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室池塘养殖泥鳅项目建议书一、总体规划提要 1.1项目区概况朱鹮自然保护区,位于(陕南)汉中洋县的姚家沟、金家河、三岔河等地。据1984年统计,世界上只有20只,除日本笼养3只和北京动物园笼养的几只外,其余都生活在秦岭南麓的洋县,命名为“秦岭一号朱鹤群体”。 朱鹮,被誉为“东方瑰宝”、“东方宝石”。1960年第十二届世界鸟类保护会议上将朱鹤列入“国际保护鸟”。 洋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中盆地东缘,北依秦岭,南接巴山,东接佛坪、石泉县,南邻西乡县,西毗城固县,北界留坝、太白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71110833,北纬33023343之间,东西宽约56公里,南北长约76公里。汉江由西向东横贯其中,西汉高速、108国道穿境而过;全县总面积3206平方公里。历史文化悠久,自然资源丰富,交通四通八达,开发前景广阔,古为“汉上明珠”,今称“朱鹮故乡”。洋县属北亚热带内陆性季风气候,境内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球,气候温和湿润.全县气候总的特征是:温度高、降水少、日照充足.气候概况是:年平均气温15.2,较历年平均值偏少0.8,年降水量682.3mm,较历年平均值偏少20%,日照2010.6小时,较历年平均值偏多15%,年极端最高气温38.2,出现在7月,极端最低气温6.8,出现在12月。朱鹮的主要食物是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甲壳动物、昆虫,还兼食植物性食物,如米粒、小豆、谷物、草籽、芹菜、嫩叶等。但当地的资源并不能满足朱鹮觅食的需求,为了满足朱鹮的食物供给,保护站每年都要花几十万的资金从外地购买大量的泥鳅投放到水稻田中。1.2产业类型与配置1981年在我国重新发现朱鹮以来,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1983年在陕西洋县建立了洋县朱鹮保护观察站(1986年改名为陕西朱鹮保护观察站),对自然界朱鹮种群进行保护。为了朱鹮保护事业的发展,当地主要以发展第一产业为主。草坝村作为朱鹮的主要栖息地之一,更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当地主要种植梨果,水稻,西瓜,菜花,豇豆,玉米等等。其中梨果种植面积2500多亩,水稻种植面积1100多亩,蔬菜种植总面积1500多亩。梨果产业收入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家庭梨果收入占三分之一以上。但是由于受环境保护的限制,当地农民致富的途径还不是很多。1.3组织机制1.由村委会选举产生一人来负责温室池塘的建设工作2.由试点农户签订风险责任书,负责泥鳅的养殖3.由专门技术人员来负责泥鳅养殖的技术指导4.试点期间,保护站负责泥鳅的收购1.4规划实施1.计划于2007年5月之前温室池塘建设完成。2.于2007年6月开始进行泥鳅的养殖与繁殖工作。3.之后请专家技术人员进行后期的管理工作。1.5规划总投资本项目选择两家农户作试点,每家修建一个30 m2, 共需资金 12534元其中包括:修建池塘、温室大棚,劳务费,购买鱼苗、饲料、专家技术指导费等费用。二、规划背景及必要性2.1规划背景朱鹮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最为珍贵的一个物种,被誉为“东方宝石”。它是一种中型水禽,一身羽毛洁白如雪,两个翅膀的下侧和圆形尾羽的一部分却闪耀着朱红色的光辉,体态秀美典雅,行动端庄大方,十分美丽动人。在我国民间,朱鹮被看作是吉祥的象征,称为“吉祥之鸟”。朱鹮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之一,过去在中国、日本、俄罗斯等地曾广泛分布,但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数量急剧下降,本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1981年,我国鸟类专家组历时三年,行程五万里,终于在陕西洋县姚家沟,奇迹般地发现了7只具有繁殖能力的朱鹮和两个朱鹮的巢。陕西洋县自此建立了朱鹮保护站,对朱鹮进行精心保护以及人工饲养、繁殖的研究。目前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种群已达到800多只,洋县草坝村就有百余只。据工作人员介绍,一对朱鹮一次能孵出4、5只雏鸟,但他们却养活不了这们多“儿女”,主要原因是朱鹮寻找食物困难。泥鳅是朱鹮的主要食物,但目前该湿地中的野生泥鳅相对贫乏。为此,保护站的工作人员每年要从湖北、四川等地购进大量鲜活的泥鳅投放到稻田里来喂养它们,以提高朱鹮的成活率,单就这一项保护站每年就要花掉几十万元的经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在农户家的庭院里发展温室饲养泥鳅,这个饲养模式,既能解决朱鹮食物来源,避免外地买来的泥鳅传染恶性疾病,也能增加农民收入,还改变项目参与户的生产结构,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发展。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朱鹮作为一种“吉祥鸟”曾被中央领导当作国礼送给曾以朱鹮为“国鸟”的日本。