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用地扩展特征及原因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1页
广州城市用地扩展特征及原因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2页
广州城市用地扩展特征及原因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3页
广州城市用地扩展特征及原因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4页
广州城市用地扩展特征及原因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本科科毕毕业业论论文文 2001 20112001 2011 年广州城市用地扩展特征及原因分析年广州城市用地扩展特征及原因分析 广州市作为中国重要的门户城市 在 2001 年 2011 年间 在一系列政策规划的推动 下 以及借助承办亚运会的机遇 广州城市发展进入加速期 城市用地不断扩展 因此 研究这个时段内广州城市用地扩展特征以及原因对于今后广州市城市用地合理科学有序 扩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 2001 年 2011 年间广州年鉴 广州土地利用现状图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规划 等资料作基础 通过计算城市用地扩展速度 城市用地扩展强度系数 信息熵等相关指 数 分析广州城市用地扩展特征及驱动力 得出如下结论 1 广州市城市用地扩展 速度高 2002 年 2005 年间是城市用地扩展顶峰阶段 但研究期内速度呈现减缓趋势 2 城市用地扩展强度不断上升 上升幅度较为平稳 3 城市用地扩展新增土地效 益一直维持高位水平 于 2010 达到最大值后有所回落 但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说明新 增城市用地得到有效利用 城市用地的扩展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4 城市用地扩展结 构有序度偏低 但整体结构渐趋均衡 居住用地面积偏小 用地结构仍有待完善 但总 体已达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结构标准线 5 人口弹性指数偏高 城市人口增长低于城市 用地扩展速度 但整体呈下行趋势 城市扩展渐趋合理 6 确定了地理位置 经济发 展 政策利好 人口增长 交通系统的完善以及亚运会的承办 为这段时期广州城市用 地扩展的原因 关键字 城市用地 扩展特征 原因 广州市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Forces of Urban Land Expansion in Guangzhou in 2001 2011 Z Abstract Guangzhou as an important gateway cities in China 2001 2011 driven by a series of policy planning as well as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host the Asian Games Guangzhou urban development into the accelerated phase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urban land Therefore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uangzhou urban land expansion in this period as well as the driving force is meaningful to Guangzhou for the orderly expansion in the future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Guangzhou Yearbook 2001 2011 Guangzhou land use map Guangzhou City Development planning Analyze Guangzhou urban land expans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riving force by calculating the speed of expansion of urban land use urban land expansion strength coefficient and information entropy index The main research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Guangzhou increasing scale of urban land The speed of expansion reached its peak in 2002 followed by the overall signs of slowing