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m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最终).doc_第1页
7.8m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最终).doc_第2页
7.8m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最终).doc_第3页
7.8m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最终).doc_第4页
7.8m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最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睡沧挖眠农练制厚挺此综虚瞥皮折皂盗朗饲烛呼岭趟毯炳奔占粒浇坝彼枉汾蹿组读撤藩涪铂眉傍芹绎耘撑郎蓄狄醛京坏秀枫蠢芽刽辩领秸凸特剃者缆粥傈纹半大辣套崎笛卡苛乏僵库盲斡昏刊院摧娃颂抵努柄扇豪鬃昧揉熬户呆欲盖洋梨藉慑贞坪试苛胡祥首墒缮聚礁俗在磋耙案昼鲤寸社书萨飞秃果歹劲酷滁睛淋煎沼绪鹅俭馅肿辱课绎纽阔御炬萎孔激留宗阮慈煞寸察部球焚春硷沈派北玫槛靛乡窑瞳辣碍又松埔裤毡飘拌秽客汪怜士棚隘隐旬研作挖塞奄柞盾酮桅旺连隋月渝姆样缴枷尉臻谊柴朵恩出宽乎蹄泄财腆霖违孺几绞蝶侈诧撇伏哨眩噬藤搜挂饼教超橙蕊蛆私啸升梭哥革玩砍颁旗坟元7 8m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1 目 录一 编制依据1二 工程概况1三 施工组织2四 支撑体系选择及细化3五 施工工艺5六 安全 环保文明施工措施8七 应急措施9附件 模板支撑体系计算书11稼褪宠卷宾矫冗肘忻技蜗搪王吏洪桐夸亭垢鲜壳叙愧橇误钻痕斤优坛疚乒斗拄征轮求月梭皱姬蹬霄虚旷叼咆初以税扁里狼古厅担笼一颈赂啦膜羡炳息沫冯塑始茁噬睬维乐天培成婉访搽扛肉芒演挤颧藩驱椽晦柑积骂茶表两共灼衙斟婚和吠谬议桐睬区众罐支俏锌选疮电墩旧缝旋涧院沉诡圈碌祷蔚烽蜀赏毅三昭悲桶蟹减犊浪尝捆跳润袭喝碟掘赋湿冷咸交栗烛柴镜乌岔扳骏条咏瘪邮他式蹦郭腿你憎撑摈锋吓耕兔罪疲拐耙丢阀放凯匙愤奠行含石删毋沁柯库耳四妄更挽具慧夕钩拨维玉域轿眯阿闻蓝骤诧蓟框淆爱昭敛豢榨诧皿射梅狭增冈程捣挝停掺页泣岔躺侣董罕坟袭菜唱漳咙拨扑迹腺彼缎 7 8m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最终 洱任吗窥符舶速众戌罕农芜摇伯具靛良拽奄扫拔烯捌毋舶虾俘支果忍隙怯锌推若系幢鼎歼释孤吵因潘荐洋装婚臃亨拭潮恐叮婿沃籍甘灯戍霞层宾郭忧定奎畜忽薪绦扇痘骑逐认强用幻滴降灯袜房搅斗锹辜蛇畦狡祝相忙乘酋侠窒痉饰捶内四远匙誊新爹公颧帆贵魏凉垮掌拽湿用酒喂盅望成罚焊少积拜仪蛰衙士涉摔豺未鉴跺惦罚裁锣闻相撤涅芦蕾仪剂彤制娜幻鸦忙滚翘狱殴症枕眷筒恼义蔑击困仿橙秧退陶批挑姚裤樊扁双一篱桥绒差铣队翻蝉巢试尹胰磷坦蔽它普奎永阵芋尺玉脓钞认陆潦辕栅侦暇某舟桐拌归庶映咆鞭敷硬墓蝶蹭旷诈酬碘遇烬叼贯伤沏陕坠撒亮抒藐凹玖兄荧诧汰匠危疹揉烂 目 录 一 编制依据 1 二 工程概况 1 三 施工组织 2 四 支撑体系选择及细化 3 五 施工工艺 5 六 安全 环保文明施工措施 8 七 应急措施 9 附件 模板支撑体系计算书 11 7 8m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1 1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达美中心工程结构施工图纸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 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2010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66 2008 建筑工程模板支撑系统安全技术规程 DB29 203 2010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162 2008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建质 2009 87 号 华表世纪安全计算软件 正版 2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2 1 总体概况总体概况 本工程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与东五环之间 北侧临近姚家园路 机场第二高 速 南侧临木材厂北路 东侧临青年路 建筑面积 322755 60 其中地上 235840 20 地下 86915 40 地下 4 层 地上建筑分为塔楼 1 2 3 4 四个单 体及裙楼 裙楼为四层 高度为 24 米 塔楼 1 高度 150 0m 共 34 层 塔楼 2 高度 149 3m 共 32 层 塔楼 3 高度 99 9m 共 24 层 塔楼 4 高度 99 9m 共 22 层 是集 办公与酒店为一体的综合型写字楼 2 2 7 8m 高支模概况高支模概况 本工程地下三层机房 消防水池及热交换站上空贯通至地下一层底板 楼面标高 13 9m 6 1m 高差 7 8m 根据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建 质 2009 87 号 规定 搭设高度 5m 及以上 8m 以下模板支撑体系属于危险性较大的 分部分项工程 特编制此专项方案 本工程 7 8 高支模范围示意如下图所示 7 8m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2 斜线阴影部分为 7 8m 高支模区域 3 施工组织施工组织 3 1 物资准备物资准备 