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指示调节单体调试施工工艺.doc_第1页
气动指示调节单体调试施工工艺.doc_第2页
气动指示调节单体调试施工工艺.doc_第3页
气动指示调节单体调试施工工艺.doc_第4页
气动指示调节单体调试施工工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1、适用范围2、编制依据3、施工工序4、施工工艺及质量要求4.1施工准备4.2仪表出库检查4.3一般要求4.4仪表单体调试5、安全措施6、质量记录7、施工仪表仪器及设备1、适用范围本施工工艺适用于控制室仪表盘、现场就地盘、机组仪表盘盘装气动单针(或多针)指示仪(包括色带指示仪)、气动指示调节仪、气动就地指示调节仪的调试。2、编制依据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386;2.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13190;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技术规程SH35211999;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石油化工施工安全技术规程SH35051999;2.5中国石化集团第四建设公司企业管理标准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文件2.6相关仪表使用说明书。施工准备 仪表出库检查仪表单体调试不合格品退库质量记录的填写仪表安装前的保管3、施工工序4、施工工艺及质量要求4.1.施工准备4.1.1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清楚设计控制方案,调试数据及提供的仪表型号、规格、材质等情况。 4.1.2 详细阅读仪表使用说明书,了解被校仪表的技术参数,调试要求及校验方法。4.1.3根据被校仪表的型号,规格、测量范围及精度准备好校验仪器、设备及必要的调校工具。4.2仪表出库检查4.2.1 仪表出库时应对仪表进行外观检查,检查内容如下:4.2.1.1检查外观有无变形、损坏、油漆脱落、零件丢失等缺陷,要求接头、固定件应完整。4.2.1.2 核对铭牌内容,检查型号、规格、材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4.2.1.3 经检查发现外观不合格应及时退回生产单位。4.3 一般要求4.3.1校验用标准仪器应具备有效的检定合格证。其基本误差的绝对值不宜超过被校仪表基本误差绝对值的1/3。 4.3.2仪表校验用气源应清洁干燥,露点至少比当地最低温度低10。气源压力应稳定,波动值的允许误差为额定值的10%。4.3.3 当校验场所没有外供仪表空气时,应用移动式无油压缩机、过滤器、干燥器、稳压器等设备组成仪表空气发生装置提供 校验气源。压缩机应设置压力联锁保护系统。运行时过滤器应经常排污、排水。4.3.4 气动仪表校验前,应检查连接管路是否正确,并应通入0.1MPa的空气,用肥皂水检查管路的气密性,仪表及管路应无泄露。4.3.5 气动信号管路宜采用61或81的尼龙管或铜管,不应使用乳胶管。4.4仪表的单体调校4.4.1气动指示仪(包括多针指示仪)的调校方法及步骤: 4.4.1.1校验连接管路见下图4.4.1.1 图4.4.1.1背面校验接管 1.过滤检压阀 2.定值器 3.标准压力表 4.指示仪 5.第二笔输入 4.4.1.2气密检查:用加压泵通入0.1MPa的空气,用肥皂水检查管路及仪表有无泄露,5分钟内压力变化不应大于0.7kPa。4.4.1.3基本误差及变差试验: 1)零点调整:仪表输入压力为零,调整调零螺钉使指针指示在零位。 2)量程调整:输入压力100 kPa,调整连杆机构使指针指示在满量程位置。 3)零点和量程反复调整直至合格为止。 4)零点和量程调整好后,输入25%、50%、75%、的压力信号,其基本误差和变差应符合该表的精度要求。 5)第二针校验方法同第一针。6)同步误差检查:将第一针和第二针同时输入相同的压力信号,检查两针同步情况,同步误差不应大于基本误差的绝对值。 4.4.2气动色带指示仪的校验方法及步骤:气动色带指示仪的校验方法及步骤可按照气动单(多)针指示仪的校验方法校验。4.4.3气动指示仪、气动色带指示仪附加报警机构试验:4.4.3.1按设计和工艺提供的参数进行整定,然后输入报警压力值拨动报警设定牌,使其报警,用万用表测量报警接点的通(或断)。