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教改项目 20050105 建筑材料精品课程建设 研究成果 建筑材料 多媒体课件 课件制作 赵玉青邢振贤王丽梅2005 08 初版 绪论1 1建筑材料概述1 1 1建筑材料的历史发展过程 旧石器时代 天然材料 新石器时代 石材 木材 金属和水泥时代 水泥 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 绪论1 2 建筑材料的定义与分类1 2 1定义 1 广义 用于土木工程中的所有材料 包括各种原材料 半成品 成品等 的总称 如水泥 生石膏 混凝土拌合物 硬化混凝土等 含义 1 构成建筑物或构筑物本身的材料 2 施工过程中用的材料 如脚手架 建筑施工用的管螺纹调节器 3 建筑设备所用的材料 如电梯 暖通空调 绪论1 2 1定义 1 狭义 指构成建筑物和构筑物本身的材料 基础 梁 板 柱 楼梯 墙体 门 窗和屋顶等 1 窗 门 木窗 门 钢窗 门 铝合金窗 门 塑钢窗 门 玻璃窗 门 无框玻璃门 2 墙体 砖墙 石墙 土墙 混凝土墙 砌块墙 3 楼板 楼梯 木楼板 砖拱楼板 钢筋混凝土楼板 钢衬组合楼板 4 屋顶 钢筋混凝土屋顶 瓦屋顶 卷材屋顶 金属屋顶 玻璃屋顶 建筑材料 1 2 2分类 1 按化学成分分类 1 2 2分类 2 按使用目的分类 1 结构材料 受力部分的材料 2 装饰材料 美观 3 隔断材料 防水 防潮 隔声 隔热 4 防火 耐火材料 如防火预制混凝土 石棉水泥板 硅钙板 3 按使用功能分类 1 建筑结构材料 受力构件和结构的材料如 梁 板 柱 基础 框架 2 墙体材料 承重和非承重如 砌墙砖 混凝土及加气混凝土砌块选择时主要考虑因素 轻质 成本 节能 使用安全耐久 1 2 2分类 1 2 2分类 3 按使用功能分类 3 建筑功能材料如 防水 绝热 吸声 隔声 采光 装饰 示例 声屏障 孔板吸声 微穿孔板其原理是在板上钻一定数量的孔 板后留有一定的空气层 使入射的声波产生共振吸收 从而达到吸声的效果 KTV隔音 隔音门 防止门漏声 一般来说 质量越重的门隔音效果越好 隔音墙 红砖墙隔音板 两边是金属板材中间是具有隔音作用的发泡塑料顶板 弹性表面层地面 1 3 建筑材料特点及在工程中的地位与作用1 3 1特点 1 适用 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 2 耐久 具有与环境相应的耐久性 3 量大 具有丰富的资源 4 价廉 市场经济需要 1 3 建筑材料特点及在工程中的地位与作用1 3 2地位与作用 1 建筑材料是各项基本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 一般 2 建筑材料的发展赋予了建筑物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风格 3 建筑设计理论的不断进步和施工技术的革新不但受到建筑材料发展的制约 同时也受到其发展的推动 4 建材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坚固性 适用性和耐久性 1 4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 规范及规程 1 在原材料上 利用再生资源 工农业废渣 废料 保护土地资源 2 在工艺上 引进新技术 改造淘汰旧设备 降低原材料与能耗 减少环境污染 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 3 在性能上 力求产品轻质 高强 耐久 美观 并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 4 在形式上 发展预制装配技术 提高构件尺寸和单元化水平 5 在研究方向上 研究和开发化学建材和复合材料 促进新型建材的发展 第二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2 1材料的物理性质 1 材料在不同结构状态下的密度 2 1 1材料与质量有关的性质 二 密实度与孔隙率密实度是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填充的程度 孔隙率是指材料体积内 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即 1 密度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 单位体积的质量 第二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2 1材料的物理性质 1 材料在不同结构状态下的密度 2 1 1材料与质量有关的性质 1 密度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 单位体积的质量 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 内部不含任何孔隙 测法 把材料磨成细粉以排除其内部空隙 经干燥至横重后 用密度瓶 李氏瓶 测定器实际体积 1 材料在不同结构状态下的密度 2 表观密度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 单位体积的质量 材料质量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 包括内部孔隙 测法 排水法在表面涂上蜡 1 材料在不同结构状态下的密度 3 堆积密度 散粒材料或粉末状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 单位体积的质量 材料质量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 