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淑清的四季风[精品资料]_第1页
伍淑清的四季风[精品资料]_第2页
伍淑清的四季风[精品资料]_第3页
伍淑清的四季风[精品资料]_第4页
伍淑清的四季风[精品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伍淑清的四季风 -精品资料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25 年,正好是四分之一个世纪。按照历史学家唐德刚的理论,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成功的改革,必经历两百年的艰辛。那么, 25 年,也意味着是一次改革走过的八分之一。 25 年前,中华儿女诞生了,在成长中,在形成自己不可替代的面书的过程中,她经历了若干中国改革重大事件和经典人物,或与他 们擦肩而过,并以自己的史记精神记录了他们,这正是中华儿女的价值和意义。 有这样一个人,也正是以这样的方式经历和感受着中国这几十年来的伟大变革,不过,她走过的路更长,从 1978 年到现在, 30 多年的时间里,她 3000 多次穿梭往返于香港和内地不同城市之间。她的父亲,香港著名企业家、美心集团董事会主席伍沾德先生无意间在媒体的报道中得知,自己的女儿在5 年的时间里造访西藏 30 多次,也不禁大吃一惊 “ 身体怎么受得了? ”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她就是全国政协常委,香港著名社会活动家伍淑清 ,中国改革开放合资企业第一人。 那么,她 30 多年来, 3000 多次的奔波又为了什么?她是怎样走进中华儿女的名人堂,她的足迹又是怎样与中华儿女的发展叠影互印呢? 让我们走进伍淑清的世界。 邓小平两句话,一句斩钉截铁,一句举重若轻,将伍氏家族推向了峰顶浪尖,成就了 “ 天字第一号 ” 1979 年,一列火车从武汉驶往广州,在湖北的旷野上,车上的广播系统在播放新闻。伍淑清第一次听到宣布 “ 改革开放政策 ” 。因为对内地表达方式还不是十分熟悉,她并没有完全体会到其中的含义,更不知历史将选 择自己成为实践改革开放新政的第一人。 1979 年元旦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是邓小平,标题是 “ 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象征 ” 。那时,邓小平刚刚对美国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世界注意到,中国坚冰已破。在访美期间,两国签署了中美通航协议决定开通旧金山直飞北京的航线,在八十年代初实现通航。 坚冰虽破,但仍水寒彻骨,无数困难摆在面前。负责开通航线的美国泛美航空公司人员来华考察后,看到当时首都机场的配餐间里,冰箱是放入冰块的大木柜,大白菜放在地窖里,环境和卫生设备都远未达标,遂坚决要求航班在东京中途经 停配餐。 这样一个问题最终居然提交到了邓小平的面前。小平同志说了一句话: “ 不行,中途停站就不叫直航。 ” 在先后与日本、瑞士合作建立配餐工厂的谈判破裂后,时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的王匡与香港美心集团董事会主席伍沾德先生见面,希望美心集团能够参与合作。伍淑清得知后,对父亲说: “ 爸爸,这件事值得做。 ” 随后,伍淑清单独或者陪同父亲多次往返京港之间进行合作洽谈。伍淑清不认识北京的路,也不认识人,甚至,伍淑清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很多时候,只能笔谈,用繁体字和国内谈判人员的简体字进行交流。最主 要的,伍淑清不了解国内当时的工作方式、生活习惯和社会环境,包括那些条条框框。几经周折,双方仍然难以取得共识,民航总局不得不把矛盾再次上交,直接向邓小平同志请示。小平同志只问了一个问题:“ 这个伍家会不会做面包? ” 美心集团旗下有 20 多家餐厅,有专门的点心房,面包做得在香港鼎鼎有名。邓小平听到这个情况,当场拍板: “ 那就可以了。 ” 事后,邓小平曾回忆起过此事,笑着解释道: “ 外国人的面包就相当于中国人的米饭,面包做得好,其他西餐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 多年以后,伍淑清仍然对小平同志的两次指示感叹不已 :一次斩钉截铁,一次举重若轻。 于是,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持有 “001” 号中外合资企业经营执照,为时人誉为 “ 天字第一号 ” 。历史机缘将伍氏父女一下子推到了改革开放的春潮之巅。