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述u 斯密的绝对优势论 18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首先建立了市场经济学分析框架。在其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斯密提出了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的理论,并以此作为反对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和保护贸易政策的重要武器。一、斯密的自由贸易思想斯密的自由贸易思想是其自由竞争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和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比别国劳动生产率高,则在该产品的生产具有绝对优势。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不具绝对优势的产品。二、绝对优势模型1.基本假设两个国家,两种产品 两种产品的生产只需一种生产要素:劳动两国不同产品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生产要素(劳动)供给是一定的。要素能在一国不同部门间流动,但不能在国家间流动 规模报酬不变。即生产要素从一个部门转向另一个部门时,增加生产产品的机会成本保持不变。完全市场竞争 各国产品的价格等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无运输成本 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 两国的生产要素均被充分利用2.生产、贸易模式和贸易所得设有中国、美国两个国家,生产大米、小麦两种产品,两国的劳动力资源都是100人;设若两国所有的劳动力用于生产大米,中、美的产出分别是100吨、80吨,若两国所有的劳动力用于生产小麦,中、美的产出分别是50吨、100吨生产可能性大米(吨)小麦(吨)大米的机会成本中国100500.5(小麦)美国801001.25(小麦)(1)生产、贸易模式绝对优势的比较:劳动生产率(Qj/L) 中国在大米生产上有绝对优势,美国在小麦生产上有绝对优势大米小麦中国10.5美国0.81.0生产成本(aLj) 中国在大米生产上有绝对优势,美国在小麦生产上有绝对优势大米aLR小麦aLW 大米的机会成本(aLR/ aLW)中国1.02.00.5美国1.251.01.25 大米的机会成本= aLR/ aLW=w aLR/w aLW=PR/PW根据绝对优势理论,中国应专门生产大米,美国专门生产小麦,然后进行交换。(2)贸易所得设封闭条件下,中、美两国将劳动资源平均分布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则:大米(吨)(吨)小麦中国5025美国4050自由贸易条件下,按照绝对优势论,中国专业生产大米,美国专业生产小麦,大米(吨)(吨)小麦中国1000美国0100设中、美两国按照1:1的比例进行交换(即PR/PW=1),中国用50吨大米与美国交换得到50吨小麦,大米(吨)(吨)小麦中国5050美国5050显然,经过分工和交换,使用同样的劳动,中国比原来自己生产多得到25吨小麦,美国比原来自己生产多得到25吨大米。(3)交易价格究竟以什么价格进行交换,取决于国际市场上两种产品的供求。对于中国来说,贸易前国内大米与小麦的价换比例是1大米=0.5小麦,对于美国来说,贸易前国内交换比例是1.25小麦=1大米;若国际市场上大米与小麦的交换比例低于0.5(1单位大米换得的小麦小于0.5),显然中国不会愿意参加贸易,因为同样的大米所换取的小麦比原来还少;若国际市场上大米与小麦的交换价格高于1.25(1单位小麦换得的大米少于0.8大米),则美国不愿参加贸易,因为同样多的小麦所换取的大米比原来要少。所以,国际贸易的交换价格应该位于封闭条件下,两国国内交换价格之间。即: (PR/PW)C (PR/PW)w (PR/PW)A图形:三、评述:绝对优势论是刻指出了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巨大意义。各国之间根据各自的优势进行分工,通过国际贸易使各国都能得利。其错误主要表现在,认为交换引起分工,而交换又是人类本性所决定的。事实上,交换以分工为前提,在历史上分工早于交换。同时,交换也不是人类本性的产物,而是社会生产方式和分工发展的结果。 绝对成本说解决了具有不同优势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和交换的合理性。但是,这只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特例。如果一个国家在各方面都处于绝对的优势,而另一个国家在各方面则都处于劣势,那么,它们应该怎么办?对此,斯密的理论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大卫李嘉图的功劳。u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 1817年,李嘉图(David Ricardo)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及税赋原理,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一、李嘉图的贸易思想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给社会带来利益并非因为一国商品价值总额的增加,而是因为一国商品总量的增长。