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文件、大纲、讲义、教案.doc_第1页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文件、大纲、讲义、教案.doc_第2页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文件、大纲、讲义、教案.doc_第3页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文件、大纲、讲义、教案.doc_第4页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文件、大纲、讲义、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名称:社会调研研究与方法 课程编号:12600062z-01 课程理论总学时:32学时 授课班级:社工1301、1302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系本科课程教学文件(2015-2016学年 第一学期)课程名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撰写教师:马 永 方2016年2月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教学日历2015-2016年第一学期 1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周数授课内容学时学时安排一第一章 社会调查研究导论21: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2: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二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21:理论层次及构成要素2:理论与研究的关系;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三第三章 选题与文献回顾21:研究问题及其来源2:选题的标准、明确化和文献回顾四第四章 研究设计21:研究目的、研究性质和研究方式2:分析单位、时间维度和研究计划书五第五章 测量与操作化21:测量的概念、层次与概念操作化2:量表、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六第六章 抽样21:概率抽样的原理和概率抽样方法2:户内抽样与pps抽样七第六章 抽样21:非概率抽样方法2: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八第七章 调查研究21:调查研究及问卷设计2: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九第七章 调查研究21:调查的组织与实施2:调查研究的特点及应用十第八章 实验研究21:实验的概念与逻辑2:实验的程序与类型、实验设计十一第八章 实验研究第九章 文献研究21:基本实验设计、实地实验与影响因素2:文献与文献研究十二第九章 文献研究21:内容分析、二次分析2:现存统计资料分析与文献研究的特点十三第十章 实地研究21:实地研究及其类型、过程2:观察法、无结构访谈法十四第十一章 定量资料分析21:资料的整理和录入2:单变量、双变量和多变量统计分析十五第十二章 定性资料分析21:定性资料及其形式2:定性资料的整理、分析过程与方法十六第十三章 撰写研究报告21:调查研究报告及类型2:导言、方法、结果、讨论、小结及摘要、参考文献及附录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英文名称:social research methods 课程编号:12600062z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 总学时数:32 总学分:2 大纲主撰人:马永方 内容简介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学习这门课是为了掌握社会研究的基本原理,使学生能够掌握资料收集、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的具体方法。理论课主要内容为: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类型、社会调查研究的准备与设计,抽样法、问卷法、量表与测验法、访问法、观察法;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理论分析。实践课的主要内容是学生独立设计调查问卷,掌握spss软件的简单操作应用,并利用该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合问卷和分析结果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教学大纲一、 课堂讲授部分: (一)理论教学(32学时)1第一章社会调查研究导论(学时)教学重点: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教学难点: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4. 研究的过程第二章理论与研究(2学时)教学重点:探索性、描述性与解释性调查研究的过程、统计研究与实地研究的具体方式教学难点:社会调查研究的分类依据理论及其层次:应用性调查研究和理论性调查研究理论的构成要素理论与研究的关系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第三章选题与文献回顾(2学时)教学重点: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教学难点:选题的标准研究问题及其来源选题的标准3. 研究问题的明确化4. 文献回顾 第四章研究设计(2学时)教学重点:研究步骤与研究准备教学难点:研究假设的提出与表述形式研究目的:确定调查研究课题研究性质研究方式分析单位时间维度6. 研究计划书 第五章测量与操作化(2学时)教学重点:社会现象的三种测量尺度教学难点:测量的信度与测量的效度 测量的概念与层次 概念的操作化 量表 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第六章抽样(4学时)教学重点: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教学难点:抽样的基本原理 抽样的意义与作用概率抽样的原理与程序概率抽样方法户内抽样与pps抽样非概率抽样方法6. 