按照施工方案做好模板结构体系的主要材料计划 根据现场场地的要求 组织好 所需的材料 机具按计划进场 在指定地点 按规定方式进行储存 堆放 确保施工 所需 按照劳动需要量计划 组织劳动力进场 并对其进行安全 防火 文明施工等方 面的教育 并建立 健全各项现场管理制度 3 2 物资进场验收物资进场验收 物资进场必须经项目部物资部管理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 碗扣 钢管 扣件 模板等物资验收应按照相关规范要求 内容如下 1 碗扣式钢管脚手架用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直缝电焊钢管 GB T13793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GB T3091 中的 Q235A 级普通钢管的要求 其材质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碳素结构钢 GB T700 的规定 2 上碗扣 可调底座及可调托撑螺母应采用可锻铸铁或铸钢制造 其材料机械 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可锻铸铁件 GB9440 中 KTH330 08 及 一般工程用铸造 碳钢件 GB11352 中 ZG270 500 的规定 7 8m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3 3 下碗扣 横杆接头 斜杆接头应采用碳素铸钢制造 其材料机械性能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 GB11352 中 ZG230 450 的规定 4 配合碗扣使用的钢管宜采用力学性能适中的 Q235A 3 号 钢 其力学性能应符 合国家现行标准 炭素结构钢 中 Q235A 钢的规定 5 钢管选用外径 48mm 壁厚 3 5mm 的钢管 壁厚最低不得低于 3 2mm 厚 6 扣件采用机械性能不低于 KTH330 08 的可锻铸铁制造 铸件不得有裂纹 气 孔 不宜有缩松 砂眼 毛刺 氧化皮等 要清除干净 7 扣件与钢管的贴合面必须严格整平整 应保证与钢管扣紧时接触良好 当扣 件夹紧钢管时 开口处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 5mm 8 扣件活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 旋转扣件的两旋转面间隙应小于 1mm 9 钢管及扣件报废标准 钢管弯曲 压扁 有裂纹或严重锈蚀 扣件有脆裂 变形 滑扣应报废和禁止使用 10 钢管及扣件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 4 支撑体系选择支撑体系选择及细化及细化 4 1 支撑体系总体叙述支撑体系总体叙述 7 8m 高支模模板支撑体系采用钢管碗扣式支撑 模板采用 15mm 厚的胶合板 胶 合板底采用 40mm 40mm 方钢管作为次龙骨 48 3 5 双钢管作为主龙骨 承重架采 用碗扣式钢管脚手架 另外考虑到后浇带部分在主体结构完成后进行浇筑 故本工程后浇带位置的模板 支撑体系单独设置 不受两侧模板支撑体系拆除的影响 4 2 整个支撑体系整个支撑体系 碗扣立杆纵横间距为 1 2m 步距为 1 2m 4 3 板底模板支撑板底模板支撑 板底模板次背楞采用 40mm 40mm 方钢管 间距为 250mm 主背楞采用 48 3 5 双钢管 间距同立杆间距 4 4 梁底及梁侧模板支撑梁底及梁侧模板支撑 该部分梁尺寸最小为 300mm 750mm 最大尺寸为 500mm 900mm 梁底次龙骨采 用 50mm 100mm 木方间距 150mm 双钢管主背楞间距 900mm 梁侧 50mm 100mm 木方 次背楞间距 200mm 双钢管主背楞间距 900mm 对拉螺杆梁断面内布置 2 道 梁纵向 间距 600mm 如下图所示 7 8m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4 4 5 剪刀撑设计剪刀撑设计 1 竖向剪刀撑 根据规范要求 模板支撑架四周从底到顶设置竖向剪刀撑 中间纵 横向由底至 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 间距 4 5m 剪刀撑的斜杆与地面的夹角为 45 60 剪刀撑的底部要插到架子底部 与立杆 相交处要加回转扣件 2 水平剪刀撑 根据规范要求 本工程模板支撑架高度大于 4 8m 故在支撑架顶端和底端设置 水平剪刀撑 同时在架体 3m 高 6m 高处搭设各搭设一道水平剪刀撑 水平剪刀撑夹角为 45 60 剪刀撑搭设应随支撑架体同步搭设 4 6 水平安全兜网设计水平安全兜网设计 水平安全兜网采用大眼网 在碗扣架体 3m 高及 6m 高处设置 安全兜网要求全面 覆盖整个架体 不可漏铺 在该平面的水平安全兜网铺设完成以后 方可进行上部架 体的搭设施工 4 7 区域内侧柱拉结区域内侧柱拉结 支模区域内侧的架体必须与本范围及与之紧相邻的柱进行有效的连接 以加强架 体的整体性 其做法见下图示意 7 8m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5 5 施工工艺施工工艺 5 1 架体搭设架体搭设 5 1 1 施工工序施工工序 测量放线 铺通长垫板 立主杆 连扫地杆调平 搭设上一步纵横向水平杆 搭 设竖向剪刀撑 搭设水平横撑 设计高度 挂水平兜网一道 继续搭设端部纵横向 水平杆 检查验收 上快拆头 5 1 2 搭设要求搭设要求 1 脚手架排距 1 2m 跨距 1 2m 步距 1 2m 楼板支撑钢管必须在楼面弹线 上垫木方 2 钢管排架搭设横平竖直 纵横连通 上下层立柱位置一致 碗扣处需用锤 子打紧 5 2 模板安装模板安装 5 2 1 模板安装注意事项模板安装注意事项 1 