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全国挑战杯(大挑)获奖作品.doc_第1页
12年全国挑战杯(大挑)获奖作品.doc_第2页
12年全国挑战杯(大挑)获奖作品.doc_第3页
12年全国挑战杯(大挑)获奖作品.doc_第4页
12年全国挑战杯(大挑)获奖作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面向农户收益的农产品流通方式研究 基于农产品交易成本视角下的思考2012年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12 National “Challenge Cup”Competi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extracurricular academic and technology works面向农户收益的农产品流通方式研究 基于农产品交易成本视角下的思考Research On Profita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Circulation For Peasants Reflection on Perspectiv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nsaction Cost完成日期:2012年11月28日Complete On : 2012/11/28目 录摘要4英文摘要51 导论6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6 1.2研究的思路和方法8 1.2.1研究思路8 1.2.2研究方法9 1.3理论综述与文献回顾9 1.3.1理论综述9 1.3.2文献回顾102 农产品价格构成及利润分配的理论研究10 2.1 农产品的概念、范围及分类10 2.2本文研究的典型农产品代表11 2.2.1农产品价格的基本构成及形成机制11 2.2.2国内农产品利润控制主体和农民成本-收益分析11 2.3国内农产品典型流通方式分析15 2.4调研小组第一阶段实地调研案例分析172.4.1调研研究对象的理论分析和调查假设17 2.4.2宜昌到武汉各地蔬菜价格对比202.4.3宜昌蔬菜生产基地到本市及武汉的流通成本分析 23 2.4.4武汉市流通渠道透视25 2.4.5武汉市消费者蔬菜购买行为分析27 2.4.6调研第一阶段的结论293 农产品交易成本理论30 3.1交易成本的界定30 3.1.1交易成本的由来和发展30 3.1.2交易成本、流通方式和农民收益的关系30 3.1.3农户交易成本的组成和影响因素31 3.2本文对武汉农产品交易成本指标的选择33 3.3交易成本对农民选择初级交易方式的影响38 3.3.1农产品销售方式的界定38 3.3.2国内外学者对影响的分析与预测39 3.4交易成本经济学视角:中介组织流通销售的必然性423.5古典经济学视角:信息、利益的博弈下中介组织的利润“败德”494基于交易成本的调研方案与模型构建及分析524.1调研基本情况介绍52 4.1.1调研目的52 4.1.2调研方式和方法52 4.1.3调研对象和地点534.1.4调研时间安排564.2调研方案所基于的假设574.3农产品交易成本调研584.3.1东西湖区惠安村调研情况584.3.2其他地点调研情况介绍594.4数据来源和统计604.5研究方法634.5.1研究所基于的流通方式等级分类64 4.5.2研究方法674.5.3变量描述性分析705 估计结果与分析及其检验725.1估计结果分析与假设验证725.2效度检验776结论与政策启示77附录一:武汉市消费者购买行为及需求问卷81附录二:对武汉市蔬菜供给地之一宜昌夷陵农业区农户问卷82附录四:农户调查问卷采访稿85附录四:调研地点简介88附录五:调研期间部分采访稿90附录六:调研期间实地图片91参考文献98摘 要近年来,中国农产品进入了一个明显的价格上升阶段,但农民并未从中获得明显收益。相反,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卖难买贵”、“滞销”等现象屡见不鲜,关于农产品流通问题的研究已然成为专家学者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热门课题。许多学者在农产品流通方面做了研究,然而多数处于摸索阶段,在理论基础和对策的可行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本文深入了解研究了农产品流通的相关理论,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定了交易成本理论作为我们的切入点,经过假设、分析、修正的过程,建立了农产品流通方式本质分析体系,并利用该体系对武汉市、宜昌市不同组织模式的农户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首先阐述了农产品的价格构成及各环节利润分配,然后就交易成本理论重点展开分析,提出理论假设。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调研法等方法,取得第一手数据,并运用SPSS18.0软件和Probit模型对问卷进行了项目分析、信度分析,保证了问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运用本研究构建的交易成本理论体系,对湖北省宜昌市和武汉市农产品供应基地、批发市场和超级市场农产品的五种流通方式的交易成本调查数据进行了系统深入地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信息不对称、流通环节过多成为了农民进入市场共享利益的主要障碍,因此结合国内外经验,提出改革传统流通方式,发展新型的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形成具有规模效益的流通模式与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的发展思路。