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参考文献资料1、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综述2、论语句法研究3、孟子中的“之”字4、孟子中的“其”字5、左传被动句研究6、先秦“是”的用法及其发展7、韩非子中的被动句8、先秦双宾语句的类型9、“被”字的词义演变10、从韩非子看先秦的副词11、从庄子看先秦的宾语前置句12、苟子副词研究13、先秦修辞方式研究14、战国策中的“是”字15、国语中的判断句16、国语中的被动句17、试论词义的演变类型18、词义引申的原则和方法19、试论汉字形体演变对字形结构分析的影响20、古今修辞方式的比较21对汉字性质的认识22学习音韵学的心得综述23段玉裁说文解字对词义引申的分析24对确认古代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它关系)的看法25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26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篇幅不宜过大)27古代汉语“之”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28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29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30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一) 语音研究专著:王 力汉语音韵学,中华书局,1956。丁声树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中华书局,1981。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商务印书馆,1941。李 荣音韵存稿,商务印书馆,1982。李新魁汉语等韵学,中华书局,1983。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中华书局,1956。史存直汉语语音史纲要,商务印书馆,1981。唐作藩汉语音韵学常识,新知识出版社,1958。杨耐思中原音韵研究,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殷焕先反切释要,山东人民出版社,1979。张世禄中国古音学,商务印书馆,1930。赵 诚中国古代韵书,中华书局,1980。周祖谟汉语音韵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57。李思敬音韵,商务印书馆,1985。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商务印书馆,1980。潘悟云汉语历史音韵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论文:郭锡良也谈上古韵尾的构拟问题,语言学论丛第14辑,1987。郭锡良历史音韵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载古代汉语(3),2002。崔枢华说文今音讨论,载古代汉语(4),2002。李新魁重纽研究,载语言研究(2),1984。黎新第20世纪中国近代音研究分期和研究观念的发展,载古代汉语(2),2002。刘 静从元曲异文看清声母入声字的归类,载古代汉语(1),2003。梅祖麟四声别义中的时间层次,载中国语文(6),1980。麦 耘汉语历史音韵研究中若干问题之我见,载古代汉语(4),2003。潘文国汉语音韵研究中难以回避的论争,载古代汉语(4),2002。潘悟云反切行为与反切原则,载中国语文(2)期,2001。邵荣芬切韵的性质和她在汉语语音史上的地位,载中国语文(4),1961。时建国上古汉语复声母研究中的材料问题,载古代汉语(2),2002。王洪君汉语语音词的韵律结构,载中国语文(3),1996。雅洪托夫上古汉语的复辅音声母,载汉语史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杨剑桥切韵的性质和古音研究,载古代汉语(2),2004。杨亦鸣 王为民说“韵”和“韵部”,载中国语文(3),2002。郑张尚芳上古声母系统及演变规律,载语言研究增刊,1991。周法高论上古音和切韵音,载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3),1970。 (二)词汇研究专著:陈宝勤汉语造词法研究,巴蜀书社,2002。陈光磊汉语词法论,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董绍克汉语方言词汇差异比较研究,民族出版社,2002。符淮青词义的分析和描写,语文出版社,1996。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韩宝育语言与人的意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李海霞汉语动物命名研究,巴蜀书社,2002。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李如龙汉语地名学论稿,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李如龙、苏新春词汇学理论与实践,商务印书馆,2001。刘叔新词汇学和词典学问题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汉语描写词汇学,商务印书馆,1990。词汇学问题新探,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刘晓红结构词汇学,韩国新星出版社,2002。陆志韦等汉语的构词法,科学出版社,1957。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任学良汉语造词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苏新春汉语词义学,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当代中国词汇学,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王艾录 司富珍语言理据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汉语理据词典,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 汉语的语词理据,商务印书馆,2001。王洪君汉语非线性音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王 立汉语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吴安其汉藏语同源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伍宗文先秦汉语复音词研究,巴蜀书社,2001。