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第一章 总论11.1 项目由来11.2 编制依据11.3 评价目的21.4 评价原则21.5 评价标准21.5.1 环境空气评价标准21.5.2 地表水评价标准31.5.3 噪声评价标准31.6 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31.6.1 环境空气31.6.2 地表水31.6.3 噪声31.7 评价工作重点4第二章 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52.1 建设项目概况52.1.1 建设项目名称、性质、建设地点52.1.2 建设规模52.1.3 工程投资52.1.4 工程平面布置52.1.5 建设内容62.2 工程分析92.2.1 储罐结构92.2.2 主要设计参数92.2.3 工艺流程102.2.4 污染物排放分析102.2.5 新木联合站原有污染源排放分析12第三章 建设项目地区环境概况133.1 自然环境概况133.2 社会环境概况133.3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143.3.1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143.3.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163.3.3 噪声环境质量现状183.3.4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19第四章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204.1 空气环境影响分析204.2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214.3 噪声环境影响分析224.4 其他环境影响分析234.5 总量控制234.6 厂址选择分析24第五章 风险分析255.1 风险评价目的255.2 风险识别255.3 风险分析265.3.1 油库火灾爆炸风险指数分析275.3.2 油罐爆炸事故风险概率分析315.3.3 风险后果分析345.3.4 风险可接受程度34第六章 油田环境管理及风险管理366.1 油田的环境管理366.2 风险管理及预防措施36第七章 评价结论387.1 工程分析结论387.2 现状评价结论387.3 影响分析结论387.4 风险分析结论397.5 总评价结论39附件:1. 吉林油田分公司投资项目批复文件2. 报告书环境监测数据来源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登记表40 / 42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由来新木油库是吉林油田最大的油库,是吉林油田净化油外输的中枢,也是吉林油田原油的最后出口。它接受红木输油管道输送的英台、红岗、新大、新北;乾新输油管道输送的前大、乾安、情字井、新立;二厂新木输油管道输送的新民、二厂、一厂、三厂等十二个采油单位的全部净化油,暂短储存后,外输到“八三”输油管道。目前,新木油库总的罐容为4个5000m3和2个10000m3的净化油罐,总有效容积为35000m3。目前,经新木油库的外输油量约为350104t/a,停留时间只有3天。随着吉林油田的发展,当总产量达到450104t/a、500104t/a、550104t/a时,罐容将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因此吉林油田分公司为满足原油生产需要,增加储存能力,抵抗由于市场价格波动而产生的风险,投资2850万元在新木新建2座50000 m3净化油罐。为此,吉林油田分公司委托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就新木油库增容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2 编制依据1)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2)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19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3)国家环保总局第14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4)国家环境保护环监(1993)015号文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的几点意见。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4(1993,1995)。6)新木油库增容工程实施方案(吉林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勘察设计院,2002.3)。7)新木油库增容工程(二期)方案(吉林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勘察设计院,2002.6)。8)吉林油田分公司新木油库增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油吉林化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02.8)。