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心理学研究综述.doc_第1页
文化心理学研究综述.doc_第2页
文化心理学研究综述.doc_第3页
文化心理学研究综述.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心理学研究综述摘要: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意识来说就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从心理学角度看文化,文化就是行为模式、一个认知体系、一种无意识的结构。文化是我们的认知背景,是我们的情感家园,是我们的行为依据。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是行为科学式的行为(behavior) ,而是现象学概念下的在事境中的行动 (situated action)。所以,在文化之中的行动者,或文化主体性,乃成为我们首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文化心理学 研究形式 研究领域 研究意义 引言:早在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而获得独立之时,心理学的文化性质就得以初步表达。冯特把心理学研究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以基本心理过程为研究内容的个体心理学,二是以高级心理过程为研究对象的民族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就成为文化心理学的早期形态。此后,实证的个体心理学作为西方心理学的主流得以蓬勃发展,而民族心理学作为“第二心理学” 一直为自身的合法地位而努力,只是近年来才受到广泛重视,文化心理学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研究形式。 一、文化心理学的界定1、Shweder的观点 其一,他认为,“文化心理学的目的是寻求永不会忘记的、不可分离地镶嵌在意义和资源中的心理,这些意义和资源既是它的产物,同时也构成了它。其二,Shweder认为,文化心理学是研究“近经验概念”的一门学科。其中近经验概念是指人所获得的隐藏在其行为背后一般不为其所意识或觉察的但支配其行为的经验或观念。用通俗的话讲实际上就是文化规范、价值、理论观念等,而这些东西本质上是文化意义和资源. 由于不同的文化种群的“近经验概念”不同,且通过个体的日常行为或活动表现出来,因此,文化心理学研究文化必须涉及三个重要方面:“语境,认识论,现象。”2、J.RKantor观点 文化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对制度性刺激的反应的一门学科。意义与心理的关系是相互建构的关系。在这一点上,Kantor与Shweder是一样的。3、M.Cole的观点 M.cole认为文化心理学是研究以人的创造物(工具或媒介)为中介的文化与心理的相互建构的一门学科。Cole所认为的文化心理学实质上是研究人的文化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 4、E.E.Boeseh的观点 E.E.Boesch认为文化心理学是研究行动场域或行动范围的一门学科,以人的行动或实践为经,以人对生活世界的结构化、意义化为纬。由此我们可以看出,Boesch持的基本上也是一种实践观,突出文化心理学对意义的取得和演变过程的研究。 上述学者的观点尽管各不相同,但在一些基本方面是一致的。首先他们都强调文化心理学研究的是意义,而意义是相对于某一文化语境中的人来说的意义。它制约着人对刺激的反应或人的行为;其次都强调文化是内在于人的,文化与心理相互建构。据此可以说这些方面是文化心理学的基本内涵和核心,它们相互联系,互为说明。意义反映了文化与心理的相互建构性,而相互建构又说明了意义的产生与存在,即刺激如何具有了对人的意义和价值,具有何种意义和价值,意义和价值如何演变和修正。现以此为基础对文化心理学的基本内涵进行剖析、概括,以便更好地促进文化心理学发展,充分发挥它在心理学发展中的作用。二、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形式1、站在文化之外研究文化这种研究方式以某一种文化作为理想模式,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的比较,找出不同文化条件下的行为与心理功能上的共同特性(跨文化心理学)。2、从文化的特性分析心理与行为其方法论不是把在一个文化中确立的方法和程序应用到另一个文化,而是要通过文化内的生活风格和交往方式来分析心理与文化的内在关系。这是文化心理学的研究特点。3、本土心理学的研究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从本土文化的角度,在本土文化的框架内从事心理学的研究,确立符合本土居民特征的心理学概念和理论。多元文化论的看法:这三种模式虽然都关注了文化,却仅仅强调了文化与行为联系的一个方面。第一种模式强调了文化与行为的联系,但是却以文化帝国主义的方式把在一个文化中确立的方法和程序强加给其他文化;文化心理学和本土心理学从文化的内部研究文化,注重了心理与行为特殊性的研究,但是这种研究模式易于造成对行为的普遍性和一般性的研究忽视。因此,多元文化论认为应该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出发,把心理与行为上的特殊性研究与一般性研究结合起来。既强调文化与行为的联系,也注重文化的多元性,同时也注意行为特殊性和行为一般性研究的结合。真正把心理学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之上。三、文化心理学的主要领域1、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个人主义:Gould 和 Kolb(1964)最早定义了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概念,认为个人主义是一种以个体自己为最终目的、认识到自我和自己的决断以及不能容忍社会压力之下的从众的信念。鲁克斯(Lukes 1973)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概念的主题,认为它包括重视个人尊严与自我发展、自主与个人隐私,同时强调个体是社会的基础。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相反,集体主义则是一种以强调内团体(为核心的信念,它关注内团体的目标与需要胜于个体自己,强调团体的规范与责任,而不是个体自身的快乐,并且乐于接受他人。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影响服从性来自集体主义文化的人有较高的服从倾向。梁爵(Leung 1986)在研究到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时就发现,在他们处理与导师的关系时,服从的倾向要远高于美国学生对导师的服从。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更愿意求助于来自上下级的帮助,而不象美国学生那样求助于同级的朋友。