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别具风味的“对话式作文——兼评《和狗狗吵架》《师说》《我忘不了那个上午》《我与鸟鸟的对话》 .doc_第1页
说说别具风味的“对话式作文——兼评《和狗狗吵架》《师说》《我忘不了那个上午》《我与鸟鸟的对话》 .doc_第2页
说说别具风味的“对话式作文——兼评《和狗狗吵架》《师说》《我忘不了那个上午》《我与鸟鸟的对话》 .doc_第3页
说说别具风味的“对话式作文——兼评《和狗狗吵架》《师说》《我忘不了那个上午》《我与鸟鸟的对话》 .doc_第4页
说说别具风味的“对话式作文——兼评《和狗狗吵架》《师说》《我忘不了那个上午》《我与鸟鸟的对话》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说别具风味的“对话式作文” 兼评和狗狗吵架师说我忘不了那个上午我与鸟鸟的对话“注意是一座门,凡是从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乌申斯基语)阅读博客里的文章多了,常常为格式独特、构思别致、立意巧妙、表达风趣的文章而拍案,“无意识注意”便转化成了“有意识注意”。每次遇到表现手法鲜活的文章,便会引发我心灵的激动,在为孩子们的文笔喝彩之余,就催发了写一篇指导性评论的欲望。今天就说说别具风味的“对话式作文”吧!我们平时写记叙文,会用到对话描写,但是,“对话式作文”,却是以对话描写为主体的作文,文章的主要内容都是用对话描写来完成的。我们知道,言为心声,描写人物的语言,意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而以对话为主要形式来表现人物,作文所展示的更是小作者的语言描写功力。下面,我以几篇作文为例,给大家介绍一下开启“对话式作文”的“四把钥匙”。第一把钥匙:特定条件联系法鲁迅先生说:“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物来。”所谓看出人物来,就是从人物的语言看出人物的性格来,看出人物的身分、地位、职业、年龄、文化层次等。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是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这个特定条件是由人物的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构成的。因而,写语言离不开人物这些特定的条件,平时要注意仔细观察、认真倾听不同身份、性格、年龄等的人是怎样说话的。写作时要通过区别、比较,来确定文章中不同人物的语言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千人一口的现象发生。请看马蓓儿的和狗狗吵架:和狗狗吵架(选段)马蓓儿 /mberbaobei狗狗看着远处对它大喊的小人儿,显然有些生气,使劲挣脱着链子,“汪汪”的一通叫,一声比一声厉害。蓓儿发现链子很结实,狗狗根本就扯不开,于是她又回原来站的地方,狂笑着扭着小屁股,对着狗狗大叫:“嘿嘿,有本事你来咬我呀,怎么样,过不来吧,哈哈哈”狗狗龇着牙,咧着嘴,眼里透着凶光,毛发竖立,前身下伏,后身隆起:“呜呜”地向前蹦着,看来狗狗是真急了。蓓儿:“这是我老爷的家,也就是我的家,你要是再敢对我乱叫,我就让我老爷不喂你东西吃,让你饿得叫不出声来,看你怎么办,哼”狗狗的叫声由开始的“汪汪”变成了“呜汪汪,呜汪汪”蓓儿:“还叫?有本事你说话啊,就会汪汪叫,算什么本事!”(嘿,让狗狗说话,还是头一回听说,呵呵)狗狗:“呜汪汪,呜汪汪”蓓儿:“臭狗狗,坏狗狗,再叫我就打你!”狗狗:“汪汪”蓓儿:“还叫是不是,哼,我也会叫,比你的声音还大呢!”狗狗:“汪汪”蓓儿:“汪汪”狗狗:“汪汪汪汪汪汪”蓓儿:“呜汪汪,呜汪汪”终于,狗狗甘拜下风,一声不吭地趴在地上呼呼地张着嘴喘气(经过这么长一段时间的折腾,它好像累得不轻)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表现。这个有趣于同狗狗吵架的马蓓儿,是一个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也只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这份好奇与热情,换作成年人或年龄大一些的学生,都是不会这样做的。而一个小孩子敢于同狗狗逗趣,这就是孩子的天性使然,我们读来很为马蓓儿的胆量和好奇心而拊掌。文章把她与狗狗“吵”的过程,通过对话展示给了读者。我们从马蓓儿与狗狗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这次“吵”的激烈和生动。