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课程设计.doc_第1页
混凝土课程设计.doc_第2页
混凝土课程设计.doc_第3页
混凝土课程设计.doc_第4页
混凝土课程设计.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 学生姓名 马瑞 学学 号 号 200807152044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蒋翠香 所在学院 所在学院 理学院 专专 业 业 工程力学 2010 年 5 月 I 目目 录录 1 设计资料 1 2 板的设计 1 2 1 荷载 2 2 2 内力计算 2 2 3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3 3 次梁的设计 4 3 1 荷载 4 3 2 内力计算 4 3 3 截面承载力计算 5 4 主梁的设计 7 4 1 荷载 7 4 2 内力计算 8 4 3 截面承载力计算 11 4 4 主梁吊筋计算 13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1 1 设计资料 本设计为设计任务书上对应学号为 44 的设计 对象为某多层厂房 采用内框架结构 边柱为砖墙 楼盖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单项板肋梁楼盖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 6 0 楼面梁格布置 如图 1 楼面层为水泥花砖地面 2 kNm 12 74407800LLmmmm 砖厚 25 包括水泥粗砂打底 自重 0 65 板底及梁侧采用 15厚混合砂mm 2 kNmmm 浆打底 板深入墙内 次梁伸入墙内 主梁伸入墙内 柱的截面尺mm120240mm370mm 寸为 混凝土采用 C25 11 9 梁的受力纵筋采用 HRB335 级400400mmmm c f 2 Nmm 钢筋 300 其余采用 HPB235 级钢筋 210 y f 2 Nmm y f 2 Nmm 图 1 楼面梁格布置图 2 板的设计 板按塑性内力重分部方法设计 按刚度条件板厚为 按构造要求 工业房屋楼面的 最小厚度为 故取板厚 取次梁截面高度 截面宽度80mm80hmm 450hmm 200bmm 板的几何尺寸和计算简图见图 2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2 图 2 板的几何尺寸及计算简图 2 1 荷载 恒荷载 板自重 0 08 252 0 2 kNm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3 楼面面层 0 65 2 kNm 天棚抹灰 0 015 17 0 26 2 kNm 2 91 k g 2 kNm 使用活荷载 6 0 k q 2 kNm 荷载组合设计值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9 2001 规定 对于标准值大于 4kN m2的工业房屋 楼面结构的活荷载应取 所以有 1 3 Q 1 21 31 2 2 91 1 3 6 011 292 kk gqgq 2 kNm 9 38851 351 3 0 71 35 2 91 1 3 0 7 6 0 kk gqgq 2 kNm 取 9 93 2 kNm 2 2 内力计算 取一米宽的板带作为计算单元 各跨的计算的跨度为 中间跨 0 2 60 202 40 n m ll 边跨 0 0 200 08 2 60 122 42 222 n t m ll 边跨与中间跨的计算跨度相差 00 2 422 40 0 009510 2 10 故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反力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4 各截面的弯矩计算见表 1 表 1 板的弯矩计算 截 面边跨中第一内支座中间跨中中间支座 弯矩系数 1 11 1 11 1 16 1 14 2 MgqkN m l 2 1 11 292 2 426 01 11 2 1 11 292 2 426 01 11 4 07 4 65 2 3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取板的截面有效高度 各截面的配筋计算见表 2 板的配筋图 钢筋表见 0 60hmm 施工图 表 2 板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截面边跨中第一内支座中间跨中中间支座 在平面中的位置 1 8 轴间 1 8 轴间 1 2 7 8 轴间 2 7 轴间 1 2 7 8 轴间 2 7 轴间 M kN m 6 01 6 014 073 256 4 653 72 2 0 s c M bh f 0 1400 1400 0950 0760 01090 087 0 5 112 ss 0 9240 9240 950 960 9420 954 0 s sy M A h f 516516340269392309 选配钢筋 A 8 95A 8 95A 6 80A 10 280A6 70A 6 90 实配钢筋面积 2 mm529529353280404314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5 3 次梁的设计 取主梁的梁高 梁宽 650hmm 250bmm 次梁的截面尺寸及支撑情况见图 3 图 3 次梁的几何尺寸及支撑情况 3 1 荷载 恒荷载 由板传来 2 91 2 67 566 kNm 次梁自重 250 2 0 450 08 1 85 kNm 梁侧抹灰 17 0 450 08 2 0 0150 19 kNm 9 606 k g kNm 使用活荷载 5 0 2 315 6 k q kNm 荷载组合设计值 1 21 31 2 9 606 1 3 15 631 8072 kk gqgq kNm 1 351 3 0 71 35 9 606 1 3 0 7 15 627 164 kk gqgq