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论文 题 目 国有控股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国有控股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摘要国有控股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占着十分重要的经济地位,其公司治理的情况直接影响着我国企业的整体发展,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发生转变的非常时刻,研究国有控股企业公司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首先鉴定了国有控股企业的公司治理的相关概念即公司治理的概念、公司治理的原则以及公司治理的特征,其次分析了目前国有控股企业公司治理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最终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问题的对策:完善监管机制、实行间接监管、非类监管、多重监管、完善产权关系建立有效的委托代理关系、完善激励制度和绩效制度、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实现经营者职业化、考核市场化。关键词国有控股企业;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机制;现状;对策引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法律和经济上独立的经济实体,其公司的管理情况一直是国家和专家学者的关注焦点,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更是 我国急需解决的任务,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主体更是尤为迫切。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支柱企业不仅关系着我国的国计民生,更是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重要改革内容,而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在于公司治理问题方面的的改革。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对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有了更大的挑战和要求。我国目前的公司治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国有企业在管理机制、管理结构等各方面都存在问题,我们必须不断的突破和创新,调研新的市场情况,结合目前我国的实际国情提出更加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才能使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加强,国有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是我国的国有企业不断的走向世界的舞台,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性的企业集团。一、公司治理的内涵1.公司治理的概念关于公司治理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尽管发展历史漫长然而至今学术界对公司治理的概念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一般情况下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论,狭义上讲公司治理主要研究如何分配与执行公司内部的权力即公司的股东,董事会以及经理层之间的关系,学者一般认为公司治理就是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的所有者将公司托管给董事会,董事会有权利来聘用公司的管理经营者。广义上讲公司治理还包括公司与利益相关者(如员工,客户,供应商,债权人,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等1。以美国学者贝利 和米恩斯为代表,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观点具有代表性的有超产权理论,两权分离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公司治理是研究企业权利安排的一门科学。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治理机制是公司治理体系中的两个方面,公司治理机制是动力和保障。公司治理体系最大限度发挥作用的基础是保证公司治理能够有效进行。2.公司治理的特征公司治理特征是现代企业理论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认为公司治理应该有以下几个特征:其一,维护公司所有者即股东的权益、有效发挥监事会的权责、充分利用监事会的监督职权、对管理层的约束与激励、相关利益者的权利的维护和信息的披露。其二,公司治理的内容是公司经营的领导和公司经营的监督。公司治理主要通过权力、义务和责任的分配与执行得以实现,公司权利在不同部门之间分配是公司作为独立组织的基础。公司治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的稳定增长,维护与满足企业所有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其三,公司治理是一种经济关系,权责明确各司其职,公司的各个部门之间都是互相制衡互相协调的关系。公司的首要性质是契约型,公司各层级之间的都是一种委托代理的关系。由于代理人可能存在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选择以及信息的不对称,为了尽可能的避免损失,委托人有必要建立激励和制衡机制。良好的公司治理有利于减少公司代理成本保护股东利益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二、目前国有控股企业公司治理的问题1目前国有控股企业总体情况 一般情况下认为国有控股企业是指在企业的 全部资本股本中国家占有较高的比例,并且国家对企业拥有实际的控制权,一般分为国有绝对控股(国家资本比例大于50%)和国有相对控股企业(国家资本比例不足50%),国有控股企业属于国有企业的一种形式。国有控股企业由国家出资,受公司法规范兼具社会公共目标和经济目标,一经济目标支撑 社会公共目标。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企业。我国的企业从1980年经济联合体发展以来发展迅猛,企业数量从无到有,企业的规模从小到大都在不断的成长中,改革开放以后尤为突出。1992年,国家有关部门开始了国有企业的试点工作,国务院领导国家计委,国有资产管理局先后批准了55家试点企业其中7家集团和中国纺织机械集团作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试点,将集团中紧密层企业的国有资产统一,虽然我国国有控股企业并没有很长的发展历史,但是有数据显示我国国有控股企业正在不断地发展与壮大,资产总值与数量都在不断上升2。