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的艺术价值毕业论文.doc_第1页
民间传说的艺术价值毕业论文.doc_第2页
民间传说的艺术价值毕业论文.doc_第3页
民间传说的艺术价值毕业论文.doc_第4页
民间传说的艺术价值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 业 论 文 民间传说的艺术价值学 生 学 号 1020910353016 专 业 汉语言文学教育 层 次 专升本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665700 指导教师 民间传说的艺术价值摘 要 本文主要是从民间的传说进行论述,以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传说作为论据,从爱情的本质出发,分别论述了民间传说的艺术价值,艺术特色价值,艺术传播价值。其中还介绍了人、神、自然三者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各种斗争,这些斗争包括:社会斗争,道德、伦理斗争等,以此作为探究民间传说的题眼,从而,把民间传说所展现的各种价值一一呈现。而且,重要的就是论述真正的价值是什么。包括爱情、道德、信仰等,以及介绍他们之间的各种矛盾、取舍关系,并把道德、信仰作为落脚点,爱情作为引导,以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传说故事作为出发点,展开对落脚点的辉映,以达到论述真正价值和提出价值的定义的目的。进而,通过其他方面的介绍,把艺术的概念衍生出来,并推向高潮,再从高潮出发,提出艺术的意义,并介绍什么是艺术,艺术可以用那些方法、手法来体现,最后把价值和艺术关联起来,得到艺术价值的定义。最终,提出本文的中心民间传说的艺术价值。关键字:艺术,价值,爱情,民间,概念,高潮目 录摘 要 1一、绪 论 3(一)研 究 对 象 及 选 题 意 义 3(二)相 关 研 究 的 学 术 综 述 3(三)研 究 方 法 和 思 路 4二、民 间 传 说 的 主 题 与 类 型 4(一)人、神 与 自 然 4(二)社 会 斗 争 5(三)道 德 与 伦 理 6(四)信 仰 观 念 6三、民 间 传 说 的 艺 术 认 识 价 值 7(一)民 间 传 说 的 历 史 认 识 价 值 7(二)民 间 传 说 中 所 反 映 的 道 德 价 值 8(三)民 间 传 说 中 所 反 映 的 信 仰 价 值 9四、民 间 传 说 的 艺 术 特 色 价 值 9(一)民 间 传 说 在 内 容 上 的 民 间 艺 术 特 征 10(二)民 间 传 说 中 的 民 间 艺 术 形 象 11(三)民 间 传 说 在 形 式 的 艺 术 特 征 11五、民 间 传 说 的 艺 术 传 播 价 值 12参考文献13致谢14绪论: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民间的传说与其自身的艺术价值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其自身反映出的社会、人文、自然以及各种的斗争均可以表现出我国古代人民群众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一)研究对象及选题意义民间传说的研究对象主要面对的是民间的某些传说,而之所以称为民间,则就可以认为是口口相传或者说是人人相传,而对于“民间”两字,笔者认为则是代表了广大的劳苦大众。因为从古至今,“民间”字面的理解就可以折射出“人民中间”的,也就是说这些个故事传说,是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最真实的、最质朴的艺术展现。经过人们的想象、归纳、总结后被流传开来的,再经过不同地域、朝代的进化,就变成了现在我们听到的这种栩栩如生的传说。而之所以要选择“民间传说的艺术价值”作为题目,其意义在于:往往这些民间的传说或多或少地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文化、艺术、精神以及文明程度。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当时那个社会的各种关系,社会的黑暗、统治者的压迫和人民对“生”的急切渴求,从而体现出人民大众希望得到更多的自由和生活空间以及对当时社会各种现实问题的厌倦。民间的这些传说,则是当时那个时代最真实和最有艺术价值的写照,不仅是对于传说的那种热爱,也是对于这些传说故事中描绘出来的悲欢离合的同情和肯定。从而奠定了我对于民间传说所表现出来的各方面的艺术价值的探究的兴趣。民间传说的写作,不同于其它的一些写作。因为在我国,民间传说是一个很典型的题材,而且我国丰厚的文化底蕴,使得民间传说的诞生更是顺理成章。