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_第1页
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_第2页
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_第3页
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_第4页
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伤寒五六日 呕而发热者 柴胡汤证具 而以他药下之 柴胡证仍在者 复与柴胡汤 此虽已下之 不为逆 必蒸蒸而振 却发热汗出而解 若心下满 而硬痛者 此为结胸也 大陷胸汤主之 但满而不痛者 此为痞 柴胡不中与之 宜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方半夏半升 洗 辛平 黄芩 苦寒 干姜 辛热 人参 以上 各三两 甘温 黄连一两 苦寒 大枣十二枚 掰 温甘 甘草三两 炙 甘平 右七味 以水一斗 煮取六升 去滓 再煮 取三升 温服一升 日三服 原文 古人把上腹部称作心下 所以心下指的就是我们所说的胃脘部 它用于治疗 心下 部位疾病 因此方名叫泻心汤 是广泛用于临床的一张有效方剂 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有着良好的疗效 功用 和胃降逆 消痞散结 主治 寒热错杂之痞证 心下痞 但满而不痛 或呕吐 肠鸣下利 舌苔腻而微黄 人参 甘草 大枣 半夏 干姜 黄连 黄芩 甘温益气补其虚 辛散开结散寒 苦降清热以泄其浊阴 尤在泾 痞者 满而不实之谓 夫客邪内陷 既不可从汗泄 而满而不实 又不可从下夺 故惟半夏 干姜之辛 能散其结 黄连 黄芩之苦 能泻其满 而其所以泄与散者 虽药之能 而实胃气之使也 用参 草 枣者 以下后中虚 故以之益气 而助其药之能也 辛开苦降补泻兼施上下复位中气得和 痞证自除 方义 相关条文 1 痞 但满而不痛者 此为痞 柴胡不中与之 宜半夏泻心汤 伤寒汗出解之后 胃中不和 心中痞硬 生姜泻心汤主之 伤寒中风 医反下之 其人 心下痞硬而满 医见心下痞 谓病不尽 复下之 其痞益甚 故使硬也 甘草泻心汤主之 心下痞者 半夏泻心汤主之 妇人吐涎沫 医反下之 心下即痞 当先治其吐涎沫 小青龙汤主之 涎沫止 乃治痞 泻心汤主之 相关条文 2 纳差 厌食 狐惑之为病 状如伤寒 默默欲眠 目不得闭 卧起不安 蚀于喉为惑 蚀于阴为狐 不欲饮食 恶闻食臭 其面乍赤 乍黑 乍白 蚀于上部则声喝 甘草泻心汤主之 3 呕吐 伤寒中风 医反下之 其人 干呕心烦不得安 甘草泻心汤主之 呕而肠鸣 半夏泻心汤主之 相关条文 4 下利 伤寒汗出解之后 胃中不和 腹中雷鸣 下利者 生姜泻心汤主之 伤寒中风 医反下之 其人下利日数十行 谷不化 腹中雷鸣 甘草泻心汤主之 5 嗳气 伤寒汗出解之后 胃中不和 干噫食臭 生姜泻心汤主之 比较 病机相同点 胃阳虚损 表邪化热乘虚入内 寒热相搏 热郁不得外透 不同点 半夏泻心汤 兼挟湿浊或寒饮生姜泻心汤 在半夏泻心汤基础上兼有兼有食积停滞甘草泻心汤 在半夏泻心汤基础上兼有兼有郁热扰神 比较 所主病证相同点 心下胃脘的不适不同点 半夏泻心汤 呕而肠鸣 呕吐生姜泻心汤 干呕食臭 腹中雷鸣下利 下利甘草泻心汤 下利数行 故不化 腹中雷鸣 干呕心烦不得眠 嗳气 金 成无己在 伤寒明理论 中注解半夏泻心汤证为 胃气空虚 客气上逆 病机 脾胃中虚 客邪上逆 气机升降失司唐 孙思邈亦在 备急千金要方 中曰 泻心汤治老小下利 水谷不消 肠中雷鸣 心下痞满 干呕不安 主证 心下痞满 恶心 呕吐 肠鸣 下利及其它消化系统的症状 泻心汤证 常见证型 偏于湿热 以苔黄 口苦 嘈杂 吞酸为主要临床特征 清 叶天士以泻心法治中焦湿热 并指出 苦寒能驱热除湿 辛通能开气宣浊 偏于寒湿 以苔白 怕凉 腹痛 下利为主要临床特征 常见证型 