Description urban land area is increasing and the overall presentation of the st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trend 2 Urban Land Expansion intensity rising and the increase is relatively stable 3 New land efficiency of urban land expansion has maintained a high level fell back in 2010 after reaching the maximum but the overall upward trend This shows that the new urban land will be effectively utilized Urban land expans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mutually reinforcing 4 Urban Land Expansion Structure is low but the overall structure has become more balanced Residential land area is small land use structure has yet to be perfected But in general has reached the standard line of China s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structure 5 Rough urban land expansion mode The urban population expansion index is high that the growth of the urban population is below the pace of expansion of the urban land However the overall downward trend urban expansion has become more rational 6 By us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s come to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favorable policies population grow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 as well as the Asian Games contractors is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Guangzhou Urban Land Expansion of the period Key Words Guangzhou Urban land Extended feature Driving force 目 录 1 引言 1 2 研究区域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 2 1 研究区域 2 2 2 研究方法 1 2 2 1 城市用地扩展速度 2 2 2 2 城市用地扩展强度指数 2 2 2 3 城市用地扩展经济弹性指数 2 2 2 4 城市用地扩展人口弹性指数 2 2 2 5 信息熵 3 2 2 6 城市土地利用均衡度和优势度 3 2 3 数据来源 4 3 城市用地扩展特征 4 3 1 城市用地扩展速度特征 4 3 2 城市用地扩展强度特征 6 3 3 城市用地扩展结构特征 7 3 4 城市用地扩展人口弹性特征 10 3 5 城市用地扩展新增土地效益特征 11 4 城市用地扩展原因分析 12 4 1 地理位置因素 12 4 2 经济增长因素 12 4 3 人口因素 14 4 4 规划政策因素 15 4 5 交通因素 16 4 6 亚运会因素 17 5 结语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0 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 21 1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加速期的到来 城市建成区的急剧扩张成为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加速发展 的重要特征 至 2010 年底 我国城镇人口总数已达 6 66 亿人 城镇化率达到 49 68 全国已有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 1 由此可见 我国正处于城市的快速发展阶段 我 国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而在城市数量相对稳定的前提下 城市建成区面积迅速增长 但 是 由于土地资源具有稀缺性的特征 城市用地已经不能满足中国快速城市化下的土地 需求 因此 无可避免地 我国城市土地扩张呈现不可逆转的趋势 广州 作为广东省省会 珠三角中心城市和中国第三大城市 其城市发展一直是广 州政府甚至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 