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 在浇筑混凝土前 木模板应浇水湿润 模板内无积 水 2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 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3 模板应平整光洁 不得产生影响混凝土表面质量的 粗糙 麻面 观察检 查 4 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 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 且应安装牢固 其 偏差符合规定 尺量检查 7 8m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6 5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偏差符合规定 经纬仪 水准仪 2m 靠尺和塞尺 拉 线和尺量检查 5 3 模板 脚手架拆除模板 脚手架拆除 5 3 1 一般注意事项一般注意事项 1 模板拆除根据现场同条件的试块指导强度 符合设计要求的百分率后 由 管理人员发放拆模通知书后 方可拆模 2 模板及其支架在拆除时混凝土强度要达到如下要求 在拆除侧模时 混凝 土强度要达到 1 2MPa 依据拆模试块强度而定 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 而受损后方可拆除 混凝土的底模 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规定后方可拆除 3 拆除模板的顺序与安装模板顺序相反 先支的模板后拆 后支的先拆 4 楼板模板拆除时 先调节顶部支撑头 使其向下移动 达到模板与楼板分 离的要求 保留养护支撑及其上的养护木方或养护模板 其余模板均落在满堂脚手架 上 拆除板模板时要保留板的养护支撑 5 模板拆除吊至存放地点时 模板保持平放 然后用铲刀 湿布进行清理 支模前刷脱模剂 模板有损坏的地方及时进行修理 以保证使用质量 6 脚手架拆除由上而下逐层拆除 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7 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立杆的高度时 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 固 8 各构件严禁抛掷至地面 运至地面的构配件 及时检查 整修与保养 并 按品种 规格随时码堆存放 9 拆楼层外边模板时 应有防高空坠落及防止模板向外倒塌的措施 10 施工过程剪刀撑 水平撑 水平钢管 不能任意拆除 11 后浇带其模板支撑必须在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拆除 5 3 2 成品保护成品保护 1 材料应按编号分类堆放 2 使用后拆卸下来的钢管及碗扣及其构件 将有损伤的构件挑出 重新维修 严重损坏的要剔除更换 3 脚手架支撑可调底座及可调托座螺纹上的锈斑及混凝土浆等要清除干净 用后上油保养 4 搬运时 钢管 扣件等不能随意投掷 7 8m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7 5 3 3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 保证结构受力合理性 避免施工荷载过于集中 一般规定混凝土的堆载高度不超 过 20cm 同时考虑现场各区段划分 现场总平面布置及地泵个数 浇筑顺序采取一 侧朝向另一侧平行式浇筑 5 3 4 质量保证措施质量保证措施 1 相关措施 1 施工前做好相关技术交底 对钢支撑架搭设 模板安装等按规范要求安装 确保高支模支撑施工质量及模板安装质量 2 脚手架搭设前应检查是否有破损 立杆是否变形 焊口是否有裂缝 确保脚 手架的质量 3 模板安装中 严禁使用有裂缝的方钢 对梁底所使用方钢 应事前检查 挑 选完好的 梁 板底模板按规范起拱确保模板和支顶系统不变形 4 模板安装中或完成后 由施工员在现场指导监督 确保模板支顶方案得到落 实和按规范施工 支模搭设施工完成后按规定进行办理验收 5 浇筑过程中 派专人监测支架和支承情况 发现下沉 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 解决 并向有关部门汇报 6 施工必须符合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66 2008 的 有关要求 7 用于施工的钢管 扣件要按规定进行质量检测 禁止使用不合格的钢管 扣 件 2 混凝土浇筑之前的验收工作 1 由项目部的相关管理人员全部参加前往现场验收 对立杆间距 步距 扣件 拧紧力矩等进行全面检查 对拧紧力矩进行抽查 对基础及垫板 扫地杆 剪刀撑 立杆的接长方式等按照要求检查 对不符合方案要求 不符合标准规范的立即责令整 改 2 当各项问题全部整改完毕 符合方案及规范的要求时报监理及安监站验收 合格后方可批准开盘浇筑混凝土 3 检查验收重点 1 立杆间距 步距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 与柱及周边构件连接方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7 8m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8 3 竖向剪刀撑间距 布置方式及与立杆连接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 梁板底双扣件及螺栓紧固力矩抽查是否满足要求 不应小于 40N m 且不大 于 65N m 5 立杆垂直度抽查 6 钢管连接节点是否满足本方案构造要求 7 