而最具有艺术价值和广为流传的莫过于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则被称作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传说”。而之所会被称作是“四大爱情传说”,是因为其流传最广、影响最深、也仅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民间的这些传说才造就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二)相关研究的学术综述首先是“牛郎织女”,该传说始于诗经大东:“跂彼织女”、“睆彼牵牛”的记载。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已称牛郎织女为夫妇。应劭风俗通逸文:“织女七夕当渡河,喜鹊为桥,以渡织女也。”其实已经形成了故事,并与我国把七夕称作中国情人节的习俗相吻合。第二“孟姜女”,传说起源于左传,有:“杞梁妻拒绝齐侯郊吊,遵守礼法”的记载,汉刘向列女传记“齐杞梁殖战死,其妻哭于城下,十日而城崩。”琱玉集6记“秦时有燕人杞良,聚孟超女仲姿为妻,因良被筑长城官吏所杀,仲姿哭于长城下,城即崩踏。”从而可以看出,这个传说流传和记载更是久远,在传说中孟仲姿和杞良,也已经被人们习惯性地称作是孟姜女与范喜良。第三,“梁祝”则更为人们所知,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记载了梁、祝“二人尝同学”、“同冢”的故事。晚唐张的官宅志8有记载。明代的冯梦龙写的古今小说9则更是把“梁祝”的爱情加入了神话的成份,则有英台不解带,梁山伯生疑和化蝶的情节,使得更具有观赏性。最后是“白蛇传”,更是家喻户晓的传说,起源于唐代白蛇记10到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11中的白娘子永镇雷锋塔12,其流传之广、影响之深,可想而知。(三)研究方法和思路对于民间传说的艺术价值的描述首先是对这四大传说的总体的了解和各个个体的步步掌握,因为总体来看,这四个传说都是爱情传说,而且都是刻骨铭心的爱情,对于中国人,是有血有肉的民族,这种可以称为凄美的爱情往往会得到人们的同情与认可,而且更有读者看完这四个爱情故事流下眼泪的事实,这说明四个传说具有相互关联性。而四个故事却又各自为题,各自描述不同的爱情,有神话中的鬼、神、妖、魔,更有书写手法中的比喻、夸张的应用,可见,传说故事其实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只是成分不同而已。我们的着手点就是里面的成分,这样把它一一提炼出来,这就是这篇文章的题眼。第二,则可以用假设的方法进行论证,即对于四大传说中,把各个故事的发展、过程、结果假设成另外一种结果进行分析,看是否还会产生同样的效果和结局。也可以对故事本身提出质疑,看是否符合中国人对美好现实的习惯性看法,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些自己想要的结果和结论。不仅如此,还可以对这些传说加入自己的审美观进行与传说本身的审美进行对比,看是否具有同样的艺术魅力。第三,就这四个爱情故事而言,爱情是平等的,他们之间的爱情是两厢情愿,彼此相爱,迫于当时的社会和传统的观念,才出现了这些个传说。试想,给他们一个平静、和谐、无拘无束的社会,没有任何的传统,而是自由的恋爱,这样赋予他们一个美好世界,让他们就这样平平静静的过完一生,就这样的论述下去,还会成为影响力最深、流传最广的古代爱情传说吗?无非在论述的方法和思想上,我们可以赋予他们便宜行事之权来进行讨论。二、民间传说的主题与类型(一)人、神与自然说到传说不得不提人、神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紧紧相连的,人可以改造自然,可以从自然中获得想要的物质,但是人永远战胜不了自然,而神,在这些传说中可以看成是自然的主人,可以呼风唤雨,可以让自然做任何事情。而人与神的关系中,神,其实也是人进行修行和积德行善后,给予人的最高的评价和奖励,神也可能违反了天庭的规矩而被贬为人,甚至于变成自然界中的一草一物,而自然中的任何一物,在神话传说中却又可以变成人或得道成仙,便有了这样一个关系:而我们看到、听到的一部分民间传说都遵循这个关系,不同之处仅仅是里面的各个关系的循环程度不同而已。自然人过程,自然少不了白蛇传里面的主角白素贞和小青,其实就是自然界中的物蛇,蛇经修行以后便化成了人形,而白娘子与小青的最终目标则是得道成神仙,而由于修成人形后,迷恋于人间的儿女情长,便有了后来的结果,而从自然到神的过程中,必然要经过人的变化,这样就把原来不相干的关系紧紧地抓在了一起,还有里面的一些蜈蚣精、蛤蟆精,都是一样的。