但自 20 世纪 80 年代始 在原先的城市框架上 广州 的土地已经严重饱和 广州可持续发展受到很大的局限 而甚至到了 90 年代初中期 中 小片段式的在市内及市边缘进行改造和开发 亦不能大规模策略性地改善广州的长久土 地运用情况 因此 在 2000 年 广州市政府提出了以 北优 南拓 东进 西联 为 根基的发展方略 拉开了城市用地扩展的序幕 撤市改区 将番禺和花都划入广州 城 市版图得到扩展 此后的 2001 2011 年间 又经历了行政区域的调整 将南沙和萝岗分 别从番禺区和白云区中划分出来 独立设区 将东山和越秀合并 芳村和荔湾合并 成 立大越秀和大荔湾 经过这一系列的行政区域调整 结合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规 划 城市建设不断推进 城市用地不断扩展 因此 研究 2001 2011 广州城市用地扩展特征及原因 将有利于我们总结规律 立 足于现时发展的成果上进一步探索未来发展的可行之路 更好地促进广州城市职能的转 变和提升其城市地位 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2 研究区域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2 1 研究区域 广州市地处中国大陆南部 广东省中南部 珠江三角洲北缘 为广东省省会城市 下辖有十区和两个县级市 包括有海珠区 越秀区 荔湾区 天河区 白云区 黄埔区 萝岗区 番禺区 南沙区 花都区和从化市 增城市 总约 7434 4 平方公里 总人口达 到 1270 08 万人 2 2 研究方法 在研究广州城市用地扩展特征方面 本文主要是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 例如通过计 算城市用地扩展强度指数 城市用地扩展经济弹性指数 人口弹性指数等分析城市用地 2 扩展的规模 强度 新增土地效益和城市扩展模式 此外 利用信息论中 信息熵 的 方法 研究城市用地发展结构 而在研究城市用地扩展原因方面 本文根据广州统计宏 观年报中的各项资料 利用经济 人口的相关数据 从地理环境 经济因素 人口因素 政策因素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 分析其与广州城市用地扩展关系 得出其为广州城市 用地扩展的原因 2 2 1 城市用地扩展速度 城市用地扩展速度是指某一时段研究区域内每年城市用地新增的绝对数量 反映研 究区域内城市用地的绝对数量变化 公式如下 V Ub Ua T 式中 V 为城市用地扩展速度 Ua 为研究期初的城市用地面积 Ub 为研究期末的 城市用地面积 T 为时间间隔 2 2 2 城市用地扩展强度指数 城市用地扩展是城市化过程在空间布局上的具体反映 城市扩展强度指数是某空间 单元在研究时期内的城市土地利用扩展面积占其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用以比较不同研 究时期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强弱或快慢 2 公式如下 Ni Na Mi 100 式中 Ni 为城市扩展强度指数 Na 为某一空间单元区域内新增建设用地面积 Mi 为其土地总面积 2 2 3 城市用地扩展经济弹性指数 城市经济的发展速度与城市用地扩展速度的比重更好地衡量了城市用地扩展的新增 土地的用地效益 城市用地扩展经济弹性指数是二三产业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 城 市建设用地的年均增长速度 公式如下 Ki Kv Uv 式中 Ki 为城市用地扩展经济弹性指数 Kv 为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 Uv 为城市建设用地年均增长速度 2 2 4 城市用地扩展人口弹性指数 城市用地扩展人口弹性指数可以用于表征城市扩张的紧密程度和城市扩张模式 I 值越小 表明城市扩张越紧密 且城市用地扩展有人口支撑 反之 则城市扩张表现为稀 3 疏模式 且城市用地扩展超前于人口增长 3 可以用来衡量城市用地扩展的合理性 公 式如下 I Yb Ya Pb Pa 式中 Yb 为研究末期城市用地面积 Ya 为研究初期城市用地面积 Pb 为研究末 期人口 Pa 为研究初期人口 2 2 5 信息熵 信息熵是关于信息系统的内容 在信息系统中的信息熵是信息无序度的度量 信息 熵越大 信息的无序度越高 其信息的效用值越小 反之 信息熵越小 信息的无序度 越低 其信息的效用值越大 而应用在土地研究中 就表现在通过计算熵值 可以分析城市土地扩展的结构特征 假定一个城市的建设用地面积总量为 A 该市的土地可根据职能分成 N 种类型 每个职 能类的面积为 Ai i 1 2 N 则有 N N Ai A Ai A i 1i 1 据此可得各类土地面积的百分比为 N N Pi Pi AiAi A A AiAi AiAi i 显然 Pi 具有归一性 N N PiPi 1 1 i i 因此 Pi 相当于事件的概率 从而可以依照 shannon 熵公式 定义土地利用结构信 息熵为 N N N N H H PiPi lnln PiPi Ai Ai AiAi ln Ai ln Ai Ai Ai i i i i i i i i 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值可以用来反映某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有序程度 