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部分文稿.doc_第1页
建筑设计部分文稿.doc_第2页
建筑设计部分文稿.doc_第3页
建筑设计部分文稿.doc_第4页
建筑设计部分文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设计部分文稿摘要本次毕业设计的内容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图文信息中心,建筑面积约为5000m2,共五层、两跨。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两部分。建筑设计是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综合考虑使用功能、施工、材料、建筑设备、建筑艺术及经济等。着重解决建筑布置与各种细部构造,最终确定设计方案,绘制出建筑施工图。结构设计是在建筑物初步设计的基础上确定结构方案。在进行荷载计算和构件截面估算后,选取了一榀框架进行计算,计算内容包括框架梁柱截面尺寸的选取及线刚度的计算、荷载计算、内力计算、内力组合、配筋计算等等。整个方案设计基本符合设计和结构要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完成结构部分的手算之后,还应用PKPM软件进行电算,并与手算结果进行对比,对配筋进行修改,并绘制出各楼层梁、板、柱、基础、楼梯的结构施工图。关键词:框架结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ABSTRACTThe graduation design content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office building, building area is about 5000 m2, a total of five layer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design include building design, structural design two parts. Under the premise of general planning,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sign plan descriptions and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he use function, construction, materials, construction equipment, construction art and economy, architectural design is done. Emphatically resolve the layout and architectural details of various structures, the final design and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drawings. The structure of the program is on the basis of preliminary design of the buildings. After estimating the load calculation and the component section, a frame is selected. Computing content includes frame beam-column section size selection, the line of the stiffness computation, load calculation, calculation of internal force, combination of internal forces, reinforcement calculation etc. The whole scheme is in accordance with basic requirements of the design and structure and has certain rationality. After completing the hand of the structural part, PKPM structural analysis software is also used to calculate the entire structure and the structural documents. finally ,complet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drawing of the draw. Key