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拥有数量庞大的控股企业,这些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改革和创新取得进步,资产总值不断增加,社会贡献突出。尽管我国国有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各项指标都在不断地增长中,但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中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与挑战.国有控股公司基础不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他们的国有控股企业是在市场制度和公司制度以及法律体系都相当健全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而我国的国有企业是政府运用行政干预的手段,在市场制度不成熟公司制度不健全和法律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成立的,是反方向发展的,我国的国有企业通过国有控股公司的资产债券形成的授权,是先上后下,子公司和母公司的建立程序是反过来的,正是由于这样的成立条件才导致了我国控股公司的基础先天不足。国有控股企业目标过于复杂,政府行政干预力度过大。我国控股企业不但要实现公司利益的增长还要实现各大股东和所有者的权益,作为国有企业更要起到维护经济市场的领航作用,正是由于目标繁琐从而导致各种目标都不能很好的完成。而政府对于控股公司的控制权比较集中,权利不能下放,这就导致了企业的经营者不能发挥自主能动性,阻碍了公司发展的脚步。2.国有控股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1)股东大会的结构不合理股东大会作为企业最高的权力机构,体现的是股东的意志,其行为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思想。股东大会作为企业非常有的机构目前国有企业股东大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其一,国有控股企业国家出资比例较高,控股股东操纵股东大会,使其做出利于自己的决策还可以通过提名董事会和监视会进一步控制企业,这样就不利于其他股东的权力,会使企业朝着不健康不和谐的方向发展。其二,由于我国公司法没有对股东大会出席比例做出明确的规定,这就导致股东大会的出席比例成为一个缺陷,即使其他股东不出席股东大会控股股东也可以一人做出决策。其三,中小股东参加股东大会的积极性不高,有的中小股东深知自己的地位软弱没有什么发言权,有的则因为费用高和时间紧迫等原因都不出席即使出席也是随便找几个委托人应付一下或者机械式的参加一下没有真正的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这样就没有真正的发挥出股东大会的真正作用而流于形式了。由于中小股东在股东大会上缺乏话语权,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这样无疑助长了控股股东一股独大的趋势对企业的健康发展非常的不利。更不利于公司的上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其四,一些公司的股东大会的召开流程不够规范,股东大会应当每年召开一次年会,特殊情况下应当每两个月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股东大会的决议缺乏公平性,一定程度上股东大会的决议只能实现一小部分股东的提议和决定,另外要严格控制参加股东大会人员的综合素质,一些股东大会的成员应当提高 自身的素质,清楚自己做出的决定有可能影响着千万人民的生计在提出决议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思考不能做出损害公司和国家利益的行为。(2)产权关系不明确我国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单一,国有股一股独大现象严重。虽然国有公司与私有公司都受一部公司法的约束,但是董事会发挥的功能和职责并不相同。这主要因为国有公司和私有公司的董事会在构成、目标以及对董事的激励等方面存在差异。从构成来看,国有公司的董事会中,上级政府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派遣的董事在董事会中掌握着控制权,这是由其占有的股权数额所占据的优势地位决定的;而私有公司的董事会则由不同股东代表构成,董事会构成呈现多元化。从目标上来看,国有控股公司的董事会的目标更偏重于对公司控制权,而不是公司经营权,国有控股企业中政府和行政机构是最大的股东对公司的决策起着决策性的问题。(3)董事会的结构和管理方式不完善国有控股企业作为国家直接管理的公司,其很多事情都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执行着国家的意志和决定。是国家严格管理的企业,在国权比例上存在绝对的优势地位,董事会缺乏足够的独立决策权只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凡是遇到重大的事情和决策都要上报政府部门,是企业难以形成独立的市场主体。并且董事会的成员和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是有政府部门直接任命或者直接来源于相关的行政部门,具有浓重的行政色彩。另一方面体现在独立董事的比例不足,独立董事规模太小,没有过多的话语权,缺乏平衡制约的作用。另外由于国有企业的召集形式存在一定的不足,董事长的权力高于董事会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在管理和决策中董事长的决定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董事会的的决策和管理和董事会的正常议事规则,因此会形成一种一人独断的决策方式,这与董事会的集体决策相矛盾。董事会在规模和结构方面也存在不足,董事会的规模过小导致了企业缺少了社会资源的支持。对国有控股企业的改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4)监事会权力弱化董事会的权力弱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监事会作为企业的监督机构具有监督制约的作用,没有得到各方面的足够重视,大家普遍认为监事会只是一个摆设,监事会的有监督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企业的高层不习惯在监事会的监督之下进行工作认为这是上级对自己的不信任。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监事会缺乏独立性,监事的专业性普遍不足,监事会的成员结构不合理,董事会的人员对自身的认识和定位不清楚,认为企业有董事会和经理层的负责自己没事可做。其三我国企业的董事会缺乏制度的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没有成形,监事会的体制和机制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监事会的人员太少专业单一监事会的人员大都属于行政编制不受制企业,这对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5)激励约束和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 国有企业通过激励剩余索取权激励和声誉激励等方式降低了企业经营者与股东的利益偏差。