9)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与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就本项目环评的合同书(2002.11)1.3 评价目的1)通过对现场勘察、调研以及项目相关资料和当地环境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弄清评价区域的环境的质量现状。2)分析及预测本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污染物排放对评价区域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3)重点对油库增容工程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4)通过环评,为油田开发建设、设计、生产、环境管理和环境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1.4 评价原则1)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环保法规、法令、标准及规范。2)遵照(88)环建字第117号文精神,充分利用已有资料,避免重复工作,缩短评价周期。3)评价工作坚持有针对性、科学性和适用性原则。1.5 评价标准1.5.1 环境空气评价标准本项目工程周边属于农村环境,故评价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根据项目特性,增加对非甲烷总烃污染物的评价,由于该标准中对此未做规定,因此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新污染源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的规定。具体见表11。表1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污 染 物执行标准 mg/m3标准来源日均浓度小时平均浓度TSP0.3GB30951996二级标准SO20.150.50NO20.080.12非甲烷总烃无组织排放监控4.0GB1629719961.5.2 地表水评价标准项目工程位于松花江沿岸,其水体功能属于三类功能区,执行GB38382002中类标准。见表12。表1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项 目标准限值(mg/l)标准来源PH69GB38382002类CODcr20BOD54石油类0.05氨氮1.01.5.3 噪声评价标准项目选址位于镇郊,基本属于乡村居住环境,声学环境质量良好,因此评价选用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1类标准,见表13。表13 噪声环境质量标准 dB(A)类别昼间夜间标准来源15545GB3096931.6 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1.6.1 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评价范围为项目所在地新木镇,主要侧重新木油库周边。1.6.2 地表水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评价范围为松花江在松原市境内扶余大桥断面至泔水缸断面。1.6.3 噪声噪声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评价范围确定为厂区及厂界外围1m的范围内。1.7 评价工作重点新木油库增容工程与其他工程建设项目不同,其对环境污染主要集中在工程施工阶段,在储油罐使用过程中,基本不向环境中释放污染物,仅产生部分噪声和加热炉烟气,对环境影响较小,但由于项目工程属于危险品储藏,具有一定的风险因素,因此本评价将重点针对油罐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第二章 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2.1 建设项目概况2.1.1 建设项目名称、性质、建设地点建设项目名称:新木油库增容工程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松原市毛都站镇北1km的新木联合站院内。工程地理位置见图21。2.1.2 建设规模根据新木油库总的原油储量、新木油库自然条件现状及新木油库各系统的生产现状,在新木油库一期工程新增50000m3浮顶罐1座几配套的循环加热炉、消防、供配电等,同时预留50000m3浮顶罐1座、10000m3浮顶罐2座。工程建筑面积39868m2,占地面积39.98m2。2.1.3 工程投资工程总投资2850万元。2.1.4 工程平面布置新增储罐以及配套工程在总平面中仍然分区布置,新建储罐布置在已建罐区的北侧,与新木油库仅一墙之隔,与原油罐最近距离约2030m。罐区内平面布置作到一期、二期相结合。新建的2座50000m3罐为2个罐组,中间设有隔堤,新建的2座10000m3储罐与已建的2座10000m3储罐为一个罐组,新罐与老罐之间设有隔堤。