Words: frame structure; architectural design; structural design; reinforced concrete; independent foundation 第一章 建 筑 设 计1.1 建筑概况1.1.1 工程名称:九鼎集团办公楼设计1.1.2 工程位置:南通市郊区1.1.3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1.1.4 工程概况:工程占地面积约900 m2,建筑面积约5000m2;建筑层数为6层,建筑高度为26.2m ,一层层高5.2m ,二至六层每层层高4.2m ;建筑工程等级为二级(耐久年限为50-100年),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物耐火等级为级,屋面防水等级为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0.05g),第一组,抗震等级为四级;室内外高差0.45m ,基础顶面距离室外地面1.0m ,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楼内设有两个楼梯和两部电梯;该工程夏季主导风向为南、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1.2 建筑设计条件1.2.1 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防,抗震设计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1.2.2 基本风压: 0.45kN/m2,B类粗糙度;1.2.3 雪荷载标准值:0.25kN/m2;1.2.4 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地形平坦,土质分布具体情况见表,II类场地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60kPa。1.3 建筑设计1.3.1 功能布置一、平面设计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在高层建筑的一个结构单元内,宜使结构平面形状简单、规则,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均匀,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平面布置。本设计办公楼平面为长方形,采用了内廊式组合形式。窗和门的尺寸以及布置详见建筑设计总说明,其平面布置图如下图1.1。图1.1 结构平面图二、立面设计立面设计力求达到主题造型与城市环境相协调,充分体现图文信心中心建筑的风格特点,底部采用1.5m高的外墙干挂大理石,以体现图文信心中心的庄重感。为了满足采光和美观的要求设置的较大面积的玻璃窗、玻璃幕墙。其立面布置如图1.2。图1.2 结构立面图三、剖面设计建筑物剖面设计是对各房间和交通联系部分进行竖向的组合布局。它的主要内容有确定房间的剖面形状、建筑各部分的高度及建筑物的层数,进行建筑剖面组合,研究建筑空间的利用。本设计根据房间功能是图文信心中心的使用要求,结构布置简单,施工方便,节省空间等技术经济方面的要求选用矩形的剖面形状,室内装修要求获得良好的空间艺术效果,结合顶棚、地面的处理而使剖面形状富有一定的变化。根据建筑剖面组合和建筑空间利用的要求选择同一层平面所有房间高度一致,底层层高为4.2m,二六层层高为4.2m。其剖面图如图1.3。图1.3 结构剖面图四、交通组织设计交通联系部分是联系主要房间和辅助房间的纽带,建筑物各类用房通过交通联系部分得以正常运转并形成有机整体。交通联系部分包括水平交通联系部分和垂直交通联系部分两部分。交通联系部分设计的主要要求是联系通行方便,流线简捷明确;人流通畅,利于安全疏散;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在满足基本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省交通面积,提高建筑物的面积利用率。在水平交通联系部分设计中选用内廊式走道,宽度为2.4m ,长度为42m ,其中在走道中部设有消防楼梯,在走道中部设有电梯,消防楼梯和消防通道,并且在底层走道的东西侧各设有一个消防出口,该设计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的要求。走道的采光主要通过在走道两端设窗直接采光,利用门厅和楼梯间采光,在底层走道两端的门上设亮子三个方法来实现。在垂直交通联系部分设计中在建筑物的门厅处设置了一个双跑平行楼梯,并设置了防火门,加设了消防通道;在建筑物的门厅部位设置了两台电梯,单侧布置,轿厢尺寸为1950mm1750mm。门厅是建筑物主要出入口作为室内外过度空间,也是供建筑物内部各部分联系的交通中心。