4.4.3.2报警允许误差应为测量范围的。4.4.4气动遥控指示仪的校验方法及步骤 4.4.4.1校验管路的连接见下图: 图 4.4.4.1校验接管图 1.标准压力表 2.遥控指示仪 3定值器(表自带)4.4.4.2零点调整给定压力值为60kPa,指针即指示50%处,如果不对则拧动调零齿轮,使之满足要求。4.4.4.3范围调整分别给定20 kPa、 60 kPa、 100 kPa,则指针将分别指示“0”、“50”、“100”刻度,如当输出气压为20100 kPa这个范围时,指针的摆动小于“0100”刻度,其测量范围不够,需要调整拉伸弹簧的有效圈数,使其增加,反之,则测量范围太大,应调整拉伸弹簧的有效圈数,使之减少,一直到符合要求为止。4.4.4.4线性调整分别给定20 kPa、 60 kPa、 100 kPa的压力信号则指针分别指示刻度的“0”、“50”、“100”处,但往往发现在刻度“50”超过误差,如下图所示: 图4.4.4.4输出与压力的关系图 A线是理想轨迹,B、C线是非线性误差大的轨迹。如发现B、C线情况时,则应调节拉杆的长度,调整的方向是与误差的方向相同,并且比原有误差 大25倍。例如在刻度的50%处,误差1.3 kPa,是指示偏低,属B线情况,则应拧动拉杆螺母,增长拉杆长度使指示再偏低,使其误差达2.55 kPa,然后改变传动片与指针角度(增大)使指针恢复原状,重新固紧。并调整零点。反之,当发现C情况,则拉杆调整方向相反。4.4.4.5变差调整仪表的指示由0增加到100后,稍许使指针指示超过满刻度的 5%,再逐步减少给定信号,使指针指示由刻度的100减少到对同一指示值,上下行程示值之差即为该点的变差。4.4.5指示记录调节仪的调校方法及步骤注:指示记录调节仪的指示部分的调校方法及要求可按本标准指示仪调校方法调试,记录部分的校验可按指示记录仪(电动、气动)单体调试施工工艺标准的调校方法调试。本工艺标准只介绍气动调节器的调试方法。4.4.5.1 手动输出部分校验:接线见图4.4.5.1: 1标准压力表 2调节器 图4.4.5.11)将切换把手搬到“手动”,接通气源,“切换气源”接头应有气送出,堵死“切换气源”接头;2)拨动手操轮,以刻度值为标准,分别在0%、25%、50%、75%、100%五点检查误差应满足2%的要求。若0%刻度不准则用调零螺钉来调整。范围达不到,往里移传动片,超过范围,向外移传动片。图4.4.5.2测量机构校验接线图 4.4.5.2给定、测量机构校验:接线见图4.4.5.2。 1)精度与同步误差将自动调节部分从箱壳中抽出,拧下给定外接口堵帽,将给定外接口与测量插头连接起来,并接压力表,给气源接头供气,堵死输出接头。2)调节给定机构手轮,使被测值以刻度值为标准(平衡增大或减小),分别在0%、25%、50%、75%、100%五点检验,给定 及测量的精度(基本误差和回差)应满足1%,且同步误差不得大于0.54kPa。如超差,可按下面方法调整:a使给定笔尖对准0%处,调整给定机构调零螺钉,使压力表指示20kPa。b拨动给定指针,使其对准刻度100%处,观查压力表是否指示 100 kPa,若超差,可调整给定机构弹簧的有效圈数,偏高时增加 圈数,偏低时减少圈数。c 以上两项反复调整,直至0%、100%两点调好为止。4.4.5.3线性调整:范围调整好后,使给定指针对准刻度50%处,观查压力表指示值是否为60kPa。若示值超差高于标准值,可将连杆调长一些,然后增大指针与传动片的夹角,使压力表指示正常,重新将指针与传动片固定紧。重复范围与线性调整,直到刻度%、50%、100%各点合格为止。上述三点调好后,25%、75%两点一般合格,若压力表示值低于标准值调整方法则相反(测量针线性调整方法同给定针)。两针调好后,拔去给定外接口接线,拧好堵帽。4.4.5.4比例度影响(调零)试验:接线见图4.4.5.4。图4.4.5.4比例度影响试验接线图 1.气源 2.给定 3.输出 4.给定外接口 5.定值器 6.7.8. 标准压力表1) 将积分时间放在最短时间,P给60kPa,P测60kPa; 2)将比例度定在刻度10%,调整调零螺钉,使P出稳定在60kPa; 3)将比例度定在刻度250%,调整调零螺钉,使P出稳定在60kPa; 4)(b、c)两项反复调整,比例杆在可调范围内拨动,调节器控制点的变化不得大于允许基本误差的绝对值; 5)P给不变,改变P测 ,使输出分别稳定在30 kPa、90 kPa,按(2)、(3)条调整,达到第(4)条要求。6)使P给30kPa、P测30kPa和P给90kPa、P测60kPa,P出分别稳定在30 kPa、90 kPa上检验达到第(d)条要求。4.4.5.5比例度试验:接线同4.4.5.4相同。 