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鉴别音响的优劣一对好的音响,要能听得见细微声音。所以试听不需要太大的声音,因为并不是音响的功率越大越好,也不是声音能开得越响越好,而是可以让您听到更多的东西(而不是更响的声音)。好的音箱根据信号的不同可以惊天动地,也可以细腻如丝。试听时如果只用具有强烈动态信号的唱盘,如一些劲爆电影的场面,大型的打击乐,固然容易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但会掩盖器材的弱点。所以真正懂行的人试听时大部分精力用来听音箱的细微表现,只是“顺带”着听一下大动态的效果, 来检查音箱是否能“爆棚”,不懂行的人才会把音箱弄得轰隆轰隆。好音箱能定位。如果您不知道怎样的音质时好的,那么最简单的方法是去听定位。也就是说,您要试着用自己的耳朵听出是什么乐器在演奏,在什么地方演奏。比如说,如果录音时钢琴是摆在右边的, 尽管左声道也录进了刚琴声,但当您在正前方听时, 应感到同现场一样“只有”右边有刚琴声。但用差的音箱,您会同时听到两边都有钢琴声,好像左右各有一架钢琴在合奏似的。越高级的音箱,人物形象感就越强,卓越的音箱,可以听到歌声仿佛从一个与人同高的点发出的。即使是大型乐队演奏,声扬也丝毫不乱,您可以听到各种乐器声音从舞台上不同的位置发出,而不是听到混合在一起的旋律。好音箱不吵人。品质优良的音箱,播放音乐时听起来松松的、甜甜的,让您很愿意多听一会。好音箱无论音量大小,声音都不会失真,更不会听起来不舒服。在一些大动态的场面如地震、爆炸时,强烈的低音可能会让您坐着的沙发震动,但绝对不会使您的耳朵不舒服,您只会感到强烈的震撼力,一种厚实有穿透力的声音。音响调音技巧二十要 音响第一要:音质 音质是指声音的品质,许多人都把它与音色混淆了。什么叫作声音的品质?当您在说一双鞋子品质好的时候。您指的一定是合脚、舒服、耐穿,而不是指它的造形好不好看、时不时髦。同样的,当您在说一件音响器材音质好、坏的时候,您也不是在说它的层次如何、定位如可,而是专指这件器材耐不耐听!就好像耐不耐穿、合不合脚一样。一件音质很好的器材,它表现在外的就是舒服、耐听。您不必去探讨它听起来舒服、耐听的原因,那是专家们的事,您只要用您的耳朵去判断就行。有些器材生猛有力、速度奇快、解析力也强,但是不耐久听,那可能就是音质的问题。一件好的音响器材,其音质就应该像一副好嗓子,让人百听不腻。 或许我这么说您还是认为很抽象。其实不然,我可以再举实列来说明。当您提到布料时,您会说:这块料子的质很好。当您在吃牛排时,您会说:这块牛排的肉质很好。当您在称赞一个小孩时,会说:这个孩子的资质很好。所以,当您在听一件音响器材或一件乐器时,您也会说:它的音质很美。从以上这些例子,您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质就是与生俱来的天性。音质高贵、很好、很美就代表着这件器材的本性很好,它让人听起来很舒服。我可以说音质是音响器材中最重要的一环,所以我将它摆在第一要。音响第二要:音色 音色是指声音的颜色。在英文里,音质(TONE QUALITY)与音色(TIMBRE或TONE COLOR)一看便知其所指不是同一件事。但是在中文里,音质与音色经常被混用、误用。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把小提琴音色真冷、这把小提琴音色真暖等的说法,这就是指小提琴的音色而言。声音就像光线一样,是有颜色的,不过它并不是用眼睛看到的,而是以耳朵听到的。通常,音色愈暖声音愈软;音色愈冷声音愈硬。太软或太硬当然都不是很好。有时,音色也可以用高贵、美等字眼来形容,基本上它也是天性之一。不过,就像布料一般,布质是指它的材料,布色却是指它的颜色,这其间还是有明显的界线。在音响器材评论里,音色就如同颜色一般,是指它特有的颜色。有些器材的音色偏黄、有些偏白、有些偏冷、甚至您可说它是带点忧懋的蓝。总之,音响器材就如乐器一般,几乎脱离不了愈贵音色愈美的事实。一把二百万美金的小提琴其音色可能美得有着金黄色的光泽;而一把五千台币的小提琴其音色有可能像褪了色的画。虽然每个人观点各异,但是,美仍然有着一个大家承认的共识,您不能说一个朝天鼻者是美的化身;同样的您不能说一件冷蓝音色的器材是美。这就是我们对音色之美的共识。音响第三要:高、中、低各频段量感的分布与控制力 这个项目很容易了解,但也很容易产生文字传达上的误解。