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第七章调查研究(4学时)教学重点:问卷的设计方法教学难点:问卷设计中的常见错误调查研究及其应用领域 问卷设计 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 调查的组织与实施 调查研究的特点及应用 第八章实验研究(3学时)教学重点:实地实验教学难点:影响实验正确性的因素 实验的概念与逻辑 实验的程序与类型 基本实验设计 实地实验 影响实验正确性的因素 第九章文献研究(3学时)教学重点:二次分析教学难点: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文献与文献研究 内容分析 二次分析 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文献研究的特点第十章实地研究(学时)教学重点:无结构访谈法教学难点:实地研究的过程实地研究及其类型实地研究的过程观察法4. 无结构访谈法5. 实地研究的特点及应用第十一章 定量资料分析(2学时)教学重点:单变量统计分析、双变量统计分析教学难点:相关与回归分析资料的整理与录入单变量统计分析双变量统计分析 多变量统计分析第十二章 定性资料分析(2学时)教学重点:定性资料的整理教学难点:定性资料分析的过程与方法定性资料及其形式定性资料分析的若干性质3. 定性资料的整理4. 定性资料分析的过程与方法第十三章 撰写研究报告(2学时)教学重点:普通论文的写作方式教学难点: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的写作方式调查研究报告及类型导言方法结果讨论6. 小结、摘要、参考文献及附录7. 撰写研究报告应注意的问题8. 定性研究报告的撰写(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 (1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7年8月主要参考书:(1)袁方,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月 教学大纲说明一、教学目的、性质任务:1、课程目的:社会研究是为了发现和解答社会领域中的各种问题而去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使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我们学习这目课程的目的就是了解社会研究的过程,掌握社会研究的基本原理、程序及具体方法。2、课程性质:社会研究是为了发现和解答社会领域中的各种问题而去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使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学习社会调查方法这门课程,可以使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掌握社会调查和研究的初步方法,了解社会研究的基本原理、程序。3、课程意义:社会调查与社会研究方法是人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分析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解释与预测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手段。在当代,随着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的社会调查研究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和广泛运用,社会研究方法的科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同时,在我国的社会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领域,学习和掌握现代社会研究方法不仅是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广大教学、科研部门和实际工作部门的迫切需要。所以对于社会工作与社会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这门课程是非常必要的。二、教学要求及选编教材的依据1、教学要求:本门课的基本要求可以分三个层次:1) 方法论:即指导研究的思想体系,其中包括基本的理论假设、研究原则、研究逻辑等。2) 研究方式:指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与操作方式。3) 具体方法与技术:是在研究的某一阶段使用的方法、工具和手段。掌握这三方面的内容是本门课的基本要求。2、选编教材依据:风笑天主编的社会研究方法,是社会学及社会工作专业领域里一本优秀的教科书,风笑天是该领域资深的专家学者,他主编的这本教材理论基础扎实、系统、精练,该书已被国内多所名校采用,并被列为社会学考研主要的参考书之一。从学生掌握难度、教材深度以及在国内被认可的程度上看,它都是一本值得推广的优秀教材。三、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社会调查基础知识与资料收集整理及分析方法部分主要采用课堂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2、 上机操作: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部分进行上机操作3、 实践环节:学生设计问卷进行实地调查四、改革思路和说明 该课理论内容丰富,实践性也极强,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给同学更大的信息量,本课欲打算进行精品课建设,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此外,本课的实践性强,可以结合我校的科研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即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为学校的科研作贡献。