人神的过程,就是里面的法海和后来从雷锋塔出来的白素贞,山里修行的小青,都是经过了重重磨难,生离死别后才终于变成了神,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其实也是告诉人们,要成就某些事情,必定要“劳其筋骨,空乏其身”。 神人,自然想到的是牛郎织女中的织女,她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想做回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整天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但是迫于人、神之间的距离,最终不得不分开,被分隔在了银河两边,只有每年的七月七日才得以相会。这些都是这个三角关系所给予的人、神、自然三者的关系,这些关系之间或多或少地隐藏了某些东西,现实生活中不会无缘无故地来一女子为你洗衣做饭,更不会嫁给你。假如他们都是凡人,肯定不会天人相隔。假如他们之间就是门当户对、情投意合,那么更不会出现上面这个结局了。(二)社会斗争说到社会斗争,则更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地位的不平等了,其次就是妖界中的道行,修炼时间长的妖精肯定更厉害。还有就是神仙界了,神通广大的就可以控制下面的这些小神仙们,而不得不听从大神仙的屈使,而只有听从才能够在天界生活下去,不然一个不小心就变成了猪八戒的样子,沙和尚的老实了。人社会关系,梁祝上面,首先是祝英台,一个女儿身。由于古代的那种观念,女子就应该是在家是贤妻良母,在外是大家闺秀,根本就不可以上学,只能在家做些家务,而这种情况,则就是人与当时社会的关系,人永远是渺小的。而祝英台却一反常态非要上学,假如他父亲不是李纲(员外),那么他永远没有机会。人人关系,依旧是梁祝上面,祝英台很显然是个富二代,梁山伯是个穷二代,马文才是个官二代,自然而然地,富二代与官二代才是门当户对,哪有穷二代梁山伯的事。当时他们肯定是这样想,没办法,只有认命了啊。毕竟各阶级与各阶级之间肯定会存在着不能相融的局面。而里面不仅仅是人与人的关系,还有就是社会地位与阶级层次的关系。同样的白蛇传中,白蛇的修行高,青蛇的修行低,青蛇不得不叫白蛇“姐姐”啊!什么蛤蟆精、蜈蚣精道行没有她们姐妹俩高,那么必然地就要被欺负,不过这些害虫精也真的是无恶不作也怪不得人家。还有就是法海与青、白二蛇之间的矛盾,可以看成是人与自然的斗争,以及金钱、地位的斗争。如果青、白二蛇不与许仙开“保和堂”济世救人,威胁到法海的利益关系,法海怎么会步步紧逼,想要除掉他们。这些关系都是迫于在某些方面的压力才造成的。社会斗争,自古就存在,而这种社会斗争和矛盾正是造就每一个民间传说的转折点,也正因为有着这些矛盾,才使得矛盾将以激发成各个阶层的必然矛盾,也才会产生他们之间对于当时社会言论、压力下的痛,这种痛,除了反映社会现实,更重要的,是贯穿于某个传说的一条主线,从头到尾地描述了一遍它存在的价值。(三)道德与伦理说到道德与伦理,可能想起来的莫过于“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这句话了,可以说这才是传统的伦理、道德,而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我国古代是一个礼仪之邦,正是因为这样,对于古代人民的言行举止、社交礼仪,都被限制在一定的伦理道德范围之内。父母之间的尊敬,兄弟之间的谦和,夫妻之间的谦悲,朋友之间的真心相对,这些都很好地体现了我国古代对于道德修养在社会地位中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古代,由于每个朝代对于道德、伦理有不同的规范程度,而这些规范往往是由于统治阶级提倡后作为官方的规范,更有甚者是作为法律、法规颁布,来使人们迫于惩罚,而去默认遵守的规则。有的是在民间的世俗生活中久而久之地遵守、认同,而形成的一种民间规范,而两种道德、伦理均是可以起到指引人思想的目的。最为突出的莫过于“三从”、“四德”,“三从”即“从父、从夫、从子” ,“四德”即“讲贞节、修言辞、学温顺、治丝麻”,看似简单的几个字,却不知杀死了古代多少妇女。还有“三纲五常”等,都把古代的道德、伦理推到了风口浪尖,不得不为之啊。而民间四大传说故事中,这些道德与伦理,更是在不知不觉中被表现了出来,像牛郎织女中,织女嫁给了牛郎,那么这一辈子都要跟着牛郎走,哪怕是个死,也没有丝毫的犹豫,那么牛郎也就一根筋地认定了,这辈子,织女就是他妻子,无论追到天涯海角都要把她追回来,这个就是一个死理,而这个死理也就是道德与伦理的束缚,无形中把她们两个人牢牢地捆绑在了一起,这也就铸就了后来必定分开的结局,其实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彼此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白蛇传也逃脱不了道德与伦理的束缚,人与蛇精的爱情,在许仙看来只要真心相爱,但是旁人看来,就是一个不能接受的现实,用当时的伦理概念分析,就是“乱伦”,已经不是正常的人伦了,人与动物生活在一起,更何况是蛇,这种伦理道德的积极效用和负面影响足以杀死他们。