门厅布置在建筑物中部南侧,与内部走道相邻,对称布置,面积7.26.0=43.2m2,门厅处设置一个转门FM甲2722和两个内开式玻璃单门M5使得疏散安全,且具有良好的天然采光。门厅外的雨篷满足了门厅的防雨的要求。1.3.2 技术设计一、防火设计该工程防火等级为二级,建筑的内部装修、陈设均应做到难燃化,以减少火灾的发生及降低蔓延速度。公共安全出口设有三个,安全疏散距离满足房门至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最大距离小于35m,可以方便人员疏散,在疏散门处应设有明显的标志。各层均应设有手动、自动报警器及高压灭火水枪,满足间距50m的要求。二、抗震设计该工程所处地区地震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等级为四级,可以根据构造要求进行抗震设计。建筑的质量分布和刚度变化均匀,满足抗震要求。三、防水设计(1)屋面防水:屋面防水等级为级,采用两道防水设防,屋面做法详见建筑总说明,屋面排水采用女儿墙外排水,具体做法见建筑做法总说明。(2)卫生间防水:卫生间设置地漏,地面找坡2%,卫生间防水设计以不积水为原则。四、采光、通风设计对于有天然采光要求的房间,其深度常受采光限制。一般单侧采光的房间深度不大于窗上沿离地面高度的2倍。该工程中的门窗位置取得了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要求。五、建筑细部设计(1) 建筑热工设计应做到因地制宜,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要求,发挥投资的经济效益。(2) 建筑体型设计应有利于减少空调与采暖的冷热负荷,做好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以利节能。(3) 采暖地区的保温隔热标准应符合现行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4) 室内应尽量利用天然采光。(5) 为满足防火和安全疏散要求,设有两部楼梯,两部电梯。(6) 办公楼内的布置与装修以清新自然为主,卫生间的地面铺有防滑地板砖,墙面贴瓷砖。1.4 建筑构造做法1.4.1 屋面做法 上人屋面,SBS改性沥青卷材防水屋面。1保护层:40厚现浇C30细石混凝土,每2m留一分格缝,缝内用沥青胶嵌满;2防水层:20厚1:3防水水泥砂浆,喷涂2mm厚合成高分子防水层, 4厚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防水层(SBS改性沥青卷材);3结合层:配套基层及卷材胶粘剂;4找平层: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5保温层:25厚硬质聚氨酯发泡塑料;6找坡层:1:8水泥膨胀珍珠岩找坡i=2%,最薄处30厚;7结构层:10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8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1.4.2 楼面做法1面层 :10厚防滑彩色釉面砖;2结合层:30厚1:3干硬水泥砂浆结合层(表面撒2厚素水泥);3找平层:20厚水泥砂浆找平;4结构层:10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5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1.4.3 地面做法1面层 :10厚防滑彩色釉面砖;2结合层:30厚1:3干硬水泥砂浆结合层(表面撒2厚素水泥);3找平层:20厚水泥砂浆找平;4结构层:10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5100厚碎石或碎砖夯实;6素土夯实;1.4.4 外墙面做法 面砖饰面,聚苯板保温墙面。1面层:刷外墙防水涂料;2面层:6厚面砖(1:1水泥砂浆勾缝)饰面;3粘结层:10厚1:0.2:2水泥石膏砂浆;4找平层:10厚1:3水泥砂浆找平5刷界面处理剂一道;6基层墙体:3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1.4.5 内墙面做法 瓷砖墙面。1面层 :6厚白色釉面砖,白水泥擦缝;2结合层:10厚1:0.1:2.5水泥石灰膏砂浆结合层;3找平层:10厚1:3水泥砂浆打底;4刷一道加气混凝土界面处理剂;5基层墙体:24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1.4.6 雨篷做法1底层东山墙,西山墙,门厅处3个雨篷都选用玻璃钢雨篷。1.4.7 散水做法1细石混凝土散水,尺寸见施工图。1.4.8 门窗1见建筑设计总说明门窗表。1.4.9 楼梯电梯做法1首层楼梯:开间3600mm,进深6600mm,层高3600mm。