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doc_第1页
浅析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doc_第2页
浅析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doc_第3页
浅析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doc_第4页
浅析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孙玉涛内容提要:从1999年开始,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张,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日益激增,2003年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使我国本来就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加雪上加霜。本文在对大学生失业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的一些建议,试图通过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来缓和因大学生失业所带来的社会隐患。关键词:就业 失业 失业保险制度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大力度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但随着我国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也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在不断增加,大学生失业率也逐年攀升,高校毕业生面临新的就业挑战。在如今这样的社会态势下,站在大学生就业保障的角度来讲,解决大学生失业保险问题,及检讨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显然已成为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以下是我对该问题的现状的简要说明及对其加强改革必要性的浅显见解和建议。一、大学生就业现状2008年底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尤其对出口制造和贸易业来说,情形则不容乐观。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民营企业发达地区,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在内,都受到一定的程度冲击,一些企业举步维艰,影响到了就业市场。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是一个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大学生的前途及学生家长们的期盼。同时,大学生的就业率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高校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等诸方面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同时,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下,大学生就业的竞争程度愈来愈激烈。对大学生失业保障制度的建立也成了当务之急。大学生就业状况如何?不仅是对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水平、高校的社会声誉的检验,也关系到学校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保持旺盛的活力,更关系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事。(一)招生规模逐年增大,岗位不足我国从1999年开始高校扩招,高等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毕业生人数每年以60-70万增加。在1999-2008年短短的十年间,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翻了三番多。2009年,我国有610万大学生,而今年这数字将达到630万,数字之大是历年之最,大学连年扩招,导致近年来大学生人数激增,因此也带来了大学生毕业就业难办的问题,虽然国家推出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但是仍然有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人保部门表示,去年大学生就业率是87%,今年力争离校前应届毕业生从业率达到70%,年底总体就业率达到80%以上,然而,毕业生就业率真的会有那么高么?统计数据真的准确么?回顾今年春节后,我国沿海地区出现了罕见的民工荒,大学生却就业难,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前段时间,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宣布,到2020年,我国大学生学历人数预计达到2亿人,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学历人数9400多万,未达到1亿就出现了就业难,可推想 ,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会越来越严峻!(二)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就业竞争日渐激烈随着高校连续数年的扩招,近年来,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45万,2004年增加到280万,2006年却增加到413万。2006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是2002年的2.8倍多。到了2008年仅普通高校毕业生就达到了512万人,而到2010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了630万人,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剧增。大学生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冲击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稳定机制,造成大学生就业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矛盾显现。可见,在大学毕业生逐年攀升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竞争不断激烈。(三)初次就业率持续不断下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近几年,大学生就业率逐年下降: 2002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为65%。2003年,由于受非典影响,高校毕业生签约106万,签约率仅为50%,其中研究生约为80%,本科生60%,专科生仅为30%。2004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280万人,比2003年净增68万人,增幅达32%,截止到6月底,一次就业率仅为47%。而根据中国新闻网和英才网的联合调查,2009年的毕业生除了继续深造的仅有12.8%的毕业生成功就业。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持不断下降趋势。近年来,大学生就业一直遭遇“寒流”,而且一年“寒”过一年,我国大学生失业已是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对于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来讲,这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对国家和社会来讲,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更严重的是长期的知识资源的浪费。因此,国家和社会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二、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建立的必要性(一)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有助于保障未就业毕业生的基本生活,解决家庭负担,为社会创造财富,有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协调发展失业保险的基本功能就是保障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和促进其再就业。最近几年来,包括劳动保障部在内的多个国家部委都曾出台过“有关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这一系列的政策的出台,对大学生的最大意义并不在于金钱上,而是体现国家引导鼓励大学生把找工作的目光投向基层,促进大学生的就业与再就业,为社会创造财富。而目前,我国很多大学毕业生迫切希望到东部发展,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人才的流失和浪费。