关键词:农产品价格; 流通方式 ;交易成本; 农民组织化程度; 武汉农产品生产基地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ve moved into a significant price rise stage, but the farmers did not derive significant income. In contrast, fresh vegetables, fruits and other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ice is instable, difficult in selling while expensive in purchasing, unsalable products are common occurrences, research on the circul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s become a hot topic for experts, scholars and has attracted community-wide concern. Many scholars in the circul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however, the majority is in the exploratory stage, needing to be further developed in the feasibility of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countermeasures. This paper has conducted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research related to the theory of the circul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elected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and we chose the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as our entry point. Through assumptions, analysis and correction process, we established the analysis of the nature of circul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alysis system and we implemented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system of farmers of different organizational models in Wuhan, Yichang City. This paper firstly described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ice structure and profit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segments. Then, we focus on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to analyze proposed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Research methods include questionnaires, field research and other methods to obtain first-hand data and we used SPSS18.0 software with Probit models project. In the SPSS analysis, we implemented questionnaire, reliability analysis, to ensur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questionnaire and stabil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use of the system of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constructed in this study has deepened the study of costs of the five ways of distribution of agricultural supply base in Yichang City, Hubei Province and Wuhan City, usi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wholesale markets and supermarkets survey data. Fin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low level of organization of farmers,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asymmetry, the excessive circulation become a major obstacle for farmers to obtain the market shared profit in the market. Therefore, this paper used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 proposed a reform on the traditional way of circulation, which include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gricultural circulating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scale circulation patterns. We believe this will create a good profitable environment for the peasants.Keywords: Pric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irculation; Transaction costs; the degree of organization among peasants; Wuha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ases 导 论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十八大报告当中强调,要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然而随着农产品商品化率的提高,农产品流通成为实现农产品价值、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环节,也是农民实现增收的重要途径。面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大背景,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健全,尤其是农产品流通主体较为分散、联结不紧密已成为农产品流通的重要障碍。2010年下半年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中国蔬菜价格快速上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进入2011年,全国多个地区的菜农在蔬菜丰收后却遭遇季节性价格下跌和滞销,尤其在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天津、辽宁、福建等多省,大白菜、卷心菜等多种大众蔬菜的价格急剧下跌,菜农饱受“卖难”之苦。而在产地蔬菜严重滞销、价格急剧下降的同时,城镇消费者购买蔬菜的价格却依旧居高不下。不难看出,这种失衡的现象的出现和现行的流通方式存在着很大关系。2012年11月17日,北京新发地白菜批发价为0.8元/公斤,顺鑫石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则最低为0.36元/公斤。而朝阳区的白菜价格已经涨至2元/公斤。当前国内蔬菜的物流成本已经占到了最终菜价的2/3。国内物流成本占GDP的21.3%,而美国物流成本占GDP大概10%左右。表1是我国农产品流通成本同发达国家平均流通成本的比较,从中能够地反映出我国流通存在的一些问题。表1 2010年我国农产品物流状况与发达国家的比较(%)国别 物流成本 损耗率 加工比重 加工增值 超市连锁经营销售比重 发达 果蔬 5国家 10 肉类 3 80 1:34 8590 水产品 6 果蔬62 果蔬2030中国 肉类68 肉类 12 9 约1:1 不足30 水产品70 水产品15数据来源: 2011 年中国物流年鉴实例引证2012年10月29日在武汉市家乐福洪山广场店,记者告诉正在买菜的张婆婆,山东菜价大幅下降的消息时,她说,感觉菜价依旧不便宜。相比于安徽、山东等地0.2元0.6元/公斤的大白菜收购价,家乐福等武汉大型超市的大白菜价格仍保持较高价位1.36元/公斤。同日,阴雨绵绵下的白沙洲大市场也显得格外冷清。长期从事蔬菜批发生意的谢老板到自己的商行里逛了一圈,一脸愁容地回了办公室。从9月到现在,“大白菜”已经给他带来了近6万元的亏损。近来,安徽、山东等地大白菜大量上市,让菜农“伤不起”的是才上市就只能卖0.1元每公斤,一麻袋也就只能换几个烧饼钱。然而,进价降低却并没给武汉的批发市场带来几多利润。白沙洲大市场昨日数据显示,大白菜的批发价最高0.6元/公斤,最低只有0.2元/公斤。谢老板以最低的价格卖出一批大白菜,他颇为无奈,“从山东运回来的大白菜,成本每公斤要2角钱,现阶段能少亏一点是一点”。省商务厅监测数据显示,全省平均大白菜2.15元每公斤,比去年同期下降近2成。“大白菜在超市里有卖6毛一斤的,也有1元一斤的,其实销量也不是很好,来拿货的也少”,谢老板说,“别看外地白菜、萝卜跌价、滞销,但我们拿回来其实也便宜不了多少,毕竟它本身价格一直都不高,但是运输、纸箱、储存、人工这些费用成本可只是有增无减。因此,销售上降个一两分钱,利润空间就要降很大比例。”