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简介
1 大学物理练习册解答 一 力学部分 质点运动学 一 质点运动学 二 牛顿运动定律 一 牛顿运动定律 二 动量与角动量 一 动量与角动量 二 功和能 一 功和能 二 刚体定轴转动 一 刚体定轴转动 二 狭义相对论 一 狭义相对论 二 二 热学部分 温度 气体分子运动论 一 气体分子运动论 二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 热力学第一定律 二 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 热力学第二定律 二 2 三 电磁学部分 静电场 一 静电场 二 电势 一 电势 二 静电场中的导体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一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二 恒定电流 稳恒磁场 一 稳恒磁场 二 磁 力 磁场中的磁介质 电磁感应 一 电磁感应 二 电磁波 四 振动与波 振动 一 振动 二 波动 一 波动 二 光的干涉 一 光的干涉 二 3 m s6 1 txv 解 光的衍射 一 光的衍射 二 光的偏振 五 近代物理部分 近代物理 一 近代物理 二 近代物理 三 激光 质点运动学 1 答案 一 选择题 1 D 2 B 3 D 4 D 5 D 二 填空题 1 23 m s 2 ttA t sin2cose 22 12 2 1 n n 0 1 2 3 0 1 m s2 4 bt 0 v 24 0 2 bRbt v 5 g 2 g3 32 2 v 三 计算题 1 2 910 2 2 t tdx dtv 16 2 s v 1810t dtdva 3 s 2 2 m 26 a vx处的速度为解 设质点在 4 3 1 tAy tAx sin cos 2 1 消去 t 得轨道方程为1 2 2 2 2 1 2 A y A x 椭圆 2 rjtAi tA dt vd jtAi tA dt rd 2 2 2 1 2 21 sincosa cossinv a与r反向 故a恒指向椭圆中心 3 当t 0时 x 0 y 0 质 点 位 于 2 t时 221 2 s i n 0 2 c o sAAyAx 质点位于图中的 Q 点 显然质点在椭圆形轨 道上沿反时针方向运动 在 M 点 加速度a的切 向分量 ta如图所示 可见在该点切向加速度ta的方向 与速度v的方向相反 所以 质点在通过 M 点速率减小 4 5 o o M y x Q t a n a a dt dx dx dv dt dv a dx dv v x 2 63 63 00 2 dx x vdv vx 4 6 3 1 2 x xv 解 先求质点的位置 s2 t 2 25220 s m 60在大圆 dtdsv 1020t m s40 2 v 时s2 t dtdv at m s10 R van 2 s m 3 160 2 an an a at 1 dt dv a dt dv a y y x x 5 所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 2 上式中消去t 得 y 3x2即为轨道方程 可知是抛物线 dttdvdtdv yx 2 36 2 tv y tv x dttdvdtdv yx 0 2 000 36 2 12 2 3 tvtv yx jti tv 3 122 dt dy v dt dx v yx dttdytdtdx 3 12 2 tytx dttdytdtdx 0 3 000 12 2 42 3 tytx jtitr ty tx 42 4 2 3 3 6222 3 1444 12 2 3 ttvvv tvtv yx yx 4 2 62 6 361 2162 1444 8648 2 1 t t tt tt dt dv a 6 注 若求法向加速度 应先求曲率半径 6 361 1 2 3 2 2 3 2 x y y 4 2 2 3 2 422 361 24 361 6 361 4 t t x ttv an 7 质点运动学 二 答案 一 选择题 1 C 2 A 3 D 4 C 5 C 二 填空题 1 2 0 2 2vv gx y 22 2 1 vgxy 2 2 1 2 22 ttSt 2 2 1 2 21 sin t tt 或 21 1 costt 3 r r 4 0 321 vvv 5 cos2 21 2 2 2 1 vvvv 或 cos2 21 2 2 2 1 vvvv 三 计算题 1 解 实际上可以用求面积的方法 2 3 解 1 4 解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 小球与斜面碰撞时的速度为 h 为小球碰撞前自由下落的距离 因为是完全弹性碰撞 小球弹射的速度大 小为 ghvv2 12 m x 2 2 1 21 2 2 15 2 的水平分量的大小为 雨对车v vvv 车对地雨对车雨对地 根据 竖直向下 雨对地v 其水平分量为零 m s10 v车对地 30 ctg 2 vv车对地雨对地 由图 m s3 17 30 sin vv 车对地雨对车 m s20 v雨对车v雨对地 v车对地 30 ghv2 1 8 v2的方向是沿水平方向 故小球与斜面碰撞后作平抛运动 弹出的水平距离为 根据 极值条件 得到 且 是使小球弹得最远的高度 5 解 设水用 S 风用 F 船用 C 岸用 D 已知 正东 正西 北偏西 30o 牛顿运动定律 一 答案 一 选择题 1 C 2 C 3 B 4 A 5 B 二 填空题 1 f 0 2 m3 m2 gi 0 3 l cos 2 4 0 28 N 1 68 N 5 B gmB A N f gmA 1 2 2t vs ghHt 2 式中 ghHghs 22 2hHh 2Hh 04 2 22 Hhdsd H HH 