大学毕业生刚进入社会,没有积蓄,此时的失业会给他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就业困难可能会引发如人力资本的浪费、人们投资教育积极性的降低、以及产生对社会的仇视甚至威胁到社会的稳定等一系列问题。而大学生失业保险的建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学生的基本生活问题,给大学生一定的缓冲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了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挫折情绪。因而大学生可以利用这样一个机会去过渡、以实现真正的社会化,进入社会的角色。不仅可以直接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而且能够进一步减少由于大学生失业所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此外,大学生在失业期间可以找寻自己适合的职业,加强学习锻炼,实现就业。(二)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有助于健全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失业保险制度,是我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的发展必定会促进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十二五”期间,我国提出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应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当中。此举将有效扩大我国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健全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的保障水平。(三)避免长期失业相比之下,我国大学生的自立意识普遍不强,对家庭的依赖心理较重。目前失业大学生的基本生活费仍然由家庭(主要是父母) 提供,这种在经济上对家庭的依赖不利于其自立意识的形成。通过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可以为其提供基本的生活来源,从而使绝大多数失业大学生获得经济上的独立,并使得失业大学生意识到: 虽然在自己已经成年并已走出高校大门,虽然处于事业状态,但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单位,而不能处处依赖父母。这种自立意识的形成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搜寻工作,争取早日就业的积极性。大学生失业保险的建立,可以在保障大学生基本生活的前提下,通过开展就业指导、就业培训,以及提供职业信息等促进就业的措施,从而可以缩短大学生处于失业阶段的时间。(四)我国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切实可行大学生就业每年都是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来自重庆的吴江林代表提出建议,有财政拨款帮大学生购买失业保险交纳失业保险金,毕业后不能就业的大学生可以到劳动就业机构进行失业登记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失业大学生的家庭和想创业或自学手艺的失业大学生希望政府可以让失业的大学生领取失业保险,希望政府能逐步将他们纳入失业保险的保障范围,或许他们不能完全享受通常意义上的失业保险,但是他们可以享受失业保险基金给予的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充分发挥失业保险的就业促进职能。我国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的具体模式可以为: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将大学生纳入失业保障治理体系,采取财政拨款,政府在大学生进校时,帮大学生购买失业保险,同时也鼓励大学生的家庭出小部分资金,一起购买大学生失业保险,毕业后不能就业的大学生,可到劳动就业机构进行失业登记,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在我国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是可行的,但是我们要秉着治病救人的原则,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失业保险的就业促进功能,国家为大学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只是为了缓解大学生一时的压力,更多的是鼓励大学生参加政府机构提供的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以及一定的工作见习服务,增强大学生自己工作的能力,促进大学生早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三、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建立存在的问题(一)将大学生纳入失业保险的基本思路存在问题目前,将大学生纳入失业保险的基本思路大致是:大学生失业保险基金由学生个人、学校和国家三方共同负担,但是这种方法把所有的失业大学生都包括在其中,忽略了那些毕业后不愿意寻找工作的自愿性不就业者及根本不需要失业保险来维持生机的大学生,这可能与这类大学生的本意相驳。另外,还要一群自愿性失业者,自愿性失业,即:是一种不满足于或放弃已有的工作机会而继续寻找工作的失业现象。这一问题的产生,可能是由两类因素造成的:一是个人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二是外部环境。这类失业者并非没有工作机会,只是他们在搜寻自己期望中满意的工作岗位,此时提供失业保险给他们不是很合理,并且这对于那些真正需要救济的失业毕业生来说也不是很公平。(二)关于大学生的失业保险规定的运行时间限制在没有时间限制的保险制度前提下,容易造成部分大学生对失业保险的过分依赖!且时间越长会导致部分大学生就业的消极情绪。反而会让大学生的就业积极性降低,对大学生就业起到反作用。(三)从大学生返还助学贷款的现状来看,大学生的诚信还存在问题目前,我国助学贷款的运行的手续过于繁琐,相关部门对此问题的运行过程更是小心谨慎,这种现象的造成归根结底与大学生诚信密切相关,同时,现在还存在的还贷不及时、拖欠等等诸多问题,这一系列问题都让承办助学贷款的有关部门很无奈甚至棘手,这与大学生表现出来的诚心的态度有很大联系。因而借鉴助学贷款的形式建立失业保险,在刚开始运行的阶段,可能会因为不是很成熟而采用的欠周全的策略,很可能将其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带到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中来,这样不仅不利于基金的汇拢和运转,更进一步的是影响失业大学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四)失业保险制度不完善我国失业保险条例并没有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列入参加失业保险的范围,而且,刚刚毕业尚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是不可能领到失业保险金、享受失业保险的待遇的。因此,我国的失业保险体制应该把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纳入失业保险人群中,使大学毕业生也能享受到失业保险的待遇。(五)领取“低保”程序繁杂,条件苛刻根据中组布等14部门委联合发出的关于切实做好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各地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离校后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工作。离校后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可到各类人才和职业中介机构登记求职,政府举办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应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有就业愿望的应届毕业生月日后仍未就业的,可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城市或县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劳动保障部门和人事部门应免费提供专门的就业服务,组织其参加职业培训或就业见习。高校毕业生因短期无法就业或就业后生活仍有困难的,民政部门要及时按照有关规定为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或临时救助。该通知的的确确是反映了政府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极大关注,但这种繁杂而且很没面子的申请程序会触及大多数大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很多大学生不去领“低保”。同时领取“低保”就等于告诉人家自己失业、无能,所以大多数的大学生死撑也不会去领。除此之外,我国在当前建立大学毕业生失业保险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考虑。