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英语言语幽默中的刻意曲解周文德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外语系,云南 丽江 674100摘要:言语幽默是日常交际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段,刻意曲解是实现言语幽默的重要途径之一。从语义层面来看,英语中的一词多义和同音同形异义等现象常常引发刻意曲解;从语用层面来看,偷换概念和转移目标则是引发刻意曲解的主要方式。在言语交际中,听话人常常利用语义歧义和语用含糊来刻意歪曲说话人的话语意图,产生幽默效果,实现其特定的交际目的。关键词:英语;言语幽默;刻意曲解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幽默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生活中的幽默是人生智慧的闪现,是对生活的另类注解,也是最保值的快乐投资,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幽默能让人乐观地面对生活,巧妙地化解冲突和危机,豁达地面对压力和挑战,从而使人们的生活色彩斑斓,多姿多彩。 幽默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幽默做出不同的解读,有的研究幽默的起源,有的研究幽默的生成,有的研究幽默的类型,有的研究幽默的翻译等等,而更多的是综合研究,精彩纷呈。本文在其他学者有关言语幽默生成机制研究的基础上,以英语语料为研究对象,从语义层面和语用层面探讨刻意曲解在英语言语幽默中的作用,指出刻意曲解是受话人故意歪曲发话人的意图以达到幽默交际的一种话语策略。一、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有关言语幽默生成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幽默的心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幽默的心理机制和心理功能方面,在幽默的研究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理论来解释幽默的心理机制。张喆认为,其中最有影响的有三种:首先是霍布斯的优越论(Superiority Theory),主张笑来自乐趣,乐趣来自由于突然意识到自己高人一等而来的某种得意感;其次是以康德和叔本华为代表的乖讹论(Incongruity Theory),主张笑的原因不过是突然感觉到一个概念和借助这一概念表现的现实事物之间的不和谐,而笑本身正是这一不和谐的表现;再次是佛洛依德的释放论(Relief Theory),认为幽默的实质就是把为社会禁止的侵略性冲动转换为社会可接受的行为,而且可以不必耗费额外的心理能量来抑制这种冲动,幽默将人的痛苦和愤怒转化成了微笑和大笑,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情感的释放15-6。幽默的这三种心理理论,虽然都存在某些不足,但都存在一定的合理成分,对幽默的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幽默的语言学理论主要研究由于语言模糊或者相互矛盾因素造成的不同参照框架关联后产生的不协调,或者打岔形成的脚本转移217。谈到对幽默的语言学研究,不能不提拉斯金(Raskin)提出的第一个基于语言学的幽默理论- 语义脚本理论。“脚本”指某一信息组快,是说话者内化的认知结构,这个结构为说话者提供譬如世界是如何组成,包括人们如何行为等信息3118。幽默的形成基于两个条件:一是文本有两个脚本,二是这两个脚本对立。也就是说,幽默可以激活两个不同脚本。在第一阶段,受众从某一特定脚本视角出发,以参与者的心理期待识解事件和背景。之后妙语激活另一与背景不相容的信息,进而向第二脚本转移,矛盾之处在过程中变得和谐。该理论明显局限于笑话处理,并假定脚本对立是影响笑话的最重要因素,忽略了其他因素,有一定的局限性。后经拉斯金和另一位学者奥图多(Attardo) 的修正和扩充,合作提出言语幽默概论(General Theory of Verbal Humor)。该理论提出包括脚本对立在内的6个参数,被称作知识资源(KRs),这些知识资源呈层级排列,按照在层级中由高到低的顺序分别是:语言、叙述策略、目标、情景、逻辑机制和脚本对立。这一排列顺序显示在层级中越处于低层的参数越具体,幽默生成的能力越弱,而其表征的幽默相似度越高;反之,在层级中越处于高层的参数,幽默生成能力越强,而其表征的幽默的相似度越低3118。该理论虽不能解释某些情况下信息缺失所导致的幽默效果,因为脚本对立并不绝对地存在于每一个言语幽默中(有些幽默中只有一个脚本,乖讹出现在同一脚本的不同元素之间),但仍不失为迄今为止唯一的羽翼丰满的研究幽默的语言学理论。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开始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幽默,很多认知语言学的术语被运用到幽默研究中,如非一致、脚本、框架、背景理论和图式理论等等。明斯基(Minsky)运用框架转换来阐释幽默言语中的语义跃迁(semantic leaps)过程。他认为幽默效果常常产生于出人意料的框架转换,把幽默欣赏者在进行框架转换时从一种理解方式过渡到另一种方式的过程称为“语义跃迁”,以表示欣赏者先后两次做出的释义之间的巨大差距114-15。 Coulson 进一步提出了解释幽默生成机制的框架移位理论(frame-shifting)。她认为,幽默生成过程是有意识地提出和创建一个框架,进而激活与另一框架相关的元素,通过转移到另一框架重新调整已经确认的信息。框架转移是通过对语义和语用的再分析,重组语篇表征存在的各种元素;通过激活背景知识,在新旧框架的对应结构中建立映射432。一般认为,解读幽默有理解幽默和欣赏幽默两个步骤或过程。首先,受众听到某种与背景知识矛盾的不和谐信息,输入信息后因与心理期待冲突而导致期待落空。然后,认知机制付出更大努力,重新识解先前信息,消除矛盾,事物变得协调218。可见,分析言语幽默的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乖讹-消解论”(incongruity- resolution),它认为幽默的妙语是正确解读幽默的关键。乖讹指事物间相互矛盾。妙语出乎意料、不落窠臼的释义一经呈现,乖讹即消解,幽默效应生成。