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性标准体系的国际最佳实践国际社会与环境认可和标签联盟.doc_第1页
自愿性标准体系的国际最佳实践国际社会与环境认可和标签联盟.doc_第2页
自愿性标准体系的国际最佳实践国际社会与环境认可和标签联盟.doc_第3页
自愿性标准体系的国际最佳实践国际社会与环境认可和标签联盟.doc_第4页
自愿性标准体系的国际最佳实践国际社会与环境认可和标签联盟.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愿性标准体系的国际最佳实践:国际社会与环境认可和标签联盟(ISEAL)标准制定规范及影响规范International Best Practice for Voluntary Standard Systems: the ISEAL Standard-Setting Code and the ISEAL Impacts Code目录 前言 1引言 2ISEAL制定社会环境标准良好行为规范 4ISEAL评价社会与环境标准体系影响良好行为规范21前言国际社会环境自愿性标准体系是应对全球可持续性挑战的工具,其重要性与日俱增。不同规模的跨国公司均日益要求确保其供应商在质量和可持续性方面应用最佳生产工艺。鉴于此,企业社会责任(CSR)以及社会和环境标准体系在中国迅速引发关注。从股票交易所到行业协会,从地区到城市,许多中国机构已经着手制定自己的可持续体系。因此,中国越来越需要制定、使用以及改善自愿性标准体系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此同时,在制定自愿性标准体系领域,国际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和国际的利益相关方都会从中获益。国际社会与环境认可和标签联盟(ISEAL)是全球范围内推广自愿性标准体系良好行为规范的主要倡议者之一,是一家全球社会环境标准机构。通过和现有的以及新兴的自愿性标准体系合作,ISEAL制定指引来增强这些标准的效果和影响。特别是ISEAL的标准制定规范为有效合理的标准制定程序设定了规则,从而增强了标准的可信度。该规范适用于?写俳纳粕缁岷突肪呈导谋曜肌送猓琁SEAL于2010年发布了评价社会与环境标准体系影响良好行为规范(影响规范)。影响规范制定了一套要求,用统一的方法来衡量和体现标准体系对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ISEAL和中德贸易可持续发展与企业行为规范项目希望,通过发布上述两套规范的中文版,将标准制定和标准影响领域的国际良好实践引入中国,供制定或建议自愿性标准体系的机构和个人参考使用。通过采用这些准则,可以制定出包容、全面、有效的自愿性标准体系。我们希望借此机会感谢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社会责任办公室的首席研究员梁晓晖博士,以及众位审阅者,为1确保参考规范中文版达到最高标准所做出的努力。北京,2011年9月 Sasha Courville博士 鲁德福执行总监 项目主任ISEAL联盟 中德贸易可持续发展与企业行为规范项目1 如果中英文版本有差异,以英文版为准。1引言社会环境标准体系是应对全球可持续性挑战的工具,其重要性与日俱增。跨国运营的企业尽管规模各异,但均日益要求确保其供应商在质量和可持续性方面应用最佳生产工艺。诸如森林管理委员会、海洋管理委员会、雨林联盟和公平贸易标签等标准体系可作为实用的、适用本地情况的方式,提供上述保证。 上述标准体系以及其他标准体系通过多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综合方式制定,采用严格的第三方验证过程,不仅在当地适用,而且在国际上也具有可比性。国际上各方从政府、企业到国际组织越来越信任这些标准,相信它们能产生可靠的可持续性影响,带来市场收益。联盟简介ISEAL国际社会与环境认可和标签联盟(ISEAL Alliance)是社会环境标准方面的全球协会。ISEAL与现有以及新兴的自愿性标准体系合作,制定指南,帮助加强这些标准的有效性和影响。我们还与企业、非赢利性组织和政府合作,支持其沟通、应用自愿性标准。ISEAL成员是各自领域的领导者,致力于建设坚实、可靠的标准体系,使企业、政府和消费者有能力选择符合道德标准采购的商品和服务,保护环境,同时让生产者过上体面的生活。ISEAL会员是领先的标准。正式会员遵守所有适用的良好行为规范,准会员和参与者是提升标准体系之间的效率与有效性的专家和实践者。制定标准规范ISEALISEAL首个全球认可的成果是于2004年发布的 制定社会环境标准良好行为规范(标准制定规范)。该规范在全球制定社会环境标准过程中用做参考,被各国政府和国际机构用于评估自愿性标准体系的可靠性。 按照该规范,标准制定组织让利益相关方全面参与,确保其标准取得可测量的进展,最终实现可持续性目标,同时又不会对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壁垒。该过程确保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例如:开放、透明、正当司法程序。 2影响规范ISEAL除了标准制定规范,ISEAL联盟于2010年引入 评价社会与环境标准体系影响良好行为规范(影响规范)。影响规范要求标准体系使用一致的方法测量、显示其对社会和环境影响的贡献。 