农产品丰收了但农民、批发市场和消费者并没有得到更多的收益,相反,大部分农民的口袋欠收,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会迫使农民放弃种地外出打工,势必影响到中国的农业基础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只有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才能保证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因此,本文的调查研究致力于确立更优化的流通方式,以提高农民收益,切实解决当下流通中的“卖难买贵”问题。1.2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1.2.1研究思路图1 研究思路图农产品价格构成及利润分配理论验证假设建立体系建立体系理论农产品交易成本理论 结论实证武汉市周边地区农户交易成本及流通方式调研实地调研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武汉市、宜昌市农产品价格调研数据处理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武汉市周边地区农户交易成本及流通方式调研提出对策结合实际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进入市场的能力较弱交易成本影响流通方式农产品流通成本过高,应减少流通环节得出结论综合分析 组织程度提高功能、模式升级制度、环境完善优化流通方式、提高农民收益政府企业农民对策1.2.2 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理论研究,通过对文献搜集整理提取,主要运用了交易成本理论、历史唯物主义、新制度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第二类为实地调研,主要采用访谈法(主要对象为超市和农贸市场相关的负责人、农业厅或农业局的政府官员)、抽样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对象为农户)和实地观察(走访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零售市场、“蔬菜直通车”销售地点)等方法;第三类为数据处理,本文主要利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效度检验和Probit模型回归分析。1.3 理论综述与文献回顾1.3.1 理论综述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在一个无摩擦的经济环境中,交易不会发生(Coase,1937;Williamson,1986),并且假定在任何交易中都有成本支出。关于交易成本的分类,Coase(1960)认为,交易成本可以归纳为发现价格的成本、谈判和签订合同的成本以及为保证合同条款得到遵守而实施必要检查的成本。黄少安(1995)将科斯对交易成本的分类归结为两类:一是建立市场制度所需的交易成本;二是执行交易过程所需的交易成本。Williamson(1986)将交易成本分为三类:信息成本、谈判成本和执行(监测)成本,这种观点在关于农产品交易的实际研究中已被广泛采用(Hobbs,1995)。其中,信息成本产生于预期的一项交易,是指获得价格和产品信息的成本以及识别合适交易对象的成本,获得价格信息的成本取决于市场价格信息容易获得的程度和价格的不确定性(Hobbs,1997);谈判成本是实际达成一项交易的成本,可能包括委托成本(佣金)、一项交易条款实际达成的成本和正式起草合约的成本;执行(监测)成本是确保交易另一方(伙伴)遵守交易条款(例如质量标准、支付协议等)所耗费的成本。这些关于交易成本的内涵、分类及应用的研究,为本文在定量分析时如何选择交易成本变量提供了有益的思路。根据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的需要,本文将农产品交易成本归为信息成本、谈判成本、执行成本、监督成本四类来研究。1.3.2 文献回顾表2 国内外研究情况类别研究方向研究者先进性局限性国外研究概况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协作与整合Balbach操作性强方便调查缺乏理论支撑信息技术知识对农产品流通的影响Barton,Cameron概念前沿调查成本高政府投入对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贸易的影响Nigel,Reborts层次清晰分析深入调查难度大国内研究概况交易成本对农户农产品销售方式选择的影响宋金田祁春节建立了Logistic模型对销售方式的界定清晰明确建议缺乏可行性中国农产品流通面临的问题对策及发展趋势展望安玉发分析较为全面缺乏实证举例和数据分析交易成本视角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新研究 段利民 霍学喜样本代表性强模型过于简单中国农产品流通中的合作关系与合作意愿分析 肖艳丽多种模型分析深入调查难度大缺乏实证2 农产品价格构成及利润分配的理论研究2.1 农产品的概念、范围及分类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具体包括种植、饲养、采集、编织、加工以及捕捞、狩猎等业的产品。这部分产品种类复杂、品种繁多,主要有粮食、油料、木材、肉、蛋、奶、棉、麻、烟、茧、茶、糖、畜产品、水产品、蔬菜、花卉、果品、干菜、干果、食用菌、中药材、土特产品以及野生动植物原料等。农产品品种繁多,但是根据其生产和销售的特点可以划分为种植业产品,畜牧业产品和渔业产品三大类,根据时代的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以及有机农产品也在逐步成为百姓消费的热点。