越来越多的海内外野生动物专家纷纷前来参观考察中国的朱鹮研究保护状况,朱鹮的保护事业已不再是单纯的依靠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而是关系到全人类的共同事业,要靠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才能完成。泥鳅是朱鹮的主要食物,但目前该湿地中的野生泥鳅相对贫乏。可通过温室饲养泥鳅来提供充足的食物,使朱鹮在这片净土上能够更好的生存、繁衍、生息。保护站每年要为朱鹮投资几十万到湖北、四川等地购买泥鳅投入稻田,不但投资大,而且还可能带进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对朱鹮造成危害,甚至会影响稻田的正常生长,再次造成大量减产。草坝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80%以上的经济收入来源于农业生产,而且种植业占相当大的比例,产业结构单一,农民的思想也单一的固定在一个位置,过着靠田靠天吃饭的日子。前几年,村里的大片梨园给农民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收入,全村家家户户都开始种梨树。而近两年,由于气候干旱,坡地严重缺水,果园大量减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农民做出的唯一反映就是发愁,抱怨。而没有去寻找其他的致富途径,只是一门心思地把地种好。而发展泥鳅养殖业,可扶持几家先搞,在产生经济收益后,改变他们传统的思想观念,多方向发展,拓宽致富门路。在保证朱鹮充足的饲料基础上,可将泥鳅推向市场,以此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泥鳅目前国内市场价每公斤10-16元,国际市场价格更是可观,口岸价格每公斤30元人民币,韩国市场价格最高达每公斤70元人民币。根据国内国际市场需求情况,大力发展泥鳅人工养殖前景非常广阔。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为我国城乡居民喜食的水产品。“泥鳅钻豆腐”就是闻名中外的传统名菜。它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还是常见的滋补佳品,素有“ 天上斑鸠,地上泥鳅”之誉称。目前泥鳅市场需求看好,而且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水产品之一,因此养殖泥鳅市场潜力很大。陕西省南部汉中地区的洋县生活着中国特有珍禽朱鹮。大量使用的农药化肥使朱鹮赖以为食的水生动物大大减少,危及生存。因此要尽可能堆积有机肥料来代替化肥,以此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以保证水稻减产不减收。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从市场的角度把握生产、规范管理,而且积极寻求当地政府的支持,而朱鹮保护区也由提高朱鹮种群数量转变为保护朱鹮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和扩大朱鹮种群并重。在保护朱鹮的同时也推动的了旅游业的发展,据统计:去年来草坝村的游客已经超过了3万人,而且人数每年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预计今年将要超过五万人。泥鳅多了、朱鹮饱了、农民富了,这才真正做到了环境保护和社区经济共同发展。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则被确定为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而发展泥鳅人工养殖,帮助农民致富,也正符合了国家建设新农村的号召。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泥鳅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强、运输方便、饵料易得,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小水体出大文章,泥鳅虽小翻“大浪”。泥鳅的生命力很强,对环境适应性广,只要是没被污染的水源,泥鳅就能生存。因此,可开展温室养殖泥鳅。温室养殖泥鳅不仅投入少,见效快,劳动强度轻,易管理,而且它耐低氧,发病率低,生长速度快,群体增产幅度高,所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现阶段泥鳅的养殖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在湖北、湖南、四川、江苏、江西、山东等地都已大量养殖。陕南地区靠近四川,气候条件与四川接近,温度适宜,水资源丰富,这些自然条件都非常有利于渔业的发展。可就近从四川引进鱼苗,来源丰富,而且不久洋县高速公路将全县贯通,运进鱼苗也较方便。泥鳅属杂食性鱼类,主要以蝇蛆、蚯蚓、小鱼为食,而这些饲料在村里很容易得到,水稻田里使用杀虫灯诱杀的害虫也可以作为泥鳅很好的饲料。本项目可以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依托,专家教授可以提供技术指导。三、项目区概况3.1自然资源概况洋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中盆地东缘,北依秦岭,南靠巴山,东接佛坪、石泉县,南邻西乡县,西毗城固县,北界留坝、太白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71110833,北纬33023343之间,东西宽约56公里,南北长约76公里。