踏步宽度:b=300mm,由2h+b=600mm,去踏步高度h=150mm;踏步数量:N=H/h=3600/150=24级, 梯井宽取160mm;梯段宽度:B=(3600-240-160)/2=1600mm;梯段踏步数:n1=n2=N/2=24/2=12级;梯段长度L1=L2=(n-1)b=(12-1)*300=3300mm;梯段高度H1=H2=n*h=12*150=1800mm;平台深度:B1不小于梯段宽度1600mm,取B1=1800mm; B2=6600-120-1800-3300=1380mm。栏杆高度900mm2二层以上楼梯:开间3600mm,进深6600mm,层高3300mm。踏步宽度:b=300mm,由2h+b=600mm,取踏步高度h=150mm;踏步数量:N=H/h=3300/150=22级, 梯井宽取:160mm;梯段宽度:B=(3600-240-160)/2=1600mm;梯段踏步数:n1=n2=N/2=22/2=11级;梯段长度:L1=L2=(n-1)b=(11-1)*300=3000mm;梯段高度:H1=H2=n*h=12*150=1800mm;平台深度:B1不小于梯段宽度1600mm,取B1=1800mm; B2=6600-120-1800-3000=1680mm。栏杆高度:900mm3电梯做法选用井道尺寸2200mm2200mm,轿厢尺寸1500mm1600mm。电梯井道四周的井壁为钢筋混凝土井壁;井道坑底采用混凝土垫层(厚度按缓冲器反力确定),并安装缓冲器;坑底和坑壁做防潮处理。电梯厅门门套构造:采用双扇推拉门,安装在井道壁内侧,电梯厅门的洞口做门套,采用大理石贴面,门套上方预留安装指示灯的孔洞位置。电梯厅门牛腿构造:采用钢筋混凝土牛腿,挑向井道壁内侧,牛腿上面用来安装推拉门的金属滑槽。4楼梯和电梯具体构造见施工图。1.4.10 室内装修做法1见建筑设计总说明室内装修明细表。第二章 结构设计2.1 工程概况该工程南通电大图文信息综合楼设计,框架结构,各层层高4.2m(底层高度由室内地面算至一层楼板顶面),上人屋面,女儿墙高度1.1m 。该工程的地质条件为:场地地势平坦,填土层约为0.3m ,以下依次为淤泥质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粘土,第三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 = 160kpa ,(Es = 3.6Mpa) 。该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风荷载(查荷载规范续表D.4)基本风压w = 0.45 kN/m2 。雪荷载:雪荷载标准值S = 0.25 kN/m2 。材料选用:柱混凝土等级为C40 ,其他构件混凝土等级为C30 ,钢筋为HRB335 ,HRB400 。2.2 柱网布置柱网布置如图2.1。图2.1 柱网布置图2.3 框架梁板柱截面尺寸确定2.3.1 框架梁截面尺寸确定1. 横向框架梁A-B B-D跨 l0=7.2m , 取h=600mm , 取b=300mm ,D-E跨 l0=6m , 取h=600mm , 取b=300mm ,2. 纵向框架梁A轴 l0=7.2m , 取h=400mm , 取b=200mm , B轴、D轴、E轴纵向框架梁截面尺寸同A轴框架梁,取h=400mm ,b=200mm ,3. 横向次梁L-1 l0=6.0m , 取h=400mm , 取b=200mm ,4纵向连梁LL-1 l0=7.2m , 取h=700mm , 取b=300mm ,5. 电梯间纵向次梁电梯间纵向次梁截面尺寸取与横向次梁L-1一样,h=400mm ,b=200mm 。2.3.2 框架柱截面尺寸确定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第11.4.11条 框架柱对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1) 矩形截面柱,抗震等级为四级或层数不超过2层时,其最小截面尺寸不宜小于300mm ,一、二、三级抗震等级且层数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 ;(2) 柱的剪跨比宜大于2 ;(3) 柱截面长边与短边对边长比不宜大于3 。1. 按轴压比初估框架柱截面尺寸框架柱受荷面积如图2.2所示,框架柱选用C40混凝土,fc=19.1N/mm2 ,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轴压比限值,由轴压比初步估算框架柱截面尺寸时,可按式计算,N值按式估算。图2.2 框架柱受荷面积简图1) 2轴与B轴相交中柱:q指每个楼层单位面积竖向荷载标准值(kN/m2),高规5.1.8条目前国内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由恒荷载和活荷载引起单位面积重力,框架与框架-剪力墙结构约为12 kN/m2-14 kN/m2 。因为bchc=600mm600mm=360000mm2 ,故取中柱截面尺寸为:600mm600mm 。2) 3轴与A轴相交边柱:考虑到边柱承受偏心荷载,且跨度较大,故取A轴边柱截面尺寸为:600mm600mm 。3) 2轴与C轴相交边柱:考虑到边柱承受偏心荷载,故取C轴边柱截面尺寸为:600mm600mm 。