2.2 本文研究的典型农产品代表本文研究主要以蔬菜为例。其一,蔬菜流通领域当中的问题较为显著,其二,蔬菜相比于其它农产品,农民和居民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更为敏感,因此易于调查和获得第一手资料。2.2.1农产品价格的基本构成及形成机制表3 农产品价格基本构成表 项 目 分类 生 产 成 本 物质费用(种子种苗、化肥农药、机械畜力、棚架薄膜等) 间接生产费用(固定资产折旧、土地承包费、管理费等) 流 通 成 本 仓储、包装分类、加工、搬运损耗、管理费用、运输费等 利 润 包含农民的利润和中间商的利润农产品的商品在一定时间与空间的市场上所形成的价格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既有经济因素、自然因素,也有上层建筑方面点因素。市场上所形成的农产品价格的实际形成,是在各种因素及其力量共同作用下,最终达到统一的结果。通过基本的产品价格分析方法我们可以知道。农产品价值是决定其价格的最基本因素。任何商品都含有社会劳动时间的价值,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商品价值。农产品的形成过程中包括许多步骤,在这些步骤中所用去的人力物力就是农产品价值的基础。由于不同农产品所消耗的人力物力不同,所以价格也不同。其次,供求关系也是影响农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供不应求时,农产品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这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只无形的手对价格进行控制。最后,农产品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战略的发展。所以政府对此实施了强有力的宏观调控,通过价格补贴,物资储备,以及强制性的价格限制等积极引导农产品价格。2.2.2 国内农产品利润控制主体和农民收益现状 (1)国内农产品利润控制主体利润是产品售价与成本的差额。农民是农产品的生产主体, 中间商是农产品流通和销售的主体, 农产品的利润在这两者之间分配。表4 国内两产地各环节成本、利润表(元/公斤,%)流通环节 生产环节 批发环节 零售环节菜源 成本 绝对利润 利润率 成本 绝对利润 利润率 成本 绝对利润 利润率大连蔬菜 0.82 0.48 19.7% 1.724 0.276 192.9% 2.335 0.365 147.5寿光蔬菜 0.88 0.66 25% 2.228 0.272 156.4% 2.835 0.365 138.2数据来源:农业经济问题通过比较成本利润率, 可以明显看出目前在我国蔬菜流通中利润在各流通主体间分配不均衡的现象。与农民相比, 批发市场的成本利润率要高出6-10倍, 零售商的成本利润率高出5-7倍, 且农民的利润要受到季节、气候、供求、生产资料、生产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又最不稳定。批发环节和零售环节的价格波动很有限, 利润空间相对稳定。只是由于二者的产业性质不同, 虽然零售商销售单位产品的绝对利润要高于批发市场, 但批发市场是薄利多销、以量取胜, 因而从总体上看, 零售商的成本利润率比批发市场要低。 (2)农民收益现状农户实际收益降低。2011年年初,我国蔬菜的零售价格虽然居高不下,但是农户的实际收益率却降低了,真正到农户手中的收益是减少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蔬菜生产成本提高;二是蔬菜收购价格降低。农资产品的物价上涨是造成蔬菜种植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蔬菜从农户到消费者的整个产业链上,农户的蔬菜收购价格降低,而消费者一端的市场价格却居高不下,农户认为菜价太低而消费者又埋怨菜价太高。农户收益增幅小于蔬菜价格增幅。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每亩地的净利润,2008年3 253元,2009年7 547元,2010年1 402元。在广大农村地区,种植蔬菜的农户一般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除去日常生活、医疗、教育等支出后,一年的收支基本平衡,没有很多的盈余。在农资价格不断上涨,蔬菜收购价格不高的情况下,农户的生活比较艰辛,如何切实提高农户收入让农民得到实惠是研究面向农户收益的流通方式的重要目标之一。上述内容主要为农产品价格构成及利润分配的理论阐述,为下一阶段的深入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取得第一手资料,本文选取武汉市和宜昌市展开实地调研,获得农产品价格和流通方式的相关数据和资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实证案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科学性。2.3 国内农产品典型流通方式分析 目前,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比较复杂,在从农产品生产者到农产品最终消费者的流通过程中,流通渠道多种多样,流通节点比较多,为了更好的探讨这些流通模式,可以用流通节点渠道模式来加以分析。流通渠道结构是指农产品在由供应商向零售商实体转移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运输路线和停留节点。农产品流通节点渠道结构由农产品供应链决定的。