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知识_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概述_第1页
生产管理知识_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概述_第2页
生产管理知识_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概述_第3页
生产管理知识_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概述_第4页
生产管理知识_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一 要素供给问题二 劳动供给三 利息理论四 地租理论五 利润理论六 洛伦斯曲线和基尼系数 一 要素供给问题 1 要素所有者 要素所有者具有非单一性 既可以是生产者 也可以是消费者 可以是 中间要素 投入 所有者 生产向生产过程再次投入的中间要素的生产者 也可以是原始要素所有者 向市场提供诸如劳动等要素的所有者 本章谈的是原始要素所有者 马歇尔 四位一体 的公式 劳动 工资 资本 利息土地 地租 企业家的才能 利润 2 要素供给数量的特点 消费者拥有的要素数量有限 消费者的决策只能在这有限的资源范围内进行 消费者选择 以获得最大效用 要素供给 把他拥有的生产要素提供给市场 从而获得租金 工资 利息等收入 保留自用 把他拥有的生产要素 保留自用 生产者行为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消费者的行为是效用最大化 要素所有者及其行为目标的不一致 3 要素供给原则 消费者的资源既定 要素的供给问题是 消费者在一定的要素价格水平下 将其全部资源在 提供市场 和 保留自用 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获得最大效用 既定要素资源 提供市场 要素收入 间接效用 留下自用 直接效用 3 要素供给原则 消费者要素供给的原则 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提供给市场的要素的边际效用 消费者 保留自用 的要素的边际效用 如果该要素供给给市场的边际效用大于保留自用的边际效用 那么消费者增加要素的供给减少保留自用的资源数量将能够使他的总效用增加 如果该要素提供给市场的边际效用小于保留自用的要素边际效用 那么理性的消费者将会减少提供给市场的要素增加保留自用的要素 从而提高自己的总效用 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 向市场供给要素带来收入 收入可给消费者带来效用 因此这种效用是间接效用 其值的大小等于要素供给的边际收入与边际效用的乘积用公式表示 以劳动为例 L和l分别表示劳动的供给量和劳动的自用量 则要素的供给原则可表示为 用无差异曲线分析要素供给横轴 自用资源数量纵轴 要素供给带来的收入初始财富 总劳动时间 均衡点 l Y 无差异曲线 l 0 Y G L0 U2 U3 U1 Y K E Y0 要素供给问题 即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下 要素的供给量如何变化 价格扩展线 PEP 不同的要素价格水平对应不同的预算线 不同的预算线和不同无差异线相切 得到的均衡点的连线 如右图 由于不同价格水平条件下的均衡点已求得 也就是说 不同的价格条件下 对应的不同自用资源数量可求 那么 用消费者的资源总量减去自用量 就得到了不同价格对应的不同要素供给量 工资理论利息理论地租利润理论 实际成本 维持本人及其家庭生活必需 心理成本 补偿劳动者心理负效用的费用 劳动以牺牲闲暇享受为代价 会给劳动者心理上带来负效用 1 劳动的供给主要取决于劳动成本 包括两类 二 劳动供给 劳动供给及工资的决定 劳动的供给问题可以看成是消费者在工资水平一定时如何决定其拥有的时间资源在闲暇和劳动供给这两种用途上的分配 即自用资源 闲暇 和收入 劳动收入 之间的选择 市场活动 劳动 收入 效用时间资源非市场活动 闲暇 效用工资是闲暇的机会成本 相当于闲暇的 价格 注 右图中的a b c是由左图中相应的A B C而得来的 H K0 U0 A H0 U1 H1 B K1 H2 U2 C K2 Y PEP 16 E Y 时间资源在闲暇和劳动之间的分配 W 16 H a b c W2 W1 W0 16 H0 16 H1 16 H2 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 S Y W 16 H 2 劳动供给的特殊规律 初期 工资增加 劳动会增加 到一定程度后 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工资高过一定限度 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不足以抵补劳动的负效用 劳动的供给量反而减少 工资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工资上升 意味着闲暇商品的价格上升 人们会减少闲暇消费 转向消费更多的其它商品 所以替代效应使工资上升后 增加了劳动时间 工资上升 人们的收入也增加 人们会用更多的收入购买各种商品 包括闲暇商品 从而减少了劳动时间 闲暇的需求量与闲暇价格的变化方向相同 此乃工资率的收入效应 这两种效应同时存在 哪种效应更大则要看工资水平的高低 在工资水平较低时 替代效应较强 工资的上升会诱使劳动者增加工作时数 在工资水平较高时 收入效应较强 这时工资上升允许劳动者减少工作时间而不影响其生活消费水平 因此 供给曲线成为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比较 劳动数量 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工资率 