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检索综合报告一、研究课题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The Application of Nanotechnology in Biomedicine)二、研究意义纳米技术是在纳米尺度下对物质进行制备、研究和工业化,以及利用纳米尺度物质进行交叉研究和工业化的综合性研究体系。纳米技术和生物学相结合而形成的纳米生物学将是21世纪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米技术和医学相结合形成的纳米医学必将大大改善医疗方法,提高治疗水平;被誉为21世纪制造技术的纳米技术将允许我们廉价地制造一些复杂的分子机器,也允许我们制造一些比细胞还要小很多的工具,利用这些工具我们可以更方便地来探究生命的奥秘,可以使医疗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进行,也能够让我们以不可思议的细节来检查生物组织和器官。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三、与课题相关的学科背景年代开始研究的纳米技术在年代获得了突破性进展,纳米技术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整合将对21世纪的生物医学产生深刻的影响。纳米技术已成为21世纪的关键技术之一,对各个领域的科技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已有的研究表明,纳米技术可以应用于医学、药学、生物、化学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纳米技术对医学、生物工程和药学的渗透与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纳米机器人是纳米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中的最具有诱惑的内容,在生物医学工程中可充当微型医生,解决了医生用传统技术难以解决的问题。纳米技术在药学中的重要应用药物纳米控释系统作为新的药物载运系统被广泛研究,特别是在靶向和定位给药、黏膜吸收给药、基因治疗和蛋白多肽控释等领域,纳米粒子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四、检索数据库及检索范围1、检索数据库: (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3)万方数据库(4)google搜索引擎(5)美国工程索引2、检索范围:数据库名称搜索范围搜索类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3期刊文献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2003期刊文献万方数据库2003年以前期刊文献google搜索引擎美国工程索引1990-2003期刊和会议文献五、关键词1、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2、生物医学(miodicine);3 应用(appliccation)六、检索式1、(T=1)*(K=2)2、(T=1)*(T=2)*(K=3)3、(U=1)*(T=2)4、(T=1)*(U=2)*(k=3)七、检索结果(一)中国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1、用检索式1命中文献22篇,选择5篇如下:【题 名】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作 者】 田卫群. 杨祥良. 高秋华. 徐辉碧.【原文出处】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1年02期【文 摘】 纳米技术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整合将对 2 1世纪的生物医学产生深刻的影响。它将利用生物大分子进行物质的组装、分析与检测技术的优化、并将药物靶向性与基因治疗等研究引入微型、微观领域 ,用纳米生物技术检测是否患有癌症只用几个细胞【题 名】 纳米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展望【作 者】 郁毅刚【原文出处】 国外医学 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2001年01期【文 摘】 本文在概括纳米技术发展历史 ,特点性质的基础上 ,综述纳米生物医学中与神经外科有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展望纳米技术在神经外科创伤性脑水肿 ,脑肿瘤 ,脑血管病等方面基础研究和诊断治疗中应用的巨大潜力。【题 名】 纳米技术的应用前景展望【作 者】 费金喜. 朱晓欣. 奚慧平【原文出处】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05期【文 摘】 主要从纳米技术在 2 1世纪科技革命中的战略地位、纳米技术在电子和信息、生物医学、军事和航天等众多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来论述纳米技术是 2 1世纪的基础技术 ,它必将推进2 1世纪新的工业革命的到来【题 名】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作 者】 任建敏. 邹全明. 彭承琳. 王缚鲲【原文出处】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03期【文 摘】 纳米技术 ()是一门在 0 1 10 0空间尺度内操纵原子和分子 ,对材料进行加工 ,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或对某物质进行研究、掌握其原子和分子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的崭新高技术学科。纳米技术领域不仅包括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制造学、纳米生物学、纳米显微学和纳米机械加工技术 ,而且是个多学科交叉的横断学科。它是在现代物理学、化学和先进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诞生的 ,是一门与高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型科学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是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工程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 ,它与材料、.【题 名】 纳米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与展望【作 者】 杨春智. 巨宏博. 菅忠. 王正洪【原文出处】 仪表学报 1995年S1期【文 摘】 纳米科学和技术是一门崭新的科学技术,其研究对象是原子和分子的大小序列。本文从生物大分子三维图象重建和作为生物医学工具的纳米材料和器件等两个方面综述了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其中也提到了我校的一些工作。2、用检索式2命中文献10篇,选择5篇如下:【题 名】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作 者】 赵卫. 曹虹. 万成松. 张文炳.【原文出处】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2002年05期【文 摘】 纳米技术是21世纪最具前途的科研领域之一,它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由此产生了纳米生物学和纳米医学两个新的交叉学科。