汉江由西向东横贯其中,西汉高速、108国道穿境而过;全县总面积3206平方公里。历史文化悠久,自然资源丰富,交通四通八达,开发前景广阔,古为“汉上明珠”,今称“朱鹮故乡”。洋县草坝村仅距县城3公里,四面环山形成天然盆地,属北亚热带内陆性季风气候,境内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湿润.气候特征是:温度高、降水少、日照充足。3.2水资源与开发草坝村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水质甘甜且无污染,几乎每家都有自压泵,每天生活用水均由自压泵抽出。党河流经此地,并且离草坝村不远的山上有水坝拦水,在天气炎热的夏天定期开闸放水通过贯穿草坝村的各条小渠将水引入农田进行灌溉。社会经济状况洋县草坝村有393户人家,1349口人,共有7个村民小组,分散居住于4015亩地,人均年收入1658元/人。本地主要收入靠梨果和西瓜,每户家庭梨果的收入都占家庭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3.3教育文化小学毕业占全村人口20%,初中毕业占全村人口67%,高中毕业占全村人口10%,大学毕业占全村人口2%,文化程度普遍比较高。村中有自己的小学和初中,高中仅在公里以外的洋县县城。受教育条件相当好。3.4农业发展概况草坝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仅仅依靠农业发展起来,村里人的大部分收入都来自于农业生产。村里的青壮劳动力很少流失,这也说明了村里的农业生产能够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村里的经济生产目前还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村中平地主要种植水稻、西瓜、玉米、豇豆、菜花等,而坡地上大面积种植梨果,全村约有梨园2000多亩。为了保护朱鹮,2003年当地在wwf的支持下种植的绿色水稻,现在大约有1100多亩。四、项目区农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4.1比较优势分析当地是朱鹮的主要栖息地之一,保护站每年需要购进大量的泥鳅来进行投放,这就为泥鳅的初期基本销路提供了保证。泥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在餐桌上是一道十分受欢迎的佳肴,当地属于国家一级自然保护区,所以在当地养的泥鳅在市场上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信赖。交通便利,当地距离县城仅3公里,并且有公路直通村子里。4.2制约因素分析当地的温度条件不能一直保证泥鳅的繁殖率不断成功,因此需要温室大棚来控制温度,这样就需要更高的建设成本和技术支持。当地农民在泥鳅养殖方面没有相关的经验,需要专家技术人员的不断指导和自身的不断摸索。这样就增加了成本和泥鳅成活率的风险。4.3结论虽然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但是这些因素都是可以很容易就克服的。并且,通过我们和保护站有关领导的座谈交流,这个项目是可行的。此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节省保护站的麻烦,而且可以使买泥鳅的资金不外流,直接致富当地农民。五、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5.1指导思想本着保护世界生物多样性、确保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减少污染和浪费性消费行为的原则,以保护朱鹮及地区农业与农民增收为主要目的。5.2基本原则1在不破环朱鹮生存环境的前提下,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加速农业产业化的进程。2确保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坚持保护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并举的原则。5.3基本思路先在草坝村建立试点工作,最初产量用来供给保护站的需求。推广之后,可以打出广告,将产品打入市场销售。5.4发展目标通过此项目的实施,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试点时期的产量由保护站统一收购,后期的打入市场。六、项目区产业发展规划6.1产业规划6.1.1规划原则:1坚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农业,高起点原则。 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原则,3坚持自愿与自主的原则:农户自愿参加,自我投入4坚持经济、社会、生态三效并举的原则6.1.2规划目的:解决朱鹮食物来源,避免外地买来的泥鳅传染恶性疾病,也能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6.1.3项目规划1明确目标,搞好规划。着眼大局,立足于当地优势条件,围绕目标,因地制宣地搞好泥鳅的养殖和生态保护。2先建立试点,在一些意识上比较开放的农户中修建几个养殖场。试点成功之后,进行宣传,从而在草坝村甚至全县范围内进行推广。3以形成环境保护和社区经济共同发展的联合保护模式。