2 1 hHh hH dh ds 2 0 20 10 10 cs fd sd v v v sdcscdvvv 方向正北 km h310 cdvcdfcfdvvv cdfdfcvvv csfcsdfdvvvv 方向为南偏西30 o fcv vcs vfc vfd vsd vc 9 三 计算题 1 解 联立求解 则外力 由牛顿第三定律 m对M的压力与N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数值为 2 解 受力分析 建立坐标系 物体受重力 地面的弹力 外力和摩擦力 列 受力方程 0cos NF 联立求解 0sin mgFN 当分母有极大值时 F 有极小值 令 因此y有极大值 由 有 3 证明 有 两边积分 则 maN sin 0cos mgN gtga cos mgN aMmF gtgMm cos mgN sincos mg F sincos y 0 d dy sincos 2 2 d yd 0 0cossin tg arctg 当 arctg 时最省力 maF 2 x k m F a 2 mx k dt dv dx dx dt dv dx dv v dt dx v dx mx k vdv 2 dx mx k vdv x x v 2 0 0 0 2 11 2xxm kv 0 11 2 xxm k v H O l a gm Ny x 10 4 解 设小球所在处圆锥体的水平截面半径为 5 解 小球受力如图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0sincos cossin 2 mgNT rmmaNT sinlr 22 2 sincos cossinsin 1 lmmgT lmmgN cos cos 0 2 mgTlg N c c dt Fkvmg mdv k e Fmg v mkt 1 tv dt Fkvmg mdv 00 0 时初始条件 t 0 v F f gm a x 11 牛顿运动定律 二 答案 选择题 1 A 2 B 3 B 4 C 5 B 二 填空题 1 63 2 N 参考解 mr 2 2 0 8 2 2N 63 2 N 2 0 2 Rmmg 3 g 竖直向下 22 ag 4 2 5 21 2 mm gmF 1 21 2 gmF mm m 三 计算题 1 解 以被提起的绳段 y 为研究对象 建立坐标 Oy 它受拉力 F 和重力 y g 的 作用 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 2 ayv dt dv yv dt dy dt yvd dt mvd ygF 即 2 ayvygF yag ayayygF ayva 3 2 21 1 2 则 常矢量时 当 2 2 02 vgyF av 则 常矢量时 当 2 解 TTT 21 a 相对地面的加速度为取地面为参考系 电梯相对电梯的加速度 为设 1 mar 则 aaa r 1 由 11111 amTPm 1 1111 1 aamamTgm aaay r r 则 轴向下为正 得 取 同理 aaa r 2 则 22222 amgmTm 2 2222 2 aamamgmT aaay r r 则 轴向上为正 得 取 2 m 2 a 2 T 2 P y 12 解 1 2 式得 ag mm mm ar 21 21 代入 1 式得 ag mm mm T 21 21 2 方向如 图所示 3 解 以车厢为参考系 小球受力如图所示 小球静止时合力为零 得 0 FGT 写投影式为 0s i n amT 0c o s mgT 解之得出 ga tg 即 a r c t g g a 4 解 1 取杆 OA 为参考系 小环处于静止状态 受力如图 gm N 及惯 性离心力 F 三者合力为零 受力图 0 FNgm 其中 2 sin lmF 将 式沿 OA 杆方向取投影可得 0c o ss i n s i n 2 mglm l g c o s s in 1 2 因为 N 与杆是垂直的 故无论 N 取何值 都不影响小环沿杆的运动 现 假定小环受到一个扰动 向杆 A 端发生一位移 l 即 l 大于零 由上面 式知 c o ss i n 2 mgllm 即惯性离心力 F 沿杆的分量大于重力沿杆的分量 二者方 向相反 合力指向杆的 A 端 故小环将沿杆向 A 端加速 不 能再返回平衡位置 反之 如小环向 O 端发生一 l 位移 此 时 l 0时 滑动摩擦力 f m g cos 正确画出 为 0到 90 之间的 f 曲线 amF gmG T A z O N mg F 0 f 90 mg sin mg cos 13 动量与角动量 一 动量与角动量 一 答案答案 一 选择题 C 2 C 3 B 4 A 5 A 二 填空题 1 0 21 gym 0 vm 2 1 2 18 N s 3 0 2 mg 2 mg 4 m M cos 0 v 5 10 m s 1 北偏东 36 87 三 计算题 1 解 1 因穿透时间极短 故可认为物体未离开平衡位置 因此 作用于子弹 物体系统上的外力均在竖直方向 故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令子弹穿出时物 体的水平速度为 v 有 mv0 mv M v v m v0 v M 3 13 m s T Mg Mv2 l 26 5 N 2 sN7 4 0 vvmmtf 设 0 v 方向为正方向 负号表示冲量方向与 0 v 方向相反 2 解 以 lE 和 lp 分别表示人在塔下时地心和人离他们共同的质心的距离 则 由质心定义可得 ppEE lmlm 由于质心保持不动 所以当人爬上 hlp 时 应有 ppEE lmlm 由此得 22 24 1014 3 1098 5 2575 p E p E l m m lm 即地球向人爬高的反方向移动了 22 1014 3 m 14 3 解 以人与第一条船为系统 因水平方向合外力为零 所以水平方向动量守 恒 则有 Mv1 mv 0 v1 v M m 