在执行规范的基础上,可理解标准对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商业实践做出的社会与环境贡献,并就此达成共识。 审验规范ISEALISEAL联盟不久将开始制定良好审验行为规范。该规范将定义社会环境标准认可、认证和审计方面的良好操作实践。规范将主要关注确保社会环境标准认证严格与可获得性之间的平衡,确保小企业可以参加认证项目,并将其视为获得市场的途径。ISEAL在制定该规范的过程中,将积极寻求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创造一个世界,让可持续发展成为商业常态联盟的正式会员参考的机构ISEALISEAL想要了解更多?> 访问,获取有关会员和良好行为规范的更多信息> 订阅ISEAL公告有关社会环境标准的新闻月刊 > 联系ISEAL联盟,电子邮箱:3制定社会环境标准良好行为规范ISEAL版本年月P005 5.01 20104 目录5.8 考虑意见14ISEAL制定社会环境标准良好行为规范 4P005 5.01版本 2010年4月5.9 决策15 目录5.10 标准的获取 16前言55.11 标准的审阅与修订16规范审阅过程 66. 标准结构和内容 17引言76.1 目标171. 范围86.2 结构182. 参考文献6.3 内容183. 定义6.4 增值194. 总则96.5 标准解释194.1 遵守标准制定规范6.6 各标准之间的一致性 20 4.2 标准制定流程94.3 记录104.4 解决争议105. 标准制定105.1 权限105.2 公众概要115.3 利益相关方示意图 115.4 工作方案125.5 利益平衡125.6 公众磋商135.7 切实参与的机会 144前言国际社会与环境认可标签联盟(ISEAL Alliance)是一个制定、设计和实施社会与环境标准体系最佳实践的国际非赢利机构。ISEAL致力于定义该领域的良好实践,影响外部利益相关方看待和参与可靠标准体系的方式,从而创造社会环境标准体系的运作环境。ISEAL联盟成员是社会环境标准制定和认证领域的主要机构,致力于遵守ISEAL良好行为规范。欲了解ISEAL联盟及其成员的更多信息,可以访问以下网址:。ISEAL的工作基于一种假设:自愿性标准体系如果有效且可以获取,则可以产生显著、积极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自愿性标准体系在规模和范围上持续扩大,表明这些体系举足轻重,能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积极影响。然而,这也显示,在标准体系的良好运作实践方面亟需达成广泛共识。自2004年以来,ISEAL一直致力于推进国际协商,确定自愿性标准体系的良好实践。我们旨在通过此项工作,维持一套不断改进的可靠性工具,支持自愿性标准体系的有效实施。每一份良好行为规范都会为此做出各自的贡献。目前,这包括这些良好行为规范的定稿及草案,关注制定标准的程序、衡量标准体系的影响以及验证实践。5规范审阅过程ISEAL制定社会环境标准良好行为规范(标准制定规范标准制定规范)首次修订之后,公众审阅和修订将每四年进行一次。下一次审阅将于2013年进行。该过程由ISEAL利益相关方委员会负责管理,包括以1下步骤:> 建立指导小组负责修订;> 60天的公众磋商阶段,融入先前收到的意见;> 指导小组形成意见处理大纲,提出修订建议;> 如果存在一些悬而未决的议题,30天或60天的二次磋商阶段;> 指导小组形成补充意见处理大纲,提出二次修订的建议;> ISEAL利益相关方委员会按照公众磋商结果,关于是否批准修订建议提出意见,按原先的公众磋商结 果进行修订,或进行进一步修正;> ISEAL理事会按照遵循流程的质量,决定是否批准规范; > 给合规标准制定组织一年过渡期。ISEAL联盟随时欢迎对标准制定规范发表意见。这些意见将纳入下一次审阅。请使用ISEAL联盟网站上的意见提交表格,通过信件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将意见提交到以下地址。与标准制定规范相关的各种询问和意见可提交到以下总联络点:ISEAL 联盟/content/codes-good-practice e Wenlock Centre50-52 Wharf RoadLondon N1 7EU英国1 该流程的详细描述,请参见P045 ISEAL规范制定流程文件。6引言ISEAL联盟推动制定制定社会与环境标准良好行为规范,以此评估、强化自愿性标准制定的过程。该标准制定规范标准制定规范主要旨在应用于实现社会、环境和经济政策目标的标准。这些流程构成了制定标准和标准制定组织的良好实践。遵循这些流程有助于确保,应用标准可在实现社会环境目标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同时不会给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壁垒。此外,标准制定规范可作为最低标准,用来衡量制定自愿性标准取得的进展。标准制定规范的目的不是制定越来越多的标准,而是加强不同标准之间的一致性,提升标准的有效性。标准制定的实践应基于适当的、相关的国际性规范文件。本标准制定规范参照的规范性文件包括ISO/IEC指南59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和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附件3制定、采用和实施标准的良好行为规范。通过对上述文件进行评估,这些文件是社会环境标准制定特有的,没有涵盖对额外标准制定实践的定义,因此需要制定标准制定规范。