怎么说呢?大家都会说:这对喇叭的高音太强、低音太少。这就是高、中、低频段的量感分布。问题出于如果把从20Hz到20KHz的频宽只以三段来分的话,那必然会产生不够精确的混淆。到底您的低音是指那里呢?多低呢?为了让形容的文字更精确,有必要把20Hz-20kHz的频宽加以细分。照美国TAS与Stereophile的分法很简单,他们把高、中、低每段再细分三小段,也就是变成较低的中频、中频、较高的中频分法。这种分法就像十二平均律一般,相当规律化。不过用在中国人身上就产生了一些翻译上的小问题,如较低的中频我们称作中低频还是低中频?那么较高的低频呢?高低频吗?对于中国人而言,老外这种分法恐怕行不通。因此很早以前我便参考乐器的频宽,以及管弦乐团对声音的称呼,将20Hz-20KHz的频率分为极低频、低频、中低频、中频、中高频、高频、极高频等七段。这七段的名词符合一般中国人的习惯称呼,而且易记,不会混淆。 极低频 从20Hz-40Hz这个八度我称为极低频。这个频段内的乐器很少,大概只有低音提琴、低音巴松管、土巴号、管风琴、钢琴等乐器能够达到那么低的音域。由于这段极低频并不是乐器的最美音域,因此作曲家们也很少将音符写得那么低。除非是流行音乐以电子合成器刻意安排,否则极低频对于音响迷而言实在用处不大。有些人误认一件事情,说虽然乐器的基音没有那么低,但是泛音可以低至基音以下。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因为乐器的基音就是该音最低的音,音只会以二倍、三倍、四倍、五倍等的往上爬高,而不会有往下的音。这就像您将一根弦绷紧,弦的全长振动频率就是基音,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等弦长的振动就是泛音。基音与泛音的相加就是乐器的音色。换句话说,小提琴与长笛即使基音(音高)相同,音色也会有不同的表现。 低频 从40Hz-80Hz这段频率称为低频。这个频段有什么乐器呢?大鼓、低音提琴、大提琴、低音巴松管、巴松管、低音伸缩号、低音单簧管、土巴号、法国号等。这个频段就是构成浑厚低频基础的大功臣。通常,一般人会将这个频段误以为是极低频,因为它听起来实在已经很低了。如果这个频段的量感太少,丰润澎湃的感觉一定没有;而且会导致中高频、高频的突出,使得声音失去平衡感,不耐久听。 中低频 从80Hz-160Hz之间,我称为中低频。这个频段是台湾音响迷最头痛的一段,因为它是造成耳朵轰轰然的元凶。为什么这个频段特别容易有峰值呢?这与小房间的长、宽、高尺寸有关。大部份的人为了去除这段恼人的峰值,费尽心力吸收这个频段,使耳朵不致于轰轰然。可惜,当您耳朵听起来不致轰轰然时,下边的低频与上边的中频恐怕都已随着中低频的吸收而呈凹陷状态,而使得声音变瘦,缺乏丰润感。更不幸的是大部份的人只因峰值消失而认为这种情形是对的。这就是许多人家里声音不够丰润的原因之一。这个频段中的乐器包括了刚才低频段中所提及的乐器。对了,定音鼓与男低音也要加上去。 中频 从160Hz-1280Hz横跨三个八度(320Hz、640Hz、1280Hz)之间的频率我称为中频。这个频段几乎把所有乐器、人声都包含进去了,所以是最重要的频段。读者们对乐器音域的最大误解也发生在此处。例如小提琴的大半音域都在这个频段,但一般人却误以为它很高;不要以为女高音音域很高,一般而言,她的最高音域也才在中频的上限而已。 从上面的描述中,您一定也了解这段中频在音响上是多么重要了。只要这段频率凹陷,声音的表现马上变瘦了。有时,这种瘦很容易被解释为假的凝聚。我相信有非常多的音响迷都处于中频凹陷的情况而不自知。这个频段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 音响第十一要:解析力 这个名词最容易懂,玩过相机的人都知道镜头解析力好坏的差距;看电视的人也知道自己的电视能把一片黑色的头发解析得丝毫不混就是解析力好的表现。好的音响器材,即使再细微、再复杂的东西都能清楚的表达出来,这就是解析力。 其实,细节多与暗部层次清楚也是解析力产生的结果,这就好像空间感也可合并入音场来讲一样。但是解析力并不能代表所有的细节再生与层次感。例如由前往后一排排的层次感就不是全由解析力造成的;再者,如果真的将层次感并入解析力,那就无法对单项的名词做明确的解释。因此,我在此都尽可能分开来说,读者们只要知道音响二十要之间彼此都有难以分割的关系就可以了。 一般而言,如果细微的变化(低电平时)都能表现得很清楚,那么这件器材的解析力当然很好。