国际贸易之所以对国家有利,是因为“它增加了用收入购买的物品的数量和种类,并且由于商品丰富和价格低廉而给节约和资本积累提供刺激。”李嘉图指出,当一个人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比另一个人具有绝对优势时,如何进行分工就取决于比较优势的大小,即两人在两种产品生产上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当一个人在两种产品的生产商都具有绝对优势时,相对于另一个人来说,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的优势程度更大一些,我们就说他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二、比较优势论的模型1.基本假设:除了第3个假设“两国不同产品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不同外,其他均相同。在比较优势论中,两国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2.贸易模型设有中国、美国两个国家,生产大米、小麦两种产品,两国的劳动力资源都是100人;设若两国所有的劳动力用于生产大米,中、美的产出分别是100吨、150吨,若两国所有的劳动力用于生产小麦,中、美的产出分别是50吨、100吨生产可能性大米(吨)小麦(吨)大米的机会成本中国100500.5(小麦)美国15010015/10(小麦)(1)生产、贸易模式相对对优势的比较:相对劳动生产率(Qj/L) A的相对劳动生产率=A的劳动生产率/B的劳动生产率大米小麦大米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中国10.52美国1.51.01.5美国劳动生产率/中国劳动生产率1.52 中国生产大米的相对劳动生产率(2)高于美国(1.5),美国生产小麦的相对劳动生产率(10/15)高于中国(0.5),所以中国分工生产大米,美国分工生产小麦。相对生产成本(aLj) A的相对成本= A的单位劳动投入/ B的单位劳动投入大米aLR小麦aLW 大米的相对成本(aLR/ aLW)中国1.02.00.5美国10/151.010/15中国生产大米的相对成本(0.5)低于美国(10/15),美国生产小麦的相对成本(1.5)低于中国(2),所以中国在生产大米上具有比较优势,美国在生产小麦上具有比较优势机会成本:一国在一种产品上是否具有比较优势还可以用该产品的机会成本来衡量。 大米的机会成本=减少的小麦的产量/增加的大米的产量=1/( aLW / aLR)= aLR/ aLW=w aLR/w aLW=PR/PW中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小于美国(美国生产小麦的机会成本小于中国。一国生产产品的机会成本低,说明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根据相对优势理论,中国应专门生产大米,美国专门生产小麦,然后进行交换。(2)贸易所得设封闭条件下,中、美两国将劳动资源平均分布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则:大米(吨)(吨)小麦中国5025美国7550自由贸易条件下,按照比较优势论,中国专业生产大米,美国专业生产小麦,大米(吨)(吨)小麦中国1000美国0100设中、美两国按照1:1的比例进行交换(即PR/PW=1),图:P62图中,在新的国际市场交换价格下,中、美两国的消费点都在更高的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表明通过分工和贸易,两国均获得了更大的利益。(3)贸易三角分工所得:资源在生产领域的更有效配置所得。交换所得:产品在消费领域的重新配置所得。即:不改变生产,由于价格的改变,中国可以以更高的交换比列在国际市场以大米换取小麦,美国可以以更高的交换比例在国际市场上以小麦换取大米,从而给各国带来的利益。P64图小结: 李嘉图模型中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和所得:(1)发生贸易后各国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没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造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没有比较有事的产品(进口产品)价格下降。(2)相对价格的变化促进各国实行专业分工,专门从事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放弃生产不具比较优势的产品。(3)在新的贸易下,各国的社会福利水平提高。贸易所得来自于产品的消费和生产两个方面的有效配置。通过贸易,一国可以消费超出其生产能力的产品。u 克鲁格曼模型假定一个基于内部规模经济的产品市场由数家厂商组成,这些厂商生产具有差异的同种产品产品不完全相同但相互可替代。各厂商均是其特有产品的唯一生产者,但对其产品的需求取决于同行业其他厂商生产的类似产品的数量及价格。代表性厂商的成本: 总成本 TC=F+cQ (1) 平均成本 AC=C/Q=F/Q+c (2)其中:F是固定成本,c是边际成本,Q是产量一般而言,对某一行业产品的需求越大和竞争对手的价格越高,则单个厂商销售量就越大;反之,若行业中竞争者增多,自己的价格升高,则该厂商销售量就越少。用下式来表述符合上述特征的单个厂商的产品销售量: Q=S1/nb(P-) (3)其中:Q是某个厂商的销售量,S是行业的总销售量,n是行业中的厂商数目,P是该厂商的产品价格,是竞争者的平均价格。