防火堤采用土堤,高度1.6m,防火堤三面采用水泥方砖硬化,不同的周边设有2处人行道,并在一处设有车行坡道,罐区较低处设有排水涵管。循环油泵房布置在油区内,位于红木复线末站计量间附近。循环油泵有罐内净化油循环加热和抽空倒罐的功能。新老系统在已建10000m3罐处衔接,销售公司仅留东边2座5000m3罐作为净化原油储罐。加热炉布置在已建的外输炉(销售公司)附近,更换1台加热炉(利用原北油库真空加热炉),新增1台加热炉,实现既能为罐内净化油循环加热,又能为外输原油加热的功能。工程平面布置见图22。2.1.5 建设内容1)原油储运系统新木油库新建2座50000m3的净化油罐,新敷设1条罐出口管线(6307),新建大罐阀室一座。工程实施后,在外输至新木的总油量达到400104t/a、450104t/a和50104t/a时,停留时间分别为12.3天、10.9天和9.8天。2)消防系统新木油库目前消防系统采用半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和半固定势冷却给水体统。建有消1000m3防水罐1座,消防泵三台。本项目新建油罐为新木油库最大油罐,按照消防规范规定,必须采用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和固定式冷却喷淋系统,依次灭火所需泡沫液量为11m3,所需水量为2000m3,因此,需要新建泡沫泵房1座,1000m3消防水罐1座,且消防泵房与泡沫泵房合建。经考察,已建消防泵房已没有扩建余地,因此考虑利用已闲置的老注水泵房作为消防泵房和泡沫泵房。为了解决1000m3消防水罐罐位,将老注水泵房后面的1000m3清水罐改造成消防水罐,再在新注水泵房后面预留1000m3注水罐位置新建1座注水罐。罐区内消防管网采用地埋式。3)监视系统结合罐区的实际情况,拟在整个罐区上四套全自动摄象机,通过地埋电缆将视频信号送至值班室。值班室上四台监视器及控制器,系统属一头一尾方式,摄象和监视防卫在580m,摄象机安放在避雷针铁塔上,安装高度为25m左右,本系统投产后可对整个罐区的早期火灾等起到预警作用。4)计量系统本次工程主要计量仪表为大罐液位计及大罐温度远传。对50000m3罐的液位测量采用美国Ohmart/VEGA公司生产的CC/FPS型雷达物位计进行测量,远传至主控制室仪表盘上指示及超限报警。大罐原油温度设就地显示及远传至主控制室仪表盘上显示。5)供配电系统新木油库增容工程主要用电负荷为循环泵、循环加热炉和消防泵房用电等。循环泵用电负荷75kw,一开一备运行,其供电电源引自已建外输泵房(销售公司)配电室,采用低压电缆引入。循环加热炉及燃油系统的供电电源引自已建外输炉烧火间(销售公司)内的配电柜,采用低压电缆引入。消防泵房为老注水泵房改造,负荷为280kw3台,开二备一运行。消防泵房属于一级负荷,采用双电源供电,一回引自变电所6kv备用回路,另一回引自已建消防泵房电源。新建5000m3油罐防雷、防静电采用环型接地,共8处。罐区采用半导体少长针(高50m)作长区整体接地。6)道路系统新建的储罐位于已建罐区北侧,将已建罐区的消防路延伸,作为新建罐区的消防路。消防路采用水泥路面,路宽4.0m,结构为20cm水泥混凝土+20cm水泥稳定砂砾+20cm天然砂砾。灌区内没有车行道,坡度不大于8%。7)拆迁征地及围墙项目建设需在现有新木油库北侧征用3.93104m2土地,该地区原为一个自然村屯,有部分居民在此居住,因此要拆迁民房30余户,目前拆迁工作已基本完成,该地区仍剩余居民10余户。为了使厂区易于管理和美化,要在厂区周围建设2.2m高砖围墙920m。主要工程量见表21。表21 新木油库增容主要工程量一览表系统主要建安内容备注原油储运系统150000m3罐的制造2个250000m3罐的阀室工艺、土建、电气350000m3罐液位计及仪表450000m3罐基础5罐区防火堤6管网改造7循环泵房1座,2台8循环加热炉2台消防系统1消防泵3台2压力式泡沫灭火装置2套3泡沫混合液管线2736,2km4泡沫产生器及配套管线12套5冷却喷淋系统水幕喷头6消防管网3257,2km7室外消火栓及配套设施16套8室外泡沫栓及泡沫枪等24套91000m3注水罐改造1座10新建1000m3注水罐1座11老管网及配套系统改造12水源井更新1口13消防操作间2座4.0m宽水泥路840m供配电系统1循环泵房配电 1)新建软启柜2台 2)低压电缆300m 3)照明等2循环加热炉配电低压电缆3消防泵房 1)变压器2800KVA 2)低压配电柜6台GCS 3)高压电缆VV22-6KV 370 600m 4)电缆低压200m 5)软启柜3台 6)照明、配电箱等4防雷、防静电及场区照明 1)半导体少长针50m高,两根 2)场区静电(接地板、扁钢)、场区照明监视系统1摄象机4套2全自动方台4套317监视器4台4地埋电缆500m2.2 工程分析2.2.1 储罐结构为了减少油气损耗,新建的2座50000m3储油罐均采用单盘式浮顶罐,这种罐的顶浮在油面上,随油面而升降,因此浮顶和油面之间基本不存在空间,浮顶的密封装置能保证浮顶随油面上、下浮动时把油封住,基本上可以消除因昼夜温差和收发油作业所引起的呼吸损耗。罐的密封一次密封是采用弹性密封,二次密封采用蛇形密封。罐的防腐油罐内壁及内部构件外表面防腐均采用环氧防腐防静电涂料及配套底漆,结构为:二道底漆,三道面漆;距罐底50mm以上侧壁、罐顶、梯子、支架、平台及防护栏外防腐采用J52-1氯磺化聚乙烯防化工气体腐蚀涂料及配套底漆,结构为:二道底漆,二道面漆;罐底外防腐及距罐底50mm以下采用JS-2常温固化重防腐涂料面漆及配套底漆,其结构为:一道底漆,三道面漆。罐的保温采用80mm厚的岩棉板。罐的防水采用波纹板型的度锌铁皮。刮蜡器采用重锤式刮蜡器。排水中央排水管采用刚性、柔性元件组合式。