再以人与第二条船为系统 因水平方向合外力为零 所以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则有 mv m M v2 v2 v mM m 4 解 如图所示 设薄板半径为 R 质量为 m 面密度 2 2 Rm A 由质量 分布的对称性可得板的质心在 x 轴上 而 3 4 2 1 22 R dxxRx mm xdm x AC 四 证明题 证 物体与契块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 故此系统在水平方向的动量守 恒 沿水平方向取 x 轴 则按题意 有 VmMmvx 00 其中 vx 为物体沿契块斜面下滑速度 v 的水平分量 V 为契块沿水平面移动的速度 由上式 得 x v mM m V 两边乘 dt 积分之 有 t x t dtv mM m Vdt 00 即 cos 00 lx xd mM m dx dx 分别为契块和物体沿水平方向的位移元 这样 由上式可得契块的总位移 x 为 15 动量与角动量 二 答案 一 选择题 1 C 2 3 C 4 A 5 D 二 填空题 1 m s14 1 C a 与正方形一边成 45 角 2 12 rad s 3 1 N m s 1 m s 4 Mvd 参考解 v mrL dmLv 5 2275 kgm2 s 1 13 m s 1 三 计算题 1 解 由题给条件可知物体与桌面间的正压力 mgFN 30sin 物体要有加速度必须 NF 30cos 即 mgt 3 5 0 s256 0tt 物体开始运动后 所受冲量为 t t tNFI 0 d 30cos 96 1 83 3 0 2 0 2 tttt t 3 s I 28 8 N s 则此时物体的动量的大小为 Im v 速度的大小为 8 28 m I v m s 2 解 这个问题有两个物理过程 第一过程为木块 M 沿光滑的固定斜面下滑 到达 B 点时速度的大小为 singl2 1 v 方向 沿斜面向下 第二个过程 子弹与木块作完全非弹性碰撞 在斜面方向上 内力的分量远 远大于外力 动量近似守恒 以斜面向上为正 则有 Vvv cosMmMm 1 16 Mm glMm sincos2v V 3 解 建立图示坐标 以 vx vy表示小球反射速度的 x 和 y 分量 则由动量定理 小球受到的冲量的 x y 分量的表达式 如下 x 方向 xxx vvvmmmtFx2 y 方向 0 yyy mmtFvv tmFF xx 2 v v x v cos a tmF cos2 v 方向沿 x 正向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 墙受的平均冲力 FF 方向垂直墙面指向墙内 解法二 作动量矢量图 由图知 cos vvmm2 方向垂直于墙向外 由动量定理 v mtF 得 tmF cos2 v 不计小球重力 F即为墙对球冲力 由牛顿第三定律 墙受的平均冲力 FF 方向垂直于墙 指向墙内 4 解 物体因受合外力矩为零 故角动量守恒 设开始时和绳被拉断时物体的切向速度 转动惯量 角速度分别为 v0 J0 0和 v J 则 JJ 00 因绳是缓慢地下拉 物体运动可始终视为圆周运动 式可写成 RmRRmR 2 00 2 0 vv 整理后得 vv 00 RR 物体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绳的张力提供 RmF 2 v 再由 式可得 3 12 0 2 0 FmRRv 当 F 600 N 时 绳刚好被拉断 此时物体的转动半径为 R 0 3 m 四 证明题 证 因质点只受有心力作用 即质点所受作用始终指向某一固定点 O 力 m m O x y mv mv a a v m 17 对该点的力矩为零 根据角动量定理 质点对 O 点的角动量是恒矢量 v mrL 恒矢量 L 的方向垂直于r 和v 所在的平面 L 是恒矢量 方向不变 即 r v 总 是保持在一个平面上 这就是说 质点在有心力作用下 始终作平面运动 18 功和能 一 答案 一 选择题 1 C 2 C 3 A 4 C 5 C 二 填空题 1 1 3 1 RR GMm 或 R GMm 3 2 2 k mgh k mg k mg x 2 2 3 1 m s 150 J 4 0 207 5 2 m 6 m 4 m 2 m 和 6 m 8 m 2 m 和 6 m 三 计算题 1 解 按题设 质点由 x 0 处沿 x 轴运动到任一位置 x 的过程中 合外力所作 的功为 1 0 0 0 kx x kx e k F dxeFA 利用质点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考虑到初动能为零 则有0 1 0 k kx Ee k F 即质点的动能为 1 0kx k e k F E 可见 质点的动能 Ek 随位置 x 而改变 令0 x 则得质点所具有的最大动能 为 k F e k F E kx x k 00 0 max 1 lim 按质点的动能定义 2 2 1 mvEk 则相应的最大速率为 km F m E v k 0 max max 22 2 解 设弹簧的原长为 l0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k 根据胡克定律 0 1g k 0 07 l0 0 2g k 0 09 l0 解得 l0 0 05 m k 49 N m 19 拉力所作的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增量 W EP2 EP1 2 01 2 02 2 1 2 1 llkllk 0 14 J 3 解 1 建立如图坐标 某一时刻桌面上全链条长为 y 则摩擦力大小为 g l y mf 摩擦力的功 00 dd alal f ygy l m yfW 02 2 al y l mg 2 2 al l mg 2 以链条为对象 应用质点的动能定理 W 2 0 2 2 1 