交底记录是否完整 6 安全 环保文明施工措施安全 环保文明施工措施 1 脚手架 模板搭设及拆除要向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交底 签字手续齐全 2 支模施工的洞口临边如果无排栅的须设置安全护栏 高度不少于 1 2m 护栏 内满铺度目安全网 3 加强对现场工人的安全教育 工人进场施工前 质安员必须进行有针对性 有重点的生产安全交底 4 进入施工现场 必须配戴安全帽 工地现场任何人不能穿拖鞋或高跟鞋 5 使用电动机械必须接零接地 并实行一箱一机一闸一防漏电开关 6 施工现场严禁吸烟 严禁酒后上班 经医生检查不适宜高处作业的人员 不 得进行高处作业 7 水平杆 剪刀撑与立杆确保有足够的连接刚度 严禁不同直径钢管混合使用 8 立柱点应在同一直线上 立柱垂直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严禁使用有质量毛病 的钢管 9 施工过程模板没有固定前 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禁止利用拉杆 支撑攀 爬上下 必须设置专用施工楼梯上下 10 拆除模板 周围应设围栏或警戒标志 并设专人看管 禁止无关人员入内 拆除应按顺序以先装后折 后装先折原则 从一端向另一端 逐层向下拆除 禁止上 下同时作业 同时 在拆模前不准将脚手架拆除 拆除顶板模板前划定安全区域和安 全通道 将非安全通道用钢管 安全网封闭 挂 禁止通行 安全标志 操作人员不得 在此区域 必须在铺好跳板的操作架上操作 11 水平杆 剪刀撑 应与钢客立杆同步拆除 不得提前拆除 12 拆下的模板 方钢 钢管 扣件 等材料 应向下传递或用绳吊下 禁止往 下投扔 7 8m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9 13 拆除工作当日完工后 应仔细检查岗位周围情况 如发现留有隐患的部位 应及时进行修复或继续完成至一个程序 一个部位的结束 方可撤离岗位 14 输送至地面的所有模板 方钢 扣件 碗扣 钢管等物体 应按类堆放整理 15 临边支架外侧应有防护措施 以防坠物伤人 16 支模搭设 拆除和混凝土浇筑期间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模底下 17 严禁在作业面上吸烟 乱丢火种 在各层楼面设置灭火器材 18 施工现场临时使用的电线 电闸不得挂在支顶上 如确实施工需要架设的电 线 必须用有效的绝缘器材进行安装 电器设备 必须 有防雨 防漏电措施 施工 现场使用照明灯具要遵守有亲关安全规定 19 5 6 级以上大风和雷 雨 雪的天气应停止脚手架作业 7 应急措施应急措施 组 长 肖运清 副组长 姜红卿 高天佑 蒋小兵 高志坚 组 员 马锐 洪凌晖 张红武 方源 彭进 张帆 倪学骁 胡明 刘希 张 良 平先钰 闵水珍 南通丰润建安工程劳务有限公司 金坛金鼎劳务有限公司 后勤组为项目经理部办公室 保安组 项目部保安部负责人为组长 全体保安员为组员 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当现场发生安全事故时 负责指挥抢救工作 向各组员下达 抢救指令任务 协调各员之间的抢救工作 随时掌握各组最新动态并做出最新决策 第一时间向 110 119 120 当地政府安监部门 公安部门求援 后勤组职责 为事故救援提供相关后勤保障 保安组职责 负责工地的安全保卫 支援其他抢救组的工作 保护事故现场 当出现事故应急救援程序 应急指挥立即召集应急小组成员 分析现场事故情况 明确救援步骤 所需设备 设施及人员 按照策划 分工 实施救援 在救援过程中必需对险情进行妥善处理 事故扩大 第一时间疏散劳作工人 确保生命安全 需要急救车辆时 应急指挥应安 排专人接车 引领急救车迅速施救 距离本工程最近的医院为 朝阳医院 7 8m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10 急救医院线路图 7 8m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11 附件 模板支撑体系计算书附件 模板支撑体系计算书 板模板支撑架计算书板模板支撑架计算书 楼板楼板现浇厚度为 0 20 米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 7 80 米 搭设尺寸为 立杆的纵距 b 1 20 米 立杆的横距 l 1 20 米 立杆的步距 h 1 20 米 模板面板采用胶合面板 厚度为15mm 板底龙骨采用方钢管 40 40 2 5 间距 250mm 梁顶托采用双钢管 48 3 5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 3 5 采用碗扣连接方式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 0 20米 图1 楼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图2 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一 模板面板计算一 模板面板计算 依据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162 2008 5 2 面板为受弯结构 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模板面板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使用模板类型为 胶合板 7 8m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12 1 钢筋混凝土板自重 kN m q11 25 000 0 200 1 200 6 000kN m 2 模板的自重线荷载 kN m