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美.doc_第1页
浅谈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美.doc_第2页
浅谈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美.doc_第3页
浅谈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美.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美摘要:在王维的诗歌创作中,山水诗的成就最高。他的山水诗以高度的意境、旷远、宁静、和谐的情调,展示出各种美和韵味,使我们沉醉其间,忘却累世俗念。在文中,笔者试就意境美、禅趣美、音乐美和绘画美四个不同方面解析、探究其山水诗的艺术美。关键词:王维;山水诗;艺术美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凭借其多才多艺,以及独特的禅悟之路,创作出一首首富有空寂诗境的山水诗,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个性,奠定了他的古代自然山水诗的巨星地位。那么,王维的山水诗究竟有何艺术特色,笔者认为正是王维山水诗中流溢而出的意境美、禅趣美、音乐美和诗画美使摩诘之诗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给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审美体验和深刻审美启示,因而,具有一种深层的审美意蕴。一、意境美意境是山水诗的灵魂。诗人描绘自然景物,目的就是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我们在王维山水诗中所看到的,是诗人对自然生命的亲切感。诗人运用诗意的笔端、敏感的触觉以及诗人的独特角度,将笔下的山光水色描绘得千姿百态而不零乱,色彩缤纷又不失素雅。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短短数句,将雨后的空山,晚秋的天气、松树、明月、清山石、竹木、浣女、莲叶、荷塘、渔舟等十几个对象自然而有序地呈现于读者眼前。将形象、音响有机地组合,构成一个整体画面,令人观之如临其境,听之如闻其声。清新自然的山村之韵,素洁幽雅的乡野之风,一派和乐融洽的诗意天地。“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王维是唐代才华横溢的山水诗人,其山水诗的艺术境界是用清新自然、素洁幽雅几个字简而言之。再如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此诗作于作者终南山隐居时期。诗人信步游逛,进入深山,来到了云峰,遇得佳境:在古木参天、杳无人迹的云雾山中,不知从何处传来的古寺钟声,在空旷的山谷间回荡,给山林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山泉低吟呜咽,阳光透出寒意,深山的一切景物都是那么清冷荒僻、古朴深邃。云峰山寺,古木幽径,深山远钟,泉声危石,冷日青松,诗人营造的意境与提炼的意象很是出神入化。其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这一联中“咽”、“冷”二字极见炼字工力,赵殿成说:“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作者在此境此景的感染下,渐渐摒弃心中的俗世杂念,慢慢静下心来安然自得地随处游赏,看到危石间的泉水、日暮中的青松,不禁沉醉,其间,忘却累世俗念,静坐参禅,表现出诗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胡应麟说:“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二、禅趣美王维与禅宗有内在渊源与紧密联系,本人更是被后人尊称为“诗佛”。下面,笔者就从禅理、禅意、禅趣在王维山水诗中的具体体现,试从不同角度的分析来说明王维山水诗中的禅趣美。(一)优美深邃的艺术境界王维在诗中放逐了自我,消解了情思,尽可能按景物的原样呈现。这种“无我的禅宗思想,使王维的山水诗无论从哲学上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一个至高的境界,形成一种优美深邃的意境。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苔,一作“莓”)这首诗给读者勾画出一幅深山静景图:诗人偶入深山,不见一人,但隐隐约约好像听见了人语。作者当时并没有做过多的揣测,只是“返景入深林”,回来时只看到深林的影子斜斜地照在青苔上。诗句中完全将自己抽离,只是展示一幅“深林”与“青苔”、“深山”与“人语”的优美深邃,创造出一种空寂闲适、一尘不染的悠远意境,使人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静,了无尘世牵累。(二)“动静不二”的禅意神韵王维的山水诗,看似静穆寂寥,实则处处跃动着生机与活力,往往通过动态的描写将静衬托得愈加分明,常令人有一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耳目一新之感。钱钟书先生说:“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托而愈觉其深,虚空之辽广者,每以有事物点缀而愈见其广。”诗人在鸟鸣涧这首诗中将“静”与“动”有机结合,使此诗的意境超越了死气沉沉的静而达到了富有生命力的沉静飘渺的效果,体现了诗人“动静一如”的禅意神韵。“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是此诗的惊人之笔。本来山中的春夜是寂无声息的,花儿悄然落下,云儿遮掩着月亮,鸟儿也似乎要沉睡了。