在上述两份规范性文件中,对社会环境标准不适用或无关的准则已排除在外。贸易技术壁垒协议第二次三年审核附件4中的摘录:国际标准制定原则、协议第二、五条款和附件3相关的指南和建议,也已纳入其中。 ISEAL标准制定规范纳入了说明指导,为规范的评判依据提供补充信息,同时阐释评判依据中的主要术语和词汇。该说明指导作为对影响规范的补充,不具有约束力,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在进行监测与评估时宜予以考虑。说明指导在这里主要作为能力建设的工具,供应用标准制定规范的组织使用,以斜体字样穿插在规范的各评判依据之间。7范围1. 1.1 本标准制定规范明确了有关社会环境实践标准的一般性要求,需要透明、负责地加以制定、采用和修订。1.2 本标准制定规范适用于所有推动改善社会环境实践,在国际、地区、国家或地方层面实施的标准。 在本标准制定规范中,“社会的”这一术语在广义上加以定义,包括具有经济可行性的议题。标准制定组织制定的标准如果不涉及社会环境实践,如认证方法、标识许可、定价、可追溯性等,不属于本规范范围之内。然而,涉及社会环境实践的技术规范纳入本规范范围。制定本标?贾贫娣丁诽畈沽吮曜贾贫橹钟兄改系目瞻住蠖嗍氩废喙氐谋曜加伞睹骋准际醣诶菪椤犯郊?和ISO指南59进行了充分阐述,但这些参考文件总体上不涉及社会环境标准,而本规范涵盖了这些标准。本规范旨在补充上述两份规范性文件。由于贸易技术壁垒协议附件3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关性,因此建议标准制定组织遵守其评判依据。参考文献2. ISO/IEC指南2:2004. 标准化与相关活动普通词汇。ISO/IEC指南59:1994. 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附件3:制定、采用和实施标准的良好行为规范。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第二次三年审核附件4:国际标准制定原则、协议第二、第五条款和附件3相关的指南和建议。定义3. ISO/IEC指南2:2004的定义适用于本规范,以下内容为例外或补充。 3.1 共识:总协议,其特征是任何重要相关方对重要议题没有持续的反对意见。注意:共识考虑相关方观点过程中达成的结果,尤其是那些直接受影响的相关方,使意见冲突得以解决。共识并不意味着全体一致同意。(基于ISO/IEC指南2:2004)3.2 相关方:任何与标准相关或受标准直接影响的个人或团体。注意:该图显示基本价值链及相关方在价值链的不同位置。价值链本身的各参与方(生产商、加工商等)宜视为直接受影响的相关方。8生产商加工商出口商进口商零售商 工会工会工会工会消费者团体 认证机构认证机构非政府组织认证机构非政府组织 当地团体非政府组织研究人员当地团体其他企业 非政府组织研究人员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研究人员 研究人员研究人员3.3 标准:提供有关产品或相关工艺及生产方法的规则、导则或特征的文件,供普遍、重复使用,不要求强制执行。 注意:也可能包括或仅涉及用于产品、工艺或生产方法的术语、符号、包装、标记或标签要求。(基于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附件1)总则4. 4.1 遵守标准制定规范4.1.1 本规范应该得到全面遵守。遵守标准制定规范意味着,制定标准的过程透明、有效。对于那些非ISEAL联盟成员的标准制定组织来说,遵守规范是自愿的。 4.1.2 标准制定组织只有在外部评价认定完全遵守规范时,才能声称遵守标准制定规范。标准制定组织只有通过外部评价后,才能声称遵守规范,这有助于避免这些组织以符合自身的特殊方式应用评判依据。这里的外部评价是指组织由ISEAL设立的独立评价机构进行评估。4.2 标准制定流程4.2.1对制定、审阅每项标准的流程进行备案,构成标准制定过程的基础。 标准制定流程指导标准制定组织,帮助获得利益相关方的信任,使其支持标准制定过程。4.2.2 这些流程应该提供给相关方,使其有机会对对流程发表意见。流程应该至少可以通过标准制定组织的网站获取。 4.2.3 标准制定组织应该定期审核标准制定流程,考虑相关意见。 94.3 记录4.3.1 标准制定组织应该记录制定标准的活动,并保存记录。如果相关方提出要求,这些记录应该提供给相关方。标准制定组织至少应该通过网站提供记录列表,如有要求可供审阅,或者直接将记录置于网站上。无论磋商过程涉及面有多广,标准制定组织如果将透明作为指导原则,肯定能从中受益。标准制定过程的透明是造就过程可靠性的主要因素。4.3.2 标准制定组织应该将标准制定过程、相关方针、流程、联系过的利益相关方名单、过程每一步涉及的相关方、收到的意见、如何考虑这些意见的概况,以及标准的各种草稿和定稿记录在案。考虑到不同利益相关方磋商过程规模各异,有关谁参与标准制定过程、如何做出决定的记录等为重要因素,利益相关方可据此确定过程的合理性。4.3.3 记录应该至少保存五年。 4.4 解决争议4.4.1 标准制定组织应该建立争议解决机制,公正处理程序性争议。相关方应该了解该争议解决机制。 4.4.2 标准制定组织应该根据公开备案的争议解决机制,公正解决争议,并记录解决过程。针对争议做出的决定至少应该告知相关方。两项要素让争议解决具有可靠性:公正、备案。公正是指争议解决基于一贯的流程,不偏袒任何一方。争议备案意味着决策过程和最终的决定均以书面形式记录在案,一旦有人要求查询,便可提供。需要区分实质性争议与程序性争议,以避免琐碎的争议。