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钢厂行车工培训讲座.doc_第1页
炼钢厂行车工培训讲座.doc_第2页
炼钢厂行车工培训讲座.doc_第3页
炼钢厂行车工培训讲座.doc_第4页
炼钢厂行车工培训讲座.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车工培训讲座第三届行车工状元培训资料目 录第一章 起重机械的分类及主要参数第二章 起重机主要零部件第一节 吊钩和吊钩组第二节 钢丝绳第三节 滑轮及滑轮组第四节 卷筒第五节 齿轮与减速器第六节 制动装置第七节 车轮与轨道第三章 起重机安全装置第四章 起重作业安全第一节 起重机械的安全高风险特性第二节 起重事故类型及原因分析第三节 起重作业安全风险分析第四节 起重机安全防护要求概述第五节 主要安全防护装置的功能第六节 桥架式起重机的金属结构第七节 起重作业安全技术第八节 起重作业安全监察制度第八节 行车工安全规程第五章 桥式起重机的维护、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第六章 行车工考试复习题第一章 起重机械的分类及主要参数 一、起重机械的种类 起重机械按其功能和构造特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轻小型起重设备。其特点是轻便,构造紧凑,动作简单,作业范围投影以点、线为主。第二类是起重机。其特点是可以使挂在起重吊钩或其他取物装置上的重物在空间实现垂直升降和水平运移。第三类是升降机。其特点是重物或取物装置只能沿导轨升降。这三类起重机械,又是由许多结构和工作用途不同的起重机械组成的,见表1。表中的起重机类别都是按结构特点分类的。除此以外,起重机还有多种分类方法。按取物装置和用途分类,有吊钩起重机、抓斗起重机、电磁起重机、冶金起重机、堆垛起重机、集装箱起重机和救援起重机等;按运移方式分类,有固定式起重机、运行式起重机、自行式起重机、拖引式起重机、爬升式起重机、便携式起重机、随车起重机等;按驱动方式分类,有支承起重机、悬挂重机等;按使用场合分类,有车间起重机、机器房起重机、仓库起重机、贮料场起重机、建筑起重机、工程起重机、港口起重机、船厂起重机、坝顶起重机、船上起重机等。二、起重机械的主要参数 - 起重机械的参数,是表明起重机械工作性能的指标,也是设计的依据。在起重吊运作业中,这些参数又是选用各类起重设备的依据。 (一)起重量G 起重量G(过去常用字母Q表示),是指被起升重物的质量,单何为千克(kg)或吨(t)。一般分为额定起重量、最大起重量、总起重量、有效起重量等。 L额定起重量G。 额定起重量,是指起重机能吊起的重物或物料连同可分吊具或属具(如抓斗、电磁吸盘、平衡梁等)质量的总和。对于幅度可变的起重机,如塔式起重机、汽车起重机、门座起重机等臂架型起重机,其额定起重量是随幅度变化的。其名义额定起重量,是指最小幅度时,起重机安全工作条件下允许提升的最大额定起重量,也称最大起重量Gmax。为了能表示几个幅度范围的起重量,有时用分数形式来表示,如151075即表示额定起重量根据不同的幅度分为15吨、10吨。75吨三种。 通常情况下所讲的起重量,都是指额定起重量。 为了设计、制造系列标准化,国家制定了起重量系列标准,见表1一2。所有新设计的起重机械额定起重量及辅助起升机构的额定起重量,均应符合标准系列数值。具有特殊性能的起重机械的额定起重量,亦应符合或尽量靠近标准系列的数值。注:应避免选用括号中的最大起重量数值。 2总起重量G。 总起重量,是指起重机能吊起的重物或物料,连同可分吊具和长期固定在起重机上的吊具或属具(包括吊钩、滑轮组、起重钢丝绳以及在臂架或起重小车以下的其他起吊物)的质量总和。 3有效起重量G。 有效起重量,是指起重机能吊起的重物或物料的净质量。如带有可分吊具抓斗的起重机,允许抓斗抓取物料的质量就是有效起重量,抓斗与物料的质量之和则是额定起重量。 (二)跨度S 桥架型起重机运行轨道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跨度,用字母S表示(过去常用字母L表示),单位为米(m)。电动桥式起重机的系列已有国家标准系列,见表13。 图1-1是起重机跨度的示意图。桥式起重机的跨度依厂房的跨度而定:S=Sc一15(2)m。在跨度系列中,一般是每3m为一级。 (二)轨距k 轨距也称轮距,按下列三种情况定义: 1对于小车,为小车轨道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2对于铁路起重机,为运行线路两钢轨头部下内侧16mm处的水平距离; 3对于臂架型起重机,为轨道中心线或起重机行走轮踏面(或履带)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图11起重机跨度 (a)起晕机跨度 (b)具有双轨的起重机跨度 (四)基距B基距也称轴距,是指沿纵向运动方向的起重机或小车支承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基距B的测定与支承轮的布置有关。如图12所示。 (a) (b) (c)图12基距(五)幅度L 起重机置于水平场地时,空载吊具垂直中心线至同转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幅度L(过去常用字母R表示),单位为m。图13是幅度的示意图。 幅度有最大幅度和最小幅度之分。当臂架倾角最小或小车离起重机同转中心距离最大时,起重机幅度为最大幅度;反之为最小幅度。 非旋转类型的臂架起重机的幅度是指吊具中心线至臂架后轴或其他典型轴线的距离。 (六)起重力距M 起重力矩是幅度L与其相对应的起吊物品重力G的乘积,M=GL(过去常用QR表示)。 (七)起重倾覆力矩MA 起重倾覆力矩,是指起吊物品重力G与其至倾覆线距离A的乘积,如图14所示。 (八)轮压P轮压是指一个车轮转递到轨道或地面上的最大垂直载荷。按工况不同,分为工作轮压和非工作轮压,如图1-5所示。单位为N。(九)起升高度H和下降深度h起升高度,是指起重机水平停机面或运行轨道至吊具允许最高位置的垂直距离,单位为m。对吊钩或货叉,可算至它们的支承表面。对其他吊具,如抓斗等,应算至它们的最低点(闭合状态)。对于桥式起重机,应是空载置丁水平场地上方,从地平面开始测定其起升高度,如图16所示。某些起重机,吊具需要深入到运行轨 道或地平面以下作业,应考虑下降深度。下降深度,是指吊具最低工作位置与起重 机水平支承面之间的币直距离。对丁桥式起重机,应是空载置丁水平场地上方,从地平面开始测定其下降深度。各类起重机的起升高度系列见表1-41-6。图1-6起升高度和下降深度表1-4 3t250t电动桥式起重机起升高度系列表1-5港口门座起重机的幅度R、起升高度H和轨距t(m) 表1-6轮胎和汽车起重机起升高度(m) (十)运行速度V运动速度也称工作速度,按起重机工作机构的不同分为多种(如表17)。表1-7常用工作速度 起重机类型 工作速度(m,min) 一般用途起重机 625 起升速度 装卸用起重机 4090 安装用起重机 700 25 700 25 铸钢 30壁厚 8 700 3 四卷筒的报废标准 卷筒受钢丝绳绳圈的挤压作用,还受钢丝绳引起的弯曲和扭转作用,而挤压起主要作用。 卷筒筒壁出现裂纹应报废。曾发生由于卷筒产生裂纹,钢丝绳把卷筒压陷的事故。 卷筒轴如发现裂纹应及时报废。卷筒轴受弯曲和剪切应力的作用,裂纹就有可能发生断轴事故; 卷筒筒壁磨损达原壁厚的20时,应报废。 卷筒绳槽磨损深度不应超过2毫米,当超过可重新车槽,但卷筒壁厚应不小于原壁厚的80。第五节 齿轮与减速器 一、齿轮(一)齿轮的失效形式 在起重机上,常删齿轮传动减速或增大扭矩。通常把齿轮安装在封闭箱体内,成为独立部件,称为闭式传动或减速器;不在封闭箱里的齿轮传动,称为开式齿轮传动。 齿轮的材质,一般采用中碳钢经调质处理或齿部高频淬火处理。要求较高的齿轮采用低碳合金钢经渗碳、齿面淬火等处理可获得高性能。齿面经过淬火处理的齿轮称为硬齿面齿轮。 齿轮的失效主要是指齿轮的轮齿失效,即往载荷作用下,轮齿发生损坏或永久变形。齿轮失效轻则影响传动质量,重则使齿轮丧失工作能力。常见的失效形式有疲劳点蚀、齿面磨损、齿面胶合、塑性变形和轮齿折断等几种形式,如图351所示。 1疲劳点蚀(图351a) 在减速器齿轮传动中,齿轮最常见的失效形式是疲劳点蚀。点蚀,是轮齿经长期运转后,由于过高的脉动接触应力的反复作用,在靠近节线(偏下)的齿面产生疲劳裂纹。裂扩展,使齿面小块金属剥落,形成“麻坑”,即疲劳点蚀。图351轮齿失效图纹 (a)点蚀(b)胶合(c)塑性变形(d)断齿 如果齿面硬度不合适,接触应力过大,“麻坑”继续扩展就会造成齿面凹凸不平,从而会引起振动和噪声,点蚀也因之加剧,最后使齿轮丧失传动能力。点蚀损坏达啮合面的30或深度达齿原厚的10时应报废。在闭式传动中,润滑条件良好的硬齿面齿轮的典型失效形式是点蚀。 2磨损、 起重机上的传动齿轮另一种失效形式是磨损。 磨损是由于互相啮合的二轮齿表面存在着相对滑动,在载荷作用下引起齿面磨损。磨损后轮齿变薄,齿廓曲线亦改变,使轮齿抗弯强度降低,运动精度下降。在开式齿轮传动中,齿轮暴露在空气中,灰尘较多,润滑条件较差。因此磨损是其主要失效形式,一般不发生点蚀。冈为在这种条件下,磨损发展较快,点蚀麻坑在出现前就被磨掉了。 润滑油内有杂质形成的磨损,一般称为研磨性磨损。这种磨损常常在齿顶和齿根出现很深的刮道,刮道垂直于节线并且相互平行。刮道出现后,减速器内油温上升,齿轮传动发生尖细噪声,这时必须更换润滑油。 由于齿形偏差、安装中心距偏差过大,都可能造成齿轮副齿顶边缘和齿根过渡曲线部分过度挤压,使齿根圆角部分产生剧烈的磨损。 由于过载,往往使主动轮的齿根或被动轮齿顶(有时也可能沿整个齿面)被磨掉很薄一层。 对于起升机构减速器齿轮磨损,第一级啮合齿轮磨损达原齿厚10,其它啮合级齿轮磨损达原齿厚的20应报废;其它机构第一级啮合齿轮齿原磨损达原齿厚15,其它啮合级齿厚磨损达原齿厚的25应报废。开式齿轮传动齿厚磨损达原齿厚的30应报废。 3胶合(图351b) 齿面胶合,主要是在高速重载情况下,润滑不当或散热不良造成的。轮齿啮合面间油膜被破坏,齿面摩擦产生的瞬间高温,由于齿面金属直接接触,一齿面的金属焊接在与相啮合的另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