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前,我国液化石油气质量标准GB11174-1997的具体内容为: 项目 质量指标 检测方法 密度(15,kg/m3) 实测 SH/T0221 蒸气压(37.8 Kpa) 1380 GB/T6602 C5及C5以上组份,%(v/v) 3.0 SH/T0230 蒸发残留物(mL100mL) 0.05 SY/T7509 铜片腐蚀等级 1 SH/T0232 总硫含量(mgm3)343 SH/T0222 游离水无 目测 实际应用中,密度和蒸气压是最便于检测的参数,由于该标准没有规定具体的密度值,我单位依据多年液化石油气入库检测经验及北方各大炼厂的油品质量状况,规定了液化石油气的入库检测密度标准。低于这一标准时,C5以上组份含量及蒸发残留物一般符合国家标准,直接入库;高于这一标准时,则须按照SH/T0230 方法进行色谱分析。 2007年6月,我单位接收了两批液化石油气,检测合格入库。该油品分装后实际使用时,火苗却只有原来的1/21/3,用户反映强烈并退货。当时的密度检测值为0.62kg/m3,色谱分析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份为: 表1 两批遭用户退货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份 项目 乙烷 丙烷 丙烯 异丁烷 正丁烷 正异丁烯 反丁烯 顺丁烯 丁二烯 正异戊烷 体积组份(%) 第一批次 0.2218.980.9821.808.1712.6327.728.820.070.61第二批次 0.095.460.3912.855.7311.5655.896.200.821.01与标准进行对照,就会发现这两批油品虽然密度较大,但组份含量却是符合要求的。符合国标的产品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问题出在哪里呢?二、原因分析为找出符合国标的液化石油气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原因,我们查找了一些资料,如几种主要成份的化学性质、燃烧特性等。但因资料来源和笔者学识所限,未能找到影响用户使用的确切原因,只能从几种主要成份已掌握的物化性质进行一些表面分析。首先是饱和蒸气压,当液态液化石油气储存在密闭容器内时,只要容器上部还留有空间,这部分空间就会被气态液化石油气充满。当容器上部气液两相处于动态平衡时,所测出的气相空间的压力,就是当时条件下该液化石油气的饱和蒸气压。众所周知,液化石油气的饱和蒸气压与容器的大小及液量无关,仅取决于成份及温度。几种液化石油气主要组份的饱和蒸气压如下: 表2 几种液化石油气组份的饱和蒸气压 温度() 饱和蒸气压(MPa)(绝) 丙烷 丙烯 正丁烷 异丁烷 丁烯-1顺丁烯-2反丁烯-2异丁烯 100.6160.7500.1430.2110.1780.1230.1370.180200.8160.9720.2010.2880.2470.1750.1930.250301.0581.2540.2740.3860.3360.2420.2650.338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不仅C3组份饱和蒸气压与C4相差较大,同一类物质的同分异构体间蒸气压也有较大差异。如正丁烷与异丁烷、顺丁烯-2、反丁烯-2与正异丁烯,均相差30%以上。饱和蒸气压的大小,直接反映了该种物质自然气化能力的大小。因此,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必然感到效果明显不同。其次是化学活性,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份应该是丙烷、丁烷。烷烃是饱和烃,是只有碳碳单键的链烃,因为C-H键和C-C单键相对稳定,所以烷烃的性质很稳定,难以断裂。除了氧化、卤化、裂化反应外,烷烃几乎不能进行其他反应。因此,很多发达国家的液化石油气是丙烷气、丁烷气或丙丁烷混和气。而烯烃是指含有C=C键 (碳-碳双键)的碳氢化合物,属于不饱和烃。双键基团是烯烃分子中的功能基团,具有反应活性,可发生氢化、卤化、水合、卤氢化、次卤酸化、硫酸酯化、环氧化、聚合等加成反应,还可氧化发生双键的断裂,生成醛、羧酸等。因此,烯烃虽然也是易燃易爆气体,但由于其晶间结构排列的不同,相同温度下密度高于烷烃,饱和蒸气压低于烷烃,气化状况不好,不宜直接作为气体燃料。在化工行业,烯烃的主要用途是合成橡胶、有机合成中间体、洗净剂、溶剂等。表3 不同温度下某些液态烃类饱和状态时的密度 温度() 密度(t/m3) 丙烷 丙烯 正丁烷 异丁烷 丁烯-1顺丁烯-2反丁烯-2异丁烯 100.51590.53960.59010.56940.60570.63500.62000.6050200.50110.53290.57890.55730.59350.62000.61000.5928300.48560.52510.56730.54480.58110.61000.59500.5804三、解决办法国标是国家对全国范围内该行业统一的技术要求,属于最低强制标准。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应该说该标准是不够完善的,需要进行修订。根据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和石化行业的技术状况,结合本人在液化石油气供应企业的工作经验、操作工入库检测经常遇到的情况、以及近年来用户集中反映的质量问题,我认为,我国液化石油气标准应进行以下几方面的修订或完善:1.应建立商品液化石油气的分级标准在我国,由于生产技术条件的限制,液化石油气仍然是石油炼制过程中的副产品,是一种混合燃料。随着炼厂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份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北京地区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份为:CH4 1.5%;C2H6 1.0%;C3H6 9.0%;C3H8 4.5%;C4H8 54.0%;C4H10 26.2%;C5以上3.8%。