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藏高原隆升研究进展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地球的“第三极”,其隆升机理和过程以及对周边乃至全球环境的影响,是当今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关键,涉及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变化及多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牵涉到地球科学的方方面面,凝炼着地球科学的许多重大问题,其中青藏高原的隆升机制和过程就是众多问题的基础。青藏高原抬升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强烈碰撞的结果。印度洋海底扩张研究揭示,大约于70Ma的白垩纪末,印度板块开始快速北进,最高速度达17cm/a。早期,印度大陆板块前端的大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简称“海-陆碰撞”),大洋板块厚度小、密度大,俯冲于欧亚大陆板块之下(图7-15左);晚期,大约在43Ma的中始新世,印度大洋板块俯冲殆尽,使印度大陆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接触和碰撞(简称“陆-陆碰撞”(图7-15右),大陆板块厚度大、密度小,很难俯冲。有学者把“海-陆碰撞”称为“软碰撞”(soft collision),“陆-陆碰撞”称为“硬碰撞”(hard collision)。从“软碰撞”到“硬碰撞”,印度板块北进阻力加大,速度明显降低(下降至5cm/a),但传递的力量更大,影响更深远,最终导致青藏高原大规模隆升。图7-15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软碰撞(左)和硬碰撞(右)关于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有许多不同的认识,例如:青藏高原从40Ma前后的始新世开始隆升,至14Ma的中中新世左右达到5000m多的最大值,此后逐渐下降到现在的高度(Coleman等,1980)。青藏高原在中新世晚期已经接近现今的高度,此后高原抬升缓慢(Harrison等,1992)。青藏高原从40Ma开始缓慢抬升,至4Ma前后加速上升(徐仁等,1973)。青藏高原在40Ma、20Ma分别有过1000m多的隆升,后又经准平原化作用使地面降低,最后于4Ma以后才急剧隆升到4000m的海拔高度(李吉均等,1979,1998)。关于青藏高原的隆升机制,也有多种不同的假说,较有影响的有以下几种:假说一:“双层地壳说”。代表人物是Powell(1986-1987),他认为,青藏高原地壳之所以厚度很大和强烈隆升,是因为青藏高原有着双层地壳(或双层岩石圈),上层是青藏高原地壳,下层是俯冲下插的印度大陆地壳,并从流变学的角度论证了这种长距离俯冲的可能性。他把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分为5个阶段:约10050Ma,洋壳俯冲阶段;5020Ma,陆-陆碰撞阶段;205Ma大陆俯冲阶段,此时印度大陆的俯冲角度约为30;约52Ma,已俯冲在青藏高原大陆岩石圈之下的印度大陆岩石圈在浮力作用下抬升,引起软流圈的对流,并在表层出现地堑;约2Ma现今,抬升的印度大陆岩石圈最终与青藏高原大陆岩石圈合并,使青藏高原地区大幅度抬升。后来,Beghoul等人(1993)利用地震波的测量结果,支持双地壳模型。假说二:“侧向挤压和垂直拉伸说”(“手风琴模型”)。最早由Dewey(1973)提出,认为印度大陆岩石圈与青藏高原岩石圈在水平方向上的碰撞缩短导致在垂直方向上拉长增厚,类似于手风琴。岩石圈以这种形变方式接纳了印度板块的北进。因增厚而下沉的下地壳温度升高,发生部分熔融,产生了辉石麻粒岩和斜长岩;而上地壳的硅铝质岩石则熔化成花岗岩。England和Mckenzie(1982)以及Vilotte(1982)等学者进一步讨论了这种作用的可能性,认为上部缩短增厚是通过岩层的褶皱达到的,印度板块并没有下插到青藏地块之下。假说三:“大陆贯入说”(“千斤顶模型”)。Zhao(1987)等认为,印度板块以每年50mm的速度插入到青藏高温粘性的(牛顿体)下地壳中,产生的抬升力作用于脆性的上地壳底部,使青藏隆升。这一过程类似于液压千斤顶,印度板块相当于插入欧亚板块的活塞,把力传递到整个青藏地区使其上升。假说四:“侧向挤出说”。由Tapponier等人1986提出,他们认为印度板块作为一个刚性体,在向北作长距离推移时,把原先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之间的桑德兰陆地(Sunderland)推向东南,并发生了2025的顺时针旋转而成了现在的东南亚半岛,华南山块也被推往南东东方向,并顺时针旋转了约40。