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培训.ppt_第1页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培训.ppt_第2页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培训.ppt_第3页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培训.ppt_第4页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培训.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培训 新增学生体质健康测评指标的内容与方法 目录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修订背景 1 满足我国学生体质变迁的时代需求 2 是积极推进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有力保障 3 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国家政策支持体系中的有力链条 4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研制过程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对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试行方案 中的评价指标予以保留 特别是反映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测试项目继承了原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和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试行方案 的基本精神 根据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试行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以及我国学生体质发展变化中的新情况 对评价指标和测试项目进行修订和完善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指标体系的继承性分析 增补反映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运动能力的测试指标 加大了指标体系中项目的选择范围 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根据目前学生体质健康的实际状况 保留了形态 机能的指标和身体素质指标 新 标准 对不同性质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指标体系的修订与完善 评价学生身体形态的身高标准体重分值由60分降为20分 反映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指标群的分值由40分升为80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对不同类型评价指标权重的调整 评价学生身体形态的身高标准体重分值由40分降为20分 反映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指标群的分值由60分升为80分 小学1 2年级 小学3 4年级 评价学生身体形态的身高标准体重分值由15分降为10分 反映学生身体机能的指标群中 肺活量体重指数的分值由15分升为20分 台阶实验和400米跑 50米X8往返跑 的分值由20分升为30分 反映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指标群的分值由50分降为40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对不同类型评价指标权的调整 小学5 6年级 评价学生身体形态的身高标准体重分值由15分降为10分 反映学生身体机能的指标群中 肺活量体重指数的分值由15分升为20分 台阶实验和1000米跑 男 800米跑 女 的分值由20分升为30分 反映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指标群的分值由50分降为40分 初中 大学各年级 部分新增测试指标的测试方法分析 引体向上 男 投沙包 掷实心球 跳绳 篮球运球 足球颠球 足球运球 排球垫球 踢毽子 受试者跳起双手正握杠 两手与肩同宽成直臂悬垂 静止后 两臂同时用力引体 上拉到下颌超过横杠上缘为完成一次 记录引体次数 测试学生的上肢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 1 引体向上 男 项目适用年级 初中 高中 大学男生 2 测试场地 3 测试方法 1 测试目的 高单杠或高横杠 杠粗以手能握住为准 1 引体向上 男 1 受试者应双手正握单杠 待身体静止后开始测试 上拉至下颌超过横杠上缘为完成一次动作 2 引体向上时 身体不得做大的摆动 也不得借助其他附加动作 如收腹提膝 蹬腿 短振 摆动等 撑起 3 两次引体向上的间隔时间超过10秒停止测试 4 注意事项 2 投沙包 掷实心球 2 1投沙包 测试学生的上肢爆发力 项目适用年级 小学一 二年级学生 2 测试场地 1 测试目的 长30米以上的平整场地 在场地一端划一条直线作为起掷线 0 25千克重的立方形或圆形沙包 受试者站在起掷线后原地投掷 要求沙包须从肩上方投出 丈量起掷线后缘至沙包着地点后缘间的垂直距离 为准确丈量成绩 应有专人负责观察沙包着地点 每人掷三次 记录最好成绩 以米为单位 取一位小数 3 测试方法 2 1投沙包 4 注意事项 1 受试者需原地投掷 不得助跑 2 沙包必须从肩上方投出 3 如受试者前后开立投掷 沙包出手时后脚可向前迈出一步 但不得踩线 4 发现踩线等犯规时 则此次成绩无效 三次均无成绩者 应允许再投 