2.2.2 主要设计参数50000m3储油罐主要设计参数见表22。表22 油罐建设主要设计参数序号项目单位指标1外浮顶罐座22容量m3500003介质净化油4介质温度50655介质密度kg/m30.860.891036腐蚀裕度mm17设计温度20T908工作温度50T659罐内径mm6000010罐底直径mm6026411罐高mm19480(21480)12充水重量kg5000000013设备总重量kg990000014设防烈度度815基本风压Pa45016计算风压Pa5002.2.3 工艺流程新木油库增容工程完成后,新建的2座50000m3的储油罐将承担红木、乾新和二厂新木输油管道输送原油的暂时储存任务,原油在站内经计量后外输,其工艺流程见下图。1)正常生产工艺流程红木输油管道乾新输油管道二厂新木输油管道新木计量计量计量计量50000m3(10000m3或5000m3)油罐外输泵外输炉计量计量南油库前郭炼油厂油田炼油厂计量“庆铁”输油管道循环泵循环加热炉供油泵外输泵2)热油喷洒工艺流程50000m3油罐循环泵循环炉50000m3油罐50000m3(10000m3或5000m3)油罐循环泵50000m3(10000m3或5000m3)油罐3)抽空倒罐工艺流程计量50000m3(10000m3或5000m3)油罐循环泵新木沉降罐4)抽大罐底水工艺流程5)装车工艺流程10000m3油罐装车泵装车2.2.4 污染物排放分析1)废气污染源本项目空气污染源主要为施工期建设过程中,施工场地周围建筑材料和工程废土产生的大量扬尘、来往车辆形成的灰尘以及清理平整场地中产生的尘土。项目建设的特殊性,需要大量钢制材料的焊接,焊接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量的焊条燃烧烟气,工程施工采用各种焊机约70多台,焊线(40x100)消耗约800米左右。由于新木油库增容工程新建储油罐为浮顶罐,浮顶的密封装置能保证浮顶随油面上下浮动时把油封住,基本上可以消除因昼夜温差和收发油作业过程中所引起的呼吸损耗,因此,就储罐本身而言,基本没有空气污染物产生。但是,在油罐建设配套工程中,新增循环加热炉两台,燃用天然气,燃气消耗量全年平均约为1.1104m3/d,在使用过程中将产生一定的烟气,经排气筒排放,排气筒出口内径为0.50.8m,高度2023m,据类比调查可知,加热炉烟气排放量见表23。表23 加热炉大气污染物排放统计污染源烟气量(m3/h)污染物排放量(Kg/h)TSPNO2SO2COCnHm采暖、加热炉175600.0450.2000.0800.1170.0222)废水污染源施工废水主要是基础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泥浆或砂石的工程废水,该部分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SS,工程现场平均用水量50m3/d,按90%消耗,则产生污水量约为5m3/d,基本散排于施工现场。储油罐运行过程中储存经联合站处理的脱水原油,原油中未完全脱出的水分在储罐运行一段时间后,在罐的底部分离出来,定期抽出,抽出的含油污水进入新木联合站集中处理,不外排。3)噪声污染源施工噪声源主要是各类施工机械运行中产生,其中基础施工阶段打桩机噪声最为严重,据调查,其运行噪声可达120dB(A)以上。另外储油罐所用材料较为特殊,大部分为钢制材料,在材料碰撞、切割过程中也将产生较大噪声,其噪声源强约为90130dB(A),但是,这部分噪声可通过严格管理、教育施工人员而大为降低。运行期噪声主要来自各类泵房和加热炉噪声。项目新建循环泵房1座,内设循环油泵2台,据类比调查,油泵运行过程中噪声源强约为7085dB(A)。各阶段噪声主要污染源见表24。表24 噪声污染源统计产噪时段主要噪声源声功率ddB(A)特性施工期各种打桩机100125间歇非稳态声源施工期钢制材料的碰撞90120瞬间噪声施工期钢制材料切割100130间歇非稳态声源运行期泵类噪声7085连续稳态声源4)固体废物污染源由于项目所用材料基本为钢制材料,因此施工期垃圾产生量较少,不会有砖瓦、碎石等建筑垃圾产生。项目运行过程中也不产生固体废物。5)光污染在油罐施工建设过程中,有大量钢制材料的焊接工序,在焊接时(特别是电焊)会产生耀眼的弧光,并有电弧形成,这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2.2.5 新木联合站原有污染源排放分析1)废气污染源新木联合站内有采暖、加热锅炉共8台,燃料为天然气,燃气消耗量全年平均为4.4104m3/d。排气筒出口内径为0.50.8m,高度2023m,共6座排气筒,各锅炉中烟气污染物排放量见表25。表25 新木联合站大气污染物排放统计污染源烟气量(m3/h)污染物排放量(kg/h)TSPNO2SO2COCnHm采暖、加热炉720500.1820.7980.3200.4710.0882)废水污染源工艺废水主要为储油罐所储原油中未完全脱出的水分,分离后的含油污水进入本站污水处理系统集中处理,处理达标后全部回注地下,不外排。站内人员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后也进入本站污水处理系统。因此可以认为新木联合站没有污水排放。3)噪声污染源站内噪声主要来自各类泵房和加热炉,据类比调查,各类声源强度约为7085dB(A)。第三章 建设项目地区环境概况3.1 自然环境概况1)地理位置松原市区位于松花江畔,北岸为宁江区,南岸为前郭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2408,北纬4401。