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英文名称:social research methods 课程编号:12600062z 学分:2学时:48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16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 开课学院:文法学院 课 程 内 容 简 介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2、课程的作用: 学习这门课是为了掌握社会研究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实践中进行应用,使学生能够掌握资料收集、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的具体方法。3、主要内容:理论课主要内容为: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类型、社会调查研究的准备与设计,抽样法、问卷法、量表与测验法、访问法、观察法;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理论分析;4、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1、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主要参考书: 1、袁方,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月2、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实践 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实验英文名称: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practice课程编号: 12600062z学分:0.5学时:16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 开课学院: 文法学院 课程内容简介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学科基础课。2、课程的作用:为了配合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的教学,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掌握社会研究的基本原理、程序及具体方法。3、主要内容:学生会独立设计调查问卷,掌握spss软件的简单操作应用,并利用该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合问卷和分析结果撰写调查研究报告。4、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洪大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7年参考书: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年月 第一讲 课程概述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从事专业研究所必须的 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在学习和工作中现在将来都是必备的一项技能 公务员、事业单位、选调生、村官、调查/评估公司教学目的: 掌握社会研究的原理、过程和基本程序 掌握基本的社会研究方法和技能(设计、调查、写报告) 掌握基本的统计分析技能总论/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research 什么是研究? 什么是社会研究?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 社会研究发展史?讨论:请大家给出一个自己研究的例子说明研究的本质是什么?这一研究从哪种意义上看是科学研究?一、科学与社会研究知识来源常识: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所形成的认识的一种聚合体。往往存在偏误和自相矛盾,并不是知识的可靠来源。传统:每个社会和文化都有其传统,其中不乏正确反映客观事实的认识,但时代特征十分明显,不一定是事物所具有的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权威:古代圣贤、智者、巫师、宗教领袖;现代专家学者、教授、政府首脑、媒介。权威知识可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但要注意其中也存在错误的成份。经验:个人的经历和感受。经验来自于现实,但有较大的局限性,会出现以偏概全、主观武断等推理错误。思辨:依靠直觉、洞察和逻辑推理来获取知识,如哲学家的“顿悟”。缺陷在于它无法证明“公理”是真实的,因为“公理”是超验的,无法被经验证实。科学:更可靠、更客观。二、科学1. 科学的含义:人们借以获得知识的系统的、符合逻辑的方法以及用这种方法所获得的知识本身。科学区别于其他知识来源的标准一是有关知识的形式或逻辑结构(法则),二是作为知识基础的证据(事实)。2. 科学的程序:建立假设: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做尝试性的回答,它一般是来自对某一理论的演绎推理。如由于“劳动分工是阶级形成的主要原因”,所以假设“劳动分工程度越高,则社会阶层的分化程度越高。”操作化:是指对假设中的概念作出具体定义,说明如何测量概念、如何检验假设等。重要环节,连接抽象的理论和具体的经验现象。经验观察:依据一定的研究方案,采用各种方法去收集经验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这些资料是对研究假设的实际验证。得出结论:结论一般是通过对各种资料的归纳推理得到的,它可能证实原假设,也可能与假设不一致。结论可以推广到更大的范围从而形成抽象的理论。科学就是这种由抽象到具体、由具体到抽象,即演绎与归纳的循环往复的过程。3. 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宗教学、军事学、法学、教育学、文艺学、语言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的任务是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我国上海版辞海4. 