尤其是在语言描写中,使用“童语”,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如:蓓儿:“嘿嘿,有本事你来咬我呀,怎么样,过不来吧,哈哈哈”、“这是我老爷的家,也就是我的家,你要是再敢对我乱叫,我就让我老爷不喂你东西吃,让你饿得叫不出声来,看你怎么办,哼”、“还叫?有本事你说话啊,就会汪汪叫,算什么本事!”这里有对狗狗的直接对话,再加上那些模拟狗狗的叫声等,便使一个天真、可爱的马蓓儿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了读者面前【下面的一些例文也都使用了特定条件联系法,所以人物的性格特征都很明显】。第二把钥匙:场合情境融入法对话是人物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之间的交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因而所表现的情绪、心态也各不相同。这些都受时间、场合、人的心境、情绪的影响,因此,描写人物语言必须把握好特定的情境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弄清时间、地点、条件和矛盾冲突,使人物的语言符合此时此刻的情绪和性格特征,并和具体的环境格调协调起来,写出人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语言。请阅读例文师说:师 说 我被叫到办公室。师说:“你坐。”我不敢坐。师说:“坐吧。”我不敢不坐。我一丝不苟地坐着。师说:“知道我叫你来干什么吗?”我不敢点头,不敢摇头,瞪着俩近视眼看着老师。师说:“来,看这篇作文。”我浏览自己的作文。师说:“认识到哪里错了吗?”我头皮发酥,以致思维混乱。于是不言不语。师说:“仔细体会一下作文的开头。”我念:“我们的学校坐北朝南,走进校门,迎面映入眼帘的是厕所,左边是男厕所,右边是女厕所”师说:“停!”我魂不附体。师说:“怎么能这样写呢?再观察一下!”我沉思后心跳着回答:“是厕所哦”师说:“细致一点。”我答:“左边是男厕所”师说:“停!”我被心脏撞得鼻青脸肿。师说:“厕所墙上写着什么?”我答:“团结、勤奋”师说:“对啊!应该这样写:走进校门,迎面是我们的校训懂吗?”不管懂不懂,我慌忙点点头。师说:“回去重写。”我攥着作文本走出办公室,看见校训下面的几棵野花,在臭气环绕下绽放得格外美丽。很显然,这是写师生之间关于一篇作文的对话。老师并不算太严厉,但是学生被请到办公室后,环境因素就起了变化,学生面对的是老师这个特定角色,他会紧张,通过对话下面的解说语,诸如“我不敢坐。”、“我不敢不坐。我一丝不苟地坐着。”、“我魂不附体。”等或心理、或神态、或动作的辅助描写,把“我”那份拘谨、胆怯、唯唯诺诺又糊糊涂涂,表现得非常逼真而形象。而这些看似简单的对话,就起到了很好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特定的情境中,“我”的语言,惟妙惟肖地表现了此时此地的情绪和性格特征,也很巧妙地揭示了老师与“我”的作文观点这对矛盾的冲突。问题的解决是具有讽刺性喜剧色彩的。第三把钥匙:神态动作辅助法在第二把钥匙里,我已经涉及到神态动作辅助法问题。我们知道,个性化的语言不是无源之水,它是由“事”而生的。在具体事件中,人物会有自己特定的表情、神态与动作,描写人物对话须与人物的语气、表情、动作的刻画等其他描写手段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画龙点睛的辅助,会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逼真。同时,人物的对话要有明确的中心,人物要始终围绕着这个中心进行对话,使对话成为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段。请看例文我忘不了那个上午:我忘不了那个上午 那是一个冬天的上午,天阴沉沉的,凛冽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窗户上,发出“撕拉,撕拉”的声音。虽然坐在教室里,可是我们仍然感到深深地寒意,同学们不停地往手里哈气,然后搓来搓去。这正是期末考试前的早晨,大家都呼啦呼啦翻着书页,做着最后的准备。 “帆哥,我钢笔没有水了,借支钢笔用用。”我轻蔑地往后看了一眼原来是张含。这小子,平时就丢三落四,带不齐东西,到了期末考试,还不带钢笔。肯定没人愿意借给他。“我就带一支钢笔,借给你了,我用什么?”“求求你了,借我一支吧!”他还不善罢甘休。“不借。”我头也不抬。“求你了。”他又来了。我没理他,摇了摇头。“松哥,借支钢笔,我的没水了,借我一支吧。”“不行,上个月我借你铅笔,现在还没换。”松哥拒绝了。“李伦,借我支钢笔吧,你再不借我,我要活不下去啦!”李伦翻翻文具盒:“没有多余的!”他低头沉思,忽然嘴角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好像想到什么办法。