本项目位于松原市毛都站镇北1km处新木联合站院内,经调查其南侧有16户民房,距离约为100m左右,东西两侧均为农田。2)水文地质松原市内江河纵横,泡沼众多,尤以二江(松花江和嫩江)、一河(拉林河)、二湖(查干湖、大布苏泡)而闻名,其中第二松花江横贯市区,最大流量6750m3/s,最小流量63.3m3/s,最高水位134.80m,最低水位129.93m。松原市中心城区地层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地下水属潜层水,含水层为砂层,地下水埋深1.08.2m,地层由上至下依次为耕层土(厚度为0.51.0m)、粘土、亚粘土和砂土,地耐力在820t/m2。松原市范围内地震烈度处在68度之间。3)气候、气象松原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处于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区,年平均温度4.5,最高气温为36.9,最低气温为-35,冰冻时间约为6个月(10月中旬次年5月初),土壤冻结深度1.8m,年平均降水量450.8mm,最大降雨量达614.4mm,年平均蒸发量1697.7mm,相对湿度62.8%,最大积雪厚度120mm,年平均日照2811.6小时。松原市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冬季多为西北风,平均风速3.07m/s,最大风速29m/s,最大风向频率12.4%。3.2 社会环境概况松原市区被松花江分为江南、江北两个区域,现状建成区面积2551hm2,其中江北947.4hm2,江南1603.6 hm2。市区人口为4万人,其中江北宁江区人口约24万人,江南前郭镇内约16万人。松原市是全国八大石油城市之一,原油产量还在不断增加,故石油开采业将成为城市支柱产业,以前郭炼油厂为基础的石油加工工业形成了城市外向型工业格局,发挥着吉林省第二大石化基地的作用。以30万t/a玉米深加工工业为基础的联合企业,是松原市粮食深加工的新兴工业。以粮食、药材为原料的生物制品产业已推向国内外市场,形成创汇型产品。城市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能源和服务行业为松原市内引进外国投资环境奠定了一定基础。交通运输较为发达,公路、铁路、水运等基本形成网络,具备了良好的水陆运输条件。本项目位于松原市宁江区毛都站镇北侧1km处,镇内农业经济状况见表31。表31 工程所在地毛都站镇土地利用几农业经济状况一幅员面积(hm2)13964.2二粮食产量及播种面积(t/hm2)13720/5672三经济收入(万元)5804四人口/户数22595/5544耕地面积8355.5玉米 4267/2742农业3788园地面积13.3水稻8056/2145林业56林地面积1283.1高粱689/358牧业400草地面积221.0大豆581/323渔业50居民用地836.6其他1510交通用地290.0人均收入2000水域891.5未利用地2073.33.3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3.3.1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点布设根据新木储油罐位置和周边环境情况,空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共布设4个监测点,考虑到新木联合站对区内环境影响,在新木联合站内布设1个监测点,在联合站上风向布设1个监测点,距离约1000m,下风向约1000m布设2个监测点。(2)监测项目根据油罐和各联合站排放污染物的特殊性,确定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项目为TSP、SO2、NO2、非甲烷总烃。(3)监测时间及频率2002.12.1012.15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的要求,对所设监测点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进行监测,采样的同时进行风速、风向、气温、气压等常规气象要素的观测。(4)监测分析方法监测分析采用国家规定标准分析方法,详见表32。表32 监测分析方法监测项目分析方法方法来源TSP重量法GB/T15432SO2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计GB/T15262NO2Salt2man法GB/T15435非甲烷总烃气相色谱法GB/T15263(5)监测结果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统计结果见表33。