人文科学人文科学是有关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学科,原专指对古罗马希腊文学作品的研究,现扩展到对一切有关语言、文学、历史和哲学的研究,如建筑学、美术、舞蹈、戏剧、历史、语言文学、音乐、哲学等等都归于人文科学三、 社会研究1. 概念研究:一个认真地提出问题,并以系统的方法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社会研究: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社会调查研究:是系统地、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综合来科学地阐明社会生活状况及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活动。 社会调查研究包括两部分或两个阶段的内容:社会调查是指运用观察、询问等方法直接从社会生活中了解情况、搜集事实和数据,它是一种感性认识活动。研究目的在于说明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科学地解释现象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由此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2. 社会研究的特征社会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形成和产生有关社会世界的系统的知识,增加人类对自身以及所生存的世界的理解。社会研究作为一种科学的探究活动,同时也是形成和产生这种有关社会世界知识的一种过程。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2.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四、社会研究方法是一门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对认识社会现象的方法论、基本方式和具体方法技术进行具体研究的学科。1. 社会调查与社会研究的区别:社会调查不能等同于社会研究,它只是社会研究的一种方式,当然是很重要的一种研究方式。2. 社会调查研究的作用从感性认识入手来了解社会的真实情况客观描述社会现象的一般状况、过程和特点 解释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揭示社会 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预测与控制社会现象的发展3. 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建立科学的社会理论,指导社会实践 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解决社会问题 在实践中检验政策、计划和理论 讨论:同样是对社会现象进行报告,那么研究者的工作和媒体记者的工作有什么不同?4. 社会学研究的特点(1)社会作为整体来研究社会是以人和人群共同体为活动主体,以生产方式我物质基础的各要素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在研究任何社会问题时,都要把它放到整个社会中,不能单独的看问题。(2)研究范围和方法上的综合性研究任何一个社会现象时,总是研究、考虑与之相联系的多种社会因素,以至于自然环境。社会现象是纷繁复杂的、形形色色的,所以决定了它研究范围的广泛性。社会学研究的特点(3)社会价值 社会变化人的行为价值观念,所以决定人们的行为趋向。了解人们的价值趋向,才能够掌握人们社会行为的规律;了解价值产生的根源,才能预测和指导人们的行为。(4) 现实性强、重实证社会学是与实际结合最紧密的学科之一,对现实社会的反映较敏感、尖锐与生活息息相关、注重用事实说话。5. 社会研究中的困难1) 人的特殊性2) 研究的干扰性3) 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4) 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5) 保持客观性的困难第二讲 方法体系社会调查研究既是一项科学活动,也是一种研究社会的科学方法。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实际上是由不同层次的方法组成的一套方法体系。 方法论调查研究的方法论是人们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的一般方法在社会调查研究中的体现和应用,它提供了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是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基本方式也称研究方式基本方式表明贯穿于调查研究全过程的程序、步骤与操作方式,它说明研究者是通过何种具体途径得出研究结论的。基本方式可以从各种角度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在具体操作上都具有与其他类型不同的特点。 具体方法定义:是在调查研究的某一阶段使用的方法、技术、工具等。如:在收集资料阶段使用访问法,在分析资料阶段使用统计分析法以及资料整理方法、计算机技术等。 三者关系一、西方社会研究方法论的不同观点对社会科学方法论做出较大贡献的西方学者:孔德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1798-1857)杜尔克姆法国社会学家(1858-1917)韦伯德国社会学家(1864-1920)西方社会学家在方法论问题上的不同认识,可归结为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介绍一些主要观点: (一)关于社会规律性自然科学的基本假设是:任何现象都有其内在规律性。1、人文主义者否认社会现象的规律性,代表人物是德国学者狄尔泰(1833-1911),他认为:社会现象不等于自然现象,人们的行为不等于物体运动,人是有自由意志,因此无法对人的行为做出预测。此外社会历史事件是独特的、非重复性的,因而无规律可循。