包括内部孔隙及颗粒间的空隙 测法 排水法在表面涂上蜡 第二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2 1材料的物理性质 1 材料在不同结构状态下的密度 2 1 1材料与质量有关的性质 二 密实度与孔隙率密实度是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填充的程度 孔隙率是指材料体积内 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即 1 密度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 单位体积的质量 三 堆积密度 填充率和空隙率堆积密度是指粉状 粒状和纤维材料在堆积状态下 包括了颗粒内部的孔隙和颗粒之间的空隙 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 填充率是指散粒材料在堆积体积中 被颗粒填充的程度 空隙率是颗粒之间的空隙所占堆积体积的比例 即 1 2材料的力学性质 一 变形性质弹性变形 外力除去后可完全消失的变形 塑性变形 外力除去后不能消失的变形 脆性材料 材料在破坏前有明显的塑性变形者 塑性材料 材料在破坏前无明显的塑性变形者 弹性模量 徐变与松弛 在长期不变外力作用下 变形逐渐增大的现象叫徐变 在长期荷载作用下 如总变形不变 而引起应力逐渐降低的现象 成为应力松弛 二 材料的强度理论强度 按材料结构质点引力计算的强度 一般都很高 实际强度 按材料在荷载下实际具有的强度 一般远远低于理论强度 原因是材料内部都存在很多缺陷 通常意义上的强度是指材料的实际强度 常用强度有 压 拉 弯 剪强度 三 其他性质脆性 外力下 直到断裂前都不出现明显塑性变形性质 韧性 在冲击 振动荷载下 材料能承受很大变形而不致破坏的性质 疲劳极限 交替荷载作用下 应力也随时间作交替变化 这种应力超过某一限度而长期反复会造成材料的破坏 这个限度叫做疲劳极限 硬度 受外界物质的摩擦作用而减小质量和体积的现象 磨损 同时受摩擦和冲击两种作用 而减小质量和体积的现象 1 3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一 亲水性与憎水性材料很快将水吸入内部或使水在材料表面散开来 这种与水的亲和性称为亲水性 材料不吸水或使水呈珠状存在于材料表面 这种不易被润湿的性质成为憎水性 二 吸水性与吸湿性材料在水中能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水性 用吸水率表示 质量吸水率体积吸水率 材料在空气中 能自发地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湿性 用含水率表示 材料在气干状态下的含水率 称为平衡含水率 在饱和面干状态状下的含水率即为吸水率 三 耐水性是指材料长期处于水的作用下不破坏 其强度也不严重降低的性质 用软化系数表示 四 抗渗性与抗冻性 一 抗渗性是指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 表示方法有二种 一是渗透系数 二是抗渗标号 二 抗冻性是指材料在水饱和状态下 抵抗多次冻融循环而不破坏 同时强度也不严重降低的性质 表示方法也有二种 一是抗冻标号 二是冻融15次失重率是否满足要求 测试抗冻标号有慢冻 快冻两种方法 1 4材料的热工性能 材料传导热量的性能称为导热性 其大小用导热系数表示 比热表示1g材料温度升高 或降低 1K时所吸收 或放出 的热量 1 5材料的耐久性 是指材料在使用过程中 能长期抵抗各种环境因素而不破坏 且能保持原有性质的性能 环境因素有 提高耐久性措施 一是提高材料本身的密实性 二是在材料表面覆盖 1 6材料的其他性质 一 装饰性能是指材料具有美化整个建筑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度计算机操作员复习提分资料
- 浦发银行嘉兴市平湖市2025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参考答案
- 浦发银行潍坊市奎文区2025秋招小语种岗笔试题及答案
- 2025无人机资格证自我提分评估及答案详解(典优)
- 农发行邵阳市绥宁县2025秋招笔试创新题型专练及答案
- 导游资格考试试题预测试卷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4-2025学年辅警招聘考试预测复习附答案详解【巩固】
- 浦发银行长沙市芙蓉区2025秋招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
- 广发银行上海市青浦区2025秋招无领导小组面试案例库
- 浦发银行成都市龙泉驿区2025秋招小语种岗笔试题及答案
- GB/T 42430-2023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丙酮、异丙醇和正丁醇检验
- 酒店住宿水单模板-可修改
- SF-三福的历史与文化 v2.0
- 幼儿园故事《小红帽》PPT模板
- GB/T 6723-2017通用冷弯开口型钢
- GB/T 4456-2008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
- 葫芦丝(初学教学)-课件
- 李家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 小粒咖啡栽培技术措施课件
- 曲顶柱体的体积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全国人防信息系统综合集成建设技术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