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更多论文请关注:子轩擎宇文化工作室/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摘要本文运用心理学及教育学的专业知识,对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关系进行研究,明晰如何治愈网络成瘾的方法方案,大幅度解决网络成瘾给青少年带来的困扰和危害,使网络真正成为提高全民素质,丰富全民生活得有益媒介。在研究过程中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际考察法(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分析法等等。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总结,并派发问卷于被试。之后分析问卷数据得出相关结论,结合前人理论基础总结本文研究成果,为深入研究网络成瘾相关课题提供方法和借鉴。关键词:网络成瘾;人格特质;人格差异;成瘾特点;大学生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ADDICATION AND PERSONALITY TRAITS OF RELATIONS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psychology and pedagogy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bout Internet addiction and personality traits relations, clear how to cure the method of network addiction scheme, greatly solve the network for young people with addiction bring and harm,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etwork genuinely become, the rich life beneficial medium. Over the course of the study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the actual investigation method (questionnaire), data statistics analysis, etc. Through to the previous research summary, and distributing questionnaires to try.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data that the relevant after conclusion, combining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i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theory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network addiction related topics provide method and using for reference.Key words: Internet addiction; Personality traits; Personality differences; Addiction characteristics; college students1. 绪论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为人熟知。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的高度发展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和娱乐带来了便捷之处,但是如果不加限制的使用网络,不仅使得个人身心健康得到影响,而且还会使得自己与现实生活脱离,乃至于完全沉溺在网络的梦幻当中,不闻世事。严重者还可丧失人格,泯灭人性,抢劫路人,打架斗殴,给社会造成极大的灾祸。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是身系着祖国繁荣昌盛的使命。但是当代大学生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大学生成才之路的绊脚绳,成为了一种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和国家的关注。关注大学生,引导他们健康的认识和运用网络,成为了家庭和社会迫在眉睫的事情。近年来,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引起了各个高校的严切关注,加大了对在校大学生网络使用的监管制度和惩罚措施,开展网络健康讲堂,发放网络教育传单,开办竞猜活动,提早预防,争取杜绝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象的发生,培养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网络成瘾及人格特质的释义及关系推测2.1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种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种生理性不适,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 图一使用网络产生强烈欲望,突然停止或减少使用时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按照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分为计算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交友成瘾、网络信息收集成瘾、网络交易成瘾5类。有国内学者认为,网络成瘾是由于重复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且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欲望,同时对上网带来的快感一直有生理及心理依赖。也就是说,因为网络的许多特质带给使用者许多快感,同时又因很容易重复获得这些愉悦的体验,使用者便在享受这些快感时渐渐失去了时间感,一方面逐渐对网络产生依赖,另一方面导致沉迷和上瘾。国外学者Grohol认为,使用互联网的行为具有阶段性:第一阶段是成瘾阶段,新用户往往采用完全沉溺于其中的方式,来使自己适应新环境;第二阶段是觉醒阶段,用户开始减少互联网的使用;第三阶段是平衡阶段,此时用户进入了正常的互联网使用状态。他认为,那些被互联网“俘获”的人主要是不能顺利度过第一阶段,需要他人帮助进入第三阶段。而对于一个已经度过第一阶段并进入第三阶段的网络“老手”,也仍然有可能出现滥用,例如他想寻找更有吸引力的聊天室、新闻组或Web站点等。