2 1 vvmm 其中 W W P Wf v0 0 WP l a xPd l almg xx l mg l a 2 d 22 由上问知 l almg Wf 2 2 所以 22 22 2 1 22 vmal l mg l almg 得 2 1 222 alal l g v 4 解 重力的功 W mgl cos cos45 根据动能定理有 45cos cos 2 1 2 mglmv 45cos cos2 glv 当 10 时 v 2 33 m s 亦可用功能原理求解 5 解 1 先分析力 在抛出后 如果不计空气阻力 则石块只受重力 保守 力 作用 别无外力 所以对石块和地球组成的系统 机械能守恒 系统在开始 位置 其动能即为石块的动能 势能为 在终点 即地面上 取作 势能零点 而动能为 v 为到达地面时石块的速率 所以 按机械能守 恒定律 有 得 B C A T C O gm l 45 B 20 2 仍把石块和地球看作一个系统 在抛出后 除重力 内力 外 还有外力即 空气阻力作功 因此机械能不守恒 应用系统功能定理 外力作功等于系统 机械能的增量 仍取地面为势能零点 得 代入题给数据 得 21 功和能 二 答案 一 选择题 1 D 2 D 3 C 4 E 5 B 二 填空题 1 2 0 kx 2 0 2 1 kx 2 0 2 1 kx 2 1 2 m m 2 1 2 1 m m 3 2 uv 物 角动量守恒 相对地面 v人 v物 4 机械能守恒 22 0 2 1 2 1 mvllkmgl 2 0 2ll m k gl 5 不一定 动量 三 计算题 1 解 分三步解 第一步 设弹簧恢复形变时 m1 的速度为 v10 据机械能守 恒 2 10 2 2 1 2 1 mvkx 第二步 m1与 m2 发生弹性碰撞 因 m1 m2 碰后两小球的速度交换 碰后 m2 的速度为 v2 v10 第三步 作圆周运动到 A 点处脱落 此时它对圆环的压力 N 0 因此圆环对它 的压力也为零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有 22 2 2 2 1 cos1 2 1 cos mvmgRmv R v mmg 联立上面四个方程 可以解出 k mgR x 2 7 2 解 第一段 泥球自由下落过程 选泥球和地球为系统 机械能守恒 有 2 2 1 mvmgh 第二段 泥球与板的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 22 对泥球和板系统 由于相互撞击力 系统的内力 远大于系统的外力即重力 与弹簧恢复力之和 所以可视为动量守恒 取向下为正方向 则有 VMmmv V 为碰后木板与泥球的共同速度 第三段 泥球 平板系统向下运动过程 对泥球 平板 弹簧以及地球系统 因仅有保守内力做功 所以系统机械能 守恒 设平板原始位置为重力势能零点 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 x0 泥球落下与平 板共同向下的最大位移为 x 则有 gxMmxxkVMmkx 2 1 2 1 2 1 2 0 22 0 又由平板最初的平衡条件可得 0 kxMg 由以上四式可解得 2 11 gmM kh k mg x 3 解 动量守恒 VMmm 0 v 越过最高点条件 lMmgMm 2 v 机械能守恒 22 2 1 2 2 1 vVMmLgMmMm 解上三式 可得 mglMm 5 0 v 4 解 重力 支持力 绳中张力对 A 点的力矩之和为零 故小球对 A 点的角动 量守恒 当 B 与 A 距离最大时 B 的速度应与绳垂直 故有 vvmlmd 30sin 0 由机械能守恒有 2 0 22 0 2 1 2 1 2 1 llkmm vv 由式 得 v v0 4 代入 式得 3 0 6 1 15 16 2 0 0 m llk v m s v 0 327 m s 5 证明 一 用动量定理证明 以 T 表示 AB 间绳的张力 以 表示物体与斜面间摩擦系数 对 A 有 v AAA mtgmgmTF c o ss in 对 B 有 v BBB mtgmgmT c o ss in 由 两式消去 v 与 t 得 F mm m T BA B 与 无关 23 二 用动能定理证明 对 A 有 2 2 1 cossin v AAA mSgmgmTF 对 B 有 2 2 1 cossin v BBB mSgmgmT 由 消去 v2 S 得 F mm m T BA B 与 无关 刚体定轴转动刚体定轴转动 一一 一 选择题 1 D 2 C 3 C 4 B 5 C 5 参考解 挂重物时 mg T ma mR TR J 由此解出 JmR mgR 2 而用拉力时 2mgR J 2mgR J 故有 2 二 填空题 1 mgl 2 1 M Md mglrrlgm l 2 1 d 0 2 否 在棒的自由下摆过程中 转动惯量不变 但使棒下摆的力矩随摆的下摆而减 小 由转动定律知棒摆动的角加速度也要随之变小 3 g l g 2l 4 98N 5 mgl 2 1 2g 3l 6 50ml 2 三 计算题 1 解 2 2 3 22 1 2 1 2 2 2 2 blblmbmlmlbmJJJ diskCrod sin 2 sin 12 blgmglm 由 I 243 3 2 2 sin 22 1 2 212 llbbmlmblmlmg 2 解 设 a1 a2分别为 m1 m2的加速度 为柱体的角加速度 方向如图 1 m1 m2的平动方程和柱体的转动方程如下 3 2 1 21 1111 2222 IrTRT amTgm amgmT 22 122211 2 1 2 1 mrMRIRaraTTTT 24 sradg rmRmI rmRm 31 6 2 2 2 1 21 2 由 1 得 NgmrmT8 20 222 由 2 得 NRmgmT1 17 111 3 设 m1着地时间为 t 则 s R h a h t81 1 22 1 4 m1着地后静止 这一侧绳子松开 柱体继续转动 只因受一侧绳子的阻力矩 