但由于决定经理人员利益的是政府组织或政府官员,且国有企业经理人员的价值目标是为了实现职位的升迁,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处于次要地位。因此,为了实现升迁的目的,经理往往会采用短期化的经营行为达到任期内的预定经营绩效目标,激励机制并没有解决经营者长期激励的问题。另一方面,与激励机制相比,约束机制构建则更为不健全。国有企业的内生性约束机制和外在性约束机制都没有建立完善,国有企业强激励弱约束的现象普遍存在。 当前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机制以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核心目标,国务院国资委针对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和评价问题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但当前国有企业的业绩考核机制基本延续了原有的体制,即突出强调各级党组织和行政机构对不同层级国有企业的考核,忽视对评价主客体、评价目标、评价指标和标准的准确把握和严格规定。国有企业存在着考核主体过多、考核内容过于繁杂等现象。此外,国有企业的考核主体和考核内容等方面也没有进行妥善的调整,科学的绩效评级机制还没有建立。(6)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国有控股企业监督制约机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监事会组织不完善。大部分国有企业监事人数低于法定人数,也没有设立必要的工作机构,外派监事效力有限,内部型监事会仍占有很大比例,监事会低效、形同虚设的现象尤为突出。其次,监督检查所需的信息对称度不合理。经理作为公司的直接管理者以及董事会掌握了企业的重要的管理信息,而监事会往往处于信息获取的弱势地位,信息的不对称性、扭曲性和滞后性严重的影响和滞后了监事会监督的。其三,监事会成员的激励约束措施错位。在激励方面,国有企业监事会成员所享有的薪酬仅限于工资,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一般与监事无关,监事会激励措施缺乏;在约束方面,公司法中对监事会的监督职责并没有相应的规定,监事自身也缺乏应有的责任制约。其四,股东监督和专业监督的合力难以形成。国有控股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实现独立董事的监督模式的双重结构共存的监事会制度的程度,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两者之间程序重复,目标不一致的矛盾,影响了公司监管的有效性和及时性。(7)法律法规不健全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其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我国已经有了现行的一些法律法规如公司法,证券法旨在规范每个经济主体的行为3。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刻,现有的法律法规和公司治理的现状不能够衔接和匹配,公司治理体制和一些发达的国家完善的公司治理法律体系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例如公司法虽然明确规定了各种治理公司的主要的职责范围,但其在具体可行的方面缺少政策性的指导条款,他们一般只是在事后提出了一些指导的建议。另外,在国有资产管理的权责安排,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管和资本投资市场的管理方面的规定都不够清楚和明确。总体来说目前国有控股企业公司治理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导致的。(8)资本市场不健全 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优化资本配置,健全的资本市场对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资本市场可以为国有企业融集资金,形成集资效应;可以促进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和内外部治理结构和机制的转变,形成改革效应;同时,又可以增加资源的重新分配形成重组效应4。然而,国资本市场的建设时间较短,缺乏相关的经验,发育不够成熟,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我国资本市场的规模小、涉及领域少、市场流通性较弱、资本约束管理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资本市场受政府的行政干预影响较大,国有企业进入流通领域的股份比例较低,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程度有限。其次,我国资本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较少且规模较小,在证券市场上所占的比重也不大,中小个人投资者比例较高以及人们的投资意识不够强烈、投资者缺乏专业的投资知识等问题导致工肖前我国控制权市场机制的不健全。最后,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健全,在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市场化兼并收购机制依旧困难重重。三完善国有控股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的对策1.完善股东大会结构要解决股东大会的问题首先要控制控股股东的出资比例,减少国家股的持股比例,提高中小股东的地位,不管其出资比例是多少要限制控股股东最多只有20%的表决权,而规定应由代表权的股东达到30%以上才可以召开董事会这是切实可行的。中小股东积极性是非常有必要的,增强中小股东的自我维权意识他们中有一部份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是股东的事实不知道只要自己参加大会就会有表决权,所以我们一方面需要通过宣传提高中小投资者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增加股东大会对中小股东的吸引力,并通过法律法规的干预提高中小股东在股东大会中的地位提高他们的发言权,保持董事会的独立性,避免大股东对于干预。完善股东大会的召集流程、表决流程、决策流程尽可能的做到股东权利民主化。为股东大会的召开设定法定的股份数保证股东大会的决议有代表性防止公司的经营者利用这个法律的漏洞所以的召开股东大会,对于代理人的任命股东大会有权对其进行取消,除非有委托书上有特别的说明,并且要规定一个股东只能能够委托一个人严格控制委托代理的关系,另外股东如果遇到小时或者死亡并不影响其在股东大会上的表决权。对于股东大会上的重大决定入股本重组、股权出让、收购股份等问题要做出详细的解释,总后要在公司的披露事项和特殊人员关系事项的关系上作出特别的说明5。总之,要想完善股东大会的结构必须要保障股东大会的重大事项的参与权,保证广大的股东跨进股东大会的门槛。再者在保证了股东都参与的情况下将股东的权益和公司的利益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一方面增加股东当家作主的权利,另一方面让股东觉得自己为公司的发展出谋划策,最后,特别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减少中小股东因为股份少而不表决的现象。