农产品供应链是指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是由农产品生产者、加工企业、物流配送企业以及零售商等上下游企业构成的网链状式体系。具体地说,其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包装、配送、销售、信息活动等环节,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农产品价值增值的目标。如图2所示,我们可以把整个农产品供应链分为六个节点。一般农产品的供应商为农产品生产者农户,大量的分布于各个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的经销商为产地批发市场,制造商为农产品流通加工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为分散于周边区域从事市内批发业务的经销商或物流配送中心,零售商则是指农产品零售终端,包括超市、大卖场、菜市场、农贸市场等,最终消费者为个体消费者和宾馆、饭店、学校等团体消费者。图2 当前农产品主要流通模式农户农户农户产地批发市场加工生产商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菜市场农贸市场个体消费者餐饮等团体消费者现有农产品流通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流通渠道链条冗长,农户所得利益偏少。虽说目前已经有“农超对接”这种极大减少中间环节的流通模式,但是在当前中国,农户+批发市场的方式仍是占主导地位的,这种和农户+中间商在运行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而且这两种模式的流通链条也比较的长。“农超对接”这种模式虽说是最能够给农户带来利益的,但是目前在农产品流通所占比例很小,正在发展中。而且由于超市为保证农产品质量的标准以及让利给消费者,往往也会对农户形成欺压。在最广泛采用的第一种模式中,超长的链条且参与者众多,而每个环节都要分得一杯羹,当市场价格确定的情况下,农户的利益被严重挤压,所得利益很少。 买卖双方力量不对等,农户缺少话语权。在每一种流通模式中,买卖双方并不是处于平等的交易地位的。首先,由于农产品是缺乏弹性的商品,所以丰收后农户急于进行产品的销售;其次,在交易中,是由一个个体农户面对一个组织,由于每个农户所售农产品数量在组织采购中占的比重偏低,所以在交易中没有话语权,基本上是由卖方一方来制定交易规则,其中包括价格、产品的质量标准等方面,农户处于被动的局面。 农户经营分散,组织性差。在交易中,双方的力量对比往往是由买卖双方交易的数量对比来决定的,大的买方或者卖方都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垄断市场。所以,农民如果能够联合起来,会有助于交易力量的提高。但是目前的一个情况是农户都是分散经营,缺乏组织意识,结果就使得农户仍然是独立行动,无法在交易谈判中获得优势。 农户和合作组织之间签约执行力差。为了联合农户,增强农户的谈判地位,目前在农村成立了农户合作组织,农民和农户合作组织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联系,农户合作组织与批发市场也是通过契约进行交易。但是,在现实中,契约的执行情况很差,尤其是批发市场,他们作为买方,往往更容易违约,当市场上的农产品丰收时,他们往往不会按照事先签订的合同价格去执行,而会变相压价,而当市场供不应求时又会强硬性的要求农户执行合同价格;农户合作组织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种情况给农户带来了更大的风险,而农户虽说加入了农户合作社,但是合作社并没有真正的维护农户的利益,农户和合作组织之间关系松散。没有达到理论上应该有的效果。2.4 调研所基于的四大假设 (1)农产品的流通成本较大加上中间商普遍具有的“定价权”导致武汉市农产品最终销售价偏高。我国农产品销售流程较长:农民到产地采购商到销区一、二级批发市场到零售商。其间存在时间长、环节多、费用高、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部分农产品价格虽然大幅度上涨,但由于农产品生产分散,农民与销售企业的议价能力较弱,因此价格上涨带来的超额收入被少数中间商所赚取。 (2)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小,不会大幅波动而对价格造成影响。农产品大部分为生活必需品(尤其粮油类),很难因为价格波动而致需求大幅减少(用于投机囤积的除外),而其互补性质也因为个人喜好的固定难以体现。 (3)生产反季节蔬菜技术水平的不够以及极端天气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疫病频发导致生产成本的高度不确定性进而影响价格。供给对价格影响是最直观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很容易从生产成本的改变传导至最后的价格。 (4)农产品具有投资属性,容易出现游资投机炒作并加剧价格波动。(不属于实地调研部分,仅作为理论研究)2.4.2 武汉市蔬菜的流通渠道分析及宜昌到武汉各地蔬菜价格对比 表6 宜昌到武汉部分蔬菜价格表(2012年8月)菜名山里来公司出厂价分乡镇批发价宜昌菜市场宜昌超市武汉中商武汉中百黄瓜1.51.8222.32.48小白菜1.51.82.52.684.981.5茄子0.3131.882.93青椒11.51.51.782.992.58红椒11.522.3847洋葱1.21.882244.2土豆0.50.9911.281.991.58胡萝卜1.51.8921.9921.38包菜11.3521.483.364豆角11.31.51.483.63.5数据来源:宜昌山里来公司和武汉中百等超市调研所得图三 宜昌至武汉部分蔬菜价格变化图数据来源:宜昌山里来公司和武汉中百等超市调研所得注:宜昌山里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主营蔬菜种植、加工、销售,兼营大三峡地区农副土特产收购、加工与销售的民营企业。 