(四)信仰观念说到信仰,自然就想到了道教、佛教。因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有一部分人对这些“教”有着情有独钟的好感,这种好感我们暂时就叫它信仰吧!这种信仰是一种对于心灵的一种寄托。为什么呢,因为在中国古代一些根本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会被看作是神的护佑或者是鬼怪作祟,自然而然地,人们就要去求神问卦,去道观、寺庙求解决的方法,更有甚者是大夫看不好病,也去求符来治疗,真可谓是有信仰啊。除了这种信仰,我觉得在中国劳苦大众中,最大的信仰就是能吃得饱饭,穿得暖衣服了,因为在当时,吃住成了人们心灵上的唯一寄托和满足,吃不饱饭,可以算得上是家常便饭。而正是每个朝代对人民的肆意剥削,也就让人民大众把吃、住,推崇为信仰,谁让他们吃得上饭,穿得上衣服,就是最大的救星,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的,那就是毛泽东了。白蛇传中,法海要对白素贞和小青下手,其实真正的原因就是白素贞和许仙开了“保和堂”,用医术救了镇上许多的人,这些人病好了,肯定也就不再去求神问卜,那么法海的收入肯定就下降了,心里也就不平衡了,就想找人家麻烦。其实,在这里我们可以把信仰加到里面。我们这样想,百姓的信仰依旧是法海金山寺里的菩萨,照旧,看病、求事都去找法海,突然不知道怎么回事,法海的符看不好病了,求事情也没有结果了。这时,白素贞和许仙的突然出现,也就变得合情合理。法术加上医术,难道还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啊!就连死人都还可以再复生了,可想而知,这种只有神仙做得到的事,在现实中得以展现,自然地,人们肯定把许仙、白素贞当作是活神仙,那么法海的地位当然就动摇了。孟姜女中,范喜良和孟姜女都生活在吃不饱、穿不暖的困境中,而且老范还要时时刻刻地担心被抓去修长城,那时他们最大的信仰肯定是出现一个能给他们吃饱、穿暖的人,这就是给他们的最大幸福了。而且还有另一个信仰就是可以和自己爱的人永远在一起,这些就是他们最基本的、最渴望的信仰。正是有着不同的信仰和渴望,才让这些传说更具有最美丽、最具价值的魅力,这才是传说的艺术价值所在。三、民间传说的艺术认识价值(一)民间传说的历史认识价值1、对人与自然斗争历史的反映人与自然斗争,反映在人、神与自然的那个点,其实我已经有所提及,而仅仅是简单地描述了一下,并没有系统性地去分析,下面就具体地讨论一下。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是影响最为深远的。然,儒家也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就是说,人事必须顺应天意,其意义为,将天的法则转化为人的准则,万事顺应天道,才能够使人民安居乐业,国家万保安泰。道家也提出过类似的思想,即“道法自然”,所谓“道法自然”即“道”是指按照自然的规律而运行,而宇宙的万物均应遵循主观意识的运动规律。道家的当家,老子认为:自然的法则不能违,人道必须顺应天道,否则将是灭族之灾降临。既然儒、道两家都提出了自己具有影响力的观点,佛家自然不甘落后。提出了“佛性”为万物之本原。而“佛性”基本质就是“统一”,意味着万事万物,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命,皆有生存的权利。其实,无论是道家、儒家、还是佛家,都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均认为,人与天地万物都是同根而生,相互依存,平等和谐。可见在中国五千多年前就意识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现代社会,更是把这个和谐体现得淋漓尽致。破坏自然界,就等于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类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同时,当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越来越大的时候,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更应该提高到另一个层次,否则人类将更快速地受到自然的强烈反抗和报复。而传说中的许多故事情节和现象,其实也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人与自然中的各种矛盾与斗争,这些个历史故事,也反映出了人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愿望和强烈要求。