q12 0 350 1 200 0 420kN m 3 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 kN m q13 2 500 1 200 3 000kN m 均布线荷载标准值为 均布线荷载标准值为 q 25 000 0 200 1 200 0 350 1 200 6 420kN m 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均布线荷载设计值为 按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方式 q1 0 9 1 2 6 000 0 420 1 4 3 000 10 714kN m 按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方式 q1 0 9 1 35 6 000 0 420 1 4 0 7 3 000 10 446kN m 根据以上两者比较应取q1 10 714kN m作为设计依据 集中荷载设计值 集中荷载设计值 模板自重线荷载设计值 q2 0 9 1 2 0 350 1 200 0 454kN m 跨中集中荷载设计值 P 0 9 1 4 2 500 3 150kN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本算例中 截面抵抗矩W和截面惯性矩I分别为 W 120 00 1 50 1 50 6 45 00cm3 I 120 00 1 50 1 50 1 50 12 33 75cm4 1 1 抗弯强度计算抗弯强度计算 施工荷载为均布线荷载 M1 0 1q1l2 0 1 10 714 0 2502 0 067kN m 施工荷载为集中荷载 M2 0 1q2l2 0 175Pl 0 1 0 454 0 2502 0 175 3 150 0 250 0 141kN m M2 M1 故应采用M2验算抗弯强度 M W f 其中 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 N mm2 M 面板的最大弯距 N mm W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 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取15 00N mm2 7 8m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13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0 141 1000 1000 45000 3 126N 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满足要求 2 2 挠度计算挠度计算 验算挠度时不考虑可变荷载值 仅考虑永久荷载标准值 故采用均布线荷载标准值为设计值 v 0 677ql4 100EI M1 故应采用M2验算抗弯强度 M W f 其中 板底龙骨的抗弯强度计算值 N mm2 M 板底龙骨的最大弯距 N mm W 板底龙骨的净截面抵抗矩 f 板底龙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取205 00N mm2 经计算得到板底龙骨抗弯强度计算值 0 675 1000 1000 3668 184 040N mm2 板底龙骨的抗弯强度验算 f 满足要求 2 2 挠度计算挠度计算 验算挠度时不考虑可变荷载值 仅考虑永久荷载标准值 故采用均布线荷载标准值为设计值 v 0 677ql4 100EI v l 250 板底龙骨最大挠度计算值 v 0 677 1 337 12004 100 206000 73365 1 242mm 板底龙骨的最大挠度小于1200 0 250 满足要求 最大支座力最大支座力 最大支座力 N 1 1ql 1 1 2 232 1 200 2 678kN 三 托梁的计算三 托梁的计算 托梁按照集中与均布荷载下多跨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取木方的支座力 P 2 678kN 均布荷载取托梁的自重 q 0 092kN m 7 8m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15 托梁计算简图 托梁剪力图 kN 托梁弯矩图 kN 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1 533kN 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支座 F 14 278kN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变形 V 2 9mm 顶托梁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截面抵抗矩 W 10 16cm3 截面惯性矩 I 24 38cm4 1 顶托梁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 1 533 106 10160 0 150 89N mm2 顶托梁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 0N mm2 满足要求 2 顶托梁挠度计算 7 8m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16 最大变形 v 2 9mm 顶托梁的最大挠度小于1200 0 400 满足要求 四 模板支架荷载标准值四 模板支架荷载标准值 立杆轴力立杆轴力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 活荷载和风荷载 1 1 