这个简单的图汇聚了调研小队无数的心血,多次调研得到的如此一个表格,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价格从生产基地分乡到中间销售地宜昌再到武汉有一个明显的递增现象。在这里再提供两个详细表格以阐述我们所有的发现。表7 宜昌部分地方蔬菜价格表品种价格最高价品种批发价格品种价格大白菜1.52黄瓜1.5黄瓜2.0四季豆3.54豇豆1.8豇豆1.5黄瓜2.03小白菜1.5小白菜1.0芹菜2.5茄子0.3茄子0.5包菜2.0辣椒0.8红椒1.8红辣椒2.04香菜10.0青椒1.0茄子3.0分葱5.0球白1.5豆角3.5芹菜2.3青椒1.53姜5.0苹果3.55数据来源:宜昌分乡镇山里来调研所得 我们可以看到,小队获得的菜市场价格很不统一,我们认为由于部分蔬菜反季节的生产,所以不同农民生产的成本会有较大差距(有的农民有技术生产定量的反季节蔬菜),而质量也是相差较大,所以原有的完全竞争市场有小的改变,农民提供有差别的产品,市场转化为垄断竞争型,价格悬殊加大。而且农民可能对我们年青消费者实行“价格歧视”,出价偏高。 而山里来超市城里的蔬菜价格有的居然比生产地的还低,这也许是对当天卖不出的菜进行的一个降价处理,而且长途运输本来就容易导致蔬菜变质,质量下降也是降价原因之一。同时,我们还调查了武汉市蔬菜流通渠道及流通成本。由于武汉市的地理位置特殊,扼华中交通要冲,铁路、水路、航空及管道运输发达,是武汉城市圈现代商贸流通的枢纽,所以武汉市的蔬菜流通渠道也有多种形式。本文基于的是产地生产者产地批发市场本地批发市场零售市场消费者,即外地批发经营商在外地批发市场上收购的蔬菜运至武汉市蔬菜批发市场后,进入武汉市零售市场出售给消费者2.4.3宜昌蔬菜生产基地到本市及武汉的流通成本分析 (1)流通环节的运输费,主要包括燃料费、包装费、搬运费、损耗、交易费、人力工资、摊位费、管理费、损耗等。武汉蔬菜运输过程中的费用情况如下:表8 武汉市蔬菜的运输费及其构成运输里程(km)耗油(%)司机工资(%)过路费(%)批发环节郊菜01004555省内外菜101300405010省外外菜30以上203050零售环节0-1004555数据来源:武汉市蔬菜流通成本研究,2011年10月10日,吴强 武汉纺织大学管理学院 (2)零售经营环节的税费.武汉市蔬菜零售经营环节的费税情况见表5、6、7。表9中,交易费为蔬菜交易额(蔬菜成交量x销售价格)的3%6%(武汉市各蔬菜批发市场的交易费不一样,本文取6%)。摊位费、管理费为各农贸市场实际调查的结果的平均水平,二者在零售经营商交纳给农贸市场的总费用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5%和35%;小白菜、洋葱、辣椒、黄瓜、土豆6种蔬菜的损耗率在本环节分别为12%、15%、5%6%、2%3%、l%2%。表9 武汉市主要外地菜零售环节的费税(元/50kg) 菜名费用及比例洋葱小白菜辣椒黄瓜土豆生产基地价12.0015.00 10.00 10.00 5.00零售价41.0049.8040.00 24.80 20.00产零差价29.0034.8030.00 14.8015.00 交易费3.94 2.27 4.50 3.512.67 比例(%)20.76.52 15.00 23.71 17.80 运输费4.15 4.154.154.154.15比例(%)21.811.9213.8328.0427.67包装费 0.950.950.950.950.95比例(%)5.002.723.16 6.416.33 人力工资1.001.001.001.001.00比例(%)5.26 2.873.33 6.766.67摊位费1.851.851.851.851.85比例(%)9.735.316.1712.5012.33管理费1.001.001.001.001.00比例(%)5.262.873.306.766.67数据来源:宜昌与武汉调研所得(2012年8月)和武汉市蔬菜流通成本研究注:各项比例均指前项与产零差价(即生产和零售的差价)的比值,本表数据来之不易,综合了菜价和流通费用以作详细分析。(3) 流通费税结构分析 在零售经营环节,五种蔬菜各费税项目的情况大体一致:运费占产零差价的比例为20%左右;交易费的比例一般在15%左右,部分批发价高的蔬菜可达20%以上;包装费、搬运费 (力资)的比例在1%一5%之间;摊位费的比例只到12%,管理费的比例为5%左右;损耗的比例在10%左右,叶菜较高。总体而言,运输费作为流通费税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批发经营环节占三种来源的蔬菜的购销差价的比例随蔬菜生产地到武汉市蔬菜批发市场的距离的增加而上升,郊菜不到30%。省内外菜45%左右,省外外菜60%以上,其变化直接导致了净收益反方向的变化;在零售经营环节运输费占产零差价的10%左右。损耗也是流通费税的重要部分,对于各种蔬菜损耗程度差异较大,一般占销售差价的10%左右,叶菜的这一比例尤大。同时不难看出,损耗是引起流通费税差异的主要因素。在零售经营环节,交易费在流通费税中的份额较大,对于部分批发价高的蔬菜可高达10%以上。2.4.4武汉市农产品流通渠道特征 就武汉市的蔬菜流通渠道来看与发达国家的流通渠道还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超小规模的农户与个体户依然是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最重要的主体。与发达国家不一样,目前武汉市蔬菜流通的主体主要是农户和进行农产品批发与零售的个体户,而农业企业非常少。