情节,丝丝入扣,丝丝的拔动我的内心,血液都涌成了奇怪的方式,但还是看写去,像个旋涡一样,慢慢沉溺,漫漫进入。 安妮宝贝作品中的人物多为城市中灵魂的飘荡者,他们美丽,却有缺陷。疲倦、飘忽、不安定、外表冷漠,内心暗涌狂野,有着隐忍叛逆的激情,在城市中,他们焦躁,空虚,有沉沦的放纵,也有挣扎的痛苦,一路上孤独探索,最后往往一无所有。安妮宝贝说,这是个告别的时代。七月与安生中的安生,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典型人物,小说讲述了两个女孩与一个男人之间漫长的友情与情欲。七月与安生是一个人灵魂的两个对立面,一个死亡了,一个平静的生活,一个始终在漂泊的路途上,一个喜欢停留。她们彼此之间的感情付出方式,和对爱情的处理上,有着曼妙的纠缠。安生岁离家出走,整整年;七月安静的上大学,安静的工作,安静的恋爱。游荡在外的安生,叛逆、孤独,像一棵散发着诡异浓郁芳香的植物,而当她回到七月身边的时候却又感性、纤弱,是一头需要温暖拥抱的小兽。安生爱上了七月的男朋友家明,并怀上了家明的孩子,在难产弥留之际的安生握着七月的手依然在喃喃的追问着“永远到底有多远”。文汇报一位作者曾经撰文分析:“她(安妮)小说的女孩们飘忽,游荡,不能停止。这种孤僻应当是来自灵魂的。如风,所以渴望温柔安定的怀抱;同样因为如风,所以一旦停下,便开始痛苦与挣扎,以至于虽然相爱却彼此折磨。如风的灵魂,本身就意味着不断地追寻,不断地离去,而且,只能孤身上路。这样的矛盾,便是小说中一切爱情、别离和死亡的起点与终点。” 安妮宝贝一再的强调着灵魂,人性的虚无和绝望。 无论是彼岸花中从30层酒店的房间窗口跃身而下当场死亡的绢生,还是电梯事件中困在17楼电梯中窒息而死的“我”,以及七年中患有深度抑郁症的蓝,抑或是八月未央中的在机场洗手间里割腕自杀的乔。死亡,在安妮宝贝的作品中可以作为关键字来理解。安妮宝贝在用一种近乎强迫的方式,让读她文字的人们直接的面对着死亡,面对人性中脆弱的一面。面对着现实生活中种种难以期料的离别。作品中更多的是女性的死亡,而其中更多的是选择割腕自杀的方式。对于为什么在作品中选择这样的一种方式结束生命,安妮宝贝从没有公开解释过。但是安妮宝贝在一篇随笔中曾经提及到她非常欣赏的一位美国女权主义摄影师,戴安.阿勃斯(Dianc arbus)。她以拍摄当时上的社会边缘现象著称,在当时的年代,戴安的风格就相当于当今的“后现代派”,戴安不能被人理解和认同,在生活和舆论的强大压力下,戴安自杀了,选择的方式就是躺在放满冷水的浴缸里,割腕自杀。在被人发现的时候,“浴缸的水已经被血染成深红,血从悬空的手臂滴落在瓷砖上,她的脸很寂静地仰在那里。”安妮在作品中不断重复的就是“血从悬空的手臂滴落”,这样惨烈的离去。同样,安妮宝贝在对爱情和友情的描述中,语言中都表现出近乎残酷的淡漠,生活中时断时续的片段,感性的经验,还原人生存的本相,追求本真的生活面貌。爱情里,有一些事是的确存在的,生命里,有一些事是无法逃避的。生命蕴涵的内容和可能性太多,安妮宝贝的重复而不单调的情节,只是一笔笔让人可以感悟其中的刺目而诡异的笔划。它要点触的,是她要诠释的世界。安妮是一个那么自我的女人,无时不刻。因为自我,她的心灵有所升华,因为升华,使她带着一种仿佛是先天的与世相隔的伤感。