本文就目前纳米生物学和纳米医学中的重要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题 名】 小中见大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作 者】 朱明昭【原文出处】 国外科技动态 2002年03期【文 摘】 大自然是伟大的,但是几十亿年进化造就的人体并非尽善尽美。现在,人类的智慧可以对操纵人体运转的分子机制进行改造。越来越多的纳米工程学家正在证明着这一点:细胞水平的纳米机械可以彻底地修复人体,纳米植入物可以诊断、治疗疾病。这就是纳米医学。【题 名】 纳米技术在环境保护和生物医学上的应用【作 者】 陈功平【原文出处】 娄底师专学报 2003年02期【文 摘】 纳米科学技术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一个重点。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在生物环境保护和生物医学应用上有着广泛的前景,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题 名】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作 者】 张其清. 梁屹【原文出处】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2年02期【文 摘】 纳米技术是在纳米尺度下对物质进行制备、研究和工业化,以及利用纳米尺度物质进行交叉研究和工业化的综合性研究体系。本文对利用纳米技术发展分子工程,包括纳米生物分子机器人和纳米信息处理系统,研究生物大分子,研究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药物载体,发展诊断与监测技术熏以及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作了综述,并展望了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前景。【题 名】 纳米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作 者】 王国清. 钟季康. 王保华.【原文出处】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02年02期【文 摘】 纳米技术和生物学相结合而形成的纳米生物学将是 2 1世纪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纳米技术和医学相结合形成的纳米医学必将大大改善医疗方法 ,提高治疗水平 ;被誉为 2 1世纪制造技术的纳米技术将允许我们廉价地制造一些复杂的分子机器 ,也允许我们制造一些比细胞还要小很多的工具 ,利用这些工具我们可以更方便地来探究生命的奥秘 ,可以使医疗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进行 ,也能够让我们以不可思议的细节来检查生物组织和器官(二)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1、用检索式1命中文献16篇,选择5篇如下:【题 名】 纳米技术和纳米中药的研究进展【作 者】 李战 吴敏【原文出处】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037(001).-61-64【文 摘】 纵观近几年来国际和国内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发现:在药物学领域,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控制释放系统、提高药物作用的靶向性、建立新的给药途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研究给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题 名】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药学发展中的应用【作 者】 顾宁【原文出处】 新材料产业.2002.000(012).-67-71【文 摘】 纳米科学与技术应用的核心发展方向之一,是其在生命科学以及人类健康关怀事业中的研究与发展。目前,纳米功能材料与器件除了在生物大分子,如DNA,RNA,蛋白分子结构与功能检测方面的应用与开发研究之外,特别重要的是,在医学领域中形成了众多的可运用技术,主要包括:纳米材料与技术在纳米药物体系方面的应用,纳米材料标记与单分子检测技术,纳米材料与器件在医学临床诊断与重大疾病治疗的应用,纳米材料应用与康复器械与人工器官等等,在对生物医药学纳米技术主要的应用研究进行概要的基础上,本文对东南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在生物医药学领域中的主要研发工作侧重进行了一些介绍,并对今后的相应发展进行概略的讨论。【题 名】 纳米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作 者】 王国清 钟季康 等【原文出处】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2.006(002).-109-112【文 摘】 纳米技术和生物学相结合而形成的纳米生物学将是21世纪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米技术和医学相结合形成的纳米医学必将大大改善医疗方法,提高治疗水平;被誉为21世纪制造技术的纳米技术将允许我们廉价地制造一些复杂的分子机器,也允许我们制造一些比细胞还要小很多的工具,利用这些工具我们可以更方便地来探究生命的奥秘。可以使医疗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进行。也能够让我们以不可思议的细节来检查生物组织和器官。【题 名】 纳米技术纵横谈【作 者】 王一丹【原文出处】 百科知识.2001.000(011).-28-30【文 摘】【题 名】 纳米技术在医药学领域中研究应用发展【作 者】 胡志洁 张志耘【原文出处】 天津药学.2001.013(005).-1-3【文 摘】 纳米技术已成为21世纪的关键技术之一,对各个领域的科技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已有的研究表明,纳米技术可以应用于医学、药学、生物、化学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纳米技术对医学、生物工程和药学的渗透与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纳米机器人是纳米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中的最具有诱惑的内容,在生物医学工程中可充当微型医生,解决了医生用传统技术难以解决的问题。纳米技术在药学中的重要应用药物纳米控释系统作为新的药物载运系统被广泛研究,特别是在靶向和定位给药、黏膜吸收给药、基因治疗和蛋白多肽控释等领域,纳米粒子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2、用检索式2命中文献4篇,选择4篇如下:【题 名】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及展望【作 者】 纪小龙 申明识 等【原文出处】 中华医学杂志.2001.081(011).-703-704【文 摘】【题 名】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作 者】 纪小龙 申明识【原文出处】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0.005(004).