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2112-2013 松毛虫赤眼蜂质量控制技术规程.doc_第1页
DB21∕T 2112-2013 松毛虫赤眼蜂质量控制技术规程.doc_第2页
DB21∕T 2112-2013 松毛虫赤眼蜂质量控制技术规程.doc_第3页
DB21∕T 2112-2013 松毛虫赤眼蜂质量控制技术规程.doc_第4页
DB21∕T 2112-2013 松毛虫赤眼蜂质量控制技术规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140B 47DB21辽宁省地方标准DB 21/ XXXXXXXXX松毛虫赤眼蜂质量控制技术规程The mass production technical rules of quality control of Trichogramma dendrolimi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21/ XXXXXXXXX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标准化研究院共同提出。本标准由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本标准由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标准化研究院、辽宁省植物保护站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辉、李丹莉、丛斌、杨立宏、钱海涛、邱学思、王欢、杨长成、李伟红、蔡明、徐延弛、范垂鹏、张万民、马辉。松毛虫赤眼蜂质量控制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质量控制技术中的术语和定义、生产监测及产品质量检测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以柞蚕(Anthera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卵为中间寄主卵的松毛虫赤眼蜂工厂化生产的质量控制技术。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种蜂从自然界采集的用于工厂化生产繁殖的松毛虫赤眼蜂。2.2寄主卵指田间目标害虫卵。2.3中间寄主卵指用于工厂化生产松毛虫赤眼蜂的柞蚕卵。2.4寄生卵已被松毛虫赤眼蜂寄生的中间寄主卵(柞蚕卵)。2.5接蜂指在适宜条件下种蜂寄生中间寄主卵的过程。2.6蜂卵比雌性松毛虫赤眼蜂个体数量与中间寄主卵卵粒数量的比例。2.7产卵指在接蜂期间,种蜂用产卵管刺进中间寄主卵内产卵寄生的过程。2.8性比指松毛虫赤眼蜂种群中雌性个体数量占全部个体数量的比例。2.9生物型指松毛虫赤眼蜂种群间表现有不同生理生态特性的类群。2.10寄生率指被寄生的中间寄主卵占总接蜂卵的比例。2.11发育指松毛虫赤眼蜂雌蜂产于中间寄主卵内的蜂卵发育至成蜂的过程。2.12幼虫中期在中间寄主卵内发育的松毛虫赤眼蜂体呈椭圆形,略膨大,有上颚1对,寄主卵黄减少。2.13单卵寄生数量指单粒中间寄主卵内寄生的松毛虫赤眼蜂个体总数。2.14单卵出蜂率指寄生卵出蜂总数量占寄生卵粒数量的比例。2.15羽化率指有羽化孔的中间寄主卵占总寄生卵的比例。2.16羽化出壳蜂率指从中间寄主卵内羽化出壳的成蜂占所寄生总蜂数的比例。2.17雌蜂遗留蜂率指遗留在中间寄主卵内的雌成蜂占全部成蜂的比例。2.18繁殖力指羽化出壳的雌蜂繁衍后代的能力。2.19可育率指具有产卵能力的雌蜂占全部雌蜂的比例。2.20畸形蜂率雌成蜂中的无翅、短翅和大腹等畸形蜂占总蜂数的比例。2.21蜂卡松毛虫赤眼蜂寄生柞蚕卵后,待其发育到某一阶段,用无毒白乳胶粘在70 g/m280 g/m2的书写纸上制成卡片。3 生产监测3.1 松毛虫赤眼蜂蜂种的采集和贮存3.1.1 蜂种的选择和采集松毛虫赤眼蜂寄主种类较多,存在不同的生物型,一般情况下采自寄生于目标害虫卵内的松毛虫赤眼蜂种蜂对目标害虫寄生率高、适应性强,应针对目标害虫广泛采集不同纬度和不同地理生境的松毛虫赤眼蜂。