实质性争议与标准内容有关,宜通过标准制定或修订过程加以解决。程序性争议与标准制定的方式有关,可包括有关标准内容确定过程的争议,而不是关于标准内容本身的争议。 标准制定5. 5.1 权限5.1.1 在任何新的标准制定活动开始之时,标准制定组织应该确定权限,内容应该包括以下要素:> 说明需要制定标准的理由,包括评估提出的标准能否满足该需要;记录存在其他哪些标准,或者哪些标准正在制定过程中,能满足所有或部分需要;评估最终的标准在多大范围内应用;> 标准力求实现的明确目标,尤其是那些关注社会、环境和/或经济方面的目标;10> 评估实施标准的风险,以及如何降低风险,包括确定会对标准目标的实现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实施标准可能产生超出预期的后果,以及为了降低这些潜在风险可能需要采取的整改措施。研究需要制定标准的理由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可防止制定多余标准。需求评估的层次和复杂性宜基于新标准制定或现有标准修订的广度和范围。例如,对标准做小修订不需要说明理由,但如果设想标准范围将会扩大,那么需要回顾现有其他标准。标准制定组织宜在早期明确标准目标,这样更容易确定哪些利益团体会受到标准的影响。标准制定组织需要确定相关利益团体,可包括,但不仅限于:生产商、消费者、贸易商、零售商、工会、非政府组织、当地人团体、政府、当地管理机构、国际组织、研究人员和学术机构。宜包括检验机构和认证机构,确保最终结果切实可行、有据可查。标准制定组织还需要积极确定弱势群体,让其参与其中(见规范5.7)。5.1.2 在标准修订过程中,标准制定组织应该更新权限。 5.2 公众概要5.2.1 在标准制定或修订之初,标准制定组织应该公布过程概要,包括以下内容: > 联系信息与如何参与磋商的信息;> 标准权限(5.1)的概要,包括建议的范围、目标、需要制定标准的理由;> 标准制定的步骤,包括时间表,并明确指出参与其中的机会;> 决策流程,包括如何以及由谁做出决策。标准制定过程通常都比较复杂,而且耗费大量时间。在标准制定之初,需要告知相关方该标准潜在的收益和意义,以及预期完成的时间框架,以便利益相关方评估参与的价值。还需要在标准制定之初明确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否则,这会影响最终成果的可接受性。公布概要意味着至少将电子版的概要张贴在组织网站上。 5.2.2 相关方应该有机会对建议标准的公众磋商摘要,尤其是标准权限,发表意见。标准制定组织应该确定合理的时间框架,让相关方有机会提交意见,同时应该具备考虑这些意见的过程。让相关方有机会对公众概要发表意见,要求通知相关方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同时他们有合适的机制和足够时间发表意见。合理的通知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电子邮件通知、在网站显著位置发布通知,以及组织出版物中通知。发表意见的机制包括通过维基、电子邮件、博客、传真、信件或电话会议和/或通过研讨会和其他面对面的聚会提交意见。5.3 利益相关方示意图5.3.1 在标准制定或修订之初,标准制定组织应该编制利益相关方示意图,或更新现有利益相关方示意图,根据标准目标,确定主要利益领域和主要相关方。示意图应该包括定义相关利益领域及其原因、每一领域的关键议题、关键利益相关方,以及沟通的最佳方式。 11编制利益领域和相关方示意图构成了参与标准制定利益相关方的基础,有助于确定相关方是否达到平衡,确保在标准的决策过程中考虑他们的立场。对于国际标准制定,各国联系人可帮助提供各国利益相关方的信息。利益相关方信息库能更容易记录谁已联系过、谁已发表过意见。5.3.2 应该积极联系主要利益相关方,让其发表意见。 标准制定组织如果未获得主要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宜重新评估标准的需求或鼓励参与的方式。5.3.3 标准制定组织在分析过程中应该设定利益相关方参与目标,这样就存在明确参与目标和成功评判依据。设定利益相关方参与目标的主要目的不是为成功参与规模提供基准,而是为日后比较、改进提供基础。5.4 工作方案 5.4.1 标准制定组织积极参与标准制定或修订,应该公布工作方案,至少每六个月更新一次。工作方案应该包括:> 标准制定组织的名称和地址;> 联系点;> 标准制定组织目前正在制定、修订或修改的标准;> 标准制定组织先前采用的标准;> 对于每一项列入工作方案的标准,应简要描述其范围,包括标准的目标和理由。从决定制定标准的那一刻起,到采纳标准为止,这就是制定标准的过程。标准制定组织只有在参与标准制定或修订时才制定工作方案。 公布工作方案意味着至少将电子版的工作计划张贴在组织网站上。鼓励标准制定组织向相关的国际环境健康要求信息交换机构,如世界贸易组织国家咨询点,提供标准制定的最近进展。 5.5 利益平衡5.5.1 标准制定组织应该确保所有相关方均可参与标准磋商,参与和决策反映相关方在主题内容和标准应用地理范围上的利益平衡。 需要意识到,有一些同样有效的参与和投票方式,可达成利益平衡。标准制定组织在寻求利益平衡时,宜考虑以下要素:各行业(包括受间接影响的行业)之间的平衡、地区代表、性?稹低炒硇浴枋婺约案髦植煌嘈偷淖橹?.5.2 标准制定组织在确定相关方时,应该包括在标准主题内容方面拥有专门知识的利益相关方、受标准实质性影响的利益相关方、以及会影响标准实施的利益相关方。标准制定组织应该确保受标准实质性影响的相关方应占到所有参与者的合理比例。