多样化和 一定时段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及其转换程度 一般说来 信息熵值愈大 土 地利用系统的有序程度愈低 土地职能类型越多 反之亦然 对于研究在城市扩展过程 中各职能土地利用结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2 6 城市土地利用均衡度和优势度 信息熵反映了城市土地利用的复杂程度 而均衡度 优势度则描述了城市土地类型 4 之间面积大小的差异 以及各职能类型的结构格局 基于信息熵公式 容易定义城市土地利用构成的均衡度公式 N J H Hm Pi lnPi lnN i 式中 J 为均衡度 H 为信息熵 Hm 为信息熵的最大值 显然 J 为实际熵值与最大 熵值之比 由于 H Hm J 值变化介于 0 1 之间 当 J 0 时 城市土地利用处于最不均 匀状态 而当 J 1 时 则土地利用类型达到理想的平衡状态 同样 优势度的表达式为 I 1 J 优势度反映了区域内一种或几种土地类型支配该区域土地类型的程度 与多样性 成反比 2 3 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2年 2008年广州市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图件 参照广州市2006 202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10 2020年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2011 2020年广州城 市总体规划草案及2001年 2011年统计年鉴等相关资料 通过对城市用地扩张速度 扩 张强度指数 经济弹性指数 人口城市扩展指数等指标的具体研究 从时间序列 空间 形态 结构演变等方面对广州市城市土地扩张特征进行系统分析 得出城市用地扩展的 主要驱动力 3 城市用地扩展特征 3 1 城市用地扩展速度特征 1 扩展速度快 广州在 2001 2011 十一年间 表 1 图 1 图 2 城市用地不断扩展 由 2001 年 478 52km2上升至 2011 年 990 km2 总共增加了 511 48 km2 其年均增速达到 51 km2 年 而在 2002 年 城市规模扩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速度 2002 年城市扩展速度达到 74 98 km2 年 为近十一年来扩张速度最快的一年 此后 在 2002 2005 年间 城市用地 扩展年平均增速更达到 64 km2 年 高于整个研究期的 51 km2 年 是城市用地扩展顶峰 阶段 主要原因在于 2000 年 行政区划调整解除了广州长期以来城市发展空间局促的 困境 使市政府直接管辖的土地面积从调整前的 1443 平方公里跃升至 3718 5 平方公里 为城市产业和空间拓展提供了巨大的平台 此外 广州以 拉开结构 建设新区 保护 名城 的思路确定了 北优 南托 东进 西联 为根基的发展方略 基于这个方略 5 广州由原先的市中心区及边沿地区的有限土地 可以有效地进行优化和拓展 将人口 城市结构和土地运用等重新解构 因此 经历了 2 年的时间 政府用地政策得以取得成 效 最终在 2002 年 2005 年间 广州城市用地实现急速扩展 2 扩展速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从 2001 2011 年整体来看 广州城市用地虽然扩展速度快 但是整体上呈现速度减 缓的迹象 至 2011 年 城市扩展速度为 38 07 km2 年 明显低于平均增速 中国东部较 发达地区城市用地年均扩张速度约为 4 2 而从 2010 2011 年的数据可看出 广州城 市用地扩展速度已经从 16 的最高位下降到连续两年 3 和 4 轻微低于东部发达地区 的平均速度 2001 2011广州城市用地扩展速度变化 0 20 40 60 80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 时间 速度 km 年 图图1 1 20012001年年 2011 2011广州城市用地面积变化图广州城市用地面积变化图 表表1 1 各阶段广州市年均扩张规模与扩张速度各阶段广州市年均扩张规模与扩张速度 时间 20012002200320042005 规模 km 478 52553 5607 97670 48734 99 速度 km 年 47 8274 9854 4762 5164 51 时间 200620072008200920102011 规模 km 779 86843 7895927 1952 03990 6 速度 km 年 44 8763 8451 332 124 9338 07 图图2 2 20002000年 年 20072007年广州非建设用地空间分布变化图年广州非建设用地空间分布变化图 3 2 城市用地扩展强度特征 1 城市用地扩展强度平缓上升 广州在 2001 2011 十一年间 城市用地扩展强度指数自 2002 年始呈现上升趋势 研究期内城市扩展强度从 0 1567 上升至 0 273 说明城市用地扩展面积在土地总面积中 占比不断提高 城市扩展强度不断提高 城市呈现外延扩张的态势 其中 在 2002 2005 年间升幅较大 而后上升幅度趋于平稳 未有大起大落的发展态势 由于在 2000 年 番禺 花都并入广州 为广州市城市扩展拉开了序幕 并终于在 2002 年 迎来了开发建设高潮 