短短十几年后的今天,北京地区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份是(分析结果来自8月30日入库样品):C3H6 1.96%;C3H8 6.37%;C4H8 50.96%;C4H10 40.71%,而且很不稳定,许多情况下几乎不含C3。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液化石油气的应用领域也由民用逐渐发展到餐饮服务、工业、锅炉采暖等很多行业。供应单位的职能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液化石油气刚刚步入民用家庭时,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在绝大多数家庭还烧煤、捡柴火的年代,少数居民能以很低的价格使用液化石油气,已经非常满足。因此当时的液化石油气是一种福利待遇,供应单位虽是企业,却承担着政府的职能。如今,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绝大多数地区早已取消了燃气的财政补贴,液化石油气成为了一种商品。是商品,就应该像其他商品一样,明确标准,按质论价。例如汽油,有90#、93#、97#等不同的质量等级,大家购买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财力,自由选择。在发达国家,液化石油气的标准可以分为商品丙烷、商品丁烷以及丙丁烷的混和气等。我国虽然炼厂技术还不能做到每种组份的提纯,但是也应该按照我国国情,将液化石油气分为不同的商品等级和标准,供应单位分类采购和充装,消费者自由选购。目前,我国液化石油气质量标准GB11174-1997的具体内容为: 项目 质量指标 检测方法 密度(15,kg/m3) 实测 SH/T0221 蒸气压(37.8 Kpa) 1380 GB/T6602 C5及C5以上组份,%(v/v) 3.0 SH/T0230 蒸发残留物(mL100mL) 0.05 SY/T7509 铜片腐蚀等级 1 SH/T0232 总硫含量(mgm3)343 SH/T0222 游离水 无 目测 实际应用中,密度和蒸气压是最便于检测的参数,由于该标准没有规定具体的密度值,我单位依据多年液化石油气入库检测经验及北方各大炼厂的油品质量状况,规定了液化石油气的入库检测密度标准。低于这一标准时,C5以上组份含量及蒸发残留物一般符合国家标准,直接入库;高于这一标准时,则须按照SH/T0230 方法进行色谱分析。2007年6月,我单位接收了两批液化石油气,检测合格入库。该油品分装后实际使用时,火苗却只有原来的1/21/3,用户反映强烈并退货。当时的密度检测值为0.62kg/m3,色谱分析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份为: 表1 两批遭用户退货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份 项目 乙烷 丙烷 丙烯 异丁烷 正丁烷 正异丁烯 反丁烯 顺丁烯 丁二烯 正异戊烷 体积组份(%) 第一批次 0.2218.980.9821.808.1712.6327.728.820.070.61第二批次 0.095.460.3912.855.7311.5655.896.200.821.01与标准进行对照,就会发现这两批油品虽然密度较大,但组份含量却是符合要求的。符合国标的产品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问题出在哪里呢?二、原因分析为找出符合国标的液化石油气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原因,我们查找了一些资料,如几种主要成份的化学性质、燃烧特性等。但因资料来源和笔者学识所限,未能找到影响用户使用的确切原因,只能从几种主要成份已掌握的物化性质进行一些表面分析。首先是饱和蒸气压,当液态液化石油气储存在密闭容器内时,只要容器上部还留有空间,这部分空间就会被气态液化石油气充满。当容器上部气液两相处于动态平衡时,所测出的气相空间的压力,就是当时条件下该液化石油气的饱和蒸气压。众所周知,液化石油气的饱和蒸气压与容器的大小及液量无关,仅取决于成份及温度。几种液化石油气主要组份的饱和蒸气压如下: 表2 几种液化石油气组份的饱和蒸气压 温度() 饱和蒸气压(MPa)(绝) 丙烷 丙烯 正丁烷 异丁烷 丁烯-1顺丁烯-2反丁烯-2异丁烯 100.6160.7500.1430.2110.1780.1230.1370.180200.8160.9720.2010.2880.2470.1750.1930.250301.0581.2540.2740.3860.3360.2420.2650.338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不仅C3组份饱和蒸气压与C4相差较大,同一类物质的同分异构体间蒸气压也有较大差异。如正丁烷与异丁烷、顺丁烯-2、反丁烯-2与正异丁烯,均相差30%以上。饱和蒸气压的大小,直接反映了该种物质自然气化能力的大小。因此,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必然感到效果明显不同。其次是化学活性,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份应该是丙烷、丁烷。烷烃是饱和烃,是只有碳碳单键的链烃,因为C-H键和C-C单键相对稳定,所以烷烃的性质很稳定,难以断裂。除了氧化、卤化、裂化反应外,烷烃几乎不能进行其他反应。因此,很多发达国家的液化石油气是丙烷气、丁烷气或丙丁烷混和气。而烯烃是指含有C=C键 (碳-碳双键)的碳氢化合物,属于不饱和烃。双键基团是烯烃分子中的功能基团,具有反应活性,可发生氢化、卤化、水合、卤氢化、次卤酸化、硫酸酯化、环氧化、聚合等加成反应,还可氧化发生双键的断裂,生成醛、羧酸等。因此,烯烃虽然也是易燃易爆气体,但由于其晶间结构排列的不同,相同温度下密度高于烷烃,饱和蒸气压低于烷烃,气化状况不好,不宜直接作为气体燃料。在化工行业,烯烃的主要用途是合成橡胶、有机合成中间体、洗净剂、溶剂等。