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教案.doc_第1页
咬文嚼字教案.doc_第2页
咬文嚼字教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咬文嚼字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2)过程与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2) 教学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文嚼字”。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 三个等级 据传,清代有三个胸无点墨的花花公子,在严父的威逼下进入了科举考场,其一抄了题目后开了个头就写不下去了,其二只抄了个题目,其三连题目也没抄,干脆白卷一张。主考官是位很有学问而又风趣幽默的人。批阅到这三个大草包的卷子时,感到令人啼笑皆非。细想,觉得还是有区别,于是将其分为上中下三等,批语分别为“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同僚向主考官请教,为何同是三个字,仅换了位就分成了三等了呢? 回答 “放狗屁”意思还算是人,只是放狗的屁,三者中算上等;“狗放屁”说明已属狗,但除放屁外,尚能看家护院,还可列中等;“放屁狗”则是除了放屁外,再也没有别的用处了,自然列为下等!短语变序,就产生了不同的含义。要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我们得要咬文嚼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看看作者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从中我们又能受到什么启发。2、 学习课文内容(一)、文体介绍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二)、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我国现代美学奠基者之一。年青时先后就读于6所大学。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三)、解析标题:例1、学习理论重在领会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 。 过分地斟酌字句,死抠字眼。 例2、有的人在谈话时总喜欢咬文嚼字。 卖弄才学。 例3、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没有用处。 强词夺理或狡辩。(4) 、阅读全文,分析观点:1、 “咬文嚼字”的定义?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2、 “咬文嚼字”的作用?l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情感。l 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l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思想情感上“推敲”。l 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善用字的联想意义能在含混中显得丰富,达到艺术的妙境。l 字的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使安于套语滥调,常使我们不知不觉地滑向“套板反应”。3、 “咬文嚼字”的目的?从事文学创作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互相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三、再读课文1、请同学再读课文,看一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 要求:认真研读,仔细分析,填表:投影一、二例子分析道理“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与思想感情关系密切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修改增减文字,意味不同“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2、 即时小练 明末皇帝曾送给重臣洪承畴一副对联以表彰他,后来洪承畴变节降清,有人在此对联上各加一个字来讽刺他。怎么加呢?皇恩浩荡 矣! 臣节如山 乎?结论:字数不同,意味不同,情感不同3、本文中心论点: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 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 法福楼拜对莫泊桑说4、 拓展延伸1、 古代有个书生,在门上挂了幅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有个地方官路过,马上给他写出了横批,并派人解决了书生的生活问题。你能猜出这幅对联的横批是什么吗? 答案:缺衣(一)少食(十)2、 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有位老学者住的巷子里常有人随地小便,于是他写了张“不可随处小便”的标语张贴出去;后来,这张标语被一个很仰慕老学者的人贴在了自家的大厅里,只不过把原标语中几个字的顺序换了一下,就成为一条警示语。请问,那条警示语是什么? 答案:小处不可随便5、 规律总结诗歌鉴赏中一个重要考点就是“炼字”,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明确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推敲和创造性德搭配,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高考中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1.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2.答题的关键是要说说所“炼”之字好在哪里。具体可先-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阐述它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征或描述出了人物怎样的特点。然后-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如果-有特殊的手法要指出它用了何种手法。最后-说说用这个字作用如何,效果怎样。例题示范: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碧湘门陶弼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天阔鸟行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注】 碧湘门,即长沙(今属湖南)城门。行(hn):行列。这首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