上式隐含如下结论:若所有厂商制定相同的价格,则每家分享1/n的市场份额;价格高于其他厂商平均水平的厂商只能有较小的份额;反之,价格低于平均水平则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假定:行业的总销售额S不受平均价格的影响,即任何厂商赢得顾客获得市场意味着其他厂商失去顾客。行业中所有厂商是对称的,即所有厂商的需求曲线、成本函数完全一致(尽管他们生产、销售不同的产品)。1.PP-CC曲线:为分析整个行业的问题,评估国际贸易对行业的影响,需要确定厂商数n和他们的平均价格。确定n和的方法是:首先,推导出厂商数与一个典型厂商的平均成本的关系.我们用正比例关系来概括:厂商数越多,但各厂商的产出越少,因而平均成本越高;其次厂商数和各厂商价格之间的关系。用反向关系来概括:厂商数越多,厂商间的竞争越激烈,因而各厂商定价越低;最后,确定均衡厂商数和价格。当单个厂商价格高于平均成本时,其他厂商会进入该行业,当价格低于平均成本时,一些厂商退出。所以,从长期看,厂商数由连接平均成本与n的曲线和连接价格与n的曲线的交点决定。厂商数和平均成本。由于模型中各厂商是对称的,因而在均衡时,他们制定的价格相同。当P=时,由等式(3)得到Q=S/n,即各厂商产出是全行业销售量的1/n。由Q= S/n代入等式(2),得到: CC 曲线 AC=F/Q+c=nF/S+c (4)由此可得:平均成本取决于市场规模和行业中的厂商数。等式(4) 表明,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行业中厂商数越多,平均成本越高。这种厂商数n与平均成本之间的正向关系用图5-8中的CC曲线表示。图5-8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厂商数与价格。典型厂商的接个由行业中厂商数n决定。一般来说,厂商越多,他们之间的竞争越激烈,相应地价格越低。厂商数与价格之间的这种反向变动关系用图中这可以用图中的表示。垄断竞争厂商的总销量与价格间的关系:Q=A-BPMR=P-Q/B (推导见附)由等式(3)可得:Q=(S/n+Sb)(S/n+Sb)P= A-BP 其中: A=(S/n+Sb),B=(S/n+Sb)MR=P-Q/B=P-Q/( Sb)利润最大化时MR=MC,即:P-Q/( Sb)=c, 得到:P= Q/( Sb)+c 当厂商制定相同价格时,各自的销量Q=S/n,代入上式,得到:PP曲线 P= c+1/(nb) (5)市场均衡时厂商数。当PAC时,存在超额利润,会有厂商进入;当PAC时,存在,会有厂商退出。因此,市场均衡时,P=AC。封闭条件下,均衡点是E0,均衡价格为P*,均衡厂商数是n0*。附:垄断竞争厂商的总销量与价格间的关系:Q=A-BPMR=P-Q/B垄断竞争厂商的总销量与价格间的关系: Q=A-BP 则: P=(A/B)-(1/B)Q 厂商的收益等于其价格乘以销售量,即: R =PQ=(A/B)-(1/B)Q Q 设厂商增加一点销售量Q,新的销售量Q=Q+Q,P=(A/B)-(1/B)(Q+Q)则:厂商的收益R=PQ=(A/B)-(1/B)(Q+Q)(Q+Q) =(A/B)-(1/B) Q+(A/B)-(1/B)QQ-(1/B)QQ-(1/B) (Q)2 代入等式 和等式,等式 就转转化为:R=R+PQ-(1/B)QQ-(1/B) (Q)2 由于Q较小,(Q)2 会非常小,因此式的最后一项可以忽略不计。那么,R-R= PQ-(1/B)QQ因此追加的每单位销售量引起的收益增量边际收益为:MR= (R-R)/Q=R (1/B) Q2.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贸易能够扩大市场规模是垄断竞争模型在贸易中运用的基础。在具有规模经济的行业中,一国能够生产的产品种类和生产规模受到本国市场规模的限制。但是,通过国与国的贸易,就能形成一个一体化的世界市场,该市场比任何单个国家的国内市场都更大。各国也因此从闲置中解脱出来,在一个比贸易前窄的范围内从事某些产品的大规模专业化生产,获取规模经济的利益;同时,通过从别的国家购买自己不生产的产品来扩大消费者可选的商品种类。贸易后,由于外国市场需求行业市场扩大,根据CC 曲线( AC=nF/S+c)可知,CC曲线向下移动至C1 C1处,而根据PP曲线(P= c+1/(nb)),PP曲线保持不变。贸易后,均衡点是E1,均衡价格是P1*,均衡厂商数是n1*.与封闭条件下相比,贸易使市场规模扩大,每一厂商产量增加、生产成本下降,效率提高;产品价格降低,产品种类增加(厂商数增加),消费者可以更便宜的价格购买到种类更多的商品,这就是贸易带来的利益。u 关税的经济分析一、小国情形假定进口国是贸易小国,即该国某种商品的进口量占世界进口量的很小一部分,因此,该国进口量的变动不会影响世界市场价格,如同完全竞争的企业,该国只是价格的接受者。这样,该国征收关税后,进口商品国内价格上涨的幅度等于关税税率,关税全部由进口国消费者负担,如图6.1所示。图6.1 贸易小国的关税效应 图6.1中,D为国内需求曲线,S为国内供给曲线;P0为自由贸易下的国际价格(国内价格),S1C1为进口量;Pt为征收关税后的国内价格(等于国际价格加关税额),S2C2为进口量。贸易小国对某种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后,将产生的经济效应如下。1价格效应(Price effect)。进口国征收关税,会使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上涨,并带动国内进口替代部门生产的同种产品价格上涨。反映在图形上,进口国征收关税将引起国内价格由P0上涨到Pt。2消费效应(Consumption effect)。征收关税导致进口国商品价格上涨,该商品的国内消费量降低。图6.1中,征收关税前,国内需求量为C1,征收关税后引起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到C2。由于征收关税,引起国内消费量的减少,就是关税的消费效应。关税给消费者带来损失,图中消费者剩余减少a+b+c+d的面积。