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 认识论 联系 发展 矛盾 全面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不仅要认识自然界的奥秘 还要追索社会生活的本质 探究社会历史的规律 寻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zxxk 如果我们把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运用来观察社会历史领域里的问题 就表现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Z xxk 思考 何为物质 意识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宋国有个农夫 披着破絮麻布熬过了冬天 来年开春 农夫在田里耕作 晒着太阳 感到浑身惬意 他回头招呼妻子说 这般享受的办法 别人一定还不知道 等我们去告诉国王 肯定会有重赏 可怜的农夫 他不知道天底下原来还有广厦温室和丝袄狐裘 Zx xk你能从哲学上说明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吗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 旧的社会历史论的局限性 陷入唯心主义 P86综合探究 为什么过去人们在历史观上会陷入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他是如何解释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 2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了解P88相关链接 1 社会存在 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包括自然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 社会意识 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 艺术 道德 宗教 哲学 科学以及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等 Zx xk 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 A 邓小平理论B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 生产关系D 生产力E 三个代表 的思想F 自然地理环境G 文学艺术 BCDF 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 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的辛酸 饥区的灾民 大约总不去种兰花 像阔老太爷一样 鲁迅 鲁迅的这段话说明什么道理 3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 包括歪曲虚假的社会意识 无论其主观色彩多么浓厚 也不管它披上何种神秘的外衣 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Zxx k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 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结合P88综合探究 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今天 为什么会存在落后愚昧的思想 体现了什么道理 算命 我国人民在八十年代与现在的幸福观 金钱观 消费观 道德观等比较 肮脏的字眼 忌讳 成为经济效益的标志 知足者常乐 倾向于内在追求 要求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 勤俭 朴素 能挣会花 重协调性道德 忍 平静 重进取性道德 平均主义 机会平等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人们对农村进城务工者认识的变化 盲流 打工仔 打工妹 民工 城市建设者 以人为本的社会要求我们观念更新 给农民工 异乡人 更多的宽容和爱心 北佬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材料一 清明扫墓中 民间旧习俗要烧纸钱 纸车 纸马等 好让死去的人在 阴间 也享受世人的生活 这种对所谓 阴间 生活的想象 无非是人们现实生活的一种折射 根源于现实的社会生活 材料二 近年来 随着信贷消费的兴起 花明天的钱 圆今天的梦 已成为人们新的消费观念 这种消费观念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巨大的变化而引起的 两个材料分别和共同说明了什么哲理 1 材料一体现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 材料二体现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 总之 说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性质决定性质 B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变化决定变化 zx xk 二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中 仍然存在封建主义落后思想 资本主义社会中 能产生科学社会主义先进思想 这说明了社会意识的什么特点 说明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有时不完全同步 1 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 2 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 2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其阻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对独立性最突出表现 注意 从根本上说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第一位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有时先于或落后于 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 为了实现思想 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 马克思 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只有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发生作用 一种社会意识的作用大小 与这种社会意识所掌握的群众的广度 深度有直接关系 仓禀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 人类历史就是理性发展的历史 君权神授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其间必有命世者 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也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请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说明 仓禀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 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根本观点 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 要么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志 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 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 2 要么认为是由天命 神 绝对精神决定的 实质 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根本观点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性质决定性质 B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变化决定变化 二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3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 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A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B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对社会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Z xxk 4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P86综合探究 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 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客观性 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 用实践的观点考察人类社会 找到了以物质生产方式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 追溯到产生各种社会意识的物质原因 社会存在 唯心主义历史观 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 要么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志 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 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 2 要么认为是由天命 神 绝对精神决定的 实质 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唯物主义历史观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反作用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生产方式 是指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 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 生产力生产关系 是人类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人们在生产中地位和相互关系 消费品的分配方式 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有规律的 引起事物变化的原因 事物内部的矛盾 人类社会 变化发展 有规律的 引起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社会内部的矛盾 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的变化发展 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石器 原始社会 金属工具 铁器 蒸汽机计算机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的变化发展 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 不利于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 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实现了市场经济体制 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 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 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2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A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 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B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 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1 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 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A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B 生产力的变化发展 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鼓励 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这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A 一切从实际出发B 物质决定意识C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D 发展的观点 C 鲁迅先生说 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 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拣煤渣老婆子的辛酸 灾区的饥民 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 象阔人老太爷一样 这段话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是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每个人的意识要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 取决于他们的社会地位 生活环境等 物质决定意识 在阶级社会中 人们的意识具有阶级性A B C D C 3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 含义 经济基础 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 指一定社会的政治 法律制度和设施 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2 含义 关系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 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 指一定社会的政治 法律制度和设施 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生产资料公有制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国家政权D社会意识形态E按劳分配制度F大机器生产G人民代表大会制度H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I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BCDGH 含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决定 反作用 上层建筑 决定 反作用 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就决定了政治上必须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及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我国原有政治体制的不健全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 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 行政许可法 进一步规范政府的职权 更好地发挥了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职能 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符合经济基础时 促进经济基础发展 上层建筑不符合经济基础时 阻碍经济基础发展 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 而经济基础 即生产关系的总和 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 人类社会就是在这两对基本矛盾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 两对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地位作用不是并列的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 是一切矛盾的物质根源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时 是不是一定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 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社会的进步 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 就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阻碍社会的进步 判断上层建筑能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要看上层建筑为什么样的经济基础服务 只有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4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 法律制度 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A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时 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时 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B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 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社会的进步 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 就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阻碍社会的进步 3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三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 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1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上升的 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 实现方式 1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对抗性 非对抗性 阶级斗争 直接动力 改革 强大动力 注意 在分析阶级社会中的问题和现象时 要用阶级分析法p91 阶级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解放生产力 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 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看P91 92完成下表 在分析阶级社会中的问题和现象时 要用阶级分析法 含义 地位 2 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1 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 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 实现方式 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具体表现 P91 注意 3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解决方式 1 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内容 非对抗性的矛盾 其性质决定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 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 即改革 3 实现方式 2 性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3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动力 4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 1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 改革的根本目的 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生产力 1 劳动者 2 劳动工具 3 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 1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2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3 产品的分配关系 生产方式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我们要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根据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依据本节课所学知识 说说弘扬民族精神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 就要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2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动力 1 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的变化发展 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论述 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两者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总是活跃的因素 生产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初识创业投资风险评估与决策试题集
- 2025年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制作教程及题库
- 2025年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模拟考试题库及解析
- 2025年CCD光电荷耦合二极管及其组件项目建议书
- 2025年建筑防水卷材及制品合作协议书
- 报关业务知识培训通知课件
- 2025年全自动变焦照相机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手工制纸及纸板合作协议书
- 抢救车药品管理规范课件
- 2025年物理治疗康复设备合作协议书
- 202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观后感心得体会3篇
- 眼睛保健操教学课件
- “时空对话”朗诵剧剧本
- 成人脑室外引流护理标准解读
- 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学生转学申请表
- 第五章 新型化学纤维
- 建筑结构及选型
- 100关键字写字要诀(动画_mp3配音)2(1)
- 20130405DCS系统报警联锁调试记录
- 场记单模板(共20页)
- 浙江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