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在突围 国门初开的岁月一书专门记述了这段历史: “ 国家外资委于 1980 年 4 月10 日批准了北京航空食品公司、北京建国饭店公司、北京长城饭店公司三家我国最早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本来这三家企业是同时报批的,考虑到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是生产型企业,所以, 4 月 21 日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第一号批准证书颁发给了该企业。 ” 这是 “ 天字第一号 ” 诞生的一个插曲。 随着双方相互之间理解和信任的加深, “001” 号企业蓬勃成长起来。伍氏家族每年将一定比例的股份无偿出让给国家,这种重义轻利的厚德之心深深打动了合作方。双方的合作期限也由最初的 8 年,两次续签了 15 年和 20 年。上海、厦门、海南等 10 家航空公司陆续与伍家签订了航空食品企业的合作协议。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旗舰的北京航空食品公司,由最初的日配餐量 700 份,发展到了现在日配餐量 10 万份的国际水平的航空食品企 业。伍氏父女的事业在改革开放 “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 之时,就精彩演绎了一出 “ 借东风 ” 。 香港人心的回归并不会随着五星红旗和紫金花旗飘扬起来一蹴而就,伍淑清着眼于未来,组织一万余名香港青少年深入内地,了解国情,建立感情,萌生豪情 “ 第一 ” 蕴含着很多。财务管理从设计支票开始,企业管理从打卡机的使用开始,规章制度从规定洗手开始,伍淑清亲力亲为地为当时的这片现代企业制度的荒原引进着各种 “ 新鲜事物 ” 。然而这不是全部,伍淑清的心底总有一个,我还能再做些什么,更有意义更深远的事。 和一般的香 港人不同,在父亲言行的耳濡目染下,伍淑清从小就被父亲教导做一个 “ 自觉的中国人 ” 。伍沾德先生出生在美国,为了不再重蹈祖辈身为华人却不懂中文的耻辱,伍沾德兄弟被父亲送回祖国,在广东岭南从小学读到大学,这些经历和浸入血脉中的 “ 岭南精神 ” 让伍沾德教育女儿从小便具有了一般女孩子所没有的坚韧品质和家国情怀。 2013 年 7 月,国务院港澳办对全国政协常委伍淑清的关于为加强培养爱国爱港的年青人的提案给予了回复:“ 一,大力招收香港青年学生到内地就读, 2012 年首批对港免试招生录取工作已经顺利完成,通过报名 资格审核的港生达 4271 人,最终确认录取人数共计 971 人;二,支持香港青年学生来内地访问交流,从 2013 年开始,由中央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每年支持一万名香港高校师生到内地开展交流、学习、科研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 国务院港澳办的提案回复,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伍淑清 20 多年来的心力归处。 伍淑清在内地香港的穿梭之中,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香港的青少年多年来没有接受太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还没有像老一辈香港人对祖国怀有坚定不移的热爱之情。香港人心的回归并不会随着五星红旗和紫金花旗飘扬起来一蹴而就,而恰 恰是刚刚开始。而香港人心的回归在青少年,在青少年对祖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香港回归前夕,伍淑清和中华儿女报刊社合作,在相关部委的支持下,成功举办了青少年港澳知识竞赛。内地各个城市的学生踊跃参加,香港的孩子也积极参与,这让伍淑清兴奋不已。活动组织高效有序,更让伍淑清对中华儿女刮目相看,为以后的合作奠定了互信基础。 1998 年,在董建华先生和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主任姜恩柱先生的支持下, “ 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金 ” 正式成立,伍淑清出任执行委员会主席。 1998 年 6 月,第一 批香港学生 500 多人来到祖国内地,迎着北京初夏的晨曦,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许多孩子第一次情不自禁地为祖国流下了眼泪。 “ 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金 ” 成立 15 年来举办大型活动上百次,一万多名香港青少年分赴内地 31 个省市自治区进行 “ 了解国情,认知祖国 ” 的交流活动。活动之密集,规模之大,坚持之持久,在两地青少年文化交流中无出其右。 一万多个孩子,一万多个家庭,就是支撑香港内地相互了解、互相亲和信任的一万多棵树苗,未来,就是一片森林。 