柱体转速将减小 m2减速上升 讨论 如果只求柱体转动的角加速 可将柱体 m1 m2选作一个系统 系统受的合外力 矩grmgRmM 21 则角加速度 2 2 2 1 rmRmI M 柱 本题第二问要求两侧细绳的张力故采用该方 法是必要的 即分别讨论柱体的转动 m1 m2的平动 3 解 1 如图 圆环放在刀口上 O 以环中心的平衡位置 C 点的为坐 标原点 Z 轴指向读者 圆环绕 Z 轴的转动惯量为 2 MRJzc 由 平 行 轴 定 理 关 于 刀 口 的 转 动 惯 量 为 22 2MRMRJJ zczo 2 在固定轴 PP 上 只能在纸面内外小摆动 2 2 2 MRJJ MR J xoPPxo 平行轴定理垂直轴定理 3 要求在纸面内的小振动周期 T1 由 g R T R g I MgR zo 2 2 22 1 2 1 11 g R T R g I MgR PP 2 3 2 3 2 2 1 2 1 22 1547 1 3 4 2 1 T T 在平面内摆动的周期比以 PP 为轴摆动周期要长 5 15 4 解 对 m1 由牛顿第二定律 amTgm 111 1 对 m2 由牛顿第二定律 R C P P O O x Z m2 m1 T1 T2 a 25 amgmT k222 2 对滑轮 用转动定律 2 21 2 1 mrrTT 3 有运动学关系 设绳在滑轮上不打滑 ra 4 联立 1 2 3 4各式 得 g mmm mm a k 2 21 21 gm mmm mm T k 1 21 2 1 2 2 1 gm mmm mm T kk 2 21 1 2 2 2 1 5 解 1 子弹冲入杆的过程中 子弹和杆系统对悬点 O 所受的外力矩为零 所以对此点的角动量守恒 即 3 1 22 0 mdMLdmv 由此得杆的角速度为 22 0 3 3 mdML dmv 1 2 子弹冲入杆的过程中 子弹受杆的阻力的大小为 以子弹为研究对象 t mvdm t mvmv f 00 2 杆受到子弹的冲力 以杆为研究对象 t dmmv ff 0 3 对杆用质心运动定理 x 方向 t mv t md ML t L MfF t L MMafF x ctx 0 2 2 2 4 y 方向 Mg ML F LMMaMgF y cny 2 2 2 2 5 3 若令 4式中 0 x F 可得 0 2 0 t mv t md ML 将 1式带入得 3 2L d 5 26 刚体定轴转动 二 刚体定轴转动 二 解答解答 一 选择题 1 D 2 C 3 B 4 C 5 A 二 填空题 1 0 3 1 2 定轴转动刚体所受外力对轴的冲量矩等于转动刚体对轴的角动量 动量矩 的增量 0 d 2 1 JJtM t t z 刚体所受对轴的合外力矩等于零 3 22 0 2 34 7 xl l 4 lmM 34 6 0 v 5 FrM 变角速 角动量 6 2 0 mRJ mRvJ 三 计算题 1 解 球与杆碰撞瞬间 系统所受和外力矩为零 系统碰撞前后角动量守恒 Jalm 杆摆动过程机械能守恒 cos1 22 1 2 l MgJ 2 3 1 MlJ 解得小球碰前速率为 2 sin 3 2 gl alm Ml 2 解 1 棒在任意位置时的重力矩 cos 2 l mg 因为 J 2 3 1 mlJ cos 2 3 l g J 2 因 d l mgddAcos 2 2 cos 2 2 0 l mgd l mgA 这功是细棒重力势能的减少而获得 27 3 任意 时的角速度 根据转动定律 J d d ml dt d d d ml dt d mlml l mg 2222 3 1 3 1 3 1 3 1 cos 2 分离变量 dd g 3 1 c o s 2 00 3 cos 2 d l d g 2 6 1 sin 2 l g lg sin3 30 l g 2 3 90 l g3 棒下摆过程重力势能转变为动能 可根据机械能守恒得到 4 假设处于铅垂位置时轴的作用力为 N 重力mg 在不考虑转轴摩檫阻力矩的情况下 以上两个力的力矩为零 根据转动定律 0 利用质心运动定理 将作用力 N 平移到质心 正交分解为水平分力 Nx 竖直分力 Ny 质心 C 的切向加速度 0 2 l act 0 ctx maN 质心 C 法向加速度 g l gll acn 2 33 22 2 法向加速度由法向合外力产生mgmamgN cny 2 3 mgNy 2 5 3 解 唱片之所以转动是因受到转盘施加的摩擦力矩的作用 在唱片上选半径为 r 宽度为 dr 的圆环 它的摩擦力矩为 rrdrgd 2 式中 2 R m 为唱片的密度 总的力矩 mgRdrrgd R 3 2 2 0 2 唱片为刚体 根据转动定律 dt d JJ d J dt g R mgR mR J t 4 3 3 2 2 1 1 1 2 1 1 4 解 选人 滑轮 与重物为系统 系统所受对滑轮的外力矩为 MgR 2 1 设u为人相对绳的匀速度 为重物上升的速度 则该系统对滑轮轴的角动量为 dr r 28 MRuMRR M RuMR M L 8 13 42 1 2 2 根据角动量定理 t L d d 即 8 13 2 1 MRuMR dt d mgR g dt d a dt du 13 4 0 5 解 设制动器离转轴 铰叶处 的距离为 l0 房门的质心 C 到转轴的距离 2 1 C l 房 门对转轴的转动惯量 2 3 1 mbJ 把碰撞制动器的作用力记为F F 铰叶对门的作用力的两 个分力记为F1和F2 由角动量定理可确定F F的冲量矩 0 0 0 0d JtFl 由质心运动定理可得 C lmdtFF 0 0 1 0 令 F1 0 可解得 bl 3 2 0 由此 制动器安装在距铰叶的距离等于房门宽度的 2 3 处 铰叶受到的冲击力最小 狭义相对论 一 解答 一 选择题 1 B 2 A 3 B 4 B 5 C 二 填空题 1 一切彼此相对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惯性系对于物理学定律都是等价的 2 分 一切惯性系中 真空中的光速都是相等的 2 分 2 C 