自我概念 马库斯认为,东方文化中依赖型的自我结构使得自我的内容延伸到了与自我关系密切的他人。对中国人来说,自我在一定程度上与内团体重合,因此在处理与外界的关系时往往以内团体为准。中国人所谓的内团体包括父母兄弟以及朋友同事等诸多与个体关系密切的人。社会行为在解决现实中的人际冲突时,集体主义者更倾向于用协商的方法,而不象个人主义者那样更多地求助于法律。在社会知觉与人际交往方面,集体主义者看重团体的欢乐与和谐,而个人主义者强调竞争和控制他人。 独立型的自我(Independent View of the Self)是西方文化中自我的主要表现形式。这种形式的自我强调个人的独立自主, 关注个人的特点和目标,鼓励个人的成就和实现,看重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反对顺从一致, 如图(A)。图中大圈表示自我,小圈表示特定的他人,X表示自我和他人各自的属性。依赖型的自我(Interdependent View of the Self)马库斯认为依赖型自我看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强调集体的目标和团结,认为关系和责任是社会中最主要的东西,反对人的自私自利。这种自我结构常常出现在亚洲和一些第三世界的文化中。2、文化与归因基本归因偏差:从内部对行为加以归因,忽略行为产生的外部原因。但是,一些研究表明这种偏差主要出现在强调个体自主的西方文化中。因为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一个人被看成是独立自主的,他或她的行为反映了其内部特点、动机和价值观。中国、日本和韩国这样的国家中,因为强调的是团体以及个体从所属社会团体中获得的自我感。这时候问题就出来了:是否强调个人自由和自主的西方文化通过社会化,使其成员偏好内在归因而不是情境归因呢?研究证实了上述的猜测:个人主义文化中的人的确更偏好对他人做出内在归因,而相比之下,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人更偏好作出情境归因。但是如果认为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人从不进行内在归因,则是错误的。 行动者和旁观者差异发现在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归因时,韩国被试和美国被试并没有太大差异都对自己的行为都做出了情境归因,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他们以一种自己熟悉的方式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美国人更有可能认为另一个人的行为是由其人格所引起的,而韩国人更有可能认为他人的行为是由情境引起的。自利偏差中国传统文化重视谦逊和人际和谐,可以预期,中国学生会将他们的成功归结于他人,比如他们的老师或父母,或者情境中的某些方面,如学校的教学质量很高。正如所料,美国被试比中国被试更加地将成功归因于自己;中国学生将他们的成功归结于情境中的某些方面,这正好反映了他们所属文化的价值观。 公正世界在一个大多数人都倾向于相信世界是公正的文化中,经济和社会不平等会被看成“公正”的。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相信穷人和弱势群体之所以所得较少,是因为他们本来应该得到的就少。因此,公正世界归因可以被用来为不公正进行解释和辩护。一些研究显示:在贫富分化极端严重的文化中,公正世界归因比在财富分配比较公允的文化中更为常见。3、文化与思维方式辨证思维:中国人的辨证思维包含着三个原理:变化论、矛盾论及中和论。变化论从世界的变化性出发,认为世界永远处于变化之中,没有永恒的对与错;矛盾论则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对立面组成的矛盾统一体,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本身,中和论则体现在中庸之道上,认为任何事物存在着适度的合理性。逻辑思维:这种思维强调世界的统一性、非矛盾性和排中性。认为事物的本质不会发生变化;相信一个命题不可能同时对或错,要么对,要么错,无中间性。 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来源 社会背景古希腊社会强调个人特性和自由,是一种以个人主义的为主的社会;而古代中国社会却截然相反,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种以集体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社会。 社会认知系统东西方不同的哲学和认识论在社会历史背景中建构了不同的心理学理论。中国人生活中复杂的社会关系使得中国人不得不把自己的注意力用来关注外部世界,所以中国人的自我结构是依赖性的;相反西方人生活的社会关系比较简单,所以他们更有可能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体和自身的目标之上。生态背景中国文化基于农业社会,这种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等级社会,强调等级与和谐;与中华文明形成鲜明对比的希腊文明则不完全依赖于农业。由于生态环境的原因,他们对狩猎和捕鱼的依赖较大,而这些产业对个人特征的要求更高,所以为了适应这种生态环境,西方人的思维取向是个人式的,与中国人人际式的取向不同。 实践价值 英国科学史学家约瑟夫?尼德汉姆注意到,中国人在很久以前就认识到“场”、“远程作用力”等概念,他们对此的认识要比西方人早1500年。但为什么现代电磁学和量子力学却由后者提出?心理学家把这种难以解释的现象叫做“约瑟夫之谜”(Needham Paradox)(约瑟夫注意到,中国人在很久以前就认识到“场”、“远程作用力”等概念,他们对此的认识要比西方人早1500年。但可惜的是,现代电磁学和量子力学却由后者提出)。杨振宁:易经阻碍了中国科学的诞生? 四、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意义它拓展了研究人类心理行为的视野,把文化作为透视人类心理行为的重要视角。以文化与心理关系为核心问题,文化心理的研究对人的心理行为作出了全新理解,既拓展了传统心理学的研究范围,突出了活动意义、日常实践等的重要价值,也对原有的研究内容给出了全新的理解,表明了自我、依恋、情绪等经典概念也具有文化相对性。总之,文化心理的研究获得了关于研究对象的重新理解,表明西方心理学也只是基于西方文化传统的心理学研究,其关于人的心理行为的认识并不具有超越文化的普遍性。第一,通过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的心理结构与心理差异,对已有的心理学理论加以检验,拓宽心理学理论的适用范围。第二,扩大自变量的范围。如研究断奶年龄与人格特点的关系,在美国文化背景下,正常的断奶时间是一岁以前,但在不同文化中,断奶年龄相差很大,最高能达到5岁。第三,有利于变量的区分。如研究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人格发展的影响,由于在统一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