2.完善产权关系建立有效地委托代理关系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是规范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当前从严格意义上说,国有资产所有者是空缺的。在国有资产的管理中,国务院与具体管理国有资产的部门国资委仍是一种行政性委托代理制。这种行政性的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制必须转化为企业性的国有产权委托代理制。切断了政府与国有企业的行政联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股权多元化, 国有企业要建立清晰明确的现代产权制度,就需要规范国有企业法人资产制度。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人即通常意义上的股东,享有出资者所有权,也就是公司的最终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6。国家作为出资人应放弃对企业资产的直接支配且不能逾越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直接干预公司资产的运营和管理。国有企业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责任能力的法人实体,享有法人财产权,直接负责公司的资产运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从两者的统一性上看,出资者所有权的确立是公司法人财产权确立的前提条件,而公司法人财产权是出资者所有权实现的保证。国有企业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的分离,可以有效地改变政府与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形成出资人与企业之间平等的民事主体关系:一方面,国家作为出资人对企业只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通过国家出资人代表进入企业行使所有者权能,从而避免“出资人职能缺位”的问题7;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要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和决策后果负责。实现产权权能的合理配置合理的分配国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国有企业的国家出资人权能主要是通过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代表国家和政府充当股东或股东会实现的,但国有企业出资人代表并不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而是将企业的经营权委托给董事会,通过董事会来行使自身的权限。因此,董事会应拥有股东所赋予的对企业剩余的要求权和索取权、选择和监督管理者的控制权以及对公司经理人员的经营决策和经营绩效的赞成或否定的表决权和退出权,与其所享有的权利相对应,董事会还必须承担一定的公司经营风险和责任;监事会是国有资产出资人实施监督权的组织形式,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制衡机构。通过授予监事会一定程度的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可以有力地保障国有企业出资人的权益和国有资产的安全运行,激励监事会成员的监督行为和监督绩效;经理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是公司的决策执行部门,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拥有对公司日常事务的经营管理决策权。由于经理层直接负责公司的各项事务,对公司资产拥有直接的和实际的控制权,与公司经营绩效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3.完善董事会的结构和管理方式首先要给与董事会独立决策的权力,减少政府行政部门的干预力度提高独立董事的规模,对控股股东所提名的董事人选进行适当的控制在规定中要标明不能由控股股东董事会的董事兼任公司的董事长。其次,加强独立董事的地位,完善独立董事的制度,对独立董事没有执行独立监督的义务要做出相应的处罚,独立董事应该承担相应的赔偿外还要被取消其担任独立董事的权利,只有将权利与义务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独立董事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最后,要对董事会的成员做出适当的调整,降低董事长的权利,实现董事会集体决策的目的8。提高董事会的效率,在现代企业制度中董事会居于内部控制的核心地位,专业化实现的主要途径主要有设立专门的委员会,在董事会下设立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等。另一方面是加强董事会的权力,强化董事会的决策战略权和对于公司经营者的任免权,对于国有企业不但要加强董事会的权利还要严格董事会的决议程序是企业的决议具有科学性、有效性。重大事项的决议应该严格按照公司的程序进行处理。建立对董事会有效的激励制度和加强对国有董事会的监管。4.提高监事会的地位首先加强各方面对于监事会的重视,监事会自身的成员也要对自己进行重新的定位和清晰地认识,提高自身的素质学习法律和财务等方面的相关的知识,加强自身监管的专业性。其次,由于监事会的大多数成员都是由控股股东提名产生的,所以要控制控股股东对监事会的人员的提名,防止监事会变成董事会的傀儡,对监事会的成员实行问责制,对没有执行监督责任的监事会成员取消其作为监事会成员的资格。最后,相关的法律要明确的提出监事会的具体的职责和任务,让监事会真正发挥其监事的作用,摆脱道具的头衔。5.完善国有控股企业公司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 扩展多元化的物质激励机制建设首先,通过确定合理的薪酬结构、薪酬水平以及薪酬产生方式,进一步完善经营者年制,对企业经营业绩实行经营者经济责任制和超额奖励基金:其次,进一步推进股票又和限制性股票激励为主的长期激励机制,使经理人员参与企业的剩余分配,把管理者的利益与公司发展现状和前景紧密相连,促进经营者管理行为的长期化;再次,通过确立合里的国有资产评估及收购价格评定机制,发展金融市场,拓展收购者的融资渠道,探索式管理层收购模式,以解决代理成本过高、经理层“道德风险”等问题9;最后,适当延长务出经营者的任期和退休年龄,激励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加强社会地位与声誉激励机制的建设,营造有利于促进企业经营者成长的良好氛围,努力提高其社会地位。通过授予经营者适度合理的排他性控制权,满足经营者地位、声誉和成就。可以考虑采取组合的激励方式将年薪和职务的合理消费额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合理的扩大管理人员的一般职工的收入差距将董事会和股东的利益一体化10。6. 完善监管机制,实行间接监管、分类监管、多重监管。 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虽然是控股企业的股东和出资人,但是其不能直接通过行政手段对企业的管理进行干预,而应该通过各大股东的选举,产生董事会和监事会代为监管。