3 C C 4 4 33 10 8 5 1 29 10 5 s C lC l0 F2 F1 29 三 计算题 1 解 由于 B 相对于 A 以 v 0 8 c 匀速运动 因此 B 观测此图形时与 v 平行方 向上的线度将收缩为bcR2 12 2 v 即是椭圆的短轴 3 分 而与 v 垂直方向上的线度不变 仍为 2R 2 a 即是椭圆的长轴 所以测得的面 积为 椭圆形面积 RcRabS 2 1v 22 1cRv 7 2cm2 2 分 2 解 1 观测站测得飞船船身的长度为 2 0 1cLLv54 m 则 t1 L v 2 25 10 7 s 3分 2 宇航员测得飞船船身的长度为 L0 则 t2 L0 v 3 75 10 7 s 2 分 3 解 令 S 系与 S 系的相对速度为 v 有 2 1c t t v 22 1 cttv 则 2 12 1 ttc v 2 24 108 m s 1 4 分 那么 在 S 系中测得两事件之间距离为 2 122 ttctx v 6 72 108 m 4 分 4 答 在太阳参照系中测量地球的半径在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缩短得最多 2 0 1cRRv 2分 其缩短的尺寸为 R R0 R 11 2 0 cRv 22 0 2 1 cR v R 3 2 cm 3 分 5 解 1 从列车上观察 隧道的长度缩短 其它尺寸均不变 1 分 隧道长度为 2 2 1 c LL v 1 分 2 从列车上观察 隧道以速度 v 经过列车 它经过列车全长所需时间为 vv 0 lL t v 0 2 1lcvL 3 分 这也即列车全部通过隧道的时间 狭义相对论 二 解答 一 选择题 30 1 C 2 A 3 A 4 C 5 C 二 填空题 1 8 89 10 8 2 2 91 108 m s 1 3 x v 2 分 2 1 cxvv 2 分 4 相对的 2 分 运动 2 分 5 0 25mec2 三 计算题 1 解 设立方体的长 宽 高分别以 x0 y0 z0表示 观察者 A 测得立方体的 长 宽 高分别为 2 2 0 1 c xx v 0 yy 0 zz 相应体积为 2 2 0 1 c Vx y zV v 3 分 观察者 测得立方体的质量 2 2 0 1 c m m v 故相应密度为 Vm 2 2 0 2 2 0 1 1 c V c m v v 1 2 2 0 0 c V m v 2 分 2 解 它符合相对论的时间膨胀 或运动时钟变慢 的结论 2 分 设 子相对于实验室的速度为 v 子的固有寿命 0 2 2 10 6 s 子相对实验室作匀速运动时的寿命 0 1 63 10 5 s 按时间膨胀公式 2 0 1 cv 移项整理得 2 0 2 cv 2 0 1 c 0 99c 3 分 3 解 以地球上的时钟计算 5 4 v S t 年 2 分 以飞船上的时钟计算 2 2 1 c tt v 0 20 年 3 分 4 解 设飞船 A 相对于飞船 B 的速度大小为 v 这也就是飞船 B 相对于飞船 A 的速度大小 在飞船 B 上测得飞船 A 的长度为 2 0 1cllv 1 分 故在飞船 B 上测得飞船 A 相对于飞船 B 的速度为 2 0 1 ctltlvv 2 分 31 解得 8 2 0 0 1068 2 1 tcl tl v m s 所以飞船 B 相对于飞船 A 的速度大小也为 2 68 108 m s 2 分 5 解 1 222 1 ccmmcE e v 5 8 10 13 J 2 分 2 2 0 v 2 1 eK mE 4 01 10 14 J 22 cmmcE eK 22 1 1 1 cmc e v 4 99 10 13 J KK EE 0 8 04 10 2 3 分 温度温度 答案答案 一 选择题 1 B 32 2 C 3 B 4 B 5 B 二 填空题 1 210K 240K 2 描述物体状态的物理量 称为状态参量 如热运动状态的参量为 p V T 表征个别分子状况的物理量 如分子的大小 质量 速度等 称为微观量 表征大量分子集体特性的物理量 如 p V T Cv等 称为宏观量 3 6 59 10 26 kg 4 2 3 103 m 5 6P1 三 计算题 1 解 据力学平衡条件 当水银滴刚好处在管的中央维持平衡时 左 右两边氢 气的压强相等 体积也相等 两边气体的状态方程为 p1V1 m1 M RT1 p2V2 m2 M RT2 由 p1 p2得 V1 V2 m1 m2 T1 T2 开始时 V1 V2 则有 m1 m2 T2 T1 293 273 当温度改变为 1 T 278 K 2 T 303 K 时 两边体积比为 121122 V VmTm T 0 9847 0 0 5 在等压升温过程中 气体要膨胀而对外作功 所以要比气体等体升温过程多 吸收一部分热量 三 计算题 1 解 由题意可知气体处于初态时 弹簧为原长 当气缸内气体体积由V1膨胀 到V2时弹簧被压缩 压缩量为 1 0 12 S VV l m 气体末态的压强为 5 02 102 S l kpp Pa 缓慢表明是一个匀速运动 那么压强的变化是线形的 压强可以相加 气体内能的改变量为 E CV T2 T1 i p2V2 p1V1 2 6 25 103 J 缸内气体对外作的功为 750 2 1 2 0 klSlpW J L 0 1 两部分 缸内气体在这膨胀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为 Q E W 6 25 103 0 75 103 7 103 J 2 解 1 A B 2 1 1ABAB VVppW 200 J 梯形的面积 E1 CV TB TA 3 pBVB pAVA 2 750 J Q W1 E1 950 J B C W2 0 E2 CV TC TB 3 pCVC pBVB 2 600 J 40 Q2 W2 E2 600 J C A W3 pA VA VC 100 J 1 5 0 2 3 3 CCAACAV VpVpTTCE J Q3 W3 E3 250 