12受实质性影响的相关方是指那些受标准实施直接影响的相关方。理论上,标准制定组织宜支持受实质性影响且在标准主题内容上拥有专门知识的相关方参与。然而,如果情况并非如此,那么标准制定组织宜确定其他具有相关专门知识的参与者。5.5.3 如果标准制定组织限定由会员做出决策,那么会员评判依据和申请程序应该透明、一视同仁。 那些由会员组成的标准制定组织应根据会员标准和申请程序,宜确保有意申请会员资格的各方可获得客观、透明的待遇。透明意味着决策过程和会员申请决策的理由告知申请者,并基于明确的评判依据和申请流程。由会员组成的组织只按照会员评判依据决定会员申请,不收取额外的会员费,避免对会员资格申请者的歧视。5.6 公众磋商5.6.1 若有必要,标准制定或修订的公众磋商阶段应该包括至少两轮相关方提交意见。 公众磋商过程的范围宜由标准修订的范围和最终用途决定。例如,标准的管理性或非实质性修改可由标准制定组织自行决定,无需咨询或正式修订过程。第一轮公示之后,如果实质性问题尚未解决,需要进行第二轮公众磋商。很难事先预测是否需要第二轮公众磋商,因此所有公众磋商过程最初都宜预期将进行两轮。假设第一轮已涵盖足够范围,遇到以下情况(并非完整列表),一轮意见即可:> 在那一轮中没有提出反对意见,没有收到实质性意见;> 在第一轮中已涵盖足够范围,各相关方平衡参与,利益相关方的参与目标已实现;> 存在投票制度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没有意见的反对票无需解决或再次投票;> 如果安全、健康或环境方面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出现或可能出现; > 有必要应对市场中出现的快速变化; > 没有额外的问题需要在第二轮公示中重点关注,例如:术语与定义或实施规定。如果发表意见的轮次数量或公众磋商期持续时间缩短,标准制定组织宜考虑这在相关方对标准支持和接受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5.6.2 每一轮均应该包括至少60天,用于提交意见。然而,如果标准组织以书面形式给出理由,公众磋商期可以缩短。征求意见期即使缩短,也不应该少于30天,而且其理由应包括在磋商过程的公众概要中。磋商期持续的时间宜考虑任何转化的要求,包括将标准要求转化成当地相关术语、向相关方的传播方式、意见反馈,以及与相关方沟通的方法。如果方法包括现场测试或研讨会,那么这些方法宜事先规划,以便在磋商期内进行。如果遇到这些情况,标准制定组织可以延长意见征求期。有必要意识到,通过意见提交出现新问题的数量存在收益递减定律。主要利益相关方团体须有足够机会发表意见,随着收到的意见增加,需要考虑的新问题出现的速度逐渐放缓。标准制定组织可以感到满意,因为他13们已了解到大部分主要问题,而且听取了大多数主要利益相关方团体的意见,无需花费过多精力来确保获得每一条意见。5.7 切实参与的机会5.7.1 相关方应该有切实机会参与标准的制定或修订。平衡的利益相关方团体进行讨论或决策时,标准制定组织宜设定程序,确保相关方拥有平等机会,参与该团体。切实的机会是指相关方在标准制定或修订过程的每个阶段都有机会发表意见,同时,标准制定组织能按照规范5.8及其说明指导适时考虑这些意见。给予相关方平等机会参与意味着,不设置任何评判依据或条件来排除考虑任何相关方的利益诉求。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各方都必须包括在内。5.7.2 标准制定组织应该确定受标准直接影响的相关方,以及那些没有得到充分代表并积极寻求参与的相关方。 受标准实施直接影响的相关方是标准制定过程中最重要的利益相关方。同样,标准制定组织需要积极支持这些利益相关方参与。在标准制定过程中,较早确定这些相关方对鼓励充分参与来说非常重要。征求意见的策略包括,但不仅限于通过指向明确的电子邮件、电话、传真或信件征求意见、研讨会、中试和面对面的会议。5.7.3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影响弱势群体有效参与标准制定和修订的限制性因素应该设法得到解决。标准制定组织应该寻求在财务计划中纳入一定资金,帮助受标准实施直接影响的弱势群体参与。然而,考虑到这有时无法实现,标准制定组织还应该留意其他方式,帮助弱势群体参与。标准制定组织宜考虑,即使无法提高弱势群体的参与率,如何才能增加其影响。宜尤其关注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的需求,在分析过程中明确这些利益领域。发展中国家的相关方在参与标准制定时通常面临额?獾恼习狈胖叮狈鲜实囊胛模涣私獗曜嫉拇嬖冢狈式鸷突枋曜贾贫橹丝悸钦庑圃家蛩兀匀繁喙胤降那惺挡斡搿式鹣拗仆堑筒斡攵鹊闹饕颉绻飧鑫侍馕薹苯蛹右越饩觯呗钥梢园诒曜贾贫跞范苁抵市杂跋斓睦嫦喙胤剑胫低繁怪泄业睦嫦喙胤郊词瓜嗑嘁兑材芊硪饧橹蚱渌梗泄乇曜嫉男畔昧煊虻募际鹾献鳌芰韬椭惺砸部纱俳跏迫禾逵行斡搿?.8 考虑意见5.8.1 标准制定组织应该考虑征求意见阶段接受的所有意见。标准制定组织宜客观地考虑收到的意见。收到的意见包括各种形式(书面意见、电话会议、维基、研讨会和中试)。对这些各种不同的意见需要给予足够关注,并平等对待。14考虑意见意味着,在标准修订过程中考虑意见,如果没有采纳意见,需要给出理由。通常的做法是对照意见相关的评判依据,按照每一条评判依据,对意见做出回应。5.8.2 标准制定组织应该根据提出的问题汇编收到的意见,并编写书面概要,记录标准修订过程中每一个实质性问题的解决方式。 