既然有低电平时的解析力,那么有没有高电平时的解析力呢?当然有!在极端爆棚时能将所有东西解析得很清楚,那就是高电平的解析力。音响第十二要:速度感与暂态反应 其实,速度感就是暂态反应的结果,也是器材上升时间与回转率的具体表现。老外通常会将这项说成是暂态反应而不说速度感。不过,台湾习惯的用语是速度感。对于老中而言,速度感要比暂态反应更容易了解。基本上,这二个名词都是指器材各项反应的快慢而言。我想,在此就不必多做解释了。音响第十三要:强弱对比与动态对比 强弱对比也可以说是老外所说的动态对比,也就是大声与小声之间的对比。一般而言,强弱对比也可以分为对比强大的强弱对比与对比极小的强弱对比。我们常说古典音乐的动态很大就是指它最大声与最小声的对比很大;而摇滚乐虽然大声,但是它大小声的起伏并不大,所以我们说它虽然大声,但是动态对比并不大。 什么是对比极小的动态对比呢?也就是强弱很接近的细微对比。这种细微的强弱对比就像水波荡漾般,远远看好像不动,近看才知道它是一直细微的在波动。强弱对比用最浅显的说法应该是这样的:极大的强弱对比是拍打岩岸的海浪;极小的强弱对比就是清风吹拂下的湖水波动。音响第十四要:乐器与人声的大小比例 到底乐器的线条、形体要多大才算对?到底人声要一缕如链?还是要丰润有肉?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音响迷。理想主义者认为应该按实际乐团大小比例缩小放入家中聆听室。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好了。当钢琴与小提琴在演奏奏鸣曲时,钢琴的形体不知道要超过小提琴多少倍(音量亦然)。如果在录音时不增加小提琴的音量,小提琴往往被钢琴掩没(现场音乐会往往就是如此)。所以在录音时,录音师都会刻意平衡一下小提琴的音量。再来说到整个管弦乐团与小提琴做协奏演出时,如果完全按比例缩小,那么小提琴的音应该要细小得不能再细小,而不是我们在CD上所听到的那么清楚、强劲。所以,正确的乐器与人声大小比例不是一味的照章缩小,而是按照合理的音乐要作大小比例。乐器如此,人声亦然。 其实,乐器与人声的大小比例最值得注意的不是比例缩小与否的问题,而是因为频率响应曲线扭曲所造成的误解。例如您的房间在100Hz左右有严重峰值的话,定音鼓敲起来一定会特别的大、特别有劲;大提琴、低音提琴亦然。这才是真正错误的比例。所以,在评写乐器与人声的大小比例时,应该特别注意频率响应曲线扭曲所造成的影响。音响第十五要:乐器与人声的质感、空气感 质感这个名词相当抽象,我们常说这家俱的木头质感很好、这套真皮沙发的质感很好;或这个大理石的质感很好。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了解,所谓质感京是指该物体材质的本性。不过,我们在此说的并不是音质的那个质感,而是乐器演奏、打击接触那一刹那动作所发生的质感。因此,当我们在说:小提琴的擦弦质感很好,就意谓着它录得很像小提琴。当我们说:钹的敲击质感很好,也就是说它敲起来像真的。反过来说,当我们认为小提琴擦弦质感不够时说的就是它不像真的。由此,我们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所谓质感也就是指传真度。雷射唱盘刚推出时,大家都觉得小提琴的声音不像,就是指它的擦弦质感不像。 而形体感则更容易了解,当我们听单簧管吹奏时,我们说它的形体感真好,那也是传真度的一种。总之,质感与形体感皆是传真与否的代名词。至于空气感又是什么呢?当我们在形容拉奏、敲击键盘乐器时,我们用的是某某乐器的质感很好。可是,当我们在形容管乐器时,我们通常不用质感二字,而用空气感,也就是说吹气的感觉。说得更清楚些,空气感是指声波振动的感觉,而质感大部分是接触后刹那的感觉。当然,弦乐群除了拉奏时的擦弦质感外,它同时还有弦乐空气中产生的空气感。家庭影院中的五个一致和五个分离家庭影院的发烧友,都想让自己的器材发挥最大效果,下面就结合个人发烧经验,谈一谈容易被忽视的几个问题:要想音效有震撼感、包围感、环绕感,甚至能让你忘记了音响的存在,全身心地投入到影片情节中去,要做到五个一致。1)AV功放每一路的功率要一致,例如,5路都是100W或150W,这个现在的功放基本上都能做到每一路等功率输出。 我在这里要强调两点:一是有的功放主声道与环绕声道的功率管不一样,造成音色不同;还有的功放虽然每一路功率一样,但解码芯片后面主声道和其他声道的运放不一样,这会造成各路的解析力不一样,选购这样的功放时,最好先试听一下,听听感觉怎么样。