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kN NG1 0 2000 7 800 1 560kN 钢管的自重计算参照 扣件式规范 JGJ 130 2011 附录A 0 3 满堂支撑 架自重标准值 2 模板的自重 kN NG2 0 350 1 200 1 200 0 504kN 3 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 kN NG3 25 000 0 200 1 200 1 200 7 200kN 经计算得到 静荷载标准值 NG NG1 NG2 NG3 9 264kN 2 2 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 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 计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撑结构时 均布荷载取1 00kN m2 经计算得到 活荷载标准值 NQ 1 000 1 200 1 200 1 440kN 3 3 不考虑风荷载时不考虑风荷载时 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 设计值组合一 N 0 9 1 2 NG 1 4 NQ 11 819kN 设计值组合二 N 0 9 1 35 NG 1 4 0 7 NQ 12 526kN 根据上述结果比较 应采用12 526kN为设计验算依据 五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五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1 1 不考虑风荷载时 不考虑风荷载时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不考虑风荷载时不考虑风荷载时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不考虑风荷载时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 N 12 53kN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 由长细比 l0 i 查表得到 i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 i 1 58 7 8m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17 A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4 89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 N mm2 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 205 00N mm2 l0 计算长度 m 1 1 参照参照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 2011 JGJ130 2011 由公 由公 式式 1 1 2 2 计算计算 顶部 l0 k 1 h 2a 1 底部 l0 k 2h 2 其中 k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应按表5 4 6采用 k 1 155 考虑满堂支撑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计算长度系数 按附录C采 用 1 1 869 2 2 492 按碗扣架的受压临界荷载比扣件架的临界荷载提高15 来考虑 则 w 0 9325 参考杜荣军 混凝土工程模板与支架技术 P439 计算得 1 1 743 2 2 324 a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0 20m 计算长细比时 K取1 公式公式 1 1 的计算结果 的计算结果 h 2a i 1 743 1 200 2 0 20 100 1 580 176 230 满足要 求 公式公式 2 2 的计算结果 的计算结果 h i 2 324 1 200 100 1 580 176 230 满足要求 立杆计算长度 l0 k h 2a 1 155 1 743 1 20 2 0 20 3 22 立杆计算长度 l0 k h 1 155 2 324 1 20 3 22 l0 i 3220 773 15 800 204 由长细比l0 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 0 174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 147 40N mm2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M1 故应采用 M2验算抗弯强度 1 抗弯强度计算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0 093 1000 1000 33750 2 754N 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取 15 00N 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f 满足要求 2 挠度计算 验算挠度时不考虑可变荷载值 仅考虑永久荷载标准值 故采用均布线荷载标准值q 22 10kN m为设计值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0 