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特写 深圳的时尚一族 深圳市为数不少的白领对赚钱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 很多白领宁愿放弃高薪的职位来换取更多的休息时间从而达到一种 可持续发展 而不是像以往拼命工作 发疯赚钱 李玲是该市一家著名电脑公司的职员 她负责公司的销售 几年下来 凭借聪明和努力 她每个月的薪水在1万元以上 今年春天 公司的销售经理升职了 总经理提出由她来做销售公司的经理 谁知却被她婉言谢绝了 其理由是 一旦出任这个职位 势必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这样自己的生活质量就会下降 如果不能好好休息的话 工作质量也会下降 她对记者说 如果当经理 我每月薪水增加3000多元 可是我却会失去更多的东西 我宁愿不要这3000多元 而维持一种生活质量 劳动的需求 劳动的需求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 厂商在购买劳动力时要使劳动的边际成本 即工资 等于劳动的边际收益 满足VMPL W因为劳动的边际收益递减 所以劳动的需求曲线呈向右下方倾斜 表明劳动的需求量与价格 工资 成反向变动 一位研究管理的专家曾到海尔调查 一位负责人告诉他 很多国外的留学生想到海尔工作 一见面就提出工资待遇 住房标准 对此海尔的回答是 请证明你能给公司带来的利润能够超过公司支付给你的工资 只有在一个能够准确反映员工贡献的企业中 员工的积极性才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 而也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海尔这位负责人关于 员工的报酬应当与他的贡献相对应 的评论 涉及到经济学关于企业劳动需求决定的一个基本原理 企业依据劳动的边际生产力确定工资 3 劳动供给曲线与市场均衡 均衡工资水平是由劳动的供给曲线和劳动的需求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 W L D S E L0 W0 4 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工资与就业量的决定 工会的存在是 工会控制了工人 是劳动供给的垄断者 工会影响 提高 工资的三种方式 W L O S D0 E0 W0 L0 D1 W1 E1 L1 1 增加对劳动的需求 增加工资 增加就业 增加劳动需求的方法 增加出口 限制进口反对用机器替代工人 反对失业一人做的分给两个人 机器代替劳动导致劳动需求曲线左移 2 减少对劳动的供给 结果 工资上升 就业水平下降 W L O S0 D E0 W0 L0 S1 E1 W1 L1 减少供给的方法强制退休 禁止使用童工 限制移民 减少工作时间 3 最低工资法 工会迫使政府通过立法规定最低工资 将工资维持在一定水平上 会出现失业 W L O S D E W0 L0 W1 L1 L2 实际的工资水平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如 有的行业舒适 安静 安全 有趣 劳动者之间的工作效率的差别 劳动市场的信息不完全 对劳动者流动的限制 性别歧视等都是造成工资差别的因素 卡内基猜测 一项研究发现 一个遗产超过15万美元的人不再工作的可能性是遗产小于2 5万美元的人的4倍 19世纪的工业家安德鲁 卡内基 AndrewCarnegie 警告说 给儿子留下巨额财产的父母会使儿子的才能和热情大大丧失 而且使他的生活不如没有遗产时那样有用和有价值 工资率的差异 马和驴子 马和驴子拉着一辆满载货物的大车 上坡时 主人狠狠地抽了马一鞭子 高声吆喝 用劲拉 马不理解 说 我和驴子一道拉车 为什么只打我一个 主人说 车主要靠你拉 驴只是你的助手 回到家里 主人给马送来很多好吃的食物 却只给驴送来一把干草 驴感到很委屈 说 我和马一道拉车 为什么只给马吃好吃的 主人说 你拉车时没有花多少力气 有什么可抱怨的 驴子无话可说了 不同职业的工资差别 在不同职业中 工资水平差别很大 大多数职业运动员都比医生赚得多 医生又比大学教授赚得多 而大学教授又比门卫赚得多 如果某种职业中工人的供给小于对工人的需求 那么这种职业的工资将较高 原因有 具有该职业所需技能的人很少 昂贵的培养成本 不合意的工作特点 失败的风险 现象 富者愈富 穷者愈穷 像许多谚语一样 这句话并不总是正确的 但近年来却是这样 许多研究证明 过去20年来 熟练工人与不熟练工人之间的收入差距一直在扩大 受教育程度的平均年收入 注 大学毕业生不包括大学以上学历的工人 参见曼昆 经济学原理 下册 第24页 解释之一 第一个假说是国际贸易改变了对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的相对需求 由于国际上非熟练劳动丰富而廉价 美国倾向于进口非熟练劳动生产的物品 出口熟练劳动生产的物品 因此 当国际贸易扩大时 国内熟练劳动需求增加了 而国内非熟练劳动需求减少了 解释之二 第二个假说是 技术变革改变了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的相对需求 例如 电脑的引进增加了对会用这种新机器的熟练工人的需求 并减少了那些工作被电脑替代的非熟练工人的需求 因此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电脑 对熟练劳动的需求增加了 而对非熟练劳动的需求减少了 能力 努力和机遇 对于从事所有职业的工人 天赋能力都是重要的 与能力密切相关的是努力 一些人工作勤奋 另一些人懒散 在工资的决定中 机遇也在起作用 三 地租 R 理论 1 土地 泛指各种自然资源 特点 数量有限 位置不变 不能再生 地租 土地使用者对使用土地所支付的价格 或者是土地所有者因出让土地使用权而收取的报酬 地价 购买土地的市场价格 购买者具有所有权 地价与地租成正比 地租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的稀缺性 