表现在番禺区 花都区通过住宅区建设带动城市发展 十年造一城 从中透视出城市扩展强度 在新一轮政策的指导下 广州城市有序扩展 城市空间扩展既表现为城市边缘地带的蔓延生长如天河 芳村 海珠 白云区南部的新 建成区 又有沿轴线进行的跳跃式扩展如黄埔区和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等 不断 在加深城市用地扩展广度和强度 4 7 2 20 00 01 1 2 20 01 11 1广 广州 州市 市城 城市 市用 用地 地扩 扩展 展强 强度 度变 变化 化 0 0 05 0 1 0 15 0 2 0 25 0 3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 时间 城市用地扩展强度 图图3 3 20012001年年 2011 2011年广州市城市用地扩展强度变化图年广州市城市用地扩展强度变化图 3 3 城市用地扩展结构特征 1 城市扩张有序度偏低 广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不断增加 表2 1 表2 2 从2001年的1 8423上升到 2011年的1 9568 年上升幅度1 04 上升幅度较为平稳 H值平均为1 9173 与全国大 城市H值1 409相比 仍然偏高 说明广州市城市用地类型丰富 用地扩张有序度偏低 2 各土地类型趋于平衡状态 广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上下波动 表2 1 表2 2 但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 并 且接近于1 优势度逐渐下降 说明各土地利用类型趋于平衡状态 3 各职能用地比例整体已达结构标准线 近年来广州政府在加快城市发展的同时 关注各职能用地发展结构 不仅大力推动 经济发展 产业发展 同时着力加大社会民生工程发展力度 适当调高绿地 公建设施 用地比例 协调各用地类型结构 而从下表中亦可看出 各职能类型土地增长明显不同 其中变动最显著的是公共设施 居住 工业 道路广场和绿地 而仓储 市政公用设施 用地变化最少 在 2001 2011 年间 公共设施用地增幅最大 从 2001 年的 8 增长到 2011 年的 16 升幅近半 其余各职能用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幅 图 4 但值得注意 的是 居住用地却下降接近 9 针对近几年来不断增加的城市人口 居住用地却成下 降趋势 说明广州城市用地结构还有待完善 必须更加关注人民的居住需求 而参照国家标准 2001 2011 年间广州城市用地结构还算合理 根据国家 城市用 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 90 一般城市用地结构比例应该是居住用地占 20 8 32 工业用地占 15 25 道路广场用地占 8 15 绿地占 8 15 在国外 城 市生活用地比例一般大于 30 工业用地一般只占到 5 10 交通用地 30 左右 绿 地都在 10 以上 由此可知 参照国家用地标准 广州市城市扩展进程中 城市建设用 地结构均处于标准线 广州城市建设用地的结构还算合理 而参照国外的结构标准 中 国大部分城市工业用地比重明显偏大 而广州虽占比亦较大 但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有 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势头 不足的是 居住用地 交通用地比例仍然偏低 需要进一步完 善内部结构 表表2 12 1 广州市城市用地构成及其信息熵和均衡度的变化情况广州市城市用地构成及其信息熵和均衡度的变化情况 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 总面积 km 478 52553 5607 97670 48734 99 居住用地154 48174 8192211 24235 63 公共设施用地39 9641 7545 8651 5953 03 工业用地127 49135 96149 34164 53176 24 仓储用地22 826 3528 9432 6923 63 对外交通用地25 3433 737 0140 9244 21 道路广场用地37 1442 1946 3450 7460 32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22 1128 7431 5734 5744 78 绿地42 0557 8363 5269 5580 34 特殊用地7 1512 1813 3914 6516 81 合计11111 职能数99999 熵 H1 84231 88891 8891 89071 8804 均衡度 J0 83850 85970 85970 86050 8558 优势度 I0 16150 14030 14030 13950 1442 9 表表2 22 2 广州市城市用地构成及其信息熵和均衡度的变化情况广州市城市用地构成及其信息熵和均衡度的变化情况 年份200620072008200920102011 总面积 km 779 86843 7895927 1952 03990 居住用地213179 79198 21206 21211222 4 公共设施用地107 16132 97139 16145 26148 1155 24 工业用地186 7203 58216 08220 08222 12228 仓储用地24 126 