二、英语言语幽默中的刻意曲解曲解(misinterpretation),顾名思义,就是“歪曲理解”,它分为两种,一种是无意曲解,又叫误解;另一种是刻意曲解,或称有意曲解。这两种形式的曲解都可以产生言语幽默,但“刻意曲解不同于误解中无意的信息传递,它是语言使用者在会话交际中为了达到交际目的,有意利用某种特殊的语境和对方话语中含糊的、不确定的表达方式,歪曲对方的话语意图,以便达到某种交际效果”5前言。本文将从语义和语用两个层面来探讨英语中使用刻意曲解这一言语策略来制造言语幽默的途径和方式。一)语义层面的刻意曲解语义关系是语义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它包括单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和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前者是指词与词之间所表达的意义关系,常见的包括语义场、同义关系、反义关系、部分整体关系、上下义关系、一词多义关系、同音同形异义关系等;而后者包括蕴含、预设和隐含关系等。语义层面的刻意曲解主要是由一词多义和同音同形异义等现象造成的。1. 一词多义引发的刻意曲解英语语言中一词多义现象的存在使得在特定的语境中可以对语言做出两种不同的解读,听话人往往会利用这种现象,在多种意义中选取和说话人要表达的词语不同的义项,刻意曲解说话人的话语意思来表达自己要达到的特定交际意图,造成幽默效果。例如:(1)Teacher: Some boys think Im pretty and some boys think Im ugly. What do you think, Tom?Tom: A bit of both.Teacher: What do you mean?Tom: Pretty ugly. 上例中,学生汤姆在回答女教师的问题、面临着对教师的外貌做出美与丑的评价时,利用了pretty这一单词既有“很、相当”又有“美丽、漂亮”等含义的多义现象,首先是说“两者兼具”。当老师继续追问下去时,汤姆回答说“pretty ugly”,既解答了老师的疑虑,为什么说她是“既美又丑”,又表达了汤姆的真实意思,认为老师“相当丑”,造成了风趣幽默的效果。又如:(2)The professor rapped on his desk and shouted: “Gentlemen, order!” The entire class yelled: “Beer!”这里,学生上课不守规矩,教授生气,大喊order,要大家守秩序;但学生听到order时,故意曲解为点饮料,于是齐声喊出要喝啤酒,让人忍俊不禁。2. 同音同形异义造成的刻意曲解英语中有很多的同音词,如meet与meat, flour与flower, week与weak, see与sea, principle与 principal等,也有大量的同形异义词,如tear(眼泪)与tear(撕裂,撕开), lead(铅)与 lead(领导,带领), ball(球)与ball(舞会), bank(河岸)与bank(银行)等。这一语言现象的存在,也为听话人刻意曲解说话人的话语意思提供了可能,从而引发幽默的产生。例如:(3)The mathematics professor noticed that one of his students was day-dreaming and not following his work in the blackboard, to recall his attention, he said sharply, “Brown, Brown, Board!” The boy startled, looked up. “Yes, sir, very (bored) .” came the reply.该例中,教授发现他的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没有听他在黑板上讲解的内容,为了唤起学生的注意,就高声喊,“布朗,布朗,看黑板!”。学生从睡梦中惊醒,回答说:“是的,先生,很乏味。”就是利用了board与bored两个单词的同音关系制造的幽默效果。又如:(4)Professor: You missed my class yesterday, didnt you? Student: Not in the least, sir, not in the least.这里,学生旷课,教授质问学生是否没来上课;顽皮的学生却故意将miss理解为“想念”,从而博得读者一笑。二)语用层面的刻意曲解虽说语义学和语用学都把意义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但两者的研究视角有所不同。语义学所研究的意义是静止的意义,而语用学所研究的意义是动态的意义,是语言使用中的意义。从语用层面来看,刻意曲解是交际者根据特定的交际需求所选择的语言策略,交际者通过精心使用这一策略来实施特定的语用功能,包括:1)制造幽默效果;2)抵御侮辱,维护面子;3)打破僵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4)调合冲突;5)摆脱困境,避免不利后果等6168-169。这里我们主要讨论交际者使用刻意曲解的言语策略来制造幽默效果的情形,这种情形主要包括由偷换概念和转移目标所引发的刻意曲解。1. 偷换概念引发的刻意曲解有时,一个话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所指是模凌两可的,可以有不同的指称,这就给听话人提供了偷换概念、刻意曲解说话人话语意思的可能性。例如:(5)P.E. Teacher: “Have you ever seen mixed doubles, boys?” Nick: “Yes, sir. Quite often. I saw it even last night.” Teacher: “Please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it.” Nick: “Oh, sorry, sir. My father always says, Domestic shame should not be made public.”此例中,体育老师话中的“mixed doubles”是指“体育赛事中的男女混合双打的体育项目”,而学生尼克却把它有意曲解成“男女相互的拳脚相加”,所以当老师要求他详述其情时,尼克却避而不谈,声称“家丑不可外扬”,让人啼笑皆非。