地租是土地供给固定时的土地服务价格 2 地租 R 的决定 地租由土地供给和需求的交点所决定 R N O S D E R0 N0 供给曲线是条垂线 表明土地的供给不会随地租的提高而增加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地租的趋势 不断上升需求不断增加 D0 D1供给不增加 只能在S水平 R N O S D0 E0 R0 N0 D1 E1 R1 3 准租金 Quasi rent 租金 供给数量固定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 地租是当所考虑的资源为土地时的租金 是土地供给固定时的土地服务价格 而租金则是一般化的地租 准租金 是指对供给暂时不变的投入品的支付 短期内 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要素的支付 即固定生产要素收益 对于企业 短期内 固定资产不变 不论是否取得收入 都不会影响其供给 只要价格能够补偿平均可变成本 就可以利用固定资产进行生产 产品价格 平均可变成本 固定要素收益 准租金 准租金 固定成本 经济利润 P Q O AC AVC MC P0 C Qo D G B E 准租金 Quasi rent 指短期内供给固定不变的要素的价格 GPOCB就是准租金 准租金 4 经济租金 长期中 一切要素都会自由流动 没有固定的 这种经济租类似生产者剩余 所以也称为生产者剩余 从要素收入中减去经济租金不会影响其供给 不会引起要素供给量的减少 经济租金 厂商使用要素 如果要让它们留在该行业 支付的报酬必须超过它们转移到其它行业所能获得的最大报酬 即超过其机会成本 超过的部分即经济租金 准租金仅在短期内存在 经济租金在长期中也存在 经济租金 要素收入 机会成本 Q R O S D Ro Qo E 经济租金 Economic rent 从要素收入中减去一部分收入不会影响要素供给 通常把要素的这部分收入称为经济租金 简言之 经济租金等于要素收入减去机会成本 要素全部收入为OREQ 要素所有者愿意接受的最低要素收入确是OAEQ 因此 ARE即使去掉也不会影响要素供给量 A 经济租金 计算 一厂商生产某产品 其单价为10元 月产量为100单位 每单位产品的平均可变成本为5元 平均不变成本为4元 试求其准租金和经济利润 两者相等吗 解 由题意 P 10 Q 100 AVC 5 AFC 4得 准租金R TR TVC P Q AVC Q P AVC Q 10 5 100 500 元 经济利润 TR TC TR TVC TFC P Q AVC AFC Q P AVC AFC Q 10 5 4 100 100 元 可见 准租金和经济利润是不相等的 四 资本的供给曲线及利息的决定 1 资本特点 1 数量可以改变 可以通过经济活动生产出来 个人可在不影响其他人的情况下来增加自己的资本 进行储蓄而非消费 就增加资本数量 可以自己生产新资本 也可以去购买资本所有权 其他人得到资金去建造厂房和机器等新资本 单个人的资本数量由于储蓄而增加 或者由于负储蓄而减少 2 被生产的目的是作为投入要素获得更多的商品和劳务 2 资本 由经济制度本身生产出来并被用作投入要素以便进一步生产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的物品 资本的供给曲线及利息的决定 资本 Capital 由经济制度本身生产出来并被用作投入要素以便进一步生产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的物品 利率 interest 利率是使用资本 或资本服务 的价格 利息是货币资本的价格 是资本所有者的收入 为什么使用货币资本要支付利息 利息是人们牺牲目前的消费所得到的报酬 爱吃米的母鸡 主人在住宅旁边的地上撒下一些谷种 告诉一群母鸡 这是我给你们种的小米 如果你们好好保护它 秋天就有充足的食物吃了 开始 母鸡都很听主人的话 努力克制着自己的食欲 守护着这块地 后来 母鸡不耐烦了 它们想 放着眼前的谷子不吃 等到秋天再吃小米 不是太傻了吗 主人是不是在骗我们 此后 只要主人不在家 母鸡们就拥进那块地里 把谷种刨出来吃掉 没有几天 地里的谷种就全被吃光了 秋天到了 邻居家的小米都获得了大丰收 唯独主人家的小米颗粒无收 看着隔壁院子里的鸡都吃的饱饱的在那儿散步 这些整天挨饿的母鸡后悔不迭 这还不算 主人家的粮食很快就要吃完了 正打算杀掉它们充饥呢 3 资本的供给线 资本数量的增加源于储蓄 需要确定最优的资本数量 最优储蓄量资源所有者的资本供给问题归结为如何将既定的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进行分配资源所有者进行储蓄从而增加资源数量的的目的是将来有更多的收入 4 长期消费决策与贷款供给 贷款供给量 储蓄量 取决于消费者既定收入下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选择 或称为消费者在现期消费与未来消费之间的选择 决定在两者之间如何进行选择的关键是利率 利率变动的效应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利率上升 替代效应趋于鼓励储蓄 减少现期消费 利率下降 收入效应趋于增加现期消费 减少储蓄 利率的总体效应是不确定的 一般地 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储蓄即贷款供给随利率的变动而发生同向的变动 因此贷款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但当利率处于较高水平时 贷款供给线后弯 长期消费决策问题 资本数量可变 面临的不是单一的既定资本的供给问题 而首先是如何确定最优的资本拥有量的问题 与土地及劳动的供给问题一样 均涉及既定资源在要素供给和自用之间的分配 假定资源所有者原有资本存量为K0 最优资本量为K 当K0 K 时 通过储蓄来增加资本 反之则进行负储蓄 资本供给问题即 将既定收入在消费和储蓄进行分配的问题 资源所有者进行储蓄从而增加资本拥有量 