现代社会中,人类滥无章法的开采和破坏自然,使得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环境导致的疾病、灾害日益增多,不得不让人类重新认识自然,五千年前的中国就提出了,但五千年后又再次重蹈覆辙,难道还不足以体现出人与自然的斗争吗?回答是肯定的。2、对社会斗争历史的反映社会斗争,提到这个概念,我就直接地想起了“不平等”,然,不平等就成了社会斗争中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反映。也就是说,社会斗争的历史反映就是不平等。无论是哪个朝代、哪个社会,都是这样,有了不平等必然产生社会斗争。而“不平等”却又分为了社会不平等和阶级不平等。通俗地定义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不同。比如:两个人同是普通工人,干同样的工作,但是他们得到的工资报酬却是不同。原因是:工作的熟悉程度不同导致。阶级不平等,那么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就更好的得以体现,那就是普通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差距,就是阶级不平等。然而,在整个历史上,社会不平等都会结晶成为阶级不平等。好了,定义了社会斗争的本质,那么就应该讲一下,我国古代社会斗争中的不平等了。收入和财富不平等,也许就是最真实的体现,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带有经济意义的事实,还暗示着生存与死亡。之前我已提过梁祝中的这个现象,梁山伯是个实打实的穷二代,祝英台呢,富二代,必然地,社会的不平等也就体现了出来,他们之间根本就不是同一个阶级的人。那么,他们的爱情注定成为社会斗争中最好的牺牲品。如果这样还不具说服力的话,那么孟姜女上的例子就更给力了,那就是社会、阶级双重不平等了,统治者的剥削、压迫、官逼民反的现实不得不使秦朝的根基被动摇,最后土崩瓦解,这就是最好的证明。无论是“孟姜女”,还是“祝英台”说白了,都是社会不平等的产物,不平等的社会背景,注定了他们不平等的历史意义,这就是最好的反映。(二)民间传说中所反映的道德价值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人类所处的环境却又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包括人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条件,从而决定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处于相同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人,会产生一部分基本相同的道德价值观,由于每一个人社会能够得到共同认识的标准不一样,因此每一个时代人们得到的共同道德价值也就不尽相同。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是由于社会化培养和教育发展起来的。而个人的一些价值取向和价值观都是在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形成的,并伴随着知识、经历的积累而确定。而当价值观一旦确定起来,并会形成一定的行为定势,并确定了某种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最终将发展为道德价值。其实,在四大传说中白蛇传中的法海的道德价值是有问题的,可以算得上是一种自私、贪婪的道德价值。并不是我在诽谤和诋毁法海,而是其本质就是这样,作为佛家的主持,他应该以慈悲为怀,而不应该妒嫉俗世的得与失和他金山寺的必然联系。更不应该把百姓们不去求神问卜作为挑起抓白蛇、青蛇的原因。白蛇、青蛇并没有伤天害理,而是济世救人,这样的妖,难道还比不上一个会做伤天害理的事的人类吗?其实法海的仇恨已经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恨,而是转变成了一种道德取向,道德价值的变态,有点公报私仇了,而正是有了这种恨,才使得法海无尽的仇,应运而生。这其实也就把白蛇、青蛇的正义形象,推上了正轨,而把人类这种贪婪导致的无同情、无怜悯的丑恶嘴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甚至于可以认为人的心肠比那冷冰冰的蛇的心肠更毒、更狠,从而反映出人与动物的道德价值,而把正义和非正义,有道德和无道德区分得这样的透彻,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白蛇传中各个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得到全面展示,从而把这个传说体现的社会状况更好地为大家讲述,也把道德价值观在这个民间传说中给后来的朝代披上了前车之鉴的外衣。