四、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建立的对策及建议(一)尽快加强失业保险的立法工作要整合政府及法律力量,大力失业保险完善保障体系。加快社会保障法的制定,通过完善现有的失业保险制度,对大学生失业保险做出具体明确规定,例如对失业保险费的收缴以及违反规定的相关处罚要有明确细致的条款,这样才能有效的约束保险基金的承担方,防止各方面的原因影响基金的汇拢和运转。另外,失业者身份的认定,保险金的发放领取都要有严格的规定,通过失业保险制度既要保障失业者的权利,又要要求失业者履行义务。法律还要明确规定聘用大学生的单位的连带责任,也就是说,用人单位在录用大学生之前,必须对其失业保险贷款的返还以及是否在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情况了解清楚,督促其履行法律规定的相关义务否则用人单位将会受到罚金或其他的处罚。早在2008年,失业保险条例(草案)已经国务院第11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待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颁布实施。为做好相关工作,保证失业保险基金的安全与完整,同时又作出了如下的紧急通知:一、各地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金和相关补助金的发放工作,继续用好转业训练费等就业服务费用。转业训练费不得用于购建固定资产,也不得用于其他与转业训练无关的开支,并做好资产清理的准备工作。二、各地不得再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提取生产自救费;已经提取的生产自救费暂时冻结,待失业保险条例正式颁布后,由劳动保障部会同财政部另行研究提出处理意见。三、已经开展事业单位失业保险工作的地区,对失业保险基金和相关经费要按照上述要求管好用好,严防失业保险基金流失。(二)建立网络化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大学生失业者身份的确定和保险基金的统筹管理和监督工作建立网络化社会保障的管理机制,利用身份证拥有的特殊证件号码,建立全国联网的大学生毕业生信息网,信息网内包括了大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在校内的缴费情况等,当失业的毕业生到劳动部门进行失业登记以后,劳动部门就可以在网上查询到该人员的相关内容,可以根据此信息联合街道办、居民委员会一起对失业毕业生的失业原因及现实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失业者也要提供相关资料,证明不是因个人原因不愿意就业或导致失业并且愿意接受职业介绍所提供的就业机会,从而确定是否应该给予失业保险金的发放。另外,加大对失业保险基金的统筹管理与监控,提高基金的调剂程度,严防基金的冒领和浪费,使其真正起到保证生活和促进就业的双重作用。因此,当失业毕业生再就业以后,相关部门也应该有记录,防止失业后再就业的毕业生仍然在领取失业保险金,也有利于对还贷的跟踪,加大对失业毕业生的还贷行为的约束力。如果失业毕业生再就业以后没有及时、按时的返还贷款,那么将会直接影响该人员的其他社会保险的缴纳和领取。在这方面用人单位应该起到积极的的督促作用。(三)加大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功能在确保失业毕业者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应该把促进其再就业放到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上,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不断进取,要有针对性的教育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做到与时俱进,形成与时俱进的就业理念,以减少大学生失业的发生几率。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落实,这才是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的本意。一方面可以在保险金的领取方面附加一些限制性的条件和义务,促使失业者积极寻找就业机会,尽快再就业。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领取保险金期间必须每周或每隔一周到有关部门报告有关方面提供的工作情况和被拒绝的情况;领取保险金期间还必须按照当地失业保险申领办公室预先约定的时间去报告或面试,否则,将被取消领取保险金的资格。还有保险金的给付期也应该有一定的限制和差别。目前,各国失业保险支付期多在90天到1年之间。根据失业期长短,失业越短,给付标准就越高。调整给付期限,也是为了在确保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水平的同时,激励他们尽快实现再就业。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对失业毕业生的培训,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拓宽就业渠道。(四)关于大学生的失业保险应有年限的限制,即在大学生毕业三年至五年内可以享受该保险的福利时间的限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制大学生对失业保险的过度依赖,因为正常的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力更生的能力,失业或者找不到工作只是一时短暂的现状而已,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是不会允许自己长时间依赖他人生活的。只有少许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大学生才会消极的对待自己的现状。因此不能无限期的给予无条件的资助,大学生的失业保险需要一个合理的期限。(五)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自己创业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同时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缓解了政府解决失业问题的压力。关于切实做好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强调:切实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扶持力度。要进一步落实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三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优惠政策。对自愿到西部地区及县级以下基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其自筹资金不足时,也可向当地经办银行申请小额担保贷款。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无疑是一举多得,但我国青年创业的最大困难是缺少资金支持,这一政策极大限度的惠及了想自主创业的大学生。针对困扰大学生创业缺少经验这一问题,政府作为中间角色也应该联系一些富有管理经验的公司与大学生创业者合作。总之, 关于现在大学生就业严峻问题是我国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样也是我们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在毕业生人数激增,就业形势严峻,失业现象普遍的今天,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有一定的必要性,它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的安全稳定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制度建立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只有充分结合我国目前的现状,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才能有助于准确选择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未来的发展途径。参考文献:1卢红梅,马杰.我国大学生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科学探究,2005,(4).2曾艳.毕业,失业?大学生失业现象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3林毓铭.大学生失业的政府保障模式与市场保障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2007,(8).4梁平,崔永鸿.刍议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J.新西部,2007,(12). 5胡舒,潘峰.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建设初探J.当代经济,2008,(3).6李妮莉.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障的制度选择D.华中科技大学,2005.7毛键.失业保险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8刘源清.浅论大学生失业保险J.2008.Analys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lle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