万艺玲等词汇应用通则,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徐通锵语言论,东北师大出版社,1997。杨 琳汉语词汇与华夏文化,语文出版社,1996。杨锡彭汉语语素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张 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张寿康构词法和构形法,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张永言词汇学简论,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周 荐词语的意义和结构,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 汉语词汇研究史纲,语文出版社,1995。 词汇学问题,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汉语词汇新讲,语文出版社,2000。朱文俊人类语言学论题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论文:程湘清先秦双音词研究,载先秦汉语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论衡中联合式复合词的语义构成,载中国语文(5),1983。邓志强幽明录复音词构词方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1。董为光汉语词汇双音代换管窥,载语言研究(2),1992。冯胜利论汉语的“韵律词”,载中国社会科学(1),1996。 汉语双音化的历史来源,载从语义信息到类型比较,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付有杰词的理据及其文化涵义,载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6),1997。郭曙论、吴颖对动词构词规律的探讨,载洛阳大学学报(1),2002。胡运飚汉语词汇复音化原因的哲学探讨,载贵州民族学报(1),1991。华玉明、姚双云动词重叠及其功能的历史发展,载长沙电力学院学报(1),2003。华玉明双音节动词重叠式aabb的状态形容词功能,唐都学刊(2),2003。黄布凡主编藏缅语族语言词汇,中央民族出版社,1992。黄 行语言的系统状态和语言类型,载民族语文(3),1998。黄志强论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原因,载复旦大学学报(1),1990。李冀宏论汉语中外来词的借用,载长沙交通学院学报(4),1998。吕叔湘现代汉语单双音节问题初探,载中国语文(1),1963。吕云生论汉语并列复合词形成的条件与原因,载古汉语研究(4),1990。刘均杰颜色词的构成,载语言教学与研究(2),1985。刘剑三海南临高话中的汉语借词,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1994。刘叔新汉语复合词内部形式的特点与类别,载中国语文(3),1985。马庆株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范围和分类,载中国语言学报(6),1995。毛修敬动词重叠的语法性质、语法意义和造句功能,载语文研究(2),1985。宋子然从汉人训诂看上古并列复合词的构成及其特点,载四川师院学报(2) 1985。苏新春汉语双音化的根据和动因,载广州师院学报(4),1990。沈怀兴复音单纯词、重叠词、派生词的产生和发展汉语词汇复音化发展续探,载汉字文化(1),2001。石定栩汉语的定中关系动名复合词,载中国语文(6),2003。石 锓古汉语复音词研究综述,载湖北师范学院学报(3),1999。唐钰明金文复音词简论,载人类学论文选,中山大学出版社,1986。伍铁平论词义、词的客观所指和构词理据,载现代外语(1),1994。伍云姬 谈雌雄动物名称的演变,载汉语研究在海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再论雌雄动物性别标志的演变,南昌会议论文,2002。王春玲吴越春秋复音动词结构特点研究,载语言研究(4),2002。王继红重叠式状态词的语法化考察,载语言研究(2),2003。王 立汉语构词范式初探,载山西大学学报(1),2000。王 伟从汉语摹状动词的构造看修辞的微观效应,载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2001。王 忻从颜氏家训管窥魏晋时期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发展,载语言研究(3),1998。王彦锐汉语外来词的历史进程及其社会文化性浅析,载陕西经贸学院学报(3)2002。向 熹诗经里的复音词,载语言学论丛(第六辑),1980。徐 丹从动补结构的形成看语义对句法结构的影响,载语文研究(2),2001。杨 钢试论汉语复音化与语音简化的关系,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5),1989。杨 琳汉语词汇复音化新论,载烟台大学学报(4),1995。杨亦鸣、余光武汉语词法:语言学和认知的研究评述,载当代语言学(1)2003。苑春法、黄昌宁基于语素数据库的汉语语素及构词研究,载世界汉语教学(2),1998。余志鸿语言接触与语言结构的变异,载民族语文(4),2000。 赵长才汉语述补结构的历时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00。赵金铭诗经中的形容词研究,载先秦汉语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张 敏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载国外语言学(2),1997。张清常汉语的颜色词(大纲),载语言教学与研究(3),1991。周 荐复合词词素间的意义结构关系,载语言研究论丛(6),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汉语构词和词构(上、中、下),载日本立命馆言语文化研究,第13卷4号、第14 卷1号、第14卷2号,2002。周日建颜氏家训复音词的构词方式,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1998。论词的构成、结构和地位,载中国语文(2),2003。(二)语法研究1主要语法研究论著a、专著类管燮初殷虚甲骨刻辞的语法研究,中国科学院,1953。管燮初西周金文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1。