书面概要宜至少包括与每条评判依据相关的意见摘要,以及有关如何解决提出问题的回应。5.8.3 这份概要应该公布于众,并发给所有提交意见的相关方。标准制定组织应该考虑,除了公布概要,在何种程度上还可公布原始意见。公布概要意味着,至少在标准制定组织的网站上公布概要,并将此消息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通知相关方。需要考虑通知那些无法阅读电子邮件或上网的相关方。 5.9 决策5.9.1 标准制定过程应该努力在各相关方之间就标准内容达成共识。标准制定组织应该确定评判依据,决定何时采用替代决策程序。在这些情况下,如果标准是通过投票批准,标准制定组织应该事先确定达成共识的决策门槛。 由于社会环境标准相关方范围广,存在多样性,因此达成真正共识的可能性很低。可以尽量达成共识,但如果就某个特定问题无法达成共识,宜有后备机制用于决策。如果需要投票,标准制定组织需要备案决策程序,并且在标准制定或修订过程开始之前,通过公众磋商摘要,将该程序明确告知相关方。决定何时考虑进行投票的评判依据可包括持不同意见的决策者提供备选解决方案,如果这些方案没有被大多数人接受,而且未能达成妥协,那么就实施替代决策。5.9.2 标准制定组织应该确定程序,并将其备案,以引导决策,包括根据达成的共识设置投票门槛。这些程序应该争取确保在决策过程中主要利益团体都无法施加决定性影响或被控制。 同样有效的决策形式有很多种,需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是利益相关方是否信任决策过程。这是个关于授权和代表的问题。为了使决策过程便于管理,需要某种代表利益部门的形式。标准制定组织有责任确保各利益部门得以确定,平衡各部门参与决策过程。一些由会员组成的组织将决策权转交给正式会员,理事会或标准制定组织的委员会可以实现或部分实现平衡。无论是哪个利益相关方团体在进行决策,两种情况均需强调决策过程的完全透明。此外,最佳实践是决策应了解在公示过程中已发表意见的利益相关方的观点,了解他们对最终版本的标准是否满意。这可以通过将最终文件分发给那些已发表意见并向决策机构提出想法的利益相关方来实现,影响决策。通常一些利益相关方的组织更合理,更熟悉决策过程,更具凝聚力。结果,这些利益相关方能提出动议、有效游说、推动决策进程。那些有权提出需要决策问题的利益相关方与那些无权这么做的利益相关方相比,更15具影响力。通常那些长期参与标准制定的利益相关方能产生的影响超越他们所代表的利益。众多委员会和决策机构依赖于现有利益相关方团体内部的自荐。标准制定组织需要注意这个问题,尤其是对于自荐过程,因为新的利益相关方很难获得影响力。利益相关方的能力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权力平衡问题。5.9.3 标准制定组织应该公布有关标准内容的任何决定,以及做出决定的评议摘要。 5.10 标准的获取5.10.1 所有经批准的标准应该及时出版。 5.10.2 所有标准草案和最终标准应该及时公布,用电子格式,供免费下载。 标准制定规范意识到,国际标准由于其在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中明显的优先顺序,与其他标准相比具有特殊性。技术壁垒协议附件3指出:“当国际标准存在或即将完成时,各标准化机构应该以它们或其有关部分作为自己制定标准的基础”(F条款)考虑到国际标准在制定国家和地区标准过程中被用做参考,因此国际标准应在公共领域发布,供免费获取。关注社会环境问题的国家和地区标准,因为涉及到公共利益,也宜发布在公共领域。将所有标准置于公共领域,以便相关方和其他标准制定组织获取。这也将?贫拦乐贫卤曜嫉男枨螅乐怪贫嘤啾曜肌谄鸩荨薅曜嫉墓讨校急曜疾莅福坏掳姹镜谋曜甲急妇托鳎朔乐够煜曜贾贫橹婧笊境庑莅浮缬行枰钥商峁庑莅浮?.10.3如有需要,应该提供公众摘要、标准和其他相关材料的纸质文件,费用应尽量低廉,仅包括合理的管理成本。 纸质文件的管理成本可包括打印和运输费用、任何开单成本、以及协调这一事务相关的人员时间成本。成本宜反映处理、递送的真正费用,以及补偿标准制定组织在制定标准过程中相关开支的最低费用。 5.10.4 如有需要,标准制定组织应该力所能及地提供其标准草案及最终版本的译文。5.10.5 所有文件均应该在封面页上包括标准系统的官方语言,并且注明,如果不同版本之间存在不一致,应该参照官方语言版本。5.11 标准的审阅与修订5.11.1 在标准最初出版时,应该建立并保留获取意见和接受澄清要求的流程。标准制定组织应该确定至少一个联络点,用于标准询问和意见提交,并公布联系信息。 联系信息宜包含在与标准和标准制定过程相关的所有文件中,还可以出现在网站和公众摘要中。165.11.2 标准应该至少每五年审阅一次,随后计划审阅的日期应公布,并写入标准。相关方可随时提交标准修订或澄清的建议。这些建议应该备案,并由标准制定组织在随后的审阅过程中加以考虑。 如果标准中指出下一次将于何时考虑意见,标准制定组织无需告知每一个提交意见的利益相关方,其意见的处理方式。在网站上以及分发标准的过程中发布一项独立的方针,描述在意见审阅和标准修订过程中采取的各个步骤,也会所有帮助。此外,良好实践还应包括获取争议解决流程和标准草案。5.11.3 标准应该进行审阅,以保证其持续适用,有效实现确定的目标,而且如果有必要,应及时修订。审阅过程应该考虑,是否仍需要该标准,外部情况是否发生变化需要标准做出相应调整。根据ISEAL影响规范的指导方针,应通过监测和评价活动,评估标准的持续适用性。审阅至今收到的意见,并根据审阅结果,决定是否对标准进行修订。如果建议做出重大调整,或者标准的范围或重点需要调整,宜启动修订过程。