由于征收关税,国内消费者减少消费,从而降低了物质福利水平。3生产效应(Production effect)。征收关税导致进口国商品价格上涨,刺激生产者增加生产和供应。图中,征收关税前,国内供给量为S1,征收关税后引起价格上涨,供给量增加到S2。征收关税,刺激国内供给量的增加,就是关税的生产效应。关税给生产者带来利益,图中生产者剩余增加a的面积。由于征收关税,一些国内资源从生产更有效率的可出口商品转移到生产较缺乏效益的可进口商品,由此造成了该国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4贸易效应(Trade effect)。征收关税减少了该商品进口量。征收关税前,该国进口量为S1C1,征收关税后,进口量减少到S2C2。由于征收关税,导致进口量的减少,就是关税的贸易效应。5财政收入效应(Revenue effect)。征收关税给国家带来了财政收入。只要关税不提高到禁止关税的水平,它会给进口国带来关税收入,这项收入等于每单位课税额乘以进口商品数量,其数额为c的面积。6收入再分配效应(Redistribution of income effect)。关税会造成收入从国内消费者向国内生产者和政府的转移。关税引起国内价格上涨,生产者因此利润增加,其中一部分是从消费者支付的较高价格中转移过来的。征收关税后,生产者增加了面积为a的利益,这是由消费者转移给生产者的;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了面积为c的利益,也是来源于消费者。 按照S-S定理,征收关税使得进口商品价格提高,会增加该种商品生产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这样,该国稀缺生产要素实际报酬增加,丰裕生产要素实际报酬下降。因此,关税还造成了收入从该国丰裕的生产要素(出口商品的生产要素)向该国稀缺生产要素(进口产品的生产要素)。7净福利效应(Welfare effect)。征收关税后,各种福利效应的净值为-(b+d)。它意味着对贸易小国而言,关税会降低其社会福利水平,其净损为(b+d)。这部分损失也称为保护成本或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其中,b为生产扭曲(Production distortion),表示征税后国内成本高的生产替代原来来自国外成本低的生产,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所造成的损失。d为消费扭曲(comsumption distortion),表示征税后因消费量下降所导致的消费者满意程度降低,是消费者剩余的净损。二、大国情形如果进口国是一个贸易大国,即该国某种商品的进口量占了世界进口量的较大份额,那么该国进口量的变化就会引起世界价格的变动。因此,大国征收关税虽然也有上述小国的种种关税经济效应,但由于大国能影响世界价格,因此从局部均衡分析所得的征收关税的代价和利益对比的净效果,就不同于小国情况。贸易大国对某种进口商品征收关税以后,将产生的经济效应如图6.2所示。图6.2 贸易大国的关税效应 图6.2中的D为国内需求曲线,S为国内供给曲线;P0为自由贸易下的国际价格(也是国内价格),S1C1为进口量;P1为征收关税前的进口价格,P2为征收关税后的国内价格(等于进口价格加关税额),S2C2为进口量。大国征收关税后,与小国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会影响世界市场的价格。其效应如下:(1)价格效应:征收关税,国内市场价格提高,由P0变为P2;由于该国是大国,征收关税导致该国进口减少,国际市场上的需求减少,国际市场价格下降,由P0变为P1。(2)消费效应:国内需求由C1变为C2。消费者剩余减少-(a+b+c+d)的面积,(3)生产效应:价格上升,刺激国内生产,从S1扩大到S2,生产者剩余增加a。(4)贸易效应:国内进口减少,由S1C1减少到S2C2(5)财政收入效应:由于征税,使得政府可以获得关税收入(P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减免税收申请书
- 2025年甘肃农业大学招聘工作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答案详解
- 2025-2030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创新与环保设备市场需求预测咨询报告
- 2025-2030工业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与制造效能提升关联报告
- 2025-2030工业大数据分析平台商业模式与制造业客户付费意愿调研报告
- 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
- 银行放贷延期申请书
- 办理待遇变更申请书
- 转班申请书在技校
- 航空代理申请书
- 10月高一月考地理试卷
- 万达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 配料间安全管理制度
- 2025年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JG 3035-1996建筑幕墙
- 大宗商品贸易管理制度
- T/CHC 1006-2023灵芝孢子油软胶囊
- 2025年广西贵港桂平市交通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DB32∕T 3260 -2017 水利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规范
- 融资费用居间合同协议
- 舞蹈教育学理论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