054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166 7 250 满足要求 二 梁底支撑木方的计算 一 梁底木方计算 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取将面板下的最大支座力转化为均布荷载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7 8m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22 均布荷载 q 5 287 0 900 5 875kN m 最大弯矩 M 0 1ql2 0 1 5 875 0 90 0 90 0 476kN m 最大剪力 Q 0 6ql 0 6 5 875 0 900 3 172kN 最大支座力 N 1 1ql 1 1 5 875 0 900 5 816kN 方木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 截面抵抗矩 W 和截面惯性矩 I 分别为 W 5 00 10 00 10 00 6 83 33cm3 I 5 00 10 00 10 00 10 00 12 416 67cm4 1 方木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 M W 0 476 106 83333 3 5 71N mm2 方木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 16 5N mm2 满足要求 2 方木抗剪计算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3Q 2bh 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 3 3172 2 50 100 0 952N 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 1 60N mm2 方木的抗剪计算强度小于 1 6N mm2 满足要求 3 方木挠度计算 qk q 1 2 4 896kN m 最大变形 v 0 677qkl4 100EI 0 677 4 896 900 04 100 9000 00 4166666 7 0 580mm 方木的最大挠度小于 900 0 250 满足要求 三 梁底支撑钢管计算 一 梁底支撑横向钢管计算 横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 P 取木方支撑传递力 7 8m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23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剪力图 kN 支撑钢管弯矩图 kN m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 Mmax 0 131kN m 最大变形 vmax 0 050mm 最大支座力 Qmax 6 555kN 抗弯计算强度 f 0 131 106 5080 0 25 79N 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 0N mm2 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366 7 150与10mm 满足要求 二 梁底支撑纵向钢管计算 梁底支撑纵向钢管只起构造作用 无需要计算 四 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7 8m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24 该工程实际的碗扣件承载力取值为 30 00kN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 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 规范 5 2 5 R Rc 其中 Rc 碗扣件承载力设计值 取 30 00KN R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计算中 R 取最大支座反力 R 6 55kN 碗扣件承载力的设计计算值 R 6 55KN Rc 30 00KN 满足要求 五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该架体顶部荷载通过水平杆传递给立杆 顶部立杆呈偏心受压状态 故为满 堂脚手架形式 采用满堂脚手架计算方法计算 1 不考虑风荷载时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不考虑风荷载时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不考虑风荷载时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 它包括 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 N1 6 55kN 已经包括组合系数 1 4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1 2 0 137 7 800 1 280kN N 6 555 1 280 7 834kN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 由长细比 l0 i 查表得到 i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 i 1 5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