-250-253【文 摘】【题 名】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作 者】 魏红 李永国【原文出处】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9.022(006).-340-344【文 摘】 年代开始研究的纳米技术在年代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它对生物医学工程的渗透与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将生物兼容物质的开发、利用生物大分子进行物质的组装、分析与检测技术的优化、药物靶向性与基因治疗等研究引入微型、微观领域,并已取得一些研究成果。纳米技术在生物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将成为世纪未来的发展的必然。【题 名】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作 者】 张其清 梁屹【原文出处】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2.024(002).-197-202【文 摘】 纳米技术是在纳米尺度下对物质进行制备,研究和工业化,以及利用纳米尺度物质进行交叉研究和工业化的综合性研究体系,本文对利用纳米技术发展分子工程,包括纳米生物分子机器人和纳米信息处理系统,研究生物大分子,研究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药物载体,发展诊断与监 测技术,以及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作了综述,并展望了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前景。【原文收藏】 该数据库提供全文(三)万方数据库 1、用检索式3命中文献7篇,选择5篇如下:【题 名】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作 者】 徐辉碧;高秋华;杨祥良;田卫群【原文出处】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1 Vol.17 No.02【文 摘】 纳米技术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整合将对21世纪的生物医学产生深刻的影响。它将利用生物大分子进行物质的组装、分析与检测技术的优化、并将药物靶向性与基因治疗等研究引入微型、微观领域,用纳米生物技术检测是否患有癌症只用几个细胞。【题 名】 纳米生物医学工程进展【作 者】 Zhang Yangde;潘一峰;潘爱华;张阳德【原文出处】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1 Vol.11 No.03【文 摘】【题 名】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及展望【作 者】 尹彤;申明识;纪小龙【原文出处】 中华医学杂志 2001 Vol.81 No.11【文 摘】【题 名】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作 者】 赵卫 曹虹 万成松 张文炳【原文出处】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2002.Vol.22 No.5【文 摘】 纳米技术是21世纪最具前途的科研领域之一,它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由此产生了纳米生物学和纳米医学两个新的交叉学科.本文就目前纳米生物学和纳米医学中的重要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题 名】 纳米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作 者】 王国清 钟季康 王盉【原文出处】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02 Vol.6 No.2【文 摘】 纳米技术和生物学相结合而形成的纳米生物学将是21世纪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米技术和医学相结合形成的纳米医学必将大大改善医疗方法,提高治疗水平;被誉 为21世纪制造技术的纳米技术将允许我们廉价地制造一些复杂的分子机器,也允许我们制 造一些比细胞还要小很多的工具,利用这些工具我们可以更方便地来探究生命的奥秘,可以使医疗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进行,也能够让我们以不可思议的细节来检查生物组织和器官.2、用检索式1命中文献2篇,选择2篇如下:【题 名】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作 者】 徐辉碧;高秋华;杨祥良;田卫群【原文出处】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1 Vol.17 No.02【文 摘】 纳米技术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整合将对21世纪的生物医学产生深刻的影响。它将利用生物大分子进行物质的组装、分析与检测技术的优化、并将药物靶向性与基因治疗等研究引入微型、微观领域,用纳米生物技术检测是否患有癌症只用几个细胞。【题 名】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及展望【作 者】 尹彤;申明识;纪小龙【原文出处】 中华医学杂志 2001 Vol.81 No.11【文 摘】(四)美国工程索引 1、用检索式1命中文献9篇,选择5篇如下:【题 名】Sensor technology in the era of nanotechnology纳米技术时代的传感器技术【作 者】Ren, Shu Zhou, Yikai Wu, Meng 【原文出处】Proceedings of SPIE -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v 4414, 2001, p 355-357【文 摘】In this paper, nanotechnology, Nanosensor, Nanodevices, bionics of nano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includes its contribution to biology and medicine as well as to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ell may be the best object to be researched. Cell membrane,may be the key of such a study. By mean of simulating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a cells membrane, a molecular systematic model of nanorobot and a molecular network model of nanofactory are suggested. Methodologies for realizing such models are presented. Among them, nanofabrication biotechnology, chemical method and nanointegration are illustrated. Nanofabrication in a broad sense will be preferable to others. At last, a diagram showing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new technologies including measuring and control of psychological state, establishing platform for monitoring a single cell, constructing nanorobot and nanofactory etc. was depicted.