2、实证主义者,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克姆反驳说: 社会科学不是研究个人或个别事件,而是研究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些现象是在各种社会力量的作用下产生的客观事实,它们是受一定社会规律支配的。3、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对这两种观点进行了综合:社会现象都是与人的行动和人的主观动机有关的,它们与自然现象有区别。但是人们的行为是理智的、有目的的,这种理性行为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对社会行为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动机的分析,就可以发现社会现象的规律。韦伯的上述观点目前为止被大多数西方社会学家所接受。(二)如何认识社会现象两种观点所侧重的角度、方法和观点不同,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对立实证主义主张:在宏观层次通过对大量样本的调查和统计来研究社会现象。人文主义者主张:在微观层次上通过实地调查来直接了解具体的社会生活状况。认为:统计分析所得到的“社会事实”忽略了具体个人的具体行为,因而它无法完全反映真实的社会现象。2.整体认识与个体认识的对立实证主义认为:对社会现象的认识是要说明社会整体的特征,如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历史、地理条件等。是这些因素不是个人特征决定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与变化。人文主义者认为:社会是由人所构成的,任何社会现象都可以还原为个人活动,因此,不了解人的行为动机和价值观就无法认识社会现象。这两种观点也称为整体主义方法论与个体主义方法论。3、在检验真理的标准上,客观检验与主观判断的 对立。 实证主义主张:以经验为客观标准。人文主义者主张:只能依靠主观判断。(三)如何分析和解释社会现象 解释是对现象为什么会产生或为什么会变化,所做的说明。主观理解法的特点是: 研究者要设身处地地体验被调查者的处境,由此来理解他为什么采取这一种行为而不是另一种行为。这种说明只适用特定场合,而能揭示某一种现象的个性和特殊性。 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论的演进1. 德国社会学家狄尔泰(18331911)向实证主义发起进攻。认为:由于人具有自由意志,因此人的行为是无规律的,且是无法预测的。2. 社会学现象学派也否定了实证主义的许多假设。反实证主义学派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观点,且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动摇了孔德的实证体系,但未能改变社会学的实证传统。3.科学方法论的发展 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社会研究方法和方法论随着科学的发展获得相当大的突破。科学哲学家波普尔的“证伪理论”在方法论领域修正与改造了孔德的实证主义的研究逻辑。假设检验法:p1 tt ee p2 库恩的“范式”概念:指研究问题、观察问题时的角度、视野和参照框架。库恩的“科学发展阶段论”:前科学阶段 常规科学阶段 科学革命阶段 新的常规科学阶段4.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1)实证精神的引入社会研究的精髓实证精神孔德“观察优于想象”。从而使社会学独立为一门科学。为其研究手段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前提。在哲学家对实证方法不屑一顾的时候,自然科学家已经成熟地运用观察、实验等科学手段了。列宁:“从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潮流”。19世纪思辨的社会哲学在科学的、实证的研究思潮的冲击下分化。孔德“实证”的特定含义: 现实的而不是幻想的; 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 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 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 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孔德提出的社会研究方法:观察是社会学的主要方法;其次是实验;再次是比较法。 孔德为社会学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原则,马克思则为科学的社会研究提供了范例。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克姆(18581917)在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59)书中制定了社会研究方法论的细则。 最基本的规则是: 把社会事实作为事物来看待。2)反实证主义的方法论观点 问题的焦点是:人类社会有着不同于自然界的特殊性。首先人有意识其次人有差异性人和人不同。 第三讲 社会调查简史社会调查在17世纪以后得到广泛开展的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资本主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一方面是由于近代科学的成熟。 一、近代社会调查(17世纪末20世纪初)1、17世纪下半叶,欧洲的一些思想家和政治家意识到,要想有效地进行社会管理或社会改良,就必须客观地、准确地了解社会经济状况。 英国的威廉配弟(16231687)在政治算术中指出:对任何社会现象都应当用数字、重量和尺度来说明并加以比较。他被马克思称为“政治经济学之父”法国的柯尔柏(16191683)在当政期间倡导和主持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社会调查。为以后的行政统计调查的制度化奠定了基础。2、18世纪初期到末期,随着人口统计学的建立和国家行政管理的完善,欧洲各国的行政统计调查盛行于世,并逐步制度化。第四节 社会调查简史3、19世纪以来:(1)社会问题调查得到广泛开展,调查的主要目 的是为国家行政管理、为医治社会弊病、为社会改良服务。