而发达国家的农户大都加入了各种各样的合作经济组织或协会,组织化程度高。但在武汉,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并没有成为农产品营销中的重要主体,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农业企业发育也不成熟,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农业企业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主导地位尚未形成(山里来是一个例子,但是我们在宜昌和武汉都很少见它的蔬菜)。据调查,集体组织运销的蔬菜只占蔬菜总量的7.8%,加上农户联合运销的也只有12.9%,农民自己运销(到批发市场或者直接到零售市场)的占70.1%。 2.蔬菜批发市场数量多,但平均交易规模小,档次不高,功能不完善。武汉市大多数批发市场设施配套建设落后,档次不高,还停留在出租铺面的简单物业管理模式上。市场在价格形成、辐射能力、信息服务、物流服务、检验检测等功能方面非常薄弱和欠缺,尤其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 3.武汉市蔬菜的销售终端以“农贸市场”为主,连锁店和超市的销售量只占较低份额。 武汉市蔬菜的零售目前主要是通过传统的“农贸市场”进行的。连锁店和超市的农产品销售业务近几年来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但目前其销售量仍然非常有限。据了解,亚太地区蔬菜经由超市销售的比重达 70以上,美国蔬菜通过超市销售的比重达 80以上,发展中国家如南美洲的墨西哥也达到了 50。而武汉市目前农产品经由超市销售的比重只有 1 5 左右。 4.现代营销手段虽逐渐被人们认识,但传统交易方式仍占主导地位。我国农产品销售方式主要表现为现货交易,人货同行,商品堆放在市场上展卖,买主在验货基础上讨价还价,结算则通过现金收付。而通过批发市场达成的远期契约交易以及采用拍卖交易、信用交易、委托交易、电话交易和网上交易等现代交易方式的甚少。2.4.5 武汉市消费者蔬菜购买行为分析为了获取更多关于需求弹性的第一手资料,我们采用的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试图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比较出以居民为主体的消费者在不同的采购地点,对农产品价格敏感程度有无差异。本次问卷发放我们选择了三个地点,分别为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武商量贩光谷店(超市附近),汉口古田片古田二路东站皇经堂蔬菜批发市场(菜市场附近)和武昌南湖花园小区(居民区),每个地点发放问卷数量为50张,收回有效问卷数分别为:超市附近,49张;菜市场附近。42张;居民区,46张。对于收回的有效问卷我们进一步作出了整理分析,结果如下:我们的调研小组成员于2012年6月19日来到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武商量贩(光谷店),通过对在超市附近收回的49张调查问卷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发现,超市中对农产品的消费主体年龄大多分布为1838岁之间,他们一般月薪在2000元或以上,当被问到当蔬菜和肉类价格变化幅度较大是否对他们的购买量有较大的影响时,他们有63%的被调查者的答案是否定的,选择在超市消费农产品的消费者大部分都是购买力较强的都市白领阶级,他们对于农产品更加在意的并不是价格的起伏,而是农产品是否绿色,是否健康,由此可以得出经常在超市购买蔬菜肉类等农产品的消费者对农产品价格敏感度较低。在2012年6月25日,我们的调研小组成员来到汉口古田片古田二路东站皇经堂蔬菜批发市场,这里是武汉较大的一个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过对在菜市场附近收回的42张调查问卷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在菜市场对农产品进行消费的主体年龄大多分布在48岁以上,他们的平均月薪一般在1500元左右,而对于蔬菜和肉类价格变化幅度较大是否对他们的购买量有较大的影响这个问题时,他们仅有22%给予了否定的答案,这些消费者大多是退休人员,由于菜市场菜价较低才会选择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到离家较远的蔬菜集中区购买较便宜的蔬菜,所以在菜市场消费农产品的消费者对于农产品价格的敏感度显然远远高于在超市消费农产品的消费者。在2012年7月1日,我们调研小组来到武昌南湖花园小区,这里是武昌人口高密集的住宅小区,通过在对居民区收回的46张有效问卷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在居民区对农产品进行消费的主体年龄大多在3848岁之间,他们的月薪平均水平在2000元左右,对于蔬菜和肉类价格变化幅度较大是否对他们的购买量有较大的影响这个问题,他们中有49%给予了否定的答案,而通过我们的走访调研,发现在居民区的小摊铺中购买蔬菜,肉类的消费主体一般为家庭主妇,他们对农产品需求量的变化不仅仅取决于价格一项,还包括农产品的新鲜度,营养健康程度,口感,购销环境等方面,所以在居民区消费农产品的消费者对于农产品价格的敏感度适中,介于在超市消费农产品的消费者和在菜市场消费农产品的消费者之间。通过对武汉市消费者对蔬菜的购买行为的研究,反映出一些具体问题,同时也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