【题 名】Nanotechnology overview【作 者】Lowndes, Douglas H.【原文出处】Advanced Materials and Processes, v 157, n 5, May, 2000, p 48-51【文 摘】Nano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use of materials, devices, and systems on the scale of a nanometer. If researchers can learn to manipulate individual atoms at this scale, it is believe that the results can lead to a revolution in computing, electronics, energy, materials design, manufacturing, medicine, and numerous other fields. Several nanotechnology programs underway at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are described.【题 名】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nanotechnology【作 者】Bastani, Behfar Fernandez, Dennis【原文出处】Thin Solid Films, v 420-421, Dec 2, 2002, p 472-477【文 摘】Intellectual property (IP) rights are essential in todays technology-driven age. Building a strategic IP portfolio is economically important from both an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standpoint. After an introduction to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acquisitions, we provide an overview of current efforts in nanotechnology. Research into nano-scale materials and devices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ir efficient mass production are outlined, with focus on the applicable IP rights and strategies. We present current and future applications of nanotechnology to such fields as electronics, sensors, aerospace, medicine, environment and sanitation, together with the IP rights that can be brought to bear in each. Finally, some challenging issues surrounding the acquisi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nanotechnology are presented. 2002 Elsevier Science B.V. All rights reserved. (22 refs.)【题 名】Mind the gap: Science and ethics in nanotechnology【作 者】Mnyusiwalla, Anisa Daar, Abdallah S. Singer, Peter A. 【原文出处】Nanotechnology, v 14, n 3, March, 2003, p R9-R13【文 摘】Nanotechnology (NT) is a rapidly progressing field. Advances will have a tremendous impact on fields such as materials, electronics, and medicine. A thorough review of the current literature, governmental funding, and policy documents was undertaken. Despite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NT, and the abundance of funds, our research revealed that there is a paucity of serious, published research into the ethical, legal, and social implications of NT. As the science leaps ahead, the ethics lags behind. There is danger of derailing NT if the study of ethical, legal, and social implications does not catch up with the speed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40 refs.)【题 名】Surface science in nanotechnology【作 者】Baraton, Marie-Isabelle 【原文出处】Electrochemical Society Interface, v 12, n 1, Spring, 2003, p 14-15【文 摘】Nanotechnology is expected to solve all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any scientific field from electronics, optoelectronics, and photonics to energy storage or to medicine and biology. Many approaches can in principle bring ultimate solutions and successful demonstrations have been made to date. Control of the surfac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the monitoring of the chemical reactions leading to surface modifications are prerequisites to reli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 of nanoparticles and nanomaterial performance. (6 refs.) (Edited abstract)2、用检索式3命中文献9篇,选择5篇如下:【题 名】Less is more in medicine【作 者】Alivisatos, A.P. 