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_洁净环境验证基础知识_第1页
环境管理_洁净环境验证基础知识_第2页
环境管理_洁净环境验证基础知识_第3页
环境管理_洁净环境验证基础知识_第4页
环境管理_洁净环境验证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洁净环境验证主讲 柴海毅chi8266 洁净环境控制的两个主要方面 1 尘埃粒子2 微生物 洁净室环境监测主要方面 1 尘埃粒子监测 洁净级别的划分 中国2010GMP洁净级别的划分和欧盟GMP基本一致 FDAGuidanceforIndustryISO14644 洁净级别对比 GMP 2010年版 附件1 医药工业洁净室最大允许空气悬浮粒子数 个 立方米 尘埃粒子测试依据 现状 采用GB T16292 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 区 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GMP2010年版测试方法可参照ISO14644 1 测试状态 静态动态 采样点位置要求 采样点数目要求 ISO14644的规定 采样点数 洁净室面积 采样量的要求 1 采样量要足够大 保证能检测出至少20个粒子 2 每个采样点每次的采样量至少为2升 3 采样时间最少为1分钟 采样量的对比 采样量计算方法 依据 ISO14644 1最小采气量 立方米 20 个 某直径粒子的限度标准 个 立方米 例如 A级区5 m粒子的标准是 20个 M3A级区最小采气量 20个 20个 M3 1M3B级区5 m粒子的标准是 29个 M3B级区最小采气量 20个 29个 M3 0 69M3 690LC级区5 m粒子的标准是 2900个 M3C级区最小采气量 20个 2900个 M3 0 0069M3 6 9LD级区5 m粒子的标准是29000个 M3D级区最小采气量 20个 29000个 M3 0 00069M3 0 69L 尘埃粒子计数器的选择 A级区 B级区测试 1 如果采用2 83升 分钟的检测仪器 每次采样的时间过长了 1000L 2 83L 分钟 350分钟 2 如果选用28 3L 分钟的 每次采样需35分钟 对于面积小 采样点少的洁净区 是可以符合要求 1000L 28 3L 分钟 35分钟 所以要选择大流量的尘埃粒子计数器 尘埃粒子计数器的选择 C级 D级区测试时 最小采气量大于6 9升即可 此时选择传统的2 83升 分钟的检测仪器就能达到要求 每次采样的时间不超过3分钟而已 6 9L 2 83L 分钟 2 44分钟 如果只测试C级 D级区 选择普通小流量的粒子计数器就满足要求 新要求 尘埃粒子在线监测 尘埃粒子在线监测 等动力取样 洁净室环境监测主要方面 2 微生物监测 洁净区微生物监测的动态标准 GMP2010版 微生物测试依据 GMP2010年版 EUGMPGB T16293 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 区 浮游菌的测试方法GB T16293 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 区 沉降菌的测试方法USPISO14644无微生物限度的标准 欧盟GMP附录1 2003 医药工业洁净室建议最大允许的微生物含量 USP29医药工业洁净室建议最大允许的微生物含量 动态 洁净室微生物监测的三个方面 第一 浮游菌第二 沉降菌第三 表面微生物 环境微生物控制和评估原则 环境监测取样点的设置 应该考虑但不局限于以下因素 该点最易受微生物污染 很有可能对产品质量造成不良影响该点在实际生产中微生物便于微生物繁殖统计学上的要求该点不易清洁 消毒房间的洁净度级别可能污染产品的采样点 采样点示例 浮游菌监测 采样点的位置 浮游菌监测 最小采样量 沉降菌监测 采样点的位置a 工作区采样点位置离地0 8m 1 5m左右 略高于工作面 b 可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测点 沉降菌监测 最小培养皿数 沉降菌测试时间 沉降平皿的暴露时间不少于4小时 如果同一位置使用多个沉降平皿进行监测并累计计数 单个沉降平皿的暴露时间可以少于4小时 表面微生物监测 包括 设备表面墙面地面洁净服表面 表面微生物取样点设置 控制微生物污染的途径 1 有效地阻止室外的污染侵入室内 2 迅速有效地排除室内已发生的污染 3 控制污染源 减少污染发生量 防止和消除微生物污染的措施 压差 压差的监测 风速 层流与高效的比较 例如 HEPA送风口面积为1m2 送风的风速为0 45m s 层流到工作面的距离为0 02m 高效到工作面得距离为2m 每小时送风量相当的换气次数 层流换气 0 45m sX3600sX1m2 1620m31620m3 1m2X0 02m 81000次 小时高效换气 0 45m sX3600sX1m2 1620m31620m3 1m2X2m 