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驾驶员如何预防疲劳驾驶.doc_第1页
浅析驾驶员如何预防疲劳驾驶.doc_第2页
浅析驾驶员如何预防疲劳驾驶.doc_第3页
浅析驾驶员如何预防疲劳驾驶.doc_第4页
浅析驾驶员如何预防疲劳驾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驾驶员如何预防疲劳驾驶一中.如何预防疲劳驾驶周晓炜浙江交通技师学院_10llll_lj疲劳驾驶是影响安全行车的原因之一.本文针对疲劳驾车与道路交通安全的关系,产生原因及对驾驶行为的影响,提出了预防驾驶疲劳的措施.睦鹭_0|l_00_I|叠_ll|驾驶疲劳;驾驶操作;安全道路交通事故千姿百态,错综复杂.在影响道路交通事故的因素中,人是主要的因素.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在我国人的责任事故占总事故的90%左右(美国为90%,德国为81.8%,日本为84.8%).而其中机动车驾驶员的责任事故大约占70%左右,非机动车,行人的责任事故约占20%左右.就机动车驾驶员责任事故来说,也是相当复杂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违章驾驶,判断错误,措施不当,疏忽大意,注意力不集中,技术不佳,反应迟钝,驾驶作风不正,身体不适,疲劳驾车等等,都是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其中疲劳驾车造成交通事故显得尤为突出.据统计,去年我国驾驶员疲劳驾车共发生交通事故629起,死伤538人.交警部门提供的资料说,当前特大交通伤亡事故中,由于疲劳驾车造成的约40%左右,Fj前还有增加的趋势,对安全行车构成了严莺成胁.这不能不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下面谈谈疲劳驾车与交通安全的关系以及如何来防止疲劳驾车.一,疲劳驾驶与道路交通安全的关系驾驶疲劳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由于连续工作而产生的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自我感觉不适和驾驶车辆工作水平下降的现象.一股认为驾驶疲劳是脑力,体力同时参加的技术性疲劳.驾驶疲劳有如下主要的表现:(1)自我感觉全身疲倦无力,麻木,呆滞,肌肉痉挛等.对驾驶车辆缺乏信心,驾驶车辆能力下降.总觉得应该休息,不想继续驾车.但由于各种原因所致,不继续驾驶又不行,只好硬顶下去.(2)注意的分配发生困难,注意的范围变小,注意力不稳定,注意的转移迟缓,注意的集中性也下降.在驾车过程中经常考虑与行车无关的问题,即思想开小差,精力不集中.(3)感觉方面不协调,不准确.思维迟缓,感觉器官的功能发生减退和紊乱.如视觉模糊,出现错觉,判断错误,听觉不准确,迟钝.触觉和动作的机敏度下降,反应速度降低.(4)驾驶车辆的动作失调,操纵的动作准确性下降,手脚不灵,动作迟缓,生硬呆板不协调,甚至有时产生错误的动作.(5)过度疲劳会导致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打瞌睡.如果人在打瞌睡时,人的觉醒水平就会显着下降,反应迟钝,判断失误.在上述不正常的状态驾驶车辆,是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的.其特点一般是:事故多发生在深夜和凌晨.事故的现象多表现为坠车,翻车,追尾.向静l=的物体冲撞.重大交通事故多,死亡率高.事故的责任绝大多数是驾驶疲劳者方面造成的.二,驾驶疲劳的原因(1)睡眠情况睡眠不足和睡眠时间不当都会引起驾102驶疲劳.研究表明,若前一天的睡眠时间在45小时以下,而驾驶时间超过10小时,则肇事率一定很高.睡眠时间充足,但如果睡眠时间不当或睡眠质量不高,也会引起疲劳,因为人的睡眠受其昼夜节律的影响.人在1012时的觉醒水平最高,而在深夜至凌晨时刻的觉醒水平最低.如果违反了昼夜节律,即使白天已经睡足,仍不能完全避免夜间行车时产生疲劳.(2)驾驶持续时间驾驶工作虽然不需要太强的体力劳动,但需要紧张的脑力劳动.当大脑在维持高度的觉醒水平时,就比身体的其他器官需要更多的氧.而长时间的连续行车,会使驾驶员脑部供氧不足,出现疲劳现象,并随持续工作时间的增加而加剧.交通事故发生率在持续驾驶5小时时后开始增大,810小时不太明显,但在此之后,驾驶员的疲劳感和发生交通事故的危险性都大大增加,II小时后尤为明显.驾驶疲劳一股产生于工作10小时后.(3)道路条件在良的道路(例如路况复杂的山区公路,无交通标志,交流流量太大,路面铺装不良的道路)上行车,驾驶员要频繁地修正行车方向,换挡及进行其他驾驶操作,经常处于过分紧张的状态.这种额外的心理负担会加速和加重驾驶员的疲劳.此外,单独在笔直,甲坦,宽阔,人车稀少的下线公路上行车时,由于驾驶操作少,路边景色单一,耳边又响着发动机单调的声音,使人处于一种近似安静的状态,对驾驶员的刺激过少,陷入所谓”驾驶单调感”I”感觉中断性幻想”,使驾驶员心理上疲劳,从而昏昏欲睡.突然遇到险情时,反应迟缓,甚至措手不及,极易发生事故.(4)其他原因使驾驶员产生疲劳的原因还有:由不合理的道路照明,车身剧烈颠簸,座椅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的不舒适,进入驾驶室的废气,驾驶室不通风,气温过高使驾驶员产生睡意和疲劳,驾驶员出车前的情绪和体力状况.