kNm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6 取25 29gq kNm 3 2 内力计算 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次梁内力 计算跨度 中间跨 0 7 440 257 19 n llm 边跨 0 0 250 24 7 440 127 3151 0251 025 7 197 36975 222 nn a llmlm 边跨和中间跨的计算跨度相差 7 3157 19 0 018010 7 19 故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内力 剪力计算时跨度取净跨 计算简图如图 4 所示 图 4 次梁的计算简图 次梁内力计算表 3 表 4 表 3 次梁弯矩计算 截 面边跨中第一内支座中间跨中 中间支 座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7 弯矩系数 1 11 1 11 1 16 1 14 2 MgqkN m l 2 1 31 8072 7 315154 73 11 154 73 2 1 31 8072 7 19102 77 16 117 45 表 4 次梁剪力计算 截 面边支座 第一内支座 左 第一内支座 右 中间支 座 剪力系数 0 450 60 550 55 n Vgql kN 0 45 31 8072 7 195113 29 151 050 55 31 8072 7 19125 78 125 78 3 3 截面承载力计算 次梁跨中截面按 T 形截面进行计算 其翼缘宽度取二者中的较小值 7 19 2 40 33 f l bm 0 22 42 6 fn bbsm 故取 2 6 f bm 判别各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 T 形截面 取 则 0 45035415hmm 0 80 2600 80 11 9415928 21154 73 22 f ffc h b h fhkN mkN m 故属于第一类 T 形截面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 第一内支座截面 按两排筋考虑 取 中间支座按一排筋考虑 取 0 45060390hmm 0 45035415hmm 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见表 5 表 5 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截 面边跨中第一内支座中间跨中中间支座 M kN m 154 73 154 73102 77 117 45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8 2 0 s c M bh f 2 154730000 2600 41511 9 0 029 2 154730000 200 39011 9 0 427 2 102770000 2600 41511 9 0 019 2 87260000 20041511 9 0 287 112 s 0 0290 550 b 0 6180 35 1 0 0190 550 b 0 3470 35 0 5 112 ss 0 9850 6910 9900 826 2 00 s y M Amm h f 154730000 0 985 415 300 1261 7 154730000 0 802390300 1913 9 102770000 0 990415 300 833 8 117 450000 0 826415 300 1142 1 选配钢筋 3B 254B 251B 20 2B 201B 28 2B 20 实配钢筋面积 2 mm147319649421243 注 的计算大于其限制值 但考虑到钢筋伸入支座对减少受压区高度有利 所以此处不予处理 1 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见表 6 表 6 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截 面边支座第一内支座 左 第一内支座 右 中间支座 V kN 113 29151 05125 78125 78 续表 6 0 0 25 cc bh fN 0 25 1 0200415 11 9246925V 0 25 1 0200390 11 9232050V 232050V 246925V 0 0 7 t f bh 0 7 1 27 200 415 73787V 0 7 1 27200390 69342V 69342V 73787V 箍筋肢数 直径 2A 62A 62A 62A 6 2 1 svsv AnAmm 228 356 6 56 656 656 6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9 0 0 1 25 0 7 yvsv t f A h s Vf bh 1 25 210 56 6 415 7915073787 1149 7 1 25 210 56 6 390 10554069342 160 1 1 25 210 56 6 390 9667069342 212 0 1 25 210 56 6 415 9667073787 269 5 实配箍筋间 s mm 160160200200 次梁配筋见施工图 4 主梁的设计 按弹性理论计算主梁内力 不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 取柱截面尺寸为 主梁的截面几何尺寸与支撑情况如图 5 400400mmmm 图 5 主梁几何尺寸及支撑情况 4 1 荷载 恒荷载 由次梁传来 9 606 7 4471 47 kN 主梁自重 折算为集中荷载 0 25 0 650 08 2 6 259 26 kN 梁侧抹灰 折算为集中荷载 2 0 650 08 2 6 0 015 170 76 kN 81 49 k G kN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10 使用活荷载 15 6 7 44116 1 k Q kN 荷载组合设计值 1 21 31 2 81 