810次 小时相同级别下 层流与高效相差100倍 环境监测频率 环境监测频率 环境控制计划和实施 环境控制计划和实施 环境监测培养基的选择 微生物总数 细菌数 在细菌培养基上菌落形成单位的平均数 真菌数 在真菌培养基上菌落形成单位的平均数 微生物总数 细菌数 真菌数 细菌 真菌培养基 GB T16293 2010GB T16294 2010 采用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 TSA 配制的培养皿经采样后 在30 35 培养箱中培养 时间不少于2d 采用沙氏培养基 SDA 配制的培养皿经采样后 在20 25 培养箱中培养 时间不少于5d 微生物计数的困惑 细菌培养基上生长的真菌如何计数 真菌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如何计数 总好氧微生物数 TAMC 定义 在TSA 大豆酪蛋白琼脂 培养基上生长的包括真菌的菌落形成单位总的数量 培养温度 时间 1 细菌 30 35 5天 2 细菌 30 35 2天 霉菌或酵母菌 20 25 3天 酵母菌和霉菌总数 TYMC 定义 在SDA 沙氏葡萄糖琼脂 培养基上生长的包括细菌的菌落形成单位总的数量 培养温度 时间 20 25 5天 计数原则 1 TAMC时 如果真菌被发现生长 应该被作为TAMC计数的一部分 2 TYMC时 如果细菌被发现生长 应该被作为TYMC计数的一部分 3 当TYMC由于细菌的生长而超过了可接受标准 应当使用含有抗生素的SDA培养基 培养条件 CHP2010 中国药典 2010年版二部附录XIXQ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规范指导原则 用于环境监测的培养基须特别防护 最好要双层包装和终端灭菌 如果不能采用终端灭菌的培养基 那么在使用前应进行100 的预培养以防止外来的污染物带到环境中以避免出现假阳性的结果 微生物良好实验室规范 假阳性 Falsepositive 测试结果实际应该没有微生物生长 但被判为发现生长或阳性 产生原因 1 非无菌培养基平板引人污染 2 非无菌操作带来污染 假阴性 Falsenegative 测试结果实际应该有微生物生长 但被判为未见生长或阴性 产生原因 1 培养基选择不正确 2 培养基促生长试验失败 3 培养条件不正确 GB T16293 2010 GB T16293 2010 附录B B 3培养基平皿培养及保存制备好的培养基平皿宜在2 8 保存 一般以一周为宜或按厂商提供的标准执行 采用适宜的方法在平皿上做好培养基的名称 制备日期剂量的标记 环境测试培养基 1 TSA 大豆酪蛋白琼脂 用于细菌取样 培养温度 时间 30 35 不少于2天 2 SDA 大豆酪蛋白琼脂 用于霉菌和酵母菌取样 培养温度 时间 20 25 不少于5天 环境测试培养基 3 用户认可并验证了的培养基 以上摘自 GB T16293 2010GB T16294 2010 环境监测中常忽视的两个方面 1 忽视洁净环境中的影响因素2 忽视培养基的选择 1 忽视洁净环境中的影响因素 1 API的残留 2 消毒剂 杀孢子剂的残留 API 抗菌素药物活性成分 消毒剂 杀孢子剂 常见的化学消毒剂 1 酚类2 醛类3 过氧化氢类4 季胺盐类化合物5 以上混合物 2 忽视培养基的选择 1 选择性低下 营养全面 2 含有中和剂 3 无菌 平板培养基 培养基的选择 营养琼脂 虎红琼脂胰蛋白胨大豆琼脂 TSA 中和剂的使用 参见 中国药典 2010年版附录109页附录XIJ表1 常见干扰物中和剂或灭活方法 酶 1 青霉素酶 青霉素酶 内酰胺酶 可以有效的水解 内酰胺类抗生素 包括 青霉素G 氨基青霉素类 如氨苄西林 阿莫西林 匹氨西等 羧基青霉素类 如羧苄西林 替卡西林等 脲基青霉素类 如呋苄西林 美洛西林等 头孢 酶 2 头孢菌素酶 头孢菌素酶可以可有效水解头孢类抗生素 及以上的头孢类抗生素 包括 头孢羟氨苄 头孢拉定 头孢克洛 头孢呋辛 头孢克肟 头孢哌酮 头孢噻肟 头孢曲松等 抵抗消毒剂的中和剂 1 吐温 80能够消除六氯酚和含汞类消毒剂的影响 2 卵磷脂能够消除洗必泰类消毒剂的影响 3 卵磷脂 吐温 80能够消除季胺类化合物 苯扎溴铵 苯扎氯铵等 消毒剂的影响 理想的环境测试培养基 无菌平板培养基 预灌装无菌培养基 无菌平板培养基优点 1 A级 B级 C级洁净区直接使用2 室温储存3 有效期长4 无菌包装 包装完整5 特制平板6 培养基灌装量大 55mm接触平板 RodacPlate ReplicateOrganismDetectionandCountingGMP2010和EUGMP 平板尺寸 15X55mm 取样单位面积 25cm2 USP 1116 洁净室和其它控制环境的微生物评估 接触板得取样面积 24 30cm2 ISO14698洁净室及其相关控制环境 取样面积 不小于20cm2 取样方法 采样时培养基表面应与采样点接触不少于10s 向整个接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