可是,月亮突然破云而出,银光洒满了山涧,鸟儿亦被惊醒,啼声回响山谷。空谷中仿佛突然间有了生机,有了生命。这一切都是非常自然、平实、写实的,是动的,但是它所表达出了永恒的静的意味,本体的静。花开花落,鸟鸣春涧,多么美啊,就在这片刻直觉中,你感觉到了存在的不朽。三、音乐美王维也是著名的音乐家。他知音律、善弹琵琶,长期安居于田园林泉的生活逐渐让诗人对大自然的各种特征及意象有了独到的体验,也更加善于捕捉各种自然界的声音来反衬和突出幽寂静谧。(一)对自然之声敏锐的洞察力王维作为一名音乐家,对声音的感觉敏感而细腻。他善于抓住常人难以察觉的大自然的音响和声息来表达自己当下的心境。其诗“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秋夜独坐)“兴阑啼鸟换,坐久花落多。”(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都用清新含蓄而又饶有意味的笔调,写出了自然景物的细微变化和悄然声响,让我们不得不为这位声乐大师敏锐的洞察力所倾倒。(二)对韵律准确而富有节奏感的描摹诗人对音律也擅于准确而富有节奏感的描摹,诗人对大自然各种音响的描绘,或采用象声词摹刻声音的情状,巧妙地“寓声于景”,引发读者的想象力,从景物的形象和色彩中“听”出声音来,并且使用迭字,加强节奏感,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感受到的音响美和动态美,且富有节奏感,音调和谐,读来朗朗上口,铿锵而有淡远之意。(三)驾轻就熟地使用各种诗歌体裁王维能驾轻就熟地使用各种诗歌体裁,尤以五律和五言绝句的造诣最深,经相关人士整理后发现,其山水诗多用五律和五绝写成。诗句的平仄、字音的长短,字调的轻重等第一些因素的共同有机地组合在王维的山水诗中,形成和谐流畅的节奏韵律。其山居秋鸣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在“松间照”与“石上流”动静中,自然地流淌出了大自然间的跫响,极富乐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在王维的诗中,既有“庭槐北风响”的松声,又有“飒飒松上雨”的雨声,还有“泉声咽危石”的水声,还有鸟声、猿声、鸡犬声诗人通过对音响和景物的巧妙安排组合,构成一幅声音与景色的盛宴,使读者从中体味到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四、绘画美王维以他深厚的绘画造诣,在他的山水诗中巧妙地借鉴各种绘画技巧,使他的山水诗具有了鲜明的形象性和具体的直观性。正如史鉴类编说他的诗“非妙于丹青者,其孰能之?”他的山水诗创作之所以成就卓越,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就在于他能兼得绘画之美。具体地说,王维山水诗的绘画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结构布局讲究结构布局,善于通过景物的对比映衬,表现自然景物丰富的层次美。绘画是空间的艺术,因此非常讲究结构布局。王维在此方面自然也是十分细心和讲究的。如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开头两句总写山的绵亘千里、雄奇壮阔,这是诗人远眺所得之景。接着颈联由远眺转入近观。诗人置身山中,环顾四周,才有了“回望合”、“入看无”的真切感受。颔联则是诗人登上山后远望的景象。最后两句是诗人以小衬大的神来之笔,既突出了山的高大,同时也使此画有了高雅的隐逸情怀。在整首诗中,作者采用的是传统中国画散点透视的方法,诗人的角度一直在变化,由此更形象而全面地将终南山的非凡气势表现出来了。(二)浓淡、明暗相配的色彩美在一幅图画中,色彩好像是吸引眼球的诱饵,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而诗画的色彩美对于诗歌美感的表达及意境的营照也同样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诗人王维在其山水诗中利用某些代表颜色的文字,唤起人们相应的间接的美感。汉江临泛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全诗无一词写到色颜,以清淡的笔墨和写意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汉江临泛图,壮阔、雄伟、迷幻空朦,色彩素淡而有神韵。而田园乐(其六)中四句诗的意象都带有鲜明的色彩:桃红、柳绿、落花、黄莺。诗人运用具体鲜明的色彩对比,描绘出一幅热闹艳丽的春景图,唤起读者直观的色彩审美享受。(三)典型的意象另外,诗画皆精的王维在诗作中也有意地选取了很多典型的意象来营造气氛,使诗中更具画意。他用云的清淡表达自己随缘适性的人生态度;用“青苔”“深林”“空山”等显示诗人归隐之志;用“归鸟”等意象作为诗人自己渴望回归平淡生活的隐寓总之,王维山水诗以高度净化的意境、旷远、恬淡、宁静和谐的情调,展示出了各种美和韵味,使我们在面对急功近利的现代生活有了一种应对之策。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重读王维的山水诗,重新理解诗人的生命意识、生活方式和诗中潜在的审美意蕴,无疑有了崭新的时代意义。参考文献:1(唐)王维著.(清)赵殿成笺注.王又丞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30.2严羽撰.(清)何文焕辑.沧浪诗话M.中华书局,1981:688.3陈铁民校注.王维集校注卷二M.北京:中华书局,1997:594.4(唐)王维著.(清)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笺注卷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33.5(明)胡应麟撰.诗薮内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