J 2 W W1 W2 W3 100 J Q Q1 Q2 Q3 100 J 3 解 1 2 5 112212 VpVpTTCE V 2 2 1 1221 VVppW W为梯形面积 根据相似三角形有p1V2 p2V1 则 2 1 1122 VpVpW 3 Q E W 3 p2V2 p1V1 4 以上计算对于A B过程中任一微小状态变化均成立 故过程中 Q 3 pV 由状态方程得 pV R T 故 Q 3R T 摩尔热容 C Q T 3R 4 解 1 dW pdV a2 V2 dV 11 21 222 2 1VV adVVadWW V V 2 p1V1 T1 p2V2 T2 T1 T2 p1V1 p2V2 由 11 paV 22 paV 得 p1 p2 V2 V1 2 T1 T2 V2 V1 2 V1 V2 V2 V1 5 解 1 气体对外作的功等于线段ca下所围的面积 41 W 1 2 1 3 1 013 10 5 2 10 3 J 405 2 J 2 由图看出 PaVa PcVc Ta Tc 内能增量 0 E 3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 Q E W 405 2 J 热力学第一定律 二 答案 一 选择题 1 B 2 A 3 A 4 B 5 D 二 填空题 1 AM AM BM 2 33 3 8 31 103 J 3 1 1 w 或1 1 w 4 90 J 5 500 100 三 计算题 1 解 1 等温过程气体对外作功为 42 0 0 0 0 33 3lndd V V V V RTV V RT VpW 8 31 298 1 0986 J 2 72 10 3 J 2 绝热过程气体对外作功为 VVVpVpW V V V V dd 0 0 0 0 3 00 3 RTVp 1 31 1 13 1 00 1 2 20 10 3 J 2 解 1 刚性多原子分子 i 6 3 4 2 i i 600 1 1212 ppTT K 3 12 1048 7 2 1 TTiRMME mol J 2 绝热 W E 7 48 10 3 J 外界对气体作功 3 p2 n kT2 n p2 kT2 1 96 10 26 个 m3 3 解 1 Ta paV2 R 400 K Tb pbV1 R 636 K Tc pcV1 R 800 K Td pdV2 R 504 K 2 Ec i 2 RTc 9 97 103 J 3 b c等体吸热 Q1 CV Tc Tb 2 044 103 J d a 等体放热 Q2 CV Td Ta 1 296 103 J W Q1 Q2 0 748 103 J 43 4 解 据绝热过程方程 TV 1 恒量 依题意得 2 1 11 1 1 2 TVTV 解得 1 12 2 TT 循环效率 1 1 2 211 T T 氮气 2 2 i 5 i 4 1 24 5 解 由卡诺循环效率可得热机放出的热量 1 3 12 T T QQ 卡诺热机输出的功 1 1 3 1 1 Q T T QW 4 分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致冷机向暖气系统放出的热量 WQQ 21 卡诺致冷机是逆向的卡诺循环 同样有 3 2 12 T T QQ 由此解得 1 1 3 23 13 23 3 1 T T TT QT TT WT Q 暖气系统总共所得热量 1 123 321 12 Q TTT TTT QQQ 7 1027 6 J 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 答案 一 选择题 1 D 2 D 3 D 4 C 5 D 锅炉 T1 天然蓄水池 T2 暖气系统 T3 Q1 Q2 Q1 Q2 W 44 二 填空题 1 功变热 热传导 2 从几率较小的状态到几率较大的状态 状态的几率增大 或熵值增加 3 状态几率增大 不可逆的 4 热量不能自动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不可能制成一种循环动作的热机 只从单一热源吸热完全变为有用功 而其 它物体不发生任何变化 5 从单一热源吸热 在循环中不断对外作功的热机 热力学第二定律 三 计算题 1 解 氦气为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 3 i 1 等体过程 V 常量 W 0 据 Q E W 可知 12 TTC M M EQ V mol 623 J 2 定压过程 p 常量 12 TTC M M Q p mol 1 04 10 3 J E 与 1 相同 W Q E 417 J 3 Q 0 E 与 1 同 W E 623 J 负号表示外界作功 2 证 设p V图上某一定量物质的两条绝热线S1和S2可能相交 O V p S1 S2 T 45 若引入等温线T与两条绝热线构成一个正循环 如图所示 则此循环只有一个热 源而能做功 图中循环曲线所包围的面积 这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叙 述 所以 这两条绝热线不可能相交 3 解 如图所示 若 3 2 这个过程放热 则在由 1 2 3 1 组成的这个循环 过程中 在 2 3 这个阶段必从单一热源吸热 而且在整个循 环过程中也只在这个阶段吸热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 整个 循环过程必对外做净功 但这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 文表述 故不可能 若 3 2 这个过程不吸热也不放热 则在由 1 2 3 1 组成的这个循环过程中 在 2 3 这个阶段也必然不放热也不 吸热 而且整个循环过程中各分过程都不吸热也不放热 由 热力学第一定律知 整个循环过程对外做的净功应为零 这 样 利用这个循环 可使进行了 1 2 过程的系统恢复原态 