表3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统计结果监测点监测因子一次值日均值一次浓度均值(mg/m3)污染指数(Pi)浓度范围(mg/m3)超标率(%)最大值超标倍数浓度范围(mg/m3)超标率(%)最大值超标倍数1#TSP0.021-0.218000.022-0.197000.130.43SO20.003-0.011000.004-0.086000.0040.008NO20.014-0.026000.015-0.024000.0220.18非甲烷总轻0.012-0.026000.012-0.022000.0280.0072#TSP0.032-0.280000.034-0.225000.1870.57SO20.009-0.117000.010-0.011000.0120.024NO20.022-0.036000.022-0.030000.0280.23非甲烷总轻1.31-2.84001.32-2.68002.120.533#TSP0.030-0.282000.032-0.246000.170.57SO20.007-0.116000.008-0.012000.0120.024NO20.018-0.033000.018-0.031000.0240.2非甲烷总轻1.08-2.24001.09-2.10001.930.484#TSP0.026-0.220000.026-0.178000.140.46SO20.005-0.098000.006-0.086000.0110.022NO20.016-0.029000.017-0.024000.0230.19非甲烷总轻1.06-2.08001.08-2.02001.860.46注:一次浓度均值中TSP的值为日均值浓度。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1)评价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对该标准中未做规定的非甲烷总烃,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新污染源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的规定。评价标准详见表11。(2)评价方法评价方法采和单项污染指数法,评价公式为:式中:Pi污染物I的单项污染指数;Ci第i类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m3;Coi第i类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值,mg/m3。(3)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结果从表33中可以看出,4个监测点全部满足标准要求,无超标现象,说明本地区的空气环境质量状况良好。从表中可见,1#监测点位于储油罐上风向,受新木联合站加热炉排放的烟气较小,污染物的污染指数排序与其他点不尽相同。1#点的污染物排序为TSP、NO2、SO2和非甲烷总烃,而2#、3#、4#点的污染物排序为TSP、非甲烷总烃、NO2和SO2,受联合站加热炉的影响,非甲烷总烃的排序大为提前,但污染物均未超过标准要求。3.3.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断面的布设本工程位于松花江松原江段沿岸,距离松花江45km,为了解区域内地表水环境环境质量现状,在松花江共布设3个监测断面,分别为畜牧场、西大嘴子和泔水缸断面,监测点布设见图21。(2)监测项目的选择根据纳松花江水质状况,确定PH、CODcr、BOD5、氨氮、石油类共5个指标为监测项目。(3)监测时间本项目地表水评价采用松原市常规监测断面的常规监测数据,时间分别为2002年7、9、12月。(5)监测分析方法样品采集保存及分析方法:按照国家环保局颁发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选配分析方法进行。(6)监测结果本项目水质监测结果见表34。表34 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结果 除PH外mg/l监测断面PHCODmnBOD5氨氮石油类畜牧场2002.77.235.021.460.6300.052002.97.385.041.360.6980.042002.127.324.961.250.5280.044西大嘴子2002.77.355.251.651.0100.062002.97.575.251.430.9880.052002.127.585.141.470.9200.052泔水缸2002.77.335.071.780.830.052002.97.425.021.340.8900.052002.127.464.951.260.6900.048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评价方法评价方法采用标准指数法。当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Pi1时,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其使用要求。标准指数公式:Pi=式中:Pi第i污染物的标准指数; Ci第i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l; C0i污染物的标准浓度,mg/l; PH值的标准指数计算公式: 当PH7.00 PPH= 当PH7.00 PPH=式中: PPHPH的标准指数; PHjPH的实测值; PHsd标准规定的PH值下限; PHsu标准规定的PH值上限;(2)评价标准项目工程位于松花江沿岸,主要评价松花江在本区内环境质量现状,由于其水体功能属于三类功能区,因此评价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具体见表12。(3)评价结果用标准指数法对各断面水质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各采样点的标准指数计算结果见表35。