4) 1轴与A轴相交角柱:角柱虽然承受荷载较小,但由于角柱承受双向偏心荷载作用,受力复杂,故截面尺寸取与A轴边柱相同,即为:600mm600mm 。5) 1轴与C轴相交角柱:取与C轴边柱相同尺寸,即为:600mm600mm 。故,框架柱截面尺寸均为600mm600mm 。2. 校核框架柱截面尺寸是否满足构造要求1) 按构造要求框架柱截面尺寸不宜小于300mm ,满足要求;2) 为避免发生剪切破坏,柱净高与截面长边之比宜大于4,Hn取3.3m ,C轴角柱与边柱: ,(满足要求);A轴角柱与边柱、中柱: ,(满足要求);3) 框架柱截面长边与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 A、B轴柱: ,(满足要求);C柱: ,(满足要求)。2.3.3 板截面尺寸确定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第9.1.2条 现浇混凝土板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规定:(1) 板的跨厚比:钢筋混凝土单向板不大于30 ,双向板不大于40 ;无梁支承的有柱帽板不大于30 。预应力板可以适当增加;当板的荷载、跨度较大时,宜适当减小。(2)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厚度不应小于规定数值,由表可知双向板最小厚度为80mm ,单向板最小厚度为60mm 。1. 双向板:现浇混凝土板跨度为3.6m ,按跨厚比要求,,且现浇混凝土双向板最小厚度为80mm ,故选取板厚为100mm 。2. 单向板:每层走道设置为单向板,l=7.2m ,b=2.4m ,l/b=3 ,故选为单向板计算,板厚设计为100mm 。2.4 框架计算简图的确定及梁柱线刚度计算1. 确定框架计算简图框架计算单元如下图2.3所示阴影部分,取轴线上的一榀框架计算。假定框架柱嵌固于基础顶面,框架梁与柱刚接。由于各层柱截面尺寸不变,故梁跨等于柱截面形心轴线之间距离。底层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至二层楼面,基顶标高根据地质条件、室内外高差,暂定为-1.00m ,二层楼面标高为3.60m ,故底层柱高为4.60m 。其余各层柱高从楼面算至上一层楼面(即层高),均为3.30m 。图2.3 框架计算单元根据框架计算单元简图,绘制出框架计算简图,如图2.4所示。2. 框架梁柱线刚度计算在框架结构中,现浇楼板的板可以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增大梁的有效翼缘,增大梁的有效刚度,减少框架侧移,为考虑这一有利作用,在计算梁截面惯性矩的时候,对于中框架I=2I0(I0为梁的截面惯性矩),I0=bh3/12 。梁采用C30混凝土,由规范查得Ec=3.0107 kN/mm2 ,柱采用C40混凝土,由规范查得Ec=3.25107 kN/mm2 。左跨梁:右跨梁:底层中柱B:底层边柱A:底层边柱C:其余层中柱B:其余层边柱A:其余层边柱C:令 ,则其余各杆件相对线刚度为: 框架梁柱相对线刚度标注在框架计算简图中,如图2.4所示,作为计算各节点杆端弯矩分配系数的依据。图2.4 框架计算简图2.5 荷载计算2.5.1恒荷载标准值计算1. 屋面保护层:40厚现浇C30细石混凝土 防水层:20厚1:3防水水泥砂浆 喷涂2 厚合成高分子防水层 4厚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SBS) 结合层:配套基层及卷材胶粘剂 0.0找平层:20厚 1:3 水泥砂浆找平 保温层:25厚硬质聚氨酯发泡塑料 找坡层:1:8水泥膨胀珍珠岩找坡,i=2% ,最薄处30厚 结构层:10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 合计 : 2. 各层走廊楼面面层 :防滑地面砖面层 10厚面层, 20厚水泥砂浆打底,素水泥结合层一道 结构层:10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 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 合计 : 3. 标准层楼面面层 :10厚防滑彩色釉面砖 结合层:30厚1:3干硬水泥砂浆结合层 找平层:20厚水泥砂浆找平 结构层:10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 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 合计 : 4. 