二是有一部分烧友开始玩AV解码器+纯后级,这样的话最好像Dreamcatcher版主那样,搞三台一模一样的美国专业后级来推,要是用了几台不同功率的后级功放,会造成功夫中周星驰打出的拳,前方音箱和后方音箱的力度不一样。当然搞一台五声道等功率后级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像德颂D9,斯巴克D1205.1,都是国产不错的后级功放。2)每一路音箱的喇叭单元要一致,最好是同一个品牌、同一个型号。首先是高音单元必须是每路音箱完全一样,否则指向性不同,听起来很别扭;其次是中低音单元,这个也要一致,如果主音箱是6.5寸中低音,那么中置、环绕的中低音单元也要选6.5寸的,很多发烧友的中置、环绕都选用小口径的低音喇叭,这样的缺点在于:例如拯救大兵,坦克车迎面开来时发动机轰鸣声(主音箱)澎湃有力,镜头转向主角面对坦克车,发动机的轰鸣(环绕箱)就变成拖拉机声啦。 3)主音箱和中置音箱的高音单元摆放高度要一致。环绕音箱和后中置环绕音箱的高音单元摆放高度要一致。先说前方,很多烧友摆放中置时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位置偏低(也有少数朋友中置摆位偏高),这样在播放电影时会出现如果有一个演员边说话边从银幕的一端走向另一端,在走到银幕中央时,发声的位置偏低,仿佛这个演员一下子变成了矮子。前方三只音箱的高音单元中轴线上下不能超过15CM的距离,如果中置音箱的高度低了,想办法使它带有一定向上的倾斜角度。再说后方,现在越来越多的烧友开始玩7.1了,后方是四只环绕,这四只环绕的高度也要完全一致,这样在播放珍珠港战争片时,后方零式飞机的环绕定位感很强,不会出现零式飞机忽高忽低的情况。4)每一路的音箱线要一致。前方三只音箱的音箱线,一定要选择同型号、同粗细、同纯度的,长度也要尽可能一致。后方四只环绕的音箱线要长度一致,例如都是12米,不要有的短、有的长,造成功放对环绕箱的控制力不一样。5)低音炮的喇叭振膜要和主音箱的低音喇叭一致。这个问题俺试验过用凤之声世纪一号低音炮,与另一个品牌的五只音箱搭配,摆位、音量、分频点都调整了,最后低音效果还是不能调到一块儿去。用同一个品牌、甚至同一个系列,就能完美搭配了。 但不是同一个品牌的主音箱、低音炮也是能搭配协调的 (前提就是两者的纸盆结构成分有类似的地方,还有冲程、功率等),这就请成功搭配过的烧友发表一下心得,供大家参考。HDMI线选购五大误区戳穿购买HDMI线缆5大误区第1页:误区一:线材档次越高画质越好在这个讲究“高清”的娱乐时代,HDMI已经成为承担传输高清影音信号最主要的通道(甚至连刚刚发布的iPad2也加入了对HDMI的支持)。而随着各种HDMI设备的普及,无论是发烧级用户还是普通用户对HDMI线缆的需求都在快速增加。旺盛的需求也直接推动了HDMI线缆市场的兴盛。 如今市场上的HDMI线缆品牌繁多,品质良莠不齐。加上线缆的品质很难从外观来判断,因此很多消费者在选购HDMI线材时候并不知道有哪些注意事项,也很容易陷入不良商家布置的陷阱里。本文就指出了选购HDMI线缆时常见的五种认识误区。误区一:档次越高画质越好很多人都认为高端HDMI线缆和低端HDMI线缆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在画质和音质上。越高档的HDMI线缆画质、音质就越高,其实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误区。这种思维的形成其实是受到了传统HIFI界的影响。因为在HIFI设备中信号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模拟信号的方式在传递,模拟信号本身就很容易受到干扰,传输线材品质的高低对最后效果确实会有一定影响,并且可以被拥有丰富经验的发烧友发现。但是HDMI作为一种数字传输技术本身已经具备较好的抗干扰能力以及纠错能力,只要不是在极端的情况下,对画质或者音质本身是不会产生任何影响的。那么高端HDMI线缆的优势体现在何处呢?首先高档线缆的用料会比较好,例如可能采用镀银的线芯,或者高规格的无氧铜线芯等等,加上多层优质屏蔽层,可以保证线缆具备比一般线材更好的抗干扰能力。