(2)社会调查也进入了社会政治领域。(3)对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作出重要贡献的两个主要人物是法籍比利时学者凯特勒(17961874年)和英国学者布恩(18401916年)。他们被称为“经验社会学之父”。4、19世纪和20世纪初是社会调查快速发展时期,社会调查在各个国家、各个领域广泛开展。其中著名的调查有:法国黎普莱的家庭调查、杜卡特列的妓女调查、英国辛克莱的乡村调查、霍华德的监狱调查、夏特沃斯的纺织工人调查、德国恩格尔的家计调查、美国20世纪初的匹兹堡调查、春田调查。小结:上述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社会中的尖锐问题,所以这些调查对于了解社会现实、认识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但这些调查一般都缺乏理论指导,调查结果很难上升到理论高度。二、现代社会调查(20世纪)1、20世纪以来,经验社会调查开始与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密切结合。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克姆的自杀论(1897年)标志着社会研究进入实证化阶段。杜尔克姆创立了社会调查研究的实证程序,即研究假设经验检验理论结论。美国的经验社会调查迅速发展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应经济、政治之需,舆论调查和市场调查大行于世。民意调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费希尔1928年创立的抽样理论。美国社会学家斯托福创立了目前仍广泛应用的统计调查模式。在以拉扎斯菲尔德为首的哥伦比亚学派的努力下,社会调查的多变量分析方法也得以成熟。现代调查方法与技术的进展表现为: 抽样调查的广泛应用 问卷法和访问法的精密化 态度测量方法的精密化 社会计量法,即人际关系测量方法的精密化 多变量统计分析和统计检验的普及 实验法和心理测验方法引入 内容分析方法的发展 结构式观察法的发展 计算机及其他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 研究程序的标准化 综合运用以上调查方法和技术的情况增加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以现场观察和主观洞察为手段的实地洞察方法又得到进一步发展。“民俗方法学”主张考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交往规则,通过对交往过程中的方式、姿势、语言、动作的细致观察与分析来理解真实社会行为。小结:当代的社会调查已不仅仅是提供经验材料和统计数据,而更多地、更直接地担负起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的功能。三、中国社会调查简史 1、我国在几千年前就开始进行人口调查。2、在我国,较系统的社会调查是在20世纪初开始发展的。3、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我国学术界社会调查发展最快的时期。4、中国共产党人在其革命实践的过程中,对中国社会调查事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毛泽东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和策略问题,对中国社会、阶级状况和农村土地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调查。在毛泽东的倡导下,党中央作出了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动员全党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毛泽东在长期的调查实践中总结出:“深入实地”、“召开座谈会”、“典型调查”、“解剖麻雀”;“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观点。5、抗日战争期间,学术界的调查研究受到很大影响,但是社会科学工作者在西南地区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 6、建国以后,我国社会调查事业的一个重要进展是建立了全国性的行政统计机构。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间,我国各个领域、各条战线上的政策性调查得到广泛开展。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策性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有了很大提高,学术性调查研究也开始恢复和发展。 第四讲 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类型第一节 全面调查一、定义:是对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无一列外逐个进行调查。普查的两种方式: 1、报表形式 2、组织专门普查机构二、特点: (1)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和有利的组织。 (2)调查全面、准确。 (3)高度的集中统一。三、局限性:(1)工作量大,花费大,组织工作复杂。(2)调查内容有限。(3)易产生重复和遗漏现象。快速普查-普查的一种方式 第二节 典型调查 一、定义:在众多调查对象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进行调查二、特点: (1)少数典型可以代表事物和现象。 (2)方法灵活多样,资料深入细致。 (3)节省人力、时间、经费。三、局限性: (1)典型的选择易受主观意志影响。 (2)很难用科学手段准确测定典型与一般。 (3)是定性调查。 从一滴水中可以看到太阳的光辉,研究一个细胞可以深知生命的奥秘。 先尝一个“饺子” 典型调查的作用为什么通过一个村庄、甚至一个家庭的调查能够回答千家万户农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呢?这是因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统一。特别是同类事物,了解了个别,就能够了解一般。