三,驾驶疲劳的预防预防驾驶疲劳的根本措施在于消除产生驾驶疲劳的原因,由于原因多样,其预防措施也各异,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种:l,增强驾驶员对疲劳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驾驶疲劳,特别是心理疲劳,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驾驶员自身的心理调节和控制加以克服,但心理调节和控制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驾驶员已感到非常疲劳,而仍然坚持行车,即超过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那就会造成心理失控,以致发生交通事故.因此,驾驶员应了解一些有关驾驶疲劳的知识,掌握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方法,形成安全驾驶的习惯.2,保证驾驶员有充足,必要的睡眠时间.一般情况下,驾驶员应保障每天有8小时的睡眠时间.如果是白天睡觉,夜间行车,则睡眠时间还要适当增加.通宵达旦地加班,跑长途,甚至打牌,聊天,泡吧等,对驾驶员来说是不可取的.一天当中有三个危险时段,即中午,黄昏和夜里,这三个时段开车要格外小心.3,驾驶时间不宜过长.长时间连续驾驶是造成疲劳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且很容易引起交通事故.要让大脑皮层有恢复的时间,最好不要长时间地持续开车,大约每持续驾驶两小时就应停车休息,途中感觉单调犯困时索性停车休启.一会儿恢复体力,千万小可强打精神开车.据统计,大部分车祸是在夜里零点至6点和白天13点至16点行车造成的,此时段人最容易感觉疲劳.驾驶员应注意保证休息,跑长途时应该几个驾驶员轮换着开车,一人开车其他人睡觉,还可适当调节座位和椅背,或过一段时间就下车住路边放松一下自己,驾车时眼睛小要老盯着公路的中心线,必须与其他车辆之间保持相当的距离.因此,无论是从交通安全的角度,还是从经济的角度考虑,采用两班制工作,要比延长工作时间优越得多.4,掌握和应用简便易行的消除疲劳的方法.例如,长途开车之前应有充分的睡眠时间;行车途中,每隔23小时休息1015分钟;稍感困倦或心情烦躁时立即打开车窗,呼吸新鲜空气;听听轻音乐或柔和欢快的歌曲;吃一些清淡食品,多喝水,喝茶有柔和的兴奋作用,是长时间开车的上等饮料,烟虽然刺激神经系统,但也会增加心血管的负担促使,疲劳;洗洗脸;下车活动一下身体.如果感到极度疲劳,睡意难以解除,最好睡203O分钟.不过,千万要记住,不要事先确定抵达目的地的时间,以防止赶时间而疲劳驾车.5,使用疲劳报警器.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防止驾驶员疲劳或瞌睡的报警装置的研制,若条件许可,可配备疲劳报警器.此外,驾驶员应该学会一些消除肢体和器官疲劳的保健操,利用驾车间隙或者休息时间缓解疲劳.下面笔者提供几种消除肢体器官疲劳的保健操:(1)眼睛.驾车时眼睛是最难偷懒最易疲劳的器官,驾车时间过长极易引起眼部疲劳,因此,可利用各种休息间隙做一些眼部保健活动,如眺望一下远处或天空;转动眼球;用手按摩N:IIK四周;用热毛巾敷眼等可起到缓解眼部疲劳,促进眼部血液循环,防止眼睛患病的作用.在景物过于单调的高速公路上行驶,应该适当地左顾右盼变换视觉焦点,用不同的景物来保持一定的视觉兴奋度.还应该时刻注意眼部卫生,不要用沾上油污的赃物以及质地较硬的布料来擦拭眼睛.在正面阳光太刺眼时,除了使用遮阳板,最好戴太阳镜.(2)耳.由于汽车噪音的影响,长期驾车的过程中听力会不知不觉中有所下降,会觉察不出可能发生事故前的危险信号.因此,驾车时不宜听强烈的曲目,音量以不影响驾车安全为好.休息间隙别听音乐,以便让耳朵得到休息,并按摩耳廓等部位以缓解听力疲劳.此外,还应该定期检查听力,发现问题及时治疗.(3)手.长期驾车,受车身震动的影响,尤其是经常在颠簸路面进行长途越野驾车,不仅会使手掌多汗,臂麻木,握力下降,长此以往还会导致肌肉痉挛,萎缩,0f起骨关节病变,严重的103会致使神经系统功能下降.另外,天热驾车手容易出汗,处理紧急情况时手打滑也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驾车时最好戴上手套,既可以防止出汗手滑,又可以在方向盘与手之间增加一个减震层,缓冲车辆对手及人体的震动.(4)足.不走路但也不轻松.脚虽然不用经常和地面直接接触,但也并不清闲,油13,离合,刹车,一个不能少,随时伺候着.因此,保护好您的脚,对于一个驾驶员来说,就显得至关重要.选择一双保暖,透气,大小适中,穿着舒适的鞋子,并多备几双棉袜和鞋垫,出汗后勤更换鞋袜,临睡前用热水烫烫脚,按摩足掌部位,刺激足部穴位等都有助于解除疲劳.(5)身.驾车时身体长期相对固定,会引起颈肩及腰背部的肌肉,韧带慢性疲劳性损伤.另外,由于安全带的束缚,头颈部在惯性的作用下会导致对颈椎的伤害,因此,正确的驾驶姿势很重要,上身挺直,肩部放松,膝盖略屈,臀部尽量靠紧椅背,握方向盘的手臂应稍弯曲.驾驶间隙和平时休息要多活动一下身体,尤其是肩颈和腰背部.另外,提高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