5.11.4 按第5部分中的评判依据,进行任何重大或非管理性修订的过程应该类似于最初标准制定的过程。5.11.5 标准修订或再次确认的日期,以及修订后标准生效的过渡期应在标准中指明。标准制定组织应该将修订后的标准和过渡期通知利益相关方,尤其是认证机构及已通过认证的企业。标准结构和内容6. 6.1 目标6.1.1 标准的社会、环境和/或经济目标应该在标准中明确指出(如5.1中的要求)。 明确的目标是标准体系众多其他组成部分的基础。明确的目标能强化合理的标准结构,有利于实施有效的监测和评价;目标显示标准如何有助于实现已确定的高层次国际目标,例如“千年发展目标”,可与其他标准进行比较;目标可以确保标准内容是直接相关的,因此可避免贸易壁垒;目标为评价实施进展以及评估标准的持续适用性提供参照点。标准制定之初,目标就在权限中进行定义。标准制定组织在制定、修订标准的过程中,应牢记标准需要实现这些目标的必要性。这一点在决策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标准很可能实现预期的社会、环境和/或经济目标时,它才能得到批准。6.1.2 标准不应过度限制贸易,但必须实现其合理目标。可视为合理的目标包括:环保、人类健康或安全、动植物生命或健康、劳工与社会福利,以及文化思考。标准制定组织最终负责确定目标是否合理,在此过程中,宜留意其他标准制定组织使用的目标类型。176.2 结构6.2.1 标准的结构应该形成逻辑框架,所有的要求应该有助于实现标准目标。标准制定组织应该为每项原则编写意向声明,定义原则目标,将评判依据与相关原则联系起来。所有好标准都有一个逻辑框架,将实践中的要求与标准寻求实现的目标直接联系起来。该框架从目标开始,按逻辑顺序,自然地增加到细节和具体内容。确定逻辑框架普遍使用的方法是制定标准等级,通过原则、评判依据、指标和验证工具,将目标与要求的实践联系起来。原则是有关预期成果的根本性陈述,通常是对目标更详细的阐述。评判依据是为了实现原则需要达到的条件。评判依据为原则增加意义和操作性,而标准本身也不能直接衡量绩效。指标是可测量的状态,可评估是否达到相关标准。指标传达单一有意义的消息或信息。最后,验证方式定义信息或观察资料类型,用于证明所需指标状态正在实现。验证工具提供详细情况,反映指标的预期条件。可验证的评判依据可通过审计过程检查合规性。 尤其在国际层面,用于磋商的标准通常只有原则和评判依据。然后,在实施层面确定指标和验证工具。定义指标和验证工具非常重要,因为这需要标准?唤鲋赋龊饬磕男谌荩琅幸谰荩剐枰赋銎琅幸谰菔侨绾魏饬康模副辏约叭绾吻纸邮芎筒豢山邮艿氖导橹撸庀蛏骷瓤稍鼋嫦喙胤街涠栽蜓扒笫迪帜谌莸墓彩叮部稍诒曜际凳性黾右恢滦浴?.2.2 标准结构应该允许对实现标准目标的进程进行监控和评价。在标准起草阶段,标准制定组织宜考虑是否可以以及如何符合每项评判依据。如果标准所确定的目标与衡量的评判依据之间存在明确联系,那么更容易体现,遵守标准如何才能有助于实现预期的积极社会环境效果,同时可表明,评判依据不会给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鼓励标准制定组织审核目标、原则、评判依据、指标和验证工具的逻辑框架,以确保在这些层面联系的一致性和明确性。6.3 内容6.3.1 标准应该避免造成理解模糊的语言和结构。所有的标准宜具有结构,使用合适的语言,以确保理解一致。为此,其基础是评判依据明晰、客观、可验证。明晰的评判依据不会在语言上造成任何模糊。客观的评判依据不会偏袒任何类型的生产或利益群体。标准制定组织宜尤其注意到偏向本地环境、排斥或歧视其他地理区域的条件等偏见。6.3.2 标准应该涉及工艺、管理和绩效评判依据,而非设计或描述性特征。标准不应偏袒任何特定技术或专利。 工艺评判依据关注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的方式。管理评判依据是关于企业管理的方式,确保随着时间的推18移获得一致、卓越的成果。绩效评判依据关注所要求的实践。所有这些评判依据宜以成果为基础,避免事先指定。标准可包括上述三种评判依据中的一种或几种。还宜避免设计与描述性评判依据,因为它们倾向于事先指定。6.3.3 标准应该指明或提及内容中所有原始知识出处。6.3.4 与合格评定、合格标志相关的管理要求应该与技术、工艺或管理要求分开。 有些要求能推进合格评定,但不直接促进预期目标实现,如繁琐的备案要求,宜避免。 6.4 增值6.4.1 在确定标准内容时,标准制定组织应该力求在相关法规要求基础之上对其进行补充,同时考虑市场需求以及科技发展。标准应该要求实践达到或超越现有法规要求,反映特定市场需求,明确指出参照现有国内法律和/或国际规定的地方。该评判依据强调的重点是确保特定标准的相关性与互补性。标准制定组织的职责是确定某项科技发展是否与标准相关,是否支持标准的目标实现。可以在标准制定或审阅过程中的磋商阶段确保有技术资格的利益相关方参与。这通常通过技术咨询机构或工作小组实现,他们修改标准草案的技术内容,然后再在更大范围内开展利益相关方审阅。6.5 标准解释6.5.1 国际标准应该作为相应国家或地区标准的基础,除非国际标准无效或不适用。国家或地区标准应该尽可能与相关国际标准一致,至少应该同等严格。评估国际标准是否无效或不适合用做相应国家或地区标准时,所使用的评判依据可以包括:基本的气候、地理或技术因素、当地经济条件、法规条件(包括当地法律比标准更严格的情况)、文化因素和新生产业的特殊考虑因素。国际标准可做出解释并直接应用于当地,或者用做制定相应国家或地区标准的基础。标准制定组织需要考虑当地和地区在技术能力、经济、社会和生态现实,以及传统知识方面的差异。