间接监管最大程度上避免和减少了政府对国有企业这一市场主体的行政干预,实现了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和国有企业内部的自治。分类监管是国际上很多成功的国有企业监管的方式。10分类监管有效区分了国有企业中不同性质和地位的企业,将国有企业分为垄断性企业和竞争性国有企业,实行不同的有针对性的监管方式,有助于提高监管效率和国有企业的效益。我国垄断性国有企业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和邮电通信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部门,政府控制程度较高,管理较为严格,企业的自主权相对较少,更有利于保护国计民生11。而对于竞争性国有企业,政府的管理只作为股东的监督和国有企业监管的国有企业通过企业董事会和监事会,而不是直接控制。同时,竞争性企业实现更大程度的营销管理和企业自主经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多调节调节多个部门和多个监管途径,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有效监管,从而避免了信息不对称和缺乏有效监管,导致内部控制。就横向监管体系而言,不仅要有专业的监管部门进行管理,还要有政府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从而达到信息与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管理的合理化和有效性。最终完成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监管的统一性。而不是两 者之间没有联系和或者过度干涉,从垂直方向上来看的话,应该加强各级监管部门职责明确,细分各个部门的工作重点,协调合作逐一完成监管任务,最终能够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管机制,实现间接监管,分类监管和多重监管的完美结合。7.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建立一个完整的国有资产法律制度,内容涉及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关系、国有资产的企业组织形式到国有资产的财务、税收、雇工、工资等各个方面,从而实现对国有资产的依法监管。尤其从产权制度、监管制度、资本市场管理制度、公司员工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都要建立完善的的法律制度为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保驾护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国有资产法”已被通过实施,但法律只规定认可的资产在法律的基础上,对监管的具体细节还需要制定有关国有资产法配套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政府和经营者的职责,明确产权关系,建立和资产分配有关的法律制度,尤其是要在维护中小投资者方面健全有关的法律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12。8.完善资本市场制度 资本市场是国有控股企业重要的投融资市场政府应该不断的扩大资本市场的规模,吸取西方国家的先进的资本管理经验。加强资本市场的流通速度,提高人民的投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为国有控股企业以及其他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融资平台,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和壮大。健全股票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为企业提供高效的集资渠道,政府应该放宽对企业的约束, 把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下放到职业经营者的手中,给他们更加自由的发挥才能的平台。并非国有企业必然效率低下, 新加坡淡马锡公司是典型的国有企业, 30 年来的经营业绩是, 净资产收益率年平均超过18 %,给国家股东的年分红平均6 .7 %淡马锡之所以成功, 最重要的是, 政府从不干预淡马锡经营管理事务。经过完全的市场指标评价企业经营业绩,逐步实现经营者职业化, 考核专业市场化。创建市场占有率、出售率、利润率、股票价钱等市场目标考察企业的管理情况, 成立对企业经营者严谨而科学的经营绩效评价体制, 作为招聘职业经营者的主要因素。结束语国有控股企业公司治理的问题,不仅影响着企业的良性发展,还关联着我国国有企业的和发展改革方向。中国国有企业基本上是我国各行各业公司的风向标,它们的管理水平和发展情况直接和制约影响着所有的大中小企业。只有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所以,认识并分析这些国有控股公司的治理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市场投资者、企业公司经营决策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公司治理问题如果处理不当的话,就会导致新的问题出现后不能够积极地发现和解决,这样就会影响到公司的经营和发展,形成公司不良的发展态势,造成资本市场上的跌价损失最终招致恶性循环。国有控股企业公司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领导作用,对于我国在世界舞台上取得长足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努力地学习和研究国有控股企业的治理问题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参考文献 1樊纲.国企改革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J.新长征.2005.15.2黄少安.产权经济学导论Ml.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0-11. 3纪尽善.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1(6). 23-27.4李荣融.宏大的工程宝贵的经验记国有企业改革发展30年J.求是.2008(5).16.5刘万生.国有控股公司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5-12.6倪吉祥.国有控股公司的运作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15-16.7熊海斌.所有权与资本经营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9.228何东霞.国有控股公司研究综述J.经济动态.2002(3):22259刘红霞,韩姬.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风险研究(J.当代财经.2007.115一12010 谢志华. 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关系与整合J.会计研究. 2007.(10). 