6629 6731 23234 24 对外交通用地51 268 8469 567177 2379 道路广场用地6798 97102 56109113118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3125 425 9526 2526 7127 1 绿地82 186 0692 139699 4103 3 特殊用地17 621 4321 6822 122 4722 72 合计111111 职能数999999 熵 H1 91731 96031 95291 95351 95831 9567 均衡度 J0 87260 89220 88880 88910 89130 8905 优势度 I0 12740 10780 11120 11090 10870 1095 图图4 4 20012001年 年 20112011年广州市城市用地结构图年广州市城市用地结构图 10 3 4 城市用地扩展人口弹性特征 1 城市用地扩展超前于人口增长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对我国近几十年来的城市化研究表明 人口弹性指数的合理值 应为1 12 即城市人口每增加1个百分点 城市用地面积应增加1 12个百分点 城市用地 人口弹性指数小于1 12会导致城市用地紧张 大于1 12则可能造成城市用地扩展过快 城市用地扩展超前于人口增长 根据公式计算出下图 图 5 2001 2011 年间 整个广州市的人口 城市扩展指数平 均值为 3 4 远超中国人口城市扩展指数合理值 1 12 指数明显偏高 这说明在这个时 段 城市人口增长低于城市用地扩展速度 土地城市化超前于人口城市化 城市扩张表 现为稀疏模式 2 城市用地扩展与人口增长有渐趋紧密的趋势 从图表中亦有看出 该指数有下行的趋势 十一年间指数由2001年的3 7轻微回落至 2011年的3 5 随着时间的推移 指数呈现下跌的趋势 说明广州城市用地向着优化方向 发展 人口增长与城市用地扩展逐渐紧密 2001 2011年广州城市用地扩展人口弹性指数变化 2 8 3 3 2 3 4 3 6 3 8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 时间 人口 城市扩展指数 图图5 5 20012001年年 2011 2011年广州市人口弹性指数变化图年广州市人口弹性指数变化图 11 3 5 城市用地扩展新增土地效益特征 1 城市扩展新增土地效益高 广州在2001 2011十一年间 城市经济弹性指数一直维持在3 7以上的高位水平 并 呈上升趋势 于2010年达到最高点7 2后有所回落 图6 说明城市扩展新增土地效益高 新增土地效益呈上升趋势 2010 年 因广州成功举办亚运会 围绕亚运的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又加上亚运 会的举办促进了广州经济发展 因此指数呈现大幅上升的态势 广州利用亚运会这支 大杠杆 撬动国家严格的宏观调控政策 获取更多的政策资源 加速实现城市战略扩 张与产业发展 而因广州现有城市体育设施已经基本满足亚运会的比赛要求 亚运会的 规划因此也就自然而然转化为 亚运城市 的规划 转化为落实既定城市发展战略的突 击行动 因此 广州市政府提出了结合原定 2010 年一大变 计划 通过城市近期规划 实施打造 亚运城市 的阶段性战略目标 5 在相关政策规划的利好下 广州城市扩展 与经济发展联系更加紧密 部分地区借亚运之名实现了快速的发展 亚运村 的建设 启动了整个广州新城的开发 使之成为广州经济的另一大发动机 2010 年的广州基本上 实现了城市空间拓展和经济发展的双重跨越 城市空间从 云山珠水 跨越到 山城田 海 产业结构从 商贸轻工 提升到 重化工业 土地扩展的同时带来了明显的经济 效益 2001 2011广州市城市经济弹性指数变化 0 2 4 6 8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 时间 城市经济弹性指数 图图6 6 20012001年年 2011 2011年广州市城市经济弹性指数变化图年广州市城市经济弹性指数变化图 12 4 城市用地扩展原因分析 4 1 地理位置因素 地理环境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必备条件和物质承载 影响着城市形态扩展的方向 速 度 模式及空间结构 有时甚至是城市形态演变的 门槛 6 广州市位于珠江三角洲 北接南岭 南临南海 三江 西江 北江 东江在此汇流入海 兼具了河港 海港的 地理优势 区位优势明显 但正因为珠江三角洲河网密布 丘陵众多 受到西边珠江水 道以及北边白云山的影响 广州过往沿用 云山珠水 的空间布局 但是随着城市经济 的逐渐发展 人口压力的增加 原有的城市地域已经难以满足广州的城市发展需求 因 此 此种地形条件也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障碍 需要拓展城市用地来促进广州的可持续 发展 所以 在2001年 2011年间 广州市城市用地不断扩张 而且基本沿东 南两个 方向发展 具体表现为天河区 萝岗区的两个东部地区以及番禺 南沙两个南部的快速 发展 而以后扩展的趋势也将继续沿东部 南部发展 4 2 经济增长因素 经济发展是推动城市用地扩张的根本动力 2001年 2011年间 为广州市国民经济快 速发展期 经济总量不断攀升 广州市国内生产总值 图7 由2685 76亿元增加到12303 12 亿元 年均增长率维持在双位数上 达到12 以上 回顾广州经济发展进程 广州生产 总值从100亿元增长到1000亿元 