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饲养管理实用技术报告总结(下).doc_第1页
牧场饲养管理实用技术报告总结(下).doc_第2页
牧场饲养管理实用技术报告总结(下).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牧场饲养管理实用技术报告总结(下)报告人:麦克-哈金斯博士美国奶业科学协会前主席,全球著名奶牛养殖管理及技术推广专家,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教授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每个行业都在不停地追求利润,牧场也不例外,每个牧场都在追求高产,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然而,到底高产的标准是什么呢?高产的标准是多个方面的,其一,牧场利润高出所在地区或是全国平均利润的25%;其二,牧场收益最大化;第三,乳蛋白与乳脂含量理想;第四,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在这四个标准条件中,商业利益只有两个方面,而其他两个方面是关于鲜奶质量的指标,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鲜奶的质量是经济利益的前提保证,没有了优质的鲜奶,从何而来的利润呢?要有利润就要先有投入,牧场的投入也是多方面的,包括饲料投入、药品投入、设备投入、基建投入、淘汰牛的投入以及员工工资的投入等等,在这些投入中,每天所需要投入最多的是饲料原材料。因此,有些牧场为了压缩成本,从这个方面减少投入,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从克扣奶牛的口粮来减少成本无异于釜底抽薪,并将导致越压缩产量越低,利润越低,而没有足够高的利润就更不敢投入较多的成本,一旦牧场陷入这种恶性循环,必将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因此,要时刻牢记,无论何时都不能从减少饲料成本的角度考虑提高效益的问题,尤其是不能控制高产牛的日粮成本。为了达到高产目的,我们需要出色地完成六个饲喂阶段:1、干奶前45天,即干奶早期;2、干奶后21天,即围产期、临产期;3、产后0-14天4、产后14-80天5、产后80-200天6、产后200-干奶前45天总结这六个阶段不难发现,这首先是将奶牛的一个生产周期作了分期,根据不同的生理阶段将周期分成六个时期。需要强调的是,为了达到高产的目的,我们需要“出色”地做这六个阶段,所谓出色地做好,即要求我们不能忽略任何一个时期的重要性,不能因为产量低时就减少奶牛的日粮,也不能因为出于高产期就过度增加饲料投入。由奶牛的生理规律可以得出,经产牛在产后45-50天可以达到产奶高峰,初产牛产后70天可以达到高峰产量,奶牛的胎次总生产潜力约为峰值奶量的200倍。据统计,头胎牛峰值奶量约为经产牛的70%,由此可以推算,头胎牛的胎次总生产潜力约为经产牛的70%。奶牛达到峰值产量之后,能否发挥出其生产潜力主要看其产奶持续力,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头胎峰后每个月的奶产量下降6%,经产牛峰值每月下降9%,因此头胎牛与经产牛产奶曲线有一定的差异。奶牛干物质的采食量与产奶峰值有密切的相关性,无论是头胎牛还是经产牛,在第五阶段时均达到高峰,随后,干物质的采食量随着峰值的下降而相应下降,下降速度与产奶峰值的下降速度一致。通过采食,奶牛所吸收的营养成分最主要的分配方向为产奶需要、胎儿发育和维持机体需要量,另外,由于热应激的环境因素也会分配一部分能量。奶牛的采食需要有一定的感知反应,即食欲,其中饲喂环境、饲料形态、瘤胃功能、小肠吸收功能及排粪量都对奶牛的神经中枢起到刺激作用。良好的饲喂环境、优质的饲料、健康的消化机能能够强烈地刺激奶牛的采食,促使其在达到基本需求后继续采食,而正是这部分采食量采食能够转化为奶产量的部分,因此,提高食欲主要是提高奶牛在满足维持需要量之后的食欲。