3.1.2 种蜂提纯和优选种蜂采回后应立即将寄主卵分离,用指形管单卵分装、编号,置于25 1 、RH75 %5 %的人工气候箱内,羽化后,根据体形、色泽和雄性外生殖器鉴定并转接到中间寄主卵上,连续繁殖1代2代以去除杂蜂、弱蜂,并比较松毛虫赤眼蜂不同生物型的寄生率、羽化出蜂率、繁殖力、性比、贮存特性和对目标害虫卵的搜索能力,优选种蜂。3.1.3 种蜂的保存选定的优良种蜂接蜂后,在25 1 、RH75 %5 %条件下,2 d3 d即在中间寄主卵内发育至幼虫中期(积温约60日度)。立即置于1 2 、RH50%70%的低温库内。在种蜂贮存期间,应保持库内温度和湿度稳定,每隔30 d40 d转代一次。3.2 柞蚕蚕茧的选购与保存3.2.1 柞蚕蚕茧的选购选购蚕茧时要注意蚕茧的雌雄比例、千粒重。一般茧重与雌茧率的高低成正比,要求优质蚕茧的千粒重在11 kg以上,雌茧比例应在85 %以上,单头雌蛾抱卵量250粒以上为宜。3.2.2 柞蚕蚕茧的保存保存蚕茧的条件应为0 2 、RH50 %70 %,保存期间应严防鼠害。3.2.3 柞蚕蚕茧的加温根据全年需求商品蜂的数量,制定周密的用茧计划。然后按计划分期、分批地从低温库提取相应数量的蚕茧至暖茧室内。暖茧温度从低至高升温,起始温度111,每日递增12,升至231时保持平稳,RH70%80%。23 1 条件下,雌蛾羽化24 h后,其腹内的卵粒饱满、绿卵少,卵凹陷率低于5%。当蚕茧加温后积温达110日度时,解剖茧蛹时如见中胃缩短、变软,此时距出蛾还有14d,一周后即可安排种蜂加温。当积温达200日度时,中胃液化,略缩小,卵粒形成一串,此时距出蛾还有4d,应关注加温种蜂的发育情况,适当调整出蜂期,做到种蜂出蜂期与柞蚕羽化期相吻合。3.2.4 收蛾在柞蚕羽化24 h后,每天收蛾一次,用于当天繁蜂或保存于0 2 的低温库中备用,贮存时间以不超过4 d为宜。3.2.5 采卵机械剖蛾腹取卵,挤卵机挤碎绿卵,人工漂洗以去除卵表面的脏器和杂物,留下蛾卵。采卵过程中在水中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好。3.2.6 剖腹卵表面消毒采用0.1%新洁尔灭浸泡5 min10 min,进行卵表面消毒。3.2.7 晾卵将洗好的柞蚕卵甩干机甩干后装入纱盘内,在无菌、通风的房间内阴干。3.3 种蜂的扩繁和复壮按种蜂世代增长倍数和商品蜂生产上所需的种蜂数量进行计划扩繁,种蜂扩繁代数不超过6代为宜,应采取更换寄主卵或中间寄主卵的方法复壮。3.3.1 种蜂消毒种蜂在出蜂前应消毒灭菌,将寄生有松毛虫赤眼蜂的柞蚕卵用0.1 %新洁尔灭浸湿后捞起晾干。3.3.2 接蜂室消毒消毒方法采用甲醛(40 %)与高锰酸钾混合配制消毒。甲醛与高锰酸钾的比例为2:1。应先放入高锰酸钾,再放入甲醛。5 g/m3的高锰酸钾加入10 mL甲醛,熏蒸消毒时间6 h12 h,通风隔24 h后用于繁蜂。3.3.3 铺卵、接蜂蜂卵盘内铺柞蚕卵的厚度以1粒1.5粒为宜,种蜂羽化率达20 %以上时开始接蜂,寄生卵与未寄生卵混拌比例为1:20。3.3.4 接蜂时间种蜂产卵接蜂24 h后筛去柞蚕卵卵壳表面的成蜂和死蜂,将寄生卵移入种蜂培养室内进行发育。3.3.5 种蜂发育温度与湿度控制控制培养室内保持25 1、RH75 %5 %。3.3.6 种蜂保存当柞蚕卵内的松毛虫赤眼蜂发育至幼虫中期(积温约60日度)即移入13、RH50%的低温库内保存备用,保存时间不超过20 d。3.4 松毛虫赤眼蜂的工厂化生产3.4.1 柞蚕蚕茧加温按本标准的3.2.3执行。3.4.2 剖腹卵表面消毒按本标准的3.2.6执行。3.4.3 种蜂消毒按本标准的3.3.1执行。3.4.4 接蜂室消毒按本标准的3.3.2执行。3.4.5 铺卵、接蜂蜂卵盘内铺柞蚕卵的厚度以1粒1.5粒为宜,种蜂羽化率达20%以上时开始接蜂,寄生卵与未寄生卵混拌比例为1:20。3.4.6 接蜂时间接蜂48 h后,筛去柞蚕卵卵壳表面的成蜂和死蜂,随即送进发育室。寄生卵平摊的厚度以2 cm3 cm为宜,并要经常翻动,严防发热、生霉。3.4.7 发育温度与湿度按本标准的3.3.5执行。3.4.8 发育进度检查经常翻动卵粒,促使发育均匀,常剖检卵内蜂体,当发育到幼虫中期,立即送进低温库保存。3.4.9 商品蜂保存松毛虫赤眼蜂在柞蚕卵内发育至幼虫中期(积温约60日度)为适宜保存虫态,低温库内保持2 4 、RH50 %70 %。