用了11年 而在2001年 2011年的十一年间 广州生产 总值即从2000多亿元飙升突破至10000亿元 其速度之快昭示着这段时期正是广州经济 的腾飞期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年份 13 图图7 7 20012001年年 2011 2011年广州市生产总值变化图年广州市生产总值变化图 而伴随着广州市生产总值的增加 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到城市基础建设中 2001 201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由978 21万人上升到3829 6万人 图8 而正因固定资产投资 显著增加 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 因此亦都吸引了大量的企业进驻和就业人口的迁移 进一步加快了城市建设 而在大量企业与就业人口涌入的同时 广州旧有的城市用地再 也难以满足社会经济与人口承载的需求 从而促进了城市用地的扩展 而另一方面 伴随着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城市居民收入显著增长 城市居民对 城市基础设施以及住房需求急剧增加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城市用地的扩张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万人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年份 图图8 8 20012001年年 2011 2011年广州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变化图年广州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变化图 此外 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城市用地的扩展也产生了影响 2001年 2011年间 广 州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特别在 十一五 时期 2006年 2010年间 广州市政府在产 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 5 39 7 57 8变为2010年的 1 8 37 2 61 0 第一 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 7个和2 5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比重提高 3 2个百分点 主要由于 十一五 时期 广州市政府积极实施 退二进三 和 双转 移 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累计安排重大建设项目投资达3401亿元 是 十五 时 期的2 8倍 在转变发展方式 调整产业结构上 金融保险 现代物流 商贸会展 汽车 造船 核电装备等发展迅速 形成了以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为依托 六大先进制造业基地 等为载体的产业发展格局 而从整体来说 三大产业比重从2001年的3 57 42 33 54 1调整到2011年的 14 1 7 36 8 61 5 而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 首先 农业占广州市生产总值的进一步下降 城市周边原有的农用地转换成建设用地 造成了城市用地面积增加 其次 工业产业由 于污染大 成本高 因此普遍出现了往外围区域迁移的趋势 这从另一角度来说也加速 了广州城市用地的向外扩展 图9 0 10 20 30 40 50 60 70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 百分比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图图9 9 20012001年年 2011 2011年广州市第一 二 三产业比重变化图年广州市第一 二 三产业比重变化图 4 3 人口因素 城市人口的增长带动了城市居住 城市交通 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需求 而当越来 越多的人口集聚 就必须要占有更多的土地资源来实现空间的扩展以满足其需求 纵观 广州市2001 2011年城市人口数量 从416万人上升到539万人 平均每年增加了近12万 人 而从 图10 也可以看出 城市人口的增长与城市用地面积的增长趋向一致 城市 人口的增长必然带动城市地域的扩展 15 0 300 600 900 1200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 城市人口 万人 城市用地 km 图图1010 20012001年年 2011 2011年广州市城市人口与城市用地变化趋势图年广州市城市人口与城市用地变化趋势图 而从另一个角度分析 2001 2011年间 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城市用地扩展的明显特 