在某些情况下,奶牛会出现食欲下降,采食量下降的情况,停止采食的因素主要包括代谢因素、非营养因素和物理性填充因素。代谢因素是指奶牛在病理状态下,代谢速度减慢而引起的消化功能减退,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食欲减退甚至停止采食;非营养因素包括热应激、饲料配方骤变及产前产后机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等;物理性填充因素是指由于误食或者异食癖等因素所引起的奶牛食入过多不能消化的物质,导致瘤胃排空障碍而停止采食。在正常的生产周期中,奶牛体重会在一定的时期内降低,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其损失体重呢?答案其实很简单,主要是4个方面:第一,干奶期的饲养过程中,饲料中营养物质减少;第二,即使是在理想的状态下,产奶过程中日粮营养也不能完全满足其营养需求,因而需要分解部分体内的储存能量;第三,随着产奶峰值的下降,干物质采食量下降,而不幸的是干物质采食量的下降速度往往比峰值产量的下降速度稍快;第四,随着峰值的下降,饲养人员逐步调整奶牛日粮中的能量浓度,随着调整,日粮中的能量往往不能满足产奶与日益增大的胎儿的能量需要。在饲养过程中,奶牛的体重损失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标准如下:产后60天内,奶牛每天的体重损失量应在1公斤以内;产后60-120天应保持体重不受损失;而产后120-305天,则需要日增重0.45公斤。为了实现合理控制奶牛的体重损失,我们应当充分了解奶牛日粮的营养浓度,进而合理搭配与调整日粮供应量,在此基础上,达到平衡蛋白、碳水化合物及油脂的浓度以满足奶牛的合理需要。同时,应当使干物质采食量最大化,众所周知,干物质对奶牛的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已无需再作强调。为达到平衡日粮蛋白的目的,我们应当了解饲料蛋白在奶牛体内的消化规律。饲料蛋白可分为两类,即不可降解蛋白和可降解蛋白,可降解蛋白主要是在瘤胃内被微生物分解,生成微生物蛋白后被奶牛吸收利用。由于牛奶中的蛋白主要来源于微生物蛋白,因此,饲料中的不可降解蛋白含量应占总蛋白量的34%-36%才能够使乳液中蛋白保持较高的水平。另外,可降解蛋白中,应有部分是可快速降解的蛋白,因为这样才能满足瘤胃内微生物的持续性营养需求,才能使其不间断地产生微生物蛋白以满足奶牛产奶的需要。瘤胃内不可降解蛋白在奶牛体内主要经过瘤胃下消化道消化吸收,进而产生可代谢蛋白及氨基酸以满足奶牛的维持需要及胎儿发育的需要,小部分也可进入产乳环节而形成乳蛋白。对于日产量在35公斤以上的奶牛,其日粮中的赖氨酸与精氨酸的含量需要保持较高的浓度。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碳水化合物主要为微生物体统能量,在乳蛋白的合成过程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由此可见,碳水化合物对奶牛的营养需求有着重要的作用,这部分物质包括化学性纤维、物理性纤维、淀粉、单糖类及可溶性纤维。为保证奶牛对纤维素的需要,其日粮中性纤维的含量不能低于28%,其中,优质苜蓿草中的含量可达32%,若能合理够搭配多种日粮,纤维素的含量可以高达34%。在满足奶牛中性纤维量需求的同时,还应满足其对酸洗纤维的需要。奶牛日粮的酸洗纤维的建议量为19%-21%,该类纤维含量高于21%不利于奶牛的消化,而含量小于19%则易导致瘤胃酸度过强,引起奶牛酸中毒。需要注意的是,木质素的含量需要保持一定的水平(3%-5%),因为其对饲料过瘤胃的速度有着决定性作用,过高时饲料不易过瘤胃,而过低则导致饲料过瘤胃过快,使饲料在瘤胃内消化不完全。为使鲜奶中蛋白含量与脂肪含量都保持在较高水平,单纯的强调蛋白平衡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使奶牛日粮中油脂的含量达到5%左右。普通的奶牛日粮中油脂含量为2%-3%,因此应添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