其次高端线缆做工精良,采用内部焊接点可靠,接头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也能保证良好的可靠性。还有一点就是高端线材能给使用者带来更好的心理满足感,这也是不少人愿意花高价买高档线材的原因,图的就是一个心情舒畅。误区二:HDMI线材版本越高越好HDMI规范自诞生以来就经历了数次升级,从最初的HDMI 1.1到如今的HDMI 1.4,包含了大约近10个子版本。因此很多商家在宣传的时候都会说这款线材是版本的,因此价格比较高,或者性能更好。 其实在HDMI 1.4标准发布之前,HDMI线缆本身并没有任何版本一说。所谓的HDMI 1.3a/b/c只是针对的信号层面的规范,和线缆本身的硬件结构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说如果要买非HDMI 1.4版本的线缆,其实都一样,完全不用听信JS所谓的版本一说。而在HDMI1.4规范发布后这种情况有了变化。HDMI 1.4对线材的物理结构确实提出了新要求。因为HDMI 1.4新增了包含以太网通道和高速以太网通道的2种新型线缆,这需要在原线缆内部新增加一对线芯,以满足传输网络数据的需要。而无论是HDMI 1.3还是HDMI 1.4,它们的不同主要在体现在支持的功能上。例如HDMI 1.4就新加入了对3D的支持,网络的支持,以及音频回传通道的支持。不过这并不意味着HDMI 1.3的线缆就不支持3D,也不意味着用HDMI 1.4的线缆画质会比HDMI 1.3的线缆好。此外,HDMI虽然已经升级到1.4版本,但插头的样式并没有变化。因此我们很难从外观上区分HDMI 1.4线缆和HDMI 1.3线缆的区别。如果确实需要用到HDMI 1.4中新增的网络功能或者ARC音频回传功能,我们还是建议从正规渠道购买知名品牌的产品,这样才可以避免掉进JS惯用的“以次充好”陷阱中。误区三:HDMI线缆越粗越好由于缺乏一个直观的评价标准,很多人都会把线材的粗细作为衡量品质的重要因素。其实这也是个非常大的误区。这种现象的根源可能也是来自于HIFI领域的影响。因为在HIFI发烧界一直都有着烧线材的传统,很多高端的线材确实也比较注意形象,做的又粗又花哨,给人的感觉就比较牛逼。 正是由于这种心理的驱使,现在一些不良的HDMI线缆生产商,特别是一些小厂商都会故意把线材做的又粗又大(外面的绝缘层弄厚一点即可),然后套上一个五颜六色甚至金属质地的防护网,再加个豪华的包装就能当做高档线材卖个天价,这种现象屡见不鲜,上当受骗的人也不少。其实决定HDMI线缆档次的关键还是用料,包括内部铜芯的粗细、纯净度,接头部分焊接工艺的优劣、屏蔽层的数量、等级等等,但这些东西并不能通过肉眼直接发现。实际上一些大品牌的HDMI线缆并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面试必 备:主题演讲面试题目及答案精 编
- 2022年青少年法律意识法制教育专题
- zcs随堂2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知识题库-降碳低碳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北师大课标七年级数学下册平方差公式学习教案
- 西医能量合剂组方解读
- 高级面试指导:代驾面试题目精 编衍生题库
- 经济管理知识挑战:贵州经贸面试题目及答案解读与提升策略
- 体育游戏概念讲解
- 企业员工培训汇报
- 2025秋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地理 【教学课件】1.1.1 《疆域》
- 2025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教师写作培训课件
- 十五五林业建设总结和十五五林业发展规划思路-0-图文
- 财务分析入门从零开始学
- 2025年航拍无人机驾驶员(五级)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秋冬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 育苗基地转让合同协议
- 静脉治疗的质量管理
- 脑-耳交互神经调控-全面剖析
- 银行业务反欺诈机制建设与实践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