征为其居住需求带动的广州周边多个卫星城的建设 例如番禺区和花都区 广州市经过 了几十年的发展 广州城区人口和建筑过度密集 导致中心区生态环境被破坏 交通条 件恶化 住房紧张 地价昂贵 环境恶化等 城市病 7 因此 这种环境状况使得人 民更加愿意到郊外置业 进一步促进了城市人口向郊外迁移 再加上政府 撤市设区 政策规划上的引导和扶持 广州市周边城镇出现人口的集聚 从而带动周边城镇的发展 拿番禺区为例 随着2001年 华南板块 的强势崛起 越来越多品牌大盘出现在番禺区 而大型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也进一步加快了番禺区的城市化进程 一方面开发商希望借助 政府 南托 的发展战略所形成的资源优势 但另一方面 政府也都借助大型房地产项 目来集聚人口 从而推进地区经济 社会发展 进一步推动 南托 的城市地域发展 4 4 规划政策因素 城市规划是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演 化的控制阀 作为一种激励机制或约 束机制 通常会助长或制约城市土地 利用变化 决定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演 化的方向及规模 2001年 2011年广 州市城市用地急速扩展的其中一个重 要原因在于广州行政区划的变更以及 新一轮城市规划的实施 自2000年6 月 广州已调整行政规划 将花都和 番禺二市撤市为区 市区面积直接从 16 图图 1111 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图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图 原来的1443 6平方公里增加到3718 5平方公里 而2001年 广州市实施的新一轮城市规划 更加将城市用地的进一步扩展上升到政 策规划层面 以实现城市用地的有序合理扩展 规划提出 将南部和东部作为城市主要 的发展方向 以 南托 北优 东进 西联 作为城市空间发展的基本策略 广州市的 城市空间结构 由传统的 云山珠水 的自然格局 单一中心的城市结构跃升为以 山 城 田 海 的自然格局为基础 沿珠江水系发展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城市结构 8 因此 在新规划实施下 广州城市用地扩展进入了快速增长的阶段 东进 南托 城市用地扩展的重点方向 表现为东部城市扩展的龙头区域萝岗区的加速建设与扩展 南部重点区域南沙成为政府发展的新一轮工作重心 表表3 3 广州市广州市20202020年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空间战略实施情况一览表年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空间战略实施情况一览表 空间战略 战略规划中相关项目论述实施情况 南拓 从广州科学城 琶洲国际 会展中心 广州生物岛 广州 大学园区到广州新城 南沙经 济技术开发区 南沙新港 已实施的项目 琶洲会展中心 广 州大学城 南沙经济开发区 南沙 港 开始实施项目 生物岛 广州 新城 东进 重整东翼产业组团 利用港口 条件 在东翼大组团形成密集 的产业发展带 萝岗区成立 萝岗中心区开始建设 科学城建设初具规模 引进了微软 IBM 英特尔等重大科技创新项目 建成本田汽车出口基地 烨联钢铁 等一批大型制造项目 北优 北部是广州主要的水源涵养地 应优化地区功能布局与空间结 构 在保证贯彻 机场控制区 规划的前提下 可以适当发展 临港的 机场带动区 建设 客流中心 物流中心 北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建 设协调较好 新白云机场 风神汽 车城一期建成 开始建设与之相配 套的空港物流园区 联邦物流园 17 图图 1212 广州市域轨道交通线网结构图广州市域轨道交通线网结构图 空间战略 战略规划中相关项目论述实施情况 西联 加强广州同这些城市的联系与 协调发展 加强广佛都市圈的 建设 主要是交通的衔接 已开始修建广 佛地铁 铁路新客站及武广铁路 4 5 交通因素 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对城市空间格局的 演变具有引导作用 每一次交通线网的建设 和交通方式的改进都会推动城市空间格局的 演变 9 2005 年 广州市逐步经历了以公 交为主体 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 各种交通 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 多功能 多类型的城 市综合交通体系 便捷的交通 扩大了城市 通勤半径 必然产生城市人口的集聚 产业 集聚 10 发达的道路网络和公共交通网络 为城市用地扩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 对外交通的进一步完善直接影响城市空间扩 展方向 由于北部有天然屏障白云山 这就 决定着广州市对外轨道交通必然要向东北方 向延伸 而随着以广州南站 广州站 广州 东站为主 广州北站为辅的 三主一辅 的 客运枢纽和 7 个枢纽货运站的格局的形成和铁路网的完善 间接推动了广州城市形态向 东北部方向延伸 其次 城市内部的公共交通以及道路交通的进一步完善也推动了城市 用地扩展的形态与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