直至取得成绩为止 2 1投沙包 2 2掷实心球 测试学生的上肢爆发力 项目适用年级 小学三年级以上各年级学生 2 测试场地 1 测试目的 器材标准 小学三 六年级测试球重为1千克 初中 高中 大学各年级测试球重为2千克 受试者站在起掷线后 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 身体面对投掷方向 双手举球至头上方稍后仰 原地用力把球投向前方掷出 当球出手的同时后脚可向前迈出一步 但不得踩线 测试方法 成绩记录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投沙包 3 测试方法 2 2掷实心球 3 跳绳 测试学生协调性 灵敏性 下肢肌肉爆发力的发展水平 项目适用年级 大 中 小学各年级学生 2 测试场地 1 测试目的 平整 干净场地 地质不限 主要测试器材包括秒表 发令哨 各种长度的跳绳若干条 两人一组 一人测试 一人记数 受试者调整绳长至适宜长度 听到开始信号后开始跳绳 动作规格为正摇双脚跳绳 每跳跃一次且摇绳一回环 计为一次 听到结束信号后停止 测试员报数并记录受试者在1分钟内的跳绳次数 测试单位为次 3 测试方法 4 注意事项 1 小学低年级学生参加跳绳测试时 应由教师计数 2 测试过程中跳绳拌脚 除该次不计数外 应继续进行 3 跳绳 4 踢毽子 测试学生身体的协调 灵巧 柔韧性等综合运动能力的发展水平 项目适用年级 小学一 二年级学生 2 测试场地 1 测试目的 平整场地 地质不限 主要测试器材包括秒表 发令哨 普通毽球若干个 两人一组 一人测试 一人记数 受试者听到开始信号后踢毽 动作规格为单脚或双脚交换踢毽子 计算30秒钟内踢毽的次数 测试员报数并记录成绩 测试单位为次 3 测试方法 4 踢毽子 1 小学低年级学生参加踢毽子测试时 应由教师计数 2 测试时 仅记脚部踢毽子的次数 以膝 肩 头等身体其他部位接触毽子 只作为调整动作 不计次数 3 踢毽子的脚每完成一次踢毽动作后必须触地 算为完成一次 4 测试过程中如毽子落地 除该次不计数外 应继续进行 4 注意事项 4 踢毽子 5 篮球运球 测试学生身体协调 灵敏性等综合运动能力的发展水平和篮球基本技能 项目适用年级 小学五年级以上各年级学生 1 测试目的 2 测试场地 场地长20米 宽7米 起点线至第一列标志杆 物 的距离为5米 标志杆距左右边线3米 各距杆3米 共5排杆 全长20米 并列的两杆间隔1米 小学五 六年级的篮球重量为420 480克 周长为645 670毫米 初中 高中和大学为成人篮球 测试用球应符合国家标准 5 篮球运球 3 测试方法 受试者在起点线后持球站立 听到出发口令后 按图示方向单手运球依次过杆 高中学生和大学生每次过杆时需换手运球 受试者与球均返回起终点线时停表 每名受试者测两次 记录最好成绩 以秒为单位 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小数点后第2位数按非零进1原则进位 5 篮球运球 4 注意事项 1 测试中篮球脱手后 如球仍在测试场地内 受试者可自行捡回 并在脱手处继续运球 不停表 2 测试过程中出现以下现象均属犯规行为 取消当次成绩 出发时抢跑 运球过程中双手同时触球 膝盖以下部位触球 漏绕标志杆 碰倒标志杆 人或球出测试区域 未按图示要求完成全程路线 通过终点时人球分离等 3 受试者有两次测试机会 两次犯规无成绩者可再测直至取得成绩 5 篮球运球 测试学生身体协调 灵敏性等综合运动能力的发展水平和足球基本技能 6 1足球颠球 项目适用年级 小学五 六年级学生 1 测试目的 坚实 平整场地一块 测试器材包括小足球若干个 重量为 280 405克 球圆周为540 650毫米 2 测试场地 3 测试方法 受试者在原地将球抛起 用脚背正面双脚交替或单脚连续颠球 球落地则测试结束 按次计数 其他部位触球可作为调整 不计次数 每名受试者测两次 记录最好成绩 测试单位为次 6 1足球颠球 4 注意事项 1 足球颠球的动作规格为脚背正面双脚交替或单脚连续颠球 每触击球一次 计数一次 球落地视一次机会结束 2 测试中 受试者可用其他足球规则允许的身体部位触球 但只作为调整 不计次数 6 1足球颠球 测试学生身体协调 灵敏性等综合运动能力的发展水平和足球基本技能 6 2足球运球 项目适用年级 中学 大学各年级学生 1 测试目的 在坚实 平整场地或足球场上 划出长30米 宽10米的测试场地 标志杆距左右边线5米 起点线至第一杆距为5米 各杆间距5米 共设5根标志杆 器材包括足球 秒表 30米卷尺 标志杆 物 2 测试场地 6 2足球运球 3 测试方法 受试者听到出发口令后开始向前运球依次过杆 不得碰杆 受试者和球均越过终点线即为结束 每人测两次 记录最好成绩 测量单位为秒 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小数点后第二位数按非零进1原则进位 6 2足球运球 4 注意事项 1 测试过程中出现以下现象均属犯规行为 取消当次成绩 出发时抢跑 漏绕标志杆 碰倒标志杆 故意手球 未按要求完成全程路线等 2 受试者有两次测试机会 两次犯规无成绩者可再测直至取得成绩 6 2足球运球 7 排球垫球 项目适用年级 小学五年级以上各年级学生 2 测试场地 1 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身体协调 灵敏性等综合运动能力的发展水平和排球基本技能水平 在坚实 平坦的场地或排球场上进行 小学五 六年级的测试区域为2 5米 2 5米 用软式排球测试 初中 高中和大学的测试区域为3米 3米 测试器材为成人排球 测试用球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 3 测试方法 受试者在规定测试区域内原地抛球 连续正面双手垫球 要求手型正确 击球部位准确 达到规定高度 球落地即为测试结束 受试者每次垫球应达到的高度 小学5 6年级为2米 初中男生为2 24米 女生为2米 高中和大学男生为2 43米 女生为2 24米 每名受试者测试两次 记录最好成绩 测试单位为次 7 排球垫球 4 注意事项 1 测试过程中如出现以下现象均只作为调整 不计次数 采用传球等其他方式触球 测试区域之外触球 垫球高度不足等 2 为方便判定垫球高度 可将排球场的球网调整到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