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干扰素与普通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效果研究.doc_第1页
长效干扰素与普通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效果研究.doc_第2页
长效干扰素与普通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效果研究.doc_第3页
长效干扰素与普通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效果研究.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效干扰素与普通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长效干扰素与普通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在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予对照组普通干扰素治疗,给予观察组长效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HBV-DNA和HBeAg转阴率,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HBV-DNA和HBeAg转阴率分别为73.3%和76.7%,明显高于对照组16.7%和23.3%,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效干扰素较普通干扰素在治疗慢性乙肝中的临床效果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长效干扰素 普通干扰素 慢性乙肝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056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061-01 慢性乙型肝炎是临床多见疾病,其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发病机制复杂,病程较长,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及性接触传染,对患者身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且危及周边人群。在对其治疗中多以干扰素应用进行抗病毒治疗,我院对60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长效干扰素与普通干扰素治疗,取得不同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经我院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60例,现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756岁,平均(37.58.7)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5.41.2)年。对照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1856岁,平均(38.28.3)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4.91.3)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e抗原(HBeAg)阳性6个月;HBV-DNA呈阳性,且定量1.0105copies?mL-1;谷丙转氨酶(ALT)连续6个月高于正常值上限3倍以上;近6个月内未服用其他免疫及抗病毒药物;无其他精神病史、心血管疾病、肝硬化、酒精肝等患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除外。 1.3 方法。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肝功能生化指标、血清HBV-DNA定量测定及血清HBV标志物等空腹静脉血检查。给予对照组普通干扰素治疗:肌肉注射普通抗生素500万u,隔日一次,连续48周。给予观察组长效干扰素治疗:皮下注射180ug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每周1次,连续48周。 1.4 观察评价指标。以HBV-DNA和HBeAg转阴率为疗效评价标准。观察两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以SPSS14.0统计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百分率(%)表示技术资料,以X2检验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BV-DNA和HBeAg转阴情况比较。观察组HBV-DNA转阴22例,HBeAg转阴23例,转阴率分别为73.3%和76.7%;对照组HBV-DNA转阴5例,HBeAg转阴7例,转阴率分别为16.7%和23.3%;两组转阴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均表现为流感样综合征、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伤,且严重程度相似,多出现在治疗初期,随着治疗继续,并进行适当干预,不良反应减轻直至消失。 3 讨论 慢性乙肝是世界性疾病,其以抗病毒治疗为根本,而干扰素在抗病毒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未发生肝硬化患者可选择的一线用药,因此,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目前我国批准的用于病毒性肝炎治疗的干扰素包括普通干扰素(2a、2b、1b)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2a、2b),经临床研究分析,普通干扰素与长效干扰素具有显著区别,且这些因素使得长效干扰素临床效果更佳。 普通干扰素半衰期较短,一般在4h左右,然而干扰素需要稳定的有效血浓度环境才能有效发挥作用,而普通干扰素在注射4h后药效降低,且在12h后基本被排出体外,因此为了维持疗效,必须增加用量与注射次数,但耐受性有限。其次,药物在短时间内被代谢排除,不能起到持久抑制病毒的作用,促使病毒重生,影响治疗效果。再就是,普通干扰素具有抗原性,能够引发抗体产生,进而影响疗效。长效干扰素将a-干扰素与聚乙二醇大分子交联,以增加分子量来延长干扰素的半衰期,而经研究表明,a-干扰素与聚乙二醇大分子越多,分子量越大,其半衰期越长,疗效越显著。其次,干扰素的聚乙二醇化能够降低免疫原性,与聚乙二醇交联后,不易被机体免疫系统识破,进而降低药物免疫原性,延长药物在血液循环中的存在时间,提升药物稳定性,进而提升疗效。与普通干扰素相比,长效干扰素仅少量经肾脏代谢,其余经肝脏排泄,但肝硬化时药动学特点与正常人相似。 在以上优点的作用下,长效干扰素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高于普通干扰素,本研究中观察组HBV-DNA和HBeAg转阴率分别为73.3%和76.7%,明显优于对照组正说明了这点;同时,两组不良反应趋同,且反应程度较轻,说明长效干扰素安全性较高,因此,将其用于慢性肝炎治疗的临床价值较高,有必要继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魏振满,张文瑾,刘丽萍,贺承山,张萍,谢进.慢性乙肝5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成本效果分析J.传染病药学,2013,4(04):350-354 2 周炳喜,唐芙爱,杨玉秀.聚乙二醇干扰素-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研究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0(09):628-629,632 3 马天江.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临床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