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ppt课件 (2).ppt_第1页
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ppt课件 (2).ppt_第2页
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ppt课件 (2).ppt_第3页
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ppt课件 (2).ppt_第4页
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ppt课件 (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1 生产力的发展 夏 远古居民 变革时代 早期国家 华夏之祖 农耕文明 半坡原始农耕 山顶洞人 河姆渡原始农耕 北京人 元谋人 人文初祖黄帝 尧舜禹的禅让 商 周 世袭制分封制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 2 本单元讲述了约170万年前元谋人出现至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的历史 复习本单元时注意以下三条历史线索 1 文明起源 从元谋人 北京人到山顶洞人的演进过程 勾画出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轮廓 半坡遗址与河姆渡遗址展示了中华大地上璀璨的农耕文明 炎黄二帝及尧舜禹的传说描绘了我国从人类起源迈向文明的过程 3 2 国家产生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私有制的出现 在约公元前2070年诞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夏朝 夏 商 周时期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 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巩固了国家对周边地区的统治 3 社会变革 春秋时期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严格的等级制度渐趋瓦解 铁农具和牛耕使用推广 推动我国社会发生剧烈变革 战国时期 七雄并立 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 纷纷改革 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转型 4 复习本单元时应注意以下内容 1 两项政治制度 世袭制和分封制 2 三个早期的国家 夏 商 西周 3 四位人物 黄帝 禹 齐桓公 商鞅的主要活动 4 五个原始居民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概况 5 一 选择题1 2011 株洲学业考 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 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A 北京人B 元谋人C 半坡人D 河姆渡人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在云南省发现的元谋人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6 2 2011 常德学业考 某学习小组准备暑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 他们应该去 A 陕西省B 北京市C 云南省D 河南省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在云南省发现的元谋人 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7 3 2011 南京学业考 北京人是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 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 A 约三四百万年B 约一百七十万年C 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D 约七千年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 北京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8 4 2011 菏泽学业考 下列有关 北京人 下图 的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始使用天然火B 开始使用磨制石器C 开始烧制陶器D 开始培植农作物 9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北京人是我国原始居民的代表 使用打制石器 会使用天然火 以采集渔猎为生 不会种植农作物 故答案为A 10 5 2012 聊城学业考 稻花香里说丰年 据考古发现 下列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的是 A 元谋人B 北京人C 半坡居民D 河姆渡居民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典型代表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种植水稻 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 元谋人和北京人不会种植农作物 以采集和渔猎为生 11 误区警示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是原始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 种植水稻 居住干栏式房屋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 种植粟 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12 6 2011 泉州中考 你若要实地考察我国北方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粟的遗址 应到 A 云南元谋B 北京周口店C 陕西西安D 浙江余姚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由题干信息 我国北方 最早种植粟 等可知 要考察的原始居民是半坡原始居民 而它生活在陕西西安 故选C 13 7 2011 怀化学业考 吾祖峻德 万古流芳 平定荒漠 举世称殇 造车指南 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 这是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前几年访问大陆时拜谒何处的祭文 A 黄帝陵B 炎帝陵C 始皇陵D 中山陵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判断能力 由题干材料 平定荒漠 造车指南 等信息 可判断文中赞颂的是 人文初祖 黄帝 由此推断这是宋楚瑜在祭拜黄帝陵时的祭文 14 8 2011 连云港中考 通大川 决壅 y ng 塞 疏三江五湖 注之东海 以利黔首 的历史人物是 A 黄帝B 尧C 舜D 禹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 材料的意思是 开山辟石 打通障碍 疏导江河洪水 流入大海 以造福百姓 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 声名远播 故选D 15 9 2011 岳阳学业考 公天下 变为 家天下 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政治制度的出现 这一制度是 A 王位世袭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科举制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夏朝建立者禹死后 他的儿子启即位 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从此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公天下 变成了 家天下 故选A 16 概念链接 王位世袭制是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实行的一种权力继承制度 直到辛亥革命才废止 其特点是一个家族代代世袭王位和帝位 或兄终弟及 或父死子继 启继承禹位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公天下 变成了 家天下 17 10 2011 烟台学业考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 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 其中 处应该是 A 夏朝B 西周C 商朝D 东周 约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1046年 约公元前1600年 18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约公元前2070年 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 商朝建立 公元前1046年 西周建立 公元前770年 东周建立 19 11 2011 青岛学业考 春秋时代 社会风雷激荡 烽烟四起 战火连天 春秋霸王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 他们见证了这数百年的兴衰荣辱 公元前7世纪后期 通过城濮大战 成为中原霸主的是 A 齐桓公B 晋文公C 宋襄公D 楚庄王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公元前7世纪后期 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 晋军打败楚军 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20 12 2011 绥化学业考 许多成语典故都来源于历史事件 成语 徙木立信 作法自毙 来源于 A 禅让制B 分封制C 北魏孝文帝改革D 商鞅变法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徙木立信 提高了商鞅的威望 为变法法令的推行奠定了基础 作法自毙 是指商鞅因自己所立的法律而受害 故答案选D 21 13 2011 济宁中考 齐桓公称霸 商鞅变法等历史事件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 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 统一国家的建立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辨析能力 春秋战国时期 是我国历史上大动荡 大变革时期 齐桓公称霸反映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间争霸称雄的时代特征 商鞅变法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的社会大变革现象 所以A项符合题意 22 二 非选择题14 2011 苏州中考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23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 坏井田 开阡陌 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 犹以务本之故 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 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钜万 而贫者食糟糠 有国强者兼州域 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 食货志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 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曰 莫如商鞅反者 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 商君列传 24 请回答 1 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 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据材料二 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 3 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4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25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及理解能力 解答第 1 题 应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文字信息 铁制农具 牛尊 等得出 两幅图分别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 牛耕的出现及推广 解答第 2 3 题 根据材料二中 秦孝公 商君 等信息判断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商鞅变法 其措施可在仔细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归纳得出 而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主要是使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材料中的原话 倾邻国而雄诸侯 最为恰当 第 4 题 据材料三中 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等关键信息及所学可得出商鞅遭车裂的原因主要是守旧贵族的不满和支持变法的秦孝公死亡 26 答案 1 信息 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推广 说明 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 2 事件 商鞅变法 措施 废井田制 奖励耕战 奖励军功 重视农业 3 作用 倾邻国而雄诸侯 4 原因 守旧贵族的反对和因秦孝公死亡而失去了政治支柱 27 15 2011 泉州中考 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 商鞅变法 专题学习 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材料商鞅变法的措施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 可以免除徭役 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建立县制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人教版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28 角色扮演 1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 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 为什么 理解学习 2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 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 29 方法探究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黄鹏和刘芳产生了分歧 见下图 3 评价历史上变法 改革 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 30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 归纳能力 第 1 题 从商鞅变法中 奖励耕战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 可以免除徭役 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等措施不难看出 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潮流 他实行的措施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因此农民会支持其变法 第 2 题 依据材料回答即可 第 3 题 对于变法 改革 的评价 一定要结合当时的时代大背景 看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