梁自重横向框架梁,A-B跨KL-1,bh=300mm800mm 梁自重: 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 合计 : 横向框架梁,B-C跨KL-2,bh=300mm650mm 梁自重: 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 合计 : A轴框架梁KL-3,B轴框架梁KL-4,C轴框架梁KL-5,纵向连梁LL-1,bh=300mm700mm 梁自重: 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 合计 : 横向次梁L-1,L-2,bh=200mm500mm 梁自重: 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 合计 : 5. 柱自重A轴,B轴框架柱,bh=600mm600mm 柱自重: 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 合计 : C轴框架柱,bh=500mm500mm 柱自重: 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 合计 : 6. 标准层外横墙(A-B跨)自重: 标准层外横墙(B-C跨)自重:外纵墙自重(结构层300厚)结构层:3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内面 :6厚白色釉面砖 10厚1:0.1:2.5水泥石灰膏砂浆 10厚1:3水泥砂浆打底 外面 :6厚面砖 10厚1:0.1:2.5水泥石灰膏砂浆 10厚1:3水泥砂浆打底 合计 : 标准层外纵墙自重:底层外纵墙自重: 底层外横墙(A-B跨)自重: 底层外横墙(B-C跨)自重: 女儿墙自重: 7. 内墙自重(结构层200厚,不考虑门窗洞,作偏大处理)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6厚釉面砖 4厚强力胶粉泥粘接层 防水层 9厚1:3水泥砂浆打底压实抹平 合计 : 标准层内纵墙自重: 底层内纵墙自重: 2.5.2 活荷载标准值计算1. 屋面和楼面活荷载标准值根据荷载规范 GB50009-2006查得:上人屋面: 办公室楼面: 走廊: 2. 雪荷载(屋面活荷载与雪荷载不同时考虑,两者中取较大值)雪荷载标准值 2.5.3框架梁板柱荷载传递简图双向板沿两个方向传递给支承梁的荷载划分是从每一区格板的四角与板边成45的斜线,这些斜线与平行于长边的中线相交,每块板都被划分为四小块。板传给短跨梁上的荷载为三角形,长跨梁上的荷载为梯形。对于梁自重或直接作用在梁上的其他荷载按实际情况考虑。为便于计算,通常需要将三角形或梯形荷载换算成等效均布荷载。等效均布荷载是按照支座固端弯矩等效的原则来确定。三角形荷载作用时转化为等效均布荷载:梯形荷载作用时转化为等效均布荷载 :其等效均布荷载简图如下图2.5。图2.5 三角形和梯形等效均布荷载转化板传递至梁上的三角形或梯形荷载简化为等效均布荷载后,荷载的传递示意图如图2.6。图2.6 板传荷载示意图2.5.4 横向框架在恒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1. 标准层恒荷载计算(1) qAD包括1)板A传递荷载;2)KL-1自重;3)KL-1上墙体自重。1) 板A传递荷载。板A面荷载为3.868kN/m2,传递给AD段梁荷载q1。梯形荷载:等效均布荷载:由于两边板A传递荷载,故, 。2) Kl-1自重。KL-1截面尺寸为bh=300mm800mm ,自重。3) KL-1上墙体自重。AD段墙体荷载为。4) qAD荷载小计。(2) qDB包括1)KL-1自重。1) Kl-1自重。KL-1截面尺寸为bh=300mm800mm ,自重。(3) qBC包括1)板A传递荷载;2)KL-2自重。1) 板A传递荷载。板A面荷载为3.868kN/m2,传递给AD段梁荷载q1。梯形荷载:等效均布荷载:由于两边板A传递荷载,故, 。2) Kl-2自重。KL-1截面尺寸为bh=300mm650mm ,自重。3) qBC荷载小计。(4) FA为KL-3传来集中力。包括1)板A传递荷载;2)KL-3自重;3)KL-3上墙体自重;4)横向次梁L-1传递集中荷载FL-1 。1) 板A传递荷载。板A面荷载为3.868kN/m2,传递给AD段梁荷载q1。三角形荷载:等效均布荷载:故,板A传递荷载 。2) Kl-3自重。KL-3截面尺寸为bh=300mm700mm ,自重。3) KL-3上墙体自重。4) 横向次梁L-1传递集中荷载FL-1 。 板A传递荷载。板A面荷载为3.868kN/m2,传递给L-1荷载为q1: 梯形荷载:等效均布荷载: 由于两边板A传递荷载,故, 。 L-1自重。L-1截面尺寸为bh=200mm500mm ,自重为。 L-1梁上墙自重。墙体荷载为。 FL-1计算。,由于集中力的一般1/2F传递到KL-3上,再有一般1/4F传递到A点,但左右两侧对称布置,故在计算单元内,有:。5) FA计算。(5) FB为KL-4传递集中力。包括1)板A传递荷载;2)KL-4自重;3)KL-4上墙体自重;4)板B传递荷载;5)横向次梁L-2传递集中荷载FL-2 。1) 板A传递荷载。板A面荷载为3.868kN/m2,传递给KL-4梁荷载为q1:三角形荷载:等效均布荷载:故,板A传递荷载 。2) Kl-4自重。KL-4截面尺寸为bh=300mm700mm ,自重。