蜂卵盘(60 cm45 cm5 cm)盛卵应控制在2/5处为宜,盘内蜂卵需经常翻动,以防止盘内温度不均而使蜂卵霉变。3.5 蜂卡制备与贮存3.5.1 蜂卡制备3.5.1.1 在制卡前一周,分批从低温库提取寄生卵,经8 15 的中间温度处理2 h,然后再移入发育室(25 1 、RH75 %5 %),发育期间应经常翻动寄生卵,使其发育均匀。3.5.1.2 按时分批提取精选后的寄(主)生卵,送进发育室内发育,当有70%的松毛虫赤眼蜂个体进入蛹前期(寄生卵卵壳表面变为灰色),即可制做蜂卡。蜂卡用纸为70 g/m80 g /m的书写纸,粘着剂采用无毒白乳胶。3.5.1.3 待新制蜂卡自然晾干后即可收集,包装。包装材料选用清洁、无异味的包装物,并在外包装上注明批次、日期和核查人。3.5.2 蜂卡贮存管理3.5.2.1 低温库温度与湿度控制按本标准的3.4.9执行。3.5.2.2 蜂卡贮存包装后的新制蜂卡库存时间以不超过15 d为宜。4 松毛虫赤眼蜂产品质量检测通过下列项目检验的结果,根据检验项目指标值(见附录A)确定产品级别。4.1 检查时间大批量生产后期,制卡之前抽样,加温保湿检查。4.2 检查内容寄生率、单卵寄生数量、羽化率、单卵出蜂数量、雌蜂遗留蜂率、性比、羽化出壳蜂率、可育率和生殖力。4.3 样品提取与处理4.3.1 各批次生产的松毛虫赤眼蜂产品均需抽样检测。从每批产品中随机确定若干蜂卵盘,每盘取少量样品,标记生产批次、接蜂日期和抽样日期,并将同一抽样日期和批次的样品收集在一起混合均匀后,随机选取400粒寄生卵,每指形管分装100粒,重复4次。4.3.2 将标记好的样品,置于25 1 、RH75 %5 %条件下,发育至可充分分辨寄生的中间寄主卵与非寄生的寄主卵状态(一般为幼虫后期)。4.4 检测方法4.4.1 寄生率当样品发育到能充分分辨寄生卵与非寄生卵时,统计非寄生卵数量,按公式(1)计算寄生率。100 % (1)式中:P寄生率;N供检测卵的数量;e非寄生卵的数量。4.4.2 单卵寄生数量在随机选取的400粒寄生卵中,再从中选取50粒100粒卵,解剖针挑开卵壳,将卵内的松毛虫赤眼蜂幼虫或蛹挑出计数,按照公式(2)计算单卵寄生数。 (2)式中:L单卵寄生数量;N供检测卵的数量;J松毛虫赤眼蜂幼虫或蛹的数量。4.4.3 单卵出蜂数量、羽化率、羽化出壳蜂率和雌蜂遗留蜂率样品羽化结束后2 d3 d检测。检测样品时,应逐粒检测羽化孔,并记录羽化孔数量、羽化蜂数量和卵内遗留蜂数量。按照公式(3)计算单卵出蜂数量,按照公式(4)计算羽化率,按照公式(5)计算羽化出壳蜂率,按照公式(6)计算雌蜂遗留蜂率。 (3)式中:l单卵出蜂数量;j寄生卵出蜂总数;n寄生卵粒数量。 100 % (4)式中:B羽化破壳率;H有羽化孔的卵数量;N供检测卵的数量。 100 % (5)式中:Y羽化出壳蜂率;E羽化出壳蜂数量;R卵内遗留蜂数量。100 % (6)式中:F雌蜂遗留蜂率;C卵内遗留雌蜂数量;D羽化出壳雌蜂数量。4.4.4 性比从选取的样品中随机取出100粒寄生卵,再从中随机取10粒,每指形管分装1粒,管口用棉球塞紧,当羽化出蜂结束后,逐管将羽化成蜂全部转移至白纸上,同时还应将遗留于卵壳内的成蜂挑出,最后分别记录雌蜂数量和雄蜂数量。按照公式(7)计算性比。100 % (7)式中:P性比;Y雌蜂数量;Z雄蜂数量。4.4.5 可育率和生殖力从选取的样品中随机取出50粒寄生卵,每指形管分装1粒,管口用棉球塞好。从每指形管羽化出蜂的群体中随机挑取1头雌蜂,引入装有200粒新鲜米蛾卵的指形管内。每处理50头雌蜂,重复4次。接蜂一周后统计有黑色米蛾卵的指形管数量,得出可育率。按照公式(8)计算可育率。统计可育管内的米蛾卵的黑卵数量,以平均单雌产卵量衡量生殖力。按照公式(9)计算平均单雌产卵量。100 % (8)式中:K可育率;S有黑色米蛾卵的指形管数量;G供检验的指形管总数。 (9)式中:M平均单雌产卵量;I变黑的米蛾卵数量;X供测雌蜂数量。4.4.6 其它指标其它指标包括绿卵率和畸形蜂率。其中,绿卵率在松毛虫赤眼蜂羽化出壳前随机抽样检测,畸形率在松毛虫赤眼蜂羽化出壳后,随机抽样检测。AA附录A (资料性附录)松毛虫赤眼蜂产品抽样检验后的质量分级标准抽样检验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