而且外界也可不留下变化 这与 1 2 为不可逆过程相矛盾 故不可能 3 2 这个过程既不可能放热 又不可能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故只可能是吸 热的 4 证 气体的自由膨胀是一种不可逆过程 即 不是准静态过程 但求过程前 后的熵差 却需用准静态过程将过程的始终两态连接起来计算 设气体摩尔数为 其自由膨胀前的体积为V1 温度为T 理想气体绝热 自由膨胀时 温度不变仍为T 而体积增大为V2 V2 V1 用准静态的等温过 程把绝热自由膨胀前后的状态连接起来 dE 0 V V T RVpQd dd V V R T VVRT T Q S dd d d 2 1 V V 12 V dV dSRSS 0ln 1 2 V V R 5 证 不可能 设绝热线与等温线有两个交点 于是可构成一个正循环 它从 单一热源 等温过程 吸收热量 对外界做功 通过绝热过程又回到初状态 这 是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 所以绝热线与等温线不可能又两个交点 可 逆 绝 热 过 程 不可逆绝热过程 可逆等温过程 p V O 1 2 3 46 热力学第二定律 二 答案 一 选择题 1 A 2 D 3 C 4 D 5 B 二 填空题 1 不变 增加 2 大量微观粒子热运动所引起的无序性 或热力学系统的无序性 增加 3 2 1 12 d T Q SS 可逆过程 4 0 1 2 ln V V R 5 5 76 J K 三 计算题 1 解 准静态过程 TQS dd 等温过程 TVpTQS d dd 由 RTpV 得 VRTp 代入上式 得 VVRS dd 熵变 2 1 ln d 2 1 1 RVVRS V V 76 5 J K 47 2 解 1 混合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为 21 2211 pp p CC C 22 2 7 2 2 5 2 RR 3R ab过程中系统的熵变为 a b p T T p b a ab T T C T TC T Q S b a ln d d ln 21abp TTC 1 10 10 2 J K 2 cd过程中系统的熵变为 c d p d c cd T T C T Q Sln d 21 1 10 10 2 J K 3 整个循环中系统的熵变为 S Sab Sbc Scd Sda 0 3 解 1 设气缸中有 摩尔氧气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Q E A 对于 ab 等温过程 E 0 故有 ln abaabab VVRTAQ 3ln3ln aaa VpRT 对于bc等体过程 Tc 0 时向外 AR 方向沿径向 A 0 时向外 A 0 时向里 2 分 3 解 用 挖补法 挖去球形空腔的带电体 在电学上等效于一个完整的 电 荷密度为 的均匀带电大球体和一个电荷体密度为 的球心在 O 的带电小球体 的组合 小球体的半径等于空腔球体半径 大 小 球在空腔内 P 点产生的电场 强度分别为 21 E E 则 P 点的电场强度 21 EEE 空腔内的 P 点均属于球内一点 其电场强度关系 rE 0 3 所以 2 0 21 0 1 3 3 rErE 3 21 0 21 rrEE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新版
- 2026年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必刷测试卷新版
- 2026年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必考题
- 2026年淮南联合大学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必刷测试卷新版
- 2026年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新版
- 2026年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必考题
- 2026年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必刷测试卷新版
- 2026年长江师范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必刷测试卷新版
- 2026年陕西省铜川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
- 2026年山西省晋中市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人教精通版五年级上册英语Lesson-19精编课件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 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二章
- 工程结构荷载和可靠度设计原理课件
- 外观限度样品管理办法样板
- GJB9001C装备研制过程控制程序含完整表单
-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检查表
- 光伏区电气安装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范围划分表
- 《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发言稿五篇材料》
- EnergyPlus+能源管理解决方案+for+SA
- 第十章 钢的热处理工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