37-45.11 Kuznetsov, P. and Muravev,A.,2001,“State Holding Companies As a Mechanism For Managing Enterprises in the State Sector”M.Problems of Economic Transition, (August),Vol. 44, No. 4. p. 49一6912 Spence A M. Job market signalingM.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5 87:355-374 The Research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bstract: Enterpris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rket economy is legal and economically independent economic entity, the situation of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mpany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concern of the country and the experts and scholars, and establish a set of feasible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urgent task of our country,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s an important economic subject is a particular country. State-owned holding enterprises in the market economy in our country occupy a very important economic status, its corporate governance directly affects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especially in the very moment of economic change in our country, research state-owned enterprises corporate governance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i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state-owned holding enterprises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s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Key word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Corporate governance;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 The status quo. countermeasures11Kuznetsov, P. and Muravev,A.,2001,“State Holding Companies As a Mechanism For Managing Enterprises in the State Sector”M.Problems of Economic Transition, (August),Vol. 44, No. 4. p. 49一69CorporategovernanceconcentratedshareholdingsCorporategovernanceisatermoftenusedtoexplainthewayacompanyismanaged,scrutinisedandheldaccountable.Corporategovernancehassucceededinattractingagooddealofpublicinterestintherecentpastbecauseofitsapparentimportancefortheeconomichealthofcorporationsandsocietyingeneral.Thiscanbeobservedfromthe1997/1998Asianfinancialcrisesandthemorerecentglobalfinancialcrises.Themovementtowardsgreaterscrutinyofcorporategovernanceissueshasalsobeendevelopedworldwideinresponsetotheglobalisationofcapitalmarkets.Itiswidelybelievedthatmobileglobalcapitalwillbeinvestedincorporations,whicharewellmanagedandbestmaximiselongtermshareholderinterestswhilefollowingcorporategovernancebestpractices.Further,itisimportantthatcorporategovernanceprocessesarerevealedsothatinvestorconfidenceisenhanced,especiallyinemergingeconomies.ThishastobedonebyassurancethatappropriatemonitoringoccursandproceduresareinplaceThedevelopmentofincreasedinterestincorporategovernancereflectshigherexpectationsbytheinvestmentcommunityforgreatereffortbypubliclistedcompanies(PLCs)todeveloptheirownprocedurestoensureappropriatestandardsofcorporatebehaviour.Theemphasisseemstobemoretoself-regulationratherthanlegislation.Corporategovernancemechanismshavethepurposeofmonitoringthemanagementofcorporationssoastoresultinmoreeffectivemanagementandtoenhanceshareholdervalue.Itisalsosaidtobeakeyelementinimprovingeconomicefficiencyandinvolvesasetofrelationshipsbetweenacompanysmanagement,itsboard,itsshareholders,andotherstakeholdersThesuccessfulimplementationofcorporategovernancemechanismsenablesacorporationtobalancetheneedformanagerialrisktakingandcommercialabilitieswithproceduresformonitoringandsettingpolicysothattheactionsofmanagementmatchwiththeinterestsofshareholdersandthecommunity.Largeorcontrollingshareholdersgenerallyhavesubstantialcontrolandinfluenceovercompanymattersandhavepowerfulincentivestousecompanyresourcessincetheybearonlyafractionofthetotalcost.Ithasbeensuggestedthatwithoutvigilantoversight,largeshareholdersarepronetoexploitminorityshareholderswealth(FaccioandLang,2002).Ithasalsobeendocumentedthatlargeconcentratedshareholdersextractprivaterentsthroughspecialdividends(DeAngeloetal.,2000),whileClaessensetal.