要知道一锅饺子煮熟了没有,从锅中取出一个尝一尝就行了。解剖一只麻雀,就知道所有麻雀的生理构造。 四、典型调查有几个好处: 首先,典型调查可以用生动活泼的第一手材料,描绘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个体,通过这一个休,可以具体而形象地了解整个同类。其次,典型调查以深入见长。 第三,典型调查机动灵活,不必耗费巨大的资金和人力,一个人可以单独进行,方法也可以灵活多样。 周恩来的一次典型调查(l)解散公共食堂,让社员回家做饭,(2)社员不赞成供给制;(3)社员要求记好工分,按劳取酬,实行包产到生产队,以产定分,分活到组,(4)最主要的是恢复社员的体力和恢复畜力。 第一点意见是针对“人民公社万岁”、“公共食堂万岁”的;第二和第三点意见是针对当时大刮共产风,提倡取消按劳取酬,实行供给制的,第四点意见指社员挨饿体质普遍下降,不少地方牲畜被杀作充饥的状况的。周恩来从一个公社里得出了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上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五、代表性问题与典型的选择、与社会状况有关。改革以后,我国的体制状况发生了变化。农村简单的社会结构已被打破,人民公社这种政社合一的体制结构已经解体,在商品经济海洋中,各种农民组织十分活跃。城市和工厂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且处在进一步变动之中。“体制同构”的状况已被打破,这一个个体很难在其它单位找到自己的“相似形”。 这并不是说典型调查的方法已经过时。如前所述,典型调查有很多其它调查方法无法取代的优点,它至今以至今后仍不失为一种定性调查的一种好方法。 在其应用和结论推广上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典型可以适当多选几个。 第二,典型调查和抽样技术,问卷调查等其它调查方法 同时运用。 第三,典型调查结论的推广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千万不能不顾条件的生搬硬套。 第三节 个案调查 一、定义:(1)是以某个人、某单位、某一事件为对象,进行深入调查的方法。(2)主要作用是要深入、细致地描述一个具体单位的全貌和具体的社会过程。(3)与典型调查的区别:对象的特点不同;具体目的不同。 二、类型:(1)各类人员个案:对社会生活中的个人或按一定标志分类的人群所做的个案研究。(2)各类生活单位或社会团体个案:对社会生活中按不同标志区分的生产、生活、社会活动或娱乐活动共同体所做的调查。(3)各类社会问题个案:对人们的社会生活造成障碍或产生较大影响的现象、事件的调查研究。 三、程序:1.搜集各种资料,即取得社会凭证。2.进行分析研究,做出社会诊断。3.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方案。四、局限性: (1)材料范围窄,结论带有条件性。 (2)观察和分析过程不易精确,有较多的主观色彩。 (3)结论只能是定性的。 日本社会学家在对“家庭困难户”进行个案研究时,对一个丧失了丈夫的母子家庭作了深入的、细致的调查,然后用图表来分析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各种原因。 第四节 专家调查(特尔斐法) 最初应用于技术预测,后来推广应用于各个领域的预测。 一、定义:通过邀请专家,向专家咨询的调查。即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得收集的专家意见更可靠。 二、专家的选择 1、从学术论文中选专家。 2、专家推荐专家 3、组织推荐三、一般程序 第五节 跟踪调查 一、定义:对调查对象向前运动的状态、过程做持续地调查,以便在变化过程中把握被调查者的变化发展。 二、类型: 1、与事物发展进程的紧密程度分为:同步跟踪、间歇跟踪。 2、按内容分为:全部跟踪、部分跟踪。 3、从时间角度分为:长期跟踪、短期跟踪。 三、应注意的问题: 1、目的性要明确,每项调查有周密计划。 2、指标体系要经过严密设计。 3、要选择发展过程比较稳定的对象。 4、可设计固定的登记表、统计卡。 第六节 抽样调查 一、抽样调查的产生二、特点: 1、抽样的随机性。 2、样本推断总体准确性高。 3、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4、节省人力、经费、时间。 三、抽样调查的原理1、 基本概念定义: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某些单位(或个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以样本的状况来推论总体的状况。 个体:是收集信息的单位,它提供分析的基础。总体:是在理论上明确定义的个体的集合体。即研究的所有对象。样本、大样本、小样本重复抽样、不重复抽样2、样本大小的确定考虑总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程度考虑调查要求达到的精确和可信程度考虑调查所容许的时间考虑调查的项目和任务的要求情况 考虑调查的项目和任务的要求情况第五讲 实地研究(field study)第一节 实地研究的概念与特点一. 什么是实地研究?在自然情境下对个人的生活世界以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研究。实地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是参与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访谈 实地研究的案例脱离与融入:近代都市社会街头艺人身份的构建- 以北京天桥艺人为例最著名的有“天桥八大怪”,因身怀绝技和言行怪异而得名。“八大怪”在不同时期各有所指早期为穷不怕、醋溺高、韩麻子、盆秃子、田瘸子、孙丑子、鼻嗡子、常傻子8人,活动于清咸丰、同治、光绪年间;中期有耍蛤蟆的老头、老云里飞、花狗熊、耍金钟的、傻王、百鸟张、志真和尚、程傻子8人,活动于民国初年晚期有小云里飞、大金牙、焦德海、大兵黄、沈三、蹭油的崔巴儿、曹麻子、赛活驴8人,活动于3040年代。名演员如京剧女须生孟小冬、李桂芬,“坤伶三杰”金少梅、碧云霞、琴雪芬,久在天乐戏院演出的张宝华、梁益鸣及新凤霞(评 剧)、侯宝林(相声)、宝善林(摔跤)等,都曾在天桥演出。