刘世儒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中华书局,1965。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1982年新1版,1942。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学林出版社,1985。马建忠(清)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1983年新1版。王力汉语史稿(中册),中华书局1980年新1版,1958。王力汉语语法史,商务印书馆,1989。向熹简明汉语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语文出版社,2001。张玉金甲骨文语法学,学林出版社,2001。张玉金西周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室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周法高中国古代语法称代编,台湾,台联国风出版社,1959。周法高中国古代语法造句编(上),台湾,台联国风出版社,1961。b、专题类(1)被动句唐钰明论上古汉语被动式的起源、论先秦汉语被动式的发展、汉魏六朝被动式略论、唐至清的“被”字句,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唐钰明卷页239303,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张蓉、余颖汉语被动式研究综论,武汉交通干部学院学报20033:6771。(2)判断句唐钰明上古判断句的变换分析(自选集页229232);唐钰明上古判断句辨析(同上页233238);唐钰明中古“是”字判断句述要(同上页239250);洪波先秦判断句的几个问题,南开学报20005:5054。(3)处置式陈初生早期处置式略论,中国语文19833;杜敏早期处置式的表现形式及其底蕴,陕西师大学报19964:112114;曹广顺、遇笑容中古译经中的处置式,中国语文20006;何亚南汉语处置式探源,南京师大学报20015:143149;吴福祥再论处置式的来源,语言研究20033:114。(4)动补式余健萍使成式的起源和发展,语法论集第2辑(中华书局1957年版):114126;宋绍年汉语结果补语式的起源再探讨,古汉语研究19942:4245;曹国安使成式产生时期的确认,湖南师大学报19981:111114;梁银峰先秦汉语的新兼语式兼论结果补语的起源,中国语文20014:354363。(5)兼语句李靖之先秦兼语式的结构形式,古汉语研究19912:3437下转33;郑继娥甲骨文中的连动句和兼语句,古汉语研究19962:2931;张景霓西周金文的连动式和兼语式,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93:107109;甘露睡虎地秦简中的连谓句和兼语句,青海师专学报20013:3941;张玉金论殷墟甲骨文中的兼语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1:5159。(6)介词于赵仲邑论古代汉语介词“于”、“於”、“乎”,中山大学学报19644:98109;解惠全、洪波“于”“於”介词用法源流考,语言研究论丛(5辑):116139,南开大学出版社1988年4月版;赵诚金文的“于”,语言研究19962:105116;郭锡良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中国语文19972:131138。以郭锡良介词“以”的起源和发展,古汉语研究19981:15。其他吉仕梅睡虎地秦墓竹简介词考察,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5:98102;陈昌来介词的发展历程和虚化机制,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1522。(7)连词周生亚并列连词“与”、“及”用法辨析,中国语文19892:137142;李英哲、卢卓群汉语连词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特点,湖北大学学报19974:4955;李杰群连词“则”的起源和发展,中国语文20016:525530。(8)语气词郭锡良先秦语气词新探(一)(二),古汉语研究1988年创刊号5055下转49,19891:7482;朱承平先秦汉语句尾语气词的组合及组合层次,中国语文19984:299303。(9)助词俞允海古汉语助词研究要略,嘉兴师专学报19832。(10)副词何莫邪马王堆汉墓老子手抄本和秦律残卷中的“弗”,古汉语研究19924:2839;瑞士高思曼否定词“弗”的用法, 古汉语研究19934:19;陈克炯先秦程度副词补论,古汉语研究19983:3844。(11)名词梁银峰甲骨文名词语法研究,西南师大硕士论文,1998年4月;张文国左传名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2月;郭锡良先秦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发展,中国语文20003:195204;王珏现代汉语名词研究,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1月。(12)动词陈年福甲骨文动词词汇研究,巴蜀书社2001年。(13)形容词杨建国先秦汉语的状态形容词,中国语文19796:426436;程娟试论金瓶梅单音形容词的构词特征,古汉语研究19992:8589;杨逢彬关于殷墟甲骨刻辞的形容词,古汉语研究20011:6369。(14)称数法韩陈其谈谈古汉语中的分数表示法,中国语文通讯19842:2428;胡长青先秦分数表示法及其发展,古汉语研究19963:4549;骆晓平“大数冠小数”约数表示法源流略考,中国语文19965:369376;徐莉莉马王堆汉墓帛书(肆)所见称数法考察,古汉语研究19971:1923下转41。(15)量词刘世儒汉语动量词的起源,中国语文19596:263264;黄盛璋两汉时代的量词,中国语文19618:2128;黄载君从甲文、金文量词的应用,考察汉语量词的起源与发展,中国语文19646:432441;唐钰明古汉语动量词表示法探源,古汉语研究19901:7173下转53;贝罗贝上古中古汉语量词的历史发展,语言学论丛21辑,商务印书馆1998年;李若晖殷代量词初探,古汉语研究20002:7984。(16)代词人称代词黄盛璋古汉语的人身代词研究,中国语文19636:443472;郭锡良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起源和发展,语言学论丛第6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李开战国时代第一人称代词“我”“吾”用法种种,南京大学学报19843:8491。