表35 地表水评价结果统计 监测断面PHCODmnBOD5氨氮石油类畜牧场2002.70.120.2510.3650.6301.002002.90.190.2520.3400.6980.802002.120.160.2480.3130.5280.88西大嘴子2002.70.180.2630.4131.0101.202002.90.290.2630.3580.9881.002002.120.290.2570.3670.9201.04泔水缸2002.70.170.2540.4450.831.002002.90.210.2510.3350.8901.002002.120.230.2480.3150.6900.96(4)评价结果分析由评价指数统计中可以看出,松花江在松原市江段各监测点评价指数基本满足标准要求,石油类污染物略有超标现象,但超标范围并不大,说明该江段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基本未受到污染。西大嘴子监测断面位于松原市内,受市内生活污水影响,各种污染物指数比其他两个监测点稍高,极个别氨氮监测结果有超标现象,超标倍率仅为0.01。因此从总体来看,松花江该江段水质质量基本未受到严重污染。3.3.3 噪声环境质量现状1)环境噪声现状监测(1)监测布点工程建于松原市毛都站镇北侧1km处原新木联合站院内,距离城区有一段距离。拟建厂址厂界附近有十几户居民。根据评价区域及建设项目的特点,考虑到厂址距离新木联合站较近,部分配套工程甚至与联合站共建,因此为合理了解区内噪声现状,在拟建厂区及新木联合站四周共布设4个监测点位,具体监测点布设见图22。(2)监测时间监测时间为2002年11月,委托松原市监测站进行监测,均在无雨、风力4级(5.5m/s)以下进行。(3)监测方法监测方法按照GB123499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条件进行。3)噪声监测统计结果根据松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结果,环境噪声监测统计结果见表36。表36 环境噪声监测统计结果 dB(A)监测点1234昼间44424240夜间414240423.3.4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1)评价标准采用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1类标准,详见表13。2)评价方法采用单项标准指数法,将噪声监测值与标准值比较,计算标准指数,对噪声监测结果进行评价。 3)噪声监测结果评价噪声评价结果见表37。表37 环境噪声监测值标准指数 dB(A) 监测点1234昼间0.800.760.760.73夜间0.910.930.890.93由表37中可以看出,拟建项目厂址厂界环境噪声各监测点噪声值在昼间和夜间的标准指数均低于1,表明监测值低于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1类标准限值,项目厂址周围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各监测点监测结果比较接近,说明新木联合站内噪声源分布较为平均,没有特殊噪声源。第四章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4.1 空气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分析(1)施工扬尘对环境空气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基础建设和搅拌场形成的扬尘。扬尘的产生与土壤的含水率、颗粒粒度、风速、湿度及回填时间等密切相关,据资料记载,当灰尘含水率为0.5%时,其启动风速为4.0m/s,本地区地下水丰富,地下水位较高,施工土方含水率均大于0.5%,但本地区的土壤主要为风沙土,粒度较细,扬尘产生较为容易。据类比实测结果,在风速为4.6m/s时,施工现场下风向不同距离的扬尘浓度见表41。表41 施工现场下风向T.S.P浓度(风速为4.6m/s)距施工现场距离1m25m50m80m150mT.S.P度(mg/m3)3.7441.6300.7850.4960.246从表41中可以看出,在不利气象条件下,施工扬尘在150m范围内超过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要求,对施工现场周围近距离区域空气质量造成不利影响,150m以外影响较小。同时运输建筑材料的车辆也能产生扬尘的污染,但范围均较小。本工程所在地松原地区年平均风速为3.07m/s,低于4.6m/s的实验风速,因此施工现场TSP产生量也会较少,污染将低于类比结果。(2)汽车尾气施工过程中将会有各种工程和运输车辆来往于施工现场,汽车等排放的尾气中主要污染物为HC、颗粒物、CO、NO x等,各污染物的理论排放量见表42。表42 燃油机械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污染物燃油类型HC颗粒物CONOx单位汽油1.230.565.945.26g/km柴油77.861.8161.0452.0g/h燃汽油的汽车属于流动的线源,污染物相对易于扩散,而燃用柴油的车辆一般在施工现场范围内活动,尾气呈低矮的面源污染。车辆尾气排气筒高度相对较低,不利于尾气的扩散,尾气的扩散范围较小,对周围区域环境影响较小。另外,车辆为非连续状态,污染物的排放时间和排放量相对较少。