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工作现场会交流材料.doc_第1页
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工作现场会交流材料.doc_第2页
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工作现场会交流材料.doc_第3页
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工作现场会交流材料.doc_第4页
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工作现场会交流材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工作现场会交流材料建设魅力村寨 发展富民产业中共汶川县委 汶川县人民政府(2012年8月 10日)尊敬的昌平常委书记,各位领导:在全省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产村相融连片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时刻,您们带着省委省政府对汶川的关心关爱,不辞辛劳莅临汶川调查研究我县农业产业化工作,使我们倍受鼓舞、倍感振奋、倍添信心。在此,汶川县委、县政府和全县10万藏羌回汉同胞向您们表示最热忱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汶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阿坝州东南部,全县幅员面积4084平方公里,辖6镇7乡,总人口10.11万人,其中藏羌回三大民族占总人口的60%,素有“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绣之乡”的美誉。2009年9月,省委、省政府把汶川县确定为新农村成片推进示范县,2010年初又确定为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县。按照省、州要求,汶川县抢抓灾后重建、藏区跨越发展重大历史机遇,坚持“民富、村美、班子强”发展方向,紧紧围绕建设“岷江河谷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核心,深入实施“两化”互动、“三化”联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灾后重建、产业振兴、文化复兴、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党的建设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等新村建设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9.9%,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3.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1.9%,形成了产业与村寨互动共融发展的良好格局,稳步推进了“灾区变景区、田园变乐园、穷人变富人”发展目标的实现。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抓规划统筹,促进灾区变景区灾后重建完成后以来,我们围绕“发展产业、扩大就业、扶贫帮困”三大任务,坚定省党代会提出的地方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三个显著提高”奋斗目标不动摇,坚持发展为要、规划先行的指导思想,科学布局新农村建设,优先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促进全域景区、全面建设、全民受益。(一)坚持灾后重建与农旅发展相结合。按照“以文为魂、农旅统筹、一三互动、接二连三”思路,结合发展振兴的实际和汶川全域推进旅游大发展的要求,先后聘请169个设计单位、1300余人参与汶川新农村重建发展规划,按照“以文为魂、农旅统筹、一三互动、接二连三”的发展思路,结合汶川灾后重建实际,把休闲农业旅游与民族风情重构、环境优美幸福家园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促进小产业大发展、小产品大市场,确保新村建设中的产业优先发展、率先发展。(二)坚持共建共享与新村建设相结合。按照灾后重建成果人人共享的目标,进一步使用好、经营好、运转好、管理好灾后重建成果,切实加强水、路、电、气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护,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围绕产业发展不断完善基础配套,着力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向服务产业发展集中,为培育骨干增收产业创造条件,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后劲。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探索符合我县实际和市场经济原则的农业产业化新模式,通过“公司+支部+农户”的方式盘活农村生产要素,实现公司发展、群众增收。(三)坚持农旅发展与新村建管相结合。按照“农民主体、农旅互动、农村社区”方式,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纳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把全县作为一个景区来规划,把集镇作为一个小城来设计,把村庄作为一个景点来建设,把农户作为一个文化小品来改造,着力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特的乡村旅游定位和发展格局。二、抓农业转型,促进田园变乐园充分发挥独具汶川特色的农业优势,遵循产业、企业、产品发展路径,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休闲农业转型发展。2011年,休闲农业产值增长200%,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26.7%;预计2012年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7380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增收占80%以上,成为汶川科学发展的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的富民产业。(一)突出农业产业特色化。坚持沟域差异发展指导思想,捆绑项目,整合资金,大力实施以猕猴桃、甜樱桃、花卉、现代畜牧业为内容的“农业四千万”工程,发展甜樱桃基地3万亩,年产量达到1000万公斤;发展猕猴桃基地5万亩,年产量达到1000万公斤;建立高原、生态、特色花卉基地1万亩,种植1000万盆(株);发展以跑山鸡、跑山猪为主体的家禽家畜1000万只(头),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面,使特色农业产业带成为观赏体验风景带。经过灾后重建发展,“农业四千万工程”已成为汶川的富民增收工程,2011年以来,“农业四千万工程”带动增收占全县农民总增收的80%以上。(二)推进农业园区标准化。坚持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把农业园区当家管,做大特色农业规模聚集点,一片一片开发;做长农业产业延伸点,一条龙一条龙开发;做圆农业循环经济点,一个圆圈一个圆圈开发。先后建立了汶川大学生创业园、汶川甜樱桃博览园等一批标准化农业园区。 (三)打造农业产品品牌化。积极创新探索企业、产业、产品、品牌发展模式,规划建设川西北高原地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着力打造“高原、生态、有机”农产品品牌。汶川甜樱桃、汶川羌绣先后荣获国家地理标志称号;2011年,汶川甜樱桃被评为全国最著名的100个农产品、第八届西博会“最受欢迎展品奖”和“最畅销产品奖”。2012年汶川甜樱桃产量达150万公斤,平均销售价达50元/公斤,实现收入7500万元,甜樱桃种植户均收入达15000元,全县人均增收达1100元。三、抓农旅互动,促进穷人变富人积极探索建设有规模、多功能、现代化、开放性的新型农村社区,打造特色魅力村镇、幸福美丽家园和精品旅游村寨,形成特色浓郁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区景观集群。2012年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235.2万人次,同比增长32.3%;实现旅游收入10.04亿元,同比增长48.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1亿元,同比增长18.9%。(一)强核心,打造全域景区。坚持以精品景观、精美村寨、精致农庄为方向,着力把每一个产业园区、每一个生态村、每一个特色乡镇打造成精品旅游景点。全县11个特色魅力乡镇、20个精品旅游村寨、91个幸福美丽家园基本建成,成功创建覆盖全县70%乡镇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4个。两年连续成功创建覆盖全县70%乡镇的汶川三江生态旅游景区、汶川水磨古镇景区、汶川映秀512纪念地景区、汶川大禹文化旅游景区四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电话亭、指示牌、网络信息平台基本俱全,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通过旅游景区化、标准化建设,全面撬动了新农村整县建设。 (二)挖内涵,做特乡村旅游。以乡村自然环境、农林牧生产、民俗节庆、藏羌风情、村落古镇、农家生活等为依托,根据各个乡村特色特点,充分展示悠悠客栈、地道美食、摄影摄像、户外运动、文艺表演、劳作体验等玩点和体验。此外,我县正在积极规范建设和发展一千户星级农家乐和一千个特色菜品。(三)细服务,丰富旅游要素。围绕旅游六要素,在“农、土、俗”上细挖掘,在“新、奇、特”上下功夫,开发了“吃农家饭、住农家店、干农家活、摘农家果、做农家事”体验活动。挖掘了绵虒豆腐、映秀板房鸡、水磨腊肉、三江虹鳟鱼、山珍野菜等千道藏羌特色美食,研发了千种藏羌刺绣和震源石、甜樱桃、猕猴桃等旅游产品。汶川作为山区民族县,新村建设、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是我县长抓不懈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县将按照这次会议要求,不满足、不停步、不懈怠,遵循“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