1)积分时间置于“最小”,比例带置于“最小”,使P给60kPa,改变P测 ,使P出稳定在60 kPa;2)积分时间置于“最大”,比例度定在被校验刻度上(应不少于三点); 3)改变P测,得P测,相应得P出。比例度为10%时,P出为30 kPa比例度为10%150%时,P出为20 kPa,比例度150250%时,P出为20 kPa。实际比例度由下式算出; 4.4.5.6精度试验:接线同4.4.5.4。 1)将积分时间置于最短时间,比例度定在最小刻度值。 2)将P给30 kPa,改变P测,使P出依次稳定在0、30、60、90 kPa,此时P测与P给的最大差值对工作压力变化范围(80kPa)之比的百分数,既为调节器正行程基本误差。继续改变P测,使P出达到105 kPa后,再使P出下降,并依次稳定在90、60、30 kPa,相应的测出相应的测出调节器反行程基本误差。 3) 将P给分别稳定在60和90 kPa,重复第一项试验。4.4.3.7 积分时间试验:接线见图4.4.5.7 图4.4.5.7积分时间试验接线图 1.气源 2.测量 3输出 4.给定外接口 5.三通阀 6.7.定值器 8.9.10.11.标准压力表1)将积分时间放在最短时间,比例度定在100%刻度值,使P给60 kPa,改变P测,使P出稳定在60 kPa。 2)将积分时间依次定在被校验的刻度上(应不少于三点),改变P测,使P测2P测113 kPa,改变三通阀使P测2加入仪表。在P出阶跃变化13 kPa,并等速变化后,从任一输出值起开动秒表,待P出再变化13 kPa时,立即停表,此时间间隔既为积分时间。测量积分时间应在P出为2595 kPa的范围内进行。4.4.5.8微分机构校验:接线见图4.4.5.8。 图4.4.5.8微分机构校验接线图 1.微分阀 2.挡板 3.喷嘴 4.线性吸气式放大器 5.6.标准压力表1) 在波纹管A中通入20、60、100 kPa的压力,调整波纹管C的位置,即改变LS,使微分机构的输出相应为20、60、100kPa。2)微分时间试验:微分阀全开时,校验比例积分,当比例积分校好后,则将校验微分时间。微分时间的校验可用两种方法实现,微分时间小于30秒,可用阶跃法。3) 阶跃法: a.将比例度置于100%,积分阀全开,给定针置于刻度标尺的50%处改变测量压力,待输出压力基本稳定于442 kPa处后,全关积分阀。b.对测量加入一个阶跃信号P入并按动秒表,测得输出上升(或下降)到P出后,下降(或上升)到0.632(P出P入)所需时间。见图4.4.5.8a: 图4.4.5.8-1a阶跃信号图4.4.5.8-1b微分时间TDNT , 微分增益 N10 P入:控制点偏差阶跃变化输入信号。 P出:对应于控制点偏差阶跃变化,在比例加微分作用输出变 化的峰值。 4)等速法:将比例度定于100%,积分阀全开,给定指针定于刻度50%处,改变测量压力,待输出基本稳定在442 kPa ,全关积分阀。加入等速上升(或下降)的测量信号,待输出上升(或下降)任意压力值时开动秒表,当输入压力达到此压力值时,立即揿停秒表,这个时间间隔既为微分时间。见图4.4.5.8-1a。4.4.5.9 手动自动切换试验按图4.4.5.4接线,并在输出上接一个5升气容。1)切换把手扳到“手动”位置,比例度100%,积分时间20分以上。 2)使P给40 kPa,P测40 kPa,拨动手操轮使P出 在4080kPa之间任意值时停留一分钟,然后将切换把手扳到“自动”位置,P出波动不得大于0.06 kPa。分别使P给60kPa,P测60 kPa,P给80kPa,P测80kPa,重复第e项试验。3)若P出波动超差,则通过改变自平衡单元的喷嘴9与平衡板8(挡板)之间间隙来调整,见图4.4.5.9。 图4.4.5.9 4)自动手动切换试验:a试验方法是:在第5项所述基础上,将切换把手从“自动”扳到“手动”, P出波动不得大于0.06 kPa;b若输出波动超差,则通过改变手动控制部分放大器(6)的放大倍数(调整其弹簧片上的调整螺钉),或者改变弹簧(3)的拉力来调整;c若P出正向超差,则减少放大器(6)的放大倍数,将调整螺钉右旋,或者减小弹簧(3)的拉力;d若P出负向超差,则增大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将调整螺钉左旋,或者增大弹簧(3)的拉力。注:先调整弹簧(3),若调整不过来,再用放大器调整螺钉进行调整。5、HSE要求安全措施:5.1搬运仪表应小心轻拿轻放,防止摔坏仪表及砸伤人。5.2仪器仪表的摆放应稳固,做好仪器仪表的防潮、防震、防磕碰、防坠落工作,严防仪器仪表超量程校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