3) KL-4上墙体自重。梁上墙体荷载为。 4) 板B传递荷载。板B面荷载为3.320kN/m2,传递给KL-4的线荷载为:。 5) 横向次梁L-2传递集中荷载FL-2 。 左侧L-2传递荷载FL-2左。 由上面FA计算可知,板A传递荷载,L-2自重,L-2上墙体重。 FL-2左计算。,。 右侧L-2传递荷载FL-2右。 由上面FA计算可知,板A传递荷载,L-2自重。 FL-2右计算。, FL-2计算。 6) FB计算。(6) FC是由KL-5传递集中力。包括1)板A传递荷载;2)KL-5自重;3)KL-5上墙体自重;4)横向次梁L-2传递集中荷载FL-2 。1) 板A传递荷载。板A面荷载为3.868kN/m2,传递给KL-5梁荷载为q1:三角形荷载:等效均布荷载:故,板A传递荷载 。2) Kl-5自重。KL-5截面尺寸为bh=300mm700mm ,自重。3) KL-5上墙体自重。梁上墙体荷载为。4) 横向次梁L-2传递集中荷载FL-2 。由上面FB计算可知。5) FC计算。(7) FD是由LL-1传递集中力。包括1)板A传递荷载;2)LL-1自重;3) LL-1上墙体自重;4)板B传递荷载;5)横向次梁L-1传递集中荷载FL-1 。1) 板A传递荷载。板A面荷载为3.868kN/m2,传递给LL-1荷载为q1:三角形荷载:等效均布荷载:故,板A传递荷载 。2) LL-1自重。LL-1截面尺寸为bh=300mm700mm ,自重。3) LL-1上墙体自重。梁上墙体荷载为。4) 板B传递荷载。板B面荷载为3.320kN/m2,传递给KL-4的线荷载为:。5) 横向次梁L-1传递集中荷载FL-1 。6) FD计算。2. 屋面恒荷载计算(1) qAD包括1)板E传递荷载;2)KL-1自重。1) 板E传递荷载。板E面荷载为6.235kN/m2,传递给AD段梁荷载q1:梯形荷载:等效均布荷载:由于两边板E传递荷载,故, 。2) Kl-1自重。KL-1截面尺寸为bh=300mm800mm ,自重。3) qAD荷载小计。(2) qDB包括1)KL-1自重。1) KL-1自重。KL-1截面尺寸为bh=300mm800mm ,自重。(3) qBC包括1)屋面板E传递荷载;2)KL-2自重。1) 板E传递荷载。板E面荷载为6.235kN/m2,传递给AD段梁荷载q1:梯形荷载:等效均布荷载:由于两边板E传递荷载,故,。2) Kl-2自重。KL-2截面尺寸为bh=300mm650mm ,自重。3) qBC荷载小计。(4) FA为KL-3传来集中力。包括1)屋面板E传递荷载;2)KL-3自重;3)KL-3上女儿墙自重;4)横向次梁L-1传递集中荷载FL-1 。1) 板E传递荷载。板E面荷载为6.235kN/m2,传递给KL-3荷载q1:三角形荷载:等效均布荷载:故,板E传递荷载 。2) Kl-3自重。KL-3截面尺寸为bh=300mm700mm ,自重。3) KL-3上女儿墙自重。4) 横向次梁L-1传递集中荷载FL-1 。 板E传递荷载。 L-1自重。 L-1梁上墙自重。墙体荷载为。 FL-1计算。,由于集中力的一般1/2F传递到KL-3上,再有一般1/4F传递到A点,但左右两侧对称布置,故在计算单元内,有:。5) FA计算。(5) FB为KL-4传递集中力。包括1)屋面板E传递荷载;2)KL-4自重;3)屋面板F传递荷载;4)横向次梁L-2传递集中荷载FL-2 。1) 板E传递荷载。2) Kl-4自重。自重。 3) 屋面板F传递荷载。屋面板F面荷载为6.235kN/m2,传递给KL-4的线荷载为:。 4) 横向次梁L-2传递集中荷载FL-2 。 5) FB计算。(6) FC是由KL-5传递集中力。包括1)屋面板E传递荷载;2)KL-5自重;3)KL-5上女儿墙自重;4)横向次梁L-2传递集中荷载FL-2 。1) 屋面板E传递荷载。屋面板E传递荷载 。2) Kl-5自重。自重。3) KL-5上女儿墙自重。4) 横向次梁L-2传递集中荷载FL-2 。由上面FB计算可知。5) FC计算。(7) FD是由LL-1传递集中力。包括1)屋面板E传递荷载;2)LL-1自重;3)屋面板F传递荷载;4)横向次梁L-1传递集中荷载FL-1 。1) 板E传递荷载。屋面板E传递荷载 。2) LL-1自重。自重。3) 屋面板F传递荷载。5) 横向次梁L-1传递集中荷载FL-1 。6) FD计算。3. 横向框架在恒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根据以上框架在恒荷载作用下荷载计算,画出轴线框架在恒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恒荷载未叠加前如图2.7(a),恒荷载叠加后如图2.7(b) 。图2.7(a) 轴线框架在恒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单位:F:kN,q:kN/m)图2.7(b) 轴线框架在恒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单位:F:kN,q:kN/m)2.5.5 横向框架在活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1. 