Kandell研究表明,青少年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比其他群体更容易产生诸如网络成瘾等问题的行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的主要来源通道,过分的使用网络对大学生的人格产生了消极的作用,影响力大学生的人格的适应和发展。一般网络成瘾都有以下几个特征:1、情绪不稳定、易怒、多变,没有自控能力、自己做的承诺不能兑现;2、注意力不能集中和持久,记忆力减退,对其他活动缺乏兴趣,为人冷漠,缺乏时间感,情绪低落;3、与人沟通能力差,胆小,退缩,不愿面对现实生活的各种挑战。2.2人格特质人格特质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是在不同的时间与不同的情境中保持相对一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倾向,是指在组成人格的因素中,能引发人们行为和主动引导人的行为,并使个人面对不同种类的刺激都能做出相同反映的心理结构。人格特质可概分为 4 种,对於人格特质的研究,早在 1921 年心理学家荣格( Carl Jung )就采取科学方式把人分为直觉型( Intuitor )、思考型( Thinker )、情绪型( Feeler )、和感觉型( Sensor )等 4 种。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Raymond BCattell,19051998)认为,仅仅依据特质词对人格进行分类是远远不够的。要深入探索人格就必须要了解这些特质是怎样相互联系并组织起来的。他把人格的“可见部分”称为表面特质(surface trait),并由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卡特尔通过问卷调查、直接观察和履历研究等所获得的表面特质的数据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一些经常同时出现的表面特质词具有同源性,反映出具有某种更为基本的特质。他把这类更为基本的人格特质称为潜源特质(source trait)。 根据卡特尔的特质分类理论人格特质有以下几个特征:1)特质是真实存在于特定个体中的一种神经生理结构,而不是用来说明或解释我们行为的一种标签。2)特质决定或引导我们的行为。它并不只是对特定刺激所作出的反应,而是赋予我们去寻求合适刺激的动机,并与环境交互作用而产生行为。3)特质是一种可以明显加以辨别的特性。通过较长时间对行为的观察,从个人对相同或相似刺激的反应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上便可以推测出特质的存在。4)一种特质与其他特质之间是相对独立的。5)有与特质不一致的行为或习惯,但这并不证明特质不存在。6)特质可以用连续的尺度来加以测量。2.3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关系的揣测随着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严峻性加剧,客观公正的认识和关注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刻不容缓。据研究发现,一些消极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有关,曾有人格心理学家阿尔波特说:“人格乃是个人适环境的独特的身心体系”;艾森克说:“人格乃是决定分人适应环境的个人性格、气质、能力和生理特性”;卡特尔说:“人格乃是可以用来预测个人在一定情况下所作行为反应的特质”。由此可见,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其人格特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格是心理特征的统一,这些特征决定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他们与别人的行为有稳定的差异。在上个世纪的中期,就有研究者们认为成瘾者都具有相似的或类似的某种独特的人格特征,并且这些独特的人格特征是成瘾的必备条件。人儿,研究者们至今还没有找到这些关系的依据所在。尽管成瘾者的人格特质并未明确,但是研究表明,可能存在着某种潜在的人格特征是伴随着成瘾行为而发展的,例如依赖性、攻击性、反抗性、强迫性、自卑性等等。另外网络成瘾还与人格上的问题和不满足有关,有些具有异常人格特质的人,处于人格失调的边缘,经常徘徊在困难之中,有破坏社会规范的倾向,而且不能节制追求满足冲动,在这种状态下很容易形成“瘾”。虽然研究并没有给出准确的二者之间的关系,但是人们在认知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之间存在着某种共识。Young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网络成瘾的存在,并发现网络成瘾与16PF中的多个因子有着密切关系。Kraut等人发现过度使用网络对性格外向者或有较多社会支持者产生积极影响,而对性格内向者或缺乏社会支持者产生消极影响。 3.网络成瘾的研究现状3.1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网络成瘾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Goldberg 首先提出将此现象命名为“互联网成瘾症”(简称 IAD)。IAD 临床上也称病理性网络使用(简称 PIU)。网络成瘾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它的隐蔽性较强。作为一种陌生的事物,许多人对它很陌生。网络成瘾大概有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第一、许多研究者认为,网络成瘾者和非成瘾者相比较在某一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他们大都是偏向理科性的学生,主要是计算机科学这一方面的,另外有研究表明,越是技术专业学的精湛的学生越有可能患网络成瘾,这一结果和对计算机黑客及计算机成瘾者的研究相似。第二、许多网络成瘾者由于生活的压力和精神上的没有寄托,在现实与虚拟之间难以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迷失了自己的本性,使得自己对网络的依赖性较大。他们通过网络来认识和结交新的朋友、寻求感情支持、满足自己的欲望、或者是寻找成人独享的资源、玩游戏、娱乐或者是打发自己无聊的时间。第三、当代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象很普遍,这就致使“从众效应”的产生,盲目的跟从和膜拜使得更多的大学生深陷网络的负面效应当中,一味的追随潮流以至于荒废了学业,虚度了大学的美好光阴。第四、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网路成瘾者的情绪波动较大,抑郁症的倾向较为明显,他们比非成瘾者更加的孤独、更加的暴躁,不易使人接近。他们的思想观念和非 成瘾者的不同,容易对他人产生更多的情感反应。