6.2产业布局1在草坝村建立试点,大力抓好泥鳅养殖技术的研究和为以后的推广打好基础。2试点成功后,在草坝村进行推广继而整个朱鹮出没地区进行推广。七、市场分析与前景展望7.1市场分析7.1.1市场现状泥鳅是朱鹮的主要食物,但目前洋县“朱鹮”保护区湿地中的野生泥鳅相对贫乏,每年保护区都要花大量的资金从四川等地购买泥鳅饲养朱鹮,而且泥鳅,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主要销往日本、港澳等地,并享有较高的声誉。由于泥鳅的养殖和药用价值均较高,国内消费量也在逐年增多。但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农药和有毒化肥等使得野生泥鳅的生长环境遭到破坏,这几年野生泥鳅的产量不断的降低,人工饲养也不能还好的满足市场需求,这就形成了一个很大的供需矛盾。7.1.2市场前景泥鳅是一种分布很广的温水性底层小型鱼类,生命力强,对环境的适应性强,耐低氧和杂食性,便于饲养管理。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有相当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人们称之为“水中人参”。养殖泥鳅,成本低,见效快,市场前景广阔。在朱鹮保护区进行泥鳅养殖既能解决朱鹮食物来源,避免外地买来的泥鳅传染恶性疾病,也能增加农民收入,还改变项目参与户的生产结构。7.2产品销售方案和营销策略 7.2.1营销目标主要解决朱鹮的食物来源还能提高农民收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7.2.2销售渠道以市场为导向,在保证朱鹮的食物量后再向当地及周边城市销售。 八、投资概算、资金筹措与效益分析8.1投资概算8.1.1修建费用本项目选择两家农户作试点,每家修建一个30 m2, 共需资金 12534元其中包括:修建池塘、温室大棚,劳务费,购买鱼苗、饲料、专家技术指导费等费用。一家试点的总投资如下:1)池塘费用:规格: 长 宽 = 6m 5m = 30 m2砖:需要五千块,5000块0.23元/块=1150元水泥:需要两吨,2吨260元/吨=520元沙子:需要五方,5方24元/方=120元2)温室大棚费用:温室大棚结构为钢管竹竿混合结构。该结构建设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管理方便。大棚规格:长 宽 = 9m 8m = 72 m2竹竿:需要50根,50根1元/根=50元钢管: 120m28元/ m2 =960元塑料薄膜:需要70kg, 70kg16元/kg=1120元其他压膜器等连接材料:200元3)劳务费:1000元4)购买鱼苗费用:每平方米投放鱼苗为0.5 kg, 30 m2 共需鱼苗15kg,按成活率90%计算需购进17kg17kg16元/kg=272元5)购买饲料费用:500元6)后期管理费:杀菌消毒费:100元8.1.2技术培训费:指导费 500元打印费: 50元交通费: 100元8.2资金筹措由wwwf投资项目的70%,愿意投资试点农户投资项目的30%8.3经济效益分析第一年总投资为:12534元。1平方米投放0.5公斤的鱼苗,两个池塘共可以投放30kg的鱼苗,按照成活率90%来计算,后期可繁育成体到400kg左右。保护站按10元/kg收购,可获得销售成本4000元。后期的鱼苗由养殖的泥鳅来自身繁殖,所需费用只是少量的管理费用和饲料费用,所以大概繁殖4期泥鳅就可以翻回成本并开始赢利。8.4社会效益分析1于社会: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朱鹮这一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提供食物来源,还满足了消费需求。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招聘11人方案笔试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乐山市五通桥区上半年考核招聘33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笔试备考题库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广州市越秀区光塔街招聘辅助人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智慧树知道网课《计算机应用基础(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课后章节测试答案
- 2025标准合同模板简化版
- 2025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法律法规完善与实施报告
- 环保产业2025年技术升级路径与产业转型升级研究报告001
- 六到七岁孩子的年龄特点
- 创新型离婚夫妻土地分割与城乡融合发展协议
- 离婚房产归属协议书:财产分割与子女监护权明确合同
- 中医的起源和历史
- 工程公司招采管理制度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城西(蒋村)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环评报告
- 特斯拉MODEL Y用户手册
- 轨道几何形位参数轨距课件
- 临床麻醉学笔记
- 混凝土施工工艺质量控制与防治
- 造影剂外渗的个案护理
- 水池满水试验具体方案
- 实验室应急响应培训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