标准层活荷载计算(1) qAD包括1)板A传递荷载。1) 板A传递荷载。板A面荷载为2.0kN/m2,传递给AD段梁荷载q1:梯形荷载:等效均布荷载:由于两边板A传递荷载,故, 。2) qAD荷载小计。(2) (3) qBC包括1)板A传递荷载。1) 板A传递荷载。2) qBC荷载小计。(4) FA为KL-3传递集中力。包括1)板A传递荷载;2)横向次梁L-1传递集中荷载FL-1 。1) 板A传递荷载。板A面荷载为2.0kN/m2,传递给AD段梁荷载q1:三角形荷载:等效均布荷载:故,板A传递荷载 。2) 横向次梁L-1传递集中荷载FL-1 。 板A传递荷载。 FL-1计算。,由于集中力的一般1/2F传递到KL-3上,再有一般1/4F传递到A点,但左右两侧对称布置,故在计算单元内,有:。3) FA计算。(5) FB为KL-4传递集中力。包括1)板A传递荷载; 2)板B传递荷载;3)横向次梁L-2传递集中荷载FL-2 。1) 板A传递荷载。 。 2) 板B传递荷载。板B面荷载为2.50kN/m2,传递给KL-4的线荷载为:。 3) 横向次梁L-2传递集中荷载FL-2 。 4) FB计算。(6) FC是由KL-5传递集中力。包括1)板A传递荷载;2)横向次梁L-2传递集中荷载FL-2 。1) 板A传递荷载。 。2) 横向次梁L-2传递集中荷载FL-2 。由上面FB计算可知。3) FC计算。(7) FD是由LL-1传递集中力。包括1)板A传递荷载;2)板B传递荷载;3)横向次梁L-1传递集中荷载FL-1 。1) 板A传递荷载。 。2) 板B传递荷载。5) 横向次梁L-1传递集中荷载FL-1 。6) FD计算。2. 屋面活荷载计算(1) qAD包括1)屋面板E传递荷载。1) 屋面板E传递荷载。板E面荷载为2.0kN/m2,传递给AD段梁荷载q1:梯形荷载:等效均布荷载:由于两边板E传递荷载,故, 。2) qAD荷载小计。(2) (3) qBC包括1)屋面板E传递荷载。1) 屋面板E传递荷载。2) qBC荷载小计。(4) FA为KL-3传来集中力。包括1)屋面板E传递荷载;2)横向次梁L-1传递集中荷载FL-1 。 由于上人屋面活荷载与办公室楼面活荷载相同,都为2.0kN/m2,故,FA计算与标准层相同,。(5) FB为KL-4传递集中力。包括1)屋面板E传递荷载;2)屋面板F传递荷载;3)横向次梁L-2传递集中荷载FL-2 。1) 板E传递荷载。 2) 屋面板F传递荷载。屋面板F面荷载为2.0kN/m2,传递给KL-4的线荷载为:。 3) 横向次梁L-2传递集中荷载FL-2 。 4) FB计算。(6) FC是由KL-5传递集中力。 由于上人屋面活荷载与办公室楼面活荷载相同,都为2.0kN/m2,故,FC计算与标准层相同,。(7) FD是由LL-1传递集中力。FD与FB相同,。3. 横向框架在活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根据以上框架在活荷载作用下荷载计算,画出轴线框架在活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活荷载未叠加前如图2.8(a),活荷载叠加后如图2.8(b) 。图2.8(a) 轴线框架在活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单位:F:kN,q:kN/m)图2.8(b) 轴线框架在活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单位:F:kN,q:kN/m)2.5.6 横向框架在风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该办公楼为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室内外高差0.45m,基本风压w0=0.45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结构总高度为21.10m。1. 各层楼面处集中风荷载标准值计算(1) 框架风荷载负荷宽度 轴线框架负荷宽度B=(7.2m + 7.2m)/2=7.2m 。 (2) 计算风振系数z ,故应考虑风振系数z,由,查表可知脉动增大系数=1.234;由H/B=21.750/15.900=1.3681.0 ,H=21.750m30m ,查表可知脉动影响系数=0.46 。风振系数z计算过程详见下表2.1。表2.1 风振系数z计算过程层号离地面高度/m相对高度Z/Hzzz14.050.21.2340.460.081.001.04527.350.31.2340.460.171.001.096310.650.51.2340.460.381.021.211413.950.61.2340.460.451.111.230517.250.81.2340.460.741.201.350620.550.91.2340.460.861.261.3871. 各层楼面处集中荷载标准值计算,其中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