很多香港孩子家境贫寒,一心埋头苦读改 换门庭,对历史文化陌生,渐生抗拒。陈健聪同学就是其中一位,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 “ 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金 ” 组织的京港澳夏令营。在活动中,小陈参观了北京的名胜,一流学府,奥运场馆,才发现,眼前的现实和以前对内地 “ 落后 ” 、 “ 封闭 ” 的认识大相径庭,特别是了解到祖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更是产生了从未有过的光荣和幸福。当他站在神舟七号宇航员翟志刚身旁合影时,不禁热泪在眼眶中打转。 15 年来,这只是一万多个被感动的孩子中的一个,只是他们获得的很多次感动中的一次。 伍淑清或许不清楚每一个孩子的感 动,但她竭力给孩子们创造感动的机会。 这是一个庞大而需要耐心的工程。开启这个工程需要勇气;坚持,更需要勇气。勇气具有巨大的感染力,香港和内地许多有识之士与伍淑清的青少年情结越来越契合,形成了推动事业的合力,越来越多的社会名流参与其间,越来越多的闪现创新灵光的活动吸引着香港青少年参与其中。勇气更是赋予了看似柔弱的伍淑清以无穷的力量,让她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雪域高原,投向了那里的生态和孩子。 从雪域高原的盲童,到世博园世贸协会展馆,一个个项目,倾尽了伍淑清十几年的全部心力。伍淑清走过了与中华儿女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情缘 伍淑清第一次进藏就被这里的蓝天雪山震撼了,更震撼她的是这里善良质朴而需要帮助的藏民。她成立了 “ 中国西藏儿童健康教育基金会 ” ,动员社会的力量关注需要帮助的藏族同胞。在伍淑清的努力下,西藏儿童健康中心成立了,它能够为 12 岁以下的西藏儿童提供健康和体能检查服务,培训中心和为解决西藏妇女就业建立的食品工厂也落成开工。 伍淑清多次组团陪同欧美朋友到西藏考察, “ 让他们看一看,切身感受到西藏今天的发展和变化,就可以找到与当地合作发展的契机。 ” 伍淑清穿针引线,促成了云南迪庆藏 族自治州与美国夏威夷州政府工商经济部在短短四个小时内就香格里拉旅游资源卡法、旅游人才培训、生态环境及文化遗产保护签署了备忘录,正是成立了 “ 香巴拉 ” 项目。 一次,伍淑清自费邀请宁夏回族自治区十几位县、处级领导去美国明尼苏达州和宾夕法尼亚州考察农业,每天行程安排紧密,没有时间观光游览。考察结束后立刻返程,一下飞机就开会总结。考察团的成员们感慨,短短几天,能这么深入了解农业,看到这么多东西,可见伍淑清的用心。她的工作作风和真诚的态度,深深感动了大家。 作为世界贸易中心协会的理事,世贸中心是伍淑 清一个建立中国和世界联系的绝佳舞台。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伍淑清以 “ 贸易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 ” 为主题,在世博园内承建了世界贸易中心协会展馆,并担任馆长。世贸中心馆通过论坛、展览展示和主题周等活动向观众呈现了经济发展、食品安全、低碳环保、人才建设等话题,并开展了一些列关注少年儿童成长的慈善捐助活动,在世博会期间,有 150 万人到馆参观。 说起伍淑清与中华儿女的情缘,真是令人感慨万千。早在 80 年代,伍淑清与中华儿女创办人之一杨筱怀社长结识,杂志社同仁的热情干练,中华儿女与港澳迥异的朴实文风和写作手法深 深吸引了她。在举办香港学生内地交流团期间,中华儿女帮助伍淑清精心策划出版了我心中的祖国一书,书中记述了香港青少年在内地期间的真实心路,感人至深。在江泽民总书记接见代表团时,伍淑清将我心中的祖国作为礼物送给了他。 随后,伍淑清与中华儿女的合作一发不可收。她与报刊社策划出版了中华儿女 民营巾帼,这是出版业第一次系统介绍中国民营女企业家,一时好评如潮。在中华儿女的努力下,伍淑清为中西部地区牵线搭桥,先后促成了宁夏森林公园项目、宁夏绿色食品展示会,打开了中西部的发展视野,开通了中心部地区与 海外的渠道。 从伍淑清的札记中就可以看出,她经历了祖国各地的四季,无论是北京的冬雪还是成都的春花,素描勾勒,笔触轻快,但都点到为止,从不铺张抒情。这是伍淑清的性格,她的性格不像四季中的任何一季,而像四季都有的风,明快,利索,准时迎着时令。风过之处,总有树叶的婆娑之声,或是风铃,但伍淑清未必听得到,因为她已经开始忙新的事情。 责任编辑 吴军涛 阅读相关文档 :顾保孜 回头望 青山阵阵苍 我们一起打造最牛封面 梁衡 篇无新意不出手 “ 邓小平五度辉煌 ” 系列文章推出前后 钟竣同 中国 民营能源行业领航人 赶一场青海花儿会 葛文耀 教父级人物的落幕 解码血型里的休闲因子 发产业强音 塑意见领袖 90 后女生一路走到了西藏 漫步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