3.2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有统计表明,当代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占五小时以上的为10.1%;最长一次上网时间为九小时以上的为36.3%;一周有上网行为的天数:五天以上的为19.8%;上网原因不是学习需要的占55.7%(估计实际数字会更高);聊天为27.3%,玩游戏为14.6%,下载歌曲影片的为13.9%。在对网络使用者的离线研究中发现,男性更可能成为网络成瘾者。Morahan-Martin 和 Schumache(2000)的研究表明,男性 IAD 的发生率是女性的 4 倍(12 VS 3)。但相关的在线研究不但没有发现男女之间存在上网成瘾的性别差异(Brenner,1997; Egger, 1996; Thompson,1996),反而发现女性成瘾的发生率比男性高(Young, 1996)。而目前我国网瘾患者当中大学生已占有相当重的份额,人数约为2404.2万人,网瘾患者都是游戏爱好者或者是成人视频的癖好者。或者是发展尚不稳定、不成熟,思想上还存在缺陷的大学生就成为了网络成瘾者的高发人群。3.4网络成瘾的坏处网络成瘾不仅会给自身带来许多的不必要的麻烦,而且还会给家庭乃至社会造成霍乱。网络成瘾损害身体健康,如2002年3月份,有两年上网历史的曹某,在回答父亲呼喊时突然昏倒,被诊断为“第三至第五颈椎小关节错位”,经抢救才转危为安;2002南昌是一岁高三学生长时间玩网络游戏导致猝死;2004年,湖南一男子因为长时间沉溺于网络导致幻觉从四楼跌落而死。这些悲剧的凶手是谁呢?网络。有关医生表示,长时间的上网容易罹患颈椎病、干眼症、腕管挤压综合征、接受过量辐射导致的神经系统损害、低血糖、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等害处。在学业方面,因为上网逃课、逃学、不完成作业。过度的上网导致精神不济,上课走神。在当下因为上网而被退学的大学生也比比皆是,如2001年,华东理工大学退学适度和留级的237名学生中,约有80%的时因为无节制的上网而荒废学业的。另外,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在这同时,自己的精神也与现实世界的精神相冲突,相克制,无法接受现实中的种种痛苦或者折磨,变得堕落无比,变得爹娘不认,最终埋葬自己的还是自己。以下是网络成瘾诊断量表:1.是否觉得上网已占据了你的身心?是/否 2.是否觉得只有不断增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从而使得上网时间经常比预定时间长?是/否3.是否无法控制自己使用因特网的冲动?是/否4.是否在线路被掐断时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上网时会感到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是/否5.是否将上网作为解脱痛苦的唯一方法?是/否6.是否对家人或亲友隐瞒迷恋因特网的程度?是/否7.是否因为迷因特网而面临失学、失业或失去家庭的危险?是否8.是否在支付高额上网费用时有所后悔,但第二天却仍然忍不住还要上网?是/否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1.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望或冲动感2.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等戒断反应;戒断反应可通过使用其他类似的电子媒介(如电视、掌上游戏机等)来缓解。 3.下述5条内至少符合1条(1)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2)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经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3)固执的使用网络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网络使用的危害仍难以停止;(4)因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5)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严重程度标准: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受损(如社交、学习或工作能力方面)病程标准:平均每日连续使用网络时间达到或超过6小时,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3个月。4.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不足及建议4.1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关系人格是稳定的、习惯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贯穿于人的整个心理,是人的独特性的整体写照。人格对于管理者来说是很重要的,它渗透到管理者的所有行为活动中,影响管理者的活动方式、风格和绩效。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一些样式的人格类型和管理活动有着特定的关系,它们对团体的贡献不同,所适宜的管理环境也不同。利用成熟的人格测验方法对管理者或应聘人员的人格类型进行诊断,可为人事安置、调整和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供建议。利用卡特尔十六项人格测试来检测一个人的人格水准,是通用的检测平台,它从乐群、聪慧、自律、独立、敏感、冒险、怀疑等16个相对独立的人格特点对人进行描绘,并可以了解应试者在环境适应、专业成就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表现。在人事管理中,16PF能够预测应试者的工作稳定性、工作效率和压力承受能力等。可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人员选拔和职业指导的各个环节,为人事决策和人事诊断提供个人心理素质的参考依据。卡特尔根据自己的人格特质理论,运用因素分析方法编制的。卡特尔认为:人的行为之所以具有一致性和规律性就是因为每一个人都具有根源特质。为了测量这些根源特质,他首先从各种字典和有关心理学、精神病学的文献中找出约4,500个用来描述人类行为的词汇,从中选定171项特质名称,让大学生应用这些名称对同学进行行为评定,因素分析后最终得到16种人格特质。卡特尔认为这16种特质代表着人格组织的基本构成。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特质还不是很健全,心理上还有一定的缺陷,比如傲慢、缄默,孤独,冷漠等等,这些不好的人格特质对的大学生网络成瘾起着一定的催化作用。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来看,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对其人格特制质的影响的研究较少,大多是综述或理论分析为主,实地调查研究较少。虽然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每年发布两次网络发展状况报告,但至今未有全国范围 IAD 统计数据,更没有网络成瘾对人格特质影响方面的数据了。