(3)焊条烟气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钢制材料的焊接,焊条燃烧时会产生一定量的烟气,由工程分析可知,项目施工运用各种焊机几十台,燃用电焊焊线800m以上。由于焊接工作分布于施工现场的各个方位,各个焊机基本独立工作,形成较为分散的小污染源,并且工程施工现场较为空旷,有利于烟气的扩散,因此在短暂的施工期内不会对区域内空气环境产生大的影响。综上所述,施工期对空气环境的影响范围较小(扬尘和尾气均不超过150m范围),影响程度也较低。2)运行期空气环境影响新木油库增容项目储罐采用浮顶罐,浮顶的密封装置能保证浮顶随油面上下浮动时把油封住,基本可以消除因昼夜温差和收发油作业所引起的呼吸损耗,因此可以说油罐本身不会有空气环境污染物产生。项目新建2台循环加热炉,燃用天然气,由工程分析可知,加热炉烟气量约为17560m3/h,各类污染物排放量较小,经烟筒排放后,能够很快稀释消散,对环境影响非常小,不会影响周边居民的生产和生活。4.2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环境影响由于油库增容项目的建设,施工人员的增加,相应的增加了生活污水的排放和施工废水的排放。但由于油罐建设的特殊性,主要为钢制材料的焊接,因此施工人员少,施工用水主要在基础建设阶段产生。施工排放的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中污染物简单,主要污染物为CODcr、SS,而且污染物浓度低。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由于施工队伍居住相对分散,难以集中排放,排放方式属于无组织的分散排放,靠自然降解而消除,不会对周围地下水环境、土壤环境产生危害性影响,也不会对区域水体产生影响。2)运行期环境影响油罐储存各联合站脱水原油,原油虽然含水率很低,但仍有部分水分残留,残留水分在原油储存过程中慢慢积聚到罐的底部,要定期抽出。这部分废水污染物浓度较高,全部送至新木联合站集中处理,达标后回注井下,不向外界环境排放,因此不会影响周边水环境质量。新储罐的运行增加职工较少,主要依附于新木联合站,职工的生活污水量非常小,污染物简单,一般散排于周围环境中,自然降解能力强,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4.3 噪声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1)噪声源基础施工的主要噪声源为各种打桩机噪声、钢制材料碰撞、切割噪声等。由工程分析其噪声源特性见表23。为了严格限制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在噪声预测过程中我们选用施工阶段的最大噪声作为本次预测的源强,即130dB(A)。(2)评价标准评价标准选用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2类标准,见表13。(3)评价方法施工噪声的影响预测采用点源噪声衰减模式,用该公式分别计算最严重噪声的影响范围。其计算公式为;Lp=Lp020lg(r/r0)L式中:Lp距声源r(m)处声压级,dB(A);Lp0距声源r0(m)处声压级,dB(A);L各种衰减量dB(A)。由于项目施工在室外,各种建筑物和树木的影响均会使噪声削减量随距噪声源距离的增加而增加。(4)评价结果经计算,各类施工阶段噪声随距离衰减结果见表55。表55 施工机械噪声预测结果距离(m)源强55010020050010001301108274665446从表54中可以看出,在最不利的噪声源强的情况下,粗略估算噪声昼间超标范围在480m范围左右,夜间超标在1100m范围左右。在建设项目周围居住的十几户居民(拆迁后剩余住户)和新木联合站内职工将无疑会受到噪声的影响,但由于施工期时间较短,严重噪声基本为瞬时噪声,噪声源为非稳态间歇噪声,施工结束后这种噪声也会随着消失。同时加强施工管理,钢制材料轻拿轻放,将金属切割等重产噪部位加强防护,建立金属切割间等可进一步减少噪声的影响。2)运行期环境影响项目运行期噪声的产生主要集中在泵房的各种泵类机械,这部分噪声源属于连续稳态噪声,其源强可达7085dB(A)。但这些产噪泵类均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咨询立项方案
- 梅州开业活动策划方案模板
- 襄阳线上营销活动策划方案
- 建筑方案设计主创招聘信息
- 台州提高建筑质量方案设计
- 玄武区营销推广方案策划
- 咨询灭蟑螂方案
- 建筑师方案设计汇报
- 校园安全教育方案
- 十岁成长礼活动方案(共3篇)
- 班干部聘任仪式
- 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时练习及答案(附目录P102)
- DBJT15-110-2015 广东省建筑防火及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
- 触电急救知识与方法PPT
-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课-PPT课件
- 文化引领学校特色化课程体系的建构
- 水岸山居调研
- 安全现场文明施工措施费用清单
- 墙体加固喷射混凝土浇筑交底
- 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四级上 Stop! Everyone Stop!课件:
- 幼儿园课件:《秋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