胃热脾寒 临床既有苔黄 口苦 吞酸的胃热证 又有腹痛 下利 畏寒的脾寒证 痰气痞 证见酒家或饮家患有心下痞 伴有恶心呕吐 大便稀溏 舌苔白腻 脉滑等症 常见证型 既无热象又无寒象 更无寒热错杂之象 属非寒非热 但以胃脘痞硬为主 治以半夏泻心汤疗效如神 近年来药理研究证明本方能增加胃黏蛋白的含量 显著降低溃疡指数 具有抗胃溃疡作用 是一个有效的胃黏膜保护剂 其作用机理可能是加强胃黏膜 黏液屏障作用 促进黏膜细胞再生修复 胃黏蛋白分泌及加强黏蛋白合成等 加快了溃疡的愈合过程 本方能促进机体清除氧自由基 减轻或阻断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同时提高sod活力 动物实验发现其可增强大鼠的抗氧化能力 减少自由基对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和致癌致突变作用 该方对正常机能下的胃肠运动无明显作用而对偏抑或偏亢机能状态下的胃肠运动具有 双向调节作用 体外药敏试验发现 本方对幽门螺杆菌 hp 有一定的抑杀作用 其单味主药黄芩 黄连对hp亦具有明显药敏作用 该方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缺氧作用 据临床研究报道 本方对食道炎 消化性溃疡 胃炎 肠炎 腹泻 消化不良 肠易激综合征等消化道疾病 肿瘤 妊娠恶阻等妇科疾病以及泌尿 生殖 呼吸 循环 血液等系统多种疾病均有明显疗效 重点掌握寒热虚实四要点 一为虚 脾气虚 胃阳弱而见乏力便溏 泄泻 二为实 气机升降失常而见胃脘痞满 腹胀 三为寒 胃阳不足而见恶食生冷 脘腹冷痛 四为热 脾胃运纳不健 食积化热上蒸而见口舌生疮 口干口苦 舌红苔黄 脉数等 临床应用 1反流性食管炎属 胃脘痛 嘈杂 呢逆 等病范畴 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寒热食滞等诸邪内阻 导致脾胃虚弱 兼之肝郁气逆 引起脏腑失调 胃失和降 胃气上逆而致 基本方 半夏10g 黄芩 干姜各10g 党参10g 黄连10 15g 海螵蛸10 15g 连翘10g 甘草10g 随证加减 热重减干姜减至6g 加黄连至15g 湿重加薏苡仁25g 阴虚加石斛 沙参各10g 嗳气频繁加厚朴10g 疼痛加元胡20g 舌苔厚者加炒苍术10g 临床应用 2急性胃炎属 胃痛 腹痛 等范畴 病机 寒热错杂 中焦气机失常 基本方 半夏10g 黄芩10g 黄连10g 干姜10g 党参15g 甘草6g 随证加减 呕吐较剧者半夏量加至15g 热象明显者 黄芩 黄连均加量至15g 中阳不足者干姜加量至15g 党参加量至18g 腹痛较剧者 加用元胡20g 泄泻较剧者 加用白术10g 薏米30 茯苓30g 年龄较大 体质较差者 党参加至30g 临床应用 3慢性胃炎属于 胃脘痛 痞满 嗳气 纳呆 等病的范畴 病因病机 饮食不节 劳倦过度 七情沸郁 六淫所伤及先天禀赋不足等导致脾胃纳运升降失常 气血瘀阻不畅而致 基本方 半夏10g 黄芩10g 黄连10g 党参10g 干姜10g 元胡20g 甘草10g 随证加减 偏热着加大芩连量 偏虚者加大党参量 腹胀甚者加木香10g 胃热炽盛 大便结干者加生大黄6g 食滞胃肠者加莱菔子10g 烧心 泛酸者加海螵蛸10 15g 瘀阻胃络者加丹参10g 胃阴亏虚者加石斛10g 沙参10g 脾胃虚寒者加制附子6g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4胆汁反流性胃炎属 胃脘痛 痞满证 等范畴 病因病机 多为饮食不洁 嗜食辛辣 饥饱劳倦 肝气不舒 损伤中州所致 导致脾失健运 湿浊中阻 日久化热 以致寒热互结 中焦痞塞 气机升降失常 胆汁不循常道而逆流入胃 基本方 半夏10g 黄芩10g 黄连10g 干姜6g 太子参10g 枳壳10g 乌贼骨15g 甘草6g 随证加减 胃脘痛较重者加川谏子6g 延胡索20g 两胁胀痛甚者加柴胡10g 制香附6g 恶心呕吐重者加竹茹10g 