根据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诊断量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表1)采用“卡特尔 16 种人格量表(16PF)”测试学生人格特质,卡特尔 16 种人格量表(表2)从表 2 可以看出,网络成瘾总分和稳定性、恃强性、敢为性、幻想性、自律性,内向与外向性、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性,心理健康因素,专业而有成就,新环境中成长能力 10 项人格因素呈显著的负相关(p.05)。这表明网络成瘾总分越高的大学生,在稳定性,恃强性,敢为性,幻想性,自律性,内向与外向性、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性,专业而有成就,新环境中成长能力的得分越低。这说明,网络成瘾总分高的学生,其人格特点多为羞怯,现实,矛盾冲突,内向,情绪困扰不安,适应新环境能力差。4.2网络成瘾预防与干预的建议我们研究发现网络成瘾的比例并不大,以往的研究也证明网络成瘾比例也是 10%左右,因此,我们认为,对于大学生网络成瘾以预防为主,干预为辅,以下就是研究者对网络成瘾预防和干预所提出的建议:第一,加强大学生的文化修养,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有研究表明,文科生的网络成瘾者要显著少于理科生。按照精神分析的理论,让个体的情感通过不同的渠道得以发泄,让网络成瘾者过的充实,有事可做。第二,实名上网制。上网者要对自己在网上的言行负责。第三,提倡尊重的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在校生沐浴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品味深切的人文关怀。当网络成瘾者发现在现实中可以适应时,就不会沉溺于网络了。第四,文化部门加强对游戏公司的管制。现在已经有游戏公司实行每日限时在线游戏的规定。第五 整个社会也应该加强网络成瘾危害的宣传力度。4.3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第一,测量工具选用 16PF 量表,题量太大,共有 187 道题。被试在答题时在回答后半部分时有不认真的情况,这可能造成某些信息错误或者丢失。第二,采用关联性的研究,对于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进行了相关性的分析,没有采取因果研究范式,致使本次研究揭示这两者的关系不够深刻。5.结论通过本文分析总结国内外的研究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关系,人格特质的不完善,内向与外向、心理素质的因素、专业的成就与否、在新环境中的适应能力等等负面的影响使得学生转向网络寻求安慰,进而沉溺在网络之中。大学生网络成瘾者较非成瘾者具有较多的紧张性的人格特质,而且有较少性的幻想人格特质。另外网络成瘾分数高的同学,其人格特质多为羞怯、现实与虚拟的矛盾、情绪的莫名其妙的低落,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为差,不善于与他人交谈,幻想性强,较为感情用事。并且,在心理健康人格因素、专业而有成就者的人格因素以及在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人格因素上的得分均越低。当然,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我们分析网络给大学生带来害处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网络好的一面。参考文献1Kandell,J.Internet addiction on campus:the vulner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J. CyberPsychologyBehavior,1998(1).214Mitchell,P.Internet,Addiction:Genuire Diagnosis or not. The Lancet,Feb,19.632.315Davis R A. A cognitive behavionral model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1,17(2):187-195.4Kandell,J. Internet addiction on campus: the vulner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J. CyberPsychologyBehavior,1998(1).5273051林绚日,阎巩固.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4):281-283.6Young K S,Rodgers R C. Internet addiction:Personality traits associated with itsdevelopment. The 69th annualme eting of the Eastenr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Boston,1998.7Kraut R,Patterson M,Lundmark V,etal.Intenret paradox:A social technology that reducessocial involvement and psych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押题练习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研优卷】
- 2025广东共青团江门市委员会选调参照管理单位工作人员1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网络安全在云计算平台中的安全架构与防护策略报告
- 2025年教育产业投资并购动态:整合策略研究报告全景解读
- 合并前列腺炎的前列腺增生组织中IL-17、IL-8表达的深度解析与临床意义探究
- 民营经济面试题库及答案
- 煤厂会计面试题及答案
- 律协考核面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预热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过关检测及完整答案详解【易错题】
- (课件)肝性脑病
- 基坑土石方开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考试试题及答案
- 社会统计学-全套课件
- 打印版唐能通
- 物流公司道路运输许可证申请资料范文
- 分公司总经理管理手册
- 六年级上册英语试题Unit1 I go to school at 8:00. 阶段训练一-人教精通版-(无答案 )
- 择菜洗菜和切菜
- (完整版)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中天]香港置地北郡商业施工策划(共172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