其目的是为了将来能够得到更多的收入 在将来进行更多的消费 既定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分配的问题 又可以看成是在现在和未来消费之间的选择 面临的是长期消费决策问题 长期消费决策 假定只有一种商品 只有今年和明年两个时期 并且消费者可以将商品借出或借入图中 横轴C0代表今年消费的商品量 纵轴C1代表明年消费的商品量 U1 U2和U3是消费者的三条无差异曲线 表示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满足的今年消费的商品量和明年消费的商品量的各种组合为了保证总的效用水平不变 减少今年的消费量就必须用增加明年的消费量来弥补 反之亦然 长期消费决策 预算线W W A是预算线上一点假定市场利率为r 减少一单位商品的今年消费就可以增加 1 r 个单位商品的明年消费 预算线的斜率必为 1 r 负号说明预算线向右下方倾斜 预算线具备两特点 经过初始状态A点 倾斜程度由市场利率r完全确定 随着r的增加而愈加陡峭 随着利率上升 预算线绕初始状态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 消费者的均衡位置在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U2的切点B 长期消费决策 给定一个利率r 消费者有一个最优的储蓄量从而贷出量 令利率变化 预算线将绕初始点A旋转 与另一无差异曲线相切 得到另一均衡点及另一个最优储蓄量和贷出量 不同利率水平下消费者的最优储蓄量 得到一条储蓄或贷款供给曲线随着利率的上升 储蓄和贷款供给会增加 从而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但与劳动供给曲线相同 贷款曲线可能出现向后弯曲现象 S 资本市场的均衡 利率是一种价格 是使用别人的资金而必须支付的价格 因此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共同决定的 Q 利率 D Q1 S1 r1 Q0 S2 r0 r2 Q2 S3 今朝有酒今朝醉 新解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是时间偏好说的最佳写照 时间偏好说告诉我们今天的消费比明天好 今天的1块钱比明天的1块钱好 五 利润理论 利润分为正常利润超额 经济 利润 正常利润的决定与工资类似 取决于 企业家才能 的供求关系 1 正常利润 即企业家才能的价格 是一种特殊的工资 企业家才能需求很大 企业家才能供给很小 企业家才能的供求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正常利润就会远远高于一般劳动者的工资 正常利润包括在经济学分析的成本之中 所以收支相抵就是获得了正常利润 完全竞争中 利润最大化就是获得正常利润 超过正常利润以后的超额利润在完全竞争时并不存在 2 超额利润 经济利润 2 垄断垄断对经济的长远发展不利 不合理 完全竞争条件下 达到均衡就不存在任何形式的超额 经济 利润 超额利润 超过正常利润部分的利润 企业获得超额利润途径 3 承担风险对某项事业可能失败的补偿 1 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实行新的组合 合理 应予以鼓励 六 洛伦兹曲线和吉尼系数 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是否平等与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理论一起构成分配理论 衡量财富分配是否平等的一种方法就是洛伦兹曲线和吉尼系数 1 洛伦兹曲线 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标准 美国统计学家M O 洛伦兹提出 收入分配分组 将一国总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由低到高排队 然后 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 例如 收入最低的20 人口 40 人口 等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分别是6 18 等 洛伦兹曲线 Lorenzcurve 0 100 100 A 人口累计百分比P 收入累计百分比I B 1 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发明的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 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人手中 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获时 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 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BA 另一方面 若任一人口百分比均等于其收入百分比 从而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 则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 洛伦兹曲线成为通过原点的45度线OA离开45度线越近 表示社会分配越平均 越远 则越不平均 弯曲度越大 收入分配程度越不平等 D 2 基尼系数 GiniCoefficient 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 CorradoGini 于1912年提出的 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 