49 1 3 116 1248 72 kk GQGQ kN 1 351 3 0 71 35 81 49 1 3 0 7 116 1215 75 kk GQGQ kN 取 1 2 81 4997 79G kN 1 3 116 1150 93Q kN 4 2 内力计算 计算跨度如下 中间跨 0 78007 8 c llmmm 边跨 0 0 40 40 37 7 80 127 87 22222 n ba llm 0 0 40 4 1 0251 025 7 80 127 84 222 n b llm 取 计算简图见图 6 0 6 94lm 图 6 主梁计算简图 尺寸单位 m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11 各种荷载工况下的主梁内力计算见表 7 表 7 各种荷载工况下的主梁内力计算 荷载 工况 计 算 简 图内 力 图 1 2 3 4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12 内力计算过程见表 8 表 8 内力计算 荷载 工况 弯 矩剪 力 1 1 0 244 97 79 7 84187 07MKGLkN m 0 267 97 79 7 8203 66 B MKGLkN m 2 0 067 97 79 7 851 11MKGLkN m 22 97 79 2 6203 66118 48 33 aB MGaMkN m 1 0 733 97 7971 68 A VK GkN 1 62 3897 7935 41 A VVGkN 右 1 1 267 97 79123 90VK GkN B左 1 1 0 97 7997 79VK GkN B右 0V 2左 2 1 0 289 150 93 7 84314 97MkN m 0 133 150 93 7 84341 97 B MkN m 2 157 38MkN m 2 247 572 2 3157 38142 65 3 a MkN m 0 866 150 93130 71 A VkN 1 130 71 150 9320 22VkN 右 1 134 150 93171 15VkN B左 0V B右 3 1 0 044 150 93 7 8452 06MkN m 0 133 150 93 7 84156 57 B MkN m 2 0 200 150 93 7 8235 45MkN m 2 156 57 104 38 3 a MkN m 0 133 150 9320 07 A VkN 1 20 07 B VVkN 右左 1 0 150 93150 93VkN B右 4 0 311 150 93 7 84368 00 B MkN m 0 089 150 93 7 84105 31 C MkN m 1 1 392 418 2 6368 00269 81 3 MkN m 2 150 93 2 6368 00147 08 3 a MkN m 2 0 170 150 93 7 8200 13MkN m 2 21 150 93 2 6368 00105 31 111 98 33 MkN m 0 689 150 93103 99 A VkN 1 103 99 150 9346 94VkN 右 1 311 150 93197 87VkN B左 1 222 150 93184 44VkN B右 184 44 150 9333 51VkN 2右 33 51 150 93117 42 C VkN 左 105 31 7 813 5 D VkN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13 最不利组合见图 7 所示 主梁的弯矩包络图与剪力包络图见图 8 图 7 主梁最不利内力组合 图 8 主梁弯矩及剪力包络图 4 3 截面承载力计算 主梁跨中截面按 T 形截面计算 其翼缘宽度取下列二值中的最小值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14 7 8 2 6 33 f l bm 0 257 440 257 44 fn bbsm 取 取 2600 f bmm 0 65035615hmm 判别 T 形截面类型 0 80 2600 80 11 9615 22 f ffc h b h fh 1 1423 2400001423 24529 04kN mMkN m 故属于第一类 T 形截面 主梁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 取 因支座截面较大考虑布置 0 65080570hmm 两排筋布置在次梁主筋下面 跨内截面在负弯矩作用下按矩形截面计算取 0 65060h 590mm 主梁的截面承载力及配筋计算见表 9 和表 10 表 9 主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截面边跨中中间支座中间跨中 M kN m 529 04435 98286 56106 27 0 2 b QkN m 0 4 150 93 97 7949 74 2 0 2 b MQkN m 386 24 2 0 s c M bh f 2 529040000 2600 59011 9 0 049 2 386240000 250 57011 9 0 398 2 286560000 2600 61511 9 0 024 2 106270000 250 59011 9 0 103 112 s 0 0500 55 b 0 540 55 b 0 0240 55 b 0 1090 55 b 10 2 c s y fbh A f mm 0 050 2600 590 11 9 300 3042 4 0 54 250 570 11 9 300 3052 35 0 024 2600 615 11 9 300 1522 2 0 109 250 615 11 9 300 664 5 选配钢筋 2B 28 4B 253B 25 4B 252B 20 2B 282B 22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15 实际钢筋面积 2 mm 319634371860760 注 同次梁 因为配筋均为 HRB335 级钢筋 b 表 10 主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