分割东南亚半岛和华南地块的红河大断裂则发生了巨大的左旋平移运动,并在其南段拉开成南海海盆。Tapponier等人所提出地块的水平滑移距离非常大,达到了上千公里的量级。上述四种假说究竟谁是谁非?随着近年来青藏高原地球物理探测的进展,特别是地震层析成象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青藏高原之下确实存在着双层地壳(吴功建等,1991,朱露培等,1992,陈俊勇等,1996,钟大赉等,1996,曾融生等,1998,滕吉文等,1999)。目前的研究成果基本上支持假说一,双层地壳是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巨大和强烈隆升的原因。而且,大规模的俯冲作用还可以解释青藏高原南部晚第三纪花岗岩的成因(石耀霖等,1992,1997)。然而,与假说一最大的不同是,大陆块体并非俯冲于青藏地壳底部或上地幔软流层内,而是插入到了青藏下地壳中(曾融生等,1992),俯冲地壳之下的刚性地幔(即岩石圈下部)则很可能与俯冲地壳发生折离(钟大赉等,1996)。这样,假说三又有了合理的成份。然而,通过俯冲作用,青藏地区并没有接纳印度板块的全部北移量。青藏高原南部近南北向的裂谷系的扩张速率为10.5cm/a,推算出近南北向的俯冲速率为2cm/a,这一数值远小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4.56.4cm/a的会聚速率,意味着印度板块的北进有相当一部分转化为其他方式的运动(Tapponier,1986)。拉萨附近的古地磁资料表明,青藏地块与欧亚大陆北部稳定区之间在始新世以后发生过显著的相对运动,平均位移量达2000600km、甚至2500km。新近研究表明,从南向北挤入青藏高原之下的印度地壳总长度约为510km(曾融生等,1998),扣除这一俯冲量之后,青藏块体向北的位移量仍可达到1490600km。然而,古地磁资料也显示,古近纪以来,塔里木盆地没有发生过显著的运动,其位置是比较稳定的(郑剑东等,1991)。塔里木盆地深部存在着高速的“地幔根”,在200300km的深度也没有发现软流圈的存在(国家地震局阿尔金活动断裂带课题组,1992,朱介寿等,1997),所以要使塔里木盆地发生水平位移是十分困难的,塔里木盆地仿佛是一个钉子,牢牢地固定在原地,鄂尔多斯地块的情况也与塔里木盆地类似。古地磁数据一方面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电动四轮车夜间租赁与应急救援服务合同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全险代理服务合同智能驾驶保障方案
- 2025年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与法律援助服务合同
- 2025年新型别墅泥瓦工程劳务分包服务合同书
- 2025年专业级产妇护理与产后身体调理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多式联运合同执行与风险评估准则
- 2025年度特色餐厅股权收购及区域连锁化运营管理协议
- 《2025年精准协议离婚文案制作及深度法律保护服务合同》
- 2025年特色餐饮文化体验馆品牌授权及市场推广合同
- 2025年车辆转让含全面质量检测与维修服务协议
- 生猪屠宰兽医卫生检验人员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注水措施
- 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开学物理试卷
- 国企投资岗笔试题目
- 河南省平顶山市城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新生调研测试数学试题(原卷版)
- 政治论文2000字范文
- 一年级体育上册教案
- JTS∕T 159-2021 水运工程模袋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 2024年(高级)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题库大全(含真题、典型题等)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氯化氢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征求意见稿)
- 2024年度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