我想,安妮是一个独自行走的人,她走在河的对岸,心灵上的洁癖使她无法摆渡到芸芸众生的对岸来,分享俗世的喜悦。她身在人群中,但始终对人群保持着距离感。她能接受别人的不同,但却淡于与人交往。正如她接受爱情而不相信爱情。她仿佛是一个天使,纯洁天然,不染世事,但又在高高的天堂观摩着人间的烟火。因这,注定了她是内心如此丰盛的人,也注定了她的生命像急速的抛物线,不断向高处行进,到达一个顶点,终究走向静默。 果让我像安妮那样生活,我想我是不愿意的。因为她很多时候是不快乐的。写字的人,尤其是安妮这样书写灵魂的人,当她提笔的刹那,就有高耸的四壁拔地而起,忧伤的月光如水般倾泻在只属于她的孤独城堡里。伤感的人像随时伸着敏感的触须。四处找寻着非理性的碎片,把自己的快乐划得支离破碎,但我不愿意这样。我只想要偶尔的伤感,让我有那种仿佛在梦中但又那么清晰的疼痛。 有人把安妮的文字归结于对爱,生命和孤独的个性探索。其实她的写作,探讨的是大范围的孤独人群的复杂情感处境。是置身城市之中的个性边缘的人群内心, 并试图去深入生与死,情感与时间的探询。爱情是里面的一部分表达形式。但总体来说,它们从来都不是单纯的爱情小说。安妮的很多作品里描述的命运、经历、痛苦,甚至主人公的名字和性格都在很大程度上互相重合,只是不想在人物名字上有太多讲究,而且符合她对生命的一种宿命感。令人窒息的文字,独特的视角,写那些流离失所的人。生活至此,就像在忽明忽暗的边缘光影中行走,走得茫然痛苦,体验着不断闪过却稍纵即逝的快乐。 黑暗,阴郁,犹如一把利剑,直刺心口,干脆痛快地指向生命的出口和归宿。 就像神秘,性感,充满悲伤与孤独情节的猫一般,读安妮的文字,酣畅淋漓,欲罢不能。安妮是晦涩、阴暗、潮湿,带着一切与我无关的遁世。也或者她在写着她内心的那个世界,遇上的是她眼光里的人群。别人说她“小资”,我也是循着小资的足迹看过去的,但我没看到想象中她的艳丽和张扬,却是昏暗的颓废的场景,衣着难得鲜明一次,皮肤干燥,甚至起着白色的皮屑,落拓邋遢的样子。时间的自由支配,睡觉或者工作,黑夜或者白天,衣着的独特品味,恋爱的方式和频率。有时候,觉得爱情对她来说,已经萎缩到是一种调味品,一种心情的点缀。不得不承认,她是个很出尘很特别的女人。 安妮自己也承认,她写的东西,永远只有两个人,一个叫“安”的女孩,一个叫“林”的男人。甚至可以更加缩小些,只有一个叫“安”的女人,“林”不过是“安”背景上的一个点缀。还有女人和女人之间近乎于病态般的迷恋和友爱,共享一切,包括男人。另外安妮的游记写得很好,常常和她看过的书的景色融合起来,读起来有种文化味。还有很多随笔,很传神,显示出“灵机一动”的可爱表情,而且,文字功底永远镀着安妮式的昏黄的类似黄昏的金边。她是有同情心的倾诉者。她的确给过我深深的感动。看安妮的书,有种窒息的清醒,清醒的那么干净,然后却是窒息后的迷茫,向有些人说的那样,看完后总有点莫名的悲伤,是的,这个是真实的体验。看完后,感到了悲伤和抑郁。很久以来,我以为自己都不再是以前那个抑郁的孩子,但安妮的书让我理解错了,原来我还是,只是那种抑郁埋藏的太深,没有发现,总有一天,它会出来的,这种与生的东西,我是无法摆脱的,只能安然的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