(6)It was Christmas and the judge was in a benevolent mood as he questioned the prisoner. “What are you charged with?” he asked. “Doing my Christmas shopping early,” replied the defendant. “Thats no offence,” replied the judge, “How early were you doing this shopping?” “Before the store opened,” countered the prisoner.这里,法官在审讯犯人时突发恻隐之心,问其是“因为什么被起诉的”?犯人把“在商店开门之前的偷盗”概念刻意转换为“采购圣诞节物品过早”,以便能为自己开脱罪责,却让外人笑掉大牙,叹其不知悔改。2. 转移目标所引发的刻意曲解冯志伟指出,人在各方面表现出来的惰性要求,在言语活动中尽可能减小力量的消耗,使用比较少的、省力的、或者具有较大普遍性的语言单位7156。语言经济原则要求说话人说得“尽量少”、提供及其经济的信息量,这就使得听话人在扩充信息时有机可乘,刻意转移目标来制造幽默。(7)A couple walking in the park noticed a young man and woman sitting on a bench , passionately kissing.“Why dont you do that?” said the wife.“Honey,” replied her husband, “ I would, but I dont even know that woman!”本例中,妻子嗔怪丈夫为什么不学长凳上的男青年的样子动情地吻她,丈夫却有意转换目标,说“还不认识那个女人”,幽默自在其中。(8)Father: “Well, Tom, I talked to your teacher today, now I want to ask you a question. Who is the laziest person in your class?” Tom: “I dont know, dad.” Father: “Oh, yes, you do. Think. When other boys and girls are studying, who sits in the class and only watches how other people work?” Tom: “Our teacher, dad.”这里,父亲在与老师交谈过后,得知儿子在课堂上懒于动手,就责问儿子,“当别的孩子都在学习时,谁坐在教室里,只看别人做功课?”儿子为了逃避父亲的责怪,灵机一动,有意转移话题,回答说“是老师。”让父亲哑然失语,无言以对。三、结束语幽默是一种从不和谐到和谐,最终产生特殊语境效果的表达形式。言语幽默是由于人们对特定语境中语言的字面或语用意义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在英语中,由刻意曲解而引发幽默的例子比比皆是。刻意曲解作为一种话语策略,可以表现在语义和语用两个层面,是实现言语幽默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的使用使得语言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只有充分理解和把握它的各种表现形式,才能更好地驾驭这种言语策略,使日常交际更加风趣幽默。参考文献1 张喆. 英语言语幽默的图式特征及解读难题探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5/11/14.2 王牧群,刘鸿宇. 英语幽默生成中概念转喻的认知机制研究J. 外语学刊,2011,(1):17-20.3 戈玲玲. 论幽默文本中本源概念的翻译模式J. 外语学刊,2011,(1):117-122.4 Coulson, S. Semantic Leaps: Frame-shifting and Conceptual Blending in Meaning Construction M.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5 申智奇. 言语交际中刻意曲解策略的语用学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6 何自然,申智奇. 刻意曲解的语用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163-170.7 冯志伟. 现代语言学流派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Deliberate Misinterpretation in English Verbal HumorZHOU Wen-de (Faculty of Foreign Languages, Tourism & Culture College of Yunnan University, Lijiang 674100,Yunnan, China)Abstrac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入侵检测系统高效数据传输优化报告
- 2025年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在物流仓储中的应用优化与行业协同发展分析
- 2025年网络文学IP衍生品市场分析报告:文化价值与娱乐产业的协同发展
- 2025年婴幼儿配方食品营养配方优化对婴幼儿感官体验影响报告
- 2025年肿瘤精准医疗临床实践中的个体化治疗计划制定报告
- 现代铁路政策与法规课件
- 2025年一级建造师考试建筑工程管理专项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专项训练押题试卷版
- 2025年高考数学真题解析与专项训练解题思路全解析
- 新中国以来中国民俗的变迁
- 2025时事政治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生猪屠宰检疫竞赛题库
- 2025年广西公需科目答案02
- DB11∕T500-2024城市道路城市家具设置与管理规范
- 宾馆饭店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标准
- GB 16869-2005鲜、冻禽产品
- 材料科学基础(全套429张课件)
- 整机部整机出货检验重点标准
- 混凝土实验室标准规范测试试题1
- 淹溺急救与护理ppt
- 城管执法公开课培训材料最新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