(2000)notethatlargeconcentratedshareholderscanexpropriateminorityshareholderswealththroughexcessivecompensationschemesandrelatedpartytransactions(RPTs).Thefocusofthispaperistolookatdiverseownershipstructures,especiallythecontrollingshareholdersystem,andtheirimpactoncorporategovernance.ThepaperwillthengoontodeliberatetheagencyproblemsinconcentratedshareholderPLCsingeneralandMalaysianPLCsspecifically.Thepaperwillthenconcludebysuggestingsolutionstoovercometheseagencyproblemsinconcentratedshareholdingpublic-listedcompanies.12 Spence A M. Job market signalingM.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5 87:355-374Itcanbeseenfromrecentresearchthatminorityshareholderprotectionisatdifferentlevelsindevelopedandemergingmarketsanddependingonwhetheritisdispersedorconcentratedownershipofshares.Coffee(2001)defineddispersedownershipandconcentratedownershipasfollows:Adispersedownershipsystem,characterizedbystrongsecuritiesmarkets,rigorousdisclosurestandards,andhighmarkettransparency,inwhichthemarketforcorporatecontrolconstitutestheultimatedisciplinarymechaism;andAconcentratedownershipsystem,characterizedbycontrollingblockholders,weaksecuritiesmarkets,highprivatebenefitsofcontrol,andlowdisclosureandmarkettransparencystandards,withonlyamodestroleplayedbythemarketforcorporatecontrol,butwithapossiblysubstitutionarymonitoringroleplayedbylargebanks.InBerleandMeans(1932),calledattentiontotheprevalenceofwidelyheldcorporationsintheUSA,inwhichownershipofcapitalwasdispersedbetweensmallshareholders,yetcontrolwasconcentratedinthehandsofmanagers(Baumol,1959;Penrose,1959;Marris,1964).However,inrecentyears,severalstudieshavebeguntoquestionthistheory.ShleiferandVishny(1986)andDemsetz(1983)haveshownthateveninthelargestAmericancompanies,thereisamodestconcentrationofownership.Thillainathan(1999)saysthatindevelopingeconomieslikeMalaysia,ownershipisalsoheavilyconcentrated.Claessensetal.(2002)intheirresearchfoundthatinMalaysia,thetoptenfamiliescontrolabout25percentofthetotalmarketcapitalization.Zulkaflietal.(2005)fo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财产分配协议子女抚养及赡养费调整
- 《离婚协议书:高级定制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协议》
- 社区安保服务终止合同及社区安全保障方案协议
- 精益劳动合同-专业书店店长服务合同
- 绿色环保型住宅租赁合同附加条款范本
- 2025企业终止劳动合同模板
- 2025年Z世代消费趋势下新消费品牌线上线下融合策略报告
- 2025年新能源汽车车路协同通信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报告
- 2025设备采购与销售合同协议模板
- 2025标准保密协议合同样本
- 公司兼职人员劳务合同4篇
- 2025年能源行业新能源产业风险管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 第一单元-第2课-《国色之韵》课件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 2.1 认识平均分(课件)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新教材)
- 井盖安全常识培训课件
- 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零部件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铁路总公司校招笔试备考手册
- 2025社会工作员考试(社会工作基础知识)综合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 酸洗作业安全知识培训
- 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沥青碎砾石面层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新城
- 2025年肇庆市怀集县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