(三)民间传说中所反映的信仰价值之前也提到过了当时社会,也就是四大传说故事的朝代的历史背景,也正是有着那样的历史背景,才让吃得饱、穿得暖,成了当时许多人、许多故事的唯一信仰,而这里要讲的,的确是不同于之前的那些信仰,而是爱情。经过我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发现我选作为事例的四大爱情传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爱情的传说,而且都是悲剧的爱情。也可以这样理解,他们之间的必然性就是悲剧,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就是悲剧的爱情,那么自然而然地,长久的爱情也就成了他们之间渴望的信仰。由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的约束,自由恋爱和自由的爱情根本不可能会上演,而一些追求自由爱情的男女们,也就变成了那个社会最好的牺牲品,注定了他们悲惨的命运。这样就催生了爱情是最具有信仰和价值的观点。当爱情遇到社会陈旧观念的时候,爱情不得不被这种观念给吞噬,而摆在面前的就是坚持与放弃,然而结果可想而知。让我更具有感触的一点也是爱情,真的成为了四大爱情故事的主线,正是各个主人公在故事里对爱情的挣扎和永远的追求,才使得这些爱情故事是那样令人喜欢却又没有讨厌的韵味。无论是哪个故事,里面的爱情都是最令听众难以割舍的,而且里面还诞生了一种精神,那就是为了爱情,即使是个死,也不会放弃的这样一种伟大。为了爱情可以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死去,或者慢慢变老的坚持,而这种坚持,体现出了人类最具文明和无以伦比的东西感情,有了它可以放弃一切的一切。白蛇可以为了爱情放弃做神仙,而水漫金山寺;孟姜女为了爱情可以把长城哭倒,虽然有点夸张,但是合情合理;牛郎为了织女杀了跟他相依为命的老牛,挑战王母娘娘;梁山伯为了祝英台含恨而终,最终二人幻化为蝶。这都是伟大爱情造就的,也是追求爱情这种信仰所面对的,正是有着把爱情当作信仰的追求,这种爱情也才是最甜蜜的,也才是民间传说中最伟大的信仰。四、民间传说的艺术特色价值(一)民间传说在内容上的民间艺术特征1、民间传说的主题四大爱情传说中在内容上的戏份,我个人觉得是最具审美与艺术的,我们先不说这四个传说的基本和故事的可观性,就单一地从内容上来分析就可以看到许多美丽的地方。比如说白蛇传,一个人与蛇妖的爱情故事,是否听起来就有一点想继续看下去的冲动呢,它选取的题材就是多么的令人感到意外,而古代的许多著作中不缺乏人鬼、人妖的题材,而为什么仅此一部,却被人们广为流传,那么就是另一点了通俗。一个故事讲得细致入微,合情合理,通俗易懂,难道还不能够吸引读眼球吗?牛郎织女中,一个普通的穷小伙子与一个美貌的天仙的故事。在古代,仙女象征着美貌、善良、智慧并存,人们把仙女当成了一个最美好的追求,而牛郎却命好,竟然有天仙为他洗衣服、做饭,并嫁给他,可见这个故事,从选题上就充满了羡慕和嫉妒的元素。而整天和仙女生活在一起,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这不得不使人们想入非非,产生一种叫欲望的东西,使得整个故事充满着幸福的味道。孟姜女呢,虽然名字不能够使听众产生联想,但是故事的内容却是曲折的,特别是范喜良的遭遇,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抓去修长城,好不容易地成了亲,还没洞房呢,又被抓了,最后还死在工地上,连尸体都没有好好掩埋,不得不勾起人的同情欲。想到、听到这里,又怎么不会勾起人们对故事主人公不幸遭遇的怜悯呢?这样的内容也足以去揭示统治者对百姓的残酷压迫。梁祝中,在内容方面最后值得一提的就是化蝶一节了,二人为了能长相思守,竟然连墓穴都会自动打开,二人最后化为比翼双飞的蝴蝶,永远地在一起。这样的结局可能是古代许多渴望自由爱情的青年男女们所追求的了,因为可以为了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永永远远地在一起,那怕是一对蝴蝶,即使是两棵小草,也心甘情愿。2、民间传说的类型化倾向无论是关于什么样的传说,还是怎样的故事,其实都或多或少地掺杂了借古讽今的味道,故事和传说,这也是仅仅是从表面上看东西,因为不可能直接地去描写、去表现,而是从另一个角度,用另一种方式去表现。我之前以选取四大传说故事来写,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之间都存在上述的借古讽今的特点,他们可以认为不是一种传说,而就是当时那个社会的真写照,就是当时那个社会最具价值的历史写真,所以他们之间的类型化倾向于同一方面,而且表现出来的艺术手段,也有规律可寻。