“凯哥,借我支钢笔吧,你要是不借我,我要考零分了,落咱们班好多好多平均分。”他又去找凯哥。凯哥拿出一支钢笔:“去吧。”“耶哦耶!”监考老师走上了讲台时间过得真快,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写完了试卷。放下了心中担子的我轻松地环顾四周,看到凯哥拿着一支钢笔在桌子上画来画去。“凯哥,写完了吗?”“no,no,no。”“那你画什么?”“今天不走运,钢笔在最后关头没水了。”“怎么不多带一支?”我打破砂锅。“借给张含了。”“你明知道期末考试没人借给他,为什么还要借?死要面子活受罪。”“就因为没人借给他,我才借给他的,要是他没有一支钢笔,怎么考试?多难受啊!”凯哥说。我一下子怔住了是啊,如果我们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问题,就会发现许多许多自己做得不对的地方,就会找到一种符合他人意愿的方式,就会在社会中获得更多、更真挚的友谊!我低下头,沉默不语,猛然间想到了什么,赶快翻翻文具盒,把一支钢笔递了过去。这篇作文情节并不复杂,是一件在教室里会经常遇到的小事,但是经过小作者的处理,却表达了一个相互理解、相互关爱、自我反思的主题。这篇文章和前面的例文一样,很重视神态动作等的辅助描写。1、“帆哥,我钢笔没有水了,借支钢笔用用。”我轻蔑地往后看了一眼原来是张含。这个“轻蔑”的神态,一是责怪他不该忘带钢笔,二是也暗示“我”不会借给他钢笔。2、“求求你了,借我一支吧!”他还不善罢甘休。“不借。”我头也不抬。“求你了。”他又来了。我没理他,摇了摇头。在张含的软泡硬磨下,“我”的“头也不抬”和“我没理他,摇了摇头”的动作,表示出了“我”的不借的决心。3、“李伦,借我支钢笔吧,你再不借我,我要活不下去啦!”李伦翻翻文具盒:“没有多余的!”李伦“翻翻文具盒”的动作,显然是一种推辞之前的有意识地掩饰。当张含终于从凯哥手里借来笔后,他忍不住炫耀了起来“耶哦耶!”可见是多么急于展示自己的胜利哦。4、我低下头,沉默不语,猛然间想到了什么,赶快翻翻文具盒,把一支钢笔递了过去。“我低下头,沉默不语”的动作与表情,其潜台词是:凯哥说得对。这是个反省思考的动作。接下来就有了“把一支钢笔递了过去”的动作描写。从而凸显了凯哥的行为与语言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很自然地提升了主题。第四把钥匙:标点符号增色法在对话描写中,有时会遇到很难用言语来表达的情况,这就需要借助标点符号帮忙,使说的话符合当时情景,独具人物个性。如:说话时的吞吞吐吐 结结巴巴,往往反映着内心的慌张【亚尔捷米:“慈善医院主主主”钦差大臣】;说话声音的延长,常常流露出内心的怀念与不舍【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 周总理,你在哪里?】;用波浪线表示有颤音的拖腔【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如果恰当地运用好标点符号,就能够增加表意的准确性、复杂性,从而为文章增色添彩。让我们阅读下文我与鸟鸟的对话:我与鸟鸟的对话 早晨,我躺在暖暖的被窝里,不愿起床。老妈让我起来给鸟鸟喂食,俺不愿意,于是,故事就开始了 引子“老妈,我再睡一会嘛!你先起!”我藏进被窝,说。“不好!”“老妈,我懂鸟语的,我问问它。”“切!自高自大!”“啾啾啾啾啾”(鸟鸟早上好!)“啾啾啾”“一声,两声,三声,让我想想。”我对老妈说,“哦!想起来了!是你也好!”“什么时候学的鸟语?”老妈笑着问。“别吭声!鸟鸟,饿吗”我大喊。“啾”那边鸟鸟叫了,“啾啾啾”“饿!特别饿!”老妈抢着翻译,“哈哈起来,喂食去!”“不对!是嗯,不饿呀!”“人家那是感叹号!”“呜咋一个专家在这儿呢?”我一下子坐起来,喊:“鸟鸟,还有食吗?”“啾”“哎呀!有还喂什么食嘛!”我又钻进被窝,没过几秒钟,鸟鸟又叫了:“啾啾啾啾” “什么?没有食了?鸟鸟,你别这么折磨我啊!我受不起,受不起啊!”我一下子坐起来,正准备穿衣服,鸟鸟又喊:“啾啾啾!”(快点啊!) “知道了!这就来!这就来!” “啾啾,啾啾”(等不及了!) “来了”我一边穿毛衣,一边小跑着,边穿小褂边看,呀!还有呢!“鸟鸟,你这不整我吗?” 哪知鸟鸟叫:“啾啾啾啾啾啾啾啾啾”(小主人,人家想你了嘛!) “呜我要睡觉!”我揉着红红的眼睛,霎时晕倒这是一个懒床的小故事。其原因是“老妈让我起来给鸟鸟喂食,俺不愿意”,于是就发生了与鸟鸟的对话。“啾啾啾啾啾”(鸟鸟早上好!),这里用“”来表示鸟叫的婉转拖腔,用“( )”表示对鸟语内容的翻译。“别吭声!鸟鸟,饿吗”我大喊。用破折号“”表示问话时的声音拖长。“呜咋一个专家在这儿呢?”这个破折号,则表示无奈的叹息。“呜我要睡觉!”我揉着红红的眼睛,霎时晕倒这个破折号表示自己被鸟儿忽悠之后的哭笑不得的声音拖长,也表示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