6.5.2 如果国际标准做出调整,在国家或地区层面应用,标准制定组织应该制定解释性指导或相关的政策与流程,指导如何考虑当地经济、社会、环境和法规条件。 虽有必要了解当地的不同情况,但标准制定组织的目标宜为确保,无论标准在哪里实施,绩效要求的一致性。标准制定组织宜编写指导文件或类似材料,提供标准解释和应用的补充信息。拥有指导文件意味着,随着新情况的出现,有必要对标准做出解释,或者当决定协调各种解释时,指导文件可以比标准更频繁地更新。有关如何考虑当地条件的指导文件不属于ISEAL标准制定规范的范围。196.5.3 如需制定国家或地区标准,应该通过多利益相关方过程进行。同时,这些标准应该包括国际标准适用于当地的解释。良好实践是制定一套在国际上通用、一致的指标,这些指标可在本地解释。国家或地区过程宜制定上述指标在当地进行解释的指导意见。这些指标可以由寻求遵守标准的企业应用,也可由评价合规性的单位(审计单位)应用。解释国际标准的国家或地区过程也可应用任何指导性文件(6.5.2),确定考虑当地条件的方式。 6.6 各标准之间的一致性6.6.1 为了寻求各标准之间的一致性,标准制定组织应该将制定新标准或修订现有标准的建议告知已制定相关或类似国际标准的组织,并鼓励他们参与标准制定或修订。标准制定组织宜在最初说明标准需求理由时已经确定了相关或类似标准。在每次审阅标准时,都宜做这项工作。相关或类似标准是指那些内容上有重合、有共同目标(它们可以被认为是在理念上一致)的标准。在标准制定或修订过程中,让制定这些标准的组织参与能有助于确保各标准之间的一致性,如果可行,还可协调各种标准。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可能会产生大量费用。标准制定组织如果将标准范围确定或扩大到其他标准制定组织已经覆盖的领域,宜在其财务计划中纳入让其他标准制定组织参与标准制定过程的可能产生的费用。 6.6.2 标准制定组织应该对相关标准制定组织讨论标准一致性以及减少重复内容的参与程度进行记录并说明理由。后为评价社会与环境标准体系影响良好行为规范( P041-1.0版本 2010年6月)20评价社会与环境标准体系影响良好行为规范ISEAL版本年月P041-1.0 20106 目录前言8.3 希望实现的影响 34 22引言248.4 遵守标准的成果341. 范围258.5 支撑策略342. 参考文献258.6 策略成果353. 定义258.7 影响因素354. 影响评价的原则 289. 监测364.1 合理的范围289.1 选择指标364.2 实际的关注点289.2 非预期结果 364.3 质量289.3 数据采集规程374.4 公开(透明) 289.4 基线数据374.5 有效沟通289.5 数据采集方法 384.6 广泛参与289.6 数据管理384.7 学习与改进9.7 数据的保密性39 284.8 机构能力2810. 评估395. 可持续性事务2910.1 持续评估406. 总则3010.2 评估范围406.1 监测与评估方案 3010.3 评估频率406.2 范围3010.4 评估问题416.3 职责3010.5 所需信息416.4 能力与培训要求 3010.6 数据局限性 426.5 资源与能力3110.7 方法论426.6 合作与协调3110.8 评估报告436.7 公开信息3110.9 透明437. 利益相关方参与 3110.10 无根据的说法 437.1 利益相关方识别3211. 学习与改进447.2 利益相关方磋商3211.1 内化学习448. 定义预期变化3311.2 提高系统的有效性 448.1 长期目标3311.3 完善理论448.2 可持续性议题 3321前言国际社会与环境认可标签联盟(ISEAL Alliance)是一个制定、设计和实施社会与环境标准体系最佳实践的国际非赢利机构。ISEAL致力于定义该领域的良好实践,影响外部利益相关方看待和参与可靠标准体系的方式,从而创造社会环境标准体系的运作环境。ISEAL联盟成员是社会环境标准制定和认证领域的主要机构,致力于遵守ISEAL良好行为规范。欲了解ISEAL联盟及其成员的更多信息,可以访问以下网址:。ISEAL的工作基于一种假设:自愿性标准体系如果有效且可以获取,则可以产生显著、积极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自愿性标准体系在规模和范围上持续扩大,表明这些体系举足轻重,能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积极影响。然而,这也显示,在标准体系的良好运作实践方面亟需达成广泛共识。自2004年以来,ISEAL一直致力于推进国际协商,确定自愿性标准体系的良好实践。我们旨在通过此项工作,维持一套不断改进的可靠性工具,支持自愿性标准体系的有效实施。每一份良好行为规范都会为此做出各自的贡献。目前,这包括这些良好行为规范的定稿及草案,关注制定标准的程序、衡量标准体系的影响以及验证实践。22规范审阅过程ISEAL评价社会与环境标准体系影响良好行为规范(影响规范)将于2012年首次进行修订。此1后,公众审阅和修订将每四年进行一次。该过程由ISEAL利益相关方委员会负责管理,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指导小组负责修订;> 60天的公众磋商阶段,融入先前收到的意见;> 指导小组形成意见处理大纲,提出修订建议;> 如果存在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30天或60天的二次磋商阶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