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中的A A B A是洛伦兹曲线与45度线之间的面积 B是洛伦斯曲线下面的三角形面积 0 I P 100 A B Y M 基尼系数越小 收入分配越平均 基尼系数越大 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基尼系数 0 洛伦兹曲线与45度线重合 分配绝对平均 1 分配绝对不平均 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收入分配a最小最平均b次之次之c最大最不平均 国际通用的标准 0 4是 警戒水位 年份全国居民基尼系数年份全国居民基尼系数19970 370620010 403119980 378420020 432619990 389220030 438620000 408920040 438720060 49620070 520080 469 新华社 中国基尼系数超0 5可能致社会动乱 2010年05月21日核心提示 收入分配不均 财富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而工农大众收入偏低 内需和消费不振 已经威胁到我国的经济安全性和长远发展的潜力 财富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而工农大众收入偏低30多年来 我国企业特别是广大职工和基层科技人员为发展我国制造业 扩大对外贸易和开拓国内外市场都做出了很大贡献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 这些年来 财富却越来越多地向企业高管集中 而广大职工却没有相应提高收入和福利 从中国与发达国家小时工资水平比较看 中国大约是0 2美元左右 欧美国家大体上是25 30美元 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 劳动力成本低廉 的竞争优势 但另一方面 也存在劳动力价格低估和扭曲的问题 全国总工会2010年4月发布的一个调研显示 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 而资本所有者和政府占比却大幅提高 从1997年到2007年 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3 4 下降到39 74 企业盈余占GDP比重从21 23 上升到31 29 而在发达国家 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大多在50 以上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中 证券业平均17 21万元 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倍 其他金融业人均8 767万元 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 1倍 航空业人均7 58万元 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 6倍 而电力 电信 石油 金融 保险 水电气供应 烟草等国有行业的职工不足全国职工总数的8 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却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 美国是5 的人口掌握了60 的财富 而中国则是1 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 4 的财富 中国的财富集中度甚至远远超过了美国 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 按发达国家的理念 政府如果花不了那么多钱就不该收那么多税 百姓把钱交给政府是为了让政府把钱花到为百姓服务上 然而我国各级政府竟然存下了大笔存款 成了食利者 同时地方政府还通过扮演 卖地商 的角色 聚集了大量卖地款 而且还属于缺乏监管的账外资金 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 政府存款 项目下的资金额从1999年的1785亿元一路上升到2008年的16963 84亿元 猛增了9 5倍 20年来在劳动报酬和居民储蓄所占份额越来越萎缩的同时 政府储蓄率却在节节攀升 政府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0 95 升至20 57 若加上预算外收入 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以及中央和地方国企每年的未分配利润 政府的大预算收入几乎占到了国民收入的30 政府积累财富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个人收入占比越来越小 因此 表面看起来中国的储蓄率很高 但其中真正属于百姓的储蓄占比并不高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 2007年我国企业储蓄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从10年前的12 上升到23 而家庭储蓄所占比重却一直徘徊在20 左右 医疗及社会保障不到位 百姓的大量储蓄也不敢轻易花掉 从而导致居民消费能力受到严重抑制 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而农民消费严重不足 我国城乡人均收入差扩大 在农村 不仅社保 医保普及面小 福利低 而且长期在城市从事建设和服务业的农民工也是同工而得不到同等的社保和医保截至2009年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