天桥的位置和功能,空间上是穷人住的地方,是贫穷的,下贱的,赃的,邪恶的代名词天桥艺人的来源,落魄的旗人,失去职业 的清朝廷武士,京津唐一带的破产者,(脱离原有的社会)拜师-学艺-(融入学艺行业)摆知(出师)(脱离)-盘道- -艺名与绰号的获得(融入社会)这是另类社会的社会化(这个过程中的知识技能应用到主流社会中谋生)每个过程都是结构性的限制与个人能动性互动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是在主流社会对街头艺人惯性认知和角色期以及街头艺人群体对这些认知期待的回应下发生和传承的。士农工商等良民的优势和街头艺人的劣势,内部师傅的优势和徒弟的劣势,不同行当之间艺人的优势和劣势对一位 到天挢谋生的新人产生影响,同时新人也回应这些影响并使 与之相关联的观念和身分发生变化二、实地研究的特点以研究者本身作为研究工具(亲自要去做,才能找 到感觉,还要看非语言的东西:语气、语调,是真的还是假的)在自然情境下,去观察,不去干扰,不去操纵。采用多种资料搜集方法,问卷,访谈,文献法等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或理论,而不是去验证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进行解释性理解三、适合实地研究的课题实地调查能够给研究者提供全面系统的观点,对研究的对象了解得较为深入和透彻,适合那些不宜简单定量的社会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宗教组织,乞丐群体)适合在自然情境下研究态度和行为(异常行为)适合跨越时间的社会过程研究,如政策的实施,项目评估研究等四、实地研究的过程选择调查点或调查对象进入现场与当地人建立信任关系通过访谈和观察收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五、实地研究主要的手段 观察 访谈第二节 观察的方法与技术巴浦洛夫生理研究所的建筑物上,醒目地写着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题词:观察、观察再观察。观察法:是指带有明确目的,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地、有针对性地了解正在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现象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的特点优点: (1)环境是自然的、真实的 (2)是收集非语言资料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 (3)有助于补充其它研究方法的不足 缺点:(1)对环境无法控制,影响观察效果。如突发性事件(2)小样本 (3)人际关系影响观察的准确性 (4)容易形成主观、片面的看法二、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1、 完全参与者完全融入观察对象的活动中,观察对象不了解你的真实身份,可获得非常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完全参与观察举例“ 撒旦教堂”的研究撒旦教堂总部设于旧金山,这个教派信奉魔鬼撒旦而不是上帝,属于带有秘密性质的教派,外界对之了解甚少。加州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阿尔弗莱德为了研究这个教派,假称自己也信奉“撒旦”,混入了该教派。入教后屡次获得提升,最后被任命为该教派正式的历史学家。阿尔弗莱德利用一切机会搜集资料,写成一本大爆“撒旦教堂”内幕的书。在研究将要结束之前,阿尔弗莱德告诉了教堂首脑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加入教堂的动机。出乎意料,教堂首脑并没有发怒,反而称赞他是一个真正的撒旦教徒,因为像他这样用欺骗的手段获得资料的做法正是撒旦教徒才会干的勾当。2、 完全观察者对于被观察对象的行为与实践的发展不施加任何影响,也获得非常真实的第一手资料。由于完全观察者只进行观察而不加以参与,被观察者的行为或事件发展的一部分可能会处于观察者的视线之外,因此获取资料可能缺乏整体性。举例完全观察者举例以完全观察者的身份对街头卖盗版和黄色光盘的小贩进行研究,可以观察你所能看到的所有小贩的兜售过程,但真正的交易却不一定在街头发生。可以假扮买主进行进一步观察,这样就从完全观察者转化成了完全参与观察者。3、 参与观察者透露身份,积极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过程4、观察不参与者透露身份,不参与被观察者活动,采取被动观察的姿态由于观察者透露身份,被观察者可能会在活动过程中掩藏其某些方面,如对养老院护理人员的观察 伦理性与科学性不透露身份有助于真实的第一手资料的获得,但有时有悖于社会伦理道德透露身份,可能会影响获得资料的真实性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必须根据观察对象的情况与自己对情况的判断作出采用何种观察角色的选择。三、观察时应注意的问题 1、选准观察的时间和场合2、努力减少观察活动对被观察者的影响 四、产生观察误差的原因 1、思想因素:立场、观点、方法不同观察结果不同。2、知识因素3、心理因素:兴趣、需要、情绪4、由于观察活动引起被观察者的反应心理和行为5、人为假象 五、观察训练 观察是每一个人都不可缺少的技能,而这种技能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从现在开始,把自己当做一个观察者,体验不同的角色第六讲 访谈的方法与技术一、访谈的概念与类型 1.访谈法:访谈是一种研究性交谈,研究者通过有计划地与调查对象直接交谈获取社会信息(收集第一手资料)的一种方法 讨论:研究访谈与日常谈话有什么不同?都有明确的目的性形式不同(开始、结尾、语言轮换规则)交流双方的地位不同研究访谈要求对问题有深度,花费的时间要长2、特点优点:信息是双向的;环境是可控制的;回收率有保证;回答有效、深刻;方式方法较灵活。 缺点:费时间、人力、物力; 受调查员的影响较大; 被访人缺乏思考的机会; 匿名性差3、访谈的类型:1)根据访谈人数多少分为:个别访谈、集体访谈2)根据访谈的形式分为: 结构性访谈(structured interview):访问表, 提问方式,记录方式都是统一的 半结构性访谈(semi-structured interview):除了提纲之外,还需要准备一些问题。事先把问题和提纲都设计出来,在访谈的过程中基本上按照访谈提纲重点和顺序发问,但也可在提纲之外提供问题。半结构提纲一般设计小于或等于10个问题,1 个半小时到2个小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