指示代词向熹关于“他”的上古用法,中国语文19653:251;黄盛璋先秦古汉语指示词研究,语言研究19832;崔立斌孟子的指示代词,语文研究19933:1623下转15;钱宗武、陈宁“厥”、“其”在上古的历时演变,长沙水电师院学报19942:97100转96;郭锡良试论上古汉语指示代词的体系,汉语史论集7596,商务印书馆1997年。疑问代词贝罗贝、吴福祥上古汉语疑问代词的发展与演变(之一),中国语文20004:311326;靳焱、倪兰疑问代词研究综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4:273275。2各类索引中国语言学论文索引(甲、乙编),商务印书馆1978、1983年。甲编收集了解放前发表的语言学论文题目,乙编收集了1960年以后发表的语言学论文题目。孙力平、廖晓桦古汉语语法研究论文索引(19002000),商务印书馆2003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复印报刊专题资料“语言文字学”部分、吉林省图书馆学会编中国语言学论文索引、董树人主编语言学论文索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上海图书馆编报刊资料索引及中国期刊网(cnki)1994年以来的语法研究论文。(三)文字研究第一手文字材料可以大致分为古文字材料、现代汉字材料和民族古文字材料三种,此处我们重点介绍一下古文字资料。1甲骨文(1)著录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彭邦炯、谢济、马季凡甲骨文字合集补编,语文出版社,1999年。李学勤、齐文心、艾兰英国所藏甲骨集(下编上下册)、(上编上下册),中华书局,1992、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小屯南地甲骨下册(第一分册释文、第二分册索引)、小屯南地甲骨上册(第一、二分册和附册),中华书局,1983、1980年。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甲骨文合集,中华书局,19791982年。(2)工具书孙海波甲骨文编,中华书局,1965年。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巴蜀书社,1988年。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中华书局,1996年。松丸道雄、高岛谦一甲骨文字字释综览,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93年。姚孝遂主编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中华书局,1988年。姚孝遂主编殷墟甲骨刻辞类纂,中华书局,1989年。宋镇豪主编百年甲骨学论著目录,语文出版社,1999年。濮茅左甲骨学与殷商史论著目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胡厚宣编五十年甲骨学论著目,中华书局,1952年。饶宗颐主编甲骨文通检(第一分册先公、先王、先妣、贞人,第二分册地名,第三分册天文气象,第四分册职官人物,第五分册田猎与祭祀),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9、1994、1995、1995、1998年。2金文(1)著录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中华书局,1984年1994年。刘雨、卢岩编著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中华书局,2004年。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中华书局,1983年。(2)工具书容庚编著金文编,中华书局,1985年。周法高主编;张日昇, 徐芷仪, 林洁明编纂金文诂林,香港中文大学,1963年。周法高编撰金文诂林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2年。张亚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中华书局,2001年。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编金文引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马承源主编商周青铜器铭文选,文物出版社,1990年。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科学出版社,1957年。孙稚雏编青铜器论文索引,中华书局,1986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11 687-201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2026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微专题106讲80.双曲线渐近线的十二个门考点含答案
- 2026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微专题106讲76.圆的双切线问题与应用含答案
- 1.3 潜望镜的秘密(教学课件)-五年级科学上册同步课堂(青岛版)
- 解析卷-人教版8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专项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 DB36T 754-2013 油茶树整形修剪技术规程
- DB22-T 486.9-2024 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规范 第9部分: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
- 安全培训牌板氛围营造课件
- 2025年智能体安全实践报告
- 安全培训照片3人课件
- 【培训课件】商务礼仪培训教材(非常全面系统)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 途虎服务流程
- 固体物理实验方法课件
- 中医规培教学查房课件
- GB/T 3477-2023船用风雨密单扇钢质门
- CRH380B型动车组制动系统
- 作文方格纸400字
- 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输液港)-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2023
- SH石油化工金属管道布置设计规范
- 福州市鼓西街道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202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