【原文出处】Scientific American, v 285, n 3, September, 2001, p 58-65【文 摘】The applications of nanotechnology in biomedical research, disease diagnosis and therapy is investigated. Nanoparticles could be used in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in order to avoid the harmful side effects that so often result from potent medicines. Biological tests, measuring the presence or activity of selected substances, becomes quicker, more sensitive and more flexible by the use of nanoparticles as tags and labels. The futuristic use of artificial nanoscale materials would be to help repair tissues and regenerate organs. These materials would develope new aids for vision and hearing, rapid tests for detecting disease susceptibility and response to drugs, and implant durability and biocompatibility. (Edited abstract)【题 名】Biotech + Medicine【作 者】Jonietz, Erika【原文出处】Technology Review, v 106, n 8, October, 2003, p 72-74【文 摘】The article discusses how the convergence of computing and nanotechnology is yielding safer and more effective medicines. Researchers have found that by attaching particular proteins to tiny, hollow gold nanoparticles, called nanoshells they could selectively target and destroy tumor cells.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which, combining advances in biology, medicine and nanotechnology, are expected to yield tremendous opportunities to create new treatments. (Edited abstract)【题 名】Proceedings of the 1997 IEE Colloquium on Microsensors in Medicine【作 者】Anon【原文出处】IEE Colloquium (Digest), n 318, Oct 15, 1997, var pagingProceedings of the 1997 IEE Colloquium on Microsensors in Medicine, Oct 15 1997, London, UK【文 摘】Proceedings of the Colloquium on microsensors in medicine (15 October 1997, London) are presented. The total number of presented reports is equal to 5. The main topics discussed are: medical and biological microsensors; microengineering; nanotechnology.【题 名】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Joint EMBS-BMES Conference 2002: 24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Society. Annual Fall Meeting of th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Society【作 者】Anon【原文出处】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 Proceedings, v 1, 2002, 893p Proceedings of the 2002 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24th Annual Conference and the 2002 Fall Meeting of th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Society (BMES / EMBS), Oct 23-26 2002, Houston, TX, United States【文 摘】This Volume 1 of the conference proceedings contains 454 papers. Topics discussed include nonlinear dynamics of biosignals, new advances in nonlinear dynamic analysis methods, fuzzy logic and neural networks for biological signal analysis, knowledge based algorithms and neural networks for classification, applications of nonlinear and intelligent signal analysis, time frequency and time scale methods in signals from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time frequency and time scale methods in biomedical signals, time frequency and time scale methods in neurological signals, statistical biosignal analysis,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linear and nonlinear models of physiological phenomena, neuromodeling, modeling of brain systems, cell mechanics, mechanical effects on cells, mechanotransduction in cells, mechanical aspects of cell adhesion, kinetic aspects of cell adhesion, modeling in cellular mechanics, cellular biomechanics, soft tissue mechanics, bone mechanics, soft tissue mechanobiology, computational tissue mechanics, biomaterials for drug delivery, controlled delivery in tissue engineering, stimuli-sensitive drug delivery, micro-nanotechnology