表3 不同温度下某些液态烃类饱和状态时的密度 温度() 密度(t/m3) 丙烷 丙烯 正丁烷 异丁烷 丁烯-1顺丁烯-2反丁烯-2异丁烯 100.51590.53960.59010.56940.60570.63500.62000.6050200.50110.53290.57890.55730.59350.62000.61000.5928300.48560.52510.56730.54480.58110.61000.59500.5804三、解决办法国标是国家对全国范围内该行业统一的技术要求,属于最低强制标准。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应该说该标准是不够完善的,需要进行修订。根据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和石化行业的技术状况,结合本人在液化石油气供应企业的工作经验、操作工入库检测经常遇到的情况、以及近年来用户集中反映的质量问题,我认为,我国液化石油气标准应进行以下几方面的修订或完善:1.应建立商品液化石油气的分级标准在我国,由于生产技术条件的限制,液化石油气仍然是石油炼制过程中的副产品,是一种混合燃料。随着炼厂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份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北京地区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份为:CH4 1.5%;C2H6 1.0%;C3H6 9.0%;C3H8 4.5%;C4H8 54.0%;C4H10 26.2%;C5以上3.8%。短短十几年后的今天,北京地区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份是(分析结果来自8月30日入库样品):C3H6 1.96%;C3H8 6.37%;C4H8 50.96%;C4H10 40.71%,而且很不稳定,许多情况下几乎不含C3。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液化石油气的应用领域也由民用逐渐发展到餐饮服务、工业、锅炉采暖等很多行业。供应单位的职能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液化石油气刚刚步入民用家庭时,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在绝大多数家庭还烧煤、捡柴火的年代,少数居民能以很低的价格使用液化石油气,已经非常满足。因此当时的液化石油气是一种福利待遇,供应单位虽是企业,却承担着政府的职能。如今,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绝大多数地区早已取消了燃气的财政补贴,液化石油气成为了一种商品。是商品,就应该像其他商品一样,明确标准,按质论价。例如汽油,有90#、93#、97#等不同的质量等级,大家购买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财力,自由选择。在发达国家,液化石油气的标准可以分为商品丙烷、商品丁烷以及丙丁烷的混和气等。我国虽然炼厂技术还不能做到每种组份的提纯,但是也应该按照我国国情,将液化石油气分为不同的商品等级和标准,供应单位分类采购和充装,消费者自由选购。2.应进一步细化,明确每种具体物质的上限或下限。现行标准对烃类组份仅仅进行了C3以下和C5以上组份的限制,对C3、C4的具体物质,并没有具体的要求。然而烃类、特别是烯烃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如丁烯就有正丁烯、异丁烯、反丁烯、顺丁烯四种,不同的分子结构,其化学性质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以烯烃为主要成份的液化石油气其性能特性极不稳定,不太适宜于作为民用燃料。此外,因炼厂生产装置等原因,液化石油气主要成份的含量波动较大;或一些不法商贩为追求经济利益,在液化石油气中掺入价格较为低廉的烯烃,影响到用户的使用。液化石油气供应单位或用户却找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娱乐场所经营管理与安全预案
- 年产22.2万吨乙二醇乙醚醋酸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自考专业(计算机应用)真题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工业互联网平台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在网络安全技术创新与突破报告
- 自考专业(会计)测试卷AB卷附答案详解
- 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强化训练模考卷及参考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三农村土地整治与管理方案
- 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直属单位2025年度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1套
- 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试题(得分题)及参考答案详解(巩固)
- 重难点解析在职硕士章节训练试卷(详解版)
- 勉县一中小升初数学试卷
- 2025一建《建设工程经济》计算、时间、数字考点笔记
- 校园基孔肯雅热防控措施课件
-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 药师考试历年真题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村级防疫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生猪屠宰兽医卫生检验人员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GB/T 12247-2015蒸汽疏水阀分类
- 期权风险管理课件
- 《护理伦理学》教学大纲(本科)
- 板带轧机刚度对热轧板形的影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