腹胀明显者加厚朴15g 炒莱菔子10g 郁热较甚者加焦桅子10g 久病脾胃虚弱者加焦白术10g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5功能性消化不良属 痞满 胃痛 等范畴 病机 中焦气机阻滞 升降失职 基本方 半夏10g 黄芩10g 黄连10g 干姜10g 党参10g 莱菔子10g 枳实10g 甘草6g 随证加减 大便干结者加大黄6g 气滞 腹胀明显加厚朴10g或木香10g 热甚者黄芩 黄连增量至15g 寒甚者重用干姜15g 气虚不明显者以党参6g 疼痛较剧者加元胡20g 白芍15g 舌苔白腻者加炒苍术10g 佩兰10g 临床应用 6胃下垂属 痞证 胃脘痛 范畴 病机 由脾胃戕伤 升降失司 中焦阻滞 基本方 半夏10g 黄芩10g 黄连6g 干姜10g 党参30g 枳壳10g 甘草6g 随证加减 胃痛明显者加延胡索10g 吞酸嘈杂者加乌贼骨10g 灼热者加黄连至10g 7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属于 胃脘痛 范畴 病机 脾胃升降失常 运化失健所致 虚实夹杂 虚者脾胃气虚 实者湿热内蕴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8 消化胜溃疡属 胃脘痛 嘈杂 吞酸 痞满 等范畴 本病之病位在胃 脾 发生是由于正气先虚 而后遭受邪气侵袭 病邪羁留日久 久痛入络 气机阻滞胃络 正气亏虚更甚 呈虚实夹杂之证 基本方 半夏10g 黄芩10g 黄连10g 党参10g 干姜10g 乌贼骨15g 延胡索20g 白芨10g 甘草10g 随证加减 偏寒痛甚者加附子6g 乌药6g温中散寒 行气止痛 胃中灼热 苔黄厚者加炒苍术10g 黄连改15 瘀血痛甚者加丹参100g以活血化瘀 理气止痛 胃脘胀满甚者加厚朴10g 木香10g以理气消胀止痛 胃阴虚者加石斛10g 沙参10g以养阴益胃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9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 泄泻 痢疾 便血 肠风 脏毒 范畴 本病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湿邪 湿性重浊粘滞 故发病多缓慢 病程长 反复难愈 临床上多表现为寒热错杂 虚实兼见之证 治疗上重点放在健脾除湿上 基本方为 半夏10g 黄连10g 黄芩10g 党参10g 干姜10g 甘草10g 大枣6g 随证加减 湿热下注者 加白头翁 黄柏 红藤 肝郁脾虚者 加当归 白芍 防风 木香 炒山药 脾肾阳虚者 加制附子 补骨脂 乌梅 川椒 气滞血瘀者 加蒲黄 兼服云南白药 阴血亏虚者 重用党参 加麦冬 五味子 白芍 山药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0肠易激综合征属于 腹泻 腹痛 等范畴 病机为各种致病原因损伤脾胃 影响内脏的气机 使气机升降失常 脾当升不升 胃当降不降 寒热错杂 清浊不分则生此疾 基本方 半夏 黄连 干姜 黄芩 甘草各10g 党参15g 大枣6g 白芍15g 随证加减 肝郁者加柴胡10g 脾虚者加黄芪20g 白术10g 云苓30g 肾虚者加肉豆蔻10g 补骨脂10g 腹痛者加延胡索20g 畏寒肢冷加制附子6g 川椒3g 临床应用 11糖尿病胃轻瘫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 痞满 范畴 病因病机 燥热久蕴 气阴两伤 致使脾胃健运失职 寒热痰食之邪阻滞中焦 脾气当升不升 胃气当降不降 痞塞不畅所致 基本方 半夏10g 黄芩10g 黄连10g 干姜10g 党参15g 木香10g 甘草10g 随证加减 有食滞者加焦三仙各12g 大便秘结者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