除了借古讽今,我觉得存在另一个重要的倾向。都是表现了真正、自由的爱情,而这种倾向,其实也包括在了借古讽今里面,却又独立出来,因为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没有任何一个朝代会产生自由爱情,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爱情,这样也就更好的把故事传说想表达的中心,从不同的侧重点来描绘,当然,这种中心,也就形成了现代社会中的某种类型化的倾向。3、民间传说的母题母题,我们可以叫做基本,也就是这些个传说怎么会有、会流传,或者说怎么会有这样一个传说。在绪论部份中,我就介绍了四大爱情传说在历史古籍中的一些记载(这里就不一一列举),这些虽然是一些记载,但是也可以说明一些问题,至少在写古籍的那个朝代,这些传说就早已被流传开来。而追溯到传说的诞生朝代,可能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些个传说,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或者是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而无中生有出来的,一些极具代表性的故事而已。可能在当时有社会中,却真真实实地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爱情故事,而且这些爱情故事都被广为流传,久而久之,一传十、十传百也就变成了我们听到的传说,而之所以称为传说,那么必定是流传了很久的说法。然而,传说的母题,我们无法去考证,更无法考证其真实性,只能把这些漂亮的传说,当成是人们主观是意识形态下产生的,活灵活现的,有真有假的产物,这些产物将是我国劳苦大众最伟大、最真实的结晶。(二)民间传说中的民间艺术形象其实这些民间传说在我国的历史中,早已形成了不同的民间艺术形象。像牛郎织女由于牛郎和织女分别被分隔在了银河两边,只有每年农历的七月七日,喜鹊搭桥的情况下才能相聚,而我国农历的七月七日,就被称作了“七夕情人节”。这一天,许多青年男女,都能和自己心爱的人开开心心的度过最难忘的时刻。孟姜女中,孟姜女把长城的一段都哭倒掉,虽然无法考证是哪段,但是,长城这个伟大的工程,的的确确在修建时带走了许多生命,使得许多个家庭长久处于那种停滞的状态,虽然长城的伟大足以让中国人自豪,但是那些在长城上的累累白骨,也足以证明他们的光荣、自豪和伟大。自然而然,看到了长城,也就想起了孟姜女的多情和范喜良的无奈。孟姜女也就成了长城中最伤心神话。白蛇传呢,更是在民间广为流传了,连几岁大的孩子都知道,美丽善良的白娘娘,它的艺术形象,就更为显著,不仅仅是流传,而是深入人心,因为他不仅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更是一个美丽而富有韵味的故事,而且感觉在生现实活中,也可以随处可见的例子一样,那么普遍。这样通俗的传说,它的影响力不亚于一本名著的影响力,虽然它不像一本名著那样暗示着许多哲理,但是它却是最贴近人们的生活,实际的故事。梁祝我个人认为,令人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二人的相爱过程和化蝶了。因为爱的那一段,他们是在毫不知对方性别的情况下产生,而化蝶,也就表现出了他们渴望自由的那种愿望,他们给人们带来的追求。就像陶潜写的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一样,是多么令世人向往、追求,也就表现了劳苦大众渴望自由的艺术的形象。(三)民间传说在形式上的艺术特征四大传说中,无论是在题材的形式上,还是在布局形式,还是描写形式上,都独俱匠心,别出心裁,把传说都表现得如同现实中存在一般,而且题材上均是选取较为普通的一些角色进行展开,这样不仅可以就地取材,最重要的是贴近劳苦大众,贴近身边的所有人。而布局上,细致、紧凑、善于洞察、合情合理,而且大胆的运用了夸张、想象等艺术手法,使得故事不缺乏画龙点睛的妙笔,继续描写是那样顺理成章,结局是那么的令人感慨。在描写形式上,着重的去迎合听众的心里,或多或少的把各种现实中不可以看到的描写加入其中。比如仙女、蛇妖、鬼怪。这些想象中的东西的加入,使得整个故事更富有了活力。五、民间传说的艺术价值传播据我个人认为,民间传说的艺术价值传播可从两个点来分析,首先一点就是民间传说是影响之大、流传之广、艺术价值相当高的民间传统艺术。而之所以称之为民间传统艺术,是因为这些民间传说主要是代表了古代多多少少的劳苦大众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而且被人们作为典型的、通俗的事例在不同的地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