in drug delivery, mechanistic studies of drug delivery systems, targeted delivery, gene therapy, molecular, cellular and tissue engineering, molecular biomechanics, cell engineering, system biology, cell-cell interactions in blood: targets for vascular therapeutics, stem cell engineering, scaffolds for tissue engineering, cell-based strategies, matrix-based strategies, enabling technologies, heart valve tissue engineering, vascular tissue engineering, scale-up of tissue engineering processes, fundamentals of tissue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al and flow effects on cell functions. (Edited abstract)【题 名】Retinal implant: Bridging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视网膜移植架起工程学与医学之间的桥梁【作 者】Liu, Wentai【原文出处】Technical Digest - International Electron Devices Meeting, 2002, p 492-4952002 IEEE International Devices Meeting (IEDM), Dec 8-11 2002, San Francisco, CA, United States Sponsor: IEEE Electron Devices Socie【文 摘】The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 challenges of a retinal prosthesis, from early through advanced generations were presented. A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hurdles and breakthroughs encountered in the wide array of clinical and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was also discussed. It is reported that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multiple artificial retina chip (MARC) set will have a tremendous impact on the blind. (13 refs.) (Edited abstract)【题 名】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Nanomaterials and coatings in biomedicine and sensors国际会议:生物医学和传感器中的纳米材料和涂层【作 者】Anon【原文出处】Poroshkovaya Metallurgiya, n 11-12, 2002, p 1-2【文 摘】The aim of the note is to describe the activ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Nanomaterials and coatings in biomedicine and sensors (4-8 August 2002, Kiev). 16 plenary reports, 20 verbal and about 100 stand reports were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The modern fields of physics,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 of the nanotechnolog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biomedicine and sensors were discussed in these reports. (Edited abstract)八、检索效果评价: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中用检索式1命中文献22篇,用检索式2命中文献10篇;维普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用检索式用检索式1命中文献16篇,用检索式2命中文献4篇;万方数据库中用检索式3命中文献7篇,用检索式1命中文献2篇;剑桥科学文摘数据库用检索式1命中文献28篇,用检索式3命中文献48篇;美国工程索引使用检索式1共命中文献9篇,用检索式3共命中文献9篇。检索字段、检索技术对检索效果起着很大作用。首先要正确选择检索范围;其次要正确选择检索字段,专指度高的检索词可选用标题字段、关键词字段,专指度低的检索词可选用任意字段。在检索技术方面,可用截词符预防漏检,提高检全率;用邻位检索技术提高检准率和检全率等。从检索字段来看,使用题名字段进行检索比用别的字段检索的检准率要高,更切合课题要求;在检出的文献信息比较少的时候最好采用任意字段(也叫全文字段)。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准率、检全率均较高,且免费提供了几乎所有全文,并提供了在线打印。两个数据库均可下载题录,其中维普可选择下载当前记录、标记记录、全部记录。维普收藏了1989年至2002年的12000种期刊,中国期刊网收藏的5300种期刊是从1994年至2002年的。维普检索结果不能选择排序方式,中国期刊网检索结果有无序、相关性、更新日期三种排序方式可供选择。中国期刊网提供了初、高级检索方式,维普提供了同字段组配检索和变换字段进阶检索。在词义规范方面,维普有同义词词库和同名作者词库,中国期刊网提供了词表功能,可以帮助使用者正确选择检索词,提高检索词与数据库的相容性,从而保证其检索结果。九、综述:纳米技术 (Nanoscaletechnology)是一门在01-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学未小学教材讲解
- 手术室高危药品管理
- 天气预报项目讲解
- 现代化医院护理服务体系建设
- 秦岭生态环保汇报
- 文化相关条例解读
- 小学宣讲活动汇报
- 外研版三起课程讲解
- 眼科医院营销答辩策略规划
- 现代生殖技术发展与应用
- 保安员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农村土地确权课件
- (高清版)T∕CES 243-2023 《构网型储能系统并网技术规范》
- 面试性格测试表
- XXX加油站风险分级管控台